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感动中国》后的感想
看《感动中国》后的感想
上初一的时候,语文老师在课上播放《感动中国》,记得当时下面的同学哭的是鼻涕一把,泪一把,然后从初中到高中这六年里,每年都会和父母如约而至地看看《感动中国》,这也成为我中学六年的必修课,高考结束了,就觉得一切都自由了,离家远了,心也就飘了,大学后再也没看过《感动中国》这档节目。
时光飞逝,转眼间大学的生活,两年半,就这样的匆匆而过了,每每假期回家的时候,就和父母说在学校自己过得很有意义,学到了很多知识,涨了很多见识,而这点自我内心的满足感,在今天却完全消失的无影无踪······
党支部会议上,导员给我们放了一段《感动中国》的视频,突然看到了这个节目,就好像很久的朋友,再次重逢了,而这次重逢显得那么平静,没有从前的哭泣,没有从前的伤感,而是用一种平静愧和疚的心情,也许是长大了,也许更多的是对自己忘记了曾经触动心灵的那些真实的感动而愧疚吧。
虽然会议上只是看了《感动中国》节目的一部分,但是看过的每一个人物都让我们那么敬畏与感动,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小学生,他的名字叫何玥,年仅12岁,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2012年4月的一天,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
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正是花样年华,她却悄然离开,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她却像天使一样飞翔,用平凡生命最
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如此小的年纪,却有如此宽广的心胸,如此伟大的想法,就算是一个大人也未必能做到的到。
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我们学会了太多太多,无论是学会了为人处世的一种方式还是学会为了以后在社会里生存的一种能力,我们都不应该忘记那些内心最深处的感动,生存和活着两者的不同,今天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最准确的答案。人生漫漫数十载,有些人追求衣食无忧的生存,有些人追求有尊严有道义的活着,我想生存只是一种肉体的存在于寄托,而活着则是有感动,有爱心,有奋进,有责任,有博爱的存在。
生活中,我们失却了太多的感动,同样失去的更多的亲人与朋友,而当我们重拾那些记忆,总会有发至内心不同寻常的感慨:感动不只是人生中某一阶段的必修课,感动是一辈子的必修课。做一个对社会有责任的人,做一个传递感动的人。
第二篇:感动中国感想
观《2008感动中国》有感
2008年是特殊的一年,2008年充满了大喜大悲,奥运会的成功、神七的飞天让我们欢呼,让我们自豪;南方的暴风雪、四川的地震让我们伤心、难忘。不平凡的2008年中有着许多普通却不平凡的人们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宋志永,唐山抗震救灾农民支援团的队长,他带领着十三位农民兄弟,奔波在灾区前线,他们与解放军、消防队员一起作战,他们一直默默无闻的奋斗着,他们只想尽自己一份力来帮助中国。难道只有他们在为灾区奋斗吗?不是,还有无数个兄弟姐妹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灾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在海拔2800米的悬崖上,有这样一个村,他们连男女两字都不清楚,从山上到山下,要徒手爬四个多小时,人在不负重的情况下一转身就会摔下悬崖。不过在这样贫困的山庄下有这样一对执着的夫妇教师,他们用双手建造了一座学校,当老师一干就是十八年,他们教出的孩子一批又一批,乡村教师是伟大的,是不该被遗忘的,在寂寞的天梯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他们就是平凡的英雄李桂林、陆建芬。
一次次的感动,一次次的震撼让我的心灵得到洗涤。经大忠,北川县县长,在大难临近之时,他没有选择自己,而是把希望留给了孩子们,他在震后第一时间,忍住悲痛,为北川人民打通了3条生命之路,不愧为北川的领头军,实在可以被称为中流砥柱;“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是我全部的动力。”在地
震灾区常响起这句歌词,31岁的李隆便是坚定着这样的信念。在灾区拼命的抢救出一位位幸存者,作为消防员的他,在灾难面前奋不顾身,挺身而出,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用希望扩宽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张艺谋,电影奇才,拍摄了近二十年的电影,最后在这一刻他用中国式的写意,圆了一个国家百年来的梦想,用人类共同的文明,让五千年的文化呈现在眼前,那一夜,中国让世界惊艳。金晶,身残志坚的女孩,她用自己纤弱的身躯保护着火炬,捍卫了一个国家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尊严,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的骄傲;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他们让中国国旗飘扬在太空中,让中国人的足迹留在了浩瀚的宇宙中,当世人仰头观望,中国国旗在此回响。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汶川地震时出现的“铁军”战士武文斌,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武文斌所在的部队紧急集结,向灾区都江堰挺进。从5月15日到6月17日,34天里他没有休息过一天,当他和同伴累得扛不住时,他就用自己所在部队“铁军”精神鼓励大家。连队安排他休息,他却主动帮助其它班的战友卸车。然而,这颗年轻而坚强的心脏,因劳累过度,停止了跳动。他的一生正如颁奖词对他的评价一般:“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看完了2008年感动中国,我的心灵又一次的被震撼了,我不由得从心底发出感慨:这才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我们的民族脊梁!
