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鸡兔同笼》的几点体会
在猜测、推理中解决数学问题
——听《鸡兔同笼》的几点体会
《鸡兔同笼》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的数学广角的内容,本课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展开讨论,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从多角度思考,猜测、推理,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听了这节课,我感受颇多。
1、这节课充分体现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执教老师在课堂上适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呈现出了猜测、列表、假设等多种解题方法。并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将多种解题方法进行观察和对比,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体验解决问题多样化的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在解题方法上有不同的想法。
2、设计上层次清晰,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流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呈现出呈现出猜测、列表、假设等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之间是有本质和必然的联系。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由无序猜想法到按照一定的规律猜想,过渡到按顺序列表的方法,将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整个教学过程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流畅,毫无瑕疵。
最后提出两点思考:
这节课的难点在哪里,事实上我们已经很清楚了,就是假设鸡以后为什么求出来的先是兔?当学生假设的数目算出鸡和兔的腿数不合题目给出的54条腿时,到底应该如何调整,为什么要这样调整呢?这一个难点的突破靠什么?这时候课件就能够很直观地把这样一个兔和鸡之间通过添脚、去脚这样一个置换的思维过程很直观的反映给学生。所以学生就能够很直观地理解,如果假设是鸡的话,每只鸡添2 只脚就变成兔,如果假设是兔的话,一只兔去掉2 只脚,就变成了鸡,这里关系转换就变得非常清晰。这就是这节课的难点,突破难点靠什么,还是要依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这些问题上,如果学生存在抽象思维无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那我们就要靠具体形象的思维来做支撑,这样难点就轻松被突破。
第二篇:听《鸡兔同笼》有感
听《鸡兔同笼》有感
非常有幸能参加教育局举办的“周末大课堂”,有幸聆听了卞祥老师的课,卞老师这次上的是六年级的《鸡兔同笼》。“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问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卞老师在这节课从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学会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构建鸡兔同笼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等维度阐释他说理解的鸡兔同笼问题。下面我就自己的理解简单做一个小结: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体现教师智慧的设计
卞老师整节课设计紧凑,趣味性十足。在拓展的时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小数目的研究中建立模型,从猜测、验证、探究、对比等方法解决问题,从鸡兔同笼的原型引申到生活实际中的鸡兔同笼变式,让学生学一道而通百道,同时体会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可见,如此独特的课堂设计,体现了卞老师的教学智慧和理念。
二、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体验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情感活动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和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和验证来梳理“鸡脚数+兔脚数=总脚数”的数量关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条件一步步演绎推理,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展示归纳,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并注重指引学生体验归纳推理的全过程,发展了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整节课,卞老师教态自然,沉稳老练,点拨到位,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扮演了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在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实呈现了良好的课堂状态、思维的缜密性等,构建了精彩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
在课堂中如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是我一直以来的困惑,因为学生不同的差异,课堂上总是会忽略一部分学生,教学反馈总是不尽人意。可在这节课中,我看到卞老师组织学生不光进行方法的交流,更能充分肯定了学生每种方法的特点,并没有把我们认为好的方法强加给孩子,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选择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方法,从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尊重学生的思想。反思这一节课,我也应该好好思考了。
第三篇:听班会课体会
听班会课体会
本次听班会课,让我大开了眼界,受益匪浅,授课老师那种从容自信份淡定,让我自愧不如。各位老师的选材都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德育教育,但是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题目在他们手中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堂丰富有意义的主题班会课。能真正做到用有效方法对班级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及时教育,让学生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进行体验,得到训练,从而真正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1、形式生动活泼,主题班会做到寓教育内容于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启发性,使学生在活动过后,有回味余地,乐于思索和实践。保护环境这节课教师通过音乐冥想、课前小游戏、民意听证会、小组探讨等多个环节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达到了教育目的。
2、班队会要体现其知识性、趣味性。纵观本次所有班会,每位执教的老师在设计中渗透了丰富的知识内容,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使每个同学都乐于参加,其乐无穷。
比如:刘维维老师执教的《我爱我家》一课,从一开始的听词作动作的小游戏——用一个词形容父母——分享父爱、母爱的故事——视频中汶川中的母子——回忆过去——情境表演——生活中如何关爱父母等等,每一个环节也没有出现重复,但是每一个环节中,每一位同学都是在用心参与,在参与中感受家的温暖,可以说心灵受到了触动,是一节很好的课。
3、学生的参与度高,班会效果明显
贴近孩子生活实际的班队会,更能吸引学生。塔山小学的《家》一课就借助现场情景表演,让学生把实践生活中发生的故事结合自己的理解演绎出来。鲸园小学的林凌燕老师的《让我们倾听》,学生交流对倾听的理解,同桌合作完成信封中的任务等等,在这几节授课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发言和交流展现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比起那些华而不实的表演课,这样的班会课能让人学到更多的东西。
