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华师大培训总结

时间:2019-05-12 13:4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永远在路上——华师大培训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永远在路上——华师大培训总结》。

第一篇:永远在路上——华师大培训总结

永远在路上

——华师大培训总结

邵原二中 李小卫

很高兴学校给予了我们到上海进行培训的机会。今天,把我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向各位做一个简单的汇报交流。北京是中国的帝都,上海,称为中国的魔都,魔幻之都或者魔力之城。报到第一天,感受到了国际大都市的魅力,亚洲第一的电视塔东方明珠,美丽的外滩景色,繁华的南京路步行街,楼高、人多、车多的场景自在意料之中,但畅通的公路交通、便捷高效的地铁、疾步行走的人群,无处不体现着上海这个国际城市的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学习中,又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参观了上海的四所名牌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感受了上海深厚的文化底蕴。

十天,基本上都是坐在教室里听专家讲座,也有颇多的感受:

一、教育培训严格认真,教育局带队的是胡银枝局长和李卫东老师,两位和教师一样每天准时报到,认真听讲,记笔记,拍照片,没有迟到早退旷课一次。

二、教授水平非同一般,华师大的教授和博导们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另一番上海魅力——教育的魅力。他们先进的理念、深邃的讲解、独道的辨析和丰富的阅历无不折射出知识研究的美丽,从他们那里,我们了解了国内外教育方式的不同、了解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了解了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不得不感叹“教师”与“教授”的差别。

教授们的生活和经历本身对我们就是最大的教育:王占魁教授,令人感到震撼的是王教授的成长经历,生于一个平凡的农村家庭,和我们一样初中毕业以后就上了师范学校,但他不屈于命运的安排,短短的几年时间由一个小学老师,考上本科院校,读研究生读博士,出国留学,回国后到华东师范大学任教,成为一名大学教授,有自己的研究著作四处讲学,完成了人生的美丽蜕变。上海复旦大学,碰到了师范同班的老同学,师范毕业后保送上河南大学,然后考研究生到复旦,留校现已经是中文系一名副教授。吴亚萍教授,对自己的喜欢的专业坚持30余年,听课评课达10000多节,著书立说十多部,对中小学数学的内容熟悉到脱口而出,对每一节课的教学案例可以说是随手拈来,结合大量的听课评课实践,亲自设计初中阶段的数学教案,对我们的教学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更感动与人家治学的严谨和踏实的态度,整整给我们做了两天的报告,第一天从早上8:20开始,一直到夜里九点,精神饱满,声音嘶哑,精炼的理论结合大量鲜活生动的案例,犀利的剖析现在教学的弊端,又不乏让人频频点头的可操作性的建议。第二天早上到场的第一句话,“我回去之后又翻看回忆了昨天所讲内容,还有几点没有讲透”,让人彻底的感动。真正的感受到“累并快乐着”的涵义,感受到做研究、为人师还能达到这般快乐的境地。

三、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必须转变:

1、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王建军教授诙谐幽默的说:“听报告讲座收获最小的是老师,讲的时候还不是冒出思想碰撞的火花,晚上

坐上火车忘掉大半了,回到家只剩下一本仍在边上看也不看的笔记本了;收获最大的领导,到年终总结时,浓墨重彩写某年某月某日带领多少人到什么地方参加培训,收获颇丰。”

原因在于:根据人的记忆规律,制作了学习金字塔,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希望我们能借助学习金字塔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2、改进听评课和教学反思的方式:听评课和教学反思是学校的常规工作,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我们学校也要求老师天天写反思,为什么总不见成长或收效甚微呢?王教授认为是我们反思的方式不对,建议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五步反思程序:行动---回顾行动---分析主要问题所在—创造替代性的行动方案—新的尝试。那么应如何写反思?王教授的建议是反思要分三步来写:确定要反思的对象,可以是课堂教学的某一个环节,引入,提问、小组合作等,但

----目标、问题、原因、改进,任何反思都可以按照如此结构来进行,这要比只描述事件要更有深度,也更有意义;最后就是要注意积累,一段时间甚至一个学期专注于解决一个问题,比如板书、小组合作等,实践积累长了,捕捉问题、总结经验、反思研讨、把感性问题上升为理性问题的过程,你就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了。

