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张世明的经济法学理论演变研究部分内容的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3:1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对张世明的经济法学理论演变研究部分内容的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对张世明的经济法学理论演变研究部分内容的心得体会》。

第一篇:关于对张世明的经济法学理论演变研究部分内容的心得体会

关于对张世明的经济法学理论演变研究部分内容的心得体会

张世明所著的《经济法学理论演变》第二章第一节是对经济法的产生做了详细的阐述,首先是中国法学界对“经济法”概念起源的研究,其次是外国学者对于经济法产生的追溯,第三是指出现代经济法的开山鼻祖是蒲鲁东,最后是提出作为潜科学的经济法概念的出现是一种范式的转型。

首先,本章通过对国内外经济法概念产生的追溯从展现了经济法理论的发展,同时也阐述了现代经济法概念的开山鼻祖为蒲鲁东,为了达到国家和社会的均衡,就必须进行国家的改造和社会的组织化,而构成新社会的基础就是经济法。他认为,经济法是作为政执法和市民法的补充和必要的派生物,它是与政治法相抗衡的必然均衡力。他的研究和阐述以及现代社会复杂的经济现象,都表明经济法是现代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次,论述了在现代经济法的产生以前所出现的经济法的概念都是一种潜科学(准科学)的状态,经济法概念的产生为经济法体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前提,是其前导阶段,同样我们也不能把经济法概念的产生同经济法学的产生等同起来。同时通过用库恩的“范式”理论可以看出,“经济法”的概念的产生式大量研究者对旧的范式的背叛和对新的范式趋近过程中逐渐产生的,经历了十分丰富和复杂的过程。

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而经济法之所以会产生,是为了弥补传统法律的各种不足,经济法应运而生。可以说,经济法就是为了弥补传统法律的不足,是自由资本主义在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完全由民法对市场经济进行法律调整遇到障碍的必然结果。单纯以私法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法律调整已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经济法突破了经济是市民的私事,国家不干预的观念,在尊重市场主体私权利的前提下,以适度公权力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必要的法律调整。它是社会化生产与社会关系矛盾运动的产物;是生产力要求国家干预市场和政府参与经济的反映;是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与现代国家介入经济生活的必然产物。所以研究其历史背景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二篇: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心得体会(张世明)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张世

-明

近日来,通过学校党委组织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自己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读本的学习,我对群众路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妥善应对考验、化解风险,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员干部做到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该如何将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与现在的本职岗位进行结合才能能满足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需要?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应该全面准确地把握好新时代背景下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党员,应该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根据行业的发展状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要注重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行业责任感。

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的安排部署,我认真学习了“四风”问题有关的学习资料,并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对照“四风”问题的具体表现、改进工作作风等方

面进行认真查摆,并提出整改措施。

一、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认真对照党章和群众这两面镜子,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在自己查、同事帮的基础上,我认真梳理了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理论学习不够。虽然深知“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但大多仅停留在浅尝即止的状态,特别是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不够,每年读书很少,从而造成学习不够系统,理论水平不能尽快得到提高,专业知识还不能满足现阶段工作需要。

二是缺乏主观能动性。工作中,虽然执行到位,但是实践创新不够,思想不够解放,存在小进则满、小进则安的思想,很少主动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不能从根本上为领导出谋划,缺乏前瞻性与创造性。

三是日常生活方面。自己虽没有经历过食不果腹、饥寒交迫的日子,但也深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但工作中,有时会产生贪图安逸,满于现状的情绪,偶尔也会对吃、穿、住、行等物质条件有所挑剔和抱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要求。

四是学习意识不够强。由于我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学事务性工作,未能把理论学习放在工作的首位,有时把理论学习当作完成任务完成,学习效果不佳。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来抓,造成了自己在工作方式、方法等

方面的创新能力不足,思想不够解放,工作的前瞻性不够。

五是宗旨意识树得不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根本宗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工作中没有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忙于教学,与同事人员沟通交流少。

六是工作不够深入细致。工作中,考虑问题大多是局限于就事论事,未能深入的思考、分析问题,导致看问题停留于表面,给领导提供前瞻性的建议较少。工作中不够认真仔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导致有时会出现工作疏忽。虽然及时发现改正,没有给公司造成损失,但是对自己的工作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二、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通过近期的学习自省和认真汲取同事们的意见和建议,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改进工作的方向。

(一)牢固树立学无止境、学以致用的思想。把握学习的方向,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干部廉洁从政规定,改进“四风”,不让思想变得僵化、庸俗化。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自觉挤时间学习,持之以恒。

(二)时刻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坚持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的为学生服务,让其满意。

