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学习资料(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13:1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普法学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普法学习资料》。

第一篇:普法学习资料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

普法学习资料

2017年12月4日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

普法学习资料

一、普法宣传学习资料

1、我国都有什么法律?

我国的法律部门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劳动法、自然资源法和环境法、军事法、科教文卫法。每个部门法都包含很多法律法规条文。如民商法里面就包含有民法通则、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文件。

2、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以宪法为统帅和根本依据,由部门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协调、体例科学、调整有效的法律及其配套法规所构成,是保障我们国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各项法律制度的有机的统一整体。这个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组成。从法的制定和法的实施上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只有一个。人大专门委员会、政府部门和地方都没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这些机构既没有必要更没有可能在国家法律体系之下或以外建立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

3、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4、我国宪法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我国宪法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组织国家政权方面的作用。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由人民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和国家审判机关以及其他重要的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二是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上述规定为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了最基本的宪法依据。

三是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基本制度方面的作用。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此外,宪法序言肯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

四是在实行法治方面的作用。我国宪法充分肯定了宪法作为根本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要素,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等。只要在实施宪法的实践中,真正地使宪法的上述规定落到实处,就基本符合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的要求。

5、什么是宪法的渊源?我国宪法的渊源有哪些?

宪法渊源是指一个国家中宪法规范所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在我国,能够作为宪法渊源的是宪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对宪法典予以修改的宪法修正案。另外,依照宪法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所作出的解释也可以视为宪法规范的法律形式。

6、人类历史上,宪法可划分哪几大历史类型?

宪法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产物。自宪法产生至今,世界上的宪法根据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和反映的阶级本质,可划分为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两大历史类型,不同历史类型的宪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宪法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宪法成为最后一种类型的宪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较长的时期内,两种不同的历史类型的宪法还将长期共存,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参考。

7、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共同纲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制定颁布的。它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国家基本制度与重大问题及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二)1954年宪法,由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和步骤,及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和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1975年宪法,由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因特定的历史原因,它从总体上强调阶级斗争为纲,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严重的缺点和错误。

(四)1978年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1975年宪法的极左倾向,但由于当时许多是非问题在理论上和政治上还未能分清,因此尽管经过两次修改。1978年宪法从总体上仍不能适应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五)1982年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是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等,其体现的基本精神有: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8、什么是国体?我国的国体是什么?其本质特征有哪些?

国体亦称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就我国而言,现行宪法第1条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法并存;在精神文明上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基本原则有:

(一)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二)各民主党派是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党的领导的,与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

(三)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五)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六)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是参政议政和互相监督;

(七)以坚持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为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奋斗目标;

(八)以宪法为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九)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负有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责任。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形式有哪些?

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形式主要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权力机关参政议政,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以及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发挥作用等。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有哪些?

(一)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和重要机构,但按其性质而言,它不属于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不是国家机关;

(二)它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现阶段,我国已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三)它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地方重要事务、政策和法律的贯彻、群众生活和统一战线的重大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它不同于一般人的人民团体,而是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物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二、七五普法的基本内容:

◆“七五”普法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扣“融入长三角、建设新东台”的目标任务,按照法治东台建设任务部署,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传播法治思想,培育法治观念,建设法治文化,推进法治实践,为建设“强富美高”新东台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七五”普法主要目标

法治宣传教育机制进一步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进一步增强,依法治理进一步深化,全民法治观念和全体党员党规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初步形成。

◆ 目前我国实施了几个五年普法规划?

答:我国从1986以来,已完成了六个五年普法规划。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法律进机关、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单位活动,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和创建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 什么是“七五”普法?

答:“七五”普法是2016—2020年第七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简称,是指从“一五”普法开始到现在正经历第七个五年的普法教育。

◆“七五”普法对象包括哪些?

答:全市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是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是重中之重。

◆ 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主要有哪些?

