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保护与概论 学习心得
班别:应化11-2班
姓名:李日霞
学号:11114060203
学环境保护概论有感
学习了环境保护概论这门课,我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知识,很多我们平时不会留意但是都是很基本的常识性知识。学习这门课,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环境问题;了解到了我国在环境保护道路上的历程以及我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把环境放在了什么位置;了解到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等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的基本原则;了解到了世界上的一些绿色能源„„。20世纪以来,人类的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产生了很多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酸雨蔓延、全球气候改变、南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等,这些环境问题无不威胁和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生存、发展,这是人类在发展中对自然环境采取不公允、不友好态度和做法的结果。
然而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八大公害中“日本的水俣病事件”。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日本一个兴旺的渔产小镇上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 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制造过程中用到的含汞催化剂,废水排到水中鱼虾受到污染,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了动物和人类的体中,甲基汞进入人体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人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从而一起了病症。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性。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约有45种,包括铅、镉、铬、铜、锌、镍等。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重金属排入土壤及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中,危害土壤、水生态环境。环境中的重金属不能被降解,主要通过空气水土壤等途径进入动植物体,并经由食物链放大富集进入人体,极低浓度就能破坏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损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污染现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重金属的来源非常广泛,传统上可以分为工业来源、城市来源还有就是突发性的环境事故。在工业上,工业能源大都以煤、石油类为主,它们是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在采矿、选矿、冶炼、锻造、加工运输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重金属污染;城市污染,城市日益变成重金属的重要来源之一,污染过程主要包括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堆放、垃圾渗漏液的泄露、含铅汽油的使用以及汽车交通等,城市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飞尘中重金属也会超标;环境事故污染,近年来突发性的环境污染时间剧增,其中重金属污染的案例占很大比例,突发性事件会导致重金属在短时间 内高浓度地进入环境,从而产生严重污染。针对重金属的污染,人们利用科学知识采用了物理化学法、化学修复法、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修复法等对环境中的重金属进行了治理。然而治理重要,但它起到的仅仅是补救作用,不可能将环境完全恢复到污染之前的状态。因此,对待重金属污染最关键的应该就是从源头着手,加强对相关污染企业的管理,从总量上控制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应抓紧制定重金属污染的综合整治方案,以更积极有效应地预防污染事件的发生。
然而对待其他污染也应该如此,治、防合一同时进行。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要向周围的人宣传环保意识,为祖国、世界的美好未来、绿色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议;⑤2002年1月8日,在北京召开了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1.什么是生态学? 答: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或者说生态学就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2.什么是生态系统?一个生态系统由哪四部分组成?
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内,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组成一个整体。
组成部分:非生物物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什么是能量流动?生态系统存在哪些类型的食物链?
答: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环境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
类型:牧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4.选择题
(1)在食物链中处于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价值、美学价值。生态多样性的三层内容: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12.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答:①生态环境退化加剧,物种面临威胁;②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严重;③物种安全管理亟待加强;④对遗传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不到位。13.如何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答:①加强法制建设,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②摸清现状;③简历野生动物保护基地;④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⑤离体保护。
14.1883*5000*0.1/2.1=448333最多能稳定的养448333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能源、工业原料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绝大部分都来自于矿产资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矿产资源的储量正在锐减,有点甚至已经趋于枯竭。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压力下,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已经达到了非常庞大的规模,许多重要矿产存储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贫困和枯竭。
⑤物种资源灭绝 由于森林锐减和草场退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遭到破坏,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而且,从生物存在到现在,物种的灭绝速度越来越。目前全世界有2.5万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处于灭绝的危险中。
5、简述中国资源现状及特点
答:①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由于幅员辽阔,各种资源在总量上与世界各国相比并不算少。但我国的人口众多,因此在人均占有量上就会下降。
②资源种类多,类型齐全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多样,气候复杂,自然资源种类较为齐全;我国是少数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生物资源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尼西亚位居世界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力,水污染日益严重。湖泊及重要的水系富营养化、含氮磷现象严重,近岸海域的无极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仍呈加剧之势。
9、请调查你所在的城市(或城镇)水资源的现状如何?每人每年平均用水量是多少?
10、什么是物种资源?查阅资料总结中国目前的物种资源有多少?当地濒危物种有哪些?你如何面对这些濒危物种?
