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童年的秘密》有感(范文模版)
地球是孩子的,太阳是我们的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徐丹宁
很早以前就买下了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但一直都是寥寥瞄几眼,没有认认真真读过。这个暑假怀着吸取知识的心去阅读蒙台梭利的这本书,但当我读完本书的第一章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什么也没有看懂,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要放弃阅读,但每每都被心中的好奇心所屈服,想要看看它到底要传达给我们什么。
看后我有无数的感受,但很多都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只是出处略懂如下: 儿童
以尊重为前提的爱(相信、兴趣)
作为学生时期的我也和一般的大人一样,认为孩子只是一个孩子,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行为上,他们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都是一个弱者,他们都需要成人无限的“关爱”(行为上的限定,没有所谓的自由)。感觉他们的喜怒哀乐是如此的可笑、无聊,他们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有时还会为了自己一些小小的私欲而做出一些令人无法想象的事情„„
细细品读后我回味着,孩子的成长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孩子就像一株幼苗,阳光和雨露才是他们所要,作为父母、老师,只需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她们,些许的养料足以让他们茁壮成长,拔苗助长往往没有好结果。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充分的了解每个孩子的本性,支持、鼓励、帮助孩子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发挥自己的特长。
眼前出现某个男孩样子,想起了他的种种:他对很多东西都提不起劲来,唯独建构。只有在建构中他才能找到自信,找到成功的喜悦。孩子的妈妈为此也很烦恼,经常会和我们老师交流“你说这个孩子很笨,我也不想这么说,毕竟在建构中他能搭出各种各样的物品,有的甚至是我和他爸爸都不会;但要说要聪明,可为什么除了建构这个孩子什么都不会,穿衣、做事的动手能力又极其差,看看他学到的本领好似又什么都不会,这该怎么办才好呢?”
是啊,带这批孩子也已经有两个年头了,这个孩子的进步也确实少之又少。
一次傍晚当孩子都接走了,只剩下这个孩子的时候,我静静的坐在孩子的身边,没有什么言语,只是静静地等待、观察。看到孩子正在搭建一辆坦克,当他欣喜若狂的将作品给我展示时,我忽然发现了一个数学原理(空间概念),想起某天在做数学的时候也是类似的,但这个孩子引导了很久他都没有明白过来,对了,我何不趁现在联合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再次引导,说不定孩子一看就会。于是我尝试着,果真,我只是用手点了一下,又粗粗的说了几句孩子就像开窍似得一下子都明白了。
当孩子弄清这个题目后,孩子特别的兴奋,逢人就说自己今天开始变聪明了,正是因为这次孩子在其他方面也变得有信心了,很多活动也大胆参与了。
是啊,成人的一份信任,一份支持对于孩子来说是多大的鼓励呀,身边的这些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当你帮他找到他需要的时也许会有很多意外的惊喜等着你。教师
以观察者的身份
曾经还是学生时代的我也和一般的人们一样认为孩子是柔弱的,是无能的,是需要我们成人倾心帮助的,他们离不开我们,我们就像超人一样无所不能的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如今我已是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阅读了许多书籍,其中的一句话深深地感染着我“教师首先要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然后他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儿童眼中的尘埃。”
是啊,我常常会这样问自己:
作为孩子的启蒙者,我是否已然做好准备?
我是否能真正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合的空间,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 是否懂得静下心去多看、去观察; 是否明白爱唠叨的老师是孩子所厌恶的?
