第一篇: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篇一: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学校一年前,为我们每一位教师订阅了一份《中国教师报》,一期期翻阅下来,我的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这份报纸原名《中国教育资讯报》,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怎会不喜欢?
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具有时代气息,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反思多多。
第四。它具有科普性与知识性。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形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最后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
《中国教师报》的理念是:零距离的贴进教师。报纸有很多板块专栏,有对国家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问题的关注;有专门针对不同教学与课程进行的设计,有疑问有反思;有教师的教学感悟,散文随笔;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这个栏目,这里的文章选的非常好,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真实生活。让我了解了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让你去品味,去深思,真的是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深切体会就是:
做个好教师并不难,关键要有爱心和思想。正如教师报上有一位老师所说的:“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真正做到以爱育爱并不容易。由此我想到自己,有时在课堂上看见学生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就不知是哪来的无名火蹿上来,很冲动,忍不住想惩罚他们。可是我读了《中国教师报》后,让我改变了以前的急躁和冲动。以前我很容易对学生生气,总是埋怨学生不好管,感觉自己容易激动,也很消极,觉得烦心事儿很多。于是近期我又加入论坛,通过论坛上的学习与交流,我的脾气有了很大改变,虽然偶尔还会动怒,但我已经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了。
《中国教师报》的主旨: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抒发教师人文情怀;刊出优秀课堂设计,探讨教法改革成果,交流心得体会!接连多期下来,切身感受到了这份刊物的魅力。它让我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在自身教学实践与理论的反思中不断积累知识,也获得了自我人格的提升,从而产生了情感上的愉悦之情与收获的快乐。这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情感,告诉我们作为基层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总结,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获得更多地因为教育,因为不懈努力而带来的快乐!
感谢《中国教师报》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热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篇二:读中国教师报心得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颍泉区园区中心校抱龙中学:郑大海 一提到<<中国教师报>>,我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最早相识《中国教师报》缘于偶然。
一开始接触我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因为《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她以“零距离贴近教师”的办报理念和“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办报宗旨,引导教师成长。而作为一名教师为了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我广泛地阅读了与教师教学业务相关的书刊杂志其中给我帮助最大,我最喜欢的是《中国教师报》。
每期的《中国教师报》都让我如获至宝,这里有一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独到见解,有课改先锋的经验介绍和优秀案例,有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客观深入的分析等等。其中关于教学的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总让我倍受启发。如: “和谐课堂”、“创新思维”、“网络资源”、“发散思维”令我耳目一新;放飞理想、轻松作文、激情课堂令我激情迸发;“对话”、“成长”、“教师论坛”让我怦然动心。报上,一篇篇教师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之谈,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个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反思让我豁然开朗。我经常在备课或评卷感到疲乏之时去阅读,让自己放松一下;在遇到一些困惑无能为力之时去阅读,寻找突破口和解决之道;在夜晚临睡前去慢慢去品读,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不足并有意识的去改变。
《中国教师报》引领我走在课改的前沿,报纸上许多同行的先进课改经验常常被我借鉴到自己的课堂,特别是引进一些科研型教师的教学理念,给我的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效果。行走在课改的道路上,更时时离不开学习和借鉴,《中国教师报》就象一个窗口,为我展现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幅幅壮丽篇章!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改模式,如一盏盏照亮前行路上的明灯,让我看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给中国教育带来的光明前景!
