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3:3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第一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在我省“两会”即将召开、羊年春节将要来临之际,总书记把2015年首次离京考察选在云南,这是云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习总书记在考察期间,充分肯定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阐述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讲话中明确提出,要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希望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连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也掀起学习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是我省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我主要从三个方面理解感悟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思想内涵。

首先,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看:一是中央对云南工作的肯定。充分肯定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转方式调结构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扶贫开发、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有新的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改进党风政风社风方面取得新成效;充分肯定面对鲁甸6.5级、景谷6.6级地震,云南有序有效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二是中央对云南工作的总体要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殷切希望云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这进一步提升云南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国家周边外交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三是立足于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的重要要求和云南经济新常态,我们要全力推动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向各个领域延伸、向基层单位延伸、向全体党员和干部延伸,使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凝聚全省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奋发作为,努力建设好“五个着力”重点任务——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努力把云南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其次,从统计部门的角度看:一是努力推动全局干部职工贯彻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习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和最新要求传达给每一位干部职工;二是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转型之年,我们要以习总书记这次考察为契机和动力,科学认识、主动适应新常态,抓好当前各项统计和调查工作,不断提高统计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一方面,善于总结经验,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站在主管全县统计工作的位置,清晰把握职责定位,重视抓好统计法律法规的经常性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召开统计工作会、年报会、业务培训会等有利时机,坚持强调依法统计、真实统计、全面统计;深入基层调研检查时,务必把督促检查统计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各项统计和调查工作要做到底数明晰、政策到位、措施有力。再次,认真做好统计调研分析,特别是当前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统计改革的决策部署,统计部门要发挥好信息、咨询、监督职能,积极主动广泛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为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实施宏观管理、进行科学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决策参考依据。同时要加强向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汇报,强化各部门间的协作配合支持,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统计工作氛围。深刻领会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新定位,深入分析研究国家对新形势下统计工作改革的新要求,勇于改革创新,努力使常规统计工作有效提升,力求使各项工作做出新成绩、展示新亮点。再就是要全面系统、融会贯通地理解把握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深化作风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统计队伍整体建设,以务实严谨、创新高效、勇于担当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抓好各项统计和调查工作。总书记亲民爱民、总揽全局、求真务实、勤勉工作的作风为我们树立很好的榜样。

最后,从个人角度讲,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思想内涵,切实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在党性修养上,坚持政治学习,注重自我改进和完善,不仅要经常教育引导全局干部职工,而且能以身作则地自觉做到政治上不说糊涂话、不做出格的事,与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在处世为人上,坚持做到自严、自律、自尊、自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特别是能够自觉做到无职无权时不奢望、手中有权时不张狂,既保持向上向善的良知,又坚持处事为人的理性。三是在处理工作关系上,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自觉维护集体领导、集体利益和集体荣誉,做到宽容待人、宽厚用人,公正办事、公平处事;做到善于放权放手于“班子”成员、乐于让名让利于上下左右,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敢于负责任;做到不争权利、不争高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十分注意发扬民主,联系群众,坚持大事商量、小事通气;遇到问题时放低姿态,主动沟通,注意通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来化解矛盾、消除误解;真心实意培养干部成长,设身处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尽心尽力地为大家办一些实事;坚持言教与身教有机结合,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和创造一个纯洁良善、和睦相处、人心思进、气顺心齐的统计工作环境,形成全局上下团结、关系融洽;四是面对各种诱惑,能够在廉洁廉政上做好表率。特别是身为统计局长,在有权左右一定的利益关系的时候,能克制欲望,廉洁自律,自觉做到既不借集体的利益去换取个人的私利,也不拿手中之权乱搞以权谋私,带头做到耐得住寂寞、防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

第二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在羊年春节将要来临之际,总书记把2015年首次离京考察选在云南,这是云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期间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全局发展的高度,明确了云南的发展地位,深刻阐述了事关云南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云南的前进方向和重要任务,对于我们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更好地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通过学习,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思想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对云南工作提出的要求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云南工作的肯定。充分肯定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转方式调结构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扶贫开发、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有新的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改进党风政风社风方面取得新成效;充分肯定面对鲁甸、景谷地震,云南有序有效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央对云南工作的总体要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殷切希望云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这是进一步提升云南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国家周边外交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立足于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的重要要求和云南经济新常态,我要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使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人大党组的领导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奋发作为,紧紧围绕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努力把云南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等“五个着力”重点任务以及省委副书记、省长陈豪,23日至24日,在**调研时强调的,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发扬老山精神和西畴精神,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坚决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创造跨越式发展的“**速度”等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好内司工委的工作。