答:①物种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有机体的总称。
②中国有高等植物300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约8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有2340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的10%;鸟类约占世界鸟类的13%;兽类449种,约占世界兽类的11%;中国几乎具有所有的生物门物种;另外,中国有特有的珍惜动植物资源,如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银杉等。
③安徽境内的濒危动植物主要有野生扬子鳄、金翼凤蝶、霍山石斛、丹顶鹤、白冠长尾雉、香果树等。
④保护濒危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持物种多样性....大力宣传濒危动植物的可利用价值,并用于开发
11、什么是能源?能源是如何分类的? 答:①能源是指自然资源中存在的某种形式的能,它可以转换成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电能、光能、机械能、热能。
②根据能源是否需要加以转换的特性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在一次能源中,根据是否可再生,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波浪能、地热能、潮汐能等,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另外一次能源可以分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类,常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核能。
在二次能源中,主要包括电能、用做燃料的各种石油产品、焦炭、煤气、氢能等。
12、同时属于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和常规能源的是:(3)(1)煤炭(2)核能(3)水力能(4)风能
13、能源对环境有哪些影响?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四大常规能源分别是煤炭、天然气、石油和水能。答:能源在为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污染和危害,能源消费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城市大气污染 一次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有害烟气,对人类的居住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外形成有害的酸雨,降落下来对农作物、森林生态系统、和湖泊水库形成很大的危害
②温室效应 矿物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的CO2,造成CO2积累,形成温室效应。③水体的热污染 在人类使用燃料的时候,只有一小部分被充分利用,另外一大部分排放到水体中去,对水系统造成影响,打破水体系统的平衡。
④固体废物 矿质燃料的使用后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渣堆放占用土地,不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核燃料的石油也会产生大量的堆积废渣,这些废渣产生大量的放射线,能够污染上百万年。
14、有人把“节能”作为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的要求?
16、目前主要有哪些新能源?你认为哪种能源的前景最好?
答:目前的新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聚变能等。
我认为风能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风能蕴涵量大,可以再生,分布广泛等优点。另外,风能是环保能源,在所有的新能源中,风能是开发过程中最环保的能源,随着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风能也将得到发展。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8.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归共有几种情况?
答:大气污染物排入的大气后,即在大气中运动。其转归有三种情况:①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到无害的程度,其体现在多方面,如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和植物吸收作用;②转移作用,污染物可以通过转移的其他的环境领域,扩大污染范围,其体现在向下风侧更远的方向转移、向地面水体和土壤转移和向平流层转移;③转化即污染物转化为二次污染物,各种从污学作用,本身发生化学变化,转变成毒性更大的化学物质,即二次污染物。9.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有哪些?用图说明大气稳定度的影响因素。
答:大气污染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特性和排放总量,还与气象、地理、地物等因素有关,其中以气象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大气中的风与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状况的最直接因子,也是最本质的因子,是决定污染物扩散快慢的决定性因素。风速愈大,湍流愈强,污染物扩散速率愈快。
10.除尘设备的技术参数主要有气体处理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伤三种。11.选择除尘器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需要考虑当地大气环境质量、尘粒的环境容量标准、排放标准、设备的除尘效率及有关经济技术指标外,还必须了解尘粒的特性,如它的粒径、粒度分布、形状、比电阻、黏性、可燃性、凝集特性以及含尘气体的化学成分、温度、压力、温度、黏度。总之,只有充分了解所处理含尘气体的特性,掌握各种除尘装置的性能,才能合理的选择出既经济又有效率的除尘装置。