《中国教师报》给我心灵的洗礼。许多优美的文章让我感到不已。读了《肩上的分量和心中的责任》一文让我明白教育是一种呵护,是一种唤醒,是将心灵点燃,这些与我们的高效课堂理念相一致。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句话给我巨大震撼,一下子将我从因困惑无助中解救出来,使我懂得,原来教育是一种缓慢的过程,是一种等待的艺术,她不能急于求成,她不是工业的流水作业,她需要耐心的浇灌,耐心的等待,等待学生的成长,等待学生的成才,可我们却在升学压力的面前,渐渐失去了这一份耐心,我们已不愿再等待!我们恨不能一下子就将学生的诸多缺点和错误改正过来,若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就会大动肝火,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躁,我们严肃的指责和批评学生,感慨学生们越来越笨,教育越来越难??其实静下心来,我们也知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会不断重复和出现也是正常的现象,作为一个老师,只有耐心、冷静地面对,才能帮助学生进步和成长,任何发火或者冲动其实都是在暴露自己的缺点,这样只能会使学生越来越远离自己,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读完次此文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下决心改正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拿出百分之百的耐心对待学生,充满热情和信心地去鼓励和引导他们一步步前进,让其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自然的发展,从容享受教育的过程,感受教育的快乐。《中国教师报》上的诸多文章都贴合教学实际,从中能体味出不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通过阅读带动了自己一起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让自己不再是一个盲目的教书匠
感谢《中国教师报》为我们创建了交流的平台,感谢中国教师报对我个人成长的帮助。我真诚地希望《中国教师报》能依托我们庞大的教师队伍,以自身先进的理念,周到的服务,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越办越好,真正成为每个教师的精神家园!为了自己的成长,为了学生的未来,我会一直关注你的——《中国教师报》。篇三: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文档 与你相知的幸福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我是一个刚毕业的新教师,有着满腔的热忱在教育事业上,但是在实践上却常常受到阻碍,教学经验的不足让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喜欢看书的我在《中国教育报》、《教学与管理》、《德育报》等报刊杂志中流连,也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教育理念。这一年非常有幸学校为我们老师订制了《中国教师报》,那是我们一线老师自己的报纸,零距离贴近教师,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报纸,带着一份亲切我阅读了近期的《中国教师报》,每一期有16版,编辑阵容强大,里面精品荟萃,涉及教育热点、难点,新闻跟踪报道,剖析教育教学案例,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报道了国内外的最新教育动态,信息量覆盖面非常常广,我一页一页、细心地读过去,由好奇转为惊态,由惊态转为感慨,再由感慨触发了许多灵感„„ 读着每一期的报纸,我知道了前卫的教育理念,了解了教改动态,知道了班级工作的新方法,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迷惑的问题在看了杨伟广老师主持的“创新课堂”栏目中的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分析后,顿时豁然开朗起来。于是,品一杯香茗,手捧着《中国教师报》,端坐在办公室里,耳边欣赏着轻快的音乐,眼睛盯着报纸上每一篇文章,成了我最好的休闲方式,我沉浸在文字中,享受着春风沐雨的精神洗礼。
在我迷茫的时候,是她为我指引前行的道路;在我困惑的时候,是她给我启迪;在我成功的时候,是她给我鞭策。《曾纪洲,自顾“美丽”》,曾纪洲的乐观、热爱、真实、转换和感动,每一段话都深深印入脑股。曾纪洲的乐观告诉我,生活永远都有美的一面。原来,在我的生活中,泥巴可以是孩子们玩耍时尽兴的玩具,是他们童年里不可替代的回忆,而孩子们的快乐可以是我人生中很美的画面。曾纪洲的热爱告诉我,对现实的宽容和欣然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爱不是一种形式,而是要有所行动,我热爱教师这份职业,不该有的是嵌入心底对环境的抱怨。爱是大度的,对孩子们的爱更应该是这样的,他们是花朵,是未来!爱自己的生活,爱孩子们的现在和未来!“反思、移情对于一个好老师来说是必备的思维习惯和品质”曾纪洲的真实让我深思。我自小也是在农村长大,好不容易盼着了一位年轻点的、能说口纯正普通话的老师,小小的不安、激动、决心„„在心底慢慢滋长!农村的孩子们也是需要培养,也是花朵,怎么就没有和同龄孩子们相等的开放权利呢?农村孩子的朴实是学不来的,于是,我试着去真实,我要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真实地面对我的学生们。争取做到曾老师口中的真实。说到曾老师的角色转换,“课后,做益友;课上,做良师”我也是在努力地做着,课后,和孩子们聊聊天,拉拉家常,了解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分享着他们的快乐!当然,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也是在意料之中,大部分孩子们的生活也是我童年的影子,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在家照看着!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但是他们也是在快乐生活,努力地学习着!曾老师的感动也是在感动着每一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当然,每位一线工作者也是会有不一样的感动!我相信!“培养学生关键在于培养心态”是他的教育理念。于是,我的字典里“心态”一词又有了新的定义,对我的特岗生活,对我的乡村学生!我愿做曾老师口中那个乐观、热爱、真实、懂得转换和珍惜感动的我!在我工作的这方净土!也愿曾老师那份自顾“美丽”的美绣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中国教师报》—教师真需要!
