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中医必读:行医十四年的感想心得
[学中医必读:行医十四年的感想心得]按:这是一个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中医所写的好文章,我看后,觉得真实可靠,学中医的年轻学子应好好读一读,照着去做一定会学好中医,学中医必读:行医十四年的感想心得。天下没有不偏的中医,偏说明有特长,是优点,是长期临症的结果,观古今历代名医大家哪个不偏,就是仲景亦对桂枝很感兴趣。但是不能偏激,真理多走一步就错误,说阳多阴少,或阴多阳少等等,那是经常找他看病的那堆病人。没有普遍性,这跟到饭馆吃饭是一样道理。2。没有十全之医,不要相信书上说的百发百中做到十之六七已经是高高手了,那位大侠不信自己做做统计,就做你善长的那个病,疗效低的让你吃惊。3。要团结,不要斗争,要善于学他人优点,再日脓的医生亦有绝招。4。中医有理论派与实战派之分,理论型医生容易以点带面,治好一个病以为天下的病都是这样,还把他发挥成几大本书,靠看病吃饭的实践型医生常用药不拘章法,以有效为准,缺点是说的道理听不懂或说不明白。如果你是教书先生就多看理论派医生著作,靠看病吃饭就多读医案,看那些薄的书,看实战型医生的书,《伤寒论》就很薄吗。5。开始看医案要看有头有尾的,最好是用成方取效的那种,而且要一二剂就见效,临床时好摹仿。可以有点间接经验。在我行医这个地方一二剂药不效病人就跟你拜拜了,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找你看病,既使是你后来成名了。到你有一定临床经验,对中医理论理解深时再广读各种案例,如叶天士指南,不然你无法借鉴。由此可见传师很重要,有老师带的学生真是辛福,要珍惜,象我这种无师之徒只有从描红开始了。6。经常到药房看看,尝一尝药味,认一认中药长什么样,有条件的可在家里搞个小药房,有的中药性味并不跟书说的一样。我曾经欲把蛤蚧研粉,发现怎么可能,不知道古人是如何做的。7。有空时把自己常用的方剂尝一尝,不是治病,剂量小点,就是尝这个汤药是什么味,有助你对方证的理解,套用陈修圆的话说别有神悟。虽然看病不是做饭,窃以为中医复方的雏形可能来至蹰房,《伤寒论》中的处方,不管酸甜苦辣味道都很正,不象后世有的方子,看是平和,那口汤药闻着都想吐。这种方子少开为妙。8。麻黄汤没有书上说的那种利害,临床上以不限治疗伤寒表实证,普通风寒感冒咳嗽都可用,以不一定真要无汗,笔者同事一家老小,一年四季感冒都是一剂麻黄汤搞定,十多年来都是这样。9。用熟附子不须用到100g200g,30g足也,笔者乃虚寒体质,每次感冒必用附子方愈,曾亲尝附子剂量与疗效关系,10g不行,20g有效,30g与100g差别不大,生附子10g抵50g熟附子。附子中毒不一定与大剂量有关,笔者所在当地附子是当菜吃每次一两斤墩猪脚吃,我抢救多例,都是吃的最少的,可能对乌头减敏感吧,心得体会《学中医必读:行医十四年的感想心得》。要用白附片,就是清水附片,口感好,安全,盐附子卤水太重。10。几百个方子是要记得的,虽然有的方子你一辈子都不会用到,但是有提升功力的作用,中医只有达到由博返约时临床疗效才能稳定,治病才会有把握,一个病若你感到治法纷纭,可以说出几十种证型方药,那么你还没有完全掌握,真理都是简单的,哪有那么复杂,但是你已经有了灵活加减变通的基础。我近年来喜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胃肠疾病,疗效可靠,有时把它当主药,有时把它当佐使,有时用它治表,有时用它治本,奥妙无穷啊。目的就是一个:恢复胃肠虚实交替正常节奏。11。大多数疾病都会自己好的,前提是你不要去干扰它,脏俯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很强的,药物是帮助而不是代替,越诅代刨就错了。12。每一个方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和人的秉性是一个道理,伤寒方尤其明显,后世时方亦一样,学方时不要只看治则功效,还要看它治的那些症侯或病,要学会找特征,好好体会,有些方子用药,主治,功效差不多但是临床疗效大相径庭。这可能就是某些医生强调方证的意义吧。桂枝汤若你只知道调和营卫而桂枝汤症状一无所知,那你肯定想不到用它,用了效果亦不会好。这就是伤寒方难用的原因。13。看病时要经常作记录,就是写医案,感受方与证的关键所在,不要开的方子这次有效,下次同样的证又不知道用那个方了。同一患者同一个病,上次此方有效这次可不一定,辨证论治原则不能忘。14。自己生病时尽量自己开药吃,当你多数情况下可以搞定时,你的临床疗效肯定提高了很多。