16.简述排烟脱氮原理,并指出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的区别。答:排烟脱氮原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为气态酸性氧化物,能同碱、盐反应;NO不与水反应,几乎不被水或氨所吸收,为便于处理,常将NO氧化为NO2后再处理;NO或NO2中的N都处于中间价态,可以再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该法是以铂为催化剂,以H2或CH4等还原性气体作为还原剂,将烟气中的NOx还原成N2。所谓非选择性是指反应时的温度条件不仅控制在只是烟气中的NOx还原成N2,而且在反应过程中,还能有一定量的还原剂与烟气中的过剩氧作用。该法的温度大约在400~500℃。主要反应为:
CHCH444NOCO222H2O2N22
4NO4NOCO2H2O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该法是以贵金属铂或铜、铬、铁、钒、钼、钴等的氧化物(以铝矾土为载体)为催化剂,以NH3、H2S、Cl2-NH3、CO等为还原剂,选择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进行脱氮反应,将废气中的NOx还原为无害的N2和H2O的方法。最适宜的温度范围随着所选用的催化剂、还原剂,以及烟气流速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为250~450℃。主要反应为:2NOCl22NOClΝΟCl2ΝΝ3ΝΗ4ClΝ2Η2
第三篇:环境保护概论
环 境 保 护 概 论 作 业
专业班级:09会计学(3)班姓名:余蓓蓓学号:D09520317联系方式:***2011/11/20
浅议全球气候变暖危机
经济管理学院09会计学(3)班D09520317余蓓蓓
摘要:人类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却在日益恶化,而全球气候变暖便是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地质洪涝灾害多发、岛屿面积逐渐减少、南北极生物濒临灭绝、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传染疾病与病菌肆虐等不良后果日益严重,而一个个惨痛的教训和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据更是在警示人类,“全球气候变暖”是真相而并非骗局,它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探讨。而探究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则是因为人类不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所致。因此为了防止世界末日的惨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上演,人类就应该尽早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采取相关措施。而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加强节能减排意识外,还要通过密切关注全球气候研究动态以及自主自觉的思考与学习,帮助人类社会探索出更科学的方法途径以有效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关键词: 气候变暖世界末日人为因素补救措施
正文:曾经看过一段颇具讽刺意味的广告,名叫《适者生存》,讲述的是一只北极熊为了适应正在逐渐变暖的气候,便用电剃须将自己身上的毛发剃了个精光,而看着自己“一毛不长”光秃秃的身子,北极熊的喜悦之情竟溢于言表。虽然短片构思简单,并只有短短的26秒,但却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全球变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它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果人类再不对此采取行动,那么地球上下一个受害的生物极有可能便是人类自己。
一、全球气候变暖,是“真相”还是 “骗局”?
对于“气候变暖”,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参与讨论过这个话题,也必定由此引发了许多思考。那么到底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呢?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继而会威胁到全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事实上,尽管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这种定义已经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但仍有不少人对此存在异议。在这些人看来,全球变暖只是一个常态,是由太阳黑子的暴风来决定的。也就是说,是太阳表面的周期性活动让地球在一个时期变暖,一个时期变冷,所以现在我们只是处在一个很正常的变暖期。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中,甚至有比现在还高的温度,而且持续了几百年。因此对于“全球变暖”,我们根本没必要大惊小怪,也不需要为此改变些什么①。此观点一出,立刻遭到了主流科学界的一致反对,继而他们用强而有力的历史测量数据推翻了这一观点:从公元1000年到公元2000年,我们只经历了两个很短暂的温暖期,其他大部分是寒冷期,而这两个温暖期的最高温度明显低于我们现阶段的温度。此外在过去的100到200年,全球变暖的趋势更是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这些论断都是有真实数据作支撑的,因此相对于“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中,甚至有比现在还高的温度,而且持续了几百年”的观点来说它显得更加客观可靠。由此可以断定,“全球气候变暖”是真相而并非骗局,它的的确确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探讨,而不是质疑与忽视。
二、全球气候变暖,末日还有多远?
