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人才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 ——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人才工作论述体会

时间:2019-05-12 13:5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度】人才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 ——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人才工作论述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度】人才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 ——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人才工作论述体会》。

第一篇:【深度】人才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 ——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人才工作论述体会

【深度】人才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 ——学习十九大

报告关于人才工作论述体会

2017-11-20

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总书记作的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是一篇举旗定向、描绘蓝图、引领复兴、兴党强国的纲领性文献。党的十九大最大亮点和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就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为人类文明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路径、中国方案。报告涉及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作为人才研究工作者,我们要在全面准确领会报告丰富内涵、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基础上,深入学习报告对人才工作的论述,把党的十九大对人才工作的要求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人才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报告的第十三部分中,有一个段落专门论述人才工作,在其他地方还多次、反复地强调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对人才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据统计,在整个报告中,明确提到“人才”两个字的地方达14处之多。报告在对各项工作的论述中,广泛涉及党政人才、科技人才、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文化人才、企业家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军事人才等问题,对人才工作进行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任务。这些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精彩的“人才篇”,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才规律的深刻把握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彰显了我们党求贤若渴、广聚英才的博大胸怀,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报告把人才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直接联系起来,使人才工作角色更重要,使命更光荣。人才工作一直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位置,在党的相关文件中,最常见的提法就是,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表明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和极端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在这个前提和背景下,报告提出了“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要论断。这是人才工作的新定位,是人才工作地位和作用的新论断。

过去我们谈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比较多的是人才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来认识,报告把人才工作进一步提高到了民族振兴的高度,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直接联系起来,赋予了人才工作更加崇高的使命和更加重要的任务。

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政治判断,对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对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政治判断,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因此,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九大报告对人才工作提出了“一个加快”“三个更加”,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指出了人才工作坚持的原则、目标和路径。

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政治判断的伟大意义,用新时代的新要求来思考人才工作,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一个加快”“三个更加”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政策,按照报告提出的“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报告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新征程,确定了人才工作在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中的战略地位。

报告提出,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报告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中,充分表明了人才强国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雄伟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如此,报告提出的7大战略,应当说都与人才密切相关,都需要人才作为实施战略的基础提供保障。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报告还强调,要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以确保这些地区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报告提出,要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竟相进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有了这样的人才导向、人才环境、人才局面,就有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人才保证。

报告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突出强调了人才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报告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首次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表明了人力资源发展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报告高度重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为此,报告特别提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这里,报告集中提到了三类人才,这充分体现了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突出地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我国要在创新上实现新的飞跃,必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下功夫。

在十九大报告中,除第十三部分专门论述人才的段落外,这里是报告中论述和强调人才工作最集中的地方,足见人才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突出加强三类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研究,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人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十九大报告又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进一步进行了丰富和完善。我们要认真研读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人才工作的要求,系统学习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论述,全面理解、深入贯彻、认真落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把我国的人才事业发展和人才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作者何宪,系人社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

第二篇:学习十九大,人才工作我来谈

学习十九大,人才工作我来谈

ARM技术一部

邹健

——尊重知识、弘扬工匠精神、发展生产力

随着党的十九大成功落幕,一系列新颖、明确的党的政策方向得以更加鲜明。在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强、科技强,才能带动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理念是我国多年来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实践经验。纵观近年来中国科技成果“井喷”硕果,“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开通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团队正在优化输运量,近期在实现更长的节点距离研发上有望取得突破。”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双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中国南极巡天望远镜等多台设备参与观测;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美国波士顿市橙线地铁首批列车下线;中国科学院团队选育出植株2米多的超高产优质新种质“巨型稻”……科技“井喷”的硕果足以证实,科技创新对产业、经济的引领和支撑越来越有力,尤其在航天、通信、新能源等战略高新产业。第一动力一发而不可收,丰收的硕果真真切切惠及了百姓。为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增添助推剂。