答:(1)观看电视法制栏目。(2)接受普法资料和学习法律知识。(3)参加法律咨询活动。(4)因买假货向消协投诉进行维权。(5)阅读报纸的法制报道。(6)遇到法律问题向律师、法律热线12348进行咨询。(7)观看法制专栏、板报。(8)参加普法考试等法律知识测试。(9)参加乡村或社区组织的法律知识培训。(10)观看法制文艺演出。(11)浏览普法网站。(12)中、小学生参加法律课、听法制讲座等。

◆“七五”普法基本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导向和凝聚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习惯。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渗透到法治建设各个环节,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2、坚持需求导向,面向群众。坚持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法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使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为党员群众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3、坚持融合发展,多元参与。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与精神文明创建深度融合,与基层自治工作深度融合,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与法律服务深度融合,正确处理好行政推动与社会参与的关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责任,吸引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普法,形成普法“大家唱”格局。

4、坚持学用结合,实践引领。坚持将法治宣传教育与“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法治镇(单位)创建、诚信守法企业创建、依法治校等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在推进依法治理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使各类对象在法治实践中接受法治熏陶、提升法治素养。

5、坚持创新驱动,注重实效。坚持将创新作为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发展的引擎,把实效作为衡量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标准,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从普及法律知识向培养法治信仰转变,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

◆“法律六进”指的是哪六进?

答:“法律六进”指的是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把法律知识作为机关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做到法律宣传资料进乡村、法制文艺进乡村、法律服务进乡村。围绕和谐社区建设,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围绕法治校园建设,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开展“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单位”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和法治实践,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推进基层单位法治化管理水平。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的由来是什么?

答:2001年4月26日,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中确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 法制宣传教育责任主体包括哪些?

答:党委宣传部门、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普法规划的实施工作。各部门各行业负责本部门本行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原则,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本部门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各类媒体要积极承担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责任。鼓励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支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第二篇:2015普法学习资料

2015普法学习资料

时间:3月10日

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主持人:白国永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三)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四)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五)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时间:5月14日

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主持人:蒲晓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 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土保持活动,应当遵守本法。2 本法所称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 的预防和治理措施。第三条

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 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将 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国家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第五条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范围内依法承担水土保持监督

管理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农业、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增强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第七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水土保持技术,培养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人才。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进行举报。第九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工作。对水土保持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 表彰和奖励。

时间:6月17日

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主持人:马朝怀

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九条 下列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泄露后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的,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

(一)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二)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三)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秘密事项;

(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五)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六)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七)经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其他秘密事项。

政党的秘密事项中符合前款规定的,属于国家秘密。

第十条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第十一条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会同外交、公安、国家安全和其他中央有关机关规定。

第十二条 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第十三条 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具体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机关、单位执行上级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定密的,根据所执行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确定。下级机关、单位认为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有关定密事项属于上级机关、单位的定密权限,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立即报请上级机关、单位确定;没有上级机关、单位的,应当立即提请有相应定密权限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在其工作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权限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

第十四条 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同时确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第十五条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不能确定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第十六条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小范围。

时间:7月27日

内容:工伤保险条例 主持人:李 黎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第三条 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规定执行。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第五条 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工伤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第三篇:六五普法学习资料doc

一、“六五”普法应知应会知识

1、什么是“六五”普法?“六五”普法的起、止时间?

“六五”普法,是指2011-2015年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简称。党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简称“六五“普法规划)。“六五”普法的规划从2011年起,至2015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2011年为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至2014年为组织实施阶段。2015年为总结验收阶段。

2、“六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引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要求,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继续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3、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遵循什么原则?

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

4、“六五”普法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进一步普及基本法律常识,全民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合法表达诉求的能力显著提高;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进一步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和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全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5、“六五”普法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突出学习宣传宪法。(2)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3)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4)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5)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6)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7)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8)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9)深入推进依法治理。(10)深入开展地方性法规的学习宣传。

6、“法律六进”活动、“一学三讲”内容、“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具体指什么?

“法律六进”活动指法律进机关、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单位;“一学三讲”内容,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三下乡”活动指科技、文化、卫生三进农村,“四进社区“活动指科技、文化、卫生和法律四进社区。

7、什么事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行为?

