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把握新要求 展现新作为
把握新要求 展现新作为
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大会作了报告。十九大报告是回顾成就、总结经验的报告,是高举旗帜、科学发展的报告,是解放思想、推进改革的报告,是制定蓝图、引领未来的报告,是凝聚力量、增强信心的报告。学习了报告,我为我们党和国家在过去五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骄傲,对我们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也深感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一名地税干部所肩负的责任之重大。一、十九大报告激动人心、催人奋进
一是报告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中国下一步怎么走?是世界各国和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十九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刻揭示了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我们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做出什么样的贡献的问题;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判断,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提出了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将奋斗目标分解成“两个十五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学习了报告,使我们对中国道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和对国家走向富强的信心。
二是报告顺应了民意、回应了期盼。学习十九大报告,从中感悟到,人民群众的关注,特别是人民群众期盼的中国如何更加富强、人民生活如何改善、消除腐败和公平正义等热点问题,总能在报告中寻找到答案。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正是顺应了民众的意愿,这既包含了打造“强盛中国”的内涵,也包括了建设“幸福中国”的内涵,体现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宗旨。在报告提出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都是十九大报告顺应民意的最好体现。
三是报告强化了使命、提升了责任。十九大报告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从战略布局上对我国改革发展作出了科学的规划和部署,既是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也是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动员。身为地税系统的党员干部,要立足岗位,紧密结合地税工作实际,精心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努力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新要求,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丰硕成果转化为推动地税事业科学发展的思想武器、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优化纳税服务,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作出积极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近年来,纳税服务战线在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连续开展了为期4年的“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不折不扣落实“放管服”各项服务措施,提升纳税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精简规范办税流程,大力推进国地联合“一窗一人”办税,推行“网络+实体”办税模式,积极创新基于“互联网+政务”的服务、宣传、互动和辅导平台,服务效率和水平都有了大幅提升,纳税人满意度不断提升。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跟紧时代节奏,进一步推进“互联网+纳税服务”。从中央的战略部署,全国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到银行、电信等行业的经验成果,以及纳税人的迫切需求,都可以分析得出,24小时的“互联网+”纳税服务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要进一步通畅网上办税服务渠道,提高纳税人自主办税的积极性;加大自助办税服务终端的推广力度,逐步实现进社区、进企业、进市场,确保纳税人就地方便快捷办税。在畅通“网路”的同时,顺应国地合作和联合办税新形势,不断提升“一窗一人”办税效率,以五星级办税服务厅的高标准提升实体大厅管理水平。二是要突出常态化管理,进一步加快诚信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实施以来,诚实守信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地税部门参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但跟其他一些部门相比,税务诚信体系建设还有待加强。我们要完善纳税信用常态化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与国税部门的信息互通,做好纳税人补评
复评工作,协助其他部门核实相关企业的纳税情况,认真落实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惩戒与协同监管措施,以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和建设体系完整、责任明确、运行科学、监管有力的诚信保障机制为主要手段,逐步形成以诚信为基础、以道德为准则、以法律为保障的诚信地税体系,努力营造诚信和谐征纳氛围,不断提升税法遵从度和纳税满意度。三是要宣传辅导全覆盖,进一步提升纳税人满意度。近年来,我们始终重视税收宣传辅导工作,通过声屏报网整体联动,积极开展大走访活动,税收宣传活动辐射十四个市州、贯穿全年。当前,营改增全面完成,税收体制改革方兴未艾,税收政策法规推陈出新,为了确保纳税人及时、全面、便捷地了解掌握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一线税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以“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为契机,重点加大对纳税服务管理人员、办税服务厅窗口人员、12366热线坐席的培训力度,实现综合素养有效提升,政策掌握人人过关。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上纳税人学堂、实体纳税人学堂的平台资源,丰富学堂培训内容,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政策辅导,印制宣传手册,在办税服务厅(场所)发放,供纳税人免费取阅,将国家的税收政策及时、准确的送到纳税人手中。
总之,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引领,在省局党组的正确指导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力争将我省的纳税服务工作打造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扇靓丽“窗口”、一张优质“品牌”。
第二篇:学习中共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担负新使命 展现新作为
学习中共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担负新
使命 展现新作为
学习中共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担负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参政党,要时刻牢记“不忘合作初心”。这是因为无论是共产党的初心还是民主党派的初心,都是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初心是一样的。
作为民建会员,我们要以十九大报告为引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记加入民主党派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一、弘扬优良传统,坚定政治立场。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切实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以政治交接为新起点,切实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着力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力争做到在思想认识上有新突破,在工作机制上有新思路,在参政议政上有新举措,在社会服务上有新进展,使我们的组织更具吸引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第三,发挥党派优势,助推地方发展。作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参政党组织,我们将继续发挥经济界别特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大目标、四大战略、五个xx”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破解发展难题建言献策,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围绕精准扶贫、爱心助学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树立爱心民建良好形象。
“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党派的郑重承诺,更是沉甸甸的信任与期待。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参政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新时代需要新气象,新征程需要新作为。民建xx市基层委员会将团结和带领广大会员,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社会服务等活动,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三大职能,担负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为宜昌民建组织建设迈进全国市州地方组织的前列、为xx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学习新精神 把握新要求
学习新精神 把握新要求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鲜明提出,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全会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作出全面部署。全省上下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开拓进取的良好的作风,积极行动起来,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首先要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大文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丰富内涵。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鲜明主题,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深刻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深刻领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艰巨任务,深刻领会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和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到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江苏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