11月17日上午,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暖意融融,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总书记等高兴地同代表们热情握手,亲切交谈。总书记在看到93岁高龄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82岁的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两位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年事已高,站在代表们中间,习近平握住他们的手,请他们坐到自己身旁。两人执意推辞,总书记一再真情邀请,最后两人在总书记身边坐下。总书记对两位老模范如此关心和尊重,全场人都十分感动,瞬间会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感动的心声。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率先垂范,简单的言行、微小的举动的尊重大科技。

为响应国家人才战略的发展,践行我市人才强市、人才兴市的发展思路。结合我市自身发展特点,我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引进。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把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招引作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高层次科技人才来宁创业,为我市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自2014年以来,全市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6个,产业分布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牵线搭桥,助推多家高等院校与我市优秀企业形成密切的产学研结合,低姿态的引进来保隆、晨光等优秀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并与2016年9月出台了《宁国市鼓励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试行)》,对审核通过的科技团队提供资金、场地的支持,以开放的政策、优越的环境、多元化的投资,助推科技团队工作的发展。将招才引智、引进科技人才团队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宁工总字{2016}18号文件,宁国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在我市企业中举办了“弘扬工匠精神,争当文明职工”的 演讲比赛,大力宣贯鼓励:在各自企业领域的中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凸显工匠精神创造的出完美品质和高效生产力。各企业毫无保留的展现先进科技带来的成功硕果;将各自在行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发展历程与大家一起分享。激励一代又一代行业“匠人”,用“匠心”钻研,创新、突破,解放生产力;用“匠行”的科学成果发展生产力。

上海保隆作为“中国智造、人才兴市”的一个缩影,也一直致力于培养人才、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发区管委会的政策支持下,秉承”负责、上进、分享”的企业文化,各单元人力资源部通过网站、微信、海报等照片方式,广纳贤士,招揽各界优秀人士,为公司“招才”;大力发掘、培养各产品行业的拔尖人才、优秀工匠,通过内训、外训的人才发展方式培养精英,发展多能工,给公司“备才”;给予先进课题、优秀提案、发明专利雄厚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领导关怀。并与合肥工业大学工大、武汉理工大学等多家院校成功对,接进行产学研有机结合,实时掌握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凭借先进的技术、稳步的创新,保隆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发明专利,系列产品、先进技术领跑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

尊重知识、弘扬工匠精神、发展生产力,保隆一直在努力践行。用领先的科技让更多人受益与汽车科技的发展,献礼十九大!

第三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涉及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各个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内涵,揭示了人才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大意义,体现了党中央对各级各类人才的关心重视,彰显了当下中国广纳天下英才的博大胸怀。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要树立人才工作意识。我局作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部门,必须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一项长期方针,寻觅人才求贤若渴,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充分认识到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落实专人负责,明确职责分工,并利用全局干部集体学习时间,传达学习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先后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摘编》、《公务员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主要任务。积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统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重点人才工程项目实施为抓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二、积极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对人才要搭建平台、放手使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减少行政干预、克服“官本位”和行政化倾向,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形成寻觅人才如饥似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的良好风尚。

第四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学习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

论述心得体会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人才强国建设步伐,推动我国人才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我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位势节节攀升;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支撑作用越来越强,人才优势持续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产业优势,培育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创新企业和人才高地;以“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为核心内容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广大人才积极投身党和人民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

一、坚持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顺利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胜利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人才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新形势下人才发展的重大问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形成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精彩的“人才篇”,为人才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围绕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对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作出部署;十八届四中全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将人才发展纳入法治建设轨道;十八届五中全会部署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十八届六中全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以及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多次研究人才议题,作出重要决策部署,推动人才工作奋力前行,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五年来,党中央运筹帷幄、总揽全局,把人才发展纳入全局统筹谋划,更好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人才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才工作的使命和价值所在。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根据“一带一路”建设,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非通用语种人才和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支持上海、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自贸区建设以及国家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工程量身打造人才政策。编制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着手研究制定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人才举措。鼓励各类优秀人才投身国防事业,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在实现中国梦“关键一程”上,人才越来越站在经济社会发展最前端,越来越与国家民族事业同频共振,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发挥第一资源、第一驱动力、第一优势作用。

