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学习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心得体会
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保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以及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六个方面的重大任务,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做出了全面部署,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
当前,社会转型进入深水区,法治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不仅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也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及个人的梦想息息相关,符合包括广大职工群众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利益和诉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提出了要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必须找准切入点、着力点、落脚点,把职工群众的智慧力量凝聚到支持、参与、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工运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巩固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的落实,努力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推动法治的完善和落实,维护职工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加强源头参与,促进科学立法,推动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努力使全体职工享有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促进广大职工实现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依法履行维权职责,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努力维护职工群众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积极推动职工群众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努力提高工会依法开展工作水平,坚持依法建会、依法管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把工会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是法治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广大职工群众既是法治的受益者,也应该成为法治的倡导者和建设者。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广大职工群众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学习各种法律知识,坚定法治信仰,树立法治理念,培育法治精神。学会运用法律,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只有营造一种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才能顺利运转,社会公平正义才不会缺席。营造这种氛围,人人皆有责。而一旦形成这样的社会氛围,人人皆受益。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中国的宏图已经徐徐展开。
第二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
依法治国才能实现法治中国
——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
摘要: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深化法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实现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许多新指示、新部署、新规划,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保障人民权益指明了道路。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必须要将“依法治国”与建设“法治中国”结合起来,依法治国才能建设法治中国。关键词:习近平依法治国 法治中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各领域的改革,在法治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了“法治中国”这一重要概念。十八届四中全会,则将建设“法治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在党的历史上首次以“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法治中国”与“依法治国”并不是孤立无联系的两个课题,建设“法治中国”是“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依法治国”则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路径和显著特征。
一、“法治中国”的内涵及特征
法治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最美蓝图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在制度上不断完善和在措施上逐步落实的过程。党的十五大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战略,将法治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十六大则将依法治国提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物质进步的同时法治也在同步;十七大则使依法治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时隔五年,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中国”的美好蓝图一步步绘就,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有着鲜明的中国特征。
1、“法治中国”是由党带领人民共同建设的。
“法治中国”的建设包含四个重要任务: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出了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的一体化建设,明确了建设的任务流程,即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也指明了实施的主体,即党、政府、社会、公民个人。这幅法治蓝图是由党带领人民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领域的改革提升完成的。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前提要求,只有始终不移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永葆我国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性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又必须协调人民参与,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热心参与才能群策群力,才会以主人翁的姿态维护和支持这项事业。
2、“法治中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人民性。
我们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随着实践不断深化,对于“法治中国”建设的规律性不断把握,能够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入将法治的作用最大程度发挥。从十八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同志高度强调民主和法治的重要性,强调制度的作用,到习近平同志在法治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法治中国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性,是中国法治进程的见证和缩影。法治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保证,我国不断加强法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利益,做到让人民满意,人民性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初衷。
3、“依法治国”是 “法治中国”的重要特征。
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在不断实现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有着与旧社会、资本主义法治显著的区别,最具内涵性的特征就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真正实现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党依法依宪执政,政府依法行政,社会依法治理,司法机关依法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完善的法律实施和监督机制,整个社会形成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法治中国”最重要的特征。
二、当前我国依法治国面临的困境和法制建设的不足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拉开了序幕,但是当前我国依法治国依然面临着一些困境,法制建设也面临着一些不足。
1、宪法的核心地位还不突出,宪法权威还没有树立。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依宪治国,依宪治国必须首先保障宪法的核心统领地位,必须要树立宪法的权威。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其他一切法律制度、规则章程的源泉,有部分公民却不了解宪法的作用,认为宪法对某一具体案例、具体行为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实实在在的具体法律才有实用性,宪法没有现实意义只有研究意义,宪法精神还没有形成。人民群众包括不少国家公职人员都没有形成对宪法的信仰,从而不能很好地将宪法精神贯彻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实际。