以药试病不是坏事,西医都还有诊断性治疗怕什么,当是你开的方一定要能说服自己。尽量用成方加减,不要乱堆砌药物,书上说的方子验案一定要自己理解了再用于临床(当然有可能理解错误),要做有责任的医生。中医辨证准确,方证合拍是有难度的,症状体征有时与证并不一致,不是有a就有b的关系,有时我都想变成患者肚里回虫看看是咋会事。15。对脉诊至今仍不明了,我的体会是摸脉主要是感觉气的变化,机体与病邪斗争时首先是气动。而手太阴肺脉主周身之气,百病生于气,故摸挠动脉为准。例如:脉浮时气升,可能是正气出表驱邪,或邪火内发,再根据兼脉,有力无力,症侯体征定病位,病机,病性,病因等,另外正气出表是堂正之师,热邪内发是贼寇虽是浮脉但指下感觉不一样,自己体会吧,分清楚了你就不会把药用反了。16。中医治病归根到底就是两招:发扬与抑制,气平则脉平,脉平则病愈。17。不会每个人都成为名医的,但是不要做庸医,少打麻将多看书,人生要做的事很多,不要做只会看病的呆鸟。
第二篇:娄绍昆《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 一位老中医行医十四年的感想,心得》(推荐)
娄绍昆《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一位老中医
行医十四年的感想,心得》
本文转载自舍得《娄绍昆《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一位老中医行医十四年的感想,心得》
娄绍昆《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
“汪阿姨,你诊治疾病一般是从哪里入手?”
“我这一种是家庭简易治疗,上不了台面的,你不要当真。”汪阿姨客气地说。
“汪阿姨,中医就是从单方与简易疗法发展起来的,只要有效,就是宝贝,请不要客气了。”
“我父亲叫我先掌握住十六个方剂与相对应的病症,”汪阿姨说,“然后了解常用的六十来种中药的适应症,其实十六个方剂的中药组成就差不多就有六十多味了。在这样的方、药、病、症的基础上,就可以加减变化了。”
想不到医理深奥,几万首方剂,几千种药物的中医药学也可以以如此简易的形式去面对千变万化的疾病。
“汪阿姨,你常用的是哪几个方剂?”
“我掌握的十六个方剂是:桂枝汤、小柴胡汤、香苏饮、三仁汤、五苓散、平胃散、当归芍药散、二陈汤、小建中汤、甘草泻心汤、四逆汤、香连丸、左金丸、藿香正气丸、甘露消毒丹、金匮肾气丸。”
“汪阿姨,你是如何使用桂枝汤的?”
“我用桂枝汤(1)治疗伤风感冒效果很好,”汪阿姨说,“普通人的伤风感冒一般加葛根;身体结实的人要加麻黄;咽喉痛加生石膏、桔梗;咳嗽气喘加杏仁;对于平时形寒肢冷,体弱多病的人要加附子。”
“汪阿姨,病人伤风感冒有发热,体温升高的时候,你也是这样使用吗?”
“一般感冒发热,”汪阿姨说,“体温升高的时候,只要有恶风恶寒就可以用。如果病人口苦得厉害,就要加柴胡、黄芩;如果口干得厉害,就要加生石膏。真的超过40℃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医院里去,以防万一。但是给我治过的人当中,还没有人因为感冒发热而去医院的。”
“汪阿姨,你是如何去学会与掌握这些方剂的?”
“这几个方子药物组成很简单,”汪阿姨说,“如香连丸、左金丸只有两味药,最多的藿香正气丸也只有十四味药,记住它们不难,做成卡片五、六天就记住了。使用时最初只要记住每个方子的辨证要点,慢慢地就能熟能生巧了。”
“汪阿姨,请你举例说几个方子的辨证要点好吗?”
“好的,”汪阿姨说,“我这个是土办法,给自己使用的,不过效果很好。譬如我使用五苓散(2)就是掌握以下两个方面的病症:一个是用于突然水泻不止,另一个用于口渴不止,水入立即呕吐;当归芍药散(3)就是抓住病人有贫血与浮肿倾向,脸色不华,或黄或白;香苏饮(4)的辨证目标是:饭后胃脘胀而不痛,口淡胃冷加高良姜,瘦弱的人加党参、大枣;左金丸(5)就是抓住口苦、头痛、吐酸,只要三个症状里有两个症状同时存在,就可以使用了;香连丸(6)抓住突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三个症状,并且治疗效果与发病时间有关,就是说,病症一出现就马上服药效果最好,等到第二天服药效果就差多了,所以我家里这几种中成药是终年必备的。”
后来我才慢慢地体会到,汪阿姨使用香连丸与左金丸的经验真的是非常宝贵。在我从医的生涯中,有不知多少口苦的偏头痛病人,头痛发作时用这个成药得以有效地治疗。特别是香连丸的三个目标症状——突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概括得准确极了,用法也极为重要。
“汪阿姨,请说说平胃散的辨证要点好吗?”
