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沂蒙革命老区学习心得体会
赴沂蒙革命老区学习心得体会
九月九日,我局党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我局党员分两批到沂蒙革命老区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我是第一批到了沂蒙革命老区。
我们首先到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纪念馆记载了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的事迹。门厅正面是一个巨大的孟良崮战役沙盘,讲解员介绍了当年的战斗情况,华东野战军在敌重兵密集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转变了华东的战局。战役厅主要展示了战役的经过及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表和参战部队的进攻,增援情况。支前厅主要向生动再现了沂蒙人民踊跃支前的情况。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个个感人的事迹,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孟良崮战役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其对后世的影响却弥久长存。这次参观我感触很深,启发良多,深深感到革命先辈创建新中国的艰辛,有些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更加感慨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做好群众工作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有力保障,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力量的源泉。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毛泽东多次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是我们取得革命事业胜利的保证。在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中,临沂发生过大小战斗28000余次,当时沂蒙老区420万人口中,就有20万人参军入伍,120万人参战支前,10万先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沂蒙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充分体现了临沂人民群众为革命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通过瞻仰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听取革命后代的报告、观看教育基地的历史遗迹,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最可亲、人民最可爱、人民最可敬。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只有增强群众观念,牢记宗旨意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才能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胜利的果实;沂蒙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最后一口饭作军粮,最后一块布作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用小车推动了历史前进的步伐。倘若没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没有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就没有我们今天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用乳汁救伤员”、“扛着门板跳进冰水中搭人桥”……听着讲解员介绍沂蒙红嫂的一个个感人故事,很多人潸然泪下,红嫂们用不畏艰险的实际行动体现着无私奉献的朴素情怀,在顽强坚韧的保家卫国斗争中诠释着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责任就是使命,做到“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要求我们明确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牢记嘱托,不负重望。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应该体现在求真务实、忠于职守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在带头发挥主人翁精神、乐于奉献的日常行为中,体现在爱岗敬业、勤勤恳恳的职业道德中,勇挑重担、奋进前行。只要全体党员干部从点滴做起,勇敢地扛起富民强国的伟大使命,定能实现民族振兴的宏伟目标。
通过参观,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强化全党的宗旨意识,不断夯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才能为我们党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把沂蒙精神内化为对工作的动力,把满腔的忠诚和精力用到党的干事创业中去,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沂蒙精神,为我们城阳公路发展贡献我们的的力量!
2013年9月12日
第二篇:“沂蒙革命老区”观后感
“沂蒙革命老区”观后感
沂蒙精神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更是老一代向让走向未来的一代人传递的精神火把,是一个民族永生的精神财富!通过观看沂蒙革命老区的视频,欣赏三维的艺术展览图片,聆听讲解员的深刻讲解,一张张照片、一篇篇文献、一段段故事,仿佛把大家带到了枪林弹雨、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使我感动万分。“沂蒙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员、“沂蒙大姐”李桂芳组织妇女们双肩架起“火线桥”、“沂蒙母亲”王换于开办战时托儿所等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沂蒙人民“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无私无畏英雄壮举,真实再现了革命烈士们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和老区人民鱼水深情、一心向党的感人场面。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名老党员薛贞翠,建国前带领村里的妇女学习识字、破除封建思想,给八路军做军衣、做鞋、送情报,做了大量的支前工作。建国后仍忙于村里的事务,顾不上家,面对丈夫“要么离婚要么退党”的威胁,宁可离婚也决不退党,最后说服丈夫全力支持她的工作。他们这些老党员们贡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俗话说得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人一时信党不难,难的是一生向党,内心真信,始终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一个人一时做一两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甘于奉献,乐善好施,得到群众的公认;因此,我们一定学习好沂蒙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做好本职工作,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同时还要谋事要实、做人要实。要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实际,提升个人修养和素质,严守职业规范,廉洁从教,踏实工作,真正落实教书育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以下是我今后的打算:
1、塑造良好的师德修养,做好学生的榜样,树立正确的引导形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守住校园这片洁净的乐土,不让社会上一些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思想所迷惑。
2、讲务实,守信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把工作做好,并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同时要说到做到,表里如一,始终如一。
3、对同事们建议多虚心接受和反思,进而赢得同事的支持和学生的尊重。
4、要经常自我剖析、自我评价,在自省中不断提高。在对待学生的时候,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以学生需要为本,对待学生人人平等。对教学工作,要从实际出发,谋划好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效备课,设计好教学环节,不脱离学生这个群体。在自主创新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承担教书育人这个重担。
第三篇:赴革命老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程毅赴革命老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10月20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存绪亲率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知识分子代表以及学校统战部有关同志一行17人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党政领导同志、民主党派负责同志进行了对口交流。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付建成、党委副书记朱选朝、院长助理雷重浩等分别介绍了陕师院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以及加强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引导发挥民主党派在学校建设中的参政议政作用等经验和作法。刘存绪校长介绍了学校改制更名后,学校党委以改革促发展,各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陕师院党委书记 杨成军还专门和大家进行了交流。两校统战部和民主党派同志就统战工作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各党派政治学习、组织活动、成员发展,开展“同心服务”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陕西省政协委员、陕师院教科院院长、民进陕西省委委员、民进陕西省直工委主席、陕师院主委王越群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增强参政议政能力,主动为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献计出力,做好团结协调工作,支持学校党政发展决策的心得体会。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我作为一名教师,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明确了自己将要努力的方向,怎样做好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陕期间校党委统战部组织大家参观了延安杨家岭、枣园等革命遗跡。亲眼目睹了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当时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一改变历史的精神力量,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学习参观过程中,自发的讨论非常热烈。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拂去厚厚的历史烟尘,去寻找革命先辈们当年铁马金戈,气吞万里如虎的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去感受他们运筹帏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深谋远虑。每一处的革命旧址都给我深深的震撼,深深的感动。而现如今的我们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工作中也应该贯穿着革命先辈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参观学习,对当年老一辈革命家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认识,深深感叹于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感觉到要认真学习革命精神,扎实工作,为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革命老区的参观旅程结束了,但是体会却不会就此消失。延安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好好珍惜,在自己的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传承延安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落实到我们实际的教育战线工作中去,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将延安精神进一步传承、升华!发扬光大!