近年来,描述地球毁灭的灾难性电影屡见不鲜,而《后天》便是这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影片主要讲述了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全球即将陷入第二次冰河纪的故事。但凡是看过影片的观众,想必都会对电影最后“洪水灭世”的场景记忆深刻。宏大的场景、逼真的画面、高超的特效,所有的一切在带给我心灵震撼与视觉刺激的同时,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世界末日不是没有可能,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人类终有一天会面临这样的惨景。
而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电影里的危机正向我们逐步逼近:由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世界多个地区出现冰川消融现象,全球海平面高度上升,致使全世界有约6.34亿的人口正在面临海岸危机,这其中我国人口就占到了1.4亿。此外全世界1/10的人口,1/8的城市居民都生活在海拔不超过10米的沿海地区,这个数字因为气候变暖更在逐年增加。而对于处在亚洲地区的人们来说,我们面临的问题似乎更加严重。根据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计划的统计,从1994年到2004年间,全世界共发生了1562次水灾,其中大约1/3都发生在亚洲,而生活在低海拔沿海地区的居民中有将近75%都是亚洲人②。除了海岸危机,全球气候变暖将同时导致地质洪涝灾害多发、人类古迹面临消失、岛屿面积逐渐减少、南北极生物濒临灭绝、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传染疾病与病菌肆虐等多项不良后果。而这些后果同样会让人类遭受毁灭性的灾难。
也许那些质疑“全球变暖危机”的人依旧认为这是杞人忧天,也许那些身处在安全地带的人们仍然觉得全球变暖与己无关,也许很多和我一样关注气候问题的人甚至都对此不以为然,但一个个惨痛的教训和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告诉我们,我们的地球正在面临一场空前的危机,采取行动遏制全球变暖已变得迫在眉睫。尤其是对于近年来频遭洪涝地质灾害之苦的我国来说,气候危机更应该引起①
② 本段引用自百度文献《全球变暖大骗局观后感》本段所有数据皆为较早前统计所得,因此现在不一定准确,此处仅作参考
国人足够的重视。如若我们不愿看到《2012》里上海、香港等沿海城市被洪水吞没的场景真实上演,如若我们想阻止各类地质洪涝灾难继续发生,那么我们就必须尽快探清气候变暖的原因,并积极采取防范和抵御措施以防止世界末日的惨景在我国提前上演。
三、全球气候变暖,根源究竟何在?
虽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场骗局”的论断暂时还站不住脚跟,但从它提供的理由中我们确实不能否认太阳黑子周期性活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等自然因素对地球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尽管如此,我们却应该看到问题背后更复杂的原因,那便是人为因素对全球气候所造成的影响。那么这些人为因素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认为这些因素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用于全球气候。
一是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严重地威胁到了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么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已多得惊人,再加上每年每个人通过消耗各种能源和资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其总量势必是笔无法估计的天文数字。换句话说,人口剧增因素直接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从而直接影响到了地球表面气候的变化。
其次是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由于人类对能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肆意向大气排放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致使环境污染这一全球性重大问题日趋严重,可以说它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再者是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就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长此以往,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将急剧下降,从而会严重破坏地球生物圈的平衡,并加速各类生物品种的灭绝速度。
此外由于人类不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所引发的森林资源锐减、酸雨多发危害、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同样也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由此看来,“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非人类莫属,人类若不想“世界末日”提前到来,就应该好好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尽早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③。
四、全球气候变暖,我们能做些什么?
近年来,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协定书》、《哥本哈根协议》等国际公约条文的通过,我们欣喜地看到,人类已经意识到自身行为对地球气候造成的威胁,并开始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来遏制全球气候继续变暖。尽管如此,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历程仍旧处在艰难阶段。国际社会虽已对公约达成一致意③ 本段和百度百科解释的原因有细微出入,但不影响文章结论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见,但考虑到个体利益,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履行条约时的脚步和力度实际上并不统一。另外即使一个国家想诚心遵守气候公约,并大力呼吁自己的人民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但考虑到人民自身环保意识的差异,政府也很难保证自己能完完全全地贯彻落实国际公约里的每一项内容。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尤为常见: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上一直积极配合国际社会的指示,对于自己签订的每一项条约内容,我国也诚心遵守以保障全球人民的利益。但由于政府监督管制力度的不严以及国民环保意识的薄弱,我国在实行一系列环保政策以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
