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教师带教总结丰职汽修李培元
2011年教师带教总结
一、带教的意义
带教,也就是老教师对新教师的辅导和指引,是一个专业前进的催化剂。是老同志将心得体会传授给年轻人,使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大家庭中,我们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做“传帮带”,对于我而言,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传承。当初正是我组张瑶老师在工作上对我进行帮教,才能让我迅速的融入汽修组,进入教学改革,直到现在在专业上能有一些贡献。其实无论在哪一个领域,哪一种社会形态,老带新每天都在进行着,这也正是老同志展示自身价值的舞台,是通过指导年轻人,重新审视认识自己的一个绝佳机会。作为一个拥有8年教龄的教师,我称不上老,也没有可以自居的资本。2011年对王凤亮同志的带教过程虽已告一段落,但我们的带教工作还要继续下去。
二、带教的自我收获
带教的过程,表面上是我在指导王凤亮同志,但是我发现:其实带教更像一个自我总结,就好像在照镜子,面前的年轻人似乎又让我看到了当时的自己,想到了自己的今天。所以带教给我带来的意义更大。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有这样一个集中的机会沉淀自己的想法,整理自己过去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而带教却给了自己一个提炼自己的机会,每周都有这样一个时间段,来从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中提纯我们需要的东西,就好像在用粗铁提炼精钢。这真的是一种很有趣的体验,希望领导以后还给我这样的机会。
三、教学设计带教情况:
我和王凤亮同志一起用《汽车与汽车维修企业概况》已有课程重新再现2009年教学改革的开发过程。我的想法是,只有这样才能让王凤亮更好的设身处地的体会教学设计提纲掣领的意义,对于整个课程的重要价值。比如在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在已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该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学习单元的设计和编排。也就是要构建出学习单元一览表。这个工作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课程的成败。学习单元一览表就是这门课程的骨架,这个骨架既要覆盖该门课程的大部分理论知识,又要能体现课改理念,实现工作过程一体化,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因为要以典型工作为载体,就要打破原有的构建知识与技能的逻辑结构和体系,重新建构新的逻辑结构和体系。所以的它的合理性就要承受反复的推敲和讨论。我与王凤亮同志像围棋复盘一样将该门课程的单元一览表重新“制定”了一遍,让小王体会了其中的艰辛。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主要的让小王重新用自己的想法,将单元的素材重新组织。刚开始,自然是一塌糊涂,在我将工作过程的理念与小王充分理解后,再次做出来的环节设计就合理多了。拿过课程里已有的环节设计,小王连连发出感叹,“着实不易,着实不易”。在教学法的设计上,我首先对小王进行了各种教学法的培训,在充分领会了各种教学法的含义之后,试着让小王重新对各个单元的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法,并让他讲出自己的理由,结果培训效果是出奇的好。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原来开发的很多东西设计上还有很多种不同的教学法可以使用。
四、工作页带教情况
工作页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灵魂,也是课程中唯一可以以具体形象物化的东西,是教学中的抓手。教师要依据教学设计灵活的使用工作页,学生要根据工作页的内容进行学习,记录学习的过程,课下还要用工作页进行复习工作。可以说有了好的工作页,才能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变为具体的可以实现的东西。
