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前沿讲座总结(推荐5篇)

时间:2019-05-12 13:2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工程前沿讲座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工程前沿讲座总结》。

第一篇:环境工程前沿讲座总结

前沿讲座总结

一.前沿讲座概述

本学期的前沿讲座包括流域水质模型浅谈、低温等离子体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光催化技术原理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和膜科学技术前沿进展。学院通过开设环境工程系列学科前沿讲座,介绍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前沿发展动态和热点技术。一方面,帮助我们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前沿知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在课内知识学习之余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这极大的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相关的资料,培养我们的专业素养,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

二.前沿讲座内容

1.流域水质模型浅谈

流域水质模型浅谈主要包括DHI和MIKE系统、流域水环境问题、水质模型和水环境模拟四方面内容。

DHI的软件产品和咨询服务涵盖整个水文循环的过程,主要服务领域如下:城市水和工业(市政供排水、污水处理技术、环境风险评价、健康和安全风险评估和城市水软件);水资源(河流和洪水管道、水文、土壤和废物、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软件);河口和海岸(港口和海洋技术、海岸河口动力学、生态和环境、海洋软件);

DHI软件:FeFlow、MIKE SHE、水处理模拟软件WEST,管网建模软件MIKE URBAN,河流海洋一维、二维模拟软件MIKE

11、MIKE 21,水资源管理软件等。

流域水环境问题:在水的供求关系紧张与水污染的双重压力下,水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主要体现在水体污染、湖泊面积的萎缩和数量的减少、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地表水的短缺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总的来说,水环境方面目前还存在的许多问题待研究解决。

水质模型:描述污染物在水体中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包括一维(中小河流)、二维(宽线型江河湖库、河口)和三维(排污口附近、深水湖库)

水环境模拟:治理规划流域水,深滩河项目。MIKE技术构建降雨径流,水动力学污染物扩散等模型,应急突发事故的模型包括一维水文模型和水动力模型,流域水质模型与模拟的分类与发展、水质模型与模拟的一般方法步骤、污染物迁移转化的规律、河流水质模型和流域水质管理与规划模型。

2.水泥行业最新除尘技术与PM2.5控制

此场讲座主要涉及水泥行业最新除尘技术与PM2.5控制、水泥行业的除尘现状及展、PM2.5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和高效除尘技术与PM2.5的控制。

水泥行业除尘技术主要包括四种:1.重力除尘和惯性除尘(烟气流中固体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有较大差值,利用气流减速所形成重力沉降或气流方向变化时颗粒物产生的惯性力和离心力可将固体颗粒物从气流中分离出来,除尘效率一般为60%左右,常作为初级除尘。);2.过滤除尘(可除去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3.静电除尘(除尘要求较高的环境下使用);4.湿式除尘器除尘(湿式洗涤塔除尘器、文丘里湿式除尘器)。

高效除尘技术:袋式除尘器是目前水泥行业一种主要的除尘技术,袋式除尘器技术效率高的特点可以满足其严格的排放标准。电袋除尘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

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粉尘是水泥厂最严重的污染源,也是环保控制最重要的指标,水泥行业是影响PM2.5增加的重要因素,PM2.5导致能见度降低,形成灰霾、引发呼吸道阻塞或炎症、致癌、影响胎儿发育、缩短人体寿命等等。

煤磨系统的烟气要求采用高强度耐水解等条件滤料,立窑烘干机要求耐化腐蚀、耐水解和氧化、剥离性好且易清灰的高滤袋;回转窑窑尾烟气含腐蚀性成分粉尘浓度高,要求具有研磨性,耐氧化水解化学腐蚀的滤料。

3.低温等离子体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本场讲座主要包括常规水处理技术、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AOP)、等离子体简介、水处理机理及发展趋势四部分。

常规水处理技术及其特点:生物处理(廉价、处理时间长、污染物去除率低);化学处理(反应速度快,但有二次污染);物理处理(简单、但不能去除溶解态的有机物)。

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AOP)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包括臭氧氧化、Fenton氧化和H2O2氧化。反应式:羟基+R→二氧化碳+水。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与有机物反应的速率常数很高、羟基在水溶液中平均寿命仅为2ns。

等离子体是一种由自由电子和带电离子为主要成分的物质形态,整体上呈电中性,广泛存在于宇宙中,常被视为是物质的第四态。

高能电子作用是液下水分子发生电离与激发,在很短的时间内生成离子,激发分子与次级电子,再生成反应能力极强的物质,并发生下列反应,生成游离氧、臭氧和·OH自由基。臭氧氧化作用是臭氧在水中时发生氧化反应,其氧化途径可由臭氧直接氧化某些有机物,也可由其分解产生的中间产物·OH自由基氧化有机物。

