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职业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湖南省工业贸易学校 刘 丹
初冬季节,带着憧憬与希望,肩负着学校的重托,我来到北京参加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第三期培训。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中层管理者和专业教师能参加这次国家级专业教师培训,我感到非常骄傲、自豪和倍感珍惜,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高度重视,也进一步说明了职业教育对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训第一阶段的内容主要是职业教育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使我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育理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现将第一阶段职业教育理论学习总结如下:
首先,从认识上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以往我们总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企业培养合格员工的教育,通过培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将来的就业着想,更要为他们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着想;职业教育不仅是面向少数弱势群体的教育,更是一种面向大众、面向全社会的全民教育。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其二,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通过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深深地认识到要想跟上新世纪的职业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特别是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职教学生并不是我们传统观念所认定的差生,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职业学校的教育功能应该定位在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创造学生产生自信心的环境,引导学生正面牵移,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成为可能。另外在技能教学中推广行动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使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情景教学法”等适合职教特点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动机,使学生真正学好一技之长,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真实的环境,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其三,拓宽了学习的视野。与培训班里的同学们一同交流和探讨,许多的观点在一起抒发和碰撞。每一次的研讨,我们都积极参与,珍惜发表自己见解和观点的机会,使自己能与他人有更多思维碰撞的机会。使自己能博采众长、开阔了视野。
总之,通过第一阶段的职业教育理论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把我国建设成世界强国,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学习,我们更加坚定了献身职业教育事业的信念;通过学习,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改革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方法、更新育人观念,把发展学生能力作为目标,为祖国培养合格的职教人才。
刘 丹
2008年1月
专业理论与实践阶段学习心得
湖南省工业贸易学校
刘丹
12月7日至14日,我们到北京外事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学习。通过专业理论与技能培训,收获很多:深化了专业知识,开拓了专业视野,更新了观念,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
初次踏进北京外事学校,就感觉到这所学校的与众不同。在校园里遇到的每个学生都会亲切地向你问好,显得彬彬有礼;偶尔经过的人走路姿势标准且优美,一看便知是训练有素;学校走廊里则悬挂着学生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服务的照片,记录着这个学校的光荣历史和辉煌成就。
通过该校陈玉校长的介绍,我们又进一步感受到了这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魅力所在。他们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七年就业率100%,其中不乏有人进入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等国家重地,直接为中央首长服务。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的让他们获得了“中华礼仪之花”的美誉;现在,他们又承担了为2008年奥运总部饭店培养服务员的重任,5个“奥运班”的180名学生将在奥运会期间为各参赛国首脑提供高档次服务。
同样是中职学校,北京外事学校为什么能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陈玉校长的介绍给了我们一部分答案,该校也曾经陷入过低谷,但从2005年起,该校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开拓性地进行了树立新观念、创建新模式、发挥教育本质功能的职教改革,极大的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而通过后面的参观与专业学习又给了我们另外一部分的答案。我们参观了学校茶艺教室、咖啡教室、调酒教室、中西餐实训室、导游模拟、康乐中心、烹饪等实验实习设施,先进的教学设施让我们大开眼界,为之震撼。接下来的几天,学校为我们安排了茶艺、客房服务、餐厅服务、调酒、咖啡等课程的专业学习,郑春瑛、龚威威等几位专业教师为我们讲述了专业的理论知识并进行了实际操作演示,她们以较高的文化修养、清晰的教学思路、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娴熟的操作技能,充分展示了该校在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教学方面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设计,赢得了我们的赞誉与钦佩。
下面是我专业学习与实践阶段的几点认识。
一、多开设专业选修课,鼓励学生拿多证。我校饭店专业针对酒店岗位的三大块,目前主要开设有前厅、客房、餐厅等三门专业必修课,学生考职业技能证也仅限于客房与餐饮,导致学生就业面比较窄,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北京外事学校把茶艺、咖啡、调酒等课程列为专业选修课,鼓励有兴趣的学生选修,在学生中广受欢迎,部分学生还考取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并在就业中也从事了与此相关的职业。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北京外事学校的这点值得我校借鉴。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北京外事学校把学生实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在校内以课堂教育为主题进行实训,学校实训室供学生实训实习。这一点我们学校也是这样安排的。亮点是该校第二阶段的教学实习,学生在实训室学会了中餐摆台、上菜、斟酒等训练后,就要到学校自己的实习饭店,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操作。该校的实习饭店的定位是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是自己老师在经营饭店,没有租赁出去,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学校的干部和专业老师,服务人员全部都是由学生来担任的。实习企业围绕教学开展的经营活动被确认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这是一般学校难以做到的。完备的实习设施为学生提高实践技能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习环境。所以,建立实训基地,形成以实操、实训、实习为线索,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突出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体系是我校饭店专业的着重点。