围绕服务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在创新实践中发现、培育、凝聚人才,人才队伍建设迎来密集回报期。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1.75亿人,较五年前增长43.8%,人才资源规模、科技人力资源以及研发人员数量等指标居全球首位、创历史新高。人才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研水平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创新成果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涌现出量子调控、中微子振荡等一批基础研究重大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潜器、超级计算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高铁、4G移动通讯、核电、新能源汽车、杂交水稻等重大创新成果加速应用、引领世界新潮流,我国在全球人才和创新版图中的位势大大提升。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大幅提高,XX年达到33.5%,人才优势更多更好地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二、坚持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构筑人才制度优势、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之举。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XX年2月,党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全国各省区市陆续印发实施意见,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出台配套改革文件30多个,加快改革落实落地。职称评审、科研经费管理、外国人才引进等改革举措陆续推出,人才培养支持、评价使用以及流动激励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改革系统集成能力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体系主体框架。

改什么、怎么改,关系到改革成效,关系到人才事业长远发展。围绕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把能给市场主体和用人单位的权力放到位,怎样有利于人才发展就怎样管理,对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保障等机制提出一系列分量重、“含金量”高的改革举措。将职称评审权限下放给企事业单位,论文要求、外语和计算机考试不搞“一刀切”,受到社会广泛好评。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连续七批减少有关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共433项,创新事业单位人才编制管理方式,改进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工作,研究解决人才反映强烈的出国、兼职、“裸官”等问题,调整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办法,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多为人才谋利、多为人才解忧,精准施策、深耕细作、突出实效,广大用人单位和人才感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促进人才横向和纵向顺畅流动。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让人才“名利双收”,作出贡献的人才更有成就感、获得感。

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随着各项改革进入密集施工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与科技、教育、社会管理等领域体制改革协同效应增强。一项项改革举措环环相扣、梯次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相互交织,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舞台和平台更加完善,人才活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

三、坚持扩大人才对外开放,不断提高我国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能力,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掌握国际舞台话语权

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面对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复杂形势,面对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等各领域的世界性难题,世界各国必须携手寻求解决之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敞开胸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参与国际治理,进一步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国际人才流动规律,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海外人才进入快速集聚期,人才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完善柔性引才政策,坚持以用为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对引进人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支持他们深度参与国家计划项目、开展科研攻关。专门立法增设人才签证,调整永久居留申请条件、简化手续、落实资格待遇,在上海、广东、北京、福建等地实施出入境政策试点,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之路更通畅、更便利。

“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千人计划”XX年启动以来,抓紧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我们最缺的人才。发布《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参考目录》,树立“高精尖缺”导向,实行精准引才、靶向引才,13个批次累计引进700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带动各地引进高层次留学人才5.39万人。海外留学人员加速回流。截至XX年底,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其中十八大以来占70%,“到中国去”“回祖国去”成为海外人才新追求。海外人才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在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带动新兴学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也走出国门,在海外建立办学机构、研发机构,开展以人才为核心的海外并购,吸引使用当地优秀人才。

今年1月,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向国际社会提出共同推动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中国主张。服务国家对外总体战略,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事务的专业人才。国际组织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工作,成功获任若干重要职务,初中级专业人才职位快速增长,为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更好维护国家利益提供人才支撑。鼓励支持我国人才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加快人才结构布局战略性调整,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造就源源不断的人才大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需要更大规模、更有成效地培养造就各级各类人才。我国人才总量很大,但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人才匮乏,不同区域、产业、行业和所有制人才发展水平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作用发挥和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坚持高端引领与整体开发相统一,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统筹推进各方面人才队伍建设,统筹优化区域行业结构布局,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快集聚成长。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比肩国家“千人计划”,实施国家“万人计划”,两批已经遴选2500多名国内高层次人才,采取特殊机制给予特殊支持。首批“万人计划”科学家工作室正式挂牌,采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方式,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基础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世界级科学家和大师级人才。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我国高校学科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在多个前沿科学和重点技术方向上具备国际顶尖水平。创新青年人才支持模式,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中设立青年专项,改革博士后制度,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造就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技术技能人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501万,比五年前增长57%,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27.3%。专业技术人才、企业家、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网信、军事、哲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化艺术等领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能力水平的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相互促进,共同建功立业、服务国家建设。

