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个人感悟(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13:4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个人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文明建设个人感悟》。

第一篇:生态文明建设个人感悟

关于调查某某省某某县某某乡生态文明建设的感悟

-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经过几天的是实践调查,我对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概念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我们党倡导的第四种文明执政理念。因此在现阶段以及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必定是我们当前进行经济建设所应达到的重大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注重人自身的发展,更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和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农村生态文明是一个综合性的文明成果。它指的是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生活时,主动、积极地改善和优化农村内部和农村自身发展与自然、与城市、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建设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等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因此农村生态文明既包括农村生态文明的物质成果,也包括农村生态文明的精神成果,是两种成果的双发展、双丰收。我认为,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村庄建设、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村庄建设是我国农民安居乐业的“物质家园”;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是我国农民安居乐业的“精神家园”。

一、建设生态文明村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村一方面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村生产、生活的平衡发展,增强人们对自然,对客观的认识,从而使村民热爱生活。建设生态文明村不仅有利于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农村经济达到生活奔小康,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增强各种法律观念,达到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关爱,和睦相处,从而达到新的团结统一。

二、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内容

1、建设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标志,生态文明村建设规划必须努力构建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村庄要整齐干净,没有“脏、乱、差”,通路、通水、通电、生活便利;要植树种花,让农家院落遮掩在绿树鲜花丛中。

2、建设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村的基础,生态文明村要想更好的发展,经济是关键。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如同城市发展一样要有整体发展规划,才能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并在建设文明生态村同时发展生态经济。

3、建设生态文化。它是生态文明村建设内核,包括观念文化建设和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意识,使人们的素养得到提高,形成良好风气,并设立娱乐文化场所,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三、生态文明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乡近年来的村镇规划与建设,纵向比较进步不小,但横向比较特别是与中央的政策要求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经济基础薄弱。片区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增收渠道不多,镇、村财力较薄弱,农民增收缓慢;工业相对落后,缺少龙头大企业。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基础设施投资比例不平衡,村镇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绝大部分村镇没有排水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村镇规划滞后,环境保护机制相对落后。存在重发展轻环保意识,导致环保工作落后。三是生态文明村建设整体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村建设各方面不够协调一致,还需进一步统筹规划,齐头并上,提高总体水平。四是农民的思想素质有待于提高。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但农民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农民对生态文明村建设认识不足,存在“等、靠、要、观、望”思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四、当前我乡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是加大村庄道路硬化力度。村庄之间、村庄内部的道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是方便农民生活、提升居住质量、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硬件条件。近年来,虽然我乡通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60%的村已修建已硬化通村公路,但绝大多数地方的村庄内部道路基本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内道路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村庄内部道路建设甚至还没有起步,极不适应农民群众的需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重视解决村镇道路建设,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积极引导村集体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完善通村和村内道路、桥梁设施建设,尽量采用当地材料、当地工法硬化路面,为建设生态文明村镇夯实基础。

二是有效治理村镇生活垃圾污水。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各村镇首先必须将创建公共卫生放在重要地位,要尽全力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污染治理要尽量采用小规模、微动力、与原有生态循环链相符合的“适用性”环境保护技术。各乡镇尤要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就地回收利用,坚持减量化、无害化,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不能将垃圾随意倒弃和盲目把农村的垃圾运到城市搞集中处理。

三是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村庄原有的设施、原有的条件、原有的基础,按照公益性、急需性和可承受性的原则,改善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解决农村喝干净水、用卫生厕、走平坦路、住安全房的问题。加大村庄规划整治力度,力争用3-5年时间全面完成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40个村的规划编制),按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务求实效的原则,充分依托县域小城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推动村庄整治由点向片区、面上和县域扩展。依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完善村庄公共基础设施配置,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

四是要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长效建设管理机制。不能像有的地方那样,建而不管,修而不治,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周而复始的就会影响生态文明村在广大群众心中的地位。首先,作为村干部要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当作一件长久的事情来做,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时刻想着为老百姓谋利益,谋发展,只要能为百姓办实事,就会得到百姓支持。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村还要树立和增强科学发展的观念,坚持文明、生态一起抓,软件、硬件一起上。避免一些地方的“光说不干”的现状,三番几次的将农民朋友对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热情凉到了最低点。除此之外,最主要的是还要充分发挥农村文体中心或活动场所的宣传、教育、娱乐等功能和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农民朋友不仅在物质上有一种富有感,还要在精神上有一种充实感,例如: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和文化科技知识讲座等,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传播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倡导文明新风。要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改造,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而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最终达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关于生态农村的建设有了自己的些许想法,对于我们乡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想法,也学会了怎样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件事情,怎样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联系和解决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希望我们的农村可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将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二篇:个人 生态文明建设