三、以科学为本位,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通过与北京外事学校专业教师的沟通与交流,让我认识到“因材施教”教学观的重要。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设计中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通过采用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结合学生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
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教材一般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训内容欠缺,没有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且有些教材内容已过时,在企业中早已被淘汰或者是根本用不上。在这种情形下,就只能自行开发校本教材,北京外事学校基本上饭店专业课程都开发了自己的校本教材,既结合了学生实际,又切合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受到企业的欢迎。如外事学校老师编写的《礼仪规范教程》、《茶艺服务》都是很不错的校本教材,值得其他学校借鉴甚至使用。
四、专业课教师应加强行业实践,并力争成为行业的带头人。
现在很多学校的专业课老师都取得了一些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从表面上看,已经是“双师型”教师了,但老师们真正到企业锻炼的机会非常少,一方面企业的每个岗位都是定了人员的,不可能让老师单独做一两个月,另一方面,老师在学校的工作又比较多,也不可能脱离教学岗位到企业实习一年半载。由于缺乏实践经验,饭店服务课的教学工作势必和饭店实际工作脱节。目前老师到企业实践主要采取调研的方式:看一看、问问情况,或利用寒、暑假到企业短期实习,没有起到真正的实践效果。我很欣赏北京外事学校的创办企业的做法:学校有两家饭店、一家旅行社,完全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既为老师提供了行业实践的机会,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性教学的场所。
另外北京外事学校的老师已不光满足于在课堂教学上取得成就,成为行业的带头人也是他们努力的目标,如该校郑春瑛、龚威威等老师,都是高级技师,目前已成为北京茶艺、调酒等行业的权威,她们在业余时间参与社会培训,既为学校和个人创收了,也树立了北京外事学校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专业教师好好学习的。
总之,经过一周的紧张学习,所开设的课程在我头脑中已形成较清晰的知识体系轮廓,实实在在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新了专业理念,大大地拓宽了专业视野。感谢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支持,感谢北京外事学校的精心组织安排。
刘 丹 2008年1月
兆龙酒店实习总结
湖南省工业贸易学校
刘 丹
2007年12月21日至2008年1月14日,我被安排到了北京兆龙饭店实习,这是本次培训第三阶段的内容,同时也是我们培训学员最期待的一个学习内容---与企业对接,参与企业实践。
北京兆龙饭店是家五星级饭店,始建于1985年,由香港著名实业家包玉刚先生捐建而成。作为国家与爱国港商合作的结晶,一直备受世人所瞩目,邓小平同志亲自提写店名,亲自出席饭店的开业典礼;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多次莅临兆龙饭店指导工作,这至今都是兆龙人引以为自豪的殊荣。由于饭店成立早,规模比较小,硬件条件也有限,该店的客房只有258间,餐厅面积也比较小,与饭店业后来的新起之秀相比,劣势较多,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到兆龙饭店前进的步伐。该饭店立足自身,通过创办绿色酒店,提倡人性化细微的服务,在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基础上,使管理水准有一个新的提高,经营理念有质的飞跃,同时提高了酒店的公众形象和知名度,标志着饭店的档次和品位,在竞争如云的北京饭店业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感到兆龙设施确实虽然很陈旧,但兆龙人却努力在有限的资源中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这次实习我们小组七名老师都被分配到了客务部,客务部是兆龙饭店最大的部门,包括前厅服务与管理及客房服务与管理两大块。在实习中,我们主要熟悉了客房卫生管理、客房设备用品管理、棉织品及洗衣房管理等内容,并亲身参与实践—做房,这让我们了解到客房工作的繁杂。在客房实习期间,我不仅加深了理论知识,还学会了怎样把床铺得又快又好,怎样有条不紊地把整个房间打扫干净,强化了实践能力;不但掌握了客房服务技能,对客服务程序,且更能近距离地接近客人,了解客人的生活习惯,体现“贴心服务、细心服务、用心服务”在酒店的重要性。以前总以为在客房工作无非就是铺铺床、打扫一下卫生而已,教给学生的也只是一些表面知识,当我亲身去体验的时候,才发现并不是我想象中那样简单,体会到作为客房部员工的辛苦,明白了无论工作是难是易,都要认真、细心去做每一个细节。因为,只要用心,就一定会有收获。
下面是我实习阶段的几点认识。
(一)在细微服务上下功夫 着力塑造酒店品牌。现在大酒店都认识到,只有深挖细节服务,才能培养忠诚客户,培养客源市场。服务体现在细节上,细节出口碑,细节出真情,细节出效益,细节是酒店制胜的法宝。细微服务使服务更加完美,更具有亲情。如兆龙饭店在餐饮部、客务部就分别有精细服务流程,要求员工树立 “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意识,牢记“客人永远是对的”观念,对客服务中使用热情、亲切、悦耳、优美的语言,提供细致、规范、快捷的服务。该酒店深入挖掘服务细节,全面提升服务档次,以客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树立 “用心做事,真情服务,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宗旨,视客人为亲人,把客人当家人,突出个性化和细微化服务,让客人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服务特色。
(二)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
酒店服务工作繁琐,员工面对面地对客服务,具有很强的直接性,在心理上要承受较大压力。而且酒店工作比较枯燥,又苦又累,导致人员流动性大。因此,酒店文化必须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起到重视人、满足人、鼓舞人的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出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积聚力量。如兆龙饭店的人性化管理,他们认为一个部门管理得好不好,不是罚出来的,是关心爱护出来的,这点给我们实习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兆龙给员工的待遇在五星级酒店中只能算是中等,但员工很稳定,留得住,主要是他们认可兆龙的企业文化。
(三)对基层员工专业知识及岗位技能要求不高。
我在向酒店人力资源部了解情况时,他们表示,专业背景并不是首选标准。酒店工作分工细致,不同岗位,对员工素质有不同要求。中高级的经理类职位,一般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对一般员工是否专业出身并不非常看重,职业技能的掌握他们认为在实习生培训中他们可以教会。从饭店的岗位操作标准中可详细了解到每一个岗位,一般都有以下几项要求: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有团队精神;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能看懂岗位的操作标准,能正确操作,对专业知识要求不高。
(四)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的问题。
