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篇心得体会的读后感
[一篇心得体会的读后感]一篇心得体会的读后感2011-01-05 20:24前言:有两年了吧,我看了不少谢安朔的文章,对自己开阔视野、坚定信心乃至理解某些法的内涵都有过帮助,因此也转载了多篇,一篇心得体会的读后感。不过呢,修炼升华的过程就是复杂的,别人所写的心得体会,有的时候也会对人构成障碍啊。当然了,只要以法为师,摆正基点看待的话,那就不是问题了。成佛之节选作者:谢安朔凌晨三点,打坐结束,静止中,明确了生命的真实存在,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在打坐中,随着心灵的纯净程度慢慢的增加,这种纯净的标准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就不再是常人的人心情感,就会融化在佛法的纯净慈悲的能量之中,心灵是思维活动的根本动力源,没有了情感,心灵的执著心推动,思维就会缓慢下来,记忆就会出现空白,记忆是情感,观念,感受,执著心的叠加组成的对于人类时空的幻想积累,当你的心灵纯净的标准,与佛法融合为一体的时候,生命的主体,就会脱离思维与记忆的系统,就好像是把汽车的发动机从车体中取了出来,没有发动机的车,仅仅是一个躯壳,发动机,才是生命的主体,电脑的cpu不存在了,其他的硬件都不起作用了,cpu就是你的心灵,没有情感的心灵,就是纯净的信仰,信仰的纯净程度,就是你从业障幻想中,通往真理永生的门。没有了心灵,就没有了自我,没有了记忆,思维就像是空气中的烟雾一样,淡淡消散,只有佛法,肉体,空灵的境界存在。这个过程我走了三年,07年开始,我真的以为这就是修炼的全部了,空灵中体现出来的苍茫宇宙,无限天体,······一切一切的奥秘,都尽收眼底······在空无至极的佛法标准中,体现出来了层层变化,无穷奥妙,无穷伟大,无限威严,我怎么可能会认为这些实实在在的智慧是假象?这些智慧,足可以揭示当今地球上一切宗教的奥秘了,无所遗漏的真相,······怎么可能是假的?佛教的,道教的经书中,高深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连他们其中的方丈都不一定能够解释的清楚,所有人都在背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观世音菩萨的心经,谁都知道这些理论,可是谁又真正的达到这个不退转的般若智慧了,历史上,能够达到这个色不异空的境界,就是解脱生死了,谁能够达到谁就能够开创新的法门了,······原本,我也以为洞见了生命的本质,找到了原始的本性,所以,去理解佛教一切的经书,揭示奥义,随手拈来的经书就能够圆融不破的昭显佛经智慧······可是,可是,可是,如此现实的这一切,这些智慧与生命标准的体现,这些宇宙天体,无量众生的奥秘,最近,在打坐中,却变成了幻想,天哪,当在人性绝对的静止中,原始生命本性苏醒过来的那一瞬间,原有的一切修炼成就,就变成了执着!变成了幻想!变成了底下的糟粕!这一切真实伟大的智慧与宇宙真相,只不过是底层的生命系统对于真神法界的模仿而已!只不过是神灵的纯光照射在沼泽泥浆中,泥水下投射出来的一点点光明。过去的修炼是我在修,这个现实的我,在修行佛法,对于佛法的认识理解,在逐步的代替人类的思维情感,代替这个有血有肉的人,一切的修炼变化我都是知道的,可是,当生命的本质,原始的生命因素苏醒的时候,我,这个人类修炼的一切,原来都是为了他的清醒觉悟,当生命的原始性质,清醒独立的时候,这个表面上的我,就消散了,原来这个我,是人类的情感,执着,欲望,与思维的幻想所集中构成的假象啊,你们现在看这篇帖子的人,在生命最原始最本质的哪个自我苏醒的时候,就会明白我今天在说什么了,人间一切都是我们人类的幻想所构成的,原始的本性清醒的时候,这个状态,不