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乡美味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
“家乡的美味”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对象:四年级学生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地点:
四、指导思想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
五、活动设计背景
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乡各不相同,家乡的美食与它的文化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家乡小吃品种丰富,风味各异,学生对家乡小吃虽然都有所了解,但是缺乏系统而深入的认识。开学后,每天早晨都会有一些同学带着各种各样的小吃作为点心来到学校,当问及他们这些小吃的来历及制作方法时,却是一问三不知。于是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何不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机会,走近家乡小吃,了解一下家乡的饮食文化,这样既开阔他们的视野,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对家乡饮食文化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呢?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通过和学生的讨论商量,我们确立了“走近家乡小吃”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六、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小吃的有关知识,如种类、营养价值、食用方法等,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2、能力目标: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协作能力,增强其社会调查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与别人,增强自我反思、总结得失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受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在动手、动脑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调查、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七、活动准备
美食、介绍牌、制作过程拍照、每人一副碗筷
八、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学生将自己与父母制作美食的过程照片选择两幅发给张老师,老师将选择有特色的照片传至QQ群与大家共享。
(二)现场美食PK秀活动
根据教师安排好的区域分组摆放“作品”,并放置作品介绍牌。根据分好的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摆放美食和介绍牌,美食需要家长和孩子在家里提前做好;介绍牌学校发到孩子手里后,家长和孩子将其制作好,内容自由设计。
(三)分组介绍
本环节尽量由孩子和家长一起来介绍,每个家庭3分钟,可以从美食的由来、制作的工艺、制作技巧、获得的快乐和幸福感受以及与美食相关传说故事等进行讲述。
(四)学校厨师现场展示
为了增添活动的趣味性学校还专门聘请了名厨进行现场友情客串,为大家制作一道美味为我们的“秀场”祝兴。
(五)品尝美味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高潮,每组分享品尝展示的美食,学校还提供主食,大家其乐融融共享佳节快乐。“家乡美味”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适逢2016年春节开学季我校通过开展“欢喜中国年”实践体验活动,鼓励孩子们尝试与家人一起制作家乡美食,和同学比试动手能力,与大家共同感受过年的情趣。此外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孩子在活动过程中领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渗透亲近父母,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初步体验“我”对家乡年的真切感受,从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阳光的健康人格。我们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特作如下总结:
第一、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通过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小吃的品种、来历、制作方法等,搜集有关小吃的来历的民间传说等。
第二,将采访调查表汇总,交流采访后的心得体会,了解一种家乡小吃的制作过程,并尝试制作一种家乡小吃。
第三,举办“露一手”班会活动,请大家品尝自己的厨艺,并评出“巧手奖”;举办《走近家乡小吃》作文竞赛;举办《走近家乡小吃》手抄报比赛。
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家乡小吃的有关知识,如种类、营养价值、食用方法等,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协作能力,增强了其社会调查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与别人,增强自我反思、总结得失的能力。让学生初步感受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在动手、动脑实践中体会成 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调查、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活动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
皮亚杰指出:只有学生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从而产生深刻地理解。此次综合实践活动注意了以下几点:
1.讲究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安排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好奇感和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既掌握了新知,又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2.重视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在活动中,我力求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让学生通过上网、查书、观察、采访、社会调查、动手制作等多种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对水果作全方 位的了解,并增进一些富有时代气息以及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综合性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实践知识。