(三)务必求真务实,改进作风。只有坚持求真务实,才能有效克服“四风”问题。我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注重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大力创新,积极进取,坚持学习,深入思考问题,用新思路筹划工作,不断提升驾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会风文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厉行节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艰苦奋斗,廉洁自律,乐于助人,积极改进作风,树立清廉务实的良好形象。

其次,要做一名务实教师。对待任何一件小事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将教学工作做的尽善尽美,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不图虚名,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把学院交予的任务落到实处。在工作中绝大多数时间在办公室处理日常教学事务,深入了解学生较少;思考问题不深入,不细致,不全面,工作中业务技能和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然后,应多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关注学生的诉求,增进同学生之间的感情。党的群众立场是真心为群众着想,而教师的教授对象是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知识外还应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比如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否能适应老师的教学进度。在课间和课后老师应该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内心对专业发展、未来就业、职业规划的真实想法。尽量抽出时间参与到学生举办的活动当中去,比如专业竞赛、社团活动等,增进同学生之间的感情。

最后,应该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教师党员有自己的合法的正当的权益,但是当个人利益与学校、发生矛盾时,作为教师党员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

总而言之,作为党员教师,通过这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第三篇:对《语文教材研究》课程心得体会

对《语文教材研究》课程的心得体会

班级:中文师范083 姓名:江燕 学号:0801012073

首先这学期很荣幸上了朱丹老师的《语文教材研究》的课程,我深深地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语文教师,钻研教材和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语文教师只有深层次研读课标,高站位把握教材,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才能让语文教学绽开诗意的花朵。

当朱老师你第一天来给我授课时,就清楚明白地向我们提出了学习这门功课的严格的要求:积极思考,独立思考,高质量的完成作业,同时强化小组的凝聚力。虽然我不敢大言不惭地说我完完全全地做到老师你的要求,但至少可以保证积极思考并讨论每一次课堂问题,独立自主地完成各种作业我是做到的。其实刚开始对老师你提出的要求以小组讨论活动的方式完成,说真的起初真的有点不适应,不适应的是和隔壁班上的学生交流合作,表达自己的看法,可能与我的性格有一定关系。到后来由于有些研究课题较大,不得不和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例如对某版本教材体例的研究。渐渐地也就习惯与其他组员合作找个空余时间一起研究完成。我觉得这种合作的方式真的很有效,比起以前喜欢自己单干要事半功倍呀!而且自己在交流的当中也收获了更多的东西,懂得在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团队合作的意义所在!

另外,我上这门课程的最大收获,莫过于对《语文教材研究》课程内容的获得以及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与点滴感悟。首先老师让我们从宏观上来了解语文教材的整体概况,主要从教材的定义、教材的功能、教材的价值与历史各方面对教材进行研究探讨。了解了语文教材与其他教材的区别,从中体会到语文教材的独特性。同时我们也深入讨论了语文教材的价值所在,主要从对学生的价值和教学价值两方面入手的。

然后老师又指导我们从中观的角度来看语文教材的编写体列,主要探讨了三方面的内容编写条件、编写原则、编写版本。让我们对教材编写的相关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例如教材编写的制度、教材编写的依据、编写标准、编排的方式等。了解教材的编写方式有助于我们深入的研究教材的内容,甚至可以把握编者的意图,以便更好把握教学的内容。为此老师还为我们购得了不同版本的教材以方便我们对教材的研究,同时我们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拿到的教材进行了相关的教材研究,主要从构成教材四大要素研究入手的——选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系统。后来我们还为我们拿到的教材制定了使用方案,以显示我们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度和对相关语文知识的处理能力。最后课程的一个环节,那就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教材中的选文,这也是教学中最为直接的、最重要的一块。选文的研究就要涉及到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制定了,这一部分研究到位的话,老师说过对我们将来参加教师面试中的说课是大大有力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学会了如何来研究和处理文本,首先要研究所处理的课文的特点,即从文本研究的基本要素来对该课文进行定位。然后就是要抓住文本研究的要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当然这要结合课文所处的教材单元来讲的。接着就要设计教学了,定教学目标,以明确该课文要解决什么的问题。教学的过程就是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问题,这些要对应上面的教学目标。老师你是先让我们看一个郭初阳的《项链》的教学视频,然后让我们说说他的教学内容。接着进入模仿阶段,让我们自己找一篇文章以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对其文本的研究处理。最后考查的作业也是以一篇文本为研究对象,写出它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为此整个《语文教材研究》课程就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虽然《语文教材研究》的课程已经结束,但我们对语文教材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由衷的感谢朱老师为我们在语文教材的研究方面开启一扇门,在我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文学的、诗意的、生成的、真实的。让心灵在文学中放飞,让语言在诗意中绽放,让智慧在生成中喷薄,让能力在真实中成长。哲学家说,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教育家说,一个热爱教育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教育活着。我会心怀着教育的理想,向着理想的教育不断追寻和探索!2011年6月6日