“好的,我使用平胃散(7)只注意三点,”汪阿姨说,“一是舌苔白厚而腻;二是头身困重;三是腹部胀满。”
“汪阿姨,听父亲说,舌苔白厚而腻和许多疾病有关,都可以使用平胃散吗?”
“使用平胃散的时候,”汪阿姨说,“一般病人没有发热。如果外感发热的时候,病人出现平胃散的舌苔,我就分别使用下面三个方剂。一般用三仁汤;有口臭,咽喉肿痛,我就使用甘露消毒丹(8);有恶心呕吐,大便泄泻,我就用藿香正气丸(9)料煎煮成汤剂;如果病人只是舌苔白厚而腻,有恶心呕吐,大便泄泻,没有发热,可以直接使用藿香正气丸。”
“对于藿香正气丸,我父亲还有一个诊治的目标,就是治疗‘暑天消化道型流感’。” 汪阿姨意犹未尽,继续补充。
汪阿姨讲的内容很具体,很实用,又很好懂,我把它仔仔细细地记录了下来。她戴着眼镜弯着腰在我的身边看我一笔一划地写。
“汪阿姨,如果临床上除了有平胃散的舌苔以外,还有口苦、恶心、胃胀等症状,你如何加减化裁呢?”
“我一般是在平胃散的基础上加黄芩、苏梗与香附。”汪阿姨说,“去年古历三月末,我觉得自己浑身不自在,头昏脑胀,四肢困重,食欲不振,胃腹胀满,口苦口臭,便溏尿黄,舌苔黄腻而厚,我就给自己开了两贴平胃散的加味方子,就是平胃散加黄连、黄芩、苏梗、香附与砂仁。服了两天以后这些症状明显地减轻了,胃口也好了起来。”
我听了以后佩服地不得了,想不到中医也可以如此处方投药。
我在读《伤寒论》的时候对于甘草泻心汤的证治比较模糊,汪阿姨把它列为常用方剂其中必有奥妙。
“汪阿姨,你是如何使用甘草泻心汤(10)的?”
“这是张简斋先生治疗疑难疾病的常用方。”
“汪阿姨,张简斋先生是如何使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疑难疾病的?”
“张简斋先生对于慢性腹泻,或者经常大便溏薄不成形的病人只要出现口苦、尿黄,一般都使用甘草泻心汤。”汪阿姨回答道:“许多疑难病病证的病人,只要出现上述的胃肠症状,都有较好的效果。”
“汪阿姨,张简斋先生的甘草泻心汤常用于什么病?”
“甘草泻心汤使用于较多的疾病,”汪阿姨说,“如肝炎、胃炎、肠炎、口腔溃疡;如失眠、癫痫、癔病、嗜睡、梦游病;如虹膜睫状体炎、结膜炎、巩膜炎、泪囊炎;如关节炎、风湿病、神经痛;子宫内膜炎、盘腔炎、阴道炎等。”
她一口气讲出了诸多病名,好几个病名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汪阿姨,虹膜睫状体炎是什么病?”
“是眼科的疾病,”汪阿姨说,“这个病预后不好,如果使用甘草泻心汤的话,要用生甘草一两,还要加赤小豆一两与一些活血祛瘀的中药。赤小豆要浸湿,使它萌发出一点小芽,然后晒干。张简斋先生说:‘病人眼睛发红,但是红的地方不在结膜与角膜,在瞳仁的中间,与赤眼的斑鸠相似,所以仲景有目赤如鸠眼一语’。”
我随便一问,引出了汪阿姨的诸多话语。对于她的回答,当时我基本上没有理解,也没有什么兴趣,只是如实摘录不误。等到后来阅读《金匮》时,才发现汪阿姨讲的都是符合经旨的。特别是甘草泻心汤治疗有慢性腹泻的疑难病患者,这一个张简斋先生的心传之秘法,更使我在临床上左右逢源。
“汪阿姨,你开方子有没有按脉啊?”
“我父亲教我脉学的基本知识以后就去世了,”汪阿姨说,“我不想当中医师,所以也就没有去学脉象。”
“为什么不学?”
“如果要想以中医为业,诊治疾病时一定要脉诊,”汪阿姨说,“即使对脉象一窍不通也要装装样子,不然的话,就不成样子,就像演员上台要化妆一样。”
汪阿姨的话,使我知道天下有一些滥竽充数,假戏真做的中医师,对于脉象只能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汪阿姨,你在没有脉诊的条件下诊治疾病,有没有觉得不方便呢?”