能说这个状态的生命是我,因为这个本性没有人性的任何因素束缚,没有人间的我这个概念,没有我这种因素,与构成人类我的任何物质体现,他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之下,肉体之中,他从未消失,从未改变,从未离开,在生生死死的轮回中,体现出来了无数的形式,却从来没有清醒过,亿万年的迷茫,只是为了等待今天这一刻的觉醒,他存在于任何一种生命形式之中,却无法用情绪感知,以思维思考,用肉体探寻,可是,当我的人类思维,情感,自我的执着消散之后,他就是最最真实的生命本质,本质的存在是光,这种光,是原始真理的根本面目,穿透任何宇宙的时空,却不受任何时空的因素限制,所以,本性苏醒的那一刻,人类的时间就停止了,宇宙间层层天体,浩瀚苍穹,苍茫无量世界,与三界人间无量众生的过去与未来,尽收眼底,此时此刻,洞知一切,无所遗漏。·········本性替代人性的开始,就是佛法圆满人类现实自我,改变最后人性的开始,也就是三界内新的世界开始的起点,就在现在,2010年的12月,现在写出这些文字的我,还是人类的思维与感受,不是真实的佛,但是,未来的四年中,这种神性的体现会越来越频繁,真实,神会活生生的从人体肉身中,诞生到人间来,当神佛以肉体展现在人间的时候,微观中,苍穹众生将以辉煌的光明,打开人类这个沙盘中,每一粒沙子的表面沙粒,以能量的金色光明笼罩整个世界。也许,一年后,我再看今天写的这些文字,就像是本性觉悟后,看曾经写出来的对与修炼的理解认识一样,都会是灰尘,我相信会这样,因为,目前还有人类的思维与情感,无法真实如意的表现真理真相,但是,我是一个诚实的人,不会去想象,编造什么景象,也不会隐瞒自己的错误,当发现自己是错误的,承认,改正了就好,毕竟,本性佛法的觉悟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不要执着于现实的什么利益,都是幻想啊,读后感《一篇心得体会的读后感》。看吧,神越来越近了,必将使人类体验神佛的伟大,接受真理的裁决。2001年的6月12日,第一次体会到神灵的永恒,无我,佛陀的无量慈悲与无限智慧,洞知宇宙无量,无穷众生的思想,知道任何生命的思想最细微的末节,瞬间洞知无穷生命的思维与心念,可是却无动于衷,不为所动,因为,此时的你,不再有自我的生命因素,就是佛法纯净标准存在,就是永恒不动的真理,象光照耀苍穹,诞生,恒定,制约一切法,慈悲是生命的特质本能,融化一切理,这就是生命被选择,注定永恒未来的那一刻,原始而最终的生命真相。2007年7月26日,和我二姐去买床单,在布料批发市场,二楼的一个摊位,她在挑布料,我坐在椅子上休息,突然,瞬间,大脑思维停顿了,像是繁荣的城市夜幕中,灯火辉煌的热闹,顿时陷入了停电后的黑暗,只是这种思维的停顿,所带来的不是黑暗与恐惧,而是清净,纯洁,在眼睛,耳朵,肉体所看到,接触到,思维想象到的大脑中这个庞杂的,现实的,具体的世界之中,突然间开启了一扇通往神灵的大门,那扇门后面,充满了神圣,纯净,祥和,美好,喜悦的光明。在这种思维停顿的瞬间,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生命的本质在人类自我思想,情感,欲望观念之下,清醒的复苏,随着大脑思维停顿的时间加长,频率加快,逐渐的,人类这个现实的自我,构成这个现实自我的人心,观念,记忆,情感,开始一天比一天淡化,而大脑空白的这一块,开始展现出来神性的智慧,境界,这就是生命原始自我本质,本性的智慧,境界,生命标准在修炼过程中,在肉体,人类表面上突破人心后的展现,一切的佛经,在此时已经不再是秘密,三界内,外星生命与各种宗教中的秘密,都大白于天下,因为本性就是真理,虽然展现的程度很小,但是不在三界众生的迷幻之中,所以,可以洞知三界内一切的真相。07年之后,开始揭示佛经,道法中对于人类千万年所隐藏的根本秘密,开启人性中对于生命的渴望,从而度化人性迷茫,引导生命得到真理。