第四篇:沂蒙革命老区考察学习报告
沂蒙革命老区考察学习报告
沂蒙革命老区考察学习报告
(篇一)心灵的震撼 灵魂的净化
*年11月9日至12日,根据教学课程计划,省委党校第六期县处级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山东省临沂市沂蒙山革命老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全体学员在孟良崮、沂蒙红嫂、莒南齐鲁红都等党性教学点以及华东烈士陵园、台儿庄等地认真听取英雄事迹介绍、瞻仰先烈们战斗过的遗迹。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教学活动十分圆满,成效显著,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一次震撼与洗礼,灵魂得到一次净化与升华。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沂蒙山革命老区概况
沂蒙山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其主体部分在临沂市境内。这是一片洒满鲜血的红色热土。在20世纪艰苦卓绝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沂蒙山区一直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这里与日寇厮杀,华东野战军在这里与国民党军血战,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近500名开国将军在这里转战。发生在这片土地上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故事,曾经震撼了世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决战中,神圣的沂蒙大地承载了历史赋予的光荣而特殊的使命。这是一片充满着浓郁鱼水深情的红色热土。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及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血肉相连。党和人民军队出生入死,拯救民众于水火。人民群众舍生忘死,支援革命:前赴后继,十万英雄儿女埋下忠骨;车轮滚滚,百万民众拥军支前。
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根据地,是我党我军在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全国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这里北连华北,南接华中,东临黄海,两靠津浦铁路交通枢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中,这里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与敌人决战、夺取全国胜利的重要战略基地。l961年,毛泽东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说过:“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了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靠山东。”特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沃土、淳朴忠勇的沂蒙人民,决定了历史必然选择沂蒙山。
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根据地,其创建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开创前期,这一时期主要是在山东地方党组织领导下,山东八路军部队和地方武装开创了部分游击区和小片根据地,为大规模创建根据地奠定了思想、政治和群众基础。第二个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挺进沂蒙后,带领山东军民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在反“扫荡”、反封锁斗争中,根据地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第三个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进军东北后,新四军进驻沂蒙,华东野战军与山东人民群众一起粉碎蒋介石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直到解放战争全面胜利。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根据地420万人,120多万人次拥军支前,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有10多万名革命烈士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生命。革命战争年代,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故事感天动地,沂蒙母亲和沂蒙“六姐妹”的事迹至今催人泪下、广为传颂。
二、赴临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几点启示
在沂蒙老区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全班同学净化了心灵、升华了思想境界,坚定了理想信念。不少学员心头萦绕着的这么一个简单问题---在抗日战争和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广大人民群众为何如此死心塌地地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前赴后继支援革命?在此次考察过程中很快找到了答案。此次考察,收获很大,启示颇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启示之一: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赢得了老百姓的真心拥戴。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行为,深深地感染和教育了沂蒙人民!沂蒙人民从中看到了出路和希望,进而自觉地把满腔热情倾注到支援中国革命上,才会涌现出同仇敌忾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抗日模范村”渊子崖、舍生忘死救助伤员的“沂蒙红嫂”群体、宁愿饿死自己的亲人也要抚养好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山东地区党组织及其武装力量与人民群众同心协力、生死与共、浴血奋战,夺取了革命的胜利。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从亲身实践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英明伟大,从而形成了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政治追求,并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拥军支前、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义无反顾地支持党和人民军队,支持中国革命。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员,小时候就从电影上知道了“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故事。这次,我们才得知“红嫂”是一个英雄的群体,用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只是这个群体中的典型代表。电影《沂蒙颂》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1941年冬,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沂蒙根据地。日本鬼子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突然被日军包围。激战中,一位年轻的战士身负重伤突围,踉踉跄跄地向马牧池乡横河村奔来,身后跟着一群追击的鬼子。明德英是横河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从小聋哑,当她发现八路军伤员危急时,立即掩护他躲进一座空墓,然后用树枝盖好。鬼子赶过来,围着墓转来转去,就是不见八路军战士的影子。鬼子让明德英找出八路,她顺手向西边指了指,鬼子便向西山追去了。见日寇走远,明德英便急忙将小战士背回家。这时,伤势很重的小战士已经昏迷不醒、生命垂危。当发现他嘴角干裂,呼吸困难,急需用水时,明德英毫不犹豫地解开衣襟,将奶水挤进了战士的嘴里。小战士终于苏醒过来,明德英又急忙用盐水为他清洗伤口,并把家里仅有的老母鸡杀掉,熬成鸡汤给伤员滋补身体。半个月过去了,在明德英的细心照料下,小战士终于痊愈,重新回到了部队。1940年,方兰亭看到八路军战士生活困难、忍饥挨饿,偷偷将亲生女儿卖掉换了20斤粮食做饭给战士们吃。战士们得知后,无不为之落泪,纷纷凑钱将女孩赎回。我们含着热泪看着这些感人至深的事迹介绍,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我们从这两个真实的故事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民群众是政党生存发展的根基,脱离了人民群众,政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法宝,这也正是沂蒙精神的真谛所在。人民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任何政党、任何组织都不能忽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党舟民水,载舟覆舟。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在今天,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启示之二:要率领人民实现伟大理想和宏伟目标,必须既要相信群众,又要善于发动、组织群众,万众一心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地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党才有了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力量,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顾忠盈同学在微信里和同学交流时说:“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山东战场的关键一战,来之不易的胜利中凝聚了沂蒙人民的全力支持与无私奉献,是‘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最好注释。之所以涌现出王换于、沂蒙山六姐妹等红嫂英雄群体,是因为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目标高度一致,是军民鱼水情的首要基础。”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群众,只有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才能永远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才能无往而不胜。要让人民群众了解党的宗旨,人民群众就会紧紧跟着党走。要相信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中蕴涵着无穷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人民群众是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智慧和力量源泉。l944年,在沂蒙根据地滨海区洙边村,18岁的识字班队长粱怀玉,不仅长得美丽,而且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当时,日军对沂蒙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封锁和“扫荡”,沂蒙根据地遭到了严重的创伤,部队急需补充兵员,根据地广泛发动青年参军入伍。为了带好这个头,在动员参军的大会上,梁怀玉第一个走到台上,大胆地对台下的青年说:“谁第一个报名参军,俺就嫁给谁!”报名结束后,她真的嫁给了第一个报名参军的小伙子刘玉明,该村也因此一次就有十几名青年参加了八路军。刘少奇同志曾经充满深情地说过:“如果我们党不去紧紧依靠群众,就会失败,甚至死亡的。”