“我反正在几个方子里面翻来覆去,”汪阿姨说,“治疗自己家中的小毛病,有没有脉诊也无所谓。我看一些中医师临床上虽然也在按脉,其实都是摆摆花样子,看病认证一点也没有谱,真的还不如我。”
“你有没有遇见脉诊过硬的医师?”
“假如把民间的流言蜚语当真的话,我父亲也是以脉理高明饮誉乡里的。”汪阿姨说,“大家都传说,他能凭着脉象就能一五一十地把病人的病症说得活灵活现,头头是道。对这些神化了街谈巷议,我父亲也不明确地表示承认或者否定。”
“你父亲的脉诊水平到底怎么样?”
“我父亲在教我脉诊的时候告诉我,”汪阿姨说,“他学了一辈子中医,在脉诊方面的进步最慢,甚至可以说一直保持在初学时的水平,没有大的突破。”
“你父亲初学时的脉诊水平是怎么样子的?”
“我父亲如实地和我交了底,”汪阿姨说,“脉诊分两种,一种是不分寸、关、尺的脉诊法,父亲把它称之为‘全脉’ 诊法,主要是在外感病的时候使用。这一方面。父亲说自己除了学会脉律不齐的‘结、代、促’脉之外,只学会八种‘全脉’的脉象。那就是诊察病位的‘浮、沉’脉;诊察病性的‘迟、数’脉;诊察体能的‘虚、实’脉;以及反映病情紧张度的‘弦、紧、缓’脉。”
“对不起”说了这句话,汪阿姨起身到后屋去了。过了一会儿,她手里拿着一包香烟步履缓慢地出来。
“另一种诊脉法是怎么样子的?”我继续问。
“另一种诊脉法就是寸、关、尺的‘分部’脉诊法,”汪阿姨说,“父亲说自己的体会是:先确定生理状态下的‘分部’脉。”
汪阿姨抽出一支香烟,点燃上以后就抽了起来,她的抽烟动作极为优雅。
他看我有点少见多怪的样子,就笑了一笑。
“你父亲所理解的生理状态下的‘分部’脉是怎么样子的呢?”
“两寸的脉应该是浮取即得,”汪阿姨说,“两关的脉应该是中取而得,两尺的脉应该是沉取才得。反之,就是病脉。”
“为什么是这样?”
“两寸的脉是上焦心肺功能的体现,”汪阿姨小口地抽着香烟,慢慢地吐出来以后说:“浮取即得,反映心肺功能正常运转,若浮取不得,就是上焦心肺功能失常。寸脉要分别左右,如果左寸浮取不得,可能就有头晕、心悸、失眠、多梦;如果右寸浮取不得,可能就有胸闷、咳嗽、气喘、咯痰。两关的脉是中焦肝脾功能的体现,中取不得,反映肝脾功能失常。关脉也要分别左右,如果左关中取不得,可能就有胸胁苦满、烦躁不安;如果右关中取不得,可能就有脘腹胀满、胃肠症状。”
我觉得‘胃肠症状’所指不是很明确,就插话:“汪阿姨,什么叫‘胃肠症状’?”
“恶心、呕吐、纳呆、肠鸣、便秘、便溏、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我父亲称为‘胃肠症状’。” 汪阿姨耐心地解释。
“汪阿姨,如果两尺的脉沉取不得,临床会有什么症状?”
“尺脉不分左右,”汪阿姨说,“如果沉取不得,可能就有腰酸背痛,耳鸣耳聋,小便不利,遗精遗尿,不育不孕等症状。”
“汪阿姨,你的记性真好,表达得也层次分明,你父亲在临床上都是这样地去使用的吗?”
“我父亲说,病人一进来,虽然没有开口,其实把什么信息都带进来了。”汪阿姨说,“再结合以上的脉诊所得,病人不开口,我们把他的症状综合分析,连猜带推地说出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汪阿姨,你觉得这一套脉诊方法对临床诊治的意义大不大?”
“对于临床中医师,这一套脉诊方法是有用的。”汪阿姨说:“因此你不妨也学学,起码可以引起病人对你的信任与尊敬。然而对我来说意义不大,基本症状没有遗漏的话,脉象也应该包涵在其中了。再说要花上好多时间去旁敲侧击地试探病人,以求一问就知的症状。这一个作法,有点儿‘医卜星相’ 的江湖术士的遗风,所以我不刻意去做。但是,我父亲晚年对脉诊的价值有他自己的心得。”
“汪阿姨,他的心得是什么?”