2、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
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是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人民的权益得到保障,法律的权威得到尊重,社会的公平得到彰显,但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人情执法、金钱执法的现象依然没有铲除,老百姓深恶痛绝的“法外开恩”“法场救人”等不时出现,单位保护主义和单位赦免现象还没有完全绝迹,这些都是我国法制建设面临的不足,也是依法治国必须要解决的困境。
3、危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依然存在,少数国家公职人员滥用职权、知法犯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
法律的意义在于实施,在于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打击危害人民利益的现象。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他们代表着人民行使权力,其行为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家公职人员的所作所为,往往会被放大为整个政党的意志,会被认为是国家重心所在,其不合适的作为会抹黑整个政党的形象,使国家的公信力削弱和法律的威严被践踏。在我国法律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少数国家公职人员滥用职权、知法犯法、徇私枉法的现象,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利益,也使人们对于依法治国产生怀疑,对于建设谁的“法治中国”心怀疑问。
4、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还不够强,党员领导干部没有起到先锋表率作用。
“法治中国”的目标,也包含了整个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法治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法治意识,绝不仅仅是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时翻法条、打官司、上法院,而是要有一种法律的思维,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坚守底线,不去挑战法律的权威同时也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全民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还没有形成,广大党员干部甚至也没有先行一步,法律意识淡薄。这也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建设“法治中国”的路径——依法治国
当前我国依法治国面临的重重困境和法制建设的不足让我们看到建设“法治中国”、实现“法治梦”、达到“法治文明”绝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参与、与时俱进、有目标、有步骤砥砺前行才能够达到,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始终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严于律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1、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必须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法治中国”的重要特征和保障之一就是宪法和法律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性不受任何人、组织的挑战。只有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了,各项工作、事业才有保障,而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又必须严格立法、公平司法、公正执法。
2、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
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作用。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我们党不但科学执政,而且依法执政,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的目标定会在党的领导与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实现。
3、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1]这就明确回答了到底是“权大于法”还是“法大于权”,表明了在法律指导之下行使权力,规范权力的运行的决心。
4、依法治国必须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2]明确了领导干部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可是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存在着少数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薄、无视法律凌驾于法律之上、操作影响法律的实施破坏法律权威与公平等现象,与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这一目标相背离。因此广大领导干部必须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信仰、完善的法治意识,助力与“法治中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沈荣华.怎样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J].决策探索,2013年第8期 [2]互联网:习近平: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EB/OL].(2015-2-3)http://news.sina.com.cn/c/2015-02-03/071931474853.shtml
第三篇: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近期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该书是对总书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报告、指示的汇编,从“四个全面”、党的领导、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法治队伍建设、从严治党等八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等问题,对我们准确把握党依法治国的理论政策、指导实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读该书,我对全面依法治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应躬身践行、率先垂范,争做遵法守法的引领者、依法行政的带头人、依法治国的守护者。
一、提高认识,做学法、守法、用法的引领者
习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法制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学法懂法。法律作为一种特别的社会行为规范,对全社会每一个个体或者机构都具有约束作用。依法治国就是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行,确保社会生活的有序、安全、和谐和文明。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一个机构或者个人都必须熟悉法律规则。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老话叫做“不知者无罪”,这句话在日常生活当中或许适用,但涉及到违法犯罪行为却不能以“不知法”为由免责,事实上有很多人是不知法而犯法。
其次,要提高法律意识,自觉守法用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全民守法。全民守法,就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培养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信念,自觉守法、按法律规定、法定程序办事。
最后,要提高法律信仰,自觉尊法护法。“让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谈到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时,非常鲜明地提出了这一目标。“尊法”不同于“他律”的“遵法”,是源于尊重法律的基本价值观和一种内心的崇尚坚守产生的“自律”行为,进而在生活中按照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并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与神圣不可侵犯,勇于同社会上的不良行为作斗争。
二、依法办事,做依法行政、为民谋利的带头人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道路、进度,领导干部对法治建设既可以起到关键推进作用,也可以起到致命破坏作用,因此,总书记在讲话中着重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要强化业务学习,打牢依法办事基础。要认真领会习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论述的精神要求,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正确处理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加强依法治国理论与法律法规的学习,打牢依法办事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
要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认真履职、依法行政、为民谋利。各级领导干部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要以法治思维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在执法、司法活动中确保公平公正,以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相信法不容情、法不阿贵,引导群众依靠法律解决问题。