二、以“四个全面”引领人大工作,围绕“五个着力”的任务开展人大工作

我作为人大机关的一名工作人员,要坚决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总书记的要求化作依法履职的强大动力,牢牢把握总体要求,以“四个全面”引领人大内务司法工作,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五个着力”的重点任务,紧紧围绕“五个着力”的任务要求和州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积极有效地开展好内务司法和自身建设等工作;始终围绕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和中心工作开展人大监督,坚持突出重点,关注民生,聚焦热点、难点,依法探索创新,不断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密切人大常委会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充分地发挥好代表作用,与全州各族人民一道,团结奋斗,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州建设、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三、主动作为 勇于担当

当前,我州正在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我要以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人大内司工委的工作实际,积极投入到专题教育活动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实增强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切实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把依法治国作为人大工作的总要求、总引领,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着力增强监督实效,内司工委将依照《监督法》的规定,紧紧围绕全州工作大局和州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安排,认真履职,依法办事,扎实工作,务求实效,按照州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和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协助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积极组织代表对州人民政府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情况,关于2013年以来全州消防工作情况,州人民检察院关于2013年以来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州中级人民法院关于2013年以来审判机关涉诉信访工作情况等方面开展执法检查、视察和调研。在监督工作中,力求使人大监督紧扣大局,贴近民生和富有实效,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决定

落实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决定

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的决定

(2015年3月31日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深入我省考察指导工作,亲切看望各族干部群众,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实现中央对云南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结合云南实际,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

(一)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成绩,深刻阐述了事关我省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科学指明了我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的发展路径和工作重点,是指导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在云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好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自觉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总体要求。总书记殷切希望云南“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这是总书记着眼于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战略布局,为云南确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认真贯彻这一总体要求,尽心竭力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把总书记为云南勾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三)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的思想内涵。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就是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新契机,以“五个着力”为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实现“三个定位”战略目标。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更加重视民族工作、边疆治理,努力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创造经验、作出示范;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更加重视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机遇,把云南打造成对外开放新高地,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更加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转型升级、提速发展,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深刻认识、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深刻理解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掌握其蕴含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切实做到学深吃透、融会贯通,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本领,把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于云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二、以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

(五)完善发展思路。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把云南的发展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找准国家发展战略和云南发展的契合点,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积极作为、寻求突破,打破常规、提速发展。必须始终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在确保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适当加快发展速度,推动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向新增长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存转变。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坚持可持续发展。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坚持包容性发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组织和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乡一体、区域协调、民族团结、共同富裕。

(六)明确发展目标。牢记总书记“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的殷切期望和“三个定位”战略目标,顺应全省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到2020年: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省GDP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增速,人均GDP与全国人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经济总量位次力争实现前移,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推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更加巩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守卫祖国西南边疆、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更加高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让云南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

——努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连接相邻省区、周边国家的综合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力大幅提升,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平台和窗口作用进一步增强,各类开放合作功能区基本建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基本形成,建成对外开放新高地,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能力水平显著提高。

(七)创新发展路径。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的各项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和把握,以改革创新精神丰富和完善发展思路和举措,努力闯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和时代要求的跨越式发展新路子。

——突出“四个全面”的引领作用。深刻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辩证统一关系,注重统筹谋划,强化协调推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改革与法治等重大关系,全面贯彻落实战略目标、战略举措,实现理念思路、路径举措、发展水平的新突破新提升。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自觉肩负责任和使命,切实将云南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谋划和布局,与国家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找准跨越式发展的支撑点和突破口,提升云南服务全国发展的能力。

——促进五化同步发展。坚持走云南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相互促进,实现五化同步协调发展。

——扎实推进关键领域重点突破。强力推进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强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强力推进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强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扶贫攻坚和民族团结进步。

三、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破解跨越式发展瓶颈制约

(八)建设通江达海的路网。加快建设“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八出省五出境”铁路骨架网和“两出省三出境”水运通道。加快建设连接相邻省区、长江经济带交通通道,打通省际间“断头路”“瓶颈路”,建设好滇藏通道,加快解决省内3个州(市)和经济、人口大县不通高速公路的问题,加快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建设。积极推进泛亚通道东、中、西线公路、铁路和水路建设,尽快实现互联互通,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交通枢纽。到2020年,力争营运里程铁路达到5000公里、高速公路达到6000公里、航道达到5000公里。