第四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心得体会:宪法修改是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升级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心得体会:宪法修改是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升级

2018年1月18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首都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点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对《宪法》进行了完善和延续。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说到宪法,人们首先会想到列宁的那个著名论断: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人民的权利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在不断充实和丰满。现行的八二宪法施行至今已经经历了四次修改,每一次修改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着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权利需求,是党和政府顺应民心民意的结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对人民的重视程度要求着宪法不断完善对人民权利全方位的保障,而更加丰满的宪法同时也更为有利地保障着人民权利。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又一次向宪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代在向法治提出要求,法治在向时代递交着答卷。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不断发展的宪法对发展提供着坚实的保障。

宪法是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实现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依据、总开关;对宪法进行修改,有着其深刻的必然性。中国宪法在不断的丰富发展中,向世界宣示: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坚定、自信、开放的姿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开创更加光辉的未来。

第五篇:对高职院校国际经济法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解析

对高职院校国际经济法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

论文

作者:宗 泊 谭振波

www.xiexiebang.com

2012-2-20 7:51:14

【摘要】我国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来,高职院校发展迅猛。但是如何把高职院校的国际经济法专业办好、办出特色,如何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有关的研究较少。本文先从国际经济法自身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国际经济法专业岗位目标定位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对国际经济法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国际经济法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4-0-02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举措,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动服务社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与本科院校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不同,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的契合点,也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而我国现在有些专业建设中,存在着要么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技能训练严重不足;要么过度削减甚至取消必要的理论课程,片面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办学层次向中职教育下移等问题。这些,将严重影响高职教育在国家各种教育中的竞争力。针对不同的专业如何构建其教学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高职院校开设国际经济法专业十分具有挑战性,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开设哪些课程、传授哪些理论、培养哪些技能、拓展哪些素质成为搞好专业建设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本文以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在高职院校搞好国际经济法专业建设这一课题。如何科学构建国际经济法专业的教学体系,需要全面考虑国际经济法专业自身的特点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特别是岗位技能的要求,只有考虑到以上因素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1 国际经济法专业的自身特点及对教学的要求

国际经济法归属于法学,是法学中的一个独立部门。在法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教育部确定的本科高等法学教育中的14门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作为一个法学部门,国际经济法具有法律学科的共性: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等。但其也具有非常明显的其他法律学科所不具有的特点,这些特点给教学工作提出了特殊要求。

1.1 涉外因素多,要求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与思维 涉外因素多是国际经济法专业区别于其他法律专业的最突出特点。其以国际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至少其一跨越国界,具有涉外因素。这个特点,要求学生在观察处理事务时,视野不能局限于国内情境,应站在国际性的角度,要了解别国乃至世界的基本情况。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与思维方式。

1.2 涉及领域广,要求培养学生具有高屋建瓴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国际经济法专业涉及国际法与国内法、公法与私法以及各国涉外经济法、民商法等,是一个涉及多种法律规范的综合体。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法律基础知识的铺垫和积累,又要体现专业特色。从专业特色上看,一方面要处理好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商法等法学相邻学科的关系,突出重点;另一方面研究和理解国际经济法必须了解国际贸易学、国际投资学等经济学的一些规律。这种宽领域的特点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要求学生既要能宏观把握全局,又要能微观掌握规则。

1.3 理论知识更新快,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随着国际经济情势的变化,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国际经济法专业的相关内容密切结合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实际,不断补充、更新和完善。其更新迅速之快其他法律专业无法比及。这个特点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专业的技能与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与时俱进,即必须不断学习那些学校没有赋予他的知识与技能。如何将法律发展、实践经验和职业要求结合起来,是国际经济法专业教与学过程中始终要解决的问题。

1.4 政策性倾向强,要求学生要对有关国家的经贸政策有基本的认识

国际经济法虽属于法律学科,但其确定性与稳定性较国内法律部门差,非常容易受国家之间政治外交关系的影响,甚至有的法律法规直接是政策性制度的体现与反映。这就要求在课程建设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了解有关国家的经贸政策,并随时给予动态关注。2 高职学生的特点对专业建设的影响

教学工作的培养对象是学生,所以如果不了解学生的情况,只是一味的去研究专业建设就没有了针对性,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于普通本科的学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