姓名:郭龙
地址:万载县赤兴乡花桥小学 电话:*** 时间:2012年10月16日
第二篇: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学校一年前,为我们每一位教师订阅了一份《中国教师报》,一期期翻阅下来,我的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这份报纸原名《中国教育资讯报》,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怎会不喜欢? 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具有时代气息,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反思多多。
第四。它具有科普性与知识性。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形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最后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中国教师报》的理念是:零距离的贴进教师。报纸有很多板块专栏,有对国家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问题的关注;有专门针对不同教学与课程进行的设计,有疑问有反思;有教师的教学感悟,散文随笔;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这个栏目,这里的文章选的非常好,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真实生活。让我了解了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让你去品味,去深思,真的是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深切体会就是: 做个好教师并不难,关键要有爱心和思想。正如教师报上有一位老师所说的:“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真正做到以爱育爱并不容易。由此我想到自己,有时在课堂上看见学生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就不知是哪来的无名火蹿上来,很冲动,忍不住想惩罚他们。可是我读了《中国教师报》后,让我改变了以前的急躁和冲动。以前我很容易对学生生气,总是埋怨学生不好管,感觉自己容易激动,也很消极,觉得烦心事儿很多。于是近期我又加入论坛,通过论坛上的学习与交流,我的脾气有了很大改变,虽然偶尔还会动怒,但我已经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了。《中国教师报》的主旨: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抒发教师人文情怀;刊出优秀课堂设计,探讨教法改革成果,交流心得体会!接连多期下来,切身感受到了这份刊物的魅力。它让我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在自身教学实践与理论的反思中不断积累知识,也获得了自我人格的提升,从而产生了情感上的愉悦之情与收获的快乐。这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情感,告诉我们作为基层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总结,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获得更多地因为教育,因为不懈努力而带来的快乐!
感谢《中国教师报》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热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篇二:读中国教师报心得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颍泉区园区中心校抱龙中学:郑大海
一提到<<中国教师报>>,我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最早相识《中国教师报》缘于偶然。
一开始接触我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因为《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她以“零距离贴近教师”的办报理念和“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办报宗旨,引导教师成长。而作为一名教师为了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我广泛地阅读了与教师教学业务相关的书刊杂志其中给我帮助最大,我最喜欢的是《中国教师报》。
每期的《中国教师报》都让我如获至宝,这里有一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独到见解,有课改先锋的经验介绍和优秀案例,有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客观深入的分析等等。其中关于教学的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总让我倍受启发。如: “和谐课堂”、“创新思维”、“网络资源”、“发散思维”令我耳目一新;放飞理想、轻松作文、激情课堂令我激情迸发;“对话”、“成长”、“教师论坛”让我怦然动心。报上,一篇篇教师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之谈,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个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反思让我豁然开朗。我经常在备课或评卷感到疲乏之时去阅读,让自己放松一下;在遇到一些困惑无能为力之时去阅读,寻找突破口和解决之道;在夜晚临睡前去慢慢去品读,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不足并有意识的去改变。
《中国教师报》引领我走在课改的前沿,报纸上许多同行的先进课改经验常常被我借鉴到自己的课堂,特别是引进一些科研型教师的教学理念,给我的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效果。行走在课改的道路上,更时时离不开学习和借鉴,《中国教师报》就象一个窗口,为我展现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幅幅壮丽篇章!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改模式,如一盏盏照亮前行路上的明灯,让我看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给中国教育带来的光明前景!