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我们或许不用像政府一样通过探究落实相关政策去改善气候问题,但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社会分子,我们却应该切实加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为解决气候危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平时上班上学,尽量用步行和自行车代替公交和私家车;就餐消费时,尽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处理废品时,严格按照分类标准投放垃圾;购买产品时,尽量购买绿色产品和低碳产品,倡导绿色消费„„
而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能做的似乎就更多:除了在学习与工作中,通过少浪费铅笔纸张,少耗用电脑台灯能源以及合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等行为间接遏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降低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造成的影响外,我们还应在日常生活中加大力度宣传节能减排观念,并积极参与到遏制全球气候变暖话题的讨论中去。与此同时,作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更应该通过密切关注全球气候研究动态以及自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帮助有关人员探索出更科学的解决气候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使人类社会更有效地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危机。相信这也是各类高校普遍开设《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view/758611.htm2011/11/19
【2】http://wenku.baidu.com/view/bef1c6d6c1c708a1284a449d.htm2011/11/19
【3】http://tieba.baidu.com/f?kz=10003093122011/11/20
【4】佚名.全球变暖导致即将消失的8大景点[N].《南都周刊》,2009-12-14(5)
【5】黄秀英.论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J].《牡丹江师范学院自然科学报》,2005第2期
第四篇:环境保护概论论文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环境保护概论》
结课论文
班级:13土木6班 姓名:林博伟 学号:511323030265 指导教师:邹小丽
摘要:许多调查研究表明,通过对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及危害等进行分析,从产生,处理及能源利用三方面出发,提出了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控制方法,以减少城市固废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关键字:城市;固废污染;治理方法
引言: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从广义上讲废物可划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废弃物质三种。与废水和废气相比,固体废物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它具有鲜明的时间性、空间性和持久危害性。我们的生活垃圾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我们的饮用水,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吃的水产物和海产物都受处到严重的污染。如果我们再不好好保护环境,处理好我们的生活垃圾,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1.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状况
有关部门经过在众多一线,二线城市的环境污染调查中,固体废弃物污染已被列为严重污染特别针对的行列。上海有关部门在不久前做了一项关于城市垃圾城市污染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固体废弃物是城市垃圾中对市民造成影响比较多的一类污染物,接近百分之75的人受到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影响。在广州,城市垃圾的日生产量达到1500吨,这看起来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很明显,我们的生活已经严重受到固体废弃物的的影响,我们的饮用水,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吃的水产物和海产物都受处到严重的污染。整治城市固体废弃物已经成为市民们的迫切要求。
2.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来源
人类日常生活和发展所形成的,近年来城市化水平加快,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城镇人口也大幅度的增加,城市人口的增长带来生活垃圾的产生两盒堆积量均在逐年增加。而固体废弃物就包括在众多的城市生活垃圾中。我国城市垃圾的构成主要受城市的规模,性质,地理条件,居民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和民用燃料结构的影响。城市垃圾在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为有机物增加,可燃物增加,可利用价值增大;根据垃圾产生源不同,可将我国城市垃圾主要分为居民生活垃圾,街道保洁垃圾和集团垃圾三大类,这三大类城市垃圾中有大部分是固体废弃物,这就是固废的主要来源。
3.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固体废弃物产生源分散、产量大、组成复杂、形态与性质多变、可能含有毒性、燃烧性、爆炸性、放射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与致病性的有害废弃物或污染物、甚至含有污染物富集的生物,有些物质难降解或难处理、排放(固体废弃物数量与质量)具有不确定性与隐蔽性,这些因素导致固体废弃物在其产生、排放和处理过程中对资源、生态环境、人民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甚至阻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总结起来就分为一下几点:浪费大量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居民精神伤害和财产损失。
