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课例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例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认为:课例研究就是聚焦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理论提升、能力提高以及个体的自我反思以促进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它依据教师个人已有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行为,寻找自身的差异不断改进已有的教学方式方法。
课例研究通常采用做中学的方式帮助教师学会怎样去做,达到提高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的目的,引导更多教师掌握并运用这种方法改进常态教学的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课例研究就成为了教师学习的认知支架,是教师们直面教学共同分享的平台,课例研究起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作用,它能够增长我们的实践智慧,使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成为有研究能力的实践者。我也深深感受到,课例研修与我们的平常的教研活动是有区别的,平常我们往往只关心课怎么上,板书怎么设计?提哪些问题等技术问题,缺乏从理论层面上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认知基础与风格加以分析与思考,因而就不能高屋建瓴地从整体把握教学设计。进行课例研修可以让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和理论,丰富自己的认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例研修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课例研修关注的不是教育学或各学科所认定的理论问题,而是校长和教师经常遇到或亟待解决的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课例研修”的阶段:“策划与准备”阶段、“实施与反思”阶段、“梳理与提升”阶段。
课例研修这种培训的活动形式是以教师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问题的解决为指向,以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目的,既可以迅速提高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又可以使培训的效果及时体现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上,因而受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能力训练的方式。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例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例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历时一学期的课例研修,我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把课例研修看成一种负担,变成今天的感激和期盼。培训过程中,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付出的艰辛的努力,我们都有极大的收获。一次次的课后交流,我们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凝结成智慧的结晶。在执着的研修过程中,我们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收获颇丰。我们坚信,课例研究过程中的这种不服输、不言败,孜孜以求的精神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此次学习,要感谢 学校给我们教师提供的一个肩膀,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教育这条路上,奋斗的目标还在远方,我还将以此次培训的收获作为一种鼓励,鼓励着我继续前行!只要我们不断地思索——寻找问题,再想策略——解决问题,并用研究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式来关注课堂教学,我们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例研修报告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课例研修报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必备一个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可喜的是,情境创设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和偏差也不断出现,在数学情境创设中如何避免走入误区,真正体现情境创设的价值呢?
为此,我校展开了校本教研活动。全体数学教师聚集在一起,讨论自己对创设情境教学的几点看法。面对大家的质疑与困惑,我们上网查阅各种有关于创设情境、动境进行教学的资料,并一起研读、讨论,虽然在理论上,我们的头脑逐渐清晰,但是,谈到课堂实践,还是感到手足无措,做不到胸有成竹。我正好参加我们响水中心小学教研活动,我就决定上一节研讨课。我挑选了一节五年级的数学《分数除法》一课,课后大家对我的这节课展开了评论。
1、整堂课因为创设的情境、动境过于多,使本节课教学活动重点、难点不够突出。
2、学生在动境 中,老师有些要求没有讲清,学生合作时出现了乱、散现象,有的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到里面,教师应该事先安排好,做到小组之内责任制,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做。
3、有些环节过于拖沓,影响了整个教学进度,时间过长。
于是我们结合大家的教学建议,认真进行反思,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悉心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特点,我发现数学情境创设,应当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价值:
1、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课堂感兴趣,才能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才能为学习数学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作为一般形式的数学课,都是从一个数学情境着手来展开教学的,如果在课的开始阶段能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们进入到教学内容中来,无疑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价值的。
2、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我们每节数学课,都有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必须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的教学情境必须为教学的内容服务,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3、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作为数学课本身,他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任务,所以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情境,他应当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着眼于数学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最近发展区。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教学的:
插入说课稿插入教案创 设情境,设动境,体现学生主体性”这一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一、创设情境要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你都发现了哪些好的方法?”课堂上,我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开展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操作、去观察、去交流、去实践、去创新,让学生在”描”中感知, 在“找”中理解,在“做”中内化,在“算”中巩固,在“比”中升华,从而真正在经历求知过程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含义,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学会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建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创设动境要关注学习过程的开放。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学时空的开放、思维方式的开放、评价形式的开放等等。这些开放交织在一起,使教学过程呈现多维开放的格局,教学也由此从封闭、单
一、机械走向了开放、多维、灵活。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画一画活动,在第一次
三、体现学生主体性要关注以人为本的理念。《新课标》提出:学科教学应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它们和谐统一,才会让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本节课我不失时机的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例如“你的做法真是与众不同啊。”“看看谁有一双机灵的眼睛,”“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向他多多学习。”“这与你们的团结合作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等等这些充满激励与鼓舞的话语使课堂充满了人文气息,还有在课堂的最后,我还鼓励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真正的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人格的健全与发展。