作为专业课教师,我们平时片面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比较忽视。以后应注重在传授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针对专业的特点、学生毕业后上岗的需要,培养其相关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道德责任、职业道德纪律等,把课堂作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主要渠道之一,使职业道德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去。其次是加强形体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还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感谢兆龙饭店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宝贵的实习机会,感谢酒店管理人员给我们方方面面提供的帮助,在此祝愿兆龙饭店能够越办越好。
2008 刘 丹
年1月
第二篇:职业教育学习心得
学习心 得
何 悦
通过对姜大源教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及其理性思考》讲座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的根本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虽然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我国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姜大源教授认为,现在职业教育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这是与普通教育的明显不同之处,但是在强调就业导向的时候,要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社会需求,一个是个性需求。职业教育既然是一种教育,它就要为人的一生发展打基础,所以更要注重个性需求,即注重人本性的目标。因此职业教育不能被动地适应工作岗位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应该是通过职业教育,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
虽同属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精英型”的教育模式为主,以培养高水平学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针对某一社会职业或技术岗位群的需求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培养能直接成为生产第一线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高技能型或管理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最根本的区别:一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职业发展能力较强,具有在某一个或几个职业岗位从事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的能力;二是学生对职业岗位需求的前沿性技术的了解 1
和掌握程度较高;三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职业岗位较高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复合性特征,需要更多的职业专项技术的学习、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根据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在社会经济对高等专门人才需求类型和层次上找准位置,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系统中构建一个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的专业要以职业为导向。职业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原则。严格地讲,职业教育的专业不应该叫做“专业”,它来自于对社会职业群、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或者态度的共同点,是一种用于教育的职业,并非完全照搬社会职业,因此应该是“教育职业”。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职业经常发生变动,所以职业教育的专业也是在经常发生变动。“专业”的概念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教育职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就要求我们应针对不同层次知识基础和不同能力结构的人,因材施教,培养其成为社会需求的不同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传授其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其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贡献能力。
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为了满足广大青年学生成材的需求,满足社会对各级各类不同层次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因此,在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同时,尤其要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应当坚持“规格和特色”的有机统一,必须对社会、对家长、2对学生一生高度负责,坚持应有的规格标准。同时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专门教育,培养质量应该突出这种人才具有的特种技术应用能力。只有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标准,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办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
具体到教师工作就是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合理处理好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特别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坚持以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教育、敬业教育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把素质教育贯穿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还要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育教学改革要以行动为导向。行动是一个人有意识、有目标、有反馈的活动,工作是一种行动,学习也是一种行动。工作要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是通过工作过程导向实现的;学习要实现学生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受体,更重要的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职业教育的三要素是学生、教师、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基于主动、自我调节、建构以及情境引导、社会化意义的学,学生是在主动存在与受动存在之间转换;教师是基于激励、支持、咨询以及指示、描述、启示意义的教,教师是在反应存在与主动存在之间转换,当学生主动存在的时候,教师是反应存在,当学生受动存在的时候,教师主动存在;情境则是基于项目、案例和问题意义的境,情境是整合而存在的。
总之,职业教育改革要实现从结构导向的教学向行动导向的教学的转变,由静态变为动态,由知识的传授向认识的传授转化,即知识产品的自我再现为目标变为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为目标;教学内容作为一个终端的产品来传授变为教学内容通过认知的过程来传授;课程材料的取舍由教育者来决定变为课程材料的取舍或选择有学生参加;认知结果的复制评价为标准变为认知过程的掌握评价为标准;程式化的知识缺乏动态的适应性变为个性化的知识具备动态的迁移性。
2010.8.294
第三篇:现代职业教育学习心得
职业教育发展学习心得
——机械系模具教研组
