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报体会
听陈康金校长《教育管理》专题讲座的心得体会
五月七日,我有幸聆听到了东庐中学校长陈康金的关于教育管理的讲座,整个讲座历时三个小时,陈校长从现行的教育现象,东庐中学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分别作了深入的分析。听了陈校长的报告,我真的是受益匪浅,同时,也使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思考一: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新课程教学理念?
在讲座中,陈校长就现行教育现象作了一些分析,比如:教师的主导地位淡化,合作学习形式化,探究过程机械化;没有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教学方法花哨,教学层次低下;三维目标的割裂;新课程的要求太理想化,客观条件的限制而观望,甚至放弃······
诚然,细思我们的教学,仿佛确实存在着这样问题。在新课改的春风下,一夜之间,小组合作学习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但是,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分组,怎样才是最佳分组,什么时候开始合作学习,才是最佳学习时机等问题,好像做为教师,并没有太多的思考。要知道,分组学习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而不是为了有分组的形式才分组学习的。因此,在分组之前,教师要做的工作应该很多很多,比如如何分组,谁当组长,各成员各自的任务分派等等,都是我们在备课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的,否则,分组合作学习只会流于形式。
其实,不光是分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其它问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一次上课,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有目的的,都需要我们好好琢磨,反复推敲。如果每一节课都能如此“三思而后行”,我相
信,教师的成长速度会快得惊人!
思考二:
教育规律的魔力
很多时候,我都在问自己:“你所从事的工作其技术含量究竟有多少?”是啊,教师,我们究竟该怎样教?难道就是把我会的知识教给学生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请一个非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来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也许有的教师会说:“一个本科生,不一定会教小学生。”不错,他不一定会教,但是,请注意是“不一定”,这说明,有一部分大学生是会教的。那么,请你告诉我,如果请一个非医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给一个病人做手术,你会有什么看法?对,你肯定会说,医学专业毕业的都不可能轻易上手术台,更何况非医学专业毕业呢?那请你再来看看我们的教育,有这样强的专业性吗?其实,我认为,教师是可以,是应该有这样强的专业性的,只不过,我们都是不合格的教师而已。因为,做为教师,我们没有真正了解过教育的内在规律,没有真正了解过孩子的成长秘密。所以,我认为,现在所从事教师行业的大部分教师,严格意义上不是合格的教师。
教育的内在规律是有魔力的,当你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后,你发现,原来教育可以这样美好。原来,我们的教学还可以用一种更美好,更轻松的方式教给孩子,帮助孩子成长。
教育的规律真的是有魔力的!
思考三:
孩子的家庭教育究竟缺失了多少?
当我写下这个问题时,我的心头很痛。眼前浮现一个个曾经带过的,因为家庭的影响而过早辍学,甚至学坏的孩子。本来,他们都是一个个可爱的,美好的生命体,可是就因为家庭的不良影响,导致了最终让人痛心的结果。
思考我们的家长群体,我认为可以分成三类:
1、不懂教育,不干涉孩子
2、不懂教育,硬干涉孩子
3、懂教育,懂得和孩子相处
但就我十二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我们本地区的家长,属于第二项的居多。这就使得孩子变得很可怜,他们不得不按照家长所框好的模式生长,因而也就磨灭了他本来的天性和成长的动力,即使成才,也是被逼出来的。“君不见高考之后,高中校园里漫天飞舞的书的纸屑。”那不就是逼出来的印证?可以想象,一个不爱书的孩子在被逼无奈之下进行十几年的苦读,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地狱生活!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我想,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之下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一句话,大部分家长其实是“无证上岗”,在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情况下,教育了孩子数十年,多可怕!
由此,我认为,学校的教育不光是对孩子的教育,给那些家长补补课吧,可能,这比教育孩子更重要。否则真的是“5+2=0”啊!