3.发挥创造性。每一个孩子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开放式的活动中,往往能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不仅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还有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射和灵感的涌动。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 家乡环境
【主题教学目标】
1.培养和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
2.了解当地河流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掌握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
3.通过观察、调查家乡的环境,增强学生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
4.掌握观察、比较、实验、实地考察等基本方法。
5.培养探究的兴趣、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
6.通过交流、展示,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当地河流及周边的生态环境
2.掌握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
【教学要求】:了解当地河流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掌握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
【教学资源】:绿洲农网
【手段准备】黑河相关电视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实验目标导学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谁能说说你都去过哪里?同学们从黑河走出去,开阔了眼界,也许你们不了解我们的家乡同样秀美。今天张老师先带你们逛逛我们可爱的家乡黑河市爱辉。我们的家乡环境怎么样呢?空气和水是不是受到了污染?花草树木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我们能为保护黑河爱辉的环境做些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片中寻找答案。播放视频录像
师:谁能说说我们的家乡环境怎么样?你感觉空气和水的质量如何?黑河市是中国北方的边陲重镇,是一个花园式的国际小城。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森林氧吧的感觉。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的家乡的环境问题板书课题:
保护家乡的环境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当地河流及周边的生态环境
2.掌握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
二、当堂达标
(一)完成学习目标
1.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当地河流的生态环境
2.出示导学指要:
小组内交流探察过程并汇报探察结果
师:上课前老师布置了任务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周围环境有关的资料,然后把搜集到的资料在班上进行一次交流和展示。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A小组:
我们汇报观察的河流是黑龙江,地段是黑河段水域,探察的目的是观测黑河段水质是否被污染,为安全起见我们经过研讨决定选择探察的地段是黑龙江公园段,这里水势平缓,对我们青少年不构成安全威胁。我们准备的器具有干净的瓶子,采集时用的鱼虫网。生展示
探察的时间为2010年4月14日;4月15,4月16,4月17,四天里,我们小组轮流取水,这是我们今天早晨取到的黑龙江水。经过四天的记录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黑龙江水黑河段水域水质透明,纯净,没有异味,说明没有受到污染。
B小组;
我们小组进行补充发言
我们搜集到的知识是黑龙江的源头和黑龙江的相关知识,黑龙江的源头由南源额尔古纳河与北源石勒喀河汇合而成,黑龙江的源头洛古河江段长200多公里,最深12米,最浅1米,沿江两岸风光宁静秀丽。洛古河又是黑龙江源头第一村的村名,现有农家36户,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洛古河村的人是吮着黑龙江的乳汁长大的,因此他们把黑龙江奉为母亲河。我们搜集到的相关知识有:洛古河村好吃的是黑龙江里的大鲤鱼,洛古河村好吃的还有一种蘑菇叫毛尖蘑,它是形容这种蘑菇像茶叶里的毛尖一样鹤立鸡群。这种菇是在金矿的砂堆里长出来的,特别稀少。过去这东西是给皇上进贡的,普通百姓很难吃到,现在谁去都能吃得着。最后我要补充说明的是:洛古河村是漠河县漠河乡(北极村)下属的一个村落,在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地图上能找到它。
我来补充:黑龙江省自身是一个多水的省份。地处祖国东北边陲,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接壤。一年有将近半年的寒冷冬季。西有嫩江,东有黑龙江、乌苏里江,南有松花江、牡丹江。大的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莲花湖等,整个黑龙江省大江纵横,支流密布,与三江湿地和嫰江湿地一起,构成密密麻麻的湿地水网,水产极其丰富。淡水鱼类是黑龙江世居民族的主要食物。黑龙江还盛产玉米、大豆和小麦,现在,又成了北方最大的稻米产地。所以,黑龙江是地地道道的鱼米之乡。
黑龙江源头
C小组汇报;
我们小组调查了黑龙江里常见的水生动物:鱼类。鱼的生活与水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的是黑龙江名鱼: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
师:我们的家乡物产丰富,环境秀美,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出示学习目标:
2.掌握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
导学指要:
小组展示搜集到的保护环境的知识
谁来说说你想怎样保护家乡的环境?