“他认为在正常的状态下,每一个人的脉象都是不一样,”汪阿姨说:“特别表现在寸、关、尺的‘分部’脉象上,这种区别是与生俱来的,中医师本来应该记录在案。医师知道了病人不生病时候的脉象,才能够对比与区别生病时候脉象的异常。我父亲认为《新唐书》记载许胤宗一番‘脉候幽微,苦其难别,意之可解,口莫能宣。且古人名手,唯是别脉,脉既精别,然后识病’的议论,其实是影射脉象因人而异和临床上以病定脉的无奈。他认为许胤宗的一番议论表面上听去是矛盾的,其实是别有新意。许胤宗深层的意思可能强调医师当时感觉到的病人的脉象,要和病人平时正常状态下的脉象相比较。”
汪阿姨父亲的话,很有道理。几十年以后读到黄煌先生的文章中提到了脉象与病人的体质有关,使我想起了汪阿姨父亲对脉象的心得,两者似乎在某一方面有共同之处。
“汪阿姨,资深的中医师通过望诊就可以诊治疾病,这有可能吗?”
“你说的是不是指张仲景给王仲宣色候的事?”汪阿姨反应灵敏。
魏晋针灸学家皇甫谧撰写的医籍,想不到汪阿姨也已经读过。皇甫谧告诉我们:仲景见侍中王仲宣,王当时二十多岁,仲景预言其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犹不信。想不到真的二十年后,王仲宣果然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
“是的,《甲乙经》的序文中说到这件事。”我说:“在许多医话中也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记载。我不大相信这类‘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现象,你说中医师的望诊能否达到这个境界?”
“达到这个境界的中医师肯定有,”汪阿姨说:“张简斋先生就具有这样的诊察能力。我亲眼目睹他仅仅依凭望诊就毅然投以桃仁承气汤三帖,药到病除,就治愈了一个中年官员的狂躁症。”
“汪阿姨,你认为如何学习才能达到‘望而知之谓之神’的功夫?”
“我认为‘望而知之谓之神’的功夫是无法传授的,”汪阿姨说,“医者修炼到一定的火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
我想自然而然地瓜熟蒂落不等于被动地等待,总应该有一个传道受业解惑的渠道吧。
“汪阿姨,你为什么认同‘望而知之谓之神’的功夫是无法传授的呢?”
“望诊中一般的望诊是可以通过教育与阅读的方式学会的,”汪阿姨说,“然而‘望而知之谓之神’的功夫是一个例外。不要说诊察病症了,就是在菜场上买蝤蠓(青蟹),能够通过观望就能识别哪一只蝤蠓是膏黄肉肥的人也没有几个。我的一个亲戚,是一个识别蝤蠓的老手,在一大群满地乱爬的蝤蠓之中,他不用动手去抓扑蝤蠓进行近距离地察看,而只要远远地站在那里,叫人把在他手指点划下的蝤蠓拿来,只只蝤蠓都是百分百的肥美壮实,因此人人佩服他有一双‘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眼睛。他的三个儿子都是做水产品生意的,个个都想学会父亲的这一手绝活,渴望练就如父亲一样的‘火眼金睛’,去直接看透了本质而不执着于纷繁的表象。我的亲戚也想把自己如何挑肥拣瘦的经验与方法传授给下一代,然而就是难以用言语与动作表达出来,一直到死也没有教会他们。”
记得以前读《学记》中的:“大匠诲人,必以规矩。不能使人巧。”这几句话的时候,很不理解为什么大匠不能授人以巧的道理,现在通过汪阿姨这个浅显的例子,我终于就有所领悟。
突然想起张简斋先生仅凭望诊就治愈狂躁症的病例。我的一问,离题千里,还没有了解清楚病人具体的临床表现。
“汪阿姨,那个中年官员的狂躁症有什么表现呢?”
“面色暗红而紫,狂躁不安,骂詈不休。”汪阿姨说。
“汪阿姨,这个病例真好,还有别的典型病例吗?”
“有一个我哥哥的同事,”汪阿姨说,“是个矮矮胖胖的军需官员,满面红光,体重两百五十多斤。他是来要求张简斋先生帮他减肥的。还是我领他去的,那时候我还没有跟随张简斋先生侍诊。张简斋先生只问他一句话,他点点头以后,就给他开了一张半夏泻心汤,方中半夏的用量是一两。服药以后就有效,后来原方稍作加减,连服两个月,体重减少了三十斤,多年的慢性肠炎也随之治愈。”
“汪阿姨,张简斋先生问他一句什么话?”
“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吗?”