发展趋势:高效节能电源的研发、实际工业应用的反应器结构设计、低成本耐用电极的开发和组合工艺的优化。

4.光催化技术原理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新的环境净化技术。

光催化剂是一种在光的照射下,自身不起变化却可以促进化学反应的物质。TiO2是一种最常见的光催化剂。

光催化机理:纳米TiO2是N型半导体,被该紫外光照射时,处于能带上的电子被激发到导带上,生成高活性的电子e-,在能带上产生带正电荷的空穴h+。TiO2与水接触,水分子和被溶 解的氧与产生的h+,e-作用,生成强氧化性的.OH-,.O2,并通过.OH-,h+和.O2等渐渐将有机物降解为CO2和H2O等无机物。

TiO2光催化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染料废水处理、农药废水处理、含油废水处理、卤代芳烃处理、无机废水处理、饮用水处理及喊菌废水处理。

TiO2光催化技术在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光催化量子效率低、太阳能利用率低和光催化剂的负载和分离回收问题、大型光催化反应器的设计问题。

TiO2光催化剂载体种类:天然矿物类、吸附剂类、玻璃类、陶瓷类、有机类、金属类。

光催化技术的特征:低温深度反应、绿色能源、氧化性强、寿命长和广谱性。

5.膜科学技术前沿进展

膜从广义上可以定义为两相之间的一个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层屏障。膜分离是在某种推动力(浓度差、压力差、电位差)作用下,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膜的种类:高分子分离膜材料和无机膜。

膜分离装置:平框式、卷式膜、管式膜和中空纤维膜。膜分离模型:浓差极化模型和凝胶极化模型。

膜污染:凝胶极化引起的凝胶层、溶质在膜表面的吸附层、膜孔堵塞和膜孔内的溶质吸附。

微孔技术的应用:微粒和细菌的过滤、药物除菌和除微粒。超滤的应用:纯水的制备、果汁和酒等饮料消毒及生活污水处理——MBR。

三.前沿讲座心得体会

通过一系列学科前沿讲座的学习,我对环境工程领域一些前沿动态和热点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包括流域水质模型、除尘技术在水泥工业的应用、低温等离子体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光催化技术原理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以及膜科学技术前沿进展五方面,这些都与所学专业息息相关,一方面,介绍了前沿技术的发展,阐述了环境工程前沿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拓展了我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讲座涉及到一些未学专业课的知识,提前让我们了解一些高新前沿技术,激发我们的兴趣,对将来的专业课学习起到了很大作用。

从前沿讲座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不仅增强了我学习的信心,也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将来也会朝着自己的兴趣走。

第二篇:环境工程前沿讲座心得

环境工程前沿讲座心得

通过系里面给我们安排的邀请专业人士来给我们开讲座,虽然时间很短,可能他们讲的东西也是比较前沿的,对于我们这样的本科生来讲会觉得比较难以理解,不过或多或少收获还是挺多的,我们对本专业的了解也更近了一步,明白了该专业应该掌握的技能。对我们专业所学的知识的应用领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前沿讲座顾名思义就是给我们讲讲本专业知识的应用领域,听了那么老师讲课,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光催化氧化技术和膜分离技术。

一.光催化氧化技术

光化学及光催化氧化法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项高级氧化技术。所谓光催化反应,就是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需要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受激产生分子激发态,然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或者变成引发热反应的中间化学产物。光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源于光子的能量,在太阳能的利用中光电转化以及光化学转化一直是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TiO2是良好的催化剂,其特点有:化学性质稳定,能有效 吸收太阳光谱中弱紫外辐射部分,氧化还原性极强,耐酸碱和光 化学腐蚀,价廉无毒。

光催化氧化技术利用光激发氧化将O2、H2O2等氧化剂与光辐射相结合。所用光主要为紫外光,包括uv-H2O2、uv-O2等工艺,可以用于处理污水中CHCl3、CCl4、多氯联苯等难降解物质。另外,在有紫外光的Feton体系中,紫外光与铁离子之间存在着协同效应,使H2O2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的速率大大加快,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去除。

光降解通常是指有机物在光的作用下,逐步氧化成低分子中间产物最终生成CO2、H2O及其他的离子如NO3-、PO43-、Cl-等。有机物的光降解可分为直接光降解、间接光降解。前者是指有机物分子吸收光能后进一步发生的化学反应。后者是周围环境存在的某些物质吸收光能成激发态,再诱导一系列有机污染的反应。间接光降解对环境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更为重要。

利用光化学反应降解污染物的途径,包括无催化剂和有催化剂参与的光化学氧化过程。前者多采用氧和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使污染物氧化分解;后者又称光催化氧化,一般可分为均相和非均相催化两种类型。均相光催化降解中较常见的是以Fe2+或Fe3+及H2O2为介质,通过photo-Fenton反应产生·HO使污染物得到降解,非均相光催化降解中较常见的是在污染体系中投加一定量的光敏半导体材料,同时结合一定量的光辐射,使光敏半导体在光的照射下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吸附在半导体上的溶解氧、水分子等与电子-空穴作用,产生·HO等氧化性极强的自由基,再通过与污染物之间的羟基加和、取代、电子转移等式污染物全部或接近全部矿化。在水处理中的运用:染料废水的处理;农药废水的处理;含油废水的处理(两相液体);卤代芳烃;饮用水的额处理;处理微量有机污染物;灭活细菌。二.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上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据统计,膜销售每年以14%~30%的速度增长,而最大的市场为生物医药市场。