第三篇:2013感动中国感想
一年一度,观看感动中国。开学前夕,接受精神洗礼。
昨天大课在静静的看完《2012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但由于时间限制,在教室并没有看完栏目,晚上回到寝室立马在线把它看完了。其实,在今年农历初十首播日就看完了。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每次观后,总会给人以长长久久的思索与追问: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走进他们,叩问自我,在感动中找寻本真。看完《2012感动中国》的节目,好多同学都感动的哭了,我也不例外。观看过程中,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的是为了国家事业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结束,令人敬佩,有的为家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看完这个节目最大感触是我更加理解了那句名言“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年华清香照人间;张丽莉,冰雪为容玉作胎,坚忍不拔挺风雨;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漠烟沙莽莽黄入天;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爱传万家承万年;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别离,浅浅乡愁更知故;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风朴谆醇参乾坤;陈家顺,动人以行不以言,人间万世留芳名;李文波,能受天磨为铁汉,曾任凭风吹浪打;周月华、艾起,清香传得天心在,巍峨蜿蜒心皎洁;罗阳,长使英雄泪满襟,梦动节操畅中华。
一个个感动的人物事迹,哪一个不让人感动。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动,也伤感,也悲鸣,也是天地动容的,可是它补心,弥补我们这个社会所缺少的那一部分“心”,并且化作继续社会道德的力量。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善良坚强的活着的时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信心和勇气。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又何止这些人呢,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每一个时代的页码上都站着一位我们的主人公,往下一页传递着“信”与“真”这两种质地极其坚硬的情怀。人间有真情,有真爱。情感更是无处不在,仿佛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一丝真情的气息。深深呼吸一下,似乎它就能深入到每个人心坎里,沁入心脾,久久回荡着
感动,平平凡凡却有蕴藏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原以为灾难过后,留下的只有伤心;原以为不幸背后,存在的只有痛苦;原以为失去后,就不能再拥有。原来,这一切都是不全面的。无论发生何事,明天依然会到来,人依然还要向前走,只要你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向前走,正如这些获奖者,你也可以不断的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感动,激励着自己,更感动、鼓励着别人。我想更重要的是,它昭示了这个社会的道德力量!
我们,只是中国十三亿人中的一员,或许我们做不出什么对社会有巨大影响的大事来,但谁能说多和妈妈沟通一下,让她感受到你的关心不是一种感动?谁能说在朋友需要帮助时你及时出现不是一种感动?谁能说通过自己努力,成绩有所提高,能力有所提升不是一种感动?
我相信,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都付出一点点,定能凝聚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创造出更多让世界瞩目、令世人惊奇的瞬间。而这,正是感动的力量
向感动中国的草根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2013年我们倡导正能量!