工作页的组成要素众多,且不拘一格,初次接触的人很难把控。即使熟手在设计上也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此我们仅选了第一单元进行再次的开发。我只是出主意,小王进行主笔的设计,我们根据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反复的修改。一份简单的工作页,我们却用了9次研讨,两个月的时间才大体上弄完。但是在这两个月中我们把工作页中各种体裁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在开发。最后的几次,小王连呼“过瘾,开窍”,我也是对他重新弄出来的东西刮目相看,毕竟是年轻人,思路比较独特,想法比较新颖。比如,起动机学习的设计上,在起动机电路学习任务的设计上,简简单单4种状态,小王就想出了4种方法进行设计:框图形式、箭头形式、插画连线形式、简单电路图的形式。
工作页的设计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勉励小王继续努力,争取把已经开发出来的课程再开发一遍,这样才能练到一定境界。
五、课程资源开发带教情况
在当前现有条件下,我们开发资源还是比较有利的。可以利用的东西比较多。总体来说,谁掌握了第一手材料,谁就能做出更好的资
源。课程资源一般是把已有的东西用到自己的课程中,不用自己去做,而是有选择的使用。所以有时,不是谁开发出来的资源好,而是谁能找到更好的资源。所以这在某种程度上锻炼的是教师对教学资源来源途径的比拼。
资源的途径还是很多的,但是都需要自己的经营。比如网络资源:就包括各种汽修论坛(民间)、维基百科、政府网站、行业协会网站;国内的、国外的;英语的、德语的。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再比如教具的开发,那么从开始的设计构思,材料采买地点,价格成本的控制,元件的选用,制作工具的使用,原材料的加工等等。教具的制作其实只是最后一步。
2011年的带教任务结束了,但是带教项目却没有结束,我将以更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带教任务上。
丰职 李培元 2011年12月
第二篇:师资培训德国进修总结丰职中心校李培元
德国进修总结
丰职中心校
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德国培训进修总结
李培元
丰职中心校 德国进修总结
丰职中心校
本人很有幸参加了2010年10月24—2010年11月19日的北京市师资培训工程第三期德国培训班。作为中国的一名普通的职业教师,来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六步法”,“职业行动能力”这些概念与理念的故乡,与活生生的德国职业教育进行了一次长达27天的亲密接触。回首在德国的日子,新奇而美好,如沐春风,如品甘霖。
现将培训的一点小感想总结如下。
关于“双元制”
“双元制”的概念其实对于我并不陌生,在国内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听过讲座,看过深度分析的杂志。来到这里之后,才真正体会到,我的理解还很肤浅,双元制于我和我的学校还只是个飘在空中的概念。在德国这里,双元制是落地生根的,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德国产业工人的摇篮,是一种生活方式。要让德国人来说,这没有什么正常的,非双元制不可。
双元制是德国企业的自发行为。企业会主动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合作的目的也很简单:借鸡生蛋。让学校为自己定向培养工人。企业是双元制的直接受益者。我在奔驰汽车公司总部的参观过程中,好奇地问负责培训的德方老师:在德国有没有对双元制进行立法,以保证双元制的顺利开展呢?德国人一开始没有理解我的问题,待翻译详细解释后方才明白,淡淡的回答说:没有。他们好像觉得我这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其实德国人的想法不难理解,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找还找不到,哪有将自己的工人拒之门外的道理。无论是奔驰,还是在保时捷,甚至是只有十几个人的小企业,都会不计成本的与学校合作,接收学生在自己的企业实践学习,给学校提供能够提供的最好的设备工具,负担学校的耗材费用。在保时捷技校,我们看到,不大的厂房内,学生们维修的,拆卸的都是非常豪华的保时捷轿车。保时捷的老师向我们介绍,这些车都是还未下线生产的汽车。问之,此为何意。老师说:学生们今天接触刚设计出来的汽车,那么在学什么毕业的时候,这些车正好下线生产。如此学生就免去了培训和学习的时间,可以直接上岗了。所以我们的学校里的车都是新鲜出炉的产品。我们这些异国的老师听了,感慨国情不同之余,就只剩“羡慕,嫉妒,恨”了。
图1 迈巴赫学校先进的教学用车
德国进修总结
丰职中心校
图2 迈巴赫学校背后的企业力量