2010年,12月,真神的降临,彻底开启了真理与生命最终圆满的截止时间。原本停顿思维后的纯净,微观,空无智慧,以为那就是生命的真相了,可是,在2010年12月12日,本性开始正式脱离肉体,人性,开始整体成长,独立存在,也就是说,本性的觉悟,已经不再受到我人性思维的结构,想象,情绪的左右,而会整体的替代现有的这个自我,不再有我对于佛法的认识与理解,而是真理,佛法,境界,纯正的光明,进入肉体,替代人性的幻想,成为主宰我现有肉体的灵魂,那就是原始的我,我生命固有的本性,······过去,是现实的这个自我的意识,能够脱离肉体思维,记忆观念,脱离情感的制约束缚,进入佛法修炼的成就智慧,获得人性之中对于真理佛法的认识,获得人性感知到的,神灵的智慧。可是现在,就是真实的神灵本质,圆满的生命纯净无漏智慧,确实的真如法性,成为现实自我的本体,每天学习佛法12个小时,才能够填补神性的虚弱,达到健康,理性的纯净存在,没有人心,人性情欲的参与,这才能够知道生命原始纯正存在的真实感受。打坐修炼中,只有佛法,肉体躯壳,本性的清醒独立的特质相融合。结合后的纯正圆满,光明与真实智慧,却不是人心对于佛法的理解感受。曾经迷惑了我36年的这个思维,记忆,情感,正在像迷雾一样渐渐散去。肉体内,不再有思维,不再有感受,不再有记忆,而不被思维以及感受,记忆与观念带动后的空白状态,却真真切切的体现出来了圆满佛法成就的生命本性。原来,真实的本性从未消失过,从未离开过,从未改变过,只是被人类的执着于幻想所蒙蔽,掩盖了,只有佛法真理的纯真内涵可以开启生命本性的觉悟。所以,觉悟后的清醒本质,与佛法内涵真理的标准是一体一性的,就是亘古存在的真理,真神的辉煌,在人类社会的再现,是光明,是恒定不变的威德,是恒定制约众生不变的永恒真理。·······读后感:读完后,感受是谢安朔比我修的好啊。但是,我写这篇读后感并不是为了赞美他,也不是为了质疑他,是想着大家怎样走正走好自己的路。师讲过不同层次有不同层次的法他每提高一个层次的时候,回头一看自己刚刚讲过的法都不对了。再提高之后,他发现讲过的法又不对了。等他再提高,他发现刚刚讲过的法又不对了。整个四十九年,他都是这样不断的升华着,每提高一个层次之后,发现他以前讲过的法在认识上都是很低的。他还发现每一个层次的法都是法在每一层次中的体现,每一层次都有法,但都不是宇宙中的绝对真理。而高一层次的法比低一层次的法更接近宇宙特性,所以,他就讲了:法无定法。,那么谢安朔在文中所写的自己升华的过程,其实也是在证实法,我理解他是用自己的升华过程证实法中的这一部分的内涵,在我的境界中看的话,他所写的那些文字,靠逻辑思辨是想象不出来的,应该是谢的真实体会的文字表述。最后,想起了这几段法,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只有遵照这个大法去做才是对的。不要看到人家功能啊,神通啊,看到一些东西,你就跟他去了,就这样听去了。你也会害他的,他会生出来欢喜心,最后自己什么东西都失去了,关掉了,最后掉下去了。开了功也会掉下去的,把握不住开了悟也会掉下去。那佛把握不好还往下掉呢,何况你是个常人中修炼的人!所以不管出了多少功能,多大的功能,神通显的多大,你一定要把握住。修炼的人出了功、开了功,或者是真正开了悟,也不能够把他自己视为如何如何,他所看到的东西,是在他这个层次中看到的。因为修炼到这一步,也就是他的悟性达到这一步,他的心性标准达到这一步,他的智慧也就到这一步。所以更高层次中的东西,他可能不会相信的。就是因为他不相信,才会造成他认为自己看到的是绝对的,认为就这些了。那还差远去了,因为他的层次就是在这儿。你的功能也好,你的开功也好,你是在大法修炼中得到的。如果你把大法摆到次要位置上去了,把你的神通摆到重要位置上去了,或者开了悟的人认为你自己的这个认识那个认识是对的,甚至于把你自己认为了不起了,超过大法了,我说你已经就开始往下掉了,就危险了,就越来越不行了。共勉!