4.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我国最常用的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四种:(1)露天堆放,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还在用这种方式进行废弃物的处理,虽然处理方法简单,基本没什么成本,但是却遗留下了很多的环境问题;(2)卫生填埋,这种方法避免了露天堆放产生的问题,其缺点是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造价高。如果废弃物处理不当,很容易污染地下水,特别是电池等有害固体废弃物。(3)堆肥,即将有机废物集中堆积发酵成农作物的肥料,这种方法需要人们将有机废物与其他废弃物分开才行,是最环保的一种处理方法,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4)焚烧发电,虽然是一种固废再利用的良性处理方式,但暴露的问题更严重,在焚烧过程中极可能释放出剧毒气体。目前,我国对固废的处理方面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以下是个人对于固废处理的一些看法,从源头开始回收;用技术减少污染;以政策引导方向。
“源头消减”:净菜进城,限制消费性包装;循环利用包装物,建立完善废品回收系统;
鼓励生产环节节省资源和循环利用资源;垃圾分类收集;垃圾计量收费;对垃圾排放大户实施惩罚性收费;对电池、灯管和包装等生产企业征收处理费。
“技术减少污染”:开发研究出一些更加环保的生活用品,使其就算丢弃也不会造成污染;改进已有处理垃圾的方法,使其缺点不再出现,对一些固废进行资源化,物质回收,即处理废弃物并从中回收指定的二次物质,如纸张、玻璃、金属等物质;物质转换,即利用废弃物制取新形态的物质,如利用废玻璃和废橡胶生产铺路材料,利用高炉矿渣、粉煤灰等生成水泥和其他建设材料,利用有机垃圾和污泥生产堆肥等;能量转换,即从废物处理过程中回收能量,包括热能和电能,例如,通过有机废弃物的焚烧处理回收热量,还可以进一步发电;利用垃圾或污泥厌氧消化产生沼气,作为能源向企业和居民供热或发电;利用废塑料热解制取燃料油和燃料气等。
“制定政策”:针对污染现状,对个人,公司,学校等不同生产对象制定出一些政策,对乱丢垃圾的人进行处罚。把垃圾的危害和处理加入课堂学习中,从小开始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其明白固废对人类的危害,还有了解如何减少固废的产生和用好的方法处理垃圾。
5.我国目前对固废的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法)于1996年制定颁布,于2004年重新修订。该法的制定使得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得到了高度重视。固体法全面规定了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制度和体系,包括监督管理、污染防治、危险废物管理特别规定、法律责任和附则等部分,在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特别规定中对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转移、包装、贮存、利用、处置、设施建设、监督管理等活动有比较系统的要求,明确规定了危险废物管理的具体方案和责任。对于危险废物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1)申报登记制度(2)统一鉴别制度(3)代处置制度(4)排污收费制度(5)经营许可证制定(6)转移联单制定(7)预提留制度(8)管理计划制度。
对于这个政策我觉得非常好,也非常的完善,但我仍认为有必要增加教育这方面的政策,从小把这种保护环境的思想灌输到孩子的脑中,使其永远记住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造福我们人类的后代。
6.结束语
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城市化的挑战,面对我国薄弱的城市基础,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不仅要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建设,还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最大程度减少城市“公害”之——固体废弃物污染。我们应该看到目前的任何一种防止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方式在技术上都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在使用中也有各的特点,所以应该从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城市建设的同时加强环保问题。尽可能做到又经济又能很好的保护环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城市的固体废物污染问题会得到很好的改善。参考文献:
【1】周立祥主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汪群慧主编.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
【3】杨慧芳,张强主编.固体废物资源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
【4】汪宝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手册,2005年3月
【5】王绍文,梁富智,王纪曾编著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与应用,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06 【6】庄伟强.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7】《三废治理与利用》编委会编.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8】戴维斯,康韦尔.环境工业导论.王建龙.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第五篇:环境保护概论论文
水污染与防治
摘要:虽然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并没有处理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地方都是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法子;作为生命之源,水资源的短缺及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关键字:水资源现状,水污染情况,水污染危害,防治办法
