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队建设工作汇报
篇一:团队建设总结 团队建设总结
21世纪的竞争是团队的竞争。注重团队建设,加强团队力量,打造高绩效的工作团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人企部在工作中把不同背景、不同个性、不同专场和不同经验的人组织在一起,使他们成为一个富有成效的工作团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通过在工作中的不端摸索与总结,我体会到要加强团队建设,打造一流的工作团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团队力量的塑造
团队的力量应包括团队的执行能力、学习能力、绩效能力、和谐能力等。
1、执行能力。团队执行能力就是指“当上级下达指令或要求后,迅速做出反应,将其贯彻或者执行下去的能力”。一个团队的执行能力,直接决定公司的生命。无论怎样好的经营、管理策略,假如执行不力,都是废纸。执行能力也折射出领导者的统筹能力和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我坚持广开言路,强化执行,在制定方案中,人企部的员工齐心合力、集思广益,根据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将每一件事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方案确定后,团队成员消除一切杂音,以统一的行动,确保制定的方案得到有效落实。
2、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提高团队素质、确保较强攻坚能力的基础要素,是一个团队创造能力、自我超越能力和系统思考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团队整体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发展需要,促进工作目标的完成,从而推动公司发展。人企部现有员工全部学历均达到本科及本科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占30%。除了学历要求外,人企部团队的职业资格水平也处于领先,50%以上人员通过自学考取了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认证,团队带头人更是取得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3、绩效能力。要工作就要有效率和效果,绩效能力反映了团队成员对团队的贡献能力。建立有效地绩效管理机制,提高团队绩效能力,对整个团队出色完成工作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要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团队的成果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人企部根据公司要求,率先在部门内推行了部门绩效考核、员工绩效考核、绩效薪酬二次分配等绩效管理方式,将公司的方目和重点工作等逐条、逐项分解到部门内每个岗位,确保部门每项职责落实到人,为最终团队目标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和谐能力。和谐融洽是衡量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团队和谐的核心是团结力。提升团队团结力的根本方法是提高团队成员的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观念,修身、敬业。在日常工作中对于人企部这个团队,始终坚持德行考核是培养人才的根本要素,团队成员在工作中坚持正德同心的公司文化,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二、团队取得的荣誉
三、团队的成长历程
作为团队的带头人,我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现团队的成长:
1、增强团队的理解能力。让团队成员充分理解工作任务和目标,只有团队成员对工作目标有了清楚、共同的认识,工作时才能步调一致,增强实施过程的紧迫感,从而在成员心中树立成就感。
2、培养团队责任能力。责任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胜于能力。在人企部团队中,我鼓励大家共担责任,培养团队成员的责任心,工作中遇到问题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杜绝凡事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不考虑集体利益情况的出现。
3、建立团队的信任。信任是团队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基础。信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团队领导信任团队成员,在团队中授权,在日常工作中,人企部坚持岗位负责制,属于本岗位职责的事情,其岗位人员有权对所辖工作给予及时处理,给予团队成员充分的行动自由,鼓励成员创新性的解决问题;二是团队成员之间高度信任,通过长时间的磨练,人企部的成员彼此间相信各自的特长、工作能力,实现了工作结果1+1>2的效果。
四、团队的凝聚力
团队的凝聚力是指团队的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是一流团队中的灵魂。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和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的凝聚力。培养团队的凝聚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意识力。注重培养团队成员的大局意识,注重工作的整体性,要有为团队的奉献精神。其次发挥团队成员个性,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团队精神的形成,其基础是个人的爱好和成就。设置不同的岗位,选拔不同的人才,给予不同的培养,让每一个成员都拥有成长空间。
2、协作力。协同合作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对于一个团队的队长来说,他需要有团队组织能力。而对于队员来说,不仅要个人能力,还需要在各自位置上各尽所能。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共同发挥最大效率的能力,这就是团队协作能力。人企部在职责上包含人力资源和企业策划及风险控制,在职责上各岗位人员有着明确划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团队成员坚持分工不分家,遇到问题大家共同解决,互帮互助、相互提醒,使团队的协作精神在一次次问题解决中得到检验。
3、向心力。向心力是团队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为团队强烈的归属感和一提醒,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当中的一分子,把个人工作和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对团队表现出一种忠诚,对团队的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誉感,对团队的成功表现出一种骄傲,对团队的困境表现出一种忧虑。为了强化人企部的向心力,在日常我们坚持全体部门队员树立主动服务的思想,大家经常沟通,以绩效管理为抓手强化激励,形成了团队利益共同体,有效提升了团队成员的向心力。