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困难相对较大。许多学生的学习不具有计划性,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不够。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2.2 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专业技能比较强

高职学生虽然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基础知识上存在着差距,但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和爱劳动、爱表现自己“才华”的天性。这对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的高职教育是有利的。

2.3 职业心理预期与定位较合理,对社会的适应性比较强

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和就业定位,对自己的职业设计比较理性和务实,没有盲目的攀高和好高骛远。从心理上能够树立到基层、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的观念,具有敢于创业、不怕失败的精神。学生的就业、创业技能与实践能力较强。3 职业定位与岗位技能需求

我国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基层和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建立以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专业课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教学要以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为主”。所以,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企业基层从事技术应用、生产组织、工艺实施、各类管理及具有较高技能的操作人员,用人单位提供的也大多为“高级蓝领”或“蓝领”岗位。国际经济法专业力求建立有效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积极、灵活、创新的法学人才,实现法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和谐一致。

职业定位——结合国际经济法专业的特点,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国际经济法专业学生的职业目标定位是: 第一类为涉外法律事务类的职业:公检法的书记员岗位、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助理、专职人民调解员及涉外企业法务部文员等法律辅助类岗位。

第二类为涉外非法律事务的岗位:主要分布为外贸公司或外资企业办公室文员、业务员、服务员及公司销售代表等。

从上述职业定位不难看出,国际经济法专业虽属于法律学科,但由于我国目前司法类职业的门槛儿比较高,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有不可逾越的学历要求,所以多数学生的职业定位可能是“不对口”的涉外非法律事务岗位。

反观目前学校的教学,多以训练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和法律服务技能为主要目标。然而,学生毕业时就业单位多为企业,工作岗位多为非法律类岗位。这就产生了学生毕业后工作场所、工作岗位与在校时工学场所、实践岗位是不一致,两者差异较大的问题。这种差异不仅在于工作环境,更是工作的内容和岗位所需的技能的不同。非法律类岗位,处理的自然是非法律事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主要不是法律类的,更需要像办公室事务、商务事务等文秘类知识和技能。面对这种工作岗位与实践不一致的情况,我们在注重训练学生法律服务技能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文秘等其他技能的培养。职业能力要求——根据岗位目标定位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国际经济法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是: 第一,能办理涉外经济的基本业务;第二,能处理常见的涉外经济纠纷;第三,能处理涉外文书;第四,能参与涉外商事谈判。

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法律制度、掌握国际投资的基本法律制度、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法律制度、掌握国际税收的基本法律制度、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熟悉国际政治关系、了解各国经济概况。要求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分析处理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中文表达、英文表达)、文字处理能力、谈判与沟通能力。4 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看到,国际经济法专业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专学历和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除了要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国际经济法律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公关协作等能力。总的来说,高职学生的知识要求是较为零乱,缺乏系统性,同时技能型、经验型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如何使之显化,都需要一种方式将其组织起来。

针对以上情况,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第二,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从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入手,以能力本位开发课程,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系统地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学上,不再单纯强调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以理论课的应用性、技术课的实用性即“实用为准,够用为度”为原则开设课程。用二年时间学习专业理论课和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这样可使学生既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又使其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国际经济法专业其课程设置,除教育部要求的基础课程以外,专业课可分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素质课三大类。专业理论课包括:民法、民事程序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国际贸易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涉外商务英语。专业技能课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英语听力与口语、法律文书与应用写作、商务谈判实务。专业素质课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商务外交礼仪、演讲与表达。

下面以两年制国际经济法专业高职教育为例,具体课程设置安排如下: 第一学期:民法、国际公法、英语听力与口语、演讲与表达。(另外还开设公共课如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第二学期:民事程序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国际私法、英语听力与口语、商务外交礼仪。(另外还开设公共课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体育等)第三学期:国际贸易法、涉外商务英语、法律文书与应用写作、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综合实训。(另外还开设公共课如体育等)第四学期: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涉外法律风险防范、商务谈判实务、岗位实训与毕业实习。(另外还开设公共课如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 石伟平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 马树超,范唯.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OL].摘自http://www·tech·net·cn/page/N007/2009050700023.html.[5] 陈云川.高职教育如何乘势而上[N].人民日报.2009.[6] 张艾妮.国际经济法课程探讨[J].新课程研究.2009.你可能感兴趣的毕业论文

    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与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变革【四篇】 成长中的国际经济法新分支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范畴:内涵与重构 论国际经济法的公平互利原则

下载关于对张世明的经济法学理论演变研究部分内容的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对张世明的经济法学理论演变研究部分内容的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