从宏观上来看,这是政府的责任,但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因此,在政府力倡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里,每一个公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从身边小事做起,逐渐地改变自己以及身边的环境,让珠海真正成为生态文明的城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我们每个市民都是消费者,作为消费的主体,每个人都可以大力推行节约型消费。

比如说,人们在采购时可以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低污染、低毒的绿色产品,同时减少使用对一次性产品、特别是不可再生、不可回收产品的使用,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风尚。现在国家推广实行的 “禁塑令”,每个市民只要按照这个规定,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塑料购物袋,改用环保布袋或者竹篮,就是对建设生态文明做出了一份自己的贡献。

再比如,城市里的绿化带,流淌的江河小溪,本来它们就是我们城市的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但一些人却毫不爱惜,乱倒垃圾,乱抛异物,不仅有碍观瞻,更污染了水面。而其他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搭乱建、损害公益设施、践踏城市绿地、攀摘花草树木等,这些都与我们的目标格格不入。而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和一切公共利益这也就是在维护我们的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是政府和广大群众的 “大合唱”,这个“大合唱”必须合拍和谐,一个不和谐因素都会影响整个“大合唱”的质量。如果每一个公民都能随政府的指挥发出自己高昂的声音,我们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进展就更加迅速快捷,目标就能够早一天达到。

珠海是每个市民的珠海,希望在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的感召之下,每个市民都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生态文明添砖加瓦。

夏天空调温度调控在最低26度,冬日室内暖气温度最高别超过20度,其实才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喝烧开的自来水,俗称白开水,比任何纯净水、瓶装水、桶水、矿泉水、过滤水等等,对我们的身体来说更健康。

下雨天收集雨水浇花,比自来水浇灌,更有利于花草的生长。

电视或电脑的图像与声音,最接近自然状态最有利于健康,图像不要越亮越好、声音不要越吵越好。一天完毕,一定要记得关掉所有电器的自动、手动开关,拔掉插销,防止电器元件老化失火。

我们的穿着、妆饰越来越要求舒适、健康,皮衣、皮鞋、化纤服装、化工妆饰品等,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远不如纯棉服装、布鞋和植物皂角妆饰品更舒适和健康。

小城市短途上班,能步行就不骑车,能骑自行车就不骑电动摩托助力车或开汽车,这样更节能,还能锻炼身体。

生态文明市建设要求城市的决策管理者改变管理理念与行为

一个城市像人一样需要绿肺来置换氧气,多种植各类树龄长的树木,少栽草皮以及灌木,坚决不能把城市改造成水泥广场,这样,城市主人才能更多的呼吸新鲜的氧气,其实也可以节约大量的浇灌用水和定期锄草的不菲支出。

城市的垃圾至今没有分类收集,塑料袋成为垃圾袋,好像方便了城市的人们,但其实对处理垃圾来说,可能更加的麻烦。城市周围拔地而起的一座座垃圾山,不可谓不壮观,但这种壮观是要我们的子孙后代来偿债的。

城市噪音是对城市族群形成的一大听觉污染,长时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可能已经感觉不到噪音的刺激了,一旦到远离城市的乡村呆上一晚上,就会感到乡村晚间可怕的静寂,连蟋蟀的声音都能刺激耳膜。到节假日的城市大街上,高音喇叭舞台歌者真的要震穿你的耳膜了。

城市的夜晚很亮,丰富了人们的夜生活,但城市夜晚过度的霓虹射灯,不仅仅是一笔不小的财政开支问题,更是强烈的反生态视觉污染。试想,人们的睡眠应该是在黑黝黝的深夜更高才对。况且,美化城市夜晚的霓虹射灯,对夜晚的飞行器和天文观测也形成了很大障碍。