第四篇:初中数学课例研修报告
初中数学研修报告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鸭鸽营中学
王红霞
老师们,大家的发言积极踊跃,使我受益匪浅。以往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我们有时不愿意放下主宰课堂的权利。学生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式被动,直接原因是我们讲得过多。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在理论上已上升为人们的共识,“自主学习”已成为众多教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大力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就是指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我们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通过老师们的发言和自己的见解总结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首先要对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详细的调查,然后应该让学生建立自主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数学的机会,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意识。通过精心选取课前预习题和课后作业题让学生先行自学和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小组(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按小组次序依次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不同意见和见解的学生可以举手发表自己的
见解。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的作用:一是对学生的见解作精要点评;其次是注意捕捉学生灵光闪现的思维给与充分肯定;然后是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成为他们讨论小组中的一分子。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均等发言的机会,这就扩大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加了每个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反过来也激发了每个学生认真进行课前预习的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也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增添了动力,使学生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为将来的创新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充分解放学生的口、手和思维,让学生敢说、敢做、敢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见解,努力做到“果”让学生自己摘,“问”让学生自己提,“话”让学生自己说,“题”让学生自己解,“法”让学生自己探,让学生在“误”中感悟,在“错”中切磋,在“探”中感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主动中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学生的数学基础有关,在一个班中各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因此,自主学习的能力必然存在着差异性。为此,实行分层教学,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设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要求的考查活动,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以实现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够协调同步发展为归宿,力求各个层次的学生在适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和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能力。在班级群体中实行分层次合作。把课堂上强调的学生自主学习,拓宽到课堂外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性学习,使课内课
外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来满足同学们在自主学习中涌现出来的研究和交流的欲望。根据学生的数学思维层次,科学地安排合作学习小组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学习小组的科学组合非常重要,可把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小组,这样既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合作学习小组成立之后,既拓宽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渠道,而且,因为有了共同的话题,在平时的课余时间,同学们也会对探究数学的气氛愈来愈浓,从而会形成主动、自主、生动的数学学习气氛。
三、运用各种不同的创新思维方式,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氛围后,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在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能动地、自觉地规划自己,成会自己发展的主人”。
1、学会制定学科目标 有一部分的学生学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学习处于无状态之中;有一部分学生制定不切实际的过高的学习目标,当学习目标达不到时便垂头丧气。为此,指导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采用量力而行的原则。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对某些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可分步骤完成,对能力的要求分阶段达到,对素质的提高分层次渗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为了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学习计划,小组活动时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计划,互相取长补短。对于有些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采取一对一的谈话方式进行交谈,会收到较为明显的效果。
3、教会学生学会课
前预习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通过给学生出示预习要点、思考问题及尝试练习题,让学生尝试概括学习目标、领悟学习重点、探索解决难点的方法。并通过预习,让学生尝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和发现进入课堂。
4、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和利用学习资料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根据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要求合理选择和利用资料,有的学生基本知识还没有到位,就去搞较深的题;有的学生选择相似的参考书,作了大量的重复劳动,从而被书牵着鼻子走,使学习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为此,应指导学生怎样精选一本参考书,怎样摘抄和归纳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教会学生精读和泛读的方法。
5、让学生学会交流讨论 在学生学会能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同时,还必须学会问,学会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让每个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以他人的交流中弥补自己思维的不足和拓宽自己的思维渠道。在课堂讨论中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6、教学生学会反思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刚才有老师提到:不少同学在完成作业或进行大量解题训练的过程中,普遍欠缺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解题后的“反思”。何谓“解题反思”?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苦思冥想解出答案之后,必须认真进行如下探索:(1)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2)为什么要这样做?(3)我是如何想到的?(4)还可以怎样做,有其它方法吗?(5)一题多变看看怎么样。这样做一题、通一题型。一道错题,从三个方面分析:(1)错在哪里;(2)错的原因是什么;(3)符合什么条件,错误的答案才能变成正确的答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不能能动地进行反思和评价,就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控和修正,达到有效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课堂表现、作业状态、课堂检测、阶段性检测和终结性检测做出合情评价,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因此,为了提高同学的解题能力,应该倡导和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反思。
7、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记错本”,把自己平时作业、单元测