第二篇:读后感心得体会
爱与责任
《最高职责》向我们描述了一位英雄机长的成长过程——从一个热爱飞行的孩子到一个拥有高超飞行技巧和强烈责任心的机长的成长过程。产生这一质变的原因不仅仅源于其对飞行的热爱,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对飞行技能的磨练和经验的积累以及那份责任感的日趋坚定,正是因为这日积月累的量变,最终才使其发生了质的变化。
萨利不是天才,但是对于飞行事业的爱和对旅客负责的工作态度造就了这位出色的机长。书中萨利谈到自己时也说过,他在身体和智力方面都没有什么过人的地方,在军校中只处于中游水平,但是唯一胜过他人的就是他对飞行的热爱。正是由于这份对飞行的热爱,他忍人所不忍,在严酷的军校生活中坚持了下来,并在军校中培养出了严明的纪律感和强烈的责任心,并将这些优秀品质延续至其一身的飞行生涯中。
由于对于飞行的热爱,他积极学习各类飞行技术,强烈关注一切与飞行有关的信息,对每一次的工作充满了激情;由于对旅客和工作强烈的责任心,他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并将前人的错误进行分析,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假想,认真完成每次飞行。在飞行中,任何微小的失误或几秒钟的反应不及都将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严重的后果往往就是机毁人亡。在哈得孙河上,正是因为萨利过硬的飞行技术,老道的工作经验,以及对前人错误的钻研,才使其完成了那次奇迹。
不仅仅对于民航,想要做好任何工作都需要对工作的热爱和对他人的责任感。但是爱和责任对于民航来说尤为的重要。众所周知,民航事业的重中之重就是安全两个字,要做到安全就需要认真的工作态度,这就需要我们对工作抱有强烈的责任感,我们的工作时刻都与天上正在飞行的飞机挂钩,保证他们的安全,我们责无旁贷。除责任感外,我们也需要对我们的工作,或者说对我们的行业保持热情。再有趣事情做得久了都会感到厌倦,对工作厌倦了将会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此我们要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我们可以通过改善人际关系,活跃工作场所氛围等等来保持我们对工作的热情。亦或者是加强与飞行员的关系网络,毕竟为认识的人服务时,人往往会更加的尽职尽责,同时如果工作是与熟识的人打交道,工作也会变得有趣起来。
作为一位新员工,当我阅读《最高职责》时,我被萨利严谨的作风和强烈的责任感深深地打动。虽然所处行业不同,但大家同为民航人,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顺顺利利的将旅客从一个地点送往另一地点。这看来简单,做起来却需要无数人共同的努力。
第三篇:《信仰》读后感心得体会
信仰是什么?我想,这是一个应该很多人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小学时,我专门为此翻阅过词典,甚至查询过一些与宗教相关的书籍,可我始终无法给出一个自己认为完美的文字定义。随着年龄的成长,我试图用一些别的方式去理解这个词汇。信仰是什么?这个听起来通俗易懂但细想又玄妙无穷的概念究竟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仰》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仰》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
当前,深度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精神层面似乎存在着一种隐忧,即“兜里钱越多,思想反而越空虚,财富积累越快,信仰反倒越失落”,“信仰失落”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一个现实课题。
“信仰失落”问题,主要是共同理想的淡漠、历史方向感的丧失。《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
时值党的十八大如开之前,6月24日至25日晚,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按照学院党委的通知安排,我自己在家认真观看了这三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高度认同“央视制造”的创作水平和“震撼心灵”的教育效果:本片的确兼具电视政论片、文献片、纪录片之长,将展现历史,刻画人物,阐述理论融为一体,以人带史,以事论理,主题鲜明突出,细节真实感人,表现手法新颖,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很强的经典电视片,是对我们广大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
此片使我再一次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的同时,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信仰的价值:信仰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而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是因为信仰不论对一个人或一个民族而言,它都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关于行为善恶的最高标准,为社会道德体系提供正确的方向和依据。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面对高校教育的改革创新,信仰包涵的价值整合、文化认同、行为引导等功能和特点,必然成为我们不得不深度审视和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
作为党员教师,不仅自己要在观后更加纯洁性自己的思想、更加坚定共产党员的信仰,更要在实际行动中,以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身份,进一步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诠释和教育方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因此,信仰属于精神范畴,是整体的精神姿态和综合的精神活动,它的指向与归属是明确、自觉、积极和主动的,“它给人们提供的是除了知识以外的关于未来的信念,构成人类不断向历史纵深延伸和向未来极限挺进的精神支柱”,体现出对改造自然的情感冲动,或是对生存状态的美好憧憬和不懈追求。
总有一种信仰让我们充满力量,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进前行。片中展现的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90年来各个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无不激励我们坚定信念,奋发进取,创先争优。
但是,我们也不必讳言,在我们党8000多万人的队伍中,也确实有极个别领导干部和极少数党员,“思想上入党”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好,是否真信真教真干马列主义,是否“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否把从事的职业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做……这些问题,言行不一的现象还是有的,极个别人身上这种现象还很严重,确实是到了需要“信仰追问”的地步了——即“入党为了啥”?