五、团队未来展望
团队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未来的工作中人企部团队会紧跟公司的步伐,积极配合集团,做东疆发展的推动者;积极引导团队成员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将“正德同心”的公司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点滴中;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坚持,精耕细作,将管理行为和方式不断优化,达到一流集装箱码头的发展要求。篇二:团队建设总结及计划
团队建设工作总结及思路并计划
团队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和推动力,越来越被企业决策层重视,并纳入企业战略决策的核心组成部分。团队就是指一组个体成员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分工和工作程序协同工作而组成的有机整体,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的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一脉相承的企业文化、雷厉风行的执行能力、富于激情的学习氛围、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贴合实际的培训机制、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不断优化的工作流程和全体成员的通力协作。现就 2013年1月-9月团队建设工作总结及2013年10月-2014年3月团队建设思路并计划陈述如下:
一、2013年1月-9月团队建设总结
面对2013年以来国家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和钢材市场的动荡不安,云南钢材市场延续2012年的低迷与颓势,市场恶性竞争此起彼伏,导致企业的利润率大幅下滑。同时面临昆明城市规划的深入开展和大拆大迁的非理性操作,在此形势下,在集团公司的战略决策下,我们积极开拓昆钢供应链和服务链的业务植入,加大铁矿石、焦煤焦炭的供应,打造全新的钢企合作模式,使得公司的运行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积极应对拆迁危机,稳定公司团队和市场商户。
1、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作为企业建立团队的最根本的理念: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公司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制度建设和沟通机制:
a、尊重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 b、学会互相欣赏与熟悉;
c、互敬互重,彼此包容,但不放纵; d、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e、勤于沟通,有效沟通;
f、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在制度下处理问题公平公正。
2、一脉相承的企业文化
a、在每星期的全体员工例会和部门例会过程中,加大对于企业理念的宣传、讲解和讨论; b、在实际工作当中,教导和培养员工对公司、对客户和对家人的责任心、诚信力; c、通过日常例行的人资谈话和私下交流,对员工的疑问和难处予以解答和帮助; d、加强员工对于集团和公司战略发展的了解认识,鼓励建言献策; e、深化服务意识,加强客户服务管理,做到信守承诺、务实高效。
3、雷厉风行的执行能力
a、从小事做起,开展“举手之劳,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b、加强过程管理与监控,在过程中发现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的问题;c、通过针对性培训和面对面的交流,解决态度、能力和方法上的问题;
d、加强工作安排的合理性、过程监督的及时性、结果检查的常态化和事后分析的准确性,引入pdca质量循环管理 体系的学习与实操;
e、加大执行能力的绩效考核。
4、富于激情的学习氛围
a、每周至少一次的全体员工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 b、每周部门内部至少一次进行业务学习; c、每周部门之间至少一次集体交流学习;
d、建立长效的培训学习机制,保证学习内容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解决员工面临的短期和中长期的实际问题;
e、加强遇到问题后的讨论分析活动,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f、定期进行管理理念、能力和思路的培训、学习和讨论; g、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外请或外派的培训机会; h、规范培训机制的可实施性,加强培训学习与绩效考核的联系。
5、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
a、按照集团和公司的实际需求,逐步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机制;
b、根据公司和岗位的实际需求,在kpi的设计和评估方面倾向于贴近实际,可操作性强; c、对于不同岗位的绩效考核内容和关键指标有所不同;
d、对于绩效考核的内容和关键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和员工完成状况,在指标和权重方面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适度调整;
e、在绩效考核体系实施前、重大调整前和内容指标的微调前均提前告知员工,并开会详细解释、讨论,保证员工的知情权; f、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对于绩效考核的奖惩要有实据,已建立表格详细记录在案,以备核查;
g、接受员工的质疑,并建立绩效访谈机制,有针对性与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结果的访谈,倾听意见和建议;
h、严格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对于绩效考核结果的调整改变已经做到完全公示,以备核查;
i、还原绩效考核的真实目的,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加强优劣势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学习和经验交流。
6、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
a、根据实际情况,已建立一周、一月和一季的培训计划;