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根据学校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两个文件,从中我体会到了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随着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高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逐步进入了课堂,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主体——广大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教育信息化和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今许多的职业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并不差,但教师的信息素质和能力却明显存在“短板”,职业学校的教师教育信息化还存在不少现实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其中思想观念、信息素养的问题比较突出。
1、思想观念问题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观念更新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教育信息化是以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应用,显然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观念如何就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问题。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职业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已经上了几个台阶,大多数教师掌握并能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和管理,但从总体上看,职业学校的教师教育信息化仍残留着“传统教学”的影子,教学水平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在教学活动上,仍然是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过去人灌,现在加上机灌;在教学环境上,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主导一切;在教学媒体上,主要是以文本为主的电子幻灯片——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形式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程度差,有时是为了用电脑才使用电脑。这些情况表明,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还比较落后。穿“技术”新鞋,走“传统”老路,教育观念的相对落后已成为制约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问题,而观念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不断转变的过程,职业学校应该予以充分重视。
2、信息素养问题
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技术,教育信息化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但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难度。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师教育素养、学科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过程,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而不是实行“机灌”甚至“机灌”加“人灌”的“人机共灌”的所谓新技术。目前,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是职业学校教师的困难之处。教师应在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理论、会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选取和设计各种教学软件,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但显然我们的教师还做不到、做不好,这说明教师的信息素养不够。实际上教师信息素养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进行改善呢?结合所查阅的资料和个人的经验,我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确立现代教育观念
信息化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其支撑的基础是技术,技术要在相应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使用才能发挥更高的效能。不少教师把教育媒体等同于信息化教育,从而导致当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技术、轻理论”现象,使教育信息化落入了“技术至上”的误区,延缓了教师教育信息化实现的进程,因此转变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才是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
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积极研究、探索和实践在信息环境下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宣传教育、理论学习讲座、行政和经济手段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意识,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让教师认识到,知识经济的今天,学习资料的来源已不仅仅是教师和书本,教师的任务已不再是教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运用信息技术在信息网络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信息素养
师资培训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前面分析谈到教师信息素养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这就是说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不在于硬件建设,而是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对于受传统教育影响较大的教师来说,要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就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相关培训。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重点不在于技术操作,而是需要加强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的培训。对教师、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络教学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3、注重实际应用,发挥教育信息化作用 教师的学是为了更好的教,借助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习环境。通过培训,教师初步学会并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但不能停留在这里,重要的是用,不用,就失去了现实意义。从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说,受硬件条件的制约,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方面是很不够的,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鼓励教师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一方面,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硬件设施,为教师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听课检查和考核激励等多种手段,去促进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只要措施到位,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能力和素养肯定会有更大的提高,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
第四篇:现代职业教育学习心得