我深思,以上几点我都做到了吗?回忆起从教的这两年里:
Xx是一个极具个性的男孩子,他不受任何环境与人为的限制,总喜欢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电脑是他的最爱,不管此时他在做什么,只要看到有人在碰电脑,那么他都会放下手中的事情,专心的看着电脑的各种变化。
一次师傅带班时我在办公室无意发现了这样一件事情:
其他小朋友都在喝水,而这个小男孩却看看电脑,然后又看看老师、小朋友是否又在注意他,当他发现所有的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他的眼睛再也离不开电脑了,那一双脚不由自主的在往后退,直到小手可以触摸到键盘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瞄了周围一眼后终于按到了鼠标,而后就是看着电脑上显示的各种小提示点动着(我疑惑着,这个孩子是能看懂电脑上的提示吗)。当时特别想找他好好的谈一谈,但又一想该谈什么呢?该怎样去和这个只有7岁的小男孩谈呢?于是我决定“放任”,找机会观察。此后的几天我发现教室的电脑上出现了许多小游戏的图标,直觉告诉我是他——那个小男孩。
首先,我和该孩子的父母进行了电话家访,孩子的父母同样也发现了这个事情,他爸爸告诉我,为这件事情他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依然不见好转。“xx爸爸,你是否观察过这个孩子平时都在玩些什么呢”我问。“这个我们到没有仔细地观察过,只是感觉孩子还这么小就开始沉迷于电脑,那么将来该如何是好呀”男孩爸爸无奈的说。
于是我与其父母约定好,当孩子再次玩电脑的时候,我们先不要去影响他,静静的观察,找出原由。
多次观察后我们才知道,孩子一直在探索电脑上的奥秘,每一个提示他都会去打开,有的会去下载,也许这就是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在驱使他。当然玩得最多的是一些关于数学的游戏,分析于此我们也就了解了这个孩子喜欢探索,独自研究,也正因为此孩子学会了很多东西。
因此,我们要相信孩子,若是我们一开始就从大人的角度,用我们自以为是的想法去干预孩子,那么也许这个孩子对于探索就失去了信心。作为成人我们要了解他们,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用心去感受,用爱去教育,儿童的世界将会多一份精彩!
《童年的秘密》提高了我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在今后的实践中我要多学学书中所讲的教育经验,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那样你才能看到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小天地。
第二篇: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假期经由学校推荐,我有幸拜读了意大利著名的早教专家蒙特梭利的著作《童年的秘密》。该书通过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去发现童年的秘密,这也是蒙特梭利毕生所追求的的理想。在我自己的教育经验以及对身边幼儿的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本书所提出的幼儿教育的观点,我有一些感悟与大家交流。
幼儿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成人的干预和影响,而在于成人对幼儿的认识。儿童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成人的复制品。蒙特梭利教授在书中写到:“儿童带着新的活动进入了这个世界,这种活力不仅能纠正前辈的错误,而且能给世界带来新的气息”。我个人认为幼儿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使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那么就应该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就应该得到社会各方的尊重和积极的关注。
同样的,我还有一些与蒙特梭利教授不同的观点。儿童是应该得到顺应其天性的生长环境,但却也不能因此过分批判成人的做法。蒙特梭利教授在书中写到“没有儿童的帮助,成人将会颓废起来,如果成人不努力自我更新,一层硬壳就开始在他周围形成,最终将会使他变得麻木不仁和冷漠无情”。我个人认为这一观点有些绝对。儿童有儿童的世界,这个世界相对来说比较单纯,成人也有成人的世界,这个世界却要复杂的多。成人除了要深入到儿童的世界中去了解、探索、发现儿童的秘密,并尽量的做到恰如其分的引导儿童健康健康快乐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几乎每一个成人都是小心翼翼的去完成。成人还要处理纷繁复杂的成人的市价的各种问题来完成自己的社会角色所要完成的任务,成人较之儿童更加不易。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因水平有限,阐述不当之处,请多包涵。谢谢!