第二篇:听班会课体会
听班会课体会
本次听班会课,让我大开了眼界,受益匪浅,授课老师那种从容自信份淡定,让我自愧不如。各位老师的选材都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德育教育,但是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题目在他们手中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堂丰富有意义的主题班会课。能真正做到用有效方法对班级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及时教育,让学生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进行体验,得到训练,从而真正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1、形式生动活泼,主题班会做到寓教育内容于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启发性,使学生在活动过后,有回味余地,乐于思索和实践。保护环境这节课教师通过音乐冥想、课前小游戏、民意听证会、小组探讨等多个环节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达到了教育目的。
2、班队会要体现其知识性、趣味性。纵观本次所有班会,每位执教的老师在设计中渗透了丰富的知识内容,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使每个同学都乐于参加,其乐无穷。
比如:刘维维老师执教的《我爱我家》一课,从一开始的听词作动作的小游戏——用一个词形容父母——分享父爱、母爱的故事——视频中汶川中的母子——回忆过去——情境表演——生活中如何关爱父母等等,每一个环节也没有出现重复,但是每一个环节中,每一位同学都是在用心参与,在参与中感受家的温暖,可以说心灵受到了触动,是一节很好的课。
3、学生的参与度高,班会效果明显
贴近孩子生活实际的班队会,更能吸引学生。塔山小学的《家》一课就借助现场情景表演,让学生把实践生活中发生的故事结合自己的理解演绎出来。鲸园小学的林凌燕老师的《让我们倾听》,学生交流对倾听的理解,同桌合作完成信封中的任务等等,在这几节授课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发言和交流展现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比起那些华而不实的表演课,这样的班会课能让人学到更多的东西。
我认为要上好一节班会课必须选好主题。主题是一节班会的核心,要根据本班学生或社会发展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主题不能大而空,应找准切入点,尽量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在一个侧面或一个点上具体深化,达到以点带面的教育效果。这些课中,有对父母进行感恩教育的,有进行环保教育的,有进行为人处事教育的,有进行常规教育的等等,都是学生身边切身体会到的,让学生有生活体验,有生活素材,真正使学生有情可感,有情可议。要以活动为主,凸显主体。1.教师对主题班会的准备要充分。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思想状况,占有大量的资料,精心的组织,对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予以考虑。2.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凸显其主体作用。主题班会主要是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把道理跟学生讲清楚讲透彻,要让他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要让他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先让他明理,这样他才能做到知行统一。教学中这些老师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当堂体验,通过创设情景剧场等,让学生积极的参与,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课上,通过多媒体能带领学生重温过往的现场,快速地获得大量信息;通过音乐能渲染气氛,带动活动的高潮。一幅幅图片扣动着学生的心弦,一段段视频叩响了学生的心灵之门。
通过本次班会课的活动,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如何上好班会课应该也是一门学问。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都会很好地利用班会课的时间,来解决一些班级中的问题,如果每一个班主任老师都能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班队活动课而不流于形式,都能细致深入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那么对班级工作的管理,效果定是事半而功倍的。
第三篇:听名师体会
听薛法根老师的《猴子种果树》体会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薛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充满机智的评价,使课堂充满情趣,显得简约、轻松。让孩子充满了学习欲望,课堂生活化,显的很自由,因此使孩子们在欢笑声中既提升了语文素养又发散了思维。正如薛老师说的那样,他是带孩子玩了一节课。在他的课上我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语文课堂就是孩子的“游乐场”
老师就是孩子的“玩伴”,孩子在这堂课上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训练,思维和想象力都得到提高。
课堂后,薛老师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又给在座的老师上了一堂课,一堂关于“课堂上该教什么,怎么做”的课。
1、活化的课堂上教语文。只有课堂像生活一样自由、有趣、轻松、好玩,孩子们才喜欢,喜欢了就等于有兴趣了,有兴趣才能接受,孩子们才能收获知识。
2、语文专业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教语文。薛老师说“在苏教版中有这一说法,语文姓语,小语姓小。的确,语文教学在听说读写的背后,要发展孩子的思维和想象,这是其他教学所替代不了的”。
3、课堂要让学生发展思维和想象能力。在本课堂最后薛老师抓住最后小猴子一棵树也没有种成,让孩子们想象后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造了一个有一个精彩的故事结局,赢得了下面阵阵掌声。正因为有前面老师的引导和推进,才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欲望,使课堂最后达到了一个顶峰。
这节课,心里真的很崇拜,可是也有些困惑:薛老师为什么能够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情况下,那么胸有成竹,那么坦然自若,那么轻松自然,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处理的如此圆滑,孩子们能把问题提得那么好,又把问题回答的那么好?想想自己呐,课堂气氛很沉闷,孩子们参与热情很低,即使自己想尽一切办法在那眉飞色舞的讲,孩子好像反映孩子不大。是自己课背的不好,不了解学情?是自己的学生不聪明?不是,归根结底是自己把孩子限制的过于严厉,总是一上课就一副严肃的表情,先要求孩子坐正,孩子一上课就被紧张的气氛压抑住了,这可能就是调动不起孩子积极性的原因,在薛老师的课堂上,他好像变成了一个大孩子,说着孩子们想听的话,课堂不带一丝严肃的气氛。而且薛老师一直鼓励着孩子,当学生的答案偏离轨道时,薛老师做的是低下身子用心去聆听孩子的达,而不是急于纠正,孩子得到尊重。