双元制里的合同因素。都知道德国的双元制厉害,培养的工人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强。工人生产的产品质量好。除去企业的因素之外,学校方面的制度也可谓合理。学校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已经与学生签订了受法律保护的学习工作合同。该合同为三方合同,也就是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合同。合同中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所享受的待遇,比如迈巴赫学校奔驰汽车公司的学生每月能领取食宿除外税后每月600欧元的收入(德国月人均收入4000欧元左右),学生毕业时自动成为奔驰汽车公司的成员。当然合同中同样明确规定了学生学业成绩的底线,只要不合格,学生就违反了合同规定,合同自动作废。言外之意,学生自己开除了自己,所以学生还是有相当的学习压力的。鉴于德国后工业时代蓝领工人的平均收入几乎与白领相同,个别特殊职业(比如清洁工)还有大量的职业补助,可以说蓝领工人的社会地位还是相当高的。另外,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从入学开始,就开始计算工龄,相比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内就多出了很多年,那么退休后的退休金自然也就高。有如此多的好处,自然促使很多初中阶段的学生选择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甚至有些大学的学生放弃自己的学业,回过头来申请职业学校的入学资格在德国也并不稀奇。
双元制的选拔制度。职业学校入学的门槛可不低。仅举保时捷技校的例子,2010年入学录取率仅为2.5%,也就是说,40个提出申请的人中录一个学生。那么自然能够考上保时捷技校的学生素质自然不低了。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
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双元制在德国运行得有条不紊,可以说是进入了良性循环。反观我们自己,由于国情所限,确实无法真正实现德国式的双元制,在校企结合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德国进修总结
丰职中心校
学习情境的新理解
本次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立教师进修学院接触到的学习情境的概念与在国内有些许不同。负责教学理念课程和教学设计课程的艾斯特曼先生将他的学习情境的观点讲给我们:学习情境的作用就是将学生带入一个真实的故障,项目或者任务,让学生迅速的融入到课堂中来,并围绕这个任务或项目按照工作的流程完成,在完成的过程里将能够完善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教学点实现。简而言之,就是迅速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兴趣回到课堂上来,回到工作上来。所以学习情境并不是很死板教条的东西,可大可小,小的可以两节课,大的可以十几节课。比如,德国开发的14个学习领域的领域3电路、电子系统的检测与维修中,共计有19个学习情境,这在以前的说法中是不可以的。即一个领域有4---6个学习情境,情境之间是并列,递进,包含的关系,每一个情境有16---20学时。对于这两种矛盾的说法,由于授课的艾斯特曼的突患疾病,他的课并没有上完,所以至今留有疑问。我的看法是,之前几年在中国培训时的说法是给受训的老师一种比较固定的模式,所以规定的较死板;而这次德国人才把情境的本质讲出来,情境也可以是任务简单,短小精悍,也可以不用把很多东西都包括进来。
学习情境是结合自己学校的东西,一定要考虑自己学校的设备条件,所以的它的设计很灵活。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条件有些学习的知识和内容甚至可以直接讲,并不一定非要移植到某一个情境中来。一个教学内容,可以入手的角度也是很多的,比如启动机的例子,在设计情境时,可以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状况设计几十个情境,而每一个情境的内容和目标又是大体相似的。
教学设计之工作站法
在教学法方面培训方面,工作站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工作战法又叫学习岛法,或小组轮岗法。即教师将教学资源整合成几个不同学习内容的工作站,班级学生被分成相应的几组,在同一时间段内,各个小组进入一个工作站,按照工作站上的任务说明完成指定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待所有人完成各自小组任务后,每个小组进入下一个工作站,进行工作的轮换。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小组将全部的工作站上的任务都完成为止。有几个工作站就要进行几次轮换,工作站的数量不可以小于小组的数量。