A我搜集到的资料是:国家实行强有力的环保措施:一是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和各部门主要领导是本辖区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对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和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进行考核,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与改造,制订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环保试点示范及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四是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健全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防止特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重点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强制淘汰、限期治理、环境标识和认证制度。五是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重大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公示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六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进一步提高环保装备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污染治理设施投融资机制,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七是扩大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环保技术与管理经验。参与国际公约和有关贸易与环境谈判,履行相应国际义务,维护国家环境与发展权益
三、课堂交流,相互启发
老师: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生读
四、自主选材,自由表达
老师:我知道咱们班的语文课上,同学们还写了一篇有关于环境方面的作文对吗? 请韩聪同学读读她的作品生读
老师:我知道每个人都对我们的环境有不同的了解,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写人记事,可以写想象作文,可以写建议书,还可以写调查报告。总之,只要围绕保护环境这个主题,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
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活动中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五成果展示
老师留的一项实践作业: 1.实践作业:设计一句保护环境的标语
参考资料:
()
1、手下留情,足下留青,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
2、植树造林,功在千秋。
()
3、爱祖国,护绿化,保清洁,爱家园。
()
4、保持地球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数自身。
()
5、保护环境,就是爱惜生命。
()
6、兴我中华,爱我昆山。爱护家园,人人有责。
()
7、那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命。
()
8、地球只有一个,失去它,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家园。
()
9、绿化做得好,染污就减少。垃圾分类放,环境有保障。
()
10、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让我们托起双手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
11、请高抬贵脚,听,小草在哭泣!
()
12、谁能忍受每天戴着防毒面具过日子?——还空气清新吧!
()
13、天空是小鸟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
()
14、让地球妈妈永远年轻美丽。
()
15、把绿色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绿色流入人们心中。
()
16、废气,stop!废水,stop!染污,goaway!
()
17、绿树成荫,花香扑鼻——理想家园靠大家。
()
18、破坏环境的人终将得到大自然的惩罚。
()
19、节约能源,人人有责!
()20、用好你的手,垃圾无处溜。
()
21、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爱护她。
()
22、风清水绿天蓝,我们美丽的家。
()
23、让天更蓝,让水更清,让我们从小事做起。
()
24、我们梦想一个没有污染的环境。
()
2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
26、捡起一张纸,创造一个美的环境。
()
27、陆地、天空、大海,我们都要保护。
()
28、谁不爱家?谁不爱妈妈——保护地球。
()
29、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30、我们的地球需要每个人的保护。
()
3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保护环境是无限的。
()
32、每个人都要保护环境,否则人们会自生自灭。
()
33、每人少扔一张纸,地球就会更美丽。
()
34、希望有一天,垃圾筒也会下岗。
()
35、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
36、请脚下留情,别伤害一棵小草.()
37、倾听大自然母亲甜蜜的絮语,多么美好,岂能让母亲哽咽。
()
38、地球的命运掌握在人们的股掌之间,稍不留神,将会被毁灭。
()
39、只有保护环境,明天,美好的明天!就指日可待了!
()40、淡水用完—南北极取,冰山用完—过滤海水,海水用完—?!!
()
41、是水哺育我们,是空气给我们生命,是地球给我们灵魂,难道我们要恩将仇报!
()
42、斩断飞向天空的“黑龙”,拥有湛蓝的天。
这些是老师搜集的材料仅供参考
小结:我们的家乡的环境,相信在我们的共同保护下,会变得越来越美。
课前,我在黑板上板书了“保护家乡河”五个大字,下面出示了小康桥、河水以及桥头垃圾成堆的简笔画,旁边用彩色粉笔写道:“为小康河贡献力量”。一上课,我让学生观察这幅画,读这一行字,然后问: “你准备做些什么?” “老师,我想在桥头上立块牌子,写上: „您好,请别倒垃圾‟。” “还可以写„保护家乡河‟。” “老师,还可以写„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编一首保护小康河的儿歌。” “写封信给市长,请求政府出钱,疏通河道,让河水流动起来。” “信中还要写上在河两岸种树、种草、种花。” “还要写在河里养上金鱼。” “老师,我想写封信给小康河沿岸的居民,希望他们不要再往河里倒垃圾、排污水,行不?” “我当邮递员,去送信。”几个学生接连发言。“老师,未来的小康河一定很美,我想用笔画一幅画。” “我想调查:小康河的污染给沿岸居民带来哪些危害。”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很多,我急忙把这些问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活动内容,并自主地组成研究小组。最后,我要求各小组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活动,形成了初步的活动方案。课后,我指导学生把活动方案打印好,分发给每个活动小组。
他们通过调查,查阅资料,做出了小康河污染危害的结论:
1、垃圾侵占土地,有碍卫生,影响景观;
2、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影响人们休息、娱乐和工作;
3、河水会污染地下水;
4、会污染大气;
5、会使人致癌;
6、传染疾病。
这个小组的活动进行到这里,他们又提出了要继续调查的问题:小康河污染危害这么严重,人们为什么还要往里面倒垃圾,排放污染呢?