解决当下党员的信仰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党的“组织理想”真正转化为个人的理想信念。为此,我们需要超越“个人计算”,要有革命先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那样的信念与胸怀,真正为信仰而活。具体地说:第一,从超越自我、体现生命无限价值的角度提出每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不可回避的信仰问题,这就是“身后给人们留下什么”,如何于私上不愧祖宗、下不愧子孙,于公上不愧人民群众,下不愧岗位职责。第二,从党和国家高度认同的角度建立健全党和国家的荣誉制度,从制度上落实“千杯万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信仰在心中,实绩需创优。有革命先烈的激励,有江苏新时期“三创三先”精神的引领,作为江苏特质党员群体的一员,我将在“追问信仰”的历程中,接好先烈的信仰之旗,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党的十八胜利召开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信仰》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看完了《信仰》,一个又一个***先烈的名字澎湃、陈树湘、陈毅……在我脑海盘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信仰之歌!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固然无需再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来坚守自己的信仰,却也需要用一份执着、一生坚守来追寻信仰的脚步。
信仰是精神的,却非虚幻的,是通过一个个人物诠释的。信仰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实践与坚守。没有实践,信仰会沦为思想的“空中楼阁”;没有坚守,信仰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为了践行和坚守这个信仰,D人从1921年到1949年,为之牺牲的烈士就达370多万人,付出了如此巨大而惨烈的牺牲,不就是追求共产主义这个信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大的考验?为什么先烈们能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因为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人,信仰就是引领他们前进的天,人民就是支撑他们奋斗的地。在世界上,还有什么比顶天立地的人更有力量呢?
信仰是有选择的。选择了信仰,就要有坚定奉献的信念,一切的犹豫都是一种错误的表现。现在,有些党员信仰不坚定,或成为金钱美色的崇拜者,或成为封建迷信的接受者,从根本上背离了党的宗旨。我们一定要通过各种活动,纠正他们的一切错误,用各种教育办法,使他们从根本上认识错误,坚定马列信仰。我们的各级党组织,要用党的阵地,传播党的思想,宣传党的主张,使党的思想切实深入在各种层次,各个领域中,成为人们信仰的主流思想。我们一定在全社会范围内,立足时代高度,弘扬党的思想,宣传党的思想,调动一切力量,凝聚党的力量,信仰党的思想,让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追求,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复兴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历史要求我们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ZZ、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固守诚实、正直和谦虚的为人,坚持D的理想信念不动摇。
《信仰》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信仰》诠释了中国人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讴歌几代共产党人肩负使命,将中国从贫穷落后带向富强民主的伟大历程。
《信仰》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以党的 90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那坚定不移的信仰,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信仰的价值:信仰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而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是因为信仰不论对一个人或一个民族而言,它都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关于行为善恶的最高标准,为社会道德体系提供正确的方向和依据。
信仰,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的生命动力,在无形间聚集着强大的力量,正因为坚守信仰,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我们,选择信仰,坚守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固守诚实、正直和谦虚的为人理念,始终坚持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不动摇。
《信仰》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历史文献记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以一个个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向我们传递着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人甘于奉献、敢于牺牲、不怕苦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力量。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自省。组工干部作为离党最近的集体,更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对如何将信仰化成实际行动,我们有着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心怀大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历史关口,是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带领人民迈上了一个个成功的台阶。组工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主动增强跟着中心走、贴着中心做的意识和能力。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要高度关注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学习各种利于提高工作质量、提升个人素养的知识,打开房门走出去,努力让自己眼界、思路、胸襟更加宽阔。