工作站学习法有很多优点,德国人很乐于使用工作站法。无论是我们去过的迈巴赫学校,还是保时捷技校,我们都看到很多教学资源都是以工作站的方式设置的。经过一番调研,才发现德国人乐此不疲的原因。第一,工作站对资源的数量要求不高,每样资源仅有一件即可。千万不要认为一样设备有很多才能应付教学,对于我们硬件条件不好的国内很多学校来说,这是最值得借鉴的一点。第二,工作站法可以在最小的空间内实现最丰富的资源设置,比如在迈巴赫学校的电控实训室,有四辆汽车,但汽车的品牌却是奔驰,宝马,大众,奥迪。虽然教学时教学的教学目标一样,教学主题一样,但学生四个工作站循环下来,得到的却是四个不同车系的东西,相当于学到了4倍的东西。第三,工作站法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相得益彰,本身就带有工作过程的味道,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受训时就常常有这种感觉,在这个站工作,很渴望完成这个站的工作,赶快到下一站去看看都有什么新鲜的东西。第四,工作站法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高度利用率。比如我们要让4个小组学习A、B、C、D四种机器。我们很可能会建4个实训室,一个里面配4台A机器,一个里面配4个B机器,依此类推,一共要建4个实训室,买16台机器。而如果换了工作站的思路,我们只需建1个实训室,购买A、B、C、D4种机器各1台就可以了。当然,有人说我们的学生总数多,可能学生数是德国的4倍还多,我们仍然要建4个实训室,买16台机器。这个问题德国进修总结
丰职中心校
与我上述的内容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第五,工作站法的很多东西,并不是很死板的条条框框,很多资源都需要老师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制作,去设计,因此极大的地促进了老师的教学设计热情。总之,工作站法很符合德国人集约化,经济性,环保性的特点,是性价比很高的教学模式。我认为我们的很多教学资源大可借鉴德国的模式,不必一味追求规模,而应该把我们的教学资源设计做精做细。
图3 无处不在的工作站(迈巴赫)
图4 工作站法的开发(蓄电池)
工作页与学习资源
到德国来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就是学习工作页和学习材料的开发。虽然我在国内也制作国内工作页和学习材料,但是亲身学习工作页及学习材料的制作以及见识了德国的原装工作页之后,才真实的感受我自己的工作页和人家的相比有不小的差距。
首先,我的工作页和学材更多的是拘泥于形式的东西,技术含量层面的东西相对较低。当然这与我的学生本身在入校时未经过选拔,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有关。另外,在德国,教学设计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工作页的设计上,学材是专门有人负责开发的通用的汽车工作手册;教案,学材是不需要教师去做的。德国进修总结
丰职中心校
图5 制作精良的工作页
其次,我的工作页内容与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差,经不住严格推敲。我的工作页在制作完成后,限于时间所限,修改工作是不及时的。
再次,我的工作页虽然是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念下开发的,但做中学学中做,或者说理实结合贯彻得远没有人家那么好。德国的职业教师每一个人大多有长时间在企业工作的背景,所以他们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相当的优势,这正是他们的强项。比如对串联电路的认识,我们只是把它当串联电路来认识,没有更多的去想它在修车中的现实意义;但是他们却把串联电路与万用表检测“线路接触不良”,检测线路开路,检测短路联系起来,形象而生动。让理论知识在工作当中活起来,令人印象深刻。再比如对电磁现象的认识,我们没有开发出形象的教具,因此就很难让学生透彻理解。
最后,我的学材开发是片断式的,不全面的,零乱的。相比德国的集合了数理化以及汽车通用技术知识的手册来讲,还很是寒酸。但相信随着北京市教改的深入,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好的。
图6 百科全书般的工作手册
德国进修总结
丰职中心校
教具开发与开源节流
职业学校的教学教具能够反映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的细节,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一个学校的科研技术水平。在德国的日子里,我一直被德国职业学校里的很多教具吸引着,被德国同行的敬业精神感动着。
总体上说,德国职业学校里的教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具基本上都是教师开发和自制的。每一样教具都体现着教师的智慧,体现着职业教师的职业精神。体现着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扎实的基本功。