膜分离的简介

膜的定义

膜是一种起分子级分离过滤作用的介质,当溶液或混和气体与膜接触时在压力下或电场作用下或温差作用下,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膜,而另些物质则被选择性的拦截,从而使溶液中不同组分, 或混和气体的不同组分被分离,这种分离是分子级的分离。膜的种类

分离膜包括:反渗透膜(0.0001~0.005μm),纳滤膜(0.001 ~ 0.005μm)超滤膜(0.001 ~ 0.1μm)微滤膜(0.1~1μm)、电渗析膜、渗透气化膜、液体膜、气体分离膜、电极膜等。

他们对应不同的分离机理,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应用对象。膜本身可以由聚合物,或无机材料,或液体制成,其结构可以是均质或非均质的,多孔或无孔的,固体的或液体的,荷电的或中性的。膜的厚度可以薄至100μm ,厚至几毫米。不同的膜具有不同的微观结和功能,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制备。制膜方法一直是膜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也是各公司严格保的核心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使用半透膜的分离方法,在常温下以膜两侧压力差或电位差为动力,对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浓缩、纯化。膜分离技术主要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流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操作。现已应用的有反渗透、纳滤、超过滤、微孔过滤、透析电渗析、气体分离、渗透蒸发、控制释放、液膜、膜蒸馏膜反应器等技术,其中在食品、药学工业中常用的有微滤、超滤和 反渗透3 种。

膜分离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因此膜分离技术是一种节能技术; 2)膜分离过程是在压力驱动下,在常温下进行分离,特别适合于对热敏感物质,如酶、果汁、某些药品的分离、浓缩、精制等。3)膜分离技术适用分离的范围极广,从微粒级到微生物菌体,甚至离子级都有其用武之地,关键在于选择不同的膜类型;

4)膜分离技术以压力差作为驱动力,因此采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三.低温等离子体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常规处理有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生物处理虽然廉价,但时间长,而且污染物去除率低;化学方法呢反应速率快但是有二次污染;物理处理简单但不能去除溶解性有机物。采用高级氧化技术是环境友好型处里方法,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与有机物发硬速率常数很高。

等离子体是物质存在的第四种状态,由自由电子和离子组成且整体上为电中性的电离气体。作用机理是高能电子作用和臭氧氧化作用,受各种外场与自生场的影响影响加工工艺的因素多,参数范围大,过程复杂,所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展望: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排放于环境中各类污染物,与其他方法如高温焚化法,催化燃烧法比较起来更具高效性以及较低的能耗,在环保领域僵局 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三篇:前沿讲座总结

新 疆 大 学

前沿讲座报告

姓 名:

陈晓钊

学 号: 107550900383 所在学院:

人文学院

专业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 学位类别: 史学硕士 指导教师: 王开元 教授

日 期: 2011年9月

新疆大学研究生院制

本人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前沿讲座活动。在2011年参加的前沿讲座主要是以下五个,现列举如下:

讲座一《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当代文学现象》

2011年三月,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有幸请到了文艺批评家,清华大学访问学者,画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疆大学客座教授,新疆财经大学客座教授,新疆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傅查新昌先生为我们做了《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当代文学现象》这样一个讲座。傅查新昌教授为我们做了一个十分精彩的报告,现将其中的精彩内容总结如下: 此次演讲中,傅查新昌谈论了批评思潮给文学创作造成的心理压力,以及文学的边缘化问题,并探讨了文学“终结论”与文化“精神圈”。他认为,进入21世纪后,后现代文化与全球化语境,已经把文学问题引入更宽泛的理论空间,理论家们以人文性、文化性、文学性等文学理论命题,开始把文学放在现有的历史环境之中重新考察与定位,这暗示了文学理论与历史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但作家们会认为文学创作纯粹是个人行为,任何历史主义的信条,任何断章取义的批评,似乎都是对个体创作的贬低。譬如,一些评论家曾批评过为版税写作的作家,如果还个位置思考,就可以理解作家为什么写作,除了出名和养家活口,写作的意义之一在于,跨越道德说教语境的限制,为人性见证而表达各种生命体验。在成为作家之前,我曾对文学的理想化和崇高化的普遍性颇为乐观,尽管我承认知识的相对性,承认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创历程之后,我才发现文学还有娱乐功能。这种娱乐功能从属于一种普适的生存活动和生活需求。所以,我呼吁过文学理论不是考察普通的文献,而是考察不朽的经典作品。