我其实心里也有数,那一句问话一定是大便有否溏薄腹泻,只是为了核实一下才多问了一句。
张简斋的经验经过汪阿姨的转述,一直到我在临床上的有效应用,前前后后已有六十多年了。从临床明显的疗效中,可见方证相对应的方法简明可行。临床经验丰富的张简斋先生可以望而知之,举手取效;愚钝如我也可以通过“有是证,用是方”探索着一步一步地前行。
在汪阿姨家中学到了这么多东西,我心里的高兴无以复加。
临别时,我以感谢的眼光看着汪阿姨明亮的眸子。
我回到家,没想到阿骅表兄也正在我家,他与父亲一边饮茶,一边聊天。我对他们讲了刚才与汪阿姨的一场谈话,父亲也肯定了汪阿姨的诊治水平,为她不从医而感到叹息。
“汪阿姨是一个高智商的人,同时也见过大场面,所以能在‘田螺壳中做道场’。” 父亲叹息道。
“阿大,你们认识多久了?”
“我认识汪阿姨已经二十多年了。”父亲说,“那时候我在南京工作,你外公一家人也都住在南京。我就是在你外公家里认识汪阿姨的,说起来还是远房的亲戚。那时候汪阿姨的丈夫在大学教书;她的哥是骑兵学校的校长。汪阿姨知书达理,虽然涉及中医不深,但是心性聪慧,对中医临床有一定的领悟,她的中医心得可能得益于张简斋先生。这是因为汪阿姨哥哥患严重胃病,天天清晨呕吐清水,张简斋先生用二十帖的苓桂术甘汤把他治愈的。因为这个缘故,汪阿姨哥哥后来就恳求张简斋先生带教汪阿姨。”
“阿大,你认为她的中医诊治水平怎么样?”
“汪阿姨的中医水平很不错的,”父亲说,“我们家刚搬迁到这里的那段时间,我的老胃病又发作了。病情是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嘈杂不适,食入胀满。我给自己针刺疗效不明显,试着服用香苏饮一帖,苏梗二钱,香附二钱,陈皮二钱,枳壳二钱,炙甘草一钱,一共五味药。但是服后无效,反而更加嘈杂。思前想后就转为小建中汤,连服了多贴也无效。后来我与汪阿姨偶然之间谈起病情的纠缠,她劝我服用香苏饮加味,就是加上姜、枣、参。我根据她的所言,开了二帖方子,服药以后非常有效,二帖服后,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真使我刮目相看啊!”
“阿大,你还记得方子的药物吗?”
“记得,一共只有八味药。”父亲说,“苏梗二钱,香附二钱,陈皮二钱,枳壳二钱,党参三钱,大枣三个,干姜二片,炙甘草一钱。”
为什么父亲使用香苏饮无效,而经过汪阿姨加上参、姜、枣就有效,真是奇妙无比啊。
第三篇:经典必读感想
《经典必读》心得体会
建筑工程学院 第一组10级工程管理1班 姓名:吕晓雪
《共产党宣言》篇
可以说,我是一个没有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励志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人,所以了解《共产党宣言》是十分必要的。并且,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社会问题的客观性研究和描述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是我阅读这本书所学习到的一个重要的心得体会。不论时代差异和阶级差别,他们都有共同的属性——压迫者和被压迫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各阶层以及政治经济情况的实地考察和详细分析,向后人变现了一幅清晰真实的社会现状图。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客观地分析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还肯定资产阶级的历史积极性。资产阶级对于近代社会的促进作用,无疑是应当肯定的。故在我们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都应当尊重历史,尊重事实。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从野蛮一路走来。资产阶级的发家史,也是一部我们无产阶级的血泪史。资产阶级正是通过建立海外殖民地和在国内的圈地运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然而,在资产阶级的发展过程中,斗争仍在继续,因为矛盾始终存在。这个矛盾就是因为资产阶级无情地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到现在的一个半世纪多的时间里,人类历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长足发展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当代社会结构和工人阶级的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共产党宣言》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再到科学发展观,160多年风风雨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随着实践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国际环境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只要按照胡锦涛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为人民服务》篇
读《为人民服务》,我深深地感到,为人民服务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必须紧跟共产党走,党所领导的是一条光明的大道,现在社会上有一些议论,说共产主义太渺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太抽象,都是错误的,历史告诉我们,前进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曲折中前进,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共产主义一定能达到。只有坚定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我们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我们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
今天,我觉得在我心目中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其含义应该是一个对人民利益极端热忱,对人民生命极端负责任的人,是一个急为人民所急,想为人民所想的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因此对于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要理解深透,不能只挂在口头上,要做到,就必须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工作、学习、生活的行动上,要完全地、彻底地去履行。无论在任何时候,何时何地只要是看见到国家的财产受到损害,人民的生命受到威胁时,要明白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无论什么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勇敢地站出来,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这就是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内涵和精髓。