前言: 我国地大物博,水资源丰富,拥有七大水系统和太湖、巢湖、滇池等湖泊,另外还有溪流、地下水等充足的淡水资源。进入现代文明以来,由于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没有充分考虑环境容量的问题,使目前我国大部分水体已经被严重污染。人们在水体保护方面缺乏必要的经验的同时,又在利用的过程中存在各种误区,导致环境恶化,水资源枯竭。当今社会,准确认识我国的水体污染现状,并找到合理的治理方案已经迫在眉睫。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球上的水总量为1.4×109km3,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其中绝大部分存在于大洋、浅海及海洋沉淀物中,淡水所占的比例不到2.7%,而且淡水的大部分以两极的冰盖、冰河和深度在750m以上地下水的形式存在。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的淡水,仅仅是河流、湖泊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一部分,其储量仅占地球总水量0.64%。可见能供人类直接利用而且易于取得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而且全世界196个国家中,有超过100个国家缺水,其中2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可见我们面临的形势有多么危急。二.水污染现状
全国 600 多个城市中目前大 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 75%的湖泊出现全国 600 多个城市中目前大 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 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 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 118 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 115 个城 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 40%.下面是来自2011年政府水资源报告:
河流水质 2011年,根据水利系统全国水资源质量监测站网的监测资料,采用《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全国18.9万km的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全国全年Ⅰ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的4.6%,Ⅱ类水河长占35.6%,Ⅲ类水河长占24.0%,Ⅳ类水河长占12.9%,Ⅴ类水河长占5.7%,劣Ⅴ类水河长占17.2%。全国全年Ⅰ~Ⅲ类水河长比例为64.2%,比2010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主要污染项目是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全国10个水资源一级区Ⅰ~Ⅲ类水河长比例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西北诸河区96.0%、西南诸河区95.6%、珠江区73.6%、东南诸河区72.9%、长江区70.4%、松花江区57.5%、黄河区49.4%、辽河区48.8%、淮河区38.0%、海河区36.2%。与2010年相比,西南诸河区、辽河区、黄河区、松花江区、长江区、珠江区Ⅰ~Ⅲ类水河长比例有不同程度上升,东南诸河区略有下降,其它水资源一级区Ⅰ~Ⅲ类水河长比例变化不大。
按省级行政区统计(不含长江干流、黄河干流),Ⅰ~Ⅲ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80%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8个,介于60%~80%之间的有9个,40%~60%之间的有7个,20%~40%之间的有5个,低于20%的有2个。从东、中、西部地区分布看,我国西部地区河流水质好于中部,中部地区好于东部,东部地区水质相对较差。
湖泊水质 2011年,对全国103个主要湖泊的2.7万km2水面进行了水质评价。全年水质为Ⅰ类的水面占评价水面面积的0.5%、Ⅱ类占32.9%、Ⅲ类占25.4%、Ⅳ类占12.0%、Ⅴ类占4.5%、劣Ⅴ类占24.7 %。对上述湖泊进行的营养化状况评价结果显示:中营养湖泊有32个,富营养湖泊有 71个。在富营养化湖泊中,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有42个,占富营养湖泊总数的59.2%;中度富营养湖泊29个,占富营养湖泊总数的40.8%。河北的白洋淀,江苏的滆湖、洮湖,安徽的天井湖、巢湖,江西的西湖,湖北的南湖、南太子湖、墨水湖,云南的滇池、杞麓湖、异龙湖富营养化程度较重。主要污染项目是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
水库水质 2011年,对全国471座主要水库进行了水质评价。其中全年水质为Ⅰ类的水库21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4.5%;Ⅱ类水库203座,占43.1%;Ⅲ类水库158座,占33.5%;Ⅳ类水库52座,占11.0%;Ⅴ类水库16座,占3.4%;劣Ⅴ类水库21座,占4.5%。在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的455座水库中,中营养水库324座,富营养水库131座。在富营养水库中,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的水库110 2 座,占富营养水库总数的84.0%;中度富营养水库20座,占富营养水库总数的15.3%;重度富营养水库1座,占富营养水库总数的0.7%。主要污染项目是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2011年,全国评价水功能区4128个。按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评价,全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46.4%,其中一级水功能区1496 个(不包括开发利用区),水质达标率55.7 %,二级水功能区2632个,水质达标率41.2%。在一级水功能区中,评价保护区470个,达标率60.6 %;保留区647个,达标率61.8%;缓冲区379个,达标率39.1 %。在二级水功能区中,评价饮用水源区910个,达标率50.1 %;评价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和渔业用水区分别为439个、709个、95个,达标率分别是50.6%、30.2%、47.4%;评价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分别为291个、188个、达标率分别是31.3%、29.8%。从水体类型看,河流型水功能区评价河长16.0万km,达标率52.6%,其中河流型一级水功能区评价河长8.8万km,达标率63.8%;二级水功能区评价河长7.2万km,达标率38.8%。湖泊型水功能区评价湖泊水面面积2.7万km2,达标率为66.6%,其中湖泊型一级水功能区评价湖泊水面面积2.1万km2,达标率67.1%;二级水功能区评价湖泊水面面积0.6万km2,达标率65.2%。水库型水功能区评价水库蓄水量1334.6亿m3,达标率50.8%,其中水库型一级水功能区评价水库蓄水量1141.2亿m3,达标率49.8%;二级水功能区评价水库蓄水量193.4亿m3,达标率56.3%。数据表明我国水资源污染已经十分的严重,采取措施已刻不容缓。三.水污染的危害 1对鱼类资源的危害