褚永丽 2014年8月29日
第三篇: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大一班 朱倩
5月中旬,幼儿园组织大家去听一场“让天赋自由”的专题讲座,主讲人是来自台湾著名的哈佛蒙台梭利幼儿园的黄园长。她通过浅显的例子、直观的图片视频和生动有趣的语言给大家讲述了蒙台梭利教育观在幼儿园的实践和应用,使我对蒙氏教学法有了较为深刻全面的认识。为了更多的了解蒙氏教学这种崇尚自由与关爱的教学模式,我有幸拜读了蒙台梭利的著作《童年的秘密》,这是一本是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是蒙台梭利儿童观的集中体现。于是自己怀着一种想了解儿童,想走进儿童内心世界解开他们的秘密的渴求,走进了这本书。
童年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同时童年的世界里也隐藏着许多秘密。当我读完《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后,发现自己对工作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找到了解开孩子心中秘密的钥匙,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这本书首先让我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也就是蒙台梭利认为的人生来就具有“潜在生命力”。在书中她很形象的把“潜在生命力”分化发展并使儿童形成复杂心理现象的过程比喻成宇宙从虚无到创造出天体万物的过程。这种“潜在生命力”是生命发展的原动力。这跟洛克提出的“白板说”以及我们传统认为儿童知识技能的习得是靠后天学习的观点相悖,这也正是蒙台梭利独到见解的地方。但是儿童身上这种潜在能力,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有准备的环境中,他的原始动力才能启动起来,身心才会自然地发展,并释放他无限的能量。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
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成人我们应该去发现那些阻碍自己真正认识儿童和了解儿童的原因,改变对待儿童的态度,尊重儿童、善待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世界上所有的儿童都具有蒙台梭利所说的“吸收性心智”,它是儿童所特有的一种受“潜在生命力”驱动的无意识的记忆力和吸收环境并加以适应的能力。这就是一个婴儿为什么能从他身边上百种声音中只选择人的声音进行模仿的原因,因为他要适应人类社会。曾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孩子,她的爸爸是美国人,妈妈是德国人,请的保姆是菲律宾人,这父母也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是语言发展,他们经常和孩子说话。可这孩子三岁前竟然没说过话,父母还在猜测是不是孩子某些器官出问题了。然而在这种担忧中,奇迹发生了,孩子在三岁后的某一天突然张口说话了,他竟然能用不同的语言回答家人的问话,可以说是对答如流。我想这就是蒙特梭利所说的“吸收性心智”在起作用,虽然孩子没说话,但他能够积极主动的吸收环境中的语言因素,并在适当的某一天展现出来。
其次,蒙特梭利提出的在儿童心理发展存在敏感期的观点,并对敏感期的教育价值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同时她还以老妈妈漏织毛线袜的浅显例子来说明敏感期的暂时性。告诫我们成人要抓住孩子的敏感期进行相关教育,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否则,即使后天付出几倍的精力,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从而也告诉我们当老师的,要注意观察孩子,发现他们各能力的敏感期,及时施教。记得前一段时间,有家长一直问我,班上最近
是不是在教孩子认字啊,因为孩子一回到家,就拿起纸和笔,满屋子找字写。这时,我才想到,前一段时间我们班有几个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将自己认识并会书写的汉字写在送给爸爸妈妈的贺卡上给大家分享的事情啊,后来陆陆续续有一些孩子也效仿他们学写汉字。尽管写的歪歪扭扭,但他们却乐在其中。我想这就是孩子的书写敏感期到了,于是顺势就让这些后来的孩子学习坐姿、拿笔、握笔以及书写字体的顺序等等。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兴趣渐渐减弱,注意力又转到别的地方了,敏感期也就过去了。
虽然我已经对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有了一些了解,但它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她认为游戏,特别是假想游戏会把儿童引向不切实际的幻想,无法培养儿童严肃、认真、准确、求实、具有责任感和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和行为习惯,仅把游戏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利用、改造和创新。记得读书期间曾参观过一个幼儿园,他们的重点研究项目中就有一个是关于儿童在角色游戏中的成长。园里规定,每班下午的时间(除特殊情况外)都让孩子玩游戏。老师除了做必要的指导外,就是观察记录了。只见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要运用生活经验,要学习协商、分工、合作、等待等等,必要时他们还要自己制作一些道具来丰富游戏内容,所以孩子们很喜欢这段属于自己的时间。从这也看出游戏在培养孩子的社会性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想如果没有接触蒙