第四篇:新视角看感动中国
新视角看《感动中国》
11新闻周成洋
笔者在观看了“感动中国2012年十大人物”视频后百感交集,遂撰文用一种新的视角解读笔者所看到的《感动中国》。
首先,《感动中国》推选的是一些具有正能量的人物,在颁奖晚会上进行表彰,向社会公众传递正能量。央视作为一个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媒体,在晚会上扮演着一个道德指向标的角色是值得褒奖的,因为这是媒体的责任。然后当这个“道德指向标”指错了方向,“误导”了观众,其“罪责”又是不可恕的。感动人物
一、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看到这时我不禁发出感慨,人生能有几个52年,一个能为国家倾注52年时间的老人,我们能不称之其为伟大吗?但是当今这样的和平年代,宣传这样一种“舍己为国”的服务意识又意欲何为?国家,国家,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这是由国和家两部分组成的。我们的家在哪,哪便是我们守护的地方。这个“家”是根植于我们血脉的,并非只是一个住所。假设你是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在晚年的时候你随嫁人移民到美国,你的国籍换成了美国,但是你敢说你对美国的感情会重于中国吗?真正让你在乎的是在美国你有你的的那些家人。爱国其实就是爱家,之所以强调爱国是因为在守护祖国的同时,我们还守护了同一片土地上的他人之家。
把国放在家前面应该有一个前提,那便是世界局势不明朗,我们的祖国正处于或即将遭受威胁的阶段。在当今这个以和平为主旋律的年代,我认为应该把家放在国前面,爱家即爱国。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以家庭作为单位可以分解为很多部分,在每一个家庭内各成员学会互相爱护、扶持的时候,真正需要被之服务的人也会随之减少,更多的社会问题也会被解决。所以,《感动中国》这样的道德渲染是不道德、不科学的!林军的之癌症,谁又能说这与他长期参加核试验工作不无关系呢?林老是真正用自己的生命坚守自己的信念,实现自己的价值,他是值得尊敬的。而对于他这样伟大的“战士”或许他根本不需要任何赞美。
笔者想提醒读者的是,当你拿起一份你认为该坚守的大义时,请先考虑你失去了什么,我们是自由之人,我们可以为国家战斗,但是也必须维护自己的人生之权。一个成熟之人,不仅会为自己考虑还会为别人考虑,谨记:先家后国。感动人物
二、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这是陈斌强的事迹,寥寥数语却概括不了他五年的孝迹。当下“空巢老人”、“养老”等字眼常诸见报端,这反映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以及老年人养老保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当政府面临公众质问的时候,类似陈斌强这样一批人的事迹无疑就为政府雪中送炭了。
赡养老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当资本主义敲开中国封建的大门后,新文化,新思想,新风潮涌入进来,对旧事物的固有思想和判断形成了冲击,很多思想仍根植民众内心,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也渐渐地发生动摇甚至消失。
一些恶俗、低俗、庸俗的三俗产物或是被抛弃或是被掩埋有死灰复燃之象。而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一些几千年文化沉淀下来的财产也被无所筛选式得丢掉了。善待老人在古代是理所当然,到了如今反而成了勉为其难,很多人在父母老后或是嫌弃或是将其当作累赘视而不见,久不问津。不得不哀叹,是人变了还是时代变了,还是人和时代都变了,改朝换代千年积,无可奈何一朝散。“养儿防老”是老一辈人的想法,到了如今想法却化作了“养了白养”。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的一种悲哀,人性的一种泯灭。乌鸦尚知反哺,何况人呢?
话到这里,我们好像忽略了一个重要角色——政府。当人们老而无所依时,政府应当履行其“人民政府”的职责,就算人们老而有所依,也应当拿出与其“百姓父母”角色相匹配的担当。身为世界上第二大的经济体、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在这个“房叔”、“房姐”横行的国度,居然拿不出一套法律健全、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值得,岂不哗天下人取宠?党的最高理想和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自己家的贫穷问题都还没解决,每年还数以亿计(美元)捐助贫困国家,岂不好高骛远?
《感动中国》在树立道德标杆的同时,也很成功地将政府的责任也避重就轻掉,无疑将大量民众引入误区。陈斌强在和主持人对话的时候说,现在各级领导对他很关心。我不得不要着重强调一下,为什么是“现在”,关心当然好,为什么还郑重到“各级领导”,我不得不发出这样的疑问:“是不是媒体(央视)不报道,领导们就难以发现身边还存在这样的事情?”