(九)建设广覆盖的航空网。打造昆明国家门户枢纽机场,加快建设支线机场,形成以昆明国际机场为核心、支线机场为支撑、通用机场为补充,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机场体系。加快构建国际(地区)航线、国内直飞航线、省内环飞航线三级航线网络,重点开辟昆明至南亚东南亚以及欧美航线。到2020年,民用运输营运机场达到16个,建成一批通用机场,始发航线达到410条。

(十)建设区域性国际化的能源保障网。加快“三基地一枢纽”建设。以重点电源为支撑,构建全覆盖、强支撑的内外送电网,建设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以中缅油气管道为依托,构建成品油、天然气稳定输送体系,建成国家重要的跨区域能源互联互通枢纽。到2020年,以清洁能源为主的电力装机总量达到1亿千瓦,电网线路总长度达到43万公里,油气管道总长度达到8500公里。

(十一)建设安全可靠的水网。建设以滇中引水工程为骨干,大中型水源工程为支撑,农田灌溉渠系为基础,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系连通工程为补充的水源工程网。以六大城市群为主体,点线面相结合建设城镇供水网,全面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要求相适应的污水处理网。到2020年,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200亿立方米,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95%,县城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7%。

(十二)建设共享高效的互联网。加快高性能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建设,大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建设覆盖城乡、服务便捷、高速通畅的宽带基础设施,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通信枢纽和区域信息汇集中心。到2020年,光缆长度达到5万公里,移动基站达到27万个,宽带接入用户达到970万户。

四、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十三)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发挥好烟草、能源、矿业等优势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做大做优绿色食品产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轻工业。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品牌整合力度,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利税率和竞争力。引导资源资本合理流动,推动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规模效益和聚集发展度。加快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做优做强传统产业。推动纵向延伸拓展、横向配套协作,发展配套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强化安全、环保、能耗等刚性约束,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严控“两高一低”重化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按有关规定对超限额企业实施差别价格政策,引导产能有序退出。鼓励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推动与周边国家开展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

(十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重大项目和产业园区为抓手,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品牌为着力点,集中力量优先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化等新兴产业。以大健康发展理念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依托有色、稀贵金属等产业优势,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以汽车制造、机电产品、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等产业为龙头,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推动传统信息制造业向制造与服务并重转型,培育新兴信息服务业;加快培育石化深加工产业链,建成新兴石油炼化基地。

(十五)推进服务业提速发展。加大旅游业转型升级力度,促进旅游开发与城镇、文化、体育、产业、生态、乡村建设和沿边开放融合发展,推动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康体、养生旅游转变;优化房地产结构,支持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挖掘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消费潜力,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发展多层次的现代商贸流通业,构建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物流产业发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现代物流中心;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打造全方位开放合作金融发展新格局;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培育电子商务、科技、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新增长点。

(十六)提升产业园区建设质量。把产业园区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主阵地、主战场,进一步明晰园区主导产业,狠抓园区规划、产业布局、产业培育、招商引资等工作,促进主导产业向园区集中、承接产业向园区转移、关联产业在园区配套、产业集群在园区聚集。深化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大胆创新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全面清理整顿各类产业园区,引导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差别化发展,推进产业园区战略合作。优化产业园区公共服务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推进10个千亿元省级园区建设,州(市)重点推进50个百亿元园区建设,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发展。

五、在创新驱动上下功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十七)营造创新驱动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发挥市场竞争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强化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创新的引导。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健全产业技术政策和管理制度,形成要素价格倒逼创新机制。完善和落实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让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创新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机制,着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敢于创新、敢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注重培育一批引领创新的优秀企业家。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培育壮大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拓宽技术创新的间接融资渠道。

(十八)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支持企业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十九)统筹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结合与协同发展。统筹衔接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环节工作,探索校企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的创新模式,整合利用各类创新平台资源,完善公共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以及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合作创新,把招商引资与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相结合,完善科技入滇、成果交易、投融资、知识产权等服务平台。加强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政策、规划和改革举措的统筹协调和有效衔接。

(二十)激发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活力。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更加注重对市场主体的平等保护,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法治环境。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高新区、经开区、科技园、重点实验室等引领创新创业、孵化中小企业功能。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合作组建科技型企业。