《中国教师报》给我心灵的洗礼。许多优美的文章让我感到不已。读了《肩上的分量和心中的责任》一文让我明白教育是一种呵护,是一种唤醒,是将心灵点燃,这些与我们的高效课堂理念相一致。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句话给我巨大震撼,一下子将我从因困惑无助中解救出来,使我懂得,原来教育是一种缓慢的过程,是一种等待的艺术,她不能急于求成,她不是工业的流水作业,她需要耐心的浇灌,耐心的等待,等待学生的成长,等待学生的成才,可我们却在升学压力的面前,渐渐失去了这一份耐心,我们已不愿再等待!我们恨不能一下子就将学生的诸多缺点和错误改正过来,若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就会大动肝火,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躁,我们严肃的指责和批评学生,感慨学生们越来越笨,教育越来越难??其实静下心来,我们也知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会不断重复和出现也是正常的现象,作为一个
老师,只有耐心、冷静地面对,才能帮助学生进步和成长,任何发火或者冲动其实都是在暴露自己的缺点,这样只能会使学生越来越远离自己,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读完次此文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下决心改正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拿出百分之百的耐心对待学生,充满热情和信心地去鼓励和引导他们一步步前进,让其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自然的发展,从容享受教育的过程,感受教育的快乐。《中国教师报》上的诸多文章都贴合教学实际,从中能体味出不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通过阅读带动了自己一起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让自己不再是一个盲目的教书匠
感谢《中国教师报》为我们创建了交流的平台,感谢中国教师报对我个人成长的帮助。我真诚地希望《中国教师报》能依托我们庞大的教师队伍,以自身先进的理念,周到的服务,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越办越好,真正成为每个教师的精神家园!为了自己的成长,为了学生的未来,我会一直关注你的——《中国教师报》。篇三:读《中国教师报》谈心得体会
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我心中的困惑
走入教育生涯已有一载有余,在这短暂的一年教学生活中,我经历了也正在经历着教学中的“盲区”。何谓“盲区”?就是不会教,不知道怎么教的一个时期或者一段时期,这是我给自己对教学下的一个定义。而这一盲区在作文教学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去年一走向课堂教学,我接任的便是三年级教学,这无疑给了我特别大的阻力,三年级正是一个转型期,作文教学就成为了我最大的难题。作为刚从低段学习踏入中段的孩子,他们对作为毫无概念,要教好这样一批孩子,当时的我真是绞尽脑汁,把该想的办法我都想过、做过。为了锻炼孩子们多写,我没少让孩子们写过、背过、抄过,然而孩子们每每交上来的作文都很让我很失望。原因在于孩子的作文因为大部分是抄的背的,读起来太生硬了,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一学年的努力没有收到任何效果,于是为了让孩子尽可能的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达,这个学期开始我让孩子天天写日记,可日记交上来的要么就是流水账,要么就是短短的几行字,反馈上来的理由是:每天都写没有东西写,这一回答让我曾经一度的陷入反思当中,于是我反省过自己这种机械式的作文教学模式。我也想过,我需要改变这种作文教学方式,可是怎么去改变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脑子里 的东西匮乏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也正是在这一盲区的驱使下,我总是力求寻找答案。
我想起学校提醒看有关《中国教师报》,于是我怀着好奇打开电脑搜索了一番,发现里面有好多精粹自己可以学习,我如获至宝,津津有味的看了一下午。当看到第495期中第七版“现代课堂”有一篇叫《让作文教学走向生活》的文章,我一口气就读完了,那时候的心情别提有多感激。这位陕西省户县甘河镇中心学校蔡晓峰对作文教学中的弊端做了深刻而又全面的分析和解答。他特别反复的强调作文应该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所以要求学生应该多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而特别注重阅读积累,提高习作能力。在他的作文教学中处处渗透着生活气息,提取了很多生活养料,使学生的作文都能以“真”、“善”、“美”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经过他的这一启发,我幡然醒悟,我惊呼我的作文教学有救了。我立马制定了一个计划,先从学生的平时日记着手,每天观察他们的学校生活,然后私下了解大部分同学的家庭业余生活,从而每天给他们的日记定好主题,这些主题都是他们平时生活中随处可有可见的,例如:《我的放学路上。。》、《我今天的家务活》、《我今天的读书感悟》、《做完作业后的游戏》等等,这样练习了三个来星期,同学们的日记本上的字普遍增多,而且都能将自己的想法自发的表达出来,孩子们对日记也普遍有了兴趣,在他们的作文中也可以明显看到效果。