二是要开拓创新。“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在变”。历史传承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指导我们继续前行。但是,新的形势、新的情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组工干部要敢于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维桎梏,敢于改变束缚发展的陈规陋习,学会用不断发展的眼光谋划组织工作,培养优良的作风;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拓宽思路,投入精力让创新成果跟上新形势的发展。
三是要服务群众。“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在点点小事上、在平凡岗位上闪耀着灼眼的光辉。当今时代已经不需要用断头流血来彰显我们家国天下的情怀。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坚守自己的岗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学会真心体察民情,主动深入群众,切身体验基层工作的甘与苦、得与失;主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入农家,真正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交朋友、拉真事、诉真情;做群众欢迎的事、关心的事、满意的事,干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信仰》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以党的90多年光辉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
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批先行者很多都是出身于富有的家庭,知识分子,他们舍弃了“小我”,为了实现一个“大我”,去寻找信仰,去践行信仰,他们为了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和振兴而选择了共产主义。没有实践的信仰是空想,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所有奋斗,都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中国近代史上,怀抱各种主义和信仰的政党,似乎都相信自己拥有未来,但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未来。因为,在信仰的碰撞和交锋中,共产党人信仰的不仅是真理,还在于他们能够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支持。
解放后,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在自己的信仰之旗上,抒写新的传奇。从此,信仰中融入了自强不屈的精神,信仰凝聚出了创业精神,信仰铸就了公仆本色,信仰中承载着爱国之情。
新时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践共同富裕的理想成为共产党人信仰的本质。在这一信仰的支撑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他们一辈子坚守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仰,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他们在岗位上的自觉奉献,辛勤付出,经受住了长期、复杂、严峻的考验,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他们在人民心中建立起来的一座座丰碑诠释着他们的坚定信仰,那就是,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对信仰的丰富和完善,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保持先进、纯洁和优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如磐的根,不变的魂。
第四篇:《创业史》读后感心得体会
近日重读《创业史》,心灵又一次被震撼,深感它是一部树立群众观点、群众立场教育的好教材。作品中塑造的一大批源自于现实的优秀基层党团员干部形象,非常动人,尤其值得我们去重新思考、学习。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赢得民意不仅是搞好工作的力量源泉,更是对工作最好的馈赠。犹如中央级媒体组团重访焦裕禄生前奋斗过的兰考、追忆这位真正的共产党员时价的那样: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而赢得民意、汲取力量最原始、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
《创业史》中,讨饭娃出身的梁生宝等青年人,一心爱党爱社会主义新生活,尽管贫穷,但“精神总像汤河岸上的白杨树一样正直、白净”。看着困难户挨饿,心里头刀绞似的。他们把领着贫农渡春荒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才有了梁生宝换稻种,带领群众进山割竹子,运扫把、邀请省上专家培育“扁浦秧”、开展互助合作等举措,实现了让梁三老汉那样的贫苦人“第一次把大米当主饭吃”的一系列变化。然而,梁生宝的成长不是天然的,面对层层的阻力,他坚定的信念,准确睿智的判断都来自于乡、区、县等各级党员干部的正确引导。一有难题,他都会得到乡支书卢明昌、黄堡区王佐民副书记、中共渭原县委副书记杨国华等人的鼓励、帮助和指导,这一切给了这个青年人莫大鼓舞,竟使他为了集体的事忘了自己的婚事!正如他感慨的“就有这样一些干部,穿上了制服、毛呢料子衣服,还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会装腔作势。他们联系着不知其数的群众”。
正因为有了这些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干部,才使梁生宝这样觉悟高、品德好的“苗苗”得以成长,党的政策才能够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共产党的根基才能扎牢。听了不了解实情的干部的汇报,在没去过蛤蟆滩的领导眼里,生宝成了一个“解放初期作风有问题”的下作人。庆幸的是脚踏实地,常往基层跑的杨副书记,遇到问题后,认真调研,才弄清了真相。他全力支持给群众换稻种时,喝五分钱一碗的面汤、一分钱一碗的开水、吃他妈烙的已风干的馍、睡车站免费“地板床”、面对着嘲笑心里却甜滋滋的梁生宝这样为党的事业拼命的人。否则,凤落沙滩遭鸡戏,正直的生宝不知会被落后势力玷污到怎样不堪的境地!