要强化权责意识,自觉接受公众监督。要明确职权法定,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各类贪污腐败的程度不断刷新纪录,同时一批小官巨贪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如河北秦皇岛的马超群,虽身为一供水公司总经理,本应为市民和单位提供基础公共服务,却以此为“摇钱树”,大肆受贿索贿,贪污挪用公款,案发后其家中被搜出亿元现金、数十公斤黄金及68套房产手续。马超群之所以堕落成为“小官巨腐”的代表,大肆侵吞国家资产,鱼肉相亲百姓,一方面是其在权力中迷失了方向,将手中的一点权力作为发家致富的途径,另一方面是缺乏各方面的有效监督。作为公职人员,应时刻牢记手中权力取之于民,要用之于民,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三、严格执纪,做依法治国的坚定守护者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的历史时期,各级机关企业应肩负着严明党的纪律、保证党的决策执行和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等重要职责。
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中纪委全会精神,迅速把思想统一到中央、中纪委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为履行好肩负的职责打下坚实基础。要加强自身建设。纪检监察干部要紧密结合“三严三实”学习实践活动,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强化“忠诚”“专业”“自律”的精神品质,深化落实“三转”要求,增强纪律意识,加强纪律建设;加强业务学习,刻苦钻研纪业务知识,提高监督、执纪、问责能力和水平;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杜绝“灯下黑”现象。
要落实监督责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要承担起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责任,加强对党员、公职人员的监督力度,促进各级行政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效率,确保各项权力的规范运行;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大对贪赃枉法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时刻保持高压态势,以案倒逼,促进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促进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
要推进法治反腐。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对反腐作出进一步部署,“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要将依法治国的精神内涵运用到反腐斗争中去,以法治化开创反腐倡廉新局面,大力培育反腐败文化,营造不敢腐、不能腐的环境,充分发挥司法惩治腐败的震慑作用,不断完善反腐制度建设,形成反腐倡廉的制度化、常态化,以达到治本效果。
第四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
学习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
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多次就依法治国发表重要阐述,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向和基本思路。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法治建设整体推进、共同发展的努力方向,对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作出工作部署,强调要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这些阐述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对司法公正和法治国家建设的关注和期待,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庄严宣言,为我们指出了新时期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总体任务,对下一阶段的法治建设有着重大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期、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各种利益冲突频繁、社会矛盾凸显。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民主法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权利义务意识也得以普遍增强,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对于更加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 1 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期待。另一方面,尽管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各级党政机关依法处理政务的能力与民众日益增长的依法治国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徇私枉法、司法不公的现象仍然存在,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信访不信法的情况时常发生。可以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三者统一原则,提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建设总体布局,强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工作要求。这明确了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思路,对下一阶段的法治建设有着重大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一国的母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
总书记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根本要求是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严格遵守和执行宪法、保证宪法的全面贯彻实施。这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依法执政的关键是依宪执政。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须转变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党要坚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应该把自己的活动重心放在指导立法上,努力使自己的政策主张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意志。党要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优秀人才依照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党要支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分工负责、协调一致行使职权。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时代条件之下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具体落实。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党依法执政是前提,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是关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统 3 一,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依法执政,要求党在宪法法律框架内活动,党依照法律进入国家政权、在其中处于主导地位。党保证立法机关依法立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法治国家建设,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来实现。法治政府和法治国家,又要以法治社会作为依托和支撑。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基础和条件。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习总书记专门强调,要以法治凝聚共识,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社会氛围。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要求。如果司法人员法治素养不高、依法办案能力不强,甚至办一些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存在严重司法不公现象,那么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最后希望就会被打破,社会将失去最底线的公平正义。因此,总书记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到公平正义。只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感 4 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平正义。社会才能守住公平正义的法治防线,也才能以社会普遍的公平正义托起“中国梦”。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求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司法,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改革司法管理体制,优化司法职权配臵,健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要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要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法院公开生效文书,加强和规范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渠道。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真正做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各级领导干部是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依法办事的能力如何,直接决定党依法执政理念的落实程度,直接影响各级党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成败。