这不禁让我感慨:功夫不负有心人!为了锻炼孩子们融入生活,我打算接下来准备出一些孩子不常做事情的主题日记,例如《今天我帮妈妈洗菜了》、《周末和妈妈购物记》、这样的日记题目来要求他们试着去做这件事,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孩子们的感悟一定会更加深刻。我想通过这一系列的日记训练模式,孩子们的生活阅历会更加丰富精彩,而且作文也将会越来越贴近生活了。接下来,我将进一步对作文教学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不断完善个人在作文教学乃至语文的其他领域教学中的弊端,做个有心人,破解重重困惑,我想终能成正果。篇四: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文档 与你相知的幸福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我是一个刚毕业的新教师,有着满腔的热忱在教育事业上,但是在实践上却常常受到阻碍,教学经验的不足让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喜欢看书的我在《中国教育报》、《教学与管理》、《德育报》等报刊杂志中流连,也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教育理念。这一年非常有幸学校为我们老师订制了《中国教师报》,那是我们一线老师自己的报纸,零距离贴近教师,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报纸,带着一份亲切我阅读了近期的《中国教师报》,每一期有16版,编辑阵容强大,里面精品荟萃,涉及教育热点、难点,新闻跟踪报道,剖析教育教学案例,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报道了国内外的最新教育动态,信息量覆盖面非常常广,我一页一页、细心地读过去,由好奇转为惊态,由惊态转为感慨,再由感慨触发了许多灵感„„ 读着每一期的报纸,我知道了前卫的教育理念,了解了教改动态,知道了班级工作的新方法,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迷惑的问题在看了杨伟广老师主持的“创新课堂”栏目中的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分析后,顿时豁然开朗起来。于是,品一杯香茗,手捧着《中国教师报》,端坐在办公室里,耳边欣赏着轻快的音乐,眼睛盯着报纸上每一篇文章,成了我最好的休闲方式,我沉浸在文字中,享受着春风沐雨的精神洗礼。
在我迷茫的时候,是她为我指引前行的道路;在我困惑的时候,是她给我启迪;在我成功的时候,是她给我鞭策。
《曾纪洲,自顾“美丽”》,曾纪洲的乐观、热爱、真实、转换和感动,每一段话都深深印入脑股。曾纪洲的乐观告诉我,生活永远都有美的一面。原来,在我的生活中,泥巴可以是孩子们玩耍时尽兴的玩具,是他们童年里不可替代的回忆,而孩子们的快乐可以是我人生中很美的画面。曾纪洲的热爱告诉我,对现实的宽容和欣然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爱不是一种形式,而是要有所行动,我热爱教师这份职业,不该有的是嵌入心底对环境的抱怨。爱是大度的,对孩子们的爱更应该是这样的,他们是花朵,是未来!爱自己的生活,爱孩子们的现在和未来!“反思、移情对于一个好老师来说是必备的思维习惯和品质”曾纪洲的真实让我深思。我自小也是在农村长大,好不容易盼着了一位年轻点的、能说口纯正普通话的老师,小小的不安、激动、决心„„在心底慢慢滋长!农村的孩子们也是需要培养,也是花朵,怎么就没有和同龄孩子们相等的开放权利呢?农村孩子的朴实是学不来的,于是,我试着去真实,我要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真实地面对我的学生们。争取做到曾老师口中的真实。说到曾老师的角色转换,“课后,做益友;课上,做良师”我也是在努力地做着,课后,和孩子们聊聊天,拉拉家常,了解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分享着他们的快乐!当然,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也是在意料之中,大部分孩子们的生活也是我童年的影子,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在家照看着!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但是他们也是
在快乐生活,努力地学习着!曾老师的感动也是在感动着每一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当然,每位一线工作者也是会有不一样的感动!我相信!“培养学生关键在于培养心态”是他的教育理念。于是,我的字典里“心态”一词又有了新的定义,对我的特岗生活,对我的乡村学生!