在中国文学界,作家们对一些评论家的反感,并非空穴来风,盛极一时的“骂评”和“酷评”,彻底改变了作家对评论家的尊敬和信任。我写过诗、散文和小说,也研究过文学理论,还画油画,我所体验过的创作过程和个人经验,能够证明文学没有固定的本质,任何事物只要成为描述的对象,都具有其本身的文学性、文化性和艺术性,或者超越文学研究的审美范畴,决不能根据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游戏和审美观点,解答什么是文学的本质的问题。文学的可变性是无法预测的,就像手机短信替代电报一样,也许某一天人们会毫不奇怪地 2

发现,好多作家被逐出文学的伊甸园,同时又会出现另一种文学创作方式。所以我认为,对文学的历史性存在,没有必要设计一个无懈可击的定义。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大众文化的全方位兴起,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面临着新的困惑与挑战。

1997年,美国解构主义文学批评家希利斯•米勒,在中国的《文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他的论文《全球化对文学研究的影响》,这篇论文激起中国学者的讨论和争鸣。希利斯•米勒多次来中国讲过学,在他的一系列学术报告中,最引人注目而引起争鸣的,是他所阐述的文学“终结论”的理论命题。希利斯•米勒认为,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当今的文学逐渐从书籍时代转到了电子时代,新的技术正创造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感知方式,由此必然会对文学创造和文学研究发生影响,比如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花越来越多的时间看电视或电影,或者再转向电脑和网络等,关注书本文学作品的人越来越少。因此,希利斯•米勒认为,在新的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文学在旧意义上的作用越来越小。在我的记忆中,他的这个观点,早在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的《明信片》里就阐述过,德里达说:“在特定的电信技术王国中,整个的所谓文学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哲学和精神分析学都在劫难逃,甚至情书也不能幸免„„”我曾对德里达的预言提出过质疑,认为这个观点过于极端,还认为只要人类不灭亡,历史未曾终结,文学就不会终结。我看到了写情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甚至连电报也被手机短信替代。但是我认为,什么样的时代,造就什么样的文学,因为与文学“终结论”密切相关的,还有人类历史文化“精神圈”。所谓的文化“精神圈”,是法国思想家夏尔丹曾经使用过的概念,他说地球上除了生物圈,还有一个通过综合产生意识的精神圈。系统论之父贝塔朗菲,把人类独自拥有的语言-符号系统,看着地球生态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层面,一个高踞于生物圈之上的精神层面。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担任过美国副总统的戈尔,写过一部关于《生态与人类精神》的书,他在书中高声疾呼:“我们似乎日益沉溺于文化、社会、技术、媒体和生产消费仪典的形式中,但付出的代价是丧失自己的精神生活。”遗憾的是,在激烈的总统竞选中,戈尔败给了小布什,这意味着较为温和的生态主义,败给了极端霸权的单边主义,从此美国民众失去了一次调整自己国家民主策略的机会,也使美国和地球上的许多国家和人民,陷入更激烈的震荡之中。

在演讲的最后,傅查新昌提出建议,写作是雅事,具有自由性和自律性,但如果你没有韩寒那样的好运气,不想涉足复杂的人情世态,就不要进入文坛,争当虎战英雄。如果你不想成为孤独的人,也不想借助文学来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那么你最好主宰自己的命运,放弃你的文学梦。文学之外还有很多的人生之路,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只要你们以学为基,学得知识和智慧,照样可以富有四海,为祖国做贡献。

讲座二《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报告》

2011 3月24日上午,自治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报告会在我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日昇教授为自治区高校老师和学生们做了精彩的报告,近300人现场聆听。此次报告会,对我校大学生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以及健康心理维护、个人成长等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报告会结束后,我校党委副书记赵光辉为张日昇教授颁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顾问的聘书。张日昇教授表示将竭力为新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搭建沟通的桥梁。

张日昇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临床健康心理学研究所客员教授。学术兼职有中国心理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日本健康心理学会理事,日本认定心理士会理事等。张教授的报告专业中带着幽默,幽默中彰显魅力,生动有趣的内容在所有在场的观众受益匪浅。现今社会中,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工作生活的压力让很多人们心理与生理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心理的负担演变成身体的不适,从而在生活中增添了许多的焦虑。张教授用其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揭开了许多听众共同的心结,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压力之时更多了一些从容和冷静,少了一些焦躁和不安。这次的报告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再次为张教授鼓掌!