王占魁教授讲的“教师的现场学习力”其中教师一个重要的成长途径就是听评课。我们的听评课为什么效果不明显,因为人无时无刻的不在关心自己,听课就是在观察与自己最大的区别,与自己的课堂对比,比自己期待高的赞赏,比自己期待低的评判,落在期待内的认可。听完课后留下了的只是印象深的两三点。“听课就是为了搜集证据,评课就是基于证据的推断”,听课所搜集的证据不是为了给讲课的老师品头论足,而是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令授课者信服。它打破了传统的凭印象评课方式,重证据,用证据支撑自己的理论和观点。给讲课教师基于事实的依据、基于数字统计,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议。“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研究。科学的课堂观察的流程为:(1)确立研究问题。(2)选择观察焦点。(3)记录课堂行为。(4)作出分析推论。(5)提出改进意见。听课后,教师对于从同行现场中捕捉到的“精彩瞬间”或焦点,进行彻底的分析、反思和总结,给授课教师一个清晰的有事实支撑的观点和建议,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课

师在用心的品味与鉴别他人课堂的同时,也把自己的课堂教学拿出来自我对比,取人之长,为我所用,从而不断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3、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多误区:“导学案”、洋思教学等当时颇为脍炙人口的教学模式,甚至随后更是衍生出“辅学案”、“帮学案”等新潮名词,似在彰显此乃其独有品牌。其实,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不过是用于学生自学的一张习题纸而已,却被人们吹捧得天花乱坠。时过境迁,其影响力已然微乎其微。我们好多老师的课堂,用的语言大都是这样:现在打开书(拿出导学案,“辅学案”、“帮学案”)自主学习一下,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一下,现在请分组展示一下。这三句话,可以用录音机录下来,到时候在规定时间让学生放一下就可以了,那么要我们老师干什么?再如: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是必要的,如果现在的课堂没有小组合作,那你还活在当下吗?但是,很多的小组讨论流于形式,题目简单就变成了对对答案,小组讨论若题目有点难度,就变成了不会的同学抄抄答案,小组讨论若遇到开放性的题目,就变成了凑凑答案,最后得到锻炼的不是小组长就是好学生。

课堂教学中还主要存在什么问题呢?

举例说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例子,看到问题:

1、教师包办严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

2、思维僵死,定势,不灵活,3、课堂封闭不开放,导致学生思想僵化。

问题设计缺乏挑战力度;题目多,多到吓人的地步(一个学校的一节语文课竟然设计了150多个问题)

(二)不放心:“替代思维”的现象,学生基础性资源的匮乏;(老师替,学生替,组长替,相互替)。看似公平的课堂,其实是真正的不公平。

(三)不关心:“视而不见”的现象,教师捕捉资源意识缺乏;

(四)没耐心:“盲目开放”的现象,教师点拔回应意识缺乏。知识不能被教师教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发现。开放的课堂应当怎样做:

1、教师要给出具体的、切合实际的问题情景;

2、学生发现问题,找出所有的可能出现的情况及解决方案,3、教师引导,将问题或解决方案归类,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得出的结果进行总结,形成知识。

4、要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给他们提供均等的机会来展示自己,并体会知识的形成。

我们要让孩子经历完整的真实的发现过程,然后用适合的学科语言来表达,在学生遇到障碍和困难的时候,教师加以点拨,不要代替学生去思考,总结。教师不可做“打捞者”、“搬运工”,要学会结构设计,要将教学的重心由知识的传授向能力的培养转变,由点状的知识结构向系统的知识结构转变

做到问题开放了吗?做到重心下移了吗?会捕捉资源了吗?小组讨论时机对吗,有核心问题吗?资源如何处理的,提升点找到了吗?