图7 汽车电路上的跨接装置
图7左侧图中为一跨接线,此跨接线看似普通,但是很好用。由于在线头端子处做过处理,因此可以很容易的实现跨接且不损坏车上的接线器,而且在跨接线上还装有保险,以防在跨接过程中出现意外,可谓想得周到。右侧图中为两个用在不同地方的继电器,可以替换相应位置的同型号继电器,并且用保险实现了继电器的跨接,省去了跨接线本身,却比跨接线连接更可靠,接触更实,安全系数更高。
第二,教具很简单,很直观。
教具的一大公用就是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直观,变不可用为可用,而不是故弄玄虚,走向相反的方向。
图8 继电器与电动机教具
电磁现象对于中职生来讲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对于老师来讲,电磁学中很多东西都是很棘手的。汽车中有大量的电磁学的应用,不讲不行;而一旦在教学中涉及此类内容,由于其特殊的抽象性,不容易让学生理解。图8中的两幅图左侧的是简易的放大的继电器,被固定在木制的支架上,线圈一通电,巨大的铁芯就在磁场的作用下腾空而起,且悬浮在半德国进修总结
丰职中心校
空中;右侧图是放大的电动机,没有外壳,只有磁极和绕组以及必要的接线柱,转子绕组一相通电,在安培力的作用下,转子便摇摇晃晃的转起来,三相都通电,转子的转动立刻平稳下来。这两样教具,其貌不扬,真可以用傻大粗来形容。正是这傻大粗的教具,一通电就让神秘的电磁原理自己跳出来说话,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图9变压器原理与磁力线教具
图9中的左侧图片为变压器原理实验教具,当歌斯德勒先生拉出强烈的电弧时,我们在赞叹的同时,也体会到了高压电是什么东西。右侧图片为一透明腔体,内装铁粉,在磁场的作用下,一幅优美的空间磁力线用铁粉的排列形状表现了出来,何其简单的东东,却那么的生动和有说服力。
有时候,厂家制作的复杂的教具真的不好用,因为买来的教具毕竟是产品,是产品就要有简单的包装和装饰,正是这些包装和装饰,将原理的本来面目掩盖了。
第三,成本低廉,结实耐用。
图10 被塑料盒子包装起来的便宜的电子元件
德国是很有钱的国家,即使在欧盟内,也算得上是个富国。在教育上德国的职业学校可以说根本不差钱;但我们在德国的实验室,实训室中看到的东西却很“寒酸”,很“小气”,可以说,很多东西远远比不上国内的职业学校。但在我们听课的过程中,这些小玩意儿,却比我们花大价钱买来的东西好用得多。正是这些东西让我们看到了德国人节俭环保的一面。能不花的钱就不花,能省的东西就省,其实,迈巴赫学校本身的教学楼就是一个环保,节俭德国进修总结
丰职中心校 的典型例子(图11)。我得到的启示是,职业教育不是烧钱,没有钱,只要有信心,肯做事,照样能办很好的职业教育。
图11 迈巴赫的空中楼阁
图12 结实的教具
在亲手使用了实验室里德各种实验器具之后,一个很大的不吐不快的感受是:好结实。德国人个性很实在,做事严谨,他们在教具制作上也把“实在”二字发挥得淋漓尽致。凡是制作好的教具,必有精心的设计,耐用的材料,必用可靠的链接,牢固的底座或支架,缺一不可。手里把玩那些教具的时候,我在想,大概用个二三十年可能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再想德国进修总结
丰职中心校
想自己学校里那些娇嫩的教具,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
第四,与教学内容结合得很紧密,根据教学内容开发。
图13 灯光系统工作台
以汽车灯光系统实验为例,德国的授课教师是这样做的(见图12):将一辆汽车的所有有关灯光系统的元件或总成全部以教具形式开发出来,然后将所有的元或总成件置于一张工作台,组成一个工作站。工作站上元件的位置大体上与在汽车上的位置相同,让学生用导线将所有的灯光回路按照这辆车的电路图连接一遍,并调试,教师还可以在连好的线路上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去排除故障,并最终透彻理解汽车灯光与照明系统,掌握故障排除思路及用相应的工具进行故障检测。这种形式的工作站,按照品牌的不同,车间里共有5个。那么学生只要将五个工作站轮换一个循环,就能将几乎所有典型品牌的灯光与照明系统的问题统统搞清楚。
第五,教具的管理很科学。
在迈巴赫学校的实训室里,我们看到,上课所要用到的工具和设备都很人性化的整齐的放在教室的工具柜里。老师和同学都按照实训室里所定的规矩从柜子中拿取自己要用的东西,下课时再收拾回去。
工具柜为木质,工具柜的门上装有玻璃,学生和老师在取用东西时,不用开门,可以对柜中的东西一目了然。我们国内的很多学校,工具柜与实训室是分离的,工具柜往往是铁质的,也没有玻璃,在取用工具和教具时很费功夫。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是可以借鉴迈巴赫学校的做法的。
图14 看得见摸得着的工具和教具 德国进修总结
丰职中心校