青海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学习
心得
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根据学校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青海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从中我体会到了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今许多的职业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并不差,但教师的信息素质和能力却明显存在“短板”,职业学校的教师教育信息化还存在不少现实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其中思想观念、信息素养的问题比较突出。
1、思想观念问题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观念更新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教育信息化是以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应用,显然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观念如何就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问题。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职业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已经上了几个台阶,大多数教师掌握并能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和管理,但从总体上看,职业学校的教师教育信息化仍残留着“传统教学”的影子,教学水平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在教学活动上,仍然是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过去人灌,现在加上机灌;在教学环境上,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主导一切;在教学媒体上,主要是以文本为主的电子幻灯片——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形式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程度差,有时是为了用电脑才使用电脑。这些情况表明,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还比较落后。穿“技术”新鞋,走“传统”老路,教育观念的相对落后已成为制约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问题,而观念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不断转变的过程,职业学校应该予以充分重视。
2、信息素养问题
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技术,教育信息化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但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难度。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师教育素养、学科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过程,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而不是实行“机灌”甚至“机灌”加“人灌”的“人机共灌”的所谓新技术。目前,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是职业学校教师的困难之处。教师应在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理论、会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选取和设计各种教学软件,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但显然我们的教师还做不到、做不好,这说明教师的信息素养不够。实际上教师信息素养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进行改善呢?结合所查阅的资料和个人的经验,我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确立现代教育观念
信息化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其支撑的基础是技术,技术要在相应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使用才能发挥更高的效能。不少教师把教育媒体等同于信息化教育,从而导致当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技术、轻理论”现象,使教育信息化落入了“技术至上”的误区,延缓了教师教育信息化实现的进程,因此转变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才是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
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积极研究、探索和实践在信息环境下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宣传教育、理论学习讲座、行政和经济手段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意识,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让教师认识到,知识经济的今天,学习资料的来源已不仅仅是教师和书本,教师的任务已不再是教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运用信息技术在信息网络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信息素养
师资培训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前面分析谈到教师信息素养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这就是说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不在于硬件建设,而是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对于受传统教育影响较大的教师来说,要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就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相关培训。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重点不在于技术操作,而是需要加强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的培训。对教师、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进
行不同层次的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络教学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3、注重实际应用,发挥教育信息化作用 教师的学是为了更好的教,借助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习环境。通过培训,教师初步学会并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但不能停留在这里,重要的是用,不用,就失去了现实意义。从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说,受硬件条件的制约,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方面是很不够的,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鼓励教师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一方面,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硬件设施,为教师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听课检查和考核激励等多种手段,去促进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只要措施到位,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能力和素养肯定会有更大的提高,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
