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八大心得体会----有感于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大心得体会----有感于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大礼堂召开。
在十八大报告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胡总书记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总书记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从小我们就学习自然课,老师教导我们要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但我们真正做到这个简单的口号的又有几个?还记得上小学时去学校的路上要经过一个小山坡,现在我还记得那个山坡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很窄很浅,但是很清澈,我那时很喜欢捡取里面漂亮的石子。山坡上有好多挂满与枸杞很像的矮树,枝干上还有和犀牛角一样的东西。每次放学经过那,我和朋友都要逗留很久,那儿真的很美。直到快小学毕业时,山坡铲平了,盖了小区。那个山坡从此只能在回忆时还有一个模糊的印象。中国人口日益增加,尤其是近年,由于要兴建高楼、小区,很多儿时美景乐园都已消失。我想很多人都有只存在于记忆里的“小山坡”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但是资源的锐减,能源的紧缺,环境的破坏,这一些都是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世界末日之说是无稽之谈,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是现在像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生态问题日益严重,谁又能保证没有末日呢。因此,我们要贯彻十八大提出的“真爱自然,保护生态”
首先我们要保护好各种资源,珍惜各种资源,要科学发展,科学利用,集约高效利用各种资源。同时也要合理规划,调整布局。最重要的是要治理与开发并重,开发新能源,才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综合治理荒漠化,石漠化等问题,扩大森林,湖泊的面积。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平时要学会垃圾分类并且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真正地做到珍惜资源。平时生活中也要节约用水,如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再有就是要节约用电,离开教室,宿舍的时候要随手关灯,及时切断电源等。这些事情看起来貌似很小也很琐碎,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认真做到的话,对生态文明的建设真的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平时在学校还可以多做一些环保的宣传工作,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其实,建设生态文明,只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并且坚持去做,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就像胡总书记说的,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第二篇: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全党全国人民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们在思想上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更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思想上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加以强调,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积极顺应。工业文明带来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径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面对这种局面,老牌工业化国家在反思和改进,新兴工业化国家在警醒和改变,纷纷谋求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局限的途径和办法,致力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转型,是一种时代潮流。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积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不仅是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维护世界生态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需要;不仅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而且必将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这是对我国新时期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等问题在我国集中凸显。为应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党进行了坚持不懈且卓有成效的探索。党的十六大以后提出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崭新成果,必将进一步增强全民生态危机意识,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妥善解决既要生产发展又要生态良好的现实难题,进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产品需求的及时回应。当前,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生存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诉求呈现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变化趋势,要求提供清洁空气、洁净饮水、优美环境等优质生态产品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我们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党,理应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党的十八大报告专题阐述和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诉求的及时回应,必将更好地实现、维护、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
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重大升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涵逐步丰富。党的十八大报告反映时代进步要求、顺应全国人民共同愿望,进一步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位”,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在实践中更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及千秋;关系全局,任务艰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党全社会统一意志、共同努力,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少讲空话、多干实事。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近一段,贵阳市按照党的十八大的有关要求和部署,把创新体制机制摆在突出位置,重组市环保局、林业局、园林局,划转相关部门职能,组建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强化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领导工作,力争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优化开发格局。国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构成要素,支撑各行各业,影响子孙后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合理开发,优化格局。贵阳市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落实已经划定的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把贵阳山多、林多、湿地多的生态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按照疏老城、建新城的思路,依托城市骨干路网,加快建设二环四路城市带,积极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推广绿色建筑、建设低碳社区,多建湿地、公园,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城市示范带。
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生产集约的特点,发展绿色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贵阳市将围绕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的目标,大力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把绿色经济理念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吃干榨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生态工业、信息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深入挖掘贵阳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会展、物流等绿色服务业以及生态农业。
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贵阳市将充分发挥环保法庭、生态保护检察局、生态保护公安分局等的作用,坚决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件;切实抓好以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治水”工程、以保护两条环城林带为重点的“护林”工程、以治理重大污染源和汽车尾气为重点的“净气”工程、以矿山生态修复为重点的“保土”工程,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新路子。
弘扬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精神动力,弘扬生态文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贵阳市将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广泛宣传生态知识、生态理念,深化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生态文化的良好氛围;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打造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实践的国际性会议品牌;修订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学生读本、市民读本、干部读本,在党政机关、学校等单位以及社区、村寨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使广大市民生态文明意识更加牢固、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更加自觉。
完善制度安排。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贵阳市将抓紧制定《贵阳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加快修订《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积极完善《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目标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同时加强生态补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的执行力度和监督检查,更好地调动各级各部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第三篇: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建设生态文明
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范文:建设生态
文明
最近一段时间,社会各界都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我在11月8日那天看了开会的电视转播,整个报告共用时1小时34分钟,非常简洁和清晰。在作报告之前,胡总书记特别说:“不念全文,集中讲要点。”光是这句话就不同凡响,因为在我的记忆里,还没有哪一届的党代会报告,是不念全文集中讲要点的。这是一种创新,是在求真务实层次上的创新,这说明党代会的报告可以这样作,以党代会报告为主要内容的大会,可以这样开。这种作报告的风格,在党的建设和其他领域,相信一定能够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
这届大会让我感触颇深,报告提出
了许多新观点、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以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说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就我们的工作来说,建设生态文明一是要建设优质文明的服务环境:工作要资源节约,充分响应无纸化办公,提高办公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要规范收费员行为,提升服务品质。认真按照《收费站管理标准》,抓好站区环境、内业资料,收费人员的文明服务,肢体礼仪等工作。以健全考核机制推进《收费站管理标准》深入化,使各项制度、标准落
到实处。认真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做好恶劣天气下的道路保畅服务,做好阳光驿站的延伸服务。要提高站口通行能力,认真总结今年双节免费通行保畅工作经验,以《重大节假日保畅工作标准》为指导,对保畅预案体系进行全面学习,采取人员备勤、多点发卡、复式收费、站值班领导靠前指挥等措施,加强现场管理和交通疏导,提高车辆通行速度,确保收费站口车辆百分百有序通行。二是要建设绿色的生态环境:加强站容站貌管理,增加绿化面积。加大对污水处理、排污设备的养护。增加改善生态环境专项申请力度,做到减少排污、减少消耗的目的。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请大家从我们的工作开始,来建设美丽的中国吧!