第六,教具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
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教具背后是教具开发的系统工程。教具不是随随便便,仅凭几个教师之力就可以完成的,在学校的层面上,要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才能完成。在迈巴赫学校我们看到巨大的备料库,教具制作的教室及设备,以及制作教具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积极结果就是学校专业教具的开发,甚至教学科研的其他成果。
实训室的布置
一个月下来,无论是巴府州州立教室进修学院,迈巴赫学校,还是保时捷技校。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这些学校都很小,空间都不大。与我们比,真的是非常袖珍的学校。但学校里边的东西却非常丰富,是我们所不及。问题出现了,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呢?
图15 拥挤的实训车间 德国进修总结
丰职中心校
由图15不难看出,在德国的职业学校里,实训车间内的布置是综合性的,这里既有工作的区域,又有学习的场所,还有零部件储藏的空间,甚至老师的办公和休息也在车间里。这一堆东西全在这里自然看起来就比较拥挤,甚至是有点乱。但真正的在这个场所里学习和工作下来你就会发现,其实这里一点也不乱,甚至是很科学性的,很有条理的。学习和工作在一个场合里,能将理论和实践尽可能的缩短距离。最能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这种做法能使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都可以达到相当程度的最大化。这样四位一体的设置可以将车间的空间利用率达到最大,所以,这些学校也就不需要那么大的空间了。
实际上,不仅是德国的职业学校里空间密度大。在奔驰汽车公司的维修车间里,在施瓦本工厂的车间里,空间布置形式和学校里也是类似的。学校与工厂的布置形式是一脉相承的。
结语
北京市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改革过程中很多问题都需要解决。德国的进修经历给了我很多启迪,让我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了很多思考。我们在走一条别人不曾走过的路,只要坚定方向,一直走下去,即使路再远,路途在艰辛,我们也能到达胜利的终点。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第三篇:带教教师总结
带教教师总结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担任班主任带教教师工作一学期,期间有辛苦,但更多的是收获。很荣幸,能有机会与朱老师结为师徒,我感到肩上有沉重的责任感和压力。同时我又感到无比的幸运,朱老师是一名刚开始带班主任的新教师,年轻、好学、有冲劲。我和她一起能够做到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彼此都会有进步。把它视为互相学习的一个好机会,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敢于创新。想到这,我下定决心好好把握领导给我的这个机会。
首先我仔细分析朱老师的特点,发现她的优势是年轻,容易接受新思想,愿意传递新观念,善于发现新问题,勇于创造新事物。欠缺的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不熟悉班主任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我教给了她很多班级的管理方法。而每当她工作上有困难,我都耐心地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解决困难。在这一学期的时间里,她逐渐适应了班主任的工作,勤奋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其次,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要想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一定要掌握学生的心理。为此,尽管朱老师本身的教学工作并不轻松,但还是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阅读德育书籍,与老班主任们交流阅读心得。使她的师德修养有了明显提高,对班主任的工作意义和内涵也有了深入的理解。
以身作则,认真工作。勤恳、踏实、好学的她,尽管家距学校路途遥远,十分奔波,但自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每天总是早早地来到
学校,从早操到眼保健