短暂的华师大研修尽管结束了,但我们的反思仍应继续,在正确理念下的实践探索不应停止,应该永远在路上。理论指导行动,目标牵引过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学习,探索创新,把获取的新理念新方法,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第二篇: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专题片观后感

梅建伟

央视一套连续播放了警示片《永远在路上》,据专题片的预告片介绍: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力度有目共睹。党中央把管党治党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对全面从严治党做出战略部署。近四年来,党中央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反腐败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下面谈谈我观看《永远在路上》后的感受:

一是震撼 在看这部专题片时,我的心情不能平静。片中以大量的事实展现了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严重问题。兴建楼堂会所,公款吃喝,消极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在现实生活中,形式主义比比皆是,如一些领导干部风光作秀,挂横幅、登台面、上镜头;不解决实际的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歪风盛行;干部下基层调研中走马观花;更有一些地方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形式主义作祟结出的恶果只能由群众来“埋单”。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一些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或心中无数或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置若罔闻。一些干部官气十足,唯我独尊,专横跋扈,听不得不同意见。一些干部遇事推诿、怕担责任,办事拖拉、敷衍塞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还有一些干部,眼里只有领导没有群众,对上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享乐主义的思想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他们认为“理想是空的,政治是假的,吃喝玩乐才是真”。他们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追求吃得好、玩得痛快、住得舒服,享受所谓的“人间乐趣”。为了追求“舒适”目标,有的人不惜铤而走险,大肆索贿受贿,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奢靡之风盛行,在一些干部心中,艰苦奋斗已渐行渐远,群众观念日渐模糊,甚至完全淡忘。有的干部要求超规格接待,住豪华酒店,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酿。有的干部在高档场所、名山秀水流连忘返、乐不思蜀。还有的地方财政经费也敢拿来乱花,甚至扶贫款项也敢拿来挥霍,奢靡之风之盛、之甚让人瞠目结舌,这些已经关乎我党的生死存亡。

二是鼓舞习总书记说:“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加大了反腐的力度,令人振奋,令人鼓舞。特别是那些不可一世的大老虎,也难逃法网。徐才厚、***、令计划之流曾经高高在上,挥霍着百姓的民脂民膏,其奢靡腐化程度令人瞠目结舌。我们每天打开电脑,就会看到那些高官要员纷纷触电落马,“表哥”,“房姐”,“不雅视频”等让那些腐败分子浮出水面,接受民众的监督和法律的严惩。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探索出了有效途径,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三是反思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内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四是决心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总结了“六个必须”的经验;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要深入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开创党的作风全面纯洁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今后工作中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打好党风廉政建设这场硬仗,以好的作风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篇: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近日,单位组织全体党员(也包括我这个预备党员)观看了大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系列剧集,看完后感触颇深,党风廉政,是一个政党自我进化、自我调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本目的是践行和实现政党的宗旨。

《永远在路上》专题片共分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第二集《以上帅下》,第三集《踏石留印》,第四集《利剑出鞘》,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第六集《拍蝇惩贪》,第七集《天网追逃》,第八集《标本兼治》。本部专题片以大量翔实的材料,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各级纪检机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行的坚决行动,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会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永远在路上》列举了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典型案例,苏荣、白恩培、吕锡文、周本顺、李春城等当事人现身说法,进行剖析和忏悔,又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点评和分析,他们的腐败是惊人的,这种不正之风我们应该严惩不贷。专题片教育我们党员应时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在未来生活中要引以为鉴,理想信念不能迷失方向,时刻谨记自己是名共产党员。

这些活生生的案例表明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的决心,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以来党风作风改进的重大成果。党的作风如果出现了问题,那一定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果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那后果是很严重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白恩培所说的话“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子,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攀比之心,人皆有之,对于这种本性,我们应该时刻提高警惕,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记入党初心,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为人民维护公平的初心。在日常的各项工作中,像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这些好党员、好干部学习,坚决抵制“四风”,认真学习《党章》、《党员条例》等规定,始终牢记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始终牢记责任使命,牢记党员形象,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要在政治上负责任,树立高度的政治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在作风上负责任,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以及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为祖国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在工作上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作风建设修炼永远在路上。

李彩红

2016年12月10日

第四篇: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

——记平遥煤化集团董事长郭兴银

从最初的井下推箱矿工、办公室干事、副主任,一直到后来的企管办主任、经营副矿长、集团董事长。仅仅二十余年时间,郭兴银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小伙成长为拥有16家下属企业的集团公司老总,无论他的企业还是他的名字,在古城平遥早已家喻户晓。街头巷尾,“郭兴银”三个字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财富传说,而他的企业,在今天,也明明白白地为县财政贡献着近三分之一的税收份额。