氏中的“工作”一说,我想孩子也会把这种游戏视为一定意义上的“工作”。所以我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在游戏中能够获得身心和谐的发展。对于蒙台梭利提出的工作才是儿童成长真正的需要的观点,我不太认同。
蒙特梭利是掀起了幼儿教育界的革命,她的理念犹如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我们通往儿童心理的道路,帮助我们了解了童年的秘密。但她毕竟是西方国家传过来的,要在我们东方的沃土上生根发芽,还需要我们这些教育者,将其完美的跟中国国情结合,寻找一个适合中国儿童成长发展的切点,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我想每次童年秘密的解开,每次孩子的进步和成长,都将是我以后工作中不断探索、前进的动力,祝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郑东新区普惠路第一幼儿园
二〇一四年六月二日
第四篇: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童年的秘密——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摘要:蒙台梭利的 《童年的秘密》 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有着极深远的意义。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要重视儿童成长的敏感期、给孩子提供适应其发展的家庭环境、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学校教育方面,我们要擅于解放和发现儿童、重视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尊重儿童人格发展。关键词:儿童教育;敏感期;环境;尊重;发现
读完《童年的秘密》,我真的很佩服蒙台梭利敏锐的洞察力,她擅于捕捉孩子心灵深处最微妙的变化,揭示出儿童发展的秘密。蒙台梭利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事例,还对儿童心理歧变的种种表现以及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冲突作了分析,同时对儿童教育的原则及教师和父母的职资也作了论述。《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有极深远意义的启示。
一 《童年的秘密》对家庭教育的启示重视儿童成长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身上实际上存在着一种获得语言的倾向。一个婴儿有一种创造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成起一个精神世界。在这一点上,跟生长的现象紧密相联的所谓“敏感期”的发现是特别重要的发现。蒙台梭利博士通过多年对幼儿的观察和探索, 揭示了幼儿的各种“敏感期”大致出现的时间。比如, 6—9 个月左右是形状和大小辨别能力发展的关键期;1—3 岁是听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 岁是发展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是在他的敏感期里学会自我调节和掌握某些东西的。据此, 家长如果给予孩子相应的教育刺激和发展机会, 就能大幅度地提高孩子的这些能力。既然蒙台梭利为我们揭开了儿童生长的秘密, 并总结了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定敏感性, 家长们就应该将这付诸实践, 用在自己孩子的教育上。相信家长们若留意孩子的敏感期问题, 采取与其相配的手段, 必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家长没有注意到儿童在不同年龄阶
段的特定敏感性,没有利用这个机会给予相应的教育刺激和发展机会,对儿童的影响是极不好的,也许还会无意识的给儿童烙上伤痕,产生一种不良的影响,阻挠儿童心理的成熟。因为儿童有一种特殊的内在活力,它能使儿童以惊人的方式自然地征服对象,但如果儿童在他的敏感期里遇到障碍而不能工作,他的心理就会紊乱,甚至变得乖戾。
2给孩子提供适应其发展的家庭环境
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部分, 幼儿所接触的大部分是改造过的人工环境即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又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等等。幼儿在最初的时期大部分时间主要是呆在家庭环境中, 家庭环境的适宜与不适宜对幼儿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儿童对秩序特别敏感,当他看到一些东西置于恰当的地方时会显露出高兴和激情,而当这样的秩序被打乱时,大多数情况下儿童便会哭泣、发脾气。秩序感在于认识到每样物品在它的环境中所处的位置,记住每件东西应该放在哪里。这意味着一个人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在所有的细节方面都能支配它。心灵的适宜环境是这样的:一个人能闭着眼睛到处走动,仅仅只要伸手就能拿到他所要的任何东西。这样的环境是平静和快乐所不可少的。