习总书记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他要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 5 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要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发展。
各级组织部门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能不能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把遵纪守法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标准,把依法行政的状况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指标,唯此才能强有力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护法,才能促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节社会关系、协调各种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实践当中做到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为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近期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该书是对总书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报告、指示的汇编,从“四个全面”、党的领导、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法治队伍建设、从严治党等八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等问题,对我们准确把握党依法治国的理论政策、指导实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读该书,我对全面依法治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应躬身践行、率先垂范,争做遵法守法的引领者、依法行政的带头人、依法治国的守护者。
一、提高认识,做学法、守法、用法的引领者
习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法制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学法懂法。法律作为一种特别的社会行为规范,对全社会每一个个体或者机构都具有约束作用。依法治国就是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行,确保社会生活的有序、安全、和谐和文明。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一个机构或者个人都必须熟悉法律规则。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老话叫做“不知者无罪”,这句话在日常生活当中或许适用,但涉及到违法犯罪行为却不能以“不知法”为由免责,事实上有很多人是不知法而犯法。因此,作为纪检监察人员首先要学法、懂法,熟悉各项法律法规。
其次,要提高法律意识,自觉守法用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全民守法。全民守法,就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培养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信念,自觉守法、按法律规定、法定程序办事。
随着《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的出台,诉讼与信访彻底分离。2014年9月12日,宁夏中卫的农民王金富决定结束长达3年的上访奔波,改为向法院提起申诉,“现在走到哪里,都说要走法律程序,找领导也没用了。”作为社会公民,我们要树立法律素养,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养成用法习惯,做到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善于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
第三,要提高法律信仰,自觉尊法护法。“让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谈到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时,非常鲜明地提出了这一目标。“尊法”不同于“他律”的“遵法”,是源于尊重法律的基本价值观和一种内心的崇尚坚守产生的“自律”行为,进而在生活中按照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并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与神圣不可侵犯,勇于同社会上的不良行为作斗争。
二、依法办事,做依法行政、为民谋利的带头人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道路、进度,领导干部对法治建设既可以起到关键推进作用,也可以起到致命破坏作用,因此,总书记在讲话中着重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阳江市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中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认真做好群众的信访工作,有求必应、有诉必查,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充分结合实际,积极拓宽群众反映渠道,主动公开公布群众举报方式,两年来,共接受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2532件(次),立案857件,有效地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要强化业务学习,打牢依法办事基础。纪检监察人员要认真领会习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论述的精神要求,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正确处理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加强依法治国理论与法律法规的学习,打牢依法办事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市纪委监察局在干部培训中,注重充分挖掘发挥系统内部先进经验及办案技巧,除组织委局干部参加省级各类培训、邀请外部人员讲课外,坚持举办灵活简便的“周五讲堂”,定期于周五下午,组织委局领导干部轮流讲课,互相交流业务知识与办案技巧,推广先进经验,取得很好的效果。
要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认真履职、依法行政、为民谋利。各级领导干部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要以法治思维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在执法、司法活动中确保公平公正,以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相信法不容情、法不阿贵,引导群众依靠法律解决问题。
要强化权责意识,自觉接受公众监督。要明确职权法定,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各类贪污腐败的程度不断刷新纪录,同时一批小官巨贪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如河北秦皇岛的马超群,虽身为一供水公司总经理,本应为市民和单位提供基础公共服务,却以此为“摇钱树”,大肆受贿索贿,贪污挪用公款,案发后其家中被搜出亿元现金、数十公斤黄金及68套房产手续。马超群之所以堕落成为“小官巨腐”的代表,大肆侵吞国家资产,鱼肉相亲百姓,一方面是其在权力中迷失了方向,将手中的一点权力作为发家致富的途径,另一方面是缺乏各方面的有效监督。作为公职人员,应时刻牢记手中权力取之于民,要用之于民,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三、严格执纪,做依法治国的坚定守护者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的历史时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着严明党的纪律、保证党的决策执行和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等重要职责。纪检监察干部就是执行党纪国法、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守护者。两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既严打“老虎”,又快拍“苍蝇”,既严肃查处贪污腐败等严重违法行为,又严厉问责“四风”等违纪问题,共处分855人,其中县处级干部23人,乡科级干部93人,移送司法机关50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56亿元。
纪检监察人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中纪委全会精神,迅速把思想统一到中央、中纪委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为履行好肩负的职责打下坚实基础。要加强自身建设。纪检监察干部要紧密结合“三严三实”学习实践活动,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强化“忠诚”“专业”“自律”的精神品质,深化落实“三转”要求,增强纪律意识,加强纪律建设;加强业务学习,刻苦钻研纪检监察业务知识,提高监督、执纪、问责能力和水平;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杜绝“灯下黑”现象。
要落实监督责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纪检监察机关要承担起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责任,加强对党员、公职人员的监督力度,促进各级行政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效率,确保各项权力的规范运行;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大对贪赃枉法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时刻保持高压态势,以案倒逼,促进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促进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
要推进法治反腐。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对反腐作出进一步部署,“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纪检监察机关要将依法治国的精神内涵运用到反腐斗争中去,以法治化开创反腐倡廉新局面,大力培育反腐败文化,营造不敢腐、不能腐的环境,充分发挥司法惩治腐败的震慑作用,不断完善反腐制度建设,形成反腐倡廉的制度化、常态化,以达到治本效果。(白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