法律知识是公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是人们在法律学习和法律实践过程中所获取的法律信息;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行为是指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二、宪法及相关知识

8、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主要对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原则以及公民政治权利等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作出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的关键是依宪执政。

9、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1)首先是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和立法基础,没有宪法依据和宪法授权则不能制定法律;(2)其他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其他法律即使有宪法上的立法依据,其内容和精神也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条文相抵触;(3)宪法是一个国家一切组织和个人活动的最高行为准则。

10、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人民主权原则;(2)人权原则;(3)法治原则。

11、我国的国体是什么?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宪法对我国的国家阶级性质,亦即我国国体的明确规定。

12、我国的政体是什么?政党制度是什么?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内容包括:(1)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2)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是人民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3)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4)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包括(1)平等权;(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言论自由;(4)出版自由;(5)集会、游行、示威自由;(6)结社自由。

(二)宗教信仰自由。

(三)人身自由。

(四)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获得赔偿的权利。

(五)社会经济权利。

(六)文化教育权利。

(七)婚姻、家庭、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

(八)保护华侨和归侨以及侨眷的权益。

14、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是什么?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二)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依法纳税。

(六)其他方面的义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知识

15、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社会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在我国,依法治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的有机结合。

(一)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法制建设保持社会主义性质,依法治国历史进程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的重要保证。

(二)广大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实践主体。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家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权基础,社会主义法制将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三)依法办事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的对象是国家的各项工作。依法治国就是将国家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律调整的轨道,充分发挥法律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特殊作用,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

16、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二)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三)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四)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7、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

18、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障。

19、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法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利于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利于倡导崇尚法律的社会风尚,尊崇宪法和法律,相信宪法和法律,是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利于形成遵从法律的社会秩序,遵从法律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必须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对法律制度的遵守和服从。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利于形成维护法治的社会环境,法治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模式和生活方式的秩序状态,其建立、坚持和有效推进,需要营造良好的法治风气,需要全社会自觉维护法治的尊严和权威。

20、什么是“法”?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通过规定人民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1、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广义的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同义,狭义的法律责任专指违法者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责任。这里讲的是狭义的法律责任。其特点是:它与违法有不可分的联系,违法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和根据,它体现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它通常只能由有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组织予以认定;它是国家对违法行为实行法律制裁的根据。

22、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已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主要由七个法律部门和三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七个法律部门是: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三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此外,中央军委等军事部门有军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有权机构对法律的解释也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大量规章也被视为广义的法律的范畴;我国参加或加入的国际公约、条约等也属于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部分。我国的法律体系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有权机关的法律解释、国务院部门及地方政府规章、国际条约组成。

依法行政与行政法律知识

23、依法行政的概念是什么?

依法行政,或称行政法治,是指行政机关的组织、权限、手段、方式以及违法后果均由法律作出规定,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并积极保证法律的实施。

24、依法行政的内容是什么?

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25、依法行政的主体必须具备哪些法定条件?

(1)必须是一定的社会组织;(2)必须享有行政权;(3)必须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4)必须能依法承担法律后果。

26、行政主体的范围包括哪些?

(1)职权行政主体,即各类国家行政机关。(2)授权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构、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3)受委托组织,即基于行政委托而行使行政权的社会组织。

27、行政机关的概念是什么?

行政机关是依法成立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

28、行政机关的种类有哪些?

(1)中央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2)地方行政机关,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3)行政机构,包括法律法规特别授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

29、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30、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而不给予行政处罚的特定情形有哪些?

(1)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3)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的;(4)超过追诉时效的。

31、行政处罚中,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形有哪些?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2)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3)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4)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5)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32、

第四篇:普法资料

2014年石梁镇“六.五”培训资料

-------刘汉校

1、目前我国实施了几个五年普法规划?

我国从1986以来,已完成了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法律进机关、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单位活动,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和创建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什么是“六五”普法?

“六五”普法是2011—2015年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简称,是指从“一五”普法开始到现在正经历第六个五年的普法教育。

3.“六五”普法的规划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

“六五”普法的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2015年组织考核验收。共分三个阶段:2011年上半年,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下半年至2015年,组织实施阶段。2015年,检查验收阶段。

4.“六五”普法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宣传宪法,广泛传播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氛围的形成。通过深入扎实的法治实践活动,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依法履行职责、依法服务社会的水平,推进法治广安建设。

5.“六五”普法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坚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坚持分类指导,讲求实效;坚持普治并举,同步推进;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全民参与。

6.“六五”普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深化“法治广安”建设,推进依法治市。

7.“六五”普法对象包括哪些?