b、加强培训学习的纪律管理,已建立培训登记、笔记记录检查、培训考核的基本管理制度; c、加强培训效果的评估系统的建立,目前仅限于通过访谈途径了解和业务实操结果进行判断; d、建立定期提交工作实际问题的机制,大力鼓励部门和员工申请定向培训;e、根据培训需求,进行筛选,分为集体共性的培训和一对一的培训; f、培训内容更多的倾向于解决实际业务的问题、公司基本管理和风险控制需求等方面的围观培训,逐步加强战略、概念、思维拓展等方面的宏观培训;
7、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a、严格划分岗位职责,明确职权范围和具体事务; b、根据岗位职责,清晰准确的划分责任范围;
c、加强员工责任意识的教育培训,理顺“责、权、利”的关系,培养员工强烈的责任感; d、正在着手建立责任划分承担管理机制,使得尽责必奖,违责必究的观念深入人心,并且具备可操作性;
e、对于严重不负责任或极力推诿责任的当事人,在绩效考核、公司评定、职位升迁等方面给予严重警告,甚至劝离;
8、不断优化的工作流程
a、逐步优化公司的组织架构,使之更趋合理;
b、目前已对业务流程和客户服务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和优化;
c、对于部门间的协作与交流的流程正在进行优化精简,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能力; d、对于部门内部的工作流程,根据部门业务的实际情况和客户需求,也正在开展流程梳理、重组和精简;篇三:企业员工队伍建设工作心得 企业员工队伍建设工作心得 要实现“人尽其才,材尽其用”,企业领导层和人才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努力成为善于开发人才资源的工程师。真正做到“慧眼识真才,无私用贤才”,惟才是举,任人惟贤,如此才能促进企业发展。
一、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人无完人,瑕瑜互见,世界上根本没有样样精通的全才,任何一个身心正常的人都有所能也有所不能。这就要求企业用人时要辩证地看待人才的优缺点,坚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的原则,量才而用,鼓励员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同时,要允许其犯“合理的错误”,切忌求全责备。尊重、理解和信任是实现高效率的有效保证。
二、员工队伍的规划
业务战略决定了组织所需的人力资源,配合企业的业务规划和经营策略,分析、明确哪些是实现战略目标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核心人员,是进行规划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对员工队伍的现实任职素质进行大“盘点”,比如企业现有人员是否已满足业务战略对关键员工的需求,缺口有哪些、有多大等;同时要分析外部人力市场的变化趋势及内部员工流失率情况,预测关键员工队伍未来的发展变化与业务发展的匹配情况。综合上述所有因素,则可以对关键员工进行整体、系统的战略性规划,从而为关键员工的有效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三、留人主要是留“心”
创造良好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追求组织与个人的双赢,是留“心”的根本。而如何把个人优势转化为企业优势则是保留关键员工的重点工作,比如骨干人员所拥有的核心技术、经验、个人声誉、客户关系等,这些资源常因人才流失带给组织很大的损失。加强团队建设是转化个人优势的有效方法之一,团队使个人的作用有限,团队内资源共享,从而分散和降低了组织对个人的依赖性。另外一个有效方法是加强制度化的规范管理,比如技术知识的管理制度、客户关系的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把个人所拥有的资源记录、整理、分享和保存,从而变成企业的资源和优势。
四、员工队伍的开发 其重点在于素质开发,高素质是高绩效的基本前提。企业能否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关键要看骨干人员的素质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围绕素质管理制定关键员工的培训计划和发展计划,一方面配合企业的战略规划,同时结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形成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这是关键员工管理的最佳境界。关键员工的个性化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五、重视关键员工的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对于关键员工的管理重点在于企业战略目标与关键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关键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关键员工决定了企业战略目标。所以企业在制定目标及战略规划时,应提供机会让关键员工参与决策,取得他们的认同和理解,化企业战略为个人发展目标,从而激发关键员工自发的、长久的奉献精神。
第二篇:中学团队工作汇报材料
团队工作汇报材料
校园由教学楼、宿舍楼、食堂、运动场等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构成,教学楼内设有标准化的物化生实验室、精品课堂直播教室、微机室、图书室、音体美室、形体室,专设心灵驿站、校园广播站、二手书市、学子话吧、家校会访室及各类特色班。目前 我校共有团支部26个,教工支部1个,共有团员 765 人。设有1个少先大队,8个少先队中队,少先队员356人。近年来,我校团队组织充分认识到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在共青团事业中的基础地位,在上级团委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将少先队工作纳入全团整体工作之中,加强对少先队中队的指导,强化了少先队中队小干部、辅导员队伍建设,健全了少先队工作组织机构,进一步优化了少先队工作外部环境,在以团带队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简要汇报如下:
一、明确工作思路,指导工作开展。
坚持以团带队推动少先队工作的总体思路。充分认识到以团带队是中国共产党交给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光荣任务,是共青团工作的光荣传统。立足本校优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推优入团”为路径,搞好团队衔接,认真探讨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切实作到认识、措施、组织机构三到位。
1、认识到位。我校始终把以团带队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为了做好团队衔接工作,专门召开团干会议。认真分析了当前我校团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就团队工作提出新要求:一是要注意发挥少先队的自主性,使少先队员真正成为少先队的主人;二是做好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为团的发展对象工作;三是建立健全推优入团的相关档案,重视少先队的推荐工作;四是共青团要竭诚为
少先队服务,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五是少先队组织要对少先队员进行团章团史培训,帮助他们认识共青团。