生态文明市建设需要生态技术创新

节能灯就是节约电力能源但不节约家庭“财政支出”的典型例证。早些年,几乎很少有人买它,一只节能灯管的价格相当于白炽灯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节能灯管不能频繁开关,否则容易损坏。现在随着节能灯技术的进步,家庭使用这种灯管的越来越多了,白炽灯几乎看不到了。现在太阳能板电池灯,又遇到了当初节能灯管同样的问题。利用太阳能蓄电池的汽车工业的发展,也被卡在这儿了。

古城改造工程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让老城区保持原生态的状况,应该店铺门脸上木板快门,店牌着木板牌匾,上面挂灯笼照明才好看。现在一律改装铁制卷帘门,霓虹灯箱店牌,还有什么原生态和民俗文化的遗存?那种管理更节能?那种方式更吸引游客?

生态文明市建设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市民尝到节能的甜头,恐怕不用政府动员,大家也会竞相节能的。

第三篇:生态文明建设个人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根据今天学习会的安排,下面,我结合个人自学及集中学习体会,重点围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谈几点浅显的认识,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对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总体体会

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可以说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是一次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开创性的重要会议。本次大会在两个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是大会取得了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即全面系统总结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是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之后,在全国性工作会议上全面阐述、明确宣示的又一重要思想。本次大会系统全面、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原则、体系、任务和要求,对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二是大会作出了一个重大判断,即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判断。正如总书记在大会讲话中强调的那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一个新阶段,全党全国全社会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正发生一场深刻变革。纵览历史,从没有任何时候像现在这样,中国经历着最大规模、最为深刻的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变革。

二、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可能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跟农村或者农村工作都结下过不解之缘,在自己的心中也有过那么一个愿望,即在农村有栋房、房前有块田、房后有片林、房旁有亩地,在闲暇之时过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可能有的愿望已经部分实现了,有的正在努力着。作为农村孩子的我也这样的愿望,同时我也有很多疑虑,农村还是那个农村吗?农村我们还回得去吗?

(一)农村还是那个农村吗?

农村作为原生自然环境与城市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生态区域,作为处于城市化边缘的次生自然地域,具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自然生态与生态文化环境。一方面,其在生态学上具有边缘效应,是维持城市与大自然平衡的重要缓冲地带,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也极具脆弱性。另一方面,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内涵,包括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是在现有城镇化背景下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最好保留。在我国,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同时农业面源污染、耕地撂荒和地下水超采等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农村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利益受到极大伤害,人民群众对环境的焦虑和不满也越来越突出。一篇新闻报道曾对农村水环境进行过这样的形象描述:“如今,我的母亲河满目疮痍,流淌的不再是清澈的河水,而是我的眼泪!”

(二)农村我们还回得去吗?

农村已不是曾经的农村,但“回家”的路还在,“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需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修筑。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上,其实我国的浙江安吉以及日本都曾有过非常成功的经验。在这里我主要想同各位领导、同事分享一下日本的“里山模式”。“里山”在日语中是指村落周围山林及其环境的总称。20 世纪50 年代开始,随着日本经济与科技的起飞、自由贸易的发展,村落的生活型态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农业失去了经济竞争力。20 世纪70 年代后日本耕地撂荒大量增加,再加上城市化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使里山这类农村景观快速地消失和劣化。20 世纪90 年代在日本学者的呼吁和社会团体的努力下,日本政府相关部门开始重视里山资源活用、农村复兴等议题,并考虑到各地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就政策、规划、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随着措施的落实,日本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持续良好的改善,并被归纳为“里山模式”作为成功案例在联合国宣传推广。

“里山模式”倡导在人类适度干扰下,当地自然资源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和恢复能力范围内得到循环利用,当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得到传承,从而实现农村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借鉴“里山模式”中科学有价值的成分十分有必要。

一是在农村发展上,可借鉴“里山模式”,通过适度地干扰促进农村发展。一方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引导有机农业、乡村生态旅游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创造农村经济发展机会,构建农村生态产业体系。另一方面,本着“生态建设”的理念,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护和修复农村景观的自然性和生态完整性,构建农村绿色屏障体系。

二是在自然和文化保护上,可借鉴“里山模式”,逐步加大对农村自然和文化的双重保护力度。一方面,在保护河流、湖泊、古树名木等农村典型景观,以及挖掘和传承传统工艺、民风民俗等地域文化前提下,不断挖掘农业农村新价值,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生态文明,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内力。另一方面,借助环保政策、生态补偿制度等外力,特别是建立健全从退耕还林还湿、生态移民等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程到具体田块的生态耕作激励补贴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