全市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是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

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是重中之重。

8.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主要有哪些?

1)观看电视法制栏目。(2)接受普法资料和学习法律知识。

(3)参加法律咨询活动。(4)因买假货向消协投诉进行维权。

(5)阅读报纸的法制报道。(6)遇到法律问题向律师、法律热线12348进行咨询。(7)观看法制专栏、板报。(8)参加普法考试等法律知识测试。(9)参加乡村或社区组织的法律知识培训。

(10)观看法制文艺演出。(11)浏览普法网站。(12)中、小学生参加法律课、听法制讲座等。

9.“法律六进”指的是哪六进?

“法律六进”指的是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把法律知识作为机关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做到法律宣传资料进乡村、法制文艺进乡村、法律服务进乡村。围绕和谐社区建设,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围绕法治校园建设,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开展“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单位”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和法治实践,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推进基层单位法治化管理水平。

10.“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的由来是什么?

2001年4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中确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11.“六五”普法规划提出,扎实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什么活动?

(1)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2)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3)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4)依法治校示范校、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

12.法制宣传教育责任主体包括哪些?

党委宣传部门、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普法规划的实施工作。各部门各行业负责本部门本行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原则,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本部门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各类媒体要积极承担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责任。鼓励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支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第五篇:五五普法学习资料

第一讲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述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思想的统一体

(一)定义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二)本质特征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原则。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

(三)必须坚持做到:

1、依法治国

2、执法为民

3、公平正义

4、服务大局

5、党的领导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法治理念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新中国民主法制的实践为基础。

3、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和西方法治文明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立法的思想前提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执法和司法的重要保障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守法的必要保证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的科学指导

第二讲 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

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1、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念的重大转变

2、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二、准确把握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

需要准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二)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一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

二要特别注重维护宪法权威,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三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四要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三)严格依法办事

一是职权由法定

二是有权必有责

三是用权受监督

四是违法受追究

三、努力实践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提高法律素养

(二)坚持严格执法

(三)模范遵守法律

第三讲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

一、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1、执法为民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

2、执法为民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

3、执法为民是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

二、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是执法为民的核心

1、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时时处处替人民群众着想,时时刻刻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2、一切依靠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集中体现在搞好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

3、尊重和保障人权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和普遍的人权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也包括要尊重和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行为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以及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

三、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

(一)勤政守法

勤政守法、执法为民最基本的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是把法律规定贯彻落实好,把手中的权力正确行使好,把责任认真履行好。

(二)甘当公仆

我们应当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履行好自己的法定职责,自觉做人民的勤务员

(三)文明执法

文明执法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是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

1、文明执法,就是要做到服务热情。

2、文明执法,就是要做到举止文明,态度公允。

3、文明执法,还必须注意执法者自身的形象。

(四)清正廉洁

执法者是否清正廉洁,是为公执法还是为私执法的集中体现。

第四讲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

一、公平正义是执法工作的生命线

1、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

2、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3、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4、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领导干部、执法和司法人员的神圣职责

二、深刻理解公平正义理念的丰富内涵

(一)合法合理

(二)平等对待

一是反对特权。

二是禁止歧视

(三)及时高效

(四)程序公正

三、公平正义理念对执法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坚持秉公执法

一要出于公心,维护公益。

二要摒除邪恶,弘扬正气。

三要克服己欲,排除私利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摆正自己与他人、感情与法律的关系。

四要态度公允,不偏不倚。

(二)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一要严把证据关。

二要严把法律关。

(三)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

(四)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

(五)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第五讲 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

一、服务大局是法治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

(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二)服务大局是各级领导干部、执法和司法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三)服务大局是解决执法、司法实践中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 一是有的党政领导不能全面把握大局,只讲服务经济建设,忽视或不讲服务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二是有的把地方、部门的局部工作和利益置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和整体利益之上,在执法活动中借口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设置执法“禁区”。