第四篇: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演讲稿(模版)
学习十八大第六部分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十八大报告在第二部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严峻形势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即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约束趋紧,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三是生态系统退化。
思想理念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念,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我们要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
本质特征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由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从而形成五大建设,又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观点、方法。
政策方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方针,十八大报告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途径方式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方式,十八大报告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重要目标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十八大报告第三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指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强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战略任务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提出了优、节、保、建四大战略任务。
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1] 三是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1]
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根本目的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第五篇:关于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解读
关于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解读
姓名:永恒
班级:工商114
学号:1106010445
评分:
一、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展望
相比5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的地方达28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大幅增长至45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自然”也成为报告中的又一个关键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守住“绿水青山”。那么,如何实现“美丽中国”?报告也给出了答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念,也越来越受到我们党的重视。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就是向世界宣告:我们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胡锦涛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胡锦涛说,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我国的生态状况也十分严峻。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为世界的1/5和1/8,森林覆盖率居世界第130位。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不断增加。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27%。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因缺水影响城市工业产值2000亿元;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等等。生态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因素 之一。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适的房子等。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在思想认识上的飞跃和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辩证关系认识上的升华。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内涵的充实、深化和提升,是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新任务,是对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的新目标。
2、建设生态文明必将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人类文明形态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提出并长期坚持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思想。十六大报告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道,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明确提了出来。从此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这“两个文明”建设变成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这“三个文明”建设。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新观点,这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形态认识的深化和提高。因此三个文明建设发展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这“四个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极大地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四个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协调发展,必将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产品,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严重。一些地方将经济发展等同于GDP增长,单纯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资源消耗惊人,环境污染严重。不文明的消费模式也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很大压力。这种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益的发展模式,这种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对生态破坏极大。从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到节约节能、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对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深刻变革,而且是对经济发展理论的深刻变革。对工业化道路进行深刻反思,重新认识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以最小的生态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方向。党中央继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现在又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正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潮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生态文明的工业化道路,它要求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走一条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使人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经济发展之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4、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我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责任心。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世界各个国家来共同解决。中国政府签订了《京都议定书》,这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勇于承担相关的责任和义务。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生态文明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
只有正确把握“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五、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现行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国的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再加上长期积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发达国家在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却是在20多年里集中出现,使我们难以模仿发达国家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必须走一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切实转变发展理念。
但是,发展理念的转变并不等于就能实现科学发展。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就难以避免走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老路。实际上,在经历了多年经济快速发展之后,深圳面临着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挑战面前,盐田区委、区政府认为,要从根本上减少环境压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在切实转变发展理念的同时,着力创新发展模式。为此,盐田区在提出了“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理念之后,下大力气闯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不断完善循环经济生态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赢得新的发展先机。
有形的生态建设与无形的生态文化建设相结合。
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道德关怀引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树立起人对于自然的道德义务感。
生态文明最终要落实到公民的生态素养上。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相比,生态文化建设具有更深刻的内涵,也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没有这样一种无形的但又能融入人心的生态文化,实体的生态建设无法真正搞好;即使能取得一时的成效,也难以长久地坚持下去。因此,如何把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与无形的生态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也是在国家生态区建设过程中必须努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调动企业积极性相结合。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通过体制完善和制度创新,着力克服长期制约环境保护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和保障机制,这一方面要求政府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也要求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生态行政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政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从做好科学规划、完善政策保障、狠抓责任落实等多方面入手,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盐田在生态建设中坚持政府主要领导负全责,这不仅仅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而且是一种工作方式的大转变,真正从制度上、程序上把生态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体现出政府在生态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企业。企业积极落实自己的生态文明责任,不但是爱护员工的表现,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对生态文明负责和担当,那么建设生态文明就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六、总结
只有正确把握“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建设。这样我们的家园才能够更美好,才能够稳定持续的发展,才能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