六、在全面深化改革上下功夫,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十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向深入。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和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减少前置审批,加大对“红顶中介”的整治查处力度。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推广网上并联审批新模式,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坚持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强化,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二十二)推进制约发展突出问题改革。推进国资国企、投融资、财税金融、电力体制和资源性产品价格等重要领域改革。抓紧出台价格改革实施意见,放开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完善水、电、气价格形成机制。落实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改革措施,与简政放权改革形成“组合拳”。推进国有资本公司改组,积极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加快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二十三)推进相关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释放农村发展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深化社会治理制度创新,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深化民主法治领域制度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七、在扩大开放上下功夫,努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二十四)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积极主动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面向印度洋周边经济圈,大力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全面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主动融入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深化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国内区域合作,提升服务内陆省(区、市)走向南亚东南亚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内外联动、互为支撑的开放合作新格局。

(二十五)加快开放合作载体建设。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健全企业“走出去”服务体系。加快滇中产业新区、开发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载体建设,科学招商引资,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外向型产业基地。着力提升边境口岸城市(城镇)功能,加快形成与周边国家通畅便捷的口岸通道、物流和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通关便利化、通行便捷化水平,把云南建设成区域性国际货物集散、投资和金融服务中心。

(二十六)强化合作机制平台建设。深化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及滇泰、滇老、滇越、滇缅、滇印合作,积极参与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澜沧江—湄公河对话机制。全力办好中国—南亚博览会暨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发挥边境交易会等开放型会展作用,搭建互利共赢的多边外交平台、经贸合作平台和人文交流、综合安全平台。争取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协调中心、铁路联盟秘书处等合作机构落户云南。加快建设高水平的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智库等对外服务平台,打造区域性国际人才培训基地、医疗服务基地、科技研发基地和文化交流中心。

(二十七)深化经贸人文交流合作。推进与周边各国、友城、毗邻地区间,以及国际金融组织、国际区域合作机构的多层次、宽领域的友好往来、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积极开展公共外交,鼓励和支持民间对外交流交往,加大民生援助力度。搭建国际认证认可服务和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争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以及丝路基金、中国—东盟合作基金等支持,推动重大合作项目建设。

八、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二十八)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大力推进滇中城市群建设,推动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加快建制市、重点县城、特色小镇建设,构建“层级合理、一极带动、多点支撑、良性互动”的城镇发展新格局。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进生态宜居城镇建设,让城镇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扩大“多规合一”试点范围,开展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提高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二十九)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加快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推进重点建设村、美丽乡村示范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全面提升农村民房抵御灾害能力,建成人民群众的安居房。开展建设“美好家园”活动,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把农村建设成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三十)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加快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城乡建设、生态环保6个一体化建设,增强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力,把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引擎。加快推进六大城市群建设发展,支持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我省南北经济带、沿边开放经济带、澜沧江经济带和昆保芒瑞经济带建设,努力形成连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面向南亚东南亚,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九、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三十一)稳定粮食生产能力。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播种面积底线,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做大高原粮仓,提高口粮生产和保障能力,增强云南粮食产销平衡区的自我平衡能力,建设西南粮食安全基地。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土地整治和耕地质量建设工程,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五小水利”工程,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三十二)积极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在“特”上做文章、下功夫,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高集约度、高科技农业,发展品牌农业,拓展农业生态、景观、旅游等多样性功能。抓好优势农产品和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优势特色经济作物向最适宜区聚集发展。抓好冬季农业开发。强化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山地牧业,推进高原生态牧场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南方常绿草地畜牧业基地、生猪生产基地和畜禽产品加工基地。培育壮大水生水体经济,打造高原生态渔场,推进库区生态渔业建设。推动以木本油料为主的林产业集约化、集群式发展,做强高效林业。

(三十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发展农民股份合作,有序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加快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农业向农产品加工、流通及休闲服务业融合发展。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加大重要农产品集散地市场、区域性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农机生产交易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农业交流合作,扩大农产品进出口规模。

十、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当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三十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大力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成为全国生态屏障建设先导区、绿色生态和谐宜居区、民族生态文明传承区和制度改革创新试验区。

(三十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持续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实施森林云南建设,抓好天然林保护、城乡绿化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外来有害生物防控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绿色植被面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强九大高原湖泊及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土壤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重金属污染源的监管;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行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循环化改造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三十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建设。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完善重大环境行政决策机制,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建立环境保护联动执法机制和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严厉查处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十一、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努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三十七)把民族工作放在全局中谋划。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思想,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力度。加大对民族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扶贫攻坚等投入,继续实施“兴边富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新一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点创建等工程,加大特困民族和散杂居民族扶持力度,做到发展让各民族参与、发展惠及各民族,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确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