三是有的片面理解或割裂法治工作与大局的关系。

四是有的对服务大局与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存在模糊认识,甚至对立起来。

二、服务大局就是要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一)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三)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四)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服务大局必须胸怀大局,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一)胸怀大局

一是夯实服务大局的思想基础。

二是善于围绕大局筹划部署工作。

三是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立足本职

一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是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三是强化法律调节和服务,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关系协调。

(三)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一是正确处理好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

二是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

三是正确处理好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

第六讲 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必须遵守的政治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二)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

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一)正确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首先,要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其次,要认识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第三,要认识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二)正确认识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执行国家法律的关系。

第一,党的政策是法律的核心内容。

第二,法律是党通过国家政权贯彻党的政策的基本手段。

三、坚持党的领导要求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一)切实增强党的观念

(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

(四)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作用

首先,要把各级党组(党委)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其次,要下大力气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

最后,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一、主权与人民主权的概念

(一)主权的含义

1、主权是国家具有的对内的最高权力和对外的独立地位。

2、主权的分类:国家主权与人民主权

国家主权主要表示国家作为一种国际法律主体在对外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在法律或道义上认同国家的独立与利益,同时负有不侵害他国的独立与利益的义务。

人民主权概念在国际法意义上也经常使用,但主要是为地区与民族的自决权提供合法性依据。

(二)人民主权及其相关概念

人民主权是指主权归属的主体只能是人民。

人民主权中的人民,是一个抽象的“群体”概念,是尽可能囊括一切具有该国家公民资格的人的全体。

二、人民主权与人民民主

(一)人民主权与人民民主的关系

1、人民是主权的主体,主权属于人民

2、人民主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和共产党执政的前提

(二)坚持人民主权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三)人民主权与人民民主的制度设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主权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动员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人民主权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实现人民主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人民主权

(四)人民主权与坚持党的领导

1、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政治保障

2、党坚持人民主权原则,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实现形式

三、人民主权与宪政

(一)宪政

1、含义:宪政主要是指依照宪法规定所产生的民主政治制度。

2、基本精神:

(1)国家奉行“人民主权”、“宪法至上”、“宪治政府”;

(2)国家权力分工与合作并力求确保效率;

(3)符合法律规定的个人自由与权利不容侵犯;

(4)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有序。

(二)社会主义宪政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3)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

(4)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5)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6)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

(三)社会主义宪政的主要作用

(1)保障国家权力秩序。

(2)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与保护。

(3)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

(4)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5)确定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则。

四、人民主权的法治保障

(一)宪法对人民主权的保障

1、宪法开宗明义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国体和政体

3、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立法对人民主权的保障

一是看其是否实行民主立法的制度二是看其民主立法是否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三)执法与司法对人民主权的保障

(四)通过公民权利来实现对人民主权的保障

下载普法学习资料(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普法学习资料(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卫生系统”六五“普法学习资料

    绵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六.五普法知识竞赛预习题 (一)宪法 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 A、法规B、法律C、规章 2、《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A、政......

    2006年五五普法学习资料

    "五五"普法学习资料 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明确了“五五”普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五五”普法......

    六五普法永泰一中学习资料

    六五普法福州市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学习测试参考答案 A卷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题) 1.知识产权主要包括( )和两部分。A. 专利权;著作权B. 工业产权;著作权C......

    普法手抄报资料

    法制教育——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逐渐增多,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前不久,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剧本《法庭内处》,故事内容曲折,感人至深,发人深省。一位十四岁少年因......

    六五普法资料

    “六五”普法宣传资料 1.目前我国实施了几个五年普法规划? 答:我国从1986以来,已完成了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开......

    普法宣传资料

    宣 传 资 料 (普法专刊) 1、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主要有哪些? ⑴观看电视台《法制视点》等法制栏目。⑵接受普法资料和学习法律知识。⑶参加法律咨询活动。⑷因买假货向消协......

    普法宣传资料

    2001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个规划》确定:每年12月4日即现行宪法实施日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旨在通过法......

    六五 普法资料

    小学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2011/2012第一学期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