从所有这一切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应该努力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他就可以给儿童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
3袖手旁观,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儿童都是活泼好动,喜欢自己去尝试做一些运动,儿童的运动不能归咎于一种偶然性,儿童必须学会自由地决定和完成他自己的行为。蒙台梭利认为由于他正处于塑造自我的过程之中,所以,他的运动有一个特征,即它不是单纯偶然的或随机冲动的结果,儿童并不仅仅是无目的地跑、跳和拿东西,由此使屋子里狼藉满地。他的建设性活动是从他人的活动中获得启示的,他努力模仿成人使用或操纵某物的方式,在使用同样的东西时,儿童试图像他周围的成人一样去做。可是,家长却不能理解儿童的这一些行为,他们会经常为了一些东西发生冲突,那是由于儿童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并不熟练,动作也会比较迟缓,家长就会对其
进行干预,殊不知,在这样做的时候,家长并不是在儿童的心理需要上帮助他,而是在儿童喜欢由他自己做的所有活动上代替他。家长阻止儿童自由地行动,因此他本人成为儿童自然发展的最大障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当鼓励和诱导孩子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盲目的为儿童做每件事,而不让儿童按他所应该遵循的规律活动,这样只会阻碍儿童自身能力的提高。
二 《童年的秘密》对学校教育的启示解放和发现儿童
教师要善于做一个优秀的观察者,教师需要观察的不仅仅是儿童身体成长的外在活动,而且还包括通过这些活动表现出来的一些心理状况,并给予指导。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自己所作的自由选择,使教师能看到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倾向。儿童并不会选择我们给他们的所有各种教具,而只选择某些同一类型东西。他们总是去挑选同样的东西和一些自己明显偏爱的东西。她认为对儿童来说,每一样东西不仅应该井然有序,而且应该跟儿童的需要相适应;只有消除了教具混乱的情况和去掉不必要的教具,儿童的兴趣和专心才会油然而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观察同时记录每个儿童的发展状况,并根据其不同的发挥水平给与不同的知道,帮助其选用不同难度的教具,使儿童能在发展水平与教具的难易程度上找到结合点。
对此,我们应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的放矢,以使儿童快乐、幸福的在生活中学习,尽量避免成人在儿童生长与发展过程中对其造成的压抑,因为儿童有他自己的主见性。所以,教师一定要擅于做一个观察者和引导者,了解儿童隐藏的真实心灵,剔除自身存在的与儿童交流有障碍的缺点,保护并培育儿童独特的个性,揭示儿童成长的奥秘,并由此发现其成长的特点。强调学校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教育还应走进儿童的发展和成长,为其成长提供适宜的学校环境,使其能够在有利于心理发展和身体成长的学校环境中学习、生活。
那么,怎样的学校环境才是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呢?首先,障碍物必须减少到最少,学校环境必须为那些发展儿童能量的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媒介。其次,教师也是学校环境的一部
分,他们也应该使自己适应于儿童的需要,他们不应该成为儿童独立活动的障碍物。蒙台梭利认为只有他们被动地为儿童搬掉了由于他们自己的活动和权威所造成的障碍物,儿童才可以变得主动起来。
3对儿童人格的尊重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尊严感,通常成人意识不到他们是很容易受到伤害和遭到压抑的。她所倡导的教育就是要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尊重和信任儿童,平等与其沟通,注重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努力营造适宜儿童生活的环境,使儿童在这种环境中可以主动地完善自我。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应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
总之,《童年的秘密》一书所阐释的对儿童的教育观,都是极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的,父母和教师都可以从本书的许多具体、生动的事例和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中得到启迪。
参考文献:[1] 玛利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童年的秘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夏冬丽.《童年的秘密》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启示.[J].科教文化,2008.03:46
[3]毛蕊.李艳.在教育中学会尊重幼儿———读《童年的秘密》有感.[J].科教文汇,2008.12:94