(三十八)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和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力度,实施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和云岭文化名家工程,扶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三十九)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支持民族自治地方用好用足用活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依法协调民族关系,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坚持和完善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网格化协调处理民族关系的工作机制。做好城市和散杂居民族工作,建立健全有利于少数民族群众平等进入市场、平等就业、融入城市的政策导向和管理制度。健全与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联系机制。

(四十)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云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加快推进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全面强化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全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深化平安云南建设,全面排查化解突出社会矛盾,加快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深入推进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坚决维护国家安全、边疆和谐稳定。

十二、着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让贫困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十一)推进片区扶贫攻坚。聚焦连片特困地区,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创新金融扶贫,完善社会扶贫机制,引导公共投资向贫困地区集中,社会投资向贫困地区聚集,扶持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开发格局。建立和完善贫困县考核、约束、退出以及驻村帮扶等机制。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工程,实行水、电、路、能源、住房、产业扶持到村到户。以整村、整乡、整县、整州和整族为单元,推进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

(四十二)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乡因族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逐步实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做到实施一个搬迁项目、安置好一方群众、实现一方人脱贫。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加强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实施金融扶贫,倍增扶贫资金投入。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基本实现片区县和重点县脱贫摘帽。

十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

(四十三)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快就业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失地少地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

(四十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学前教育规模,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办学水平。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办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适时统筹整合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救助、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和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切实抓好灾区应急抢险及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建设,确保灾区基本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为灾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十四、在全面从严治党上下功夫,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四十五)切实抓好思想政治建设。扎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和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政治纪律,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

(四十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真正把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选进领导班子。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激发各级党组织的活力,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干部教育和实践锻炼,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改进领导方式方法,提高决策能力和执行水平。完善干部管理规定,从严从实管理党员、干部,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办事。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四十七)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州(市)、县(市、区)、乡(镇)党委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深入推进云岭先锋工程和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加强农村、国有企业、街道社区、机关、高等院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十八)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和巡视工作等制度,依法依纪严惩腐败分子,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管钱,进一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十九)持之以恒转变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办法,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做到改进作风、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发扬优良传统,下基层、接地气、摸实情、办实事、解难题,做深做实做细群众工作。打造决策、执行、监督、考评、奖惩一体化的“落实链条”,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人人重实干、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鼓励敢闯敢试、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倡导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用心用情用力工作,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是党中央和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是全省4700万各族群众的共同期盼。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跨越式发展伟大实践,始终保持敢于涉险滩、敢于破藩篱、敢于担责任的闯劲,确保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实现云南跨越式发展、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而奋斗。

第四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

守望相助 团结奋斗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 深入学习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

王 君

春节前夕,总书记冒着严寒深入我区考察指导工作,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和戍边官兵,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总书记对边疆民族地区的亲切关怀。考察期间,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提出了“守望相助”、“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时代要求,这是对全区2500万各族人民的殷切期望,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根本指针。我们要自觉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切实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做好内蒙古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一、牢记“守望相助”的亲切嘱托,切实肩负起做好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政治责任

习总书记嘱托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要守望相助。“守,就是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望,就是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划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总书记赋予“守望相助”以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科学的实践要求,这是做好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根本遵循。

按照“三个守好”的要求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内蒙古是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地处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前沿,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边疆安宁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要牢记稳定是根本大局的道理,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以平安内蒙古建设为抓手,以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目标,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活动,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按照“三个跳出”的要求谋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内蒙古作为欠发达地区,更要登高望远,在解放思想上下大气力。我们要牢固树立世界眼光和大局意识,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桎梏和观念障碍,跳出传统发展方式的固化思维和路径依赖,善于在发展大势中研究思考问题,从全国大局中谋划推动工作,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改革创新的精神谋求新的更大发展。

按照“两个共同”的要求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内蒙古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一直以来保持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我们要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工作,高度警惕一切影响民族团结的苗头性问题,使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二、牢记打造“亮丽风景线”的殷切期望,进一步明确内蒙古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

把内蒙古这道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是党中央对内蒙古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也是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我们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亮丽风景线”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深化对区情实际的认识,与时俱进地完善发展思路,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动内蒙古的发展。

——在发展定位上,按照总书记“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要求,突出抓好五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建设,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努力把内蒙古建设成经济繁荣、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亮丽风景线。