这样的课堂看似很轻松,老师好像很不费力,可是我相信这样的课堂对老师来说并不是那样轻松,我认为薛老师在研究孩子,钻研教材方面一定下了不少功夫,而且一定是拥有渊博的知识和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玩转语文课堂’’。
在这次观摩中虽然听了好几位名师的课,他们都有各自的风格,可是给我了一个统一的感觉,就是每堂课都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尤其是多读书。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多读书,增加文化底蕴,对于语文教学才能这样手到擒来,轻松自如。
总之,观摩了这次名师课堂,受益匪浅。以后的教学中它将引领我一路向前!
第四篇:听报告体会
在学习中提高——
普兴中学教职工聆听应俊峰教授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2011年9月24日上午,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校视屏会议室聆听了教育部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究会秘书长应俊峰教授所作的题为《教师使命与素质》的专题讲座。
应俊峰教授针对新世纪的办学思路,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当前教育改革进行了阐释。
一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应教授指出,当前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财富大部分是由人力资本创造的,而人力资本靠教育,所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要通过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是教师的使命。应教授指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他认为一流教师教人、二流教师教书、三流教师教“应试”。教师应该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要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和健康快乐成长。
应教授的报告,结合了大量生动翔实的教育教学案例和数据,既有理论的高度,也有现实的广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教育改革的核心、教师的使命与素质。应教授的观点代表了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最高的理论水平,他的讲座拓展了我们的思路,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我校全体教职工从这次报告中更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肩负的使命,增强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感,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智慧,并对自己在工作中要具备的素质又有了新的认识。
听了专家的讲座,我校高泽祥校长强调:老师们要认真领会应教授的精神,更新观念,以对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我校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确立研究专题,组织讨论,切磋交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主研究,探索充满活力的、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同时鼓励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以专家讲座为契机,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为加快学校教育发展,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县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津县普兴镇初级中学 2011年10月8日
第五篇:听示范课体会
听示范课体会
徐冰
上月我在网上听了全省示范课,听了整个一单元的英语课,听课后有以下认识:
1、老师创设纯英语的听说读环境。整堂课中,老师的引导、问答全部的教学环节都是在用英语与学生交流,这样基本营造出了全英语式的教学环境,最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读能力。
2、知识点的练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这点非常好,其实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不单单是英语一门学科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科学生有时候对课本知识掌握的滚瓜烂熟,但举一反三让他应用到具体事例中时就束手无策了,造成这种情况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学生对课本的知识本身就不感兴趣,所以知识在死记硬背,并不是充分理解,本堂课教师带领学生感受自己的旅游经历,这样便避免了生硬的课本练习,学生既感兴趣,有活学活用了知识点。
从整体来看,学习效果较为理想,从提高自身教学素养来说,感觉要有以下学习之处:
1、要适时改变教学方法。送客的老师就是最常规的教学模式,为何偏偏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就区别于日常的教学?乡镇学生的英语基础要差于城区的学生,因为乡镇学生受经济条件的影响本身周末参加各种特色班的机会就少,往往教师处于这种现状的考虑,英语课上会有更多的汉语教学辅助,这样时间长了,学生虽然可能更易于理解,但是这样一来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也在弱化,二来一种教学模式时间过长,学生也没有了什么兴趣,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时的来一节纯英语式的课堂教学,也改变一下死板的“常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听说读能力。
2、把握好实例练习难度,将练习融入到更多的实例中去。能学以致用,是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所以平时多用贴近实例的练习,能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运用知识。
总之 学到不少东西,还有待以后的教学之中不断去领会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