[4]周青利.揭示儿童成长的奥秘—读《童年的秘密》.[J].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7.11:85-89
第五篇: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长桥中心幼儿园天怡分园 王雪雪
暑假半个月读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感受极深。尤其是作为一个四岁孩子的母亲,我觉得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我一按前不知道的知识,更从她的分析中解决了我对自己家孩子教育的一个困惑。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儿童心理的发展;第二部分:新教育与新方法;第三部分:社会(承认)与儿童。
《童年的秘密》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书中还讲到许多具体的观念,比如,儿童充满精力乐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动),只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驱动,并没有任何目的。在这种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由于时间有限,我只是通读了第一部分,就其中自己感触比较深的内容做一下橘绿与反思。
第一章:孩提时代(P7)。
感悟:我们成人会诉说自己的困难,可是孩子呢?谁会去关注他们,我们一味的认为孩子小,没有独立的思考空间,可是他们也是有的,他们只是不会表达,我们大人所以才不会了解。所以这本书中提出了孩子只是让潜意识中的自我十分自卑的发展着。
第二章:监护人与被告(P11)
感悟:相信大家看到这个都很震惊,我也一样。我们这么爱我们的孩子,想要给他们我们所有的一切,可是结果呢?孩子们似乎想要的并不是这些,他们甚至要控告我们,因为我们抑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压抑了他们。
第三章:生命的本能(P15)
感悟:每个生物都有一定的生存本能,这本书首先以哺乳动物为例,讲了一下新生命的不简单。与动物相比,新生儿也有特有的本能,而且要丰富的多。每个生命都是一件艺术品,需要我们很好的去进行呵护。第四章:新生儿(P17)
感悟:这本书里就提到了我们平时对待新生儿的一些误区,她将新生儿与病人进行比较,我们会关注病人的各种病痛,并且小心翼翼的给予呵护,但是对待新生儿的时候却不会。因为我们不会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一想环境变化对他们的影响,更不会按照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宜他们的场所。他们一出生就感觉到了陌生,可是我们还是会以我们的眼光去逗乐他们,在环境上更是想参观小动物一样的观看他们,可是他们的内心是恐惧的,所以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来对待新生儿。
第五章:天赋本能(P23)
感悟:这里就就讲到了作为母亲的一种本能,我们人类会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唯独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而动物们却不是这样,他们会将自己的孩子藏在特别隐蔽的地方,不准任何人打扰,等到他们能够自己独立的时候,才会使他们走出自己的安身之处。这样对宝宝的发展其实是非常好的,遵循了生命发展的规律。
第六章:精神的胚胎(P26)
感悟:前面说了很多动物和人的对比,在这边也提到了任何动物还是有区别的,人就像一件件艺术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反思到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关的教育。新生儿的精神与他所处的环境慢慢的融合,然后达到完美的程度,这就是精神胚胎的力量。
第七章:儿童的敏感期(P37)
感悟:这是蒙台梭利最早提出的“敏感期”这三个字,在这一章对敏感期进行了一个分析,之后重点讲了一个语言的敏感期。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却能容易地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八章:秩序敏感期(P52)
感悟:这一章我看了感触非常大,因为自己的孩子正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确实是这样,他们会强迫自己按照本来的顺序重新来一遍,我和好多家长也都讨论过这个话题,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不是孩子一根筋,就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一个特点。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第九章:智力的发展(P64)
感悟:主要是讲了一下智力的形成和儿童的思维方式,不难理解,孩子和承认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思维力是孩子智力活动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核心,而人的智力因素都是从孩提时代开始发展的。要让孩子更聪明、更胜人一筹,父母就应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5~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5~6岁时,孩子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对事物的理解也发生各种变化。