在台儿庄战役纪念馆,我们看到一幅以前从未见过的图片:台儿庄战役中,当地老百姓抬着土特产赶到硝烟弥漫的战场犒劳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的国军将士。而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们听到讲解员这样的介绍:国民党军队来到山东之前,山东老百姓就已经坚壁清野。张灵甫的部队在孟良崮找不到吃的喝的,最后没办法只好宰杀战马解渴充饥。同样的国军,同样在山东,同样的老百姓,为什么遭遇截然不同甚至发生了天壤之别呢?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涵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标准”。于是,答案不言自明!
在今天的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战胜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社会的物质文明,还是社会的精神文明,都凝结着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和智慧的历史。毛泽东曾经明确地指出:“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和平建设时期也是这样。战争年代的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革命根据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包干、企业改革、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等,都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发明和创造。群众是智慧的源泉,只有充分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我们党才能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
启示之三:只有铭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体学员都深深感到:我们的今天确实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纵观世界政坛,党派间为争夺执政权,分合聚散,河东河西,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深究其中奥妙,道理其实很简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谁离开了老百姓,谁就会被老百姓抛弃。古往今来,概莫能外。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任何执政党,不管党员多少、执政时间长短,如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垮台就是必然的后果。苏联共产党垮台就是最好的例证。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之所以取得胜利,源泉在于人民的支持。我们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也已经证明:什么时候党群关系密切,事业就会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党群关系受到损害,事业就遭受挫折。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就必然垮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就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今年7月 23日,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湖北省领导干部座谈会时又强调:转变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接地气很好。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
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种种诱惑,我们将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谆谆教诲:“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继续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党中央做出的最新部署。学员们表示,要认真学习总书记一系列讲话,贯彻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以赴山东沂蒙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刻领会三中全会精神,切实牢记党的宗旨,增强群众意识,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为建设美好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二)弘扬沂蒙精神 坚定党的群众路线
11月16日至19日,省委党校第5期省级机关处级干部培训班赴山东临沂地区进行了为期4天的学习考察。通过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红嫂革命纪念馆、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观看教学片《孟良崮》,听取《沂蒙母亲》等事迹报告,瞻仰华东革命烈士纪念碑,吟唱革命歌曲《跟着共产党走》等活动,使学员们深受教育,并深切地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新形势下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沂蒙山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其主体部分在临沂市境内。它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20世纪艰苦卓绝的中国抗日战争和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中,沂蒙山区一直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八路军第115师在这里与日寇厮杀,华东野战军在这里与国民党军血战,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500名开国将军在这里转战。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那些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故事,曾经震撼了世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一粒米当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是沂蒙人民踊跃参军支前的真实写照。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用31000多人的生命和鲜血,创立了沂蒙山根据地,写下了光辉的革命业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沂蒙人用小车推着革命前进,用小车推出了胜利,推出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响应党的号召,面对落后的面貌、脆弱的经济、恶劣的生态环境,顽强拼搏,整山治水,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方向明确,目标远大,将沂蒙精神融进了尊重科学、改革创新的新内涵,从而使沂蒙精神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焕发了新光彩。
二、革命老区沂蒙精神的内涵、特征以及现实意义
沂蒙精神,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沂蒙山区所独创的特定区域性的红色革命精神。她是指生活在沂蒙山区的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尤其是在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共同价值趋向和群体意识,属于地域文化的范畴。她植根于东夷文化与齐鲁文化,发轫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年代,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基本内涵是:“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她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沂蒙精神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人民性。同其他革命精神相比,沂蒙精神呈现出鲜明的人民性特征。它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其创造主体是人民群众,它是人民群众思想观念、道德意志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二是民族性。沂蒙精神来源于中华民族精神,它继承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精华。三是时代性。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踊跃参军参战,全力支援革命,这是那个时期时代精神的主流;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开拓创新,不懈奋斗,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主流。四是先进性。沂蒙精神体现了沂蒙人民崇高而神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对党的无限忠诚与信任;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体现了党与人民群众鱼水深情和血肉联系。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党才有了克敌制胜的法宝,才有了保持先进性的法宝。
沂蒙精神,集中体现了山东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生动展现了我们党、军队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意和血肉联系。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对于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主要学习体会
通过4天的学习考察,学员们深受教育,也深受启迪和鼓舞,大家通过切身地体验和感受,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群众路线教育,普遍感到受益匪浅、不虚此行。具体体会主要有三点:
一是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伟大的沂蒙精神。毛泽东指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对唯物史观最简明最深刻地阐述。沂蒙精神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当时环境恶劣、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的党和军队把群众当成爹娘,用生命保卫胜利成果,保卫群众利益,人民群众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支持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这种精神是永恒的,是不可战胜的。在新的时期、新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同样需要沂蒙精神,需要发扬沂蒙精神,来共同建设富裕文明的小康社会,让广大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二是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沂蒙精神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保持党、人民军队同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正是秉承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我们党才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成功。在新时期,我们要适应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始终根植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认识到人民与党血肉联系的强大生命力,对于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感觉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摆正党员干部与群众的位置。要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永远是主人,党员干部永远是公仆。要永远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不能脱离群众;永远为群众谋福利,不能侵犯和损害群众的利益,更不能利用职权搞特殊、谋私利。要
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要主动和群众交朋友,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多为群众谋福利。
三是更加坚定了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去年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沂蒙精神就是我们强大的动力源,是精神支柱,是奋发向上的力量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沂蒙精神,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推动改革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正能量。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要勇于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断赋予沂蒙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之历久弥新、永葆活力、世代相传,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放出灿烂光芒。只要我们铭记历史,弘扬沂蒙精神,勇于拼搏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篇三)感受沂蒙精神 感悟群众路线
11月26日至11月29日,第11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在省委党校学员处张建宁副处长的带领下,赴临沂市委党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现场教学实践。
跟随总书记的足迹,第11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在4天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现场教学实践活动中,先后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观看了教学片《孟良崮》、参观了红嫂革命纪念馆、聆听了《沂蒙母亲和他的女儿们》的革命事迹报告、参观了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和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瞻仰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重温了入党誓词。
沂蒙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1926年沂蒙就建立了党的组织。以八路军115师挺进沂蒙山区、创建沂蒙革命根据地为标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地处沂蒙腹地的临沂市是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和山东解放区的首府所在地,是中共中央华东分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八路军115师、抗大一分校、大众日报社等党政军机关驻地,刘少奇、徐向前、陈毅、罗荣桓、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生活过。革命战争时期,沂蒙山区420万人口,有120万人参战支前,20万人参军入伍,10万英烈血洒疆场,在沂蒙老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战天斗地,坚定革命信仰,共同创造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沂蒙精神。伟大的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共同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这里,有用乳汁救活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在这里,有为了中国革命奉献了无私无畏之爱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祖秀莲;在这里,有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在这里,有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中国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在这里,有被毛泽东称作“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典型厉家寨;在这里,有宛转悠扬、风靡大江南北的一曲民歌《沂蒙山小调》;在这里,有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开国元勋陈毅、徐向前、罗荣桓、开国第一将粟裕、谷牧、罗炳辉、抗日英雄张自忠、刘震东等一大批革命英雄群体,留在这一片片充满神奇和静谧的土地上。
现场教学实践时间虽短,但留给进修班学院的记忆却是永恒的。短短4天的实践体验,全体学员真正感受了沂蒙精神的生动内涵和真实写照,感悟了群众路线的内在本质和具体要求。全体学员一致认为: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群众实践的有机结合,是群众路线的实践结晶、典型表现。同时,沂蒙精神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时代性,因而对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对于群众路线的丰富发展都具有无可替代的精神动力作用。(篇四)与时俱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11月16~19日,省委党校组织我们到山东临沂进行了教学实践,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红嫂革命纪念馆、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党性教育教学点,看了以后很受震撼,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涤,特别是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沂蒙六姐妹、最后一口粮食留给伤员、最后一个孩子送去当兵等老区人民支持革命的感人故事深深的感染着我们,深深体会到解放战争的胜利是数百万乡亲用小车推出来的。
参观学习过程中,我反复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当年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共产党同人民的关系如此亲密,人民支持共产党、支持革命完全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如今为什么通讯手段越来越先进了,与人民群众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了?为什么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是否始终做到把人民当亲人,把人民的诉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事业也曾受到挫折,老区人民并不是一开始就觉悟了,广大党员和革命战士和老区人民在一起,从解决人民实际困难、改善生活条件入手,开展减租减息、土地革命等,帮助农民干农活、教他们识字,让人民的生活状况出现了根本性变化,从而建立了鱼水一样的亲密关系,人民群众从根本上认识到支持革命就是保卫得来的幸福生活。党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解决“四风”问题为重点,实质是要解决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四风”问题的实质就是脱离群众。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当的政绩观、不当的考核指挥棒等,往往会出现一些伤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疏远了同人民的感情。在新的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必须把握联系群众的本质,把人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敢于讲真话,勇于听实情,真正办实事,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更好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一是真正了解人民的诉求。与革命战争年代、与改革开放前、与刚刚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相比,人民群众的诉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温饱问题,而是更高层次的需求。当前,城乡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均、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突出,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新时期人民群众的诉求,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才会赢得人民的信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了综合改革的意见,将会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当从各自的岗位职责思考,怎样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的诉求,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不断改进联系群众的方法。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是传统的工作方法,在新的形势下,仅靠这种方法已经不行了。机关坐久了,对群众的语言特点、生活方式不了解了,即使与群众住到一起,也讲不到一起,要真正了解自己服务的群众有什么需求,有什么特点,用心与群众交流。要学会运用现在媒体、网络等手段,用新的方式与群众交流。要始终摆正位置,抛弃自认为比群众高明的思想,多听群众的意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而不是领导满意为标准。三是强化制度建设。革命战争年代,物资资源贫乏,生活条件艰苦,如今经济发展了,生活条件改善了,面临的各种诱惑多了,仅靠加强思想修养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必须强化制度建设。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重大决策应当事先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切不可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做出违背群众意见的事情。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待遇等应当通过制度进行明确,以制度管人、管事。最近,中央出台了厉行节约等一系列制度,相信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会更加密切。)