重温毛主席《为人民服务》这篇光辉著作,无论对工作还是学习、生活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高高举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面旗帜,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如果你做到了,你将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将永放光芒。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论述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著作。该书第一次系统地阐明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的问题,明确地提出了共产党员增强党性的基本要求,指明了共产党员在思想上入党的必由之路。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以及对教育和鼓舞一代代共产党员在共产主义事业中创立伟大的革命业绩,具有重要作用。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中指出,“一个具有高尚思想品德修养的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也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来自实践,服务于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不是为了修养而修养的唯心主义的修身养性,而是为了更好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实践锻炼。因此,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要知善知恶,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做任何事都不轻意放弃,永远都不要为失败找借口,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面对我们每天面对的工作,应该如面对一朵花一样,首先我们要学会的是爱、是珍惜,工作得来不易,只有爱岗才能敬业,只有珍惜才能甘心付出。其次我们要学会整理,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扬弃”,不断地创新,才能工作起来更加熟练、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另外,要想干好岗位工作可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想工作有所进展,我们就要不断让自己的头脑充电、吸取养份。不断补充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如果我们对待工作也像对待那些枯萎的花一样,不管理、不总结、不思考、不上心,那么,等待我们的也必将是被岗位淘汰的。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应当多多向前辈们学习,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篇:大学四年必读书目
文学类
《源氏物语》 紫式部
《牡丹亭》 汤显祖
《哈姆雷特》 威廉·莎士比亚
《浮士德》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瓦尔登湖》 亨利·大卫·梭罗
《追忆似水年华》 马塞尔·普鲁斯特 《新月集》 罗宾德托纳特·泰戈尔
《先知》 纪·哈·纪伯伦
《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
《人间词话》 王国维
《博尔赫斯小说集》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北回归线》 亨利·米勒
《吾国与吾民》 林语堂
《边城》 沈从文
《愤怒的葡萄》 约翰·斯坦贝克
《张爱玲典藏全集》 张爱玲
《围城》 钱钟书
《小王子》 圣·埃克苏佩里
《局外人/鼠疫》 阿尔贝·加缪
《一九八四》 乔治·奥威尔
《麦田里的守望者》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金庸作品集》 金庸
《百年孤独》 加夫列尔·加亚尔·马尔克斯 《王小波文集》 王小波
《野火集》 龙应台
《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
《情人》 玛格丽特·杜拉斯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 《文化苦旅》 余秋雨
《平凡的世界》 路遥
《活着》 余华
《堂·吉诃德》
《包法利夫人》
《红字》
《雪国》
《日瓦戈医生》
《廊桥遗梦》
《一个人的战争》
哲学类
《沉思录》 马克·奥勒留
《坛经》 六祖惠能
《哲学的故事》 威尔·杜兰特
《西方的智慧》 伯特兰·罗素
《精神分析引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存在与时间》 马丁·海德格尔
《人,诗意的栖居》 马丁·海德格尔
《中国文化要义》 梁溯溟
《第二性》 西蒙娜·德·波伏娃
《金赛性学报告》 阿尔弗雷德·金赛
《存在与虚无》 让·保罗·萨特
《西方哲学史》 伯特兰·罗素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动机与人格》 亚伯拉罕·马斯洛
《人生十论》 钱穆
《论语别裁》 南怀瑾
《梁溯溟问答录》 汪东林
《苏菲的世界》 乔斯坦·贾德
《士与中国文化》 余英时
励志类
《致加西亚的信》 阿尔伯特·哈伯德
《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 戴尔·卡耐基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奥德·曼秋诺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史蒂芬·柯维
历史类
《史记》 司马迁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