2、措施到位。首先,我们将以团带队工作,纳入共青团工作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做到团队任务同步下,团队活动同步搞,团队例会同步开。其次,制定出与学校工作相适应的《团带队制度》和《推优入团制度》。在制度中明确指出,团支部必须加强以团带队,发挥以团带队的作用,少先队组织有向共青团组织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团的发展对象的任务,要积极做好推优工作。加强对少先大队辅导员的培训,选派大队总辅导员参加中央团校在广西举办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培训。
3、组织机构到位。为突出少先大队总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权威性,将少先大队总辅导员纳入学校中层领导队伍。为保证有充裕的时间开展工作,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的工作量以教师满工作量的一半计算。为便于辅导和管理,配备年级主任担任该年级的大队辅导员,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担任各中队的中队辅导员,各班班长担任中队长。
三、开展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
1、定期召开队干部会议,做好队干部的培训工作。以推优入团为契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紧紧依靠辅导员队伍,发扬“全团带队”的传统,做好少先队与团组织的衔接工作。每学期推选一批优秀少先队员加入中国共青团。
2、建成一支由高年级优秀团员组成的小辅导员队伍,发挥传帮接带的作用,帮助少先队员成长进步。
3、巩固阵地建设。每个中队都有队角、黑板报。利用升旗仪式、校园广播站、红领巾教育基地和学校宣传栏对团员、队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
4、举行迎接七年级新队员仪式,帮助新队员迈好中学学习生活第一步。做好老队员离队工作,举行离队仪式,做好离队宣传教育工作。
5、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学校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利用业余团校对少先队员、团员学生进行团章,团的基本知识教育。学校党支部高度重视团带队工作,开学第一堂团课由党支部副书记亲自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六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了“争做优秀少先队员努力向团组织靠拢”等系列教育活动。
6、坚持开展青少年志愿者活动。学校团委立足本校优势,加强制度化、组织化,定期开展志愿者活动。制定详细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计划,明确开展活动的中队、及服务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带队辅导员。去年11月全县遭受在寒冻灾害天气影响,学校组织团员、队员参加抗灾自救社会实践活动,帮助社会把损失降到最低。让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让学生理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内容,明确学习的目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如:开展植绿、护绿活动,成立环保小卫士、道德标兵等。
7、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形成了制度化。多次邀请法院和公安局的同志做法制报告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开展“11〃9”消防宣传,进行逃生演练,教会学生正确的灭火方法和逃生技巧。2010年11月30日为防止踩踏事件发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全校师生3分钟内有序集合到制定地点,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8、开展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带领团员、队员参加“3〃23”气象日科普活动,学习气象科普知识。开展“艾滋病宣传进校园活动”,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组织团员队员向老师问候,开展感恩教育。举办以低碳进校园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向团员、队员宣传环保知识。与民族学生开展“手拉手、心连心”联谊活动,让团员、队员在活动中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与民族学生的团结和友谊。开展“低碳环保与我同行,好习惯伴我成长”的宣誓和签字仪式,在广大团
员和队员心中树立环保意识和养成好习惯的自觉性。组织少先队员开展放风筝比赛,用亲手制作的风筝参加比赛,为孩子增添快乐的同时,增强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以中队为单位,开展拔河比赛,在比赛中,增强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学校开设了美术、书法、舞蹈、音乐等兴趣小组,让孩子们得到全面发展。
我校的团队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团委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学校团委和辅导员共同的努力下,我校团队工作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第一团队工作汇报
泉山区泉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一团队工作汇报
泉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一团队负责余窑、王陵两个居委会的社区卫生工作。团队成员6人,其中2名全科医生、2名社区护士、1名公共卫生医师、1名妇幼保健医师。团队服务居民总人口数11043人(动态)。团队成员分工合理、责任到人、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每月、每季度有评估、有分析、有总结。为了给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我们制作了《责任医生团队下社区服务流程图》、《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流程图》,使每个团队成员都熟悉入户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及体检的整个流程。团队下社区出诊箱有血糖仪、血压计、听诊器、皮尺、体温表、视力表、体重秤等物品,社区居民的一般体检在家就可完成。在辖区及居委会以公示牌的形式公开团队成员信息、服务项目、联系电话、服务时间,以名片形式印制联系卡发放给居民,以方便居民和自己的家庭责任签约医生及时联系。