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传承文明》心得体会
学习《传承文明》心得体会
我学习了教师继续教育读本《传承文明》,感受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我对贵州教育精神、贵州教育之歌、贵州教师誓词、弟子规、传统节日介绍、我国法定节日介绍、千字文、百家姓、声律启蒙等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对教师职责有了深刻的认识
教师圣神的责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圣神的职责。修身立德,为人师表;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敬业爱生,教书育人;淡泊名利,严谨治学;传承文明,勇于创新;终生学习,不断进步。为全体学生的美好未来,奉献全部的智慧和力量。牢记这份职责,联系工作实际,明确目标,不辱使命,勤奋努力工作。
二、对弟子规和传统节日和法定节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弟子规则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是学习古圣先贤为人处世的根基,每一个人都能从中了解到应当如何做人。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是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在弟子规中“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字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这句话对我触动较深,在生活或是工作中,会存在些偏见,不能做到这些。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和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高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泛爱众人的君子,他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我应效仿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做人有原则,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这些对比起自己的言行,存在很大差距,有时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偏向聪明,成绩好的孩子,有时自私自利,不顾及别人,还有很长的道要走啊!
我国传统节日和法定节日是重要的中华文明,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国传统节日和法定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是传承文明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民主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书中介绍了春节、云霄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情人节、中元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日、腊八节十个传统节日,其中我对春节记忆最深。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通常有腊八粥、年糕、饺子、春卷、元宵等节日食物,还有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爆竹、压岁钱等习俗。压岁钱是由长辈送给未成年的晚辈,把祝愿和好运带 给他们,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介绍了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十个我国法定节日,其中对国庆节记忆尤深。“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放映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作为全民性的节日,承载了我国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和号召的具体体现,显示了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
三、内容丰富的千字文意义深远
千字文,知识广泛,上至远古时代,开天辟地的故事,下至近代社会人情,从自然界一年四季变化的规律到历朝历代的优秀人物,以及他们勤奋学习、清正廉洁的故事,它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是对学者有益的读本。其中“信可姨复,器欲难量”诚实的话要经受时间的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告诉我们高尚的德行只能在贤人那里看到,要克制私欲,努力效仿圣人。“因恶积,福源善庆”祸害是因多次作恶积累而成,幸福是由于常年行善得到的奖赏。“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结交朋友要意相投,学习上切磋玚磨,品行上相互告勉。
总之,通过学习,结合实际,加以应用,做到学以致用,与此同时,发挥教育的功能,传承文明,弘扬中华文化,让学生们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并且我想根据自己所任学科和个人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将传统文化教育和生活的各环节及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结合节日和当地的一些民俗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三)利用多种资源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教育。
(四)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朗诵《弟子规》。
第二篇:读《传承文明》心得体会
读《传承文明》心得体会
这次暑假学校安排我们学习了六盘水市教师继续教育读本《传承文明》,再次感受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此书包含贵州教育精神、贵州教育之歌、贵州教师誓词、弟子规、传统节日介绍、我国法定节日介绍、千字文、百家姓、声律启蒙这几部分内容。其中传统节日介绍的了我国传统节日面临的现状、主要原因及存有的重要意义,按每年每个节日的先后顺序介绍了节日的起源,演变,主要习俗,意义等方面知识;法定节日的介绍也按每年节日的先后顺序,主要是介绍节日的由来及其意义。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对以上几个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深入的了解,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心得体会。
贵州教育精神是对本土的教育者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开放自信,乐于奉献;攻坚克难,用于争先。人一之,我十之,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要以这样的精神激励自己,提醒自己,勉励自己。教育工作开始时,教育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育收获时以这样精神伴随而不迷失方向。
贵州教师誓词则体现了教师圣神的责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圣神的职责。修身立德,为人师表;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敬业爱生,教书育人;淡泊名利,严谨治学;传承文明,勇于创新;终生学习,不断进步。为全体学生的美好未来,奉献全部的智慧和力量。牢记这份职责,联系工作实际,明确目标,不辱使命,勤奋努力工作。
弟子规则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是学习古圣先贤为人处世的根基,每一个人都能从中了解到应当如何做人。分为入则孝篇、出则弟篇、谨篇、信篇、泛爱众篇、亲仁篇、余力学文篇。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是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很多道理,不是先天就懂,要不断的学习,还要实践。在弟子规中“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字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这句话对我触动较深,在生活或是工作中,会存在些偏见,不能做到这些。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和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高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泛爱众人的君子,他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我应效仿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做人有原则,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这些对比起自己的言行,存在很大差距,有时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偏向聪明,成绩好的孩子,有时自私自利,不顾及别人,还有很长的道要走啊!