从前的小康河,河里水哗哗响,鱼儿肥,虾儿壮。如今小河变了样,河水黑,垃圾堆,两岸居民遭了殃。小朋友,要牢记,环境保护很重要,人人都出一份力,为了保护家乡河。
我赞扬他们说:“真能干。可这么好的 儿歌就我们班同学知道、会读,是不是影响 小了点?”于是他们通过商量决定,把儿歌 打印出来送到学校“小百灵广播站”,还要 到学校《西苑春蕾》编辑部投稿,看着他们 兴高采烈的样子,我感到了由衷的喜悦。
教室里贴了很多学生的画,还贴 了“小摄影师”们为小康河拍的照片。调查 小康河历史的小组首先发言,他们讲得有 声有色,有根有据,听得大家心服口服;搜 集环境污染危害的小组汇报得更精彩,他 们自编自导了小品“和小康河的对话”,他 们的出色表演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宣 传小组的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致市长 的一封信》、《致小康河沿岸居民的一封 信》;编儿歌小组的同学齐声朗诵了自己创 作的儿歌,这次他们给儿歌加上了题目“小 康河变健康河”。
我留下一份作业:“继续寻找身边的课题”,为下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埋下伏笔。
第三篇:家乡特产综合实践活动
《家乡特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准备阶段
(一)家乡特产大搜查
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和什么叫特产。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什么物产才算是特产,同学之间了解各个地方的特产有那些。
教具:视频、录象。教学过程:
1、内容导入:放映一些特产的录象(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提问:
(1)你喜欢哪那些特产,为什么?(个别提问)
部分学生讲完后,试问学生:你知道它们的产地在那里吗?(提问)
师讲: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产。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广西北海的珍珠,云南周城镇的扎染,吉林长白山的人参,福建武夷山的铁,观音茶,浙江金华的火腿等,都是我国各地著名的特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都有自己家乡的特产。
(2)老师提问:像很多地方都生产大米,为什么说我们家乡的海鲜是特产呢?(激发学生)
3、你想调查家乡的什么特产? 根据意愿学生自由分组并选出组长。
4、组长组织围绕本组要研究的特产确定本组要研究的子课题。
5、各小组汇报要研究的子课题,集体讨论。
6、根据子课题,组长进行合理分工、布置调查任务。
7、引导学生搜索家乡特产。
8、课堂小结。
二、实施阶段
(二)了解家乡的特产 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家乡的特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者经济发展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特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者经济发展的直接联系。
教学过程:
1、同学们,我们在大连生活学习这么多年,你知道我们家乡的特产是什么吗?
2、现在哪位同学能够把你所了解的情况说给大家同学听呢?
3、同学自由发言。
4、家乡特产资料收集、汇总与整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
5、老师总结:其实,特产出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经济发展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
6、布置实践要求:
(1)要求学生参观特产生产场地,或访问专业人士,了解家乡特产的生产和制作过程。并向大家介绍家乡特产的生产和制作流程,以及技巧。
(2)讲一段关于“大连”的由来。
(3)提问学生:同学们,你家乡的特产是不是也有这样动人的故事呢?搜索有关的故事传说与诗歌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三、展示与总结阶段
(三)我为家乡特产作宣传 教学内容:为家乡特产作宣传;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怎样宣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我为家乡特产作宣传”,同学们,你们在调查中,你发现家乡的特产是不是有需要改进(改良)的地方?