第五篇:沂蒙革命老区考察学习报告
沂蒙革命老区考察学习报告
篇一:沂蒙革命老区考察学习报告 沂蒙革命老区考察学习报告 沂蒙革命老区考察学习报告(篇一)心灵的震撼 灵魂的净化 *年11月9日至12日,根据教学课程计划,省委党校第六期县处级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山东省临沂市沂蒙山革命老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全体学员在孟良崮、沂蒙红嫂、莒南齐鲁红都等党性教学点以及华东烈士陵园、台儿庄等地认真听取英雄事迹介绍、瞻仰先烈们战斗过的遗迹。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教学活动十分圆满,成效显著,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一次震撼与洗礼,灵魂得到一次净化与升华。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沂蒙山革命老区概况 沂蒙山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其主体部分在临沂市境内。这是一片洒满鲜血的红色热土。在20世纪艰苦卓绝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沂蒙山区一直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这里与日寇厮杀,华东野战军在这里与国民党军血战,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近500名开国将军在这里转战。发生在这片土地上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故事,曾经震撼了世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决战中,神圣的沂蒙大地承载了历史赋予的光荣而特殊的使命。这是一片充满着浓郁鱼水深情的红色热土。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及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血肉相连。党和人民军队出生入死,拯救民众于水火。人民群众舍生忘死,支援革命:前赴后继,十万英雄儿女埋下忠骨;车轮滚滚,百万民众拥军支前。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根据地,是我党我军在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全国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这里北连华北,南接华中,东临黄海,两靠津浦铁路交通枢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中,这里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与敌人决战、夺取全国胜利的重要战略基地。l961年,毛泽东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说过:“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了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靠山东。”特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沃土、淳朴忠勇的沂蒙人民,决定了历史必然选择沂蒙山。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根据地,其创建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开创前期,这一时期主要是在山东地方党组织领导下,山东八路军部队和地方武装开创了部分游击区和小片根据地,为大规模创建根据地奠定了思想、政治和群众基础。第二个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挺进沂蒙后,带领山东军民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在反“扫荡”、反封锁斗争中,根据地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第三个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进军东北后,新四军进驻沂蒙,华东野战军与山东人民群众一起粉碎蒋介石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直到解放战争全面胜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根据地420万人,120多万人次拥军支前,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有10多万名革命烈士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生命。革命战争年代,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故事感天动地,沂蒙母亲和沂蒙“六姐妹”的事迹至今催人泪下、广为传颂。
二、赴临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几点启示 在沂蒙老区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全班同学净化了心灵、升华了思想境界,坚定了理想信念。不少学员心头萦绕着的这么一个简单问题---在抗日战争和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广大人民群众为何如此死心塌地地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前赴后继支援革命?在此次考察过程中很快找到了答案。此次考察,收获很大,启示颇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启示之一: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赢得了老百姓的真心拥戴。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行为,深深地感染和教育了沂蒙人民!沂蒙人民从中看到了出路和希望,进而自觉地把满腔热情倾注到支援中国革命上,才会涌现出同仇敌忾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抗日模范村”渊子崖、舍生忘死救助伤员的“沂蒙红嫂”群体、宁愿饿死自己的亲人也要抚养好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山东地区党组织及其武装力量与人民群众同心协力、生死与共、浴血奋战,夺取了革命的胜利。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从亲身实践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英明伟大,从而形成了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政治追求,并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拥军支前、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义无反顾地支持党和人民军队,支持中国革命。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员,小时候就从电影上知道了“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故事。这次,我们才得知“红嫂”是一个英雄的群体,用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只是这个群体中的典型代表。电影《沂蒙颂》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1941年冬,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沂蒙根据地。日本鬼子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突然被日军包围。激战中,一位年轻的战士身负重伤突围,踉踉跄跄地向马牧池乡横河村奔来,身后跟着一群追击的鬼子。明德英是横河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从小聋哑,当她发现八路军伤员危急时,立即掩护他躲进一座空墓,然后用树枝盖好。鬼子赶过来,围着墓转来转去,就是不见八路军战士的影子。鬼子让明德英找出八路,她顺手向西边指了指,鬼子便向西山追去了。见日寇走远,明德英便急忙将小战士背回家。这时,伤势很重的小战士已经昏迷不醒、生命垂危。当发现他嘴角干裂,呼吸困难,急需用水时,明德英毫不犹豫地解开衣襟,将奶水挤进了战士的嘴里。小战士终于苏醒过来,明德英又急忙用盐水为他清洗伤口,并把家里仅有的老母鸡杀掉,熬成鸡汤给伤员滋补身体。半个月过去了,在明德英的细心照料下,小战士终于痊愈,重新回到了部队。1940年,方兰亭看到八路军战士生活困难、忍饥挨饿,偷偷将亲生女儿卖掉换了20斤粮食做饭给战士们吃。战士们得知后,无不为之落泪,纷纷凑钱将女孩赎回。我们含着热泪看着这些感人至深的事迹介绍,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我们从这两个真实的故事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民群众是政党生存发展的根基,脱离了人民群众,政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法宝,这也正是沂蒙精神的真谛所在。人民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任何政党、任何组织都不能忽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党舟民水,载舟覆舟。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在今天,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启示之二:要率领人民实现伟大理想和宏伟目标,必须既要相信群众,又要善于发动、组织群众,万众一心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地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党才有了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力量,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顾忠盈同学在微信里和同学交流时说:“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山东战场的关键一战,来之不易的胜利中凝聚了沂蒙人民的全力支持与无私奉献,是‘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最好注释。