如果没有这些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的群众工作,萌芽状态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依然面临很大的威胁!心里恨共产党剥夺了他“和告债人谈话这种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享受”,但表面上又摆酒筵拉拢农会干部的富农姚士杰;对党的粮食统购政策阳奉阴违、在黑市抬高粮价卖余粮、时时想见风使舵的郭世富;在群众中有一定基础,但面临新形势逐渐考虑自己的利益多了的党员郭振山;在清朝被损毁了灵魂、坚信“天官赐福”、善恶不分的王二瞎子等,这些都是阻挠新生事物的种种不容忽视的顽固势力,他们各怀心思,一旦正不压邪,就会龌龊结合,兴风作浪。
然而,在每一关键时刻,每个共产党员就像一面旗帜,总会飘扬在群众看得到的地方,他们用实际行动去带动群众、关心群众,使一切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逆流思想无可乘之机!农技员韩培生在少数人欢迎,部分人旁观,一些人等着看热闹的氛围中稳步实施推广新科技,就连固执的梁三老汉也竖起拇指,连呼“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以表达他质朴的赞扬;团县委干部王亚梅在街上遇到徐改霞的一番话,使改霞产生了把团员资格作为优先进城条件是对入团动机亵渎的羞耻感,增添了农村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作为县委书记的爱人,王亚梅不搞任何特殊,担任工作组成员,下乡驻村,定期组织召开妇女学习小组会,她对有着非议的素芳不嫌弃,手拉着手,用好听的话语宽慰她,使素芳动容,使我们感慨!正因为这种水乳交融的干群关系,使百姓把心交给了党。
毛泽东曾说过,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分讲究吃、穿、住和小汽车,言简意赅,一针见血。现如今,尽管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依然有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要面对、要研究、要解决。但一些共产党员职位升了,待遇高了,却时时显示出一幅“逃亡之像”:忘记了党的宗旨,不懂得能为群众服务是最大幸福的真理,时时与百姓争利,觉悟甚至不如普通干部群众。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忘记了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放松了共产党人的修养。如xx所分析总结的那样:浓厚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思想占了上风,对个人享受孜孜以求,更谈不上追求模范共产党员的标准了。长此一往,必将被人民唾弃,被历史抛弃。
第五篇:《创业史》读后感心得体会
《创业史》读后感心得体会
近日重读《创业史》,心灵又一次被震撼,深感它是一部树立群众观点、群众立场教育的好教材。作品中塑造的一大批源自于现实的优秀基层党团员干部形象,非常动人,尤其值得我们去重新思考、学习。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赢得民意不仅是搞好工作的力量源泉,更是对工作最好的馈赠。犹如中央级媒体组团重访焦裕禄生前奋斗过的兰考、追忆这位真正的共产党员时价的那样: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而赢得民意、汲取力量最原始、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
《创业史》中,讨饭娃出身的梁生宝等青年人,一心爱党爱社会主义新生活,尽管贫穷,但“精神总像汤河岸上的白杨树一样正直、白净”。看着困难户挨饿,心里头刀绞似的。他们把领着贫农渡春荒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才有了梁生宝换稻种,带领群众进山割竹子,运扫把、邀请省上专家培育“扁浦秧”、开展互助合作等举措,实现了让梁三老汉那样的贫苦人“第一次把大米当主饭吃”的一系列变化。然而,梁生宝的成长不是天然的,面对层层的阻力,他坚定的信念,准确睿智的判断都来自于乡、区、县等各级党员干部的正确引导。一有难题,他都会得到乡支书卢明昌、黄堡区王佐民副书记、中共渭原县委副书记杨国华等人的鼓励、帮助和指导,这一切给了这个青年人莫大鼓舞,竟使他为了集体的事忘了自己的婚事!正如他感慨的“就有这样一些干部,穿上了制服、毛呢料子衣服,还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会装腔作势。他们联系着不知其数的群众”。
正因为有了这些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干部,才使梁生宝这样觉悟高、品德好的“苗苗”得以成长,党的政策才能够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共产党的根基才能扎牢。听了不了解实情的干部的汇报,在没去过蛤蟆滩的领导眼里,生宝成了一个“解放初期作风有问题”的下作人。庆幸的是脚踏实地,常往基层跑的杨副书记,遇到问题后,认真调研,才弄清了真相。他全力支持给群众换稻种时,喝五分钱一碗的面汤、一分钱一碗的开水、吃他妈烙的已风干的馍、睡车站免费“地板床”、面对着嘲笑心里却甜滋滋的梁生宝这样为党的事业拼命的人。否则,凤落沙滩遭鸡戏,正直的生宝不知会被落后势力玷污到怎样不堪的境地!