水中有毒物质超过一定的浓度,可引起鱼类等水生生物急性中毒死亡;或者由于溶解氧的严重不足导致鱼、贝类窒息死亡,造成死鱼的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据1985年全国9省市的调查,污染造成淡水天然鱼类资源年损失8万吨,淡水养殖鱼类损失1.7万吨。洞庭湖水产资源日趋衰竭,据调查,原有的114种鱼类中已经灭绝了8种,另有15种已成稀有种类。武汉东湖共有鱼类67种,近年仅发现38种鱼类,暗色东方魨等20多种鱼类已基本绝迹。2对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危害
水体受到污染后,不能继续维持良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而导致敏感物种消失,耐污种类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下降,群落结构改变或破坏,致使群 落功能失调,环境质量恶化。耗氧有机体进入水体中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溶解氧不足,一般的水生生物不能生存,少数的耐污种类如水蚯蚓在没有竞争的条件下数量得到大量的发展,水域景观遭到破坏。污染严重时,溶解氧将会下降到零点。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分解活动旺盛,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使水体发臭,失去利用价值。
氮、磷是水生植物和藻类必须的营养物质。氮浓度过高,可引起湖泊、水库发生富营养化。敏感藻类不能生存,蓝、绿藻大量发展,形成“水华”。大量藻类死亡腐败,厌氧分解,产生臭气,恶化水质。安徽巢湖铜绿微囊藻水华曾达到1cm厚,经济损失达1亿多元。2008年的太湖蓝藻事件,使水厂停运,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除了上述对人体的危害,另外还有一部分污染物如汞等易溶于脂肪之中,具有很强的生物富集能力。这些污染物能直接从水中和沿着食物链的途径进入人生物体内,并逐渐积累和放大。逐步地,到一定的程度,人体会出现不适状况,重者则会出现中毒或者死亡。著名的日本水俣病就是食用含汞鱼类的缘故。时常会出现“铅中毒”事件和“汞中毒”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着人的健康状况。另外,氰化物、有毒有机物等污染物质对人体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危害。
四.水污染的防治
从防治角度来说,可以将水污染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
1、工业污染
工业污染是水污染的主要构成部分,控制工业污染对于水污染的防治具有关键作用。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工业污染物主要包括:汞、镉、铅等重金属和砷的化合物以及氰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除此之外,工业污染还有热污染。
针对工业污染,加强管理,后期水处理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法律对工业污水排放的监督,对不严格处理污水的企业应严肃处理。第二,加强在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建立足够的污水处理厂,并尽量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污水处理成本高是污水不合格排放的主要原因)。第三,工业处理后的污水可以用作他用,只要指标合格,可用作城市道路清洁、建筑清理工作,这对于节约水资源至关重要。
2、农业污染 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药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
农业污染跟农业生产的关系至关重要。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水资源的巨大浪费,这是因为我国对于农作物的浇灌大多采取灌溉的方式,水的利用率极低,同时我国农民使用化肥的量很大,同样存在很大的浪费,这种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大量污染物排放入水体。主要造成了水的富营养化,而水富营养化在淡水中会造成水华,在海水中会造成赤潮,危害水体生态平衡、妨碍经济发展。
应对农业污染,主要是改进农业生产方式,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节约用水,派遣技术人员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
3、生活污染
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其中无机盐有氰化物、硫酸盐、磷酸盐、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一些重碳酸墁等;有机物质有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后者如锌、铜、铬、锰、镍和铅等;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生活污水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污染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生活污水的排放空前增长。可以看出,生活污水的成分复杂,主要造成的危害还是水体富营养化以及有机物污染物造成的水体缺氧等情况。
生活污水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对于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生活上我们能做什么?节约用水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例如在刷牙时,请关闭水龙头;做到一水多用,洗完衣服的水可以继续冲马桶,淘米的水可以继续浇花。选择环保的清洗剂,如使用无磷洗衣粉。结语:
作为当代大学生,了解我国如此严峻的水体污染状况,颇有危机感和责任感。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解决现有的水污染问题,不仅要有各级政府和企业不断加大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基本建设投入,还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撑,建立科学的工作平台,提升自身的能力,通过重大科技攻关与科技创新,攻克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国内实际需求的关键技术突破和成套技术方案,减少污水处理的成本,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投入学习,或许并没有直接投入学习水体污染治理的工艺,但是,各行各业均与水资源息息相关,只要我们有心,一定可以将这个问题尽早解决好。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水资源公报;
企太净水—>环境资讯—>近几年20起重大水污染事件回顾
http://www.xiexiebang.com/ShowNews.asp?id=210; 百度文库;
附近几年水体污染事件表:
兰州自来水苯超标
油污主要来源于兰州石化1987年和2002年的两 2014年4月
次爆炸事故。该两次事故使渣油泄露渗入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