之所以涌现出王换于、沂蒙山六姐妹等红嫂英雄群体,是因为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目标高度一致,是军民鱼水情的首要基础。”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群众,只有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才能永远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才能无往而不胜。要让人民群众了解党的宗旨,人民群众就会紧紧跟着党走。要相信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中蕴涵着无穷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人民群众是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智慧和力量源泉。l944年,在沂蒙根据地滨海区洙边村,18岁的识字班队长粱怀玉,不仅长得美丽,而且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当时,日军对沂蒙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封锁和“扫荡”,沂蒙根据地遭到了严重的创伤,部队急需补充兵员,根据地广泛发动青年参军入伍。为了带好这个头,在动员参军的大会上,梁怀玉第一个走到台上,大胆地对台下的青年说:“谁第一个报名参军,俺就嫁给谁!”报名结束后,她真的嫁给了第一个报名参军的小伙子刘玉明,该村也因此一次就有十几名青年参加了八路军。刘少奇同志曾经充满深情地说过:“如果我们党不去紧紧依靠群众,就会失败,甚至死亡的。” 在台儿庄战役纪念馆,我们看到一幅以前从未见过的图片:台儿庄战役中,当地老百姓抬着土特产赶到硝烟弥漫的战场犒劳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的国军将士。而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们听到讲解员这样的介绍:国民党军队来到山东之前,山东老百姓就已经坚壁清野。张灵甫的部队在孟良崮找不到吃的喝的,最后没办法只好宰杀战马解渴充饥。同样的国军,同样在山东,同样的老百姓,为什么遭遇截然不同甚至发生了天壤之别呢?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涵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标准”。于是,答案不言自明!在今天的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战胜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社会的物质文明,还是社会的精神文明,都凝结着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和智慧的历史。毛泽东曾经明确地指出:“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和平建设时期也是这样。战争年代的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革命根据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包干、企业改革、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等,都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发明和创造。群众是智慧的源泉,只有充分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我们党才能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启示之三:只有铭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体学员都深深感到:我们的今天确实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纵观世界政坛,党派间为争夺执政权,分合聚散,河东河西,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深究其中奥妙,道理其实很简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谁离开了老百姓,谁就会被老百姓抛弃。古往今来,概莫能外。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任何执政党,不管党员多少、执政时间长短,如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垮台就是必然的后果。苏联共产党垮台就是最好的例证。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之所以取得胜利,源泉在于人民的支持。我们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也已经证明:什么时候党群关系密切,事业就会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党群关系受到损害,事业就遭受挫折。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就必然垮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就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今年7月 23日,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湖北省领导干部座谈会时又强调:转变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接地气很好。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种种诱惑,我们将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谆谆教诲:“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继续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党中央做出的最新部署。学员们表示,要认真学习总书记一系列讲话,贯彻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以赴山东沂蒙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刻领会三中全会精神,切实牢记党的宗旨,增强群众意识,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为建设美好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篇二)弘扬沂蒙精神 坚定党的群众路线 11月16日至19日,省委党校第5期省级机关处级干部培训班赴山东临沂地区进行了为期4天的学习考察。通过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红嫂革命纪念馆、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观看教学片《孟良崮》,听取《沂蒙母亲》等事迹报告,瞻仰华东革命烈士纪念碑,吟唱革命歌曲《跟着共产党走》等活动,使学员们深受教育,并深切地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新形势下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沂蒙山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其主体部分在临沂市境内。它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20世纪艰苦卓绝的中国抗日战争和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中,沂蒙山区一直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八路军第115师在这里与日寇厮杀,华东野战军在这里与国民党军血战,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500名开国将军在这里转战。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那些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故事,曾经震撼了世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一粒米当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是沂蒙人民踊跃参军支前的真实写照。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用31000多人的生命和鲜血,创立了沂蒙山根据地,写下了光辉的革命业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沂蒙人用小车推着革命前进,用小车推出了胜利,推出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响应党的号召,面对落后的面貌、脆弱的经济、恶劣的生态环境,顽强拼搏,整山治水,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方向明确,目标远大,将沂蒙精神融进了尊重科学、改革创新的新内涵,从而使沂蒙精神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焕发了新光彩。
二、革命老区沂蒙精神的内涵、特征以及现实意义 沂蒙精神,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沂蒙山区所独创的特定区域性的红色革命精神。她是指生活在沂蒙山区的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尤其是在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共同价值趋向和群体意识,属于地域文化的范畴。她植根于东夷文化与齐鲁文化,发轫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年代,成长于社会主义