我认为要上好一节班会课必须选好主题。主题是一节班会的核心,要根据本班学生或社会发展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主题不能大而空,应找准切入点,尽量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在一个侧面或一个点上具体深化,达到以点带面的教育效果。这些课中,有对父母进行感恩教育的,有进行环保教育的,有进行为人处事教育的,有进行常规教育的等等,都是学生身边切身体会到的,让学生有生活体验,有生活素材,真正使学生有情可感,有情可议。要以活动为主,凸显主体。1.教师对主题班会的准备要充分。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思想状况,占有大量的资料,精心的组织,对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予以考虑。2.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凸显其主体作用。主题班会主要是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把道理跟学生讲清楚讲透彻,要让他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要让他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先让他明理,这样他才能做到知行统一。教学中这些老师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当堂体验,通过创设情景剧场等,让学生积极的参与,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课上,通过多媒体能带领学生重温过往的现场,快速地获得大量信息;通过音乐能渲染气氛,带动活动的高潮。一幅幅图片扣动着学生的心弦,一段段视频叩响了学生的心灵之门。
通过本次班会课的活动,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如何上好班会课应该也是一门学问。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都会很好地利用班会课的时间,来解决一些班级中的问题,如果每一个班主任老师都能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班队活动课而不流于形式,都能细致深入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那么对班级工作的管理,效果定是事半而功倍的。
第四篇:听名师体会
听薛法根老师的《猴子种果树》体会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薛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充满机智的评价,使课堂充满情趣,显得简约、轻松。让孩子充满了学习欲望,课堂生活化,显的很自由,因此使孩子们在欢笑声中既提升了语文素养又发散了思维。正如薛老师说的那样,他是带孩子玩了一节课。在他的课上我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语文课堂就是孩子的“游乐场”
老师就是孩子的“玩伴”,孩子在这堂课上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训练,思维和想象力都得到提高。
课堂后,薛老师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又给在座的老师上了一堂课,一堂关于“课堂上该教什么,怎么做”的课。
1、活化的课堂上教语文。只有课堂像生活一样自由、有趣、轻松、好玩,孩子们才喜欢,喜欢了就等于有兴趣了,有兴趣才能接受,孩子们才能收获知识。
2、语文专业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教语文。薛老师说“在苏教版中有这一说法,语文姓语,小语姓小。的确,语文教学在听说读写的背后,要发展孩子的思维和想象,这是其他教学所替代不了的”。
3、课堂要让学生发展思维和想象能力。在本课堂最后薛老师抓住最后小猴子一棵树也没有种成,让孩子们想象后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造了一个有一个精彩的故事结局,赢得了下面阵阵掌声。正因为有前面老师的引导和推进,才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欲望,使课堂最后达到了一个顶峰。
这节课,心里真的很崇拜,可是也有些困惑:薛老师为什么能够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情况下,那么胸有成竹,那么坦然自若,那么轻松自然,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处理的如此圆滑,孩子们能把问题提得那么好,又把问题回答的那么好?想想自己呐,课堂气氛很沉闷,孩子们参与热情很低,即使自己想尽一切办法在那眉飞色舞的讲,孩子好像反映孩子不大。是自己课背的不好,不了解学情?是自己的学生不聪明?不是,归根结底是自己把孩子限制的过于严厉,总是一上课就一副严肃的表情,先要求孩子坐正,孩子一上课就被紧张的气氛压抑住了,这可能就是调动不起孩子积极性的原因,在薛老师的课堂上,他好像变成了一个大孩子,说着孩子们想听的话,课堂不带一丝严肃的气氛。而且薛老师一直鼓励着孩子,当学生的答案偏离轨道时,薛老师做的是低下身子用心去聆听孩子的达,而不是急于纠正,孩子得到尊重。
这样的课堂看似很轻松,老师好像很不费力,可是我相信这样的课堂对老师来说并不是那样轻松,我认为薛老师在研究孩子,钻研教材方面一定下了不少功夫,而且一定是拥有渊博的知识和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玩转语文课堂’’。
在这次观摩中虽然听了好几位名师的课,他们都有各自的风格,可是给我了一个统一的感觉,就是每堂课都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尤其是多读书。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多读书,增加文化底蕴,对于语文教学才能这样手到擒来,轻松自如。
总之,观摩了这次名师课堂,受益匪浅。以后的教学中它将引领我一路向前!
第五篇:听报告体会
在学习中提高——
普兴中学教职工聆听应俊峰教授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2011年9月24日上午,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校视屏会议室聆听了教育部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究会秘书长应俊峰教授所作的题为《教师使命与素质》的专题讲座。
应俊峰教授针对新世纪的办学思路,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当前教育改革进行了阐释。
一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应教授指出,当前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财富大部分是由人力资本创造的,而人力资本靠教育,所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要通过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是教师的使命。应教授指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他认为一流教师教人、二流教师教书、三流教师教“应试”。教师应该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要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和健康快乐成长。
应教授的报告,结合了大量生动翔实的教育教学案例和数据,既有理论的高度,也有现实的广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教育改革的核心、教师的使命与素质。应教授的观点代表了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最高的理论水平,他的讲座拓展了我们的思路,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我校全体教职工从这次报告中更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肩负的使命,增强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感,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智慧,并对自己在工作中要具备的素质又有了新的认识。
听了专家的讲座,我校高泽祥校长强调:老师们要认真领会应教授的精神,更新观念,以对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我校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确立研究专题,组织讨论,切磋交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主研究,探索充满活力的、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同时鼓励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以专家讲座为契机,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为加快学校教育发展,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县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津县普兴镇初级中学 2011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