此外,我对书中提到的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安排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所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现在读了弟子规,我认识到一件早晚要做的事情,早完成优于晚完成。
再者,对于“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此。市井气,切成之”。感慨颇深,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话说的多不如说的少的,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和实际的花言巧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想想自己的言行,还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教诲,圣贤的境界虽高,但循序渐进,从日常生活的伦常做起,向家庭、学校社会扩及,孕育正人君子的平行,平时应反复诵读,和学生一起诵读,深入内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行为的指针。
我国传统节日和法定节日是重要的中华文明,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国传统节日和法定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是传承文明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民主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书中介绍了春节、云霄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情人节、中元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日、腊八节十个传统节日,其中我对春节记忆最深。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通常有腊八粥、年糕、饺子、春卷、元宵等节日食物,还有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爆竹、压岁钱等习俗。压岁钱是由长辈送给未成年的晚辈,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此外,介绍了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十个我国法定节日,其中对国庆节记忆尤深。“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放映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作为全民性的节日,承载了我国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和号召的具体体现,显示了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
千字文内容丰富,知识广泛,上至远古时代,开天辟地的故事,下至近代社会人情,从自然界一年四季变化的规律到历朝历代的优秀人物,以及他们勤奋学习、清正廉洁的故事,它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是对学者有益的读本。其中“信可姨复,器欲难量”诚实的话要经受时间的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告诉我们高尚的德行只能在贤人那里看到,要克制私欲,努力效仿圣人。“因恶积,福源善庆”祸害是因多次作恶积累而成,幸福是由于常年行善得到的奖赏。“交友投分,切磨箴规”结交朋友要意相投,学习上切磋玚磨,品行上相互告勉。
诗词和对联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形式,也是重要的文明,两千多年来一直薪尽火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声律启蒙则是我国民间数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启蒙读物,专门教人怎样作对联、作诗的入门之书。它是清朝进士车万育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成语典故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到十一字,文字优美,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言、词汇、修辞的训练。它分为上、下两卷。全文上卷分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真、文、元、寒、删十五部分,全文下卷分为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尤、侵、覃、盐、咸十五个部分。
通过学习,结合实际,加以应用,做到学以致用,与此同时,发挥教育的功能,传承文明,弘扬中华文化,让学生们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201年8月
第三篇:传承文明
传承文明相关资料汇总
中国传统节日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对推动民族振兴有重要意义。
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月:月亮绕地球公转而形成。
日: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而形成。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冬至、大雪、小寒、大寒.十二生肖:鼠、牛、虎、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我国的传统节日
一、春节
春节的传说:相传远古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里为非作歹,被一家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握“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把“年”吓得逃回海里,不在危害人畜。久而久之便成了过年的种种习俗。到了大年初一,亲朋好友就互相拜访,祝贺没有受到“年”的伤害,逃过“年”的这一难关,所以“过年”又称“年关”,这也是拜年的由来。
春节的习俗:扫尘、守岁(除夕之夜通宵不寐)、放爆竹、压岁钱、吃年糕。
二、元宵节(正月十五)
来历:起源于汉代,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献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习俗:吃年糕、吃元宵、燃灯、猜灯谜、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
三、清明节(踏青节,每年的4月4日到4月6日之间)
清明节的特色:○
1、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
2、以户外活动(扫墓、踏青等)为主;○
3、兼有肃穆(或悲伤)与欢乐两种情感氛围。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蹴鞠、踏青、植树、放风筝等。
清明节的社会功能:1能够满足人们怀念离世亲人的情感需要,同时密切了人际关系;
2、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建设和弘扬;
3、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团结海外侨胞。
四、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说法: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吴越民族图腾祭。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悬艾叶、菖蒲五、七夕情人节、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想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乞巧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六、中元鬼节(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鬼节”佛教中称为“盂兰节”,相传这一天阎罗王就会打开地狱之门“鬼
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直至七月结束才回归地府。因此,民间便盛行在这段时间对死去的亲人进行拜祭招魂,烧冥钱元宝、纸衣蜡烛,放河灯,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灾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气。
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传说:
1、婵娥奔月;
2、吴刚折桂;
3、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的习俗:祭月赏月、吃月饼
八、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随着岁月的流逝,重阳节逐渐演变为一个以登高、赏菊、宴饮、赋诗为主要内容的游乐性节日。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重阳节的传说:
1、登高 ;
2、戴茱萸;
3、饮菊花酒
重阳节的习俗: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
九、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来的一个,每年12月22
日至23日之间)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冬至日的传说:
1、冬至混沌夏至面;
2、吃狗肉;
3、吃赤豆糯米饭
十、腊八节
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西晋是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到了腊八的时候断炊了,小伙子饥肠难熬,收遍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我国法定节日
一、元旦节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取世界的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二、三八妇女节
三八妇女节又称国际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节期在每年的三月八日。1949年,我国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三月八日定为妇女节,该日全国妇女放假半天,举行各种仪式的纪念、庆祝活动。
三、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节”,在每年的5月1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四、五四青年节
1918年11月11日,延续了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利和德、奥等国的失败而结束。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举
行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决定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中国代表居然准备签字承认。消息传来,举国震怒,群情激愤。以学生为代表的五四爱国运动就如火山一般地开始了。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学生高呼“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呼吁各界人士行动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保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这一运动得到工人和各阶层人士的声援和支持。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并指令巴黎参加会议的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时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造就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1949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六一儿童节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作出决定,规定6月1日为新中国的儿童节,同时宣布废除旧中国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
六、七一建党节
建党节的来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1936年建党十五周年时,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发表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以表示对党的诞生的纪念,这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文章。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1941年是在1941年6月。
七、八一建军节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名革命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规定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八、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9月10日定为教师节,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
九、国庆节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
第四篇:国学传承文明
国学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我校启动《弟子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教育需要健康而纯洁的文化。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是学校校园文化创建的主导思想。基于这一教育理念,鳌江实验小学决定以诵读《弟子规》等圣贤读本传承中华经典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与习惯,开辟学校教育工作新途径,树立校园文化新形象,创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德育活动相结合的学校特色文化。
9月23日下午,在鳌江实验小学五年(4)班同学琅琅的《弟子规》诵读声中拉开了中华经典文化诵读活动启动仪式。随后,饶道圣副校长致词,他殷切希望全体少先队员读国学经典,学中华美德,做孝贤之人。最后,全体少先队员在“国学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红色条幅上签下了大名,也留下了自己庄重的承诺。
据悉,鳌江实验小学开展《弟子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校风。用经典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清洁社会人心、熏陶学生品质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一种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文章——文化——文明”的校园环境。本次活动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第2、3周)
1、营造氛围,创设环境:各班
第五篇:尊师重教 传承文明
尊师重教
传承文明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尊师重教
大家在课堂上可能看过这样的一幅情景:一个同学趴在桌子上睡觉,老师走前去叫醒他,他很不乐意,老师批评他,他就用粗口辱骂老师,对这个同学的表现,大家有什么看法?大家可能也听过国家主席***尊师的故事吧。徐特立老师就是***的老师,***当了主席,但他不忘师恩,在徐特立老师60岁生日时,***给徐特立老师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同学们,连伟人都如此尊师,我们有理由不尊师吗?
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一下:学业上遇到困难,是谁对我们耐心辅导和讲解;与同学发生矛盾,是谁对我们耐心教育和引导?遇到困惑,感到迷茫,是谁帮助我们指点迷津?是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之路。有的人在平凡中默默地实现着人生的价值;有的人轰轰烈烈成就卓著,做出了显赫的业绩.然而,当我们回顾所走过的人生之路,追寻我们事业发展的源头之时,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我们的老师。
凡是有责任感的老师,他绝不会允许自己的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或是目睹自己的学生一步步迈向深渊而无动于衷。然而我们有一些同学对教师的态度让人无法理解:如有的同学面对老师的教育,当耳边风吹过,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更有甚者,对老师讲粗口,不尊重老师的人格。不知这些同学是否想过,你的这一举动是在伤害一个关心你、爱护你的老师的心?
同学们,也许你经过努力,可成绩依然不理想,你可以不掌握好一个公式、某个定理,但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自暴自弃,故意违反纪律,做一个没有修养的人,满口粗言秽语。野蛮时代已离我们远去,文明成为社会的主流,让我们做一个现代的文明人,在心中树立平等、尊重、宽容等现代公民意识,从尊重老师做起,从尊重老师的劳动做起,从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起。
同学们,师恩难忘,难忘师恩, 就让我们努力学习,用最好的成绩回报我们的老师,让我们用最佳的表现献给老师。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