三是在全社会参与上,可借鉴“里山模式”,积极挖掘农村自身潜力和寻求社会广泛支持。一方面,可通过弘扬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农户+企业”种养殖模式,将现代技术、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注入农业,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和活力。另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定制农业等“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提档升级。

第四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

土木1102班

学号:

11101140228

姓名:

余叙

系列问题。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为此,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十六大报告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列入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正是基于对生态持续优化和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2002年以来,中国不断加大重点流域、区域、城市、海域污染防治力度,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新进展。

党的十八大从人类发展的连续性出发,尊重并维护后代人所拥有的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用永恒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要求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战略格局中,清晰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解决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决心和信念。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必将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方式、发展成果的分配等方面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可以相信,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中国一定能够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目标,美丽中国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

二、建设美丽中国,努力把青海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紧扣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这个主题,从青海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功能作用出发,提出了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战略部署,这是省委对省情认识质的提升,更是对未来发展更高层次上的谋划,符合党和国家对青海的殷切期望,体现了省委对发展大势和全省人民期盼的准确把握,凸显了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作用。

青海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生态战略地位和巨大生态环境价值。青海位居我国内陆腹地,接近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是欧亚大陆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之源”。青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了全球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孕育了高原独特的生物源系,其基础性生态效益直接维系着国家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所以,青海被认为是对全国、全球大气、水量循环影响最大的生态调节区,全国和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及调节区、全球高海拔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因此,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青海生态不仅关系到青海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着整个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甚至世界的生态平衡,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生态系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青海就本着保护和建设好美好家园的目标,实施了西宁市南北山绿化、植树造林、中小型水利、工业“三废”监测和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草原围栏建设等一批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成立了孟达、青海湖、隆宝滩、可可西里、三江源、可鲁克湖等一批国家和省级的自然保护区。进入新世纪,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经过全省上下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三江源草地系统退化趋势初步遏制,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强,水土保持能力明显提升,荒漠化面积正在减少,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三江源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长远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为青海加快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体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是要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区系和植被类型,是全球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环青海湖地区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是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的基因库。祁连山冰川冰雪融化成为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是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的水源基础,更是遏制中国沙尘暴策源地的关键所在。所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就是要形成以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为屏障、以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带、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带为骨架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

二是要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地。青海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我国重要水资源涵养区和产水区,是世界上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海拔最高的地区。全省水资源总量629.3亿立方米,每年向下游地区输水量占水资源量的97.7%。保护好青海的水资源,稳定江河的基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对青海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而且对黄河、长江、澜沧江、黑河等流域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所以,把青海建成全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地,必将对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长远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三是要着力把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的示范区。2011年底,国务院批准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这是国家是对加强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又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此,必须先行先试、勇于创新,探索建立符合功能区功能定位的保护发展模式和科学发展手段,完善有利于促进试验区建设的体制机制,统筹实施民生改善、生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财税、投资、金融、产业、人口、对口支援、人才等支持政策,研究制定三江源生态保护条例,推动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发展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推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上新台阶。

四是要着力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提高工业“三废”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水平,确保新上工业项目能耗、技术、环保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推进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大湟水流域、青海湖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县县有污水处理厂,启动农村清洁工程,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工作,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切实守住耕地红线,为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天蓝、地绿、水净”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这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对于减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从自身做起。如今这种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比如低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地球变暖的‚祸首‛,却也是受害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减少碳的排放量。然而我们每天都要呼吸、上网、用电、坐车,这些都能造成二氧化碳点的排放。如果减少碳的排放量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要成为低碳一族,必须学会计算碳排放量。

消耗100度电=78.5公斤碳排放量=1棵树 消耗100公升汽油=270公斤碳排放量=3棵树......这是由一套精准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它反映‚公众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碳补偿‛的环保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引出了一个新词——碳足迹。它

标示者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的‚碳耗用量‛,是一种新的用来测量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环境影响的指标。碳耗用量越高,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就越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种树就是碳补偿,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也是碳补偿的唯一办法,一棵树生长40年,平均每年可吸收465公斤二氧化碳,平均每天吸收1.27公斤的二氧化碳。