我愿做曾老师口中那个乐观、热爱、真实、懂得转换和珍惜感动的我!在我工作的这方净土!也愿曾老师那份自顾“美丽”的美绣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中国教师报》—教师真需要!姓名:郭龙
地址:万载县赤兴乡花桥小学 电话:*** 时间:2012年10月16日篇五: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冯彩霞
我经常认真研读《中国教师报》,不倦学习,刻苦钻研。我深深地认识到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在我与《中国教师报》结缘之前,在自己当初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时产生了一些偏差,没有处理好下述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探究能力与探究意识的关系。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什么问题都交给学生探究。其实,这是很难做好的,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学习能力还需要提高,事事都探究不符合他们的成长需要。二、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这种学习方法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选择何种方式必须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效率、探究的对象有无创新的价值等。
三、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的关系。严格的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现实工作、生活中的难题,是强调结果的,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更是有一种类似的科学探究的性质,他不严格追求科学的结果,而是追求质疑、探究创新的思维品质。通过研读《中国教师报》,我学到了很多教育理念和新颖的 教学方法。从此,我的课堂教学实践也发生了变化:第一,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第二,由课本知识向生活实际转变。记得古人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我经常要求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
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与辨别是非的能力。第三,由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重视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对每位学生的发现、质疑,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从《中国教师报》当中,我学到了新颖的教育理论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并付诸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绩。
第三篇: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文档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我是一个刚毕业的新教师,有着满腔的热忱在教育事业上,但是在实践上却常常受到阻碍,教学经验的不足让我心有余而力不足。非常有幸学校为我们老师订制了《中国教师报》,零距离贴近教师,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报纸,带着一份亲切我阅读了近期的《中国教师报》,每一期有16版,编辑阵容强大,里面精品荟萃,涉及教育热点、难点,新闻跟踪报道,剖析教育教学案例,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报道了国内外的最新教育动态,信息量覆盖面非常常广,我一页一页、细心地读过去,由好奇转为惊态,由惊态转为感慨,再由感慨触发了许多灵感……
读着每一期的报纸,我知道了前卫的教育理念,了解了教改动态,知道了班级工作的新方法,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迷惑的问题在看了杨伟广老师主持的“创新课堂”栏目中的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分析后,顿时豁然开朗起来。在我迷茫的时候,是她为我指引前行的道路;在我困惑的时候,是她给我启迪;在我成功。
《曾纪洲,自顾“美丽”》,曾纪洲的乐观、热爱、真实、转换和感动,每一段话都深深印入脑股。曾纪洲的乐观告诉我,生活永远都有美的一面。原来,在我的生活中,泥巴可以是孩子们玩耍时尽兴的玩具,是他们童年里不可替代的回忆,而孩子们的快乐可以是我人生中很美的画面。曾纪洲的热爱告诉我,对现实的宽容和欣然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爱不是一种形式,而是要有所行动,我热爱教师这份职业,不该有的是嵌入心底对环境的抱怨。爱是大度的,对孩子们的爱更应该是这样的,他们是花朵,是未来!爱自己的生活,爱孩子们的现在和未来!“反思、移情对于一个好老师来说是必备的思维习惯和品质”曾纪洲的真实让我深思。争取做到曾老师口中的真实。说到曾老师的角色转换,“课后,做益友;课上,做良师”我也是在努力地做着,课后,和孩子们聊聊天,拉拉家常,了解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分享着他们的快乐曾老师的感动也是在感动着每一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当然,每位一线工作者也是会有不一样的感动!我相信!“培养学生关键在于培养心态”是他的教育理念。于是,我的字典里“心态”一词又有了新的定义,对我的特岗生活,对我的乡村学生!
我愿做曾老师口中那个乐观、热爱、真实、懂得转换和珍惜感动的我!在我工作的这方净土!也愿曾老师那份自顾“美丽”的美绣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第四篇: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学校一年前,为我们每一位教师订阅了一份《中国教师报》,一期期翻阅下来,我的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这份报纸原名《中国教育资讯报》,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怎会不喜欢?
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具有时代气息,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反思多多。
第四。它具有科普性与知识性。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形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最后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
《中国教师报》的理念是:零距离的贴进教师。报纸有很多板块专栏,有对国家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问题的关注;有专门针对不同教学与课程进行的设计,有疑问有反思;有教师的教学感悟,散文随笔;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这个栏目,这里的文章选的非常好,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真实生活。让我了解了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让你去品味,去深思,真的是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深切体会就是:
做个好教师并不难,关键要有爱心和思想。正如教师报上有一位老师所说的:“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真正做到以爱育爱并不容易。由此我想到自己,有时在课堂上看见学生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就不知是哪来的无名火蹿上来,很冲动,忍不住想惩罚他们。可是我读了《中国教师报》后,让我改变了以前的急躁和冲动。以前我很容易对学生生气,总是埋怨学生不好管,感觉自己容易激动,也很消极,觉得烦心事儿很多。于是近期我又加入论坛,通过论坛上的学习与交流,我的脾气有了很大改变,虽然偶尔还会动怒,但我已经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了。
《中国教师报》的主旨: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抒发教师人文情怀;刊出优秀课堂设计,探讨教法改革成果,交流心得体会!接连多期下来,切身感受到了这份刊物的魅力。它让我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在自身教学实践与理论的反思中不断积累知识,也获得了自我人格的提升,从而产生了情感上的愉悦之情与收获的快乐。这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情感,告诉我们作为基层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总结,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获得更多地因为教育,因为不懈努力而带来的快乐!