篇二:赴沂蒙革命老区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发扬沂蒙精神 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表率— —赴沂蒙革命老区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河南省平顶山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赵光耀 2014年5月15日至19日,我有幸参加了“市委组织部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性教育培训班(第一期)”,培训方向放在了山东临沂革命老区。通过近5天的山东沂蒙之行,学习与考察,教育与思考,对沂蒙精神、老党员本色精神有了彻头彻尾的深刻认识,理解了这种红色精神历史意义以及对业已进行的部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如同重锤敲击响鼓一般,在我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擂鼓助威之感,激励着我要不断发扬沂蒙精神,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表率。走进沂蒙,就如同走进一片红色的沃土,走进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的一个个山崮巍峨耸立,这里的一条条河流碧波荡漾。蒙山高,高不过沂蒙姐妹心志弥坚;沂水长,长不过沂蒙军民鱼水情感。因此,当我们面对这里诞生的无数个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里的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上面镌刻着诸如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大姐、沂蒙老党员的一个个名字。回到历史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的沂蒙精神。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是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这一切,孕育了沂蒙精神,造就了沂蒙精神不息的生命力,推动着沂蒙精神与时俱进。“沂蒙红嫂”带给我颇多的感动,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在解放战争中,不止明德英老人一个,还有许许多多。情到深处人孤独,对战士的情,爱之深深,挽救生命,他们在所不惜。但是,她们又是孤独的,见证了解放战争的惨烈,付出了艰难的代价,却不能轻易向人诉说。对革命的贡献,是她们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革命战士没有忘记她们,党和政府没有忘记她们,用历史的褒奖给与她们,篇三:沂蒙精神考察学习报告三篇 沂蒙精神考察学习报告三篇 沂蒙精神考察学习报告三篇(篇一)感悟沂蒙行 当汽车在巍巍蒙山中疾驰,眼前的每一个山头、村庄、房屋都在快速后退,犹如碟片按了倒退键,把时光返回到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历史选择了沂蒙山。在中华民族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沂蒙山区一直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战略基地。这里的每一个山头,都见证了八路军一一五师与日寇奋勇搏杀的场景,每一寸土地都承载了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浴血奋战的悲壮。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更是记载了一段党和人们群众心连心不朽的传奇。党和人民军队为拯救群众于水火出生入死,人民群众舍身忘死,支援革命:在那个黑色的年代,沂蒙老区有20多万人参军、120多万人拥军支前、10万将士血洒战场。红嫂乳汁救伤员感天动地,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的事迹广为传颂。在这里,群众和军队骨肉相连,以至于“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在这里,家家有红嫂,村村有烈士,甚至有一门四烈的英雄之家!在这片血染的土地上,在长期血与火的战争洗礼中,沂蒙人民与党、政、军一起共同锻铸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比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更具个性特色。因为它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的拥护和对人民子弟兵毫无保留的支持。党和群众血肉相连的伟力在这里体现得最典型、最集中、最感人。党的根基在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和军队紧紧依靠人民,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必须紧紧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时刻牢记和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然而,确有部分干部在感情上、思想认识上与群众产生了距离。现实中,“交通方便了,干部离群众却远了;通讯发达了,干部与群众交流却少了;干部文化程度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却降低了;干部下基层频繁了,基层工作的底气却不足了??”密切联系群众,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群众的事当家业,从而为群众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在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中,培养和增进爱民、为民、亲民的感情。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把群众最关心、最突出、最现实的问题解决好,让我们所做的每件事真正的有力、有效。当有的党员干部遇到挫折心灰意冷时,当面对一些诱惑挑战而放松警惕时,当因为心态失衡而彷徨纠结时,不妨去沂蒙山看看,去孟良崮看看,看看墙上累累的弹痕,听听沂蒙红嫂们为了革命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事迹,然后再想一想,与他们相比,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够克服,还有什么私利不能够舍弃,还有什么理由患得患失? 三天的沂蒙之行,带给我的不仅是感动、震撼还有深深的思考。汽车越行越远,蒙山沂水在视线中逐渐模糊,但沂蒙精神在我的脑海里却越发清晰。(篇二)踏寻红色足迹 践行群众路线 *年11月16日至18日,参加第2期公务员培训班学习的48名学员在省委党校的组织下,赴山东沂蒙革命老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先后参观考察了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原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沂蒙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等群众路线教学点。踏寻红色足迹,走在苍松翠柏荫蔽的忠魂英灵安息地上,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体验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在增进对中国革命历史了解的同时,接受了一次难得的群众路线教育洗礼。11月17日上午,我们来到了这次红色之旅的第一个目的地——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它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城区金雀山脚下、沂河西岸,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革命历史陵园。陵园内主要纪念建筑物有: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堂、革命战史陈列馆、烈士事迹陈列馆以及罗炳辉、王麓水、共产主义战士汉斯.希伯等著名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堂四壁联碑上铭刻着61813位烈士的英名。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轻步慢行,凭吊革命先辈的英勇悲壮,心灵上受到强烈的震撼,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原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听取了工作人员的生动讲解,观看了罗荣桓、肖华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作战用过的地图、电话,召开军事会议用过的场所和桌椅,生活起居用品以及其它珍贵的历史图片和遗物,了解了当年中共山东省委发动群众,领导山东人民同敌人顽强斗争的历史。革命先辈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同日本侵略者英勇战斗、不屈不饶、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同学。在沂蒙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通过实物、图片、文字展览和声光电实景播放,生动再现山东各级党组织在革命战争时期同人民群众同仇敌忾,休戚与共的鱼水深情,深入探析党的群众工作经验,坚定了我们走群众路线的决心,明确了我们如何走群众路线的方向。来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们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碑,观看了战前形势、战役决策、战役实施和群众支前的展出。面对国民党军队精良的美式装备、凶狠的战斗作风,我军将士临危不惧,斗志昂扬,已舍身报国的勇气和胆略投入战斗,最终全歼敌王牌74师,击毙首将张灵甫,创造了以寡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大量的战地记者拍摄的珍贵记录片以及当年战役的实景布置,形象地再现了当年战斗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六十多年过去了,孟良崮还是当年的孟良崮,但早已恢复了平静,震耳欲聋的厮杀声听不到了,但却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共和国的缔造来之不易,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心。18日下午,我们来到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我们依次参观了“沂蒙母亲”王换于、“红嫂原型”明德英、”沂蒙大姐”李桂芳等红嫂典型纪念馆,不同的事迹,不同的经历,给同学们带来的确实同样的感动,同样的震撼。特别是听了“沂蒙母亲”王换于事迹报告会,同学们无不被王换于积极从事党的工作、冒死营救革命同志、舍己抚养革命干部子女的非凡事迹深深感动。同时,沂蒙六姐妹以及沂蒙大地千千万万妇女的无私无畏、深明大义铸就的红嫂精神,也让今天的我们陷入深深的反思:虽然时代发生了巨大变革,虽然我党的中心任务发生的彻底改变,但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未变。那么,试问今天的广大群众还能像革命战争年代那样坚决地拥护我们的工作吗?如有战事,还能有“最后一把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鞋、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的情怀吗?还会有“自己啃树皮、咽草根省下粮食为伤员”的精神吗?如果我们有丝毫的怀疑,那就说明我们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工作还有待改进,广大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过程中,还要与时俱进,继续探索新路径、新方法。踏寻红色足迹,短暂三天时间的考察,令我们受益匪浅、感悟颇深。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历史,无论何时,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关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决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责任。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我们应义无反顾投入到活动中去,勇当教育实践活动的先锋。