可是人们并不知道在1994年初郭兴银正式接管平遥一矿(即煤化集团前身)之前,这家国营企业却是一个连年亏损、资源面临枯竭、职工精神懈怠的烂摊子。

“关键是信心!有信心才会有力量。”没有象样的会议室,那天的动员大会是在职工澡堂开的。基层出身的郭兴银讲话颇有感染力,无论普通矿工还是中层领导都公认他身上有一种领袖气质,正是这样一种气质和他平日里谦和的作风凝聚了大家的力量。当年,通过常抓不懈地思想动员,行之有效地技术改造,平遥一矿的经营终于有了起色。职工们看到了希望,干劲也回升了。到1995年8月,郭兴银又提出“将软肋变硬肋、化短板为长板”的生产经营理念,鼓励生产技术人员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技术。很快,井下机运效能不高的问题被指出,无级绳传输随即改为皮带传输,产能大大提高。年底,企业终于从亏损的逆境中走出,开始盈利了。

化劣势为优势,将弱项转变为强项。在企业内涵中是难能可贵的一种品质,而对于企业领导人来说,敢打硬仗,敢从薄弱处下手,需要具备强大的勇气与毅力。与众多得过且过、只顾眼前利益的企业家相比,郭兴银的经营策略显然更具远瞻性与社会责任心。1997年,经过多方奔走,平遥一矿成功重组了与之毗邻的温家沟煤矿,该矿煤田资源较为丰富,此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期困扰在一矿人心中的“煤田资源即将枯竭”的隐忧。当年,已正式更名为平遥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的一矿年煤产量突破15万吨大关。到2002年,更是历史性地达到30万吨的高度,上缴利税300万元。

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煤炭产量大幅度提升的背后,又隐藏着新的危机。多年来公司煤炭外运主要依靠县煤运公司,现在产量提高了,县煤运公司仅仅能够解决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煤炭积压在煤矿销不出去,煤炭外运难又成了当时制约公司发展的新的瓶颈。怎么办?面对这个新的软肋,总经理郭兴银又下出了联营兼并乡镇煤运公司这步好棋。当时全县只有两个公司具有煤炭铁路发运权,一个是县煤运公司,当时全县煤炭的99%由该公司发运,另一家是县乡镇局下属的乡镇煤运公司,每年只是零担发运,职工40多人,但是由于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年发运量仅仅3000吨。如果仅从资产负债情况来看,兼并这样的企业是很不划算的,但郭兴银看准的是这个公司所具有的潜在的发展能力,在此期间他力排众议,果断决策,采取人员债务全接管,联营重组了这个被人看作是包袱的公司,形成了煤炭生产、发运销售一体化经营的新格局,为公司的煤炭运销提供了可靠保障。

随后几年的事实再次证明了郭兴银最初的决策是非常英明的,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乡镇煤运公司的年煤炭发运量就由过去的3000吨发展为30万吨,发运量提高了100倍。2005年他们又启动铁路专运线建设项目。至2007年,年发运量250万吨、南同蒲线上设计最科学的铁路专用线顺利竣工。此举大大地增强了平遥煤化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拓展了公司的发展空间。

一个没有自身文化的企业是短命的,也是呆板的。在注重文化建设的今天,制度与创新固然可贵,但企业如果只知道生产、只知道单纯地营销,注定不会走太远。郭兴银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近些年,平遥煤化集团在企业文化构建上无疑是同行业中的翘楚。

办煤化报、办网站,当年的“煤黑子”们工余时间读报、上企业内部网已成惯例。随后,公司又在矿工当中发掘和挑选了百余名懂生产擅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大力提拔任用。除此之外,公司每月还要进行一次合理化建议总评,并配套出台相应的奖励措施,对于有实际价值的建议实行重奖,最高的一次奖金额曾达到2万元。

从2005年始,平遥煤化集团着手实施他们的第五次人才战略大转型,那就是由原来的劳动型职工向学习型职工的跨越。提出了“用知识塑造人才”的口号,先后组织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赴海尔、南山等大型企业集团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发展理念;选拔中青年骨干带薪到清华、北大、太原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深造;每年投资近10万元与省内管理咨询单位联手对经理级干部进行培训;在一线中挑选文化高、年龄小、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选送上大学研读;派遣对企业