讲座三《化学让生活更美好》

2011年4月13日,“新大讲堂”首场报告会在我校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开讲,第一讲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先生主讲《化学让 4

生活更美好》,我校及兄弟院校近千名师生员工现场聆听了这场精彩的报告会。在报告会上,费院士说,在现代工业化的过程中,化学化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工业发展导致全球变暖这是一个实质性问题,是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化学化工一方面为人类创造财富,化学化工技术广泛应用于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药品、食品等方面,而另一方面,化工业使得全球变暖,冰川加剧融化这依然是一个严峻问题。费院士指出,目前,如何灵活应用化学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技术创新,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设备效率,降低单位能耗,减少对大气环境及整个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这是国内外化工界积极探索的问题。

在近90分钟的报告中,费院士从我国现实出发,结合国际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近况,深刻讲述了化学与我们现代生活的关系。随后,费院士与我校学子互动交流,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费院士的报告使在场的每位师生都受益匪浅,通过费院士的精辟阐释,我校学子们深受启发,对化学化工与资源环境、能源节约等有了更新的认识。报告会结束时,费院士勉励新大学子,要深入实践,深入基层工作,积累经验,发挥特长,感恩祖国,感恩社会,为“感恩伟大祖国,建设美好新疆”而努力学习,乐于奉献,深悟感恩的意义。首场报告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讲座四《智慧与生活》

2011年4月27日,我校“新大讲堂”第二讲在校本部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中心举行,此次讲座由华中科技大学陈海春教授作报告,当天报告会的主题为《智慧与生活》,我校校长塔西甫拉提•特依拜等领导出席报告会并聆听陈海春教授的讲座,部分学院领导及学生代表近千人前来听报告。陈教授的讲座语言诙谐幽默,内容通俗易懂,感召和启发着每一位年轻的学子,报告会赢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陈海春教授对一个人如何走向成功,如何积蓄智慧的力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他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人生轨迹,告诉学子们,要进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储备知识,挖掘自己的潜力,合理规划,正确评估自己,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有尊严的人。他说,“保持个性、彰显本色”,个性和本色都是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差异性,保持和彰显不易,并以此做总结。报告会后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讲座五《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

2011年7月3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大陆著名学者,通常被认为是“新左派”领袖人物的汪晖教授来我校做专题讲座《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汪教授渊博的学识和深邃的哲理分析给广大师生留下深刻的映象。讲座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即

1、“阿Q是否真要做革党”;

2、“正传”作为正史的谱系;

3、六个瞬间之一、二:“失败的苦痛”与“无可适从”;

4、六个瞬间之三、四:性与饥饿,生存本能的突破;

5、六个瞬间之五:革命的本能与“无聊”;

6、六个瞬间之六:大团圆与死亡。汪教授认为,鲁迅对阿Q生命中的这些隐秘瞬间的描写,是对“精神胜利法”失效的可能性的发掘;他对本能、直觉的观察,也是对于超越外界注视的目光是否能够产生新的意识的探索。失败感、无所适从、无聊、恐惧和自我的片刻丧失,在这里也都汇聚到阿Q是否会成为革命党的思考之中。鲁迅对于革命的描述,革命和不准革命,造反的本能与只要有革命就会有阿Q这样的革命党的暗示,都在这样的细节和叙述里找到了根据。《阿Q正传》中的六个瞬间,也是阿Q“觉醒”的契机。每次都只持续了几秒钟甚至几分秒,就随风而逝了。但这几秒钟为什么能够发生,它们蕴含着什么样的可能性?它们的瞬间呈现与迅速地被压抑,道理在哪儿?这些瞬间溢出了小序中提示的圣人的秩序。在理解了这些瞬间之后,我们重读小说的小序,以及作者关于阿Q不能入传的四个理由,对于这篇小说就会产生新的理解。这是一个开放的经典,与其说《阿Q正传》创造了一个精神胜利法的典型,不如说提示了突破精神胜利法的契机。这些契机正是对现代中国革命的必然性的预言。报告在师生的掌声中结束。

第四篇:前沿讲座

计算机视觉学科前沿知识

计算机视觉就是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视觉系统,实现人的视觉功能,通常是指用摄像机和计算机代替人眼对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和测量等,从而实现对客观的三维世界的识别。人与其他动物一样,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功能的产生,首先在于进化过程中生存的需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Gibson的理论,人的视觉不管有多少用处,但主要功能可概括为适应外界环境和控制自身的运动。看到汽车冲过来,你会赶快回避;看到前面有激流,你不会冒然趟过去。“适应外界环境和控制自身的运动”还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事实上,为了适应外界环境和控制自身的运动,视觉系统需要能识别物体(可想而知,一个人连亲戚、同事、朋友都不认识,会怎样生活),能判断物体的运动以及确定物体的形状和方位(否则,无法抓取物体)。所以,物体识别、物体定位、物体三维形状恢复和运动分析,就构成了计算机视觉的主要研究内容。

随着自动化水平不断的提高,机器视觉在自动化行业中应用也是越来越多,而机器视觉在我国可以说处于刚起步发展阶段,机器人视觉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学科,八十年代以来, 机器人视觉的研究已经历了从实险室走向实际应用的发展阶段。从简单的二值图象处理到高分辨率多灰度的图象处理,从一般的二维信息处理到三维视觉机理以及模型和算法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计算机工业水平的飞速提高以及人工智能、并行处理和神经元网络等学科的发展,更促进了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实用化和涉足许多复杂视觉过程的研究。