2、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准备展示。
3、我为家乡特产作宣传:
如果你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特产,你怎样为家乡特产作宣传?(讨论)
(1)、为家乡特产设计商标和广告语(2)、创作赞美家乡特产的文章和诗歌
(3)、制作并播发介绍家乡特产的小影片或广告片
4、老师总结:
(4)举行家乡特产展示会
(5)在学校或到社区宣传自己家乡的特产
5、全课总结:请和你的小组同学展示你的创意设计,并说说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时安排: 准备阶段
科研知识的辅导,选题、方案制定,调查表的设计,查询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实施阶段
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实验、制作、小发明等。展示与总结阶段
1、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资料整理、研究报告、论文的撰写辅导等。
2、成果发布会,论文答辩会,资料展示,课程评价等。
校内 校外
《家乡土特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为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走入生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长科普知识,增强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2、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3、使学生通过活动,提高动手、动脑、动口能力,从而开发与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三、活动理念:
1、到自然中学自然: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只有学生走出教室,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并健康成长。
2、到社会中学社会:社会是大舞台,只有把学生领入社会,才能真正学以致用,使知识与能力得到拓宽、发展与延展升华。
3、在实践中学实践:实践是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高效融合的关键,是课程成功实施的重心。
4、在生活中学生活:生活能力是生存之本,是学习之源,它直接关联学生的终身发展,因而意义深远。
5、在研究中学研究:研究是学习的最主要策略之一,因而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它直接着眼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不可忽视的发展目标。
四、内容规划:
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1、学生和自然的关系;
2、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3、学生和自我的关系。涉及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村里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五、实施策略:
1、宏扬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因而是一个促进学生内在生命充分发展的课程。所以整体活动应让学生作为主体全身心的参加活动完成学习对象于自我的双向建构进而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得满足,实现主动发展。
2、营造氛围:结合我校所处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于社会的全息对话,让学生体验活动乐趣,实现自身价值,完善健康人格。
3、加强合作:认识和交往是共生的,学生的学习本质是一种社会性建构活动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参与合作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保障了所有学生都在自由的空间中得到充分发展。
4、努力创造:活动是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的过程,因而,以活动为基础,构筑开放互动自主的过程,让学生全程参与,全身心投入,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
六、实施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在整体实践活动中势必会遇到大量的实际难题和认知偏差,为此,我们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做好的充分的思想准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并发展理论,我们将坚持不懈,扎实进行。
3、主体性原则:
这里包括教师的主体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还应包含教育本身的主体功能,以全方位保障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到师生相长。
4、可操作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亲历实践,因而我们将创造一切机会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使之不走形式,不摆花架子,进而让教育焕发活力,让学校充满生机。
七、操作程序:
(一)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1、确立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定师生共同开展《家乡的蕨菜》、《大会河的食用菌》、《京东板栗》、《富士苹果》四个活动课题,教师要结合实际,指导、组织、协调、总结每一次活动。
2、制定活动方案:教师和学生一起议定每一个具体的活动方案、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条件及预期的活动成果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二个阶段
实施阶段
1、组织开展活动,教师根据活动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给予学生最有效的帮助。教师应尤其注重引导学生的后继思想,体现活动的生成性。
2、活动总结: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做出合理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第三阶段
总结和展示阶段
1、《家乡土特产》图片展。
2、《家乡土特产》介绍会
3、活动总结和优秀个人表彰。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家乡民族文化
家乡民俗文化
一、活动年级:六年级
二、活动课时:三课时
三、活动背景:
该活动为《新疆综合实践资源包》六年级下册中寻访传统文化中的一次主题活动“寻访家乡民族文化”,在具体实施时可以缩小范围到家乡哈密的民俗文化。让孩子们通过活动了解哈密的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了解家乡哈密的历史、文化、民族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结,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自豪感。
4、通过调查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名胜古迹、地名由来、传统工艺和特色产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活动重难点: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六、活动过程
(一)确定主题、制定计划(1课时)
1、确定活动次主题:家乡的历史、家乡的饮食、家乡的旅游景点、家乡传统民俗。
2、各组讨论确定选择一个活动的次主题,并讨论制定活动计划(方案),计划包括活动主题、活动时间、小组分工、活动准备、注意事项、活动过程等内容。
(二)收集资料、调查采访(课后完成)