作出重大贡献的20多名劳模子女赴专业学校定向培养。年初,平遥煤化公司又与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了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平遥煤化集团煤化班和机电班。学院教师利用周末,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送教上门。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除了加强人才培育,更重要的是选择一个产业方向。近些年,煤碳采掘与深加工类企业几乎成了环境污染的代名词。“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企业赚取再多的利润又有什么用?”这些年,郭兴银挂在嘴边的常常是这样一句话。他本人及他的父母都居住在离煤化集团不远的一个小村子里,目睹了居住环境十余年间深遽的恶化,郭兴银深知自己责无旁贷。

2004年,煤化集团领导班子果断决策,确立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思路。公司按照“绿色开采、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示范型矿井建设,开展了矿区万亩造林工程。在由煤炭采掘向焦化加工的产业链延伸过程中,他们确立了一步到位建设60万吨机焦项目的发展思路。随后又大力建设节能环保项目,新建了矿井水处理厂和2.4亿标块煤矸石烧结砖砖厂。其中,年产2.4亿标块煤矸石烧结砖项目是利用矿渣和煤矸石作为主要原料,项目集节能、节地、利废、环保于一体,实现了烧砖不用煤,制砖不用土的突破,形成了煤-焦-电-煤矸石烧结砖的一条龙产业链。而公司的生化水处理、消烟除尘、脱硫系统、蒸铵系统等项目一年后也建成并投入运行。近三年间,公司又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在厂区内外进行大规模造林绿化。目前绿化面积占到厂区面积的30%以上。夏秋季节,步入厂区,绿

树掩映,花香飘溢,清风扑面,整个生产厂区被浓浓绿色包围,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工厂”。他们这种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观念,得到了应有的回报。2008年初,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环保整治专行动中,平遥煤化焦化厂成为本县唯一予以保留的焦化企业,超前的发展理念为企业赢得宽广的生存空间。

2008年5月,公司佛殿沟煤矿又被省环保局授予“山西省生态示范型矿井”,这是公司继获得晋中市“花园式单位”后的又一殊荣。然而,所有的成功都只能代表过去。用郭兴银的话说——“我们永远都在路上。”时至今日,平遥煤化集团销售收入已突破25亿元,年上缴利税2.5亿元,是古城平遥工商界名副其实的巨无霸。但做为集团董事长的郭兴银在大会小会上总在强调企业的危机感,没有危机感就没有上进的动力。而居安思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风范。

此刻,郭兴银正在路上,平遥煤化集团正在路上,中华民族也正快步行走在伟大复兴的路途上。

第五篇:永远在路上(定稿)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所有的结束,都是新征程的开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在党的群众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作出了全面部署。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贴合实际状况、贴合客观规律、贴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职责,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力度、持续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习近平同志在会上强调,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开展,务必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态度真诚,加强引导,讲究方法,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前提和保障,同时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扎实开展好第二批教育路线务必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既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纠正根深蒂固的拖、懒、散的不良思想,将为民服务的思想植根于党员干部的心中并切实落实到具体的行政工作中,又要提高领导班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把敢于担当、为民务实落实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城区稽查中心

下载永远在路上——华师大培训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永远在路上——华师大培训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永远在路上范文大全

    【篇二: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为加强队伍教育管理,转变纪律作风,杜绝民警违法违纪发生。我所落实分局要求,组织全所民警观看了《永远在路上》。此记录片更加直观的展示了中国共......

    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介绍 专题片共分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第二集《以上率下》,第三集《踏石留印》,第四集《利剑出鞘》,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第六集《拍蝇惩贪》,第七集《天网......

    教师研修培训永远在路上

    教师研修培训永远在路上 -------参加西南大学教育干部提升研修培训学习心得大店中学张松己 2016年12月14日至20日,我来到美丽的山城重庆西南大学,参加埇桥区教体局组织的《安......

    学无止境 永远在路上

    学无止境 永远在路上 7月30号,阜宁县乡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育站开班了,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既感到十分高兴,又感到有很大的压力。本培育站研修周期为一年,我想在这一年的时间......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樊有国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点首播。我局认真组织观看......

    《永远在路上》读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本站推荐]

    《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不廉则无所不能,不耻则无所不为。”作为一名党员,首先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党就是要对党忠诚。心中有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作为党员,不论在......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将于10月17日一10月25日播出。据专题片的预告片介绍: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力度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