目前,机器人视觉系统正在广泛地应用于视觉检测、机器人的视觉引导和自动化装配领域中。在现代化的大生产之中,视觉检测往往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比如,汽车零件的外观,药品包装的正误,IC字符印刷的质量,电路板焊接的好坏等等,都需要众多的检测工人,通过肉眼或结合显微镜进行观测检验。大量的人工检测不仅影响工厂效率,而且带来不可靠的因素,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与成本。另外,许多检测的工序不仅仅要求外观的检测,同时需要准确获取检测数据,比如零件的宽度,圆孔的直径,以及基准点的坐标等等,这些工作则是很难靠人眼快速完成。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机器视觉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机器视觉系统一般采用CCD照相机摄取检测图象并转化为数字信号,再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对图象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各种目标图象特征值,并由此实现模式识别,坐标计算,灰度分布图等多种功能。然后再根据其结果显示图象,输出数据,发出指令,配合执行机构完成位置调整,好坏筛选,数据统计等自动化流程。与人工视觉相比较,机器视觉具有精确,快速,可靠,和易数字化等优点。

机器视觉系统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摄像机、转鼓等,它们都把三维的影像作为输入源,即输入计算机的就是三维管观世界的二维投影。如果把三维客观世界到二维投影像看作是一种正变换的话,则机器视觉系统所要做的是从这种二维投影图像到三维客观世界的逆变换,也就是根据这种二维投影图像去重建三维的客观世界。机器视觉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图像的获取、图像的处理和分析、输出或显示。将近80%的工业视觉系统主要用在检测方面,包括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采集产品数据等。产品的分类和选择也集成于检测功能中。例如生产线上的单摄像机视觉系统,它的视觉系统用来检测生产线上的产品,决定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并根据结果,产生相应的信号输入上位机。图像获取设备包括光源、摄像机等;图像处理设备包括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系统;输出设备是与制造过程相连的有关系统,包括过程控制器和报警装置等。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分析和产品控制,若发现不合格品,则报警器告警,并将其排除出生产线。机器视觉的结果是CAQ系统的质量信息来源,也可以和CIMS其它系统集成。

由于没有通用的机器视觉照明设备,所以针对每个特定的应用实例,要选择相应的照明装置,以达到最佳效果。过去,许多工业用的机器视觉系统用可见光作为光源,这主要是因为可见光容易获得,价格低,并且便于操作。常用的几种可见光源是白帜灯、日光灯、水银灯和钠光灯。但是,这些光源的一个最大缺点是光能不能保持稳定。以日光灯为例,在使用的第一个100小时内,光能将下降15%,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光能将不断下降。因此,如何使光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稳定,是实用化过程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个方面,环境光将改变这些光源照射到物体上的总光能,使输出的图像数据存在噪声,一般采用加防护屏的方法,减少环境光的影响。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在现今的工业应用中,对于某些要求高的检测任务,常采用X射线、超声波等不可见光作为光源。但是不可见光不利于检测系统的操作,且价格较高,所以,目前在实际应用中,仍多用可见光作为光源。

机器视觉系统中,视觉信息的处理技术主要依赖于图像处理方法,它包括图像增强、数据编码和传输、平滑、边缘锐化、分割、特征抽取、图像识别与理解等内容。经过这些处理后,输出图像的质量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既改善了图像的视觉效果,又便于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和识别。图像的增强用于调整图像的对比度,突出图像中的重要细节,改善视觉质量。通常采用灰度直方图修改技术进行图像增强。图像的灰度直方图是表示一幅图像灰度分布情况的统计特性图表,与对比度紧密相连。图像的数据编码和传输,数字图像的数据量是相当庞大的,一幅512*512个像素的数字图像的数据量为256 K字节,若假设每秒传输25帧图像,则传输的信道速率为52.4M比特/秒。高信道速率意味着高投资,也意味着普及难度的增加。因此,传输过程中,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显得非常重要,数据的压缩主要通过图像数据的编码和变换压缩完成。图像边缘锐化处理主要是加强图像中的轮廓边缘和细节,形成完整的物体边界,达到将物体从图像中分离出来或将表示同一物体表面的区域检测出来的目的。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对应于某一物体表面,在进行分割时,每一部分的灰度或纹理符合某一种均匀测度度量。图像的识别过程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个标记过程,即利用识别算法来辨别景物中已分割好的各个物体,给这些物体赋予特定的标记,它是机器视觉系统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