第五篇:现代职业教育学习心得
现代职业教育学习心得
假期期间根据学校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两个文件,深刻体会到现代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以及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急需要提高的要求,作为年轻教师,还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以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的需求。
专业课堂教学是中职生获得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并对培养中职生的专业兴趣有深刻影响。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常被人们视为中职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专业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职生专业兴趣的培养和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如果专业教师教学质量低下,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呆板,缺乏灵活与生动、缺乏创新,则不能激起中职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专业兴趣。因此,专业教师要从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等方面着手,来促进中职生专业兴趣的培养。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专业课堂教学上,注重以人为本,充分根据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摒弃师道尊严,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真正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采用“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少批评、多指导、少指责”的原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中职生创造轻松、愉快的专业学习环境,为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创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
专业教师应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新技术,使专业课程内容与当前生产实践不脱节,使他们了解当前专业学科急需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如采用直观教学法、现场教学、参观教学、现场模式演示等教学方法,以及多采取谈话式、讨论式、辩论式等方式,让中职生有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有机会参与角色扮演,设计、研究和动手操作,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专业技能。专业教师应根据专业学科的特点,注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如对于抽象的内容可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模拟等,使枯燥的专业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另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三、以培养专业技能为目的,创新中职生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
本着提高中职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原则,改革对中职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评价方法。评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效果的好坏,不是凭一两次考试作定论,而应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如:检验每个教学模块的学习效果,可采用加大实务考核和平时考核,减少理论考核比重的做法,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考核。如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应用相关专业知识来完成,教师通过多次综合考核评定,最后定出考核等级,并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增进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四、建立中职生学习专业技能的激励机制
培养中职生的专业兴趣,还应依靠外界激励机制的刺激,专业兴趣才能得以加强和持久,而重视建立课堂外专业技能激励机制成为培养中职生专业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以竞赛活动为载体
学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尽可能多地开展以“爱我专业”为主题的各种趣味性竞赛活动,如开展爱我专业征文、演讲比赛、与各专业知识相关的竞赛,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学专业技能的同时,能促进中职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以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以职业技能考证书为依托,激励中职生爱专业、学技能,培养中职生的专业兴趣
在提倡中职生“双证书”或“多证书”毕业的形势下,中职毕业生拥有“双证书”或“多证书”成为必然。因此,学校应注意以考证为依托,通过建立奖励制度,鼓励中职生考取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并对考取“多证书”的中职生进行适当学分奖励或物质奖励,激发中职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培养中职生的专业兴趣,同时也可以达到中职生“以专业能力为核心,力求多证书”的目的,从而提高中职生的职业能力。
五、充分发挥教师在中职院校的主体作用 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立足于学生的学,充分地发挥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学、思考、讨论、实验,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指导性发现法可分为四个过程,即:激发兴趣、组织自学、强化思维、总结记忆。
1、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就是教师要用较强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全班同学的情绪处于急于获取知识的状态,使教与学同步。
2、组织自学
让学生根据教师课前设计好的自学程序题,一面看书,一面思考,回答程序题中提出的问题。
3、强化思维
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讲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做到反复记忆。运用实际的操作来记忆理论上困难的只是,并用理论辅助实际操作,打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强化思维记忆。
4、总结记忆
课堂中得出的概念、规律,教师应帮助学生及时地总结整理成为易记忆且不易混淆的条目,让学生储存入大脑中。教师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学校应围绕提中职生专业技能,提高中职生的专业兴趣,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一项长远的工作任务。教师应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来促进中职生的专业兴趣培养,确保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真正促进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