虽然工作很平凡、很琐碎、很简单,但我们的宗旨是把每件平凡的事都做好就不平凡,把每件简单的事都做好那就不简单,以点点滴滴的平凡事迹,谱写了现代社会社区卫生工作者不平凡的工作篇章。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疾病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生物——心里——社会——环境”的医学模式将全面主导卫生实践。这种转变导致人们对健康标准和医学服务的要求大大提高,作为隐患于未然的健康管理正是应对医学模式的转变而产生,以全科医学为基础、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旨、以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指导饮食运动为手段、以减少健康危险因素为核心、以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真正保障和改善城乡居民健康为目标。目前在中国慢性病死亡率已经占到了总死亡率的80%,占疾病总负担的64%。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极大地增加国家的经济负担。要想改善这种状况,必须从健康危险因素的预防开始,实施健康管理的预防工程,开展健康促进指导及引领
人们真正有效地把握健康。那么究竟谁来承担这项神圣而重要的使命呢?全科医生应该当仁不让。泉山区泉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形成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以全科医生团队的形式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化管理工作中,第一团队各项工作走在前头,保质保量的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社区慢性病建档管理、访视工作,定期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医疗康复工作。工作中大家团结互助、精诚合作,为居民提供温馨优质的服务,赢得居民的一致好评。在2012中,经过大家刻苦努力,成绩斐然,为余窑社区1538人、王陵社区811人建立健康档案,其中65岁以上老人791名、高血压病人394名、糖尿病137名、残疾人152名、精神病人9名,对建档的居民规范管理率达100%。
通过这一年和居民的近距离接触,了解辖区居民对生活中一些健康问题的迫切需求,让辖区居民互助互爱、互相帮扶,完成居民自我管理、自我保健的过程。社区团队和居委会建立共建单位,组织了一系列健康讲座和互助关爱活动。为了让广大居民听得懂、用得上,医生XXX在讲课内容、讲课技巧、制作健康教育宣传单、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等方面,采用居民喜闻乐见,用老百姓的语言把深奥的医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社区护士XXX、XXX着重负责慢性病人群危险因素的干预,慢性病及60岁以上老人管理和访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不管严寒酷暑,不怕楼高路远,坚持每周固定时间下社区巡诊。根据健康危险因素可否预防控制,确定优先干预危险因素排序,依次为:加强运动、控烟、控盐、限酒、控制体重、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知晓率、服务率和控制率,有效预防了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公卫、妇幼保健医师XXX把妇儿保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深得居民的喜爱。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现不足,特制定了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进一步规范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流程,认真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努力提高辖区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二是加强慢性病和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将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并做好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和健康体检等工作;三是着力做好老年人保健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健康检查项目,落实每年一次的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四是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并将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五是认真落实辖区内各项统计报表工作,努力加强慢性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六是进一步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力度,并通过广播、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使居民了解项目的服务内容和免费政策,支持和参与项目的具体活动,有效提高社会满意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徐州市泉山区泉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一团队组长:XXX
第四篇: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教学质量
一、概述
当今社会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几乎所有事业都依赖于团队的努力,依靠个人力量很难取得什么成就。拥有具备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了一批彼此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和合作的教学团队成员,才能使专业和学科不断发展壮大。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1],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定位是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的任务功能相吻合,与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团队成员间相互合作、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自身特质鲜明[2]。