在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线性滤波器以其完善的理论基础,数学处理方便,易于采用FFT和硬件实现等优点,一直在图像滤波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以WIENER滤波器理论和卡尔曼滤波理论为代表。但是线性滤波器存在着计算复杂度高,不便于实时处理等缺点。虽然它对高斯噪声有良好的平滑作用,但对脉冲信号干扰和其它形式的噪声干扰抑制效果差,信号边缘模糊。为此,1971年,著名学者TUKEY提出非线笥滤波器——中值滤波器,即把局部区域中灰度的中值作为输出灰度,并将其与统计学理论结合起来,使用迭代方法,比较理想地将图像从噪声中恢复出来,并且能保护图像的轮廓边界,不使其变模糊。近年来,非线性滤波理论在机器视觉、医学成像、语音处理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反过来促使该理论的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第五篇:前沿讲座

智能控制及其应用

院 - 系: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 业: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年 级: 2011 级 学生姓名: 朱 丹 学 号: 2011204082 任课教师: 杨承志、冯丽辉、万舟

2011年11月

摘要

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工智能、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仿生学、进化计算和计算机等多种学科的高度综合与集成,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智能控制的主要方法有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控制与专家系统,为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方法。目前,智能控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军事航空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智能控制 人工神经网络 模糊控制 专家系统

ABSTRACT

Intelligent automatic control is the advanced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automatic control.It is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subje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ybernetics, information theory, system theory, bionics,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computer and so on.It is a new edge of the overlapping subject.The main method of intelligent control are following: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 fuzzy control and expert system.In order to solve the complex control problem which is difficult to solve by the traditional methods.It provides effective theory and method.At present,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agriculture, services, military aviation, etc, and has a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s.Keywords: intelligent automatic control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fuzzy control expert system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方法和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这对自动控制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促进了智能控制理论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以解决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智能控制不仅包含了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系统理论和计算机科学的内容,而且还从生物学等学科汲取丰富的营养,正在成为自动化领域中最兴旺和发展最迅速的一个分支学科。

一、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传统的控制方法是建立在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之上的,而智能控制是针对系统的复杂性、非线性、不确定性等提出来的。IEEE控制系统协会把智能控制归纳为:智能控制系统必须具有模拟人类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一个智能控制系统一般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智能控制具有混合控制特点,系统能以知识表示非数学广义模型和以数学表示的混合控制过程,采用开闭环控制和定性决策及定量控制相结合的多模态控制方式;

2.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足够的关于人的控制策略、被控对象及环境的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3.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能力,能从系统的功能和整体优化的角度来分析和综合系统,以实现预期的控制目标; 4.智能控制系统有补偿及自修复能力;

5.智能控制系统能对复杂系统(如非线性、多变量、时变、环境扰动等)进行有效的全局控制,并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

二、智能控制的主要方法 2.1 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是基于模糊推理和模仿人的思维方法,对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对象实施的一种控制,其成功应用的根源在于模糊逻辑本身提供了由专家构造语言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控制策略的一种系统的推理方法,以模糊集合、模糊语言变量与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以先验知识和专家经验为控制规则。其基本思想是用机器模拟人对系统的控制,就是在被控对象的模糊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控制器近似推理等手段,实现系统控制。在实现模糊控制时主要考虑模糊变量的隶属度函数的确定,以及控制规则的制定二者缺一不可。

2.2 专家控制

专家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将人工智能中专家系统的理论和技术同自动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在未知环境下模仿专家的智能,实现对系统的有效控制。专家系统一般由知识库、推理机、解释机制和知识获取系统等组成。知识库用于存储某一领域专家的经验性知识、原理性知识、可行操作与规则等,可通过知识获取系统对原有知识进行修改和扩充。推理机根据系统信息并利用知识库中知识按一定的推理策略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解释机制对找到的知识进行解释,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人机界面。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与组织,按某种策略适时选用恰当的规则进行推理,以实现对控制对象的控制。专家控制可以灵活地选取控制率,灵活性高;可通过调整控制器的参数,适应对象特性及环境的变化,适应性好;通过专家规则,系统可以在非线性、大偏差的情况下可靠地工作,鲁棒性强。

2.3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是模拟人脑神经元的活动,利用神经元之间的联结与权值的分布来表示特定的信息,通过不断修正连接的权值进行自我学习,以逼近理论为依据进行神经网络建模,并以直接自校正控制、间接自校正控制、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等方式实现智能控制。随着人工神经网络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模型不断推出,在智能控制领域中,应用最多的是BP网络Hopfield网络等。与传统控制相比,它具有以下重要特性:○1非线性神经元网络在理论上可以充分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2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3并行式分布处理机制;○4数据融合能力。目前神经网络在信号处理、系统辨识和优化、模式识别、故障诊断、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功应用,它对智能控制的发展应用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智能控制的应用

目前,智能控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军事航空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机械制造

在现代先进制造系统中,需要依赖那些不够完备和不够精确的数据来解决难以或无法预测的情况,人工智能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智能控制随之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它利用模糊数学、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制造过程进行动态环境建模,利用传感器融合技术来进行信息的预处理和综合。利用模糊集合和模糊关系的鲁棒性,将模糊信息集成到闭环控制的外环决策选取机构来选择控制动作。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和并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在线的模式识别,处理那些可能是残缺不全的信息。