学深吃透党的十八大精神,就要原原本本地细读十八大报告,一字一句地理解领会,精心研读,掌握重点,把握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新部署和新要求。要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学习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力求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于动员全省上下开创“两个率先”新局面,下转A7版上接A1版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最新要求,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战略部署,与时俱进丰富“两个率先”目标内涵,开拓进取创新科学发展思路举措,凝心聚力引领全省人民继续奋斗,以务实的举措和过硬的成果,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确保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的基础上,着力在五个方面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经济发展增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新动力,城乡区域构建统筹协调、融合发展新格局,改革开放增创更具活力、更有效率新优势,社会建设形成公平正义、安定和谐新局面,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新体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只有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才能真正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全省上下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各方面的智慧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实践,不断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四篇:把握新要求,实现新作为——检察长研讨发言材料
把握新要求,实现新作为——检察长研讨发言材料
“检察机关作为党和人民的“刀把子”,使命崇高,责任重大。”过去一年里,检察事业在新的起点上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佳绩。
今天通过聆听*检察长《坚持能动检察,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讲话,感触颇深,更感肩上责任重大。下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并将讲话精神贯彻于工作实际中:
一、要始终保持政治清醒。
这是首要的政治任务,检察机关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机关,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机关,检察履职就必须要坚持“稳字当头”,要把政治忠诚体现在检察履职全进程中,要牢牢把握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五个过硬”总要求,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二、要全面提升监督成效。
党中央专门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为检察履职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对检察工作提出“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勇于自我监督”,精准指出了检察履职的本质要求。我们要贯彻《关于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通过设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实现对立案、侦查活动的实时、全面监督。树牢“在办案件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的理念,增强一体化意识,切实提高监督水平,推动我院各项检察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要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
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体会到公平正义?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作风,时刻关乎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司法的需求。司法案件多发生在群众身边,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司法公信力,就必须在检察履职的各个环节,综合考虑法、理、情,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具体案件。深入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司法政策,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促进办案质效。真正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
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内涵更丰富、水平更高的要求,我们也要跟上要求,努力把检察履职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以实际行动践行检察为民办事的承诺。关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高度的检察自觉、检察担当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五篇:“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
“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
自今年5月和7月总书记提出和重申适应新常态这一重大理论概念以来,“新常态”一词成为当下中国的新词、热词、高频词。尤其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我们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吏治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新常态”。对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充分认识、积极适应,争取新的作为。
一、抓铁有痕,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极大勇气和决心全面彻底地惩腐肃贪、狠刹四风、激浊扬清、标本兼治,一系列雷霆万钧的举措,澄清吏治,提振人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的认可与坚定支持,成为吏治新常态。之所以称之为“新常态”,是因为一系列措施已经逐步常规化,官场的清新状态趋于稳定化。
新常态下,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党性标准更高,宗旨意识更强,工作要求更实,作风纪律更严,制度约束更紧,氛围风气更清新。事实上,吏治新常态正深刻改变着广大党员干部的言行,在我们身边不知不觉中已发生了显著变化:搞形式少了,求实质多了;讲享乐少了,作奉献多了;随意散漫少了,按章办事多了。个人工作和生活中,“潜规则”干扰少了,工作的精力多了;迎来送往应酬少了,干事创业时间多了;党员干部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候,回避少了,主动承担多了等等。
吏治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是作风建设抓铁有痕的结果,是政治生态改变优化的表现,是广大干部群众期盼的状态,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创新作为的良好契机。
二、端正态度,思想行为走出“老误区”
吏治新常态是民心所盼、众望所归。然而,有的党员干部对这种新常态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首先,从思想认识来看,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这股清新之风只是一阵台风,刮过了就会“涛声依旧”。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党中央正风肃纪的决心和毅力,事实上这种“新常态”完全不同于以往,更不是一场“运动”,而将是长期、常态化的存在,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状态。其次,从个人心态来看,有的党员干部对于这种新常态出现了难适应、不习惯的状态。有的感叹工作标准太高、要求太严、工作节奏比以前快了,“压力山大”;有的抱怨禁令太多、福利取消、收入减少,感觉“越来越不自由,越干越没意思”等等,出现了观望等待、焦虑埋怨等情绪,期盼狠抓作风建设举措快点结束。再次,从行动作为来看,有的党员干部抱怨“为官不易”,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消极应付,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等等。
凡此种种,虽然只是少数现象,但其影响和危害却不容小觑。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来讲,能不能适应吏治新常态是当前面临的新考验,能不能尽快走出认识误区和纠正行为偏差将关系到事业成败。因此,我们要坚决摒弃那些蒙混过关的思想、法不责众的心态、打擦边球的侥幸,尽快结束那种庸懒散奢的不正常“状态”,步入群众期盼和满意的“新常态”。
三、敢于担当,勤廉奉献争取新作为
在新常态下,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充分抓住新的机遇,积极迅速调整心态,勇敢地把责任扛在肩上,奋发努力创造新业绩。
一是要打消顾虑,坚定信心。面对新常态,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持续发力的恒心,彻底丢掉作风建设一阵风的幻想,进一步坚定对中央正风肃纪的信心,打消顾虑,主动调整思维、心态和行为,积极适应这一新常态,迅速在新常态下来谋划和开展自己的工作;要持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拼搏奋斗。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成果,持续改进作风,积极作为,当好“大管家”,扎实做好管理服务保障工作,为全市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是要自我约束,规范用权。面对新常态,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懂得,与其他人相比,做党员、当干部就必须遵守更多的规矩、接受更严的约束,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和行动自觉。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加强自我约束,习惯在严于律己中担当责任,习惯以清风正气干事创业,时时处处严格按章办事,成为普通党员、群众的榜样;充分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做到规范用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切实为群众谋福祉,这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本分和应尽的职责。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物,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高管理服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