二、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2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首次招生,我校该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相对薄弱。为了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员,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启动了“电气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一)电气工程教学团队年轻教师多、绝大部分本科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团队中教师学历偏低、职称偏低,团队的职称结构亦不合理,尤其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办之初,存在实验室不健全、实验仪器、设备不足和实验室管理不科学等问题;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涉及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所学各门课程知识较为分散,不成体系,难于理解和掌握。
以上问题严重的制约了电气工程专业和学科发展,制约了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也制约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电气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较快、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三、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着眼于学校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一)研究如何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电气工程专业的办学实力,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加强教研活动,达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提高、探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之间的内容有机衔接;
(二)是提高学科专业教师的职称,改进团队职称结构。激励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多从事科研活动,撰写学术论文,提高专业学术水平;
(三)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进实验室带学生的实验课,同时加强与供电系统的联系与合作,探索合作点,将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制定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既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又可解决由于扩招学生人数剧增给毕业设计造成的巨大压力的实际问题;
(四)以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为主线,整合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设备与资源,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五是加强教学研究,通过加强教研活动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之间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最后也希望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教学团队中教师和学生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造性。
四、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一)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是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员,以电气工程专业建设为平台,教师规模(13人左右)适当而相对稳定。团队成员既要有擅长做科研的教师,也要有擅长教学的教师;既要有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要有年富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既要有科研整体实力强的学术带头人、教学整体实力强的教学“领军人物”,还要有教学、科研骨干成员,筛选团队成员既要看是否具有教学、科研才能,更要看思想品德好坏和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既要看目前的教学、科研能力,又有看今后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相互提高。
(二)教学团队的文化构建
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文化,没有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团队运作就很难成功。首先,共同建立工程服务农业生产的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由小到大逐步作强电气工程学科。教师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老中青教师的密切结合,使个人价值与团队目标实现紧密融合。其次,共同营造互信、合作、和谐的团队文化。老教师能够积极地引导中青年教师,中青年教师积极配合,青年教师虚心学习,通过互动合作,教师之间能够在知识和信息上充分交流,在思想、信念、态度等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通过互动合作,团队成员之间既尊重、包容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又能相互信任和依赖,在团队总目标的指引下,将个人力量凝聚成团队的力量,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融洽的发展氛围,在合作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三)团队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每学期都进行集体备课,并认真检查新学期教师必备的教学资料。通过团队集体讨论帮助年轻执教者备课和修改教案,设计科学、新颖的课堂教学思路、多媒体课件等,探索学术难题,做好技术支持,使团队教师提高了教学责任感和教学能力。