感谢《中国教师报》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热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
第五篇: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文档
与你相知的幸福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我是一个刚毕业的新教师,有着满腔的热忱在教育事业上,但是在实践上却常常受到阻碍,教学经验的不足让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喜欢看书的我在《中国教育报》、《教学与管理》、《德育报》等报刊杂志中流连,也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教育理念。这一年非常有幸学校为我们老师订制了《中国教师报》,那是我们一线老师自己的报纸,零距离贴近教师,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报纸,带着一份亲切我阅读了近期的《中国教师报》,每一期有16版,编辑阵容强大,里面精品荟萃,涉及教育热点、难点,新闻跟踪报道,剖析教育教学案例,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报道了国内外的最新教育动态,信息量覆盖面非常常广,我一页一页、细心地读过去,由好奇转为惊态,由惊态转为感慨,再由感慨触发了许多灵感……
读着每一期的报纸,我知道了前卫的教育理念,了解了教改动态,知道了班级工作的新方法,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迷惑的问题在看了杨伟广老师主持的“创新课堂”栏目中的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分析后,顿时豁然开朗起来。于是,品一杯香茗,手捧着《中国教师报》,端坐在办公室里,耳边欣赏着轻快的音乐,眼睛盯着报纸上每一篇文章,成了我最好的休闲方式,我沉浸在文字中,享受着春风沐雨的精神洗礼。
在我迷茫的时候,是她为我指引前行的道路;在我困惑的时候,是她给我启迪;在我成功的时候,是她给我鞭策。
《曾纪洲,自顾“美丽”》,曾纪洲的乐观、热爱、真实、转换和感动,每一段话都深深印入脑股。曾纪洲的乐观告诉我,生活永远都有美的一面。原来,在我的生活中,泥巴可以是孩子们玩耍时尽兴的玩具,是他们童年里不可替代的回忆,而孩子们的快乐可以是我人生中很美的画面。曾纪洲的热爱告诉我,对现实的宽容和欣然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爱不是一种形式,而是要有所行动,我热爱教师这份职业,不该有的是嵌入心底对环境的抱怨。爱是大度的,对孩子们的爱更应该是这样的,他们是花朵,是未来!爱自己的生活,爱孩子们的现在和未来!“反思、移情对于一个好老师来说是必备的思维习惯和品质”曾纪洲的真实让我深思。我自小也是在农村长大,好不容易盼着了一位年轻点的、能说口纯正普通话的老师,小小的不安、激动、决心……在心底慢慢滋长!农村的孩子们也是需要培养,也是花朵,怎么就没有和同龄孩子们相等的开放权利呢?农村孩子的朴实是学不来的,于是,我试着去真实,我要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真实地面对我的学生们。争取做到曾老师口中的真实。说到曾老师的角色转换,“课后,做益友;课上,做良师”我也是在努力地做着,课后,和孩子们聊聊天,拉拉家常,了解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分享着他们的快乐!当然,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也是在意料之中,大部分孩子们的生活也是我童年的影子,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在家照看着!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但是他们也是
在快乐生活,努力地学习着!曾老师的感动也是在感动着每一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当然,每位一线工作者也是会有不一样的感动!我相信!“培养学生关键在于培养心态”是他的教育理念。于是,我的字典里“心态”一词又有了新的定义,对我的特岗生活,对我的乡村学生!
我愿做曾老师口中那个乐观、热爱、真实、懂得转换和珍惜感动的我!在我工作的这方净土!也愿曾老师那份自顾“美丽”的美绣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中国教师报》—教师真需要!
姓名:郭龙
地址:万载县赤兴乡花桥小学
电话:***
时间:2012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