如果没有这些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的群众工作,萌芽状态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依然面临很大的威胁!心里恨共产党剥夺了他“和告债人谈话这种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享受”,但表面上又摆酒筵拉拢农会干部的富农姚士杰;对党的粮食统购政策阳奉阴违、在黑市抬高粮价卖余粮、时时想见风使舵的郭世富;在群众中有一定基础,但面临新形势逐渐考虑自己的利益多了的党员郭振山;在清朝被损毁了灵魂、坚信“天官赐福”、善恶不分的王二瞎子等,这些都是阻挠新生事物的种种不容忽视的顽固势力,他们各怀心思,一旦正不压邪,就会龌龊结合,兴风作浪。
然而,在每一关键时刻,每个共产党员就像一面旗帜,总会飘扬在群众看得到的地方,他们用实际行动去带动群众、关心群众,使一切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逆流思想无可乘之机!农技员韩培生在少数人欢迎,部分人旁观,一些人等着看热闹的氛围中稳步实施推广新科技,就连固执的梁三老汉也竖起拇指,连呼“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以表达他质朴的赞扬;团县委干部王亚梅在街上遇到徐改霞的一番话,使改霞产生了把团员资格作为优先进城条件是对入团动机亵渎的羞耻感,增添了农村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作为县委书记的爱人,王亚梅不搞任何特殊,担任工作组成员,下乡驻村,定期组织召开妇女学习小组会,她对有着非议的素芳不嫌弃,手拉着手,用好听的话语宽慰她,使素芳动容,使我们感慨!正因为这种水乳交融的干群关系,使百姓把心交给了党。
毛泽东曾说过,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分讲究吃、穿、住和小汽车,言简意赅,一针见血。现如今,尽管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依然有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要面对、要研究、要解决。但一些共产党员职位升了,待遇高了,却时时显示出一幅“逃亡之像”:忘记了党的宗旨,不懂得能为群众服务是最大幸福的真理,时时与百姓争利,觉悟甚至不如普通干部群众。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忘记了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放松了共产党人的修养。如xx所分析总结的那样:浓厚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思想占了上风,对个人享受
孜孜以求,更谈不上追求模范共产党员的标准了。长此一往,必将被人民唾弃,被历史抛弃。
总书记在党的xx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需要大家共同来做。群众工作是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的经常性工作,采取临时报佛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是做不好的,必须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民为邦之本,愿所有的共产党员都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勤政善政,赢得民意的持久支持。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也能像《创业史》中的那些党团员干部一样,像焦裕禄、孔繁森、沈浩、巨粉娥、赵彦龙一样,多到群众中去。始终能做到“秞山浮云,来去一丝无牵;朗镜高悬,净噪两不干心”。坚持实事求是,杜绝欺上瞒下;坚持调查研究,杜绝恃才武断;坚持真抓实干,杜绝昏庸无能;坚持浩然正气,杜绝贪污腐化,光明磊落、取信于民。就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把广大群众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共同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