试或期中、期末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并注明出错原因,使学生做到有错必改,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记错本有了,教师还要注意及时反馈,如每周五,可布置“一周错题回顾”,把本周自己做错的题再做一遍,星期一逐本批改,对于再次做错的题做上标记,再记录下来,再做,这样到期末,学生的错题就越来越少。
总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自主意识,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学习者培养创新精神,发展智力;有助于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真正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理想境界。
第五篇:学习小学数学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标 转变教学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体会 2014年 10月份,很荣幸有机会到西南大学参加国培计划(2014)云南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端研修培训。这期间聆听了宋乃庆教授(原西南大学校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与思考》的讲座。通过本次宋乃庆教授的讲解,结合我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感觉本次新课标不管是从理念、内容角度来看,还是从具体实施角度看,都有非常大的变化,同时引领我们的教学观随之改变。
一、新课标修订的主要方面
(一)新课标修改的关注点
理念、核心概念、四基、四能、内容标准、教学和自主学习、数学文化
(二)新课标修订的主要方面1.前言2.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总目标学段目标内容结构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行为动词的分类实例
3.课程内容4.实施建议5.附录
二、新课标的主要特点
(一)课程理念:改变与发展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
作用。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过程性与情感性目标
课标原文: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活动:教师教学和自主学习、探究相结合。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互动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亲身参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新课标的结构体系
(一)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的整体实现,是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
2.课程内容:内容的选择方面注重数学的结果、数学的形成过程、蕴含的思想方法。内容选择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理解、思考探索; 内容的组织处理好三个关系:
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内容的呈现方面要求体现层次性和多样性。3.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二)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呈现结构
课程目标——目标呈现的结构总目标★总体阐述★具体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课程目标学段目标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 2.课程目标动词
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探索、3.课程目标总体阐述从“双基”即(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到“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基本思想内容包括:
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审美分类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变中有不变思想符号化思想有限无限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逐步逼近思想演绎思想化归思想运筹思想公理化思想……简化思想量化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优化思想统计思想……简洁思想统一思想和谐思想对称思想……(4)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数学学习活动
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操作性经验:通过眼、耳、口、手等对现实素材操作获得的直接经验为操作性经验,如堆积积木、折纸等获得的经验;
反思性经验:通过对思维材料的内隐思考而获得的经验为思考型经验,如推理的经验、抽象的经验等。3.课程内容包括四大学习领域
新课标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四大领域的课程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4.新课标对十个核心概念进行解读
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四、新课标的地位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颁布了包括《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在内的19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的法定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的基础。
研读《课程标准》,应该避免“重内容部分,轻理念部分”的情况。
“课标”的地位和重要性高于出版的教材。
五、反复研读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一)“两句话”的启示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启示: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同样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不是歧视,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放慢脚步,聆听花开的声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二)、新课标转变了课堂教学
1、新课标在继续保留和强调了“双基”基础上,还增加“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变“双基”为“四基”,更符合数学教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由 “双基”教学变化到新版的“四基”教学,明确了教什么的问题。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传授给学生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让数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使之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美,发现数学的奥妙。
3、“两能”到“四能”的变化,则明确了如何教的问题。新课标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而且更应培养学生学会数学思考,通过数学学习学会思维,发展思维。
4、新标准中的数学教学活动,应设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三)新课标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具体分析如下: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标》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倡导新的教学方式
<一>、从创设情境入手,营造学习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
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二>、从自主探究入手,激发智慧火花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三>、从动手体验入手,享受学习乐趣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于实践,而数学里的理论知识同样来源于实践。儿童是天生的体验和探究者,他们获取知识的过程,多是通过自身的探索、体验和实践来获取的。<四>、从评价激励入手,强化成功意识
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我们要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在教学中努力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
3、教学手段的革新
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课件的制作,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数学专业知识,这是从事数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连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让我明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转
变教学观念,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经验与客观事实出发,明确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