学生根据活动计划及分工利用课后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如:上网、查找课外书、采访询问相关人事收集资料。资料可以是图片、文字也可是实物资料。
(三)小组合作、整理资料(1课时)
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老师组织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将各自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可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资料的整理,如制作调查报告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也可制作电子幻灯片将文字和图片资料一并整理在一起。在课堂上可以完成调查报告的制作,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制作电子幻灯片。
(四)汇报交流、展示成果(1课时)
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活动主题,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汇报交流,这个环节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老师已不必再进行过多的参与,应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七、活动反思
该活动在开展的各个环节中,老师并没过多的进行指导和参与,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完成的。学生的收获、活动的成功与否从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就可看出。在活动中各组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有图片、文字还有实物的如手饰、特产、服饰等。在展示交流的阶段各组都采用了不同的形式进行汇报,如“家乡旅游景点”组采用导游给带着大家在幻灯中景点图片的背景下,来到各个景点,介绍它的历史背景、传说故事、景点特色等等;“家乡饮食”组采用“有问必答”的形式通过考一考大家让大家知道很多家乡小吃的名称、做法、由来等等知识,对于答对的同学还用家乡特产(葡萄干、大枣等)作为奖品奖励给大家,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于的积极性;六(2)班“家乡历史”组的同学还排了情景剧,以老爷爷是剧中讲故事的形式,给大家讲解了家乡哈密的历史;还有些小组的同学拿来了实物如:民族手饰、服饰等进行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每个组的电脑小能手还都制作了电子幻灯片,幻灯片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看到孩子们的汇报我的内心很激动,因为在我没在过多干预指导的情况下他们把活动都能开展的这么扎实、井井有条,特别是汇报时的表现、各组制作的幻灯。从这些成果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在小学六年里综合实践的收获,他们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及他们美好的未来。
在今后的活动中还应注重调动更我学生的积极性,尽过能的让全班每一位学生都参于到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
第五篇:《走近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走近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主题的提出
连云港,有着悠长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它的经济、文化及各个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连云港人,学生们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曾经有哪些历史故事、风光、风土人情及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等各个方面知之甚少,他们愿意走进家乡、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我们开展了“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在和学生们充分讨论之后,主题确定为“走近家乡——连云港”。
二、活动设想
家乡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字眼。家乡的文化传统可以反映家乡的历史风貌、文化背景;家乡的风景名胜体现了家乡的自然美;家乡的特色产品或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也体现着当地的民风民俗,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它们的历史渊源、经济价值、文化底蕴,值得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和探索。这种了解和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必由之路。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培养学生做人的品德,促使学生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4、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强作为连云港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家乡,时刻准备为自己的家乡再添光彩。
四、活动时间:二课时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小组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2、全班汇报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的意愿确定总的活动主题。
3、确定主题后,师生共同确定活动内容,学生将从家乡的历史、家乡的风光、家乡的物产及家乡的发展等方面了解家乡的秀美风光及改革开发三十年来的发展状况。
4、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的内容,自由组成小组,全班为4个组,每小组由10—15人组成,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进行组内分工。
5、组员集思广益,根据所选内容共同商讨活动策略,制定活动计划。
6、教师分工,班主任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实施,4位任课教师兼任每个小组的指导教师,负责把握活动进程及活动指导。
(二)活动实施阶段
每小组根据所选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开展走访、社会调查等活动,从而深入了解家乡某一方面的特色。
1、搜集所选内容的相关资料;
2、在本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走访、社会调查、亲身体验等活动,深入了解家乡某一方面的特色;
3、小组内成员及时汇报交流,同时和指导教师共同商讨下一步的活动方向,下一步还要去哪里,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应怎样活动等。(三)整理汇报阶段
1、各小组将获取的信息筛选后进行分类整理。
2、小组内交流,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在活动中的做法和收获,进一步完善展示内容。
3、每小组成员共同商讨怎样将整理好的资料以独特的方式展示出来。
4、全班展示交流。各小组将自己在活动中对家乡的了解以自己最喜爱的的方式表达出来:会画的画一画、善写的写一些、能唱的唱一唱、爱读的读一读。师生共同体会参与合作学习后的收获和乐趣。
5、学生们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言行,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6、年级组指导教师共同反思活动的组织中成功的经验做法,失败的教训,提出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