《世界文明史》 威尔·杜兰特
《宽容》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剑桥插图中国史》 伊佩霞
《乡土中国》 费孝通
《菊与刀》 鲁思·本尼迪克特
《光荣与梦想》 威廉·曼彻斯特
《晚清七十年》 唐德刚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A·J·P·泰勒
《全球通史》 L·S·斯坦福里阿诺斯————————————2 《历史研究》 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
《中国人史纲》 柏杨
《万历十五年》 黄仁字
《荷马史诗》
经济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彼得·德鲁克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丹尼尔·贝尔
《小的是美好的》 E·F·舒马赫
《追求卓越》 托马斯·彼得斯 罗伯特·沃特曼 《第五项修炼》 彼得·圣吉
《卖桔者言》 张五常
《经济学原理》 N·格雷戈里·曼尼
《经济学》 约瑟夫·斯蒂格利 茨卡尔·沃尔什
政治类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
《论自由》 约翰·斯图尔特·米尔
《建国方略》 孙中山
《论美国的民主》 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卡尔·波普尔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塞缪尔·亨廷顿 《第三波》 塞缪尔·亨廷顿
科学类
《万物简史》 比尔·布莱森
《科学史》 W·C·丹皮尔
《中国科学技术史》 李约瑟
《科学与人类行为》 B·F·斯金纳
《所罗门王的指环》 康拉德·劳伦兹
《别闹了,费曼先生》 理查德·菲利普·费曼 《时间简史》 史蒂芬·威廉·霍金
《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 约翰·布罗克曼
艺术类
《美的历程》
《西方美术史》
其他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
《寂静的春天》 蕾切尔·卡逊
《历史深处的忧虑》 林达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许知远
《梦的解析》
《徐霞客游记》
《黄帝内经》
《物种起源》
《吉檀伽利》
第五篇:育儿心得十二则(父母必读)
育儿心得十二则 父母必读)
作者:佚名|文章出处:中国NLP学院
NLP导读: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长得更好。有研究发现,0~3岁的儿童脑发达状态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众多父母可谓是想方设法绞尽脑汁。日本有一位老太太有一套育儿方法,从脑发达学上讲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有不行的父母但是没有不行的孩子。
有位叫久保田佳代子的老太太曾经频繁在日本的电视节目里出现。她的科学育儿方法在日本引起了极大关注,包括她写的很多关于育儿方面的书多数都成为最畅销书籍。在人类脑发达科学的研究上,0-3岁儿童的脑发达状态几乎决定了以后脑发达的程度。所以把握在这段时间的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脑发达进行有效的刺激非常重要。从 脑发达学上讲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有不行的父母但是没有不行的孩子。
以下是佳代子老太太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的几个例子:
一、给孩子换尿布的时候要跟他打招呼。
在为孩子做其他事的时候也一样,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听不懂就懒得这样做。比如早晨给孩子擦脸的时候要告诉他,已经是早晨了,要洗好脸迎接新的一天喽。晚上给孩子换好睡衣,告诉他已经是晚上了,我们要舒舒服服睡觉了等等。时间久了孩子就会通过感知对昼夜和生活内容进行记忆。坚持不懈地做这样的工作,绝对不会白费工夫。
二、教孩子学东西时要不耐其烦。
无论是语言还是行为的模仿,多次反复的进行,宝宝肯定会记住,这种练习,可以从小刺激孩子记忆能力。
三、要给宝宝穿色彩丰富的衣服,培养孩子对颜色的感觉。意义并不在于单纯让孩子记住颜色,而是在儿童脑发达的过程中,颜色对孩子大脑的刺激非常有益于脑发达,不仅如此,从零岁开始给孩子味觉上多种刺激也会同时刺激到孩子的大脑,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比如给孩子尝一些酸的味道,甜得味道,辣的味道等等。
四、背着孩子可以从早期锻炼孩子的平衡感。
孩子从小就会有本能的调节平衡的能力,5个月以后孩子的脖子可以撑住头的时候,尽可能背着孩子玩,这样可以迫使孩子在父母的背后自我调节身体平衡。这样可以从早期锻炼孩子通过肢体运动保护 自己的能力。
五、不要跟孩子使用儿童语讲话,从小就用成人的语言跟孩子交流。
孩子终究要成为社会人,从儿童的语言和儿童的行为过渡到成人的语言和行为过程中,对孩子来说要承受诸多不安和相当长的时间。只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可爱就使用专门的孩子的语言和思考方式进行教育的话,其实以后却会给孩子造成负担。
六、在使用工具或做事情的时候给孩子做好模范,以正确的方法和姿势进行。
不要把不会讲话,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的视线不当一回事。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模本,哪怕是你走路的样子,他都会学过去。
七、经常给孩子一些可选性的问题,从小锻炼孩子的判断和决断能力。
比如问孩子你喜欢哪一个玩具?你只能选一个的话是哪一个呢?人总要面对取舍和抉择,从早期锻炼孩子去选择那些对自己重要和有价值的东西很重要。
八、教孩子数数的时候要从10到0的顺序教,告诉孩子0的存在非常重要。九、一定要遵守跟孩子的约定。
对孩子撒谎,或者对孩子说空话的话,会对孩子造成极坏的影响。厌恶父母,不愿听父母的话,自己也经常说谎话,等等。对孩子许诺的事,约定的事一定要履行,孩子比大人更重视约定的履行。否则成 人以后的孩子也难成为能履行约定的人,因此不为人认可。
十、要对孩子投入充分的热情。
在关爱中长大的孩子和在缺少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绝对不会一样,孩子的自信心和精神状态都会因此受到极大影响。
NLP寄语: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帮助,无论如何请记得——你的生命可以变得更美好,你的孩子也会因为你而成长得更健康!通过学习,可以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