精准扶贫,人才先行。针对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人才需求,加快调整人才区域布局,以人才要素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保障水平,使他们在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持续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开展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基层服务等工作,每年选派培养教师、医生、科技人员、文化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才10万余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管理服务机制,推进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建设

总书记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管人才原则在制度上进一步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等提出明确要求;在工作机制上进一步夯实,基本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工作格局;在思想引领和政治吸纳上进一步发力,加强对人才的团结引领服务,广泛开展高层次专家人才国情研修考察,中央有关部门五年累计组织72期、5000余名专家人才参加研修,各地仅XX年就组织了14万名各级各类专家人才研修,引导他们坚定“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党对各方面人才的凝聚力向心力;在环境营造上进一步集结、传递正能量,加大优秀人才和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日益浓厚。

以党管人才原则为核心,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初具雏形。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健全市场化、社会化人才管理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各类专业社会组织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职能。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加大人才投入,XX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4万亿元,其中77%来自企业。树立“大人才观”,鼓励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引导各级各类用人主体、社会力量有序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汇聚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推动形成你追我赶、竞相育才聚才用才的生动局面。

第五篇:写作:《学习《人才工作决定》的体会》

在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把人才工作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人才工作的决定,站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高度,正确处理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人才工作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确立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宏观布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领导格局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丰富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内容,实现了人才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新突破、新发展。(一)人才工作的新思路

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才工作,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和理念。首先,决定明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推进人才工作的强大动力和检验人才工作的根本标准。决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阐述了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强调人才是先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也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键力量。这些观点反映了我们党对人才工作的认识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从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从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的新思路、新阶段。第二,决定以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回答和解决人才工作中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元化的情况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组成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以创造性的劳动和贡献,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因此,决定对人才的概念作出了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新定义,鼓励人人都要为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人人都可以成才,从而把每个人才的价值汇成社会进步的滚滚洪流。第三,人才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决定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全文,并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在人才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上还是第一次。决定精神告诉我们,人才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一是要把人才真正作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二是要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他们对国家和社会价值应有的个人追求;三是不断提高人才的政治道德、知识技能、身心健康、社会参与的基本素质,不仅要把人才作为生产要素和经济发展的“工具”,更要满足他们参与社会管理的法定权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四是要尊重个人禀赋,并为他们创造理解信任的社会环境、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这些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标志着我国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二)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决定》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总结了人才工作的历史经验,提出人才工作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并要求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强调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要围绕发展来确立,人才工作的改革措施要根据发展来制定,人才工作的成效要用发展来检验。这些理论观点,是对人才工作指导思想的升华和发展。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体现了人才工作的本质特点和基本要求,是人才工作的思想论和方法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和人才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所以,决定要求人才工作一定要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做好各项人才工作和各层次的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广度和深度相结合,全面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协调发展就是要实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产业行业之间、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之间、国内与国际之间人才开发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建立一种能促进人才持续发展的环境和优良传统能传承发展的机制制度,形成人才能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后劲。

(三)工作领导的新格局

关于人才工作的领导问题,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概念。我们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提过党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去年组织部长会议上首先提出党管人才,但把党管人才原则写进中央的决定还是第一次,具有重大的意义。决定对党管人才原则的背景、涵义、管理内容作了具体全面的阐述。时代背景就是当前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新的变化,需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时也是进一步落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领导,确保人才工作正确方向的客观需要。党管人才原则的内涵是: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党管人才的主要内容和手段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正确处理好“党管人才”与党管干部的关系、党管人才与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关系、党管人才与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关系、党管人才与依法管理的关系,实现人才管理的科学。

(四)人才概念的新定位

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对什么是

下载【深度】人才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 ——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人才工作论述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度】人才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 ——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人才工作论述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