第十章:成长的障碍(P77)
感悟:这里面我感觉到了儿童的成长障碍最大的就是来源于我们成人,我们有时候一天上班下来很累了,就希望孩子可以早点睡觉,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了。我也是一样,孩子一睡着,瞬间觉得一身轻松。可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孩子在这个时候需要发展的是什么,真的是睡觉吗?我们可以多陪孩子做一些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也许他们的发展就会不一样了,我觉得这一点值得所有的父母都去看一看。第十一章:行走(P83)
感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步行练习和人类的手的操作、智能的发展有所关联。为了使幼儿获得平衡的行动发展目标,她设计了“线上步行练习”。线上步行练习虽然并不属于日常生活练习的四大类,但是意义同样重大,正如蒙台梭利所言: “儿童行走能力的发展是通过走路获得的,并不是仅仅等待这种能力的降生。”对儿童来说,学会走路是“第二次诞生”,是儿童真正离开母体的开始。但在迈出这第一步之后,儿童仍然需要经常的实践以取得平衡和稳健的步伐。“线上步行练习”要求儿童把一脚的脚尖和另一脚的脚跟相接触,同时置于一线上;在这种状态下双脚交互前进时,是很容易失去平衡的。因此,线上练习可以促进孩子平衡与协调能力的发展。这个我们在幼儿园也可以给孩子们进行练习。
第十二章:手(P87)
感悟:在成人的生活中,孩子肯定是多余的,因为我们帮助他们做的事情太多,教过幼儿园就知道,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真的很差,因为在家里什么都是家长在包办,从而限制了孩子自己手的发展。当孩子想要自己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就会被命令的禁止,这就是一种干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也在和家长沟通,在家里还是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十三章:节奏(P97)
感悟:对于孩子用一种强烈的和迅速的节奏进行活动时,成人一般都不能容忍。成人乐于接受充满生机的孩子所造成的无秩序和混乱。此时,大多数的成人都会耐心地“袖手旁观”,因为他注意到某种十分清晰和可以理解的东西;当成人看到孩子在慢腾腾的自己在做事情时,我们就会去帮助他们,这样就遏制了孩子的成长。
第十四章:人格的替换(P102)
感悟:这里就讲到了我们的行为,孩子都是爱模仿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我们为人师表,我们的一举一动孩子们都看在眼里,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模仿能力更强,我们老师说的话、做的事,他无意间都在进行着模仿。
第十五章:运动(P109)
感悟:我们的肌肉会有一种记忆,当我们在运动时,就形成了一种肌肉记忆,运动和心理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并可以永远行使这种功能。
第十六章:自由的活动(P112)
感悟:我们经常把孩子比喻成“天使”“花朵”,我之前也认为这种比喻是对孩子的赞赏和喜爱,可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样的比喻只会限制他们的自由活动。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不切实际的。我们有什么在无意中就成了孩子自由发展的与活动的障碍。
第十七章:爱的光芒(P117)
感悟:爱是什么呢?爱不是原因,而是一种结果。事实上,在敏感期内,那种把孩子与他周围的环境连接起来的不可遏制的冲动,是他对自己所生活的热爱。我们希望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我们是在爱我们自己,我们将自己的希望与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正确的爱孩子。
读了这本书,夜读到了一些启发,当中蒙特梭利对教师的要求也值得我们深思:
1、教育儿童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儿童 2、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技能更重要 3、机警、稳重、耐心、爱心、谦虚 4、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 5、对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无止境的耐心
6、在观察的同时耐心等待,充满乐趣执着地观察儿童 蒙氏教师的特质: 1、谦卑的态度
2、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3、是环境的创设、保护者,也是与儿童的沟通者 4、是观察者、引导者、不是主导者 5、是家长的沟通者 6、接受自己,接受别人
7、活泼的与儿童在一起,但不能把自己作为教室的中心点 8、热心、爱心、耐心、尊重心、责任心 9、机警、思维敏捷
10、动作优雅迷人,外表整洁,品质高贵
11、善于聆听儿童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