笔者提醒那些真正想为祖国伟大复兴而从政的人们:任虽重,路却明,心不明,则道远。感动人物
三、何玥(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第一印象是这个女孩很可爱很单纯。生老病死,人之四态。慢慢衰老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因为这个过程是缓慢的,我们会在不断前进的时间中充实自己,遭遇一切不明了的未知并又幸运的活着。可惜这个女孩看不到了。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可能要死亡的时候,他的情绪可能会经历很多种阶段,或是暴躁、悲痛、绝望,又或是不舍、淡然。年纪轻轻的小何玥没有经历太多的故事,没有看过自己成人后的世界,令人酸楚地庆幸的是她走的时候可能没那么痛苦。
视频中提到汶川地震的时候,小何玥让父母捐了两个月的工资,看到这里我越发觉得这个姑娘善良。但就影响而言,我觉得不应该播放这一段,因为这会给大众传递一个错误信号。小何玥家境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她还让父母捐出了两个月的工资,这不是变相地捆绑我们的钱袋,让我们捐甚至多捐那些我们并不想捐的钱吗?小学生考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她会做出这样的事纯粹是因为她善良,但这样的善良被媒体错误的使用,笔者觉得这是对小何玥的亵渎。希望工程办了那么多年,效果如何?该是政府应负起的责任就由政府去解决,我们可以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但不必过分渲染。笔者提醒读者:对于一些能力之外的事我们要学会量力而行,对于能力之内的事尽力而为,而“能力”一词需再三思量。
感动人物,评三足矣。《感动中国》还有一个影响,那就是之后大部分的学校会组织学观看其视频,或是布置或是自愿让学生们写一写观后感,到时候又免不了一番洋洋洒洒的歌颂赞美、拿来主义,其意何在?有思想的不用看、不用说、不用写,思想根于骨;没思想的看得再多、说得再多、写得再多,思想浮于表。
一个新视角,解读《感动中国》背后的故事。
第五篇:看《感动中国》有感
看《感动中国》有感
初识《感动中国》是在听了徐本禹的感人事迹之后,从此便对这样类似的人事有了更多关注。现在《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多年,每年都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许多人物,其中有徐本禹、高耀洁、田世国、丛飞、王顺友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有成龙、濮存昕、刘翔、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钟南山、袁隆平、桂希恩、黄伯云这样的睿智学者,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观看途中我多次都留下感动的泪水,相信这些感动可以将被世俗污浊蒙蔽麻木的心冲刷的清澈明亮;将人们原有美丽的心灵从最黑暗的地方挖掘出来;将哪些原本堕落自暴自弃的人带向勇敢自信的世界里。我不禁为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感动震撼,感动之余也很疑惑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如此坚持不懈奉献自己了?
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他就是组织并领导中国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原子弹、氢弹的朱光亚。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为祖国的核试验创造的巨大的成功,这也是保卫祖国的一种方式更加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从此国泰明安让中国人民不再承受战乱之苦,从此中国人们也扬眉吐气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没有愿意自身残缺的,有些残疾人选择的是自暴自弃,选择接受别人的怜悯过完此生,但是有这么一个人他双臂残缺曾几何时他也伤心、无奈过在无数次的内心挣扎中他选择了面向阳光最终春暖花开他就是无臂钢琴师刘伟。他曾说过“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忽然开朗,想想自己要比他幸福多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给了我们足够的勇气去拼搏奋斗,更何况我们有手有脚身体健全,人只要活在世上就有说不尽的奇迹发生,只要自己肯努力就算不能成功也还有许多念想,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他都可以完成自己的理想,我们又何尝不可了。
我最喜欢绿草茵茵,树木茂盛的大自然。梦想着自己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小绿洲,因为在每天紧张状态的工作之后能让我得到完全的放松。然而现在的绿洲几乎被人类破坏的少之又少。杨善洲也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一位,他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去世前,他把当地20万元特别贡献奖全部捐出,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给国家。推选委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俗话说“医者父母心”除了吴孟超谁又能当此,吴孟超是世界上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唯一一位医生。一般的老人都退休在家中享受晚年、天伦之乐。而他去把自己真贵的时间都奉献在手术台上;他不仅为国家的肝病医学作出杰出的贡献;也为哪些肝脏病人带来生命的曙光。他不愧为医学界的一座丰碑。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首先要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党章中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作为共产党员的一项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当即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对社会,对经济影响愈来愈大。因此,我们要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提高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来认识,从而增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不断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为祖国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感动中国》中的人都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他们的职业职务各不相同,但是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来了不平凡的事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党员,我们随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化认识、提高觉悟,向这些新时代的楷模先锋学习,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国家和社会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