依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根据每天不同的耗电量、耗水量、汽油消耗量以及肉类食用量等来计算出碳足迹以及需要的相应的碳补偿

或许每个人的数据不同,但平均算下来需要的碳补偿所需每天的种树量去世不低于50棵。可见我们按照目前能源的消耗程度,碳补偿对于维持生态环境只是杯水车薪。那如何从身边做起,来减少我们碳排放呢。

我们正需要低碳生活这种以生活作息时尽量减少耗用能量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主的新绿色生活型态。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身边很多地方注意保护环境。

第五篇: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环保工作者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宣传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承担生态治理的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一、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彻底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摈弃旧的观念,改变一些政府官员惟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更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需要我们环保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用好这一制度,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使国家保护环境的意志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体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内涵。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必将有力地促进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的进步,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二、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我们仍然存在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减少、水旱灾害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尤为严重。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需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发展。要在全社会确立这一思想和观念。

我们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告诉广大民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和可靠保证,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规约人们的行为,推动人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进化。

我们环保工作者尤其是基层环保工作者,常年奋战在环保工作第一线,为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全社会宣传环保,促进环保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环保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不仅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变成我们自己的自觉行动,更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宣传生态文明,提高生态意识,继续发挥我们在宣传环保、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中的先锋作用。

三、严格执法,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大为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有一支较为过硬的环境保护执法队伍。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和落实这些方针、政策。有许多方针、政策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是国家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基本职责。问题是这么多年来,有些政策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达到可以具体执行的程度或者是能够依法可靠执行,政策制定得再完美,如果在实际中无法执行,它就不是一个好的政策,需要我们多做实际工作。

第一,要健全和完善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制,使生态保护有法可依。要切实采取行政、法律手段对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惩处。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进行制度建设,以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行为。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和治理,国家环保总局甚至动用了区域限批、流域限批、绿色信贷等政策,有些地方环保部门也采取了挂牌督办、专项行动、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措施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但环境污染仍然屡禁不止,原因何在?一是地方保护主义,二是环境执法手段软,再加之目前的确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实,使部分企业宁可冒险偷排偷放,也不按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办事。怎么办?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制度,使生态保护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说到底是要真管用,如果只停留在文件法规中,是起不到真正作用的。

第二,要严格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加大惩处的力度。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的相互融合,社会责任要具体落实到政府部门,强调政府承担建设生态文明的法律责任。个人责任则要使每个社会公民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形成自觉的行动,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等。

环保工作者要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坚决打击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我们有些制度制定得很好,但执行起来就比较难,这就要求我们基层环保工作者提高思想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来,顶住压力,为民办事。通过环保队伍整体的严格执法,使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是关键;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环保干部队伍是关键。必须进一步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环保干部尤其是一线执法队伍的权力,使他们在执法中不受任何干扰,确保执法到位;其次环境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各方面待遇要有切实的保障;第三要建立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环境违法行为或生态破坏行为是由群众举报才发现的,建设生态文明如果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有些问题不会得到及时处理,至少目前或相当长一段时期,这种情况会依然存在。为了使破坏生态或污染环境的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打击,必须建立群众参与的社会机制。同时人民群众参与生态建设与保护,也是对政府履行工作职责的有效监督。

把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我们环保工作者分内的责任。

下载生态文明建设个人感悟(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文明建设个人感悟(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3、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建设两型社会?如何过“低碳生活”?国家怎么办?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③实施依法治国方......

    专题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定稿)

    专题六建设生态文明 共享蓝天碧水 命题角度一巴黎气候大会 1.为什么世界各国要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大会受到世界广泛关注,说明了什么?) (1)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

    生态文明建设

    昨日下午,2012年“深圳市民环保奖”颁奖仪式举行,来自深圳大学的90后大学生张意全等10位市民代表捧走了这一被誉为“绿色奥斯卡”的环保大奖。他们中有为率先开展PM2.5数据民......

    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而取得的所有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球经济发展减速的情况下,建设生态文明是维持我国经济增速的必然选择。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弱。特别是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人口增加,能......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共创美丽中国学院:师范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 班级:B1104 姓名:葛兰 学号:1311110405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

    建设生态文明范文大全

    当前,我国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中央高度重视,着力要将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自然生态,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今后五年经济社会提出的要求,而我省则提出建设生态大省的任务。这是完全必要的。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