2、针对团队年轻教师多、上课经验少的特点,为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及安排青年教师听课等活动,通过有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丰富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理清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思路,在师德方面及教学各环节为青年教师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很大的提高。
3、围绕学生的课堂教学,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如结合学校“如何上好一堂课” 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进行50分钟的课堂教学比赛、中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等系列竞赛活动,团队2名教师在学校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名教师获得二等奖,获奖率100%。参加学校的课件制作比赛的团对成员也获的了一等奖。这些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全系教师理论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4、每学期在学期初、期中和期末都会组织有关教学质量、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教学活动,团队教师都参与讨论,从而掌握整个专业的教学情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参与性。
5、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中青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的一类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较好的教学梯队,共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四)团队共同整合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共同建设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以任课老师牵头做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老师具体实施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共同探讨,经过几年的发展,建成了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下设7个专业实验室),满足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和毕业设计的需要,同时对学院其它专业和科研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形成强弱电结合、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专业课程实验逐步形成了“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和参观实习”的实践教学主线,各门主干课程之间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2、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除担任理论课程外,必须参与该课程实验课的教学指导工作,以增强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同时完成课后答疑、作业批阅、以便不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3、每次电气专业学生的参观实习都要求教师参加,以提高教师对实践知识的认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4、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将各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开拓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1、把相关教师组织起来,建立教师团队,可以提高教学、科研工作效率,有效解决教学、科研经常面临的时间矛盾。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要求每位老师同时把教学与科研搞得一样好,而要提倡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擅长“讲”的多上课,把团队中好的研究成果、好的教学内容等及时传播给广大学生;擅长“研究”的多搞科研,多为讲课者提供丰富、高质量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合作,才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承认能力差异,不作硬性和统一要求,有利于教师各尽所长,各得其所,共同提高。
2、团队促进教学内容和科研内容交融互补、教学科研同步交流、科研和教改项目互促。建立工程技术服务农业生产的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从中寻找科研课题,由小到大逐步作强电气工程学科。促进强弱电的结合,积极寻找交叉点,扩充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互补性。由有科研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带队,积极申请科研项目,联系横向课题,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其科研能力,最终提高其教学联系科研和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团队建设多方面提升了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能够提供一种民主、平等、沟通、协作、共同进步的和谐发展环境,这种环境能提供心理支持和技术支持,使教师觉得可以表达他们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即使是在教学中遇到了挫折,也能坦陈失败与弱点,通过寻求团队其他成员的支持与协助,进而获得能力与经验上的提升。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都能够自觉努力的提高自身的学历和职称。硕士以上学历由12%升至30%以上,在职称方面有3人晋升为副教授,6名青年教师晋升讲师,以较快速度提升了团队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极大改善了职称结构,也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团队建设有利于实现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团队成员在团队带头人的领导和辐射作用下,取长补短,分工协作,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综合实力。