3.2 智能仪器

随着微电子技术、微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化仪器正朝着智能化、系统化、模块化和机电一体的方向发展,微型计算机或微处理机在仪器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仪器的核心组成部件之一。它能够实现信息的记忆、判断、处理、执行以及测控过程的操作、监视和诊断,因而这类仪器被称为”智能仪器”。

3.3 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是一种能够代替人类在非结构化环境下从事危险、复杂劳动的自动化机器,是集机械学、力学、电子学、生物学、控制论、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系统工程等多学科知识于一身的高新技术综合体。机器人研究者们所关心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是机器人运动的规划与控制。一个规定的任务出台之后,设计人员首先必须作出满足该任务要求的运动规划;然后,规划再由控制来执行,该控制足以使机器人适当地产生所期望的运动。

3.4 智能监控

在许多的工业连续生产线,其生产过程需要监视和控制,以保证高性能和高可靠性。为保持物理参数具有一定的精度确保产品的优质高产,我们已在一些连续生产线或工业装置上采用了有效的智能控制模式。例如,旋转水泥窑的模糊控制、汽车工业的高级模糊逻辑控制、轧钢机的神经控制、工业锅炉的递阶智能控制以及核反器的知识基控制等。

3.5 医疗过程智能控制

从70年代中叶起,专家系统技术就被成功的应用于各种医疗领域。医用智能过程控制的新例子之一就是一个用于控制手术过程中麻醉深度的病人平均动脉血压(MAP)的模糊逻辑控制系统。MAP是衡量麻醉深度的重要参数。在该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时,我们采用模糊关系函数和语言规则。本系统已在许多不同的外科手术中得到成功应用。

四、智能控制的发展前景

智能控制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军事航空等多个领域,解决了传统控制无法解决的实际控制问题。但是智能控制仍然只处于开创性阶段。就目前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来看,智能控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理论研究,给出智能控制的稳定性、可测性、可控性、鲁棒性定义及准则;○2解决知识获取和优化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动态系统的知识获取和分类; ○3加强各种智能控制方法结合的耦合度; ○4加强学习问题的研究,进而加快收敛速度,提高实时控制能力; ○5融入更多领域知识,拓宽智能控制的范围。

智能控制是一门跨学科、需要多学科提供基础支持的科学,智能控制很难存在普遍、统一的理论体系,因此,建立具有开放性、形式非唯一的集成化智能控制框架是现实的,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安宁,邱玮炜,戚焐.智能控制综述[J].技术与市场,2010,5(17):10-11.[2] 胡博.智能控制及其应用[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2010,1(12).[3] 宋胜利.智能控制技术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4]习玲丽,王永初.智能控制的发展前景[J].国立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2006.[5] 魏峰,胡腾,王晓明.智能控制研究的发展及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7(8).

下载环境工程前沿讲座总结(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工程前沿讲座总结(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前沿讲座总结5篇

    前沿讲座总结机电硕1205班姓名:徐海滨学号:12121357专业:车辆工程 参加的各类前沿讲座及次数: “与大师面对面”名师讲坛、院士校园行、学术沙龙、软件应用、职业生涯规划、安全......

    前沿教育讲座总结

    前沿教育讲座个人总结 商学院 教育经济与管理 沈斌 200902140415 研究生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对今后的学习、工作、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同于本科阶段,它更强调自主......

    媒体前沿讲座——总结

    媒体前沿讲座——总结 本学期进行了三次媒体前沿讲座。 第一次是杨桦女士的媒体前沿讲座。 杨桦,教育管理硕士,主任编辑。小姐姐文化发展公司创始人、资深媒体人、公益人、独......

    机械前沿讲座总结

    160275余传运 机械工程前沿讲座课程总结 一、飞秒激光与纳米技术 众所周知,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每时每刻都在快速地运动,这是微观物质重要的基本属性。飞秒激光产生后,人类能......

    化工前沿讲座总结

    前沿讲座总结报告 听完了各位老师精心准备的前沿讲座课程,收获颇多。下面我就谈谈自己通过听讲、查资料,经过思考后对化工领域的一些工艺和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主要包括:甲......

    环境工程专业讲座总结

    专业讲座总结在环保刚起步的中国,环保产业在适应基本国情的前提下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十大朝阳产业之一,其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的社会背景和知识技能......

    前沿讲座总结及心得体会5则范文

    前沿讲座总结 本人在研究生一年期间共参加学术讲座8次,其中包括名师讲坛4次,学术沙龙4次。学期教育讲座8次,包括院士校园行3次、名师讲坛2次、安全教育1次、学术写作讲座1次、......

    前沿讲座感想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讲座感想 古人有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要想达到“胜读十年书”的效果,不仅在于“君”的学识,还在于“一席话”的质量。作为思政专业的学子,聆听思政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