——在发展路径上,按照总书记“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创新”的要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持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积极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发展举措上,按照总书记“推动城乡区域发展相平衡、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要求,突出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切实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发展目标上,按照总书记“努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上不断取得新成效”的要求,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提高,“三农三牧”工作加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发展活力动力增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升等方面不断有新进展新作为。

三、牢记“四个着力”的重要要求,不断开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新局面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我们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抓好农牧业和牧区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搞好教育实践活动。这“四个着力”,抓住了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关键,顺应了全区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做好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要科学把握、认真落实“四个着力”的要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步伐,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总书记强调,不论从国内发展要求看,还是从国际发展态势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大势所趋,等不得、慢不得。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找准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努力在关键领域上取得新突破。以“五大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服务业领域培育打造支柱产业,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

格局。以延长资源型产业链为重点推进资源转化增值,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大力促进资源深度转化和精深加工,改变粗放型增长模式,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加强科技创新为重点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市场导向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强重点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努力在更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以节能减排为重点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以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认真贯彻中央经略周边、扩大经济外交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同俄蒙的合作机制,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

全面加强“三农三牧”工作。总书记指出,内蒙古土地肥沃、草原广袤、气候条件良好,要求内蒙古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为我们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三牧”工作的首要任务,调动好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大力提高单产和科技贡献率,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力,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大力量。坚持把畜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稳步发展草原畜牧业,推进畜牧业由自然放牧向建设养畜、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培育更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建设畜牧业强区。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制度和禁牧休牧轮牧措施,继续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科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积极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然规律、具有地区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子,切实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总书记十分关注民生问题,嘱咐我们一定要把民生问题解决好。我们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落实和完善各项惠农惠牧政策,拓宽农牧民增收门路和渠道,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帮助农牧民从物质上到精神上都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起来。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药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工作,加快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每年集中力量兴办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在做好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软环境建设,充分挖掘扶贫对象自身潜力,加快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努力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前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扎实做好民生基础工作,更加注重从完善制度机制、改进工作作风抓起,下决心解决困扰老 3

百姓的入学难、就业难、创业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实际问题,提高民生工作规范化水平,切实把惠民生的实事办好、办公平。

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建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要求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总书记还着重强调了作风建设问题,要求我们坚持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扎实搞好教育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思想上受教育、作风上有转变,让广大群众感到变化、感到满意,尤其要在严、实、长字上下功夫。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坚持抓严,把严的要求、严的标准贯穿始终,严明党的组织纪律,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更加注重抓小抓早抓预防,及时提醒纠正党员干部身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由“亚健康”演变为“不健康”。认真抓实,坚持发扬认真精神,切实解决党员、干部的“四风”问题,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新成效新变化。切实抓长,在打好突击战的基础上打好持久战,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规不依的问题,坚决防止“一人违规、众人随之”的“破窗效应”,用制度根治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要结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密切联系群众,持续改进作风,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干事创业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浩然正气,扎扎实实做好内蒙古的工作,让党中央放心,让全区各族人民满意。

第五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梅庙小学

梅洪生

10月13日下午,学校在多媒体教室认真收看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通过学习,我认为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成果,深刻总结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体现了我们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高度自觉,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

学习贯彻总书记和省委书记强卫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内涵和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坚决杜绝过期收兵的思想,敬终如始、善作善成,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通过学习我认为,一个教师、一个党员要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时刻牢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之责,将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继续贯彻整风精神,开展好批评和自我批评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我认为,要把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全力以赴完成教学任务。当前,教育实践活动虽然已经进入了总结环节,整个活动基本结束,但是工作不能就此打住,应继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本职工作做的更好。

下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充分肯定广东工作的同时,对新时代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提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 4月的琼岛,绿染大地,春意盎然。 4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海南基层考察工作,亲切看望广大干部群众。他一路上嘘寒问暖,深入调研,作出了一......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疆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疆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调研,先后来到乌鲁木齐、石河子、吐鲁番等地,深入学校、国际陆港区、社区、博物馆、......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天长二中高一年级 梁继奎 在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就如何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考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视察指导工作,是江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江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江苏人民的......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江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范文模版)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江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祝全国各族人民健康快乐吉祥,祝改革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辞旧迎新、万家团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深入乡村、企业、学......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重要讲话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重要讲话精神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表示 全力做好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亚心网讯(记者于兮刘杉石速陈颖帕蒂曼过磊王玉召刘翔贺红艳)4月27日至......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重要讲话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宣讲报告会走进板桥会场8月5日,陆良县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宣讲报告会走近板桥分会场。该镇全体党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