而当每个教师个体不断提升时,整个团队就会汇聚出共同的方向,形成合力,实现教师群体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专业的发展。专业发展了,专业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有了较好的专业基础、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学生的就业一年一个台阶,就业形势喜人,其中2006届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2007届初次就业率达到80%,特别是2008年学生只要拿到毕业证,都有几个单位待签。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初次就业率见表1。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是最能反映专业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指标,其可信度也最高。而且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大部分都是各地区、县的电力公司和供电局,学生分配后工作稳定、收入和工作待遇都很好,学生对工作单位也较满意,工作积极性高,在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多年的高就业率说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符合社会经济的需要。
实践证明,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与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各环节建设,把教学管理工作与教学各环节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促进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等。将有效克服不足、加速提升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本系)、本专业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院学科建设。
第五篇: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团队的建设与完善就成了企业的生命线,员工的培养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建设和完善一支符合集团和公司发展需要的高综合素质的团队也是身为管理人员责无旁贷的事情。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和理,一切操作都离不开“人”。在管的方面我们以规章、制度来约束,以奖惩措施来度量。在理的方面,我们以人性化的教育来平衡,以学习培训来提升。下面就如何做好团队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1、制度化制度化管理让企业管理有法可依。法制规章健全,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因此要完善管理制度,并且注意管理的硬件,重视管理方法的科学性。以制度为标准,把制度当成企业的法律,并处处以制度为准绳。企业的管理者几乎相当于企业的执法人员,时不时地以制度丈量其的一举一动,督促其的行为符合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切按制度办事是企业制度化管理的根本宗旨。制度的建立可以让公司员工有统一的标准参考,可以明确自己工作需要达到的标准,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度量,更有利于自我培训和公司培训,使整个公司形成向上的力量,最终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2、系统化
部门工作是否有效率取决于部门在运作中是否能分工合作,相互协调,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能做到这点当然是最好的,可惜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则会采取权宜之计而忽略其余了(这要看部门头的协调力、凝聚力及分工协作力),其二,部门工作的效率取决于部门能根据在整体中的战略位置制定符合本部门乃至全局的合理化的系统模式,避免部门各岗位因工作衔接产生的管理真空,管理一旦形成真空必将是,部门工作事事有人问但事事无人负责,产生在其位谋他事、避重就轻、敷衍了事、相互推诿的工作作风,这样还有效率可言吗? 其实部门要能建立系统的程序化,我想这样的问题自然会逐步解决,那么部门的系统化该如何建立呢?
建立完善部门各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制约各岗位人员,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的制定要简单明了、相互制约、互为监督,要使其流程化。
3、程序化
建立系统后,各岗位人员就是此系统的执行人了,那么怎么才能让公司的规章制度执行到位呢?我想这也就是执行力的问题,这也是困扰各大企业乃至从中央到地方的问题,这并不是说各部门各岗位没有执行,而是在执行相关规定和战略意图时没有真正的理解,就显出了执行没有到位。当然,员工的个体文化差异也决定了个人对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战略意图理解的深度,在执行上也就天差地远了,所以我们公司或部门的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力求简单明了。不能简单说明的,就要招集相关岗位人员学习讨论,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的执行。各部门各岗位都能理解了公司的规章制度、战略意图及相关的指示精神
后,执行力的问题就只剩下监督工作了,而后我们再依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制定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细则用奖惩措施监督各部门各岗位的相关人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部门为主线的系统程序了,再以“法制”与“人治”相结合来维护和监督这个程序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4、方便化
有了系统的程序化后,为了这个程序运行流畅,我们还要考虑要怎样使其发挥良好的作用,实践证明越是简单方便的东西,它的使用及实用性就越高,也就是说我们要为这个程序提供更方便的操作模式。部门可以把必要的信息公开,如财务的流程、调度的运作、车辆维护、安全教育等信息公开和共享,方便了各岗位之间的协调,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工作衔接产生的管理真空,使部门运作更有效率。
部门可根据总部的规章制度及相关指示来制定完善符合本部门的策略让部门各岗位共同遵守。这也恰恰说明要实用的就得是方便的,才能容易理解,容易被使用,容易执行到位。试想一个制度、一种精神、一个意图复杂了,理解不了或不完全,执行起来既费时又费力,方便了的既省时又省力又能执行到位表现自我,那么还有谁能不选择后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