一、正视不足,充分认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期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党员干部角色上发生了错位,由“公仆”变成“主人”,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个人凌驾于组织和群众之上,对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二是部分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宗旨意识不高、工作作风不实,不愿做过细的群众工作,遇到问题绕道走,与广大群众离心离德,凝聚力、公信力不强;三是个别党员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严重败坏党的风气、损害党的形象、引起群众公愤;四是部分党员干部依然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深入基层调研少,工作决策失误多。近年来,结合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三解三促”等活动,各地组织形式多样的党员干部下基层、听民声活动,兴办了大量实事,化解了很多难事,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但是部分地方,干部下基层依然是流于形式、纸上谈兵,会议上布置是一套,会后做的又是另一套,要么把下基层当成一种负担、对上级要求充耳不闻,要么象征性的走走过场、不能帮助基层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能否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否以优良的作风取信于民,事关人心向背、事业成败。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党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进一步改进党风政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需要,是推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是新时期党的各级组织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使命光荣,意义深远。
二、端正态度,满腔热忱投入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沂蒙根据地,我们深切感受到,最伟大的力量来之于群众,最伟大的胜利依靠群众。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矛盾多发期,面对复杂的形势,我们要牢牢把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契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把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要深入学习,提高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本次培训班的授课内容,深刻理解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内涵、具体要求,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推进活动有计划、按步骤开展,取得实实在在效果;二要深挖细查,找准自身存在不足。重点查找在学风、作风、廉洁自律、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立足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不护短、不回避,将个人完全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三要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参与。通过召开会议、印发宣传资料、开办电视专栏、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入宣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内容和重大意义,扩大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真心实意听民意、找问题、抓改进,把群众参与不参与、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四要身体力行,抓好排查问题的整改落实。对照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严肃认真地做好排查问题整改工作,坚持自查自纠、群众监督、组织处理相结合,确保整改落实工作达到上级组织满意、群众满意。
三、立足岗位,争当新时期优秀公务员。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我们这一代人必须继承和发扬沂蒙革命精神,虚心向广大群众学习,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怀感激之心、敬仰之心,立足岗位,恪尽职守,勤奋工作,不辱使命。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通过苦干和实践不断的磨练自己、提高自己,增长知识、增强才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要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多思考、多总结、多探索,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解决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要脚踏实地、爱岗敬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踏实完成工作任务,虚心向优秀同志、老同志学习,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少说空话,多办实事,以出色的工作取信于民。作为新时期的国家公务员,我们为能够成为公务员队伍中的一分子而自豪,我们为能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出力而倍感幸运,我们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习沂蒙革命精神,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勤政廉洁,为党旗争光辉,为发展做贡献,争当时代先锋。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战略全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吹响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改革“集结号”。历史的接力棒传承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我们必须义无反顾的承担起应尽的历史责任,抢抓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多学知识,多练本领,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实际行动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以更加为民的意识、更加昂扬的精神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做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优秀公务员。(篇三)学习沂蒙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临沂,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奉献的土地。9月24日—28日,在江苏省委党校的统一组织下,我们一行47人怀着对革命先烈无比敬仰之情和对革命圣地由来已久的向往之心赴山东省党性教育基地参观学习。4天的时间里,我们先后参观了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和山东省政府成立纪念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红嫂革命纪念馆,重温了入党誓词,聆听了“沂蒙母亲”王焕于的孙女于爱梅的动情讲解,观看了孟良崮战役、百姓支前等电视纪录片。孟良崮战役中歼灭敌王牌74师的英烈和沂蒙六姐妹、沂蒙红嫂、沂蒙母亲、陈若克母女等革命先烈的形象事迹,在我脑海里刻下深深的烙印。4天来,我一直在用心倾听沂蒙老区的这段过往,也一路用心触摸这块红色的热土,感受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所听所看,所思所想,自己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坚定了理想信念,深化了群众观念,增强了党性修养。
一、弘扬“沂蒙精神”,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支撑一个民族奋发向上、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在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中,临沂发生过大小战斗28000余次,沂蒙老区420万人中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参加支前,10万多名革命先烈牺牲,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革命先烈在艰难困境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呢?是推翻旧世界,建立新社会的伟大理想,是为了共产主义牺牲一切的坚定信念,成就了革命先烈们勇往直前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源泉。这就是用乳汁养育了革命、用热血浇灌了祖国、用小车推动了历史、用脊梁支撑起蓝天的沂蒙人民!这就是“爱党爱国、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利益格局剧烈碰撞、调整的历史变迁过程中,社会转型期引发了意识形态的嬗变和价值多元化的趋势,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牢记党的宗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大力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把个人的追求与党的事业结合起来,心系党的事业,忠诚党的事业,把实现理想与提高素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继续求得真知,增长才干,做引领时代的先锋。
二、弘扬“沂蒙精神”,必须加强党性修养 “一口饭,作军粮;一块布,作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陈毅元帅曾说“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革命先烈为了祖国解放和民族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至今仍让我们深深感动。沂蒙老区人民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子弟兵的热爱,为了革命胜利付出了血与生命的代价。今天,我们重温党的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历程,深切感受到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深刻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继承和发扬好“沂蒙精神”,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加强党性修养,践行群众路线,必须认真落实好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把改进作风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中去。这样,人民群众就能不断地从党的群众路线中和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实践中感受到温暖和实惠,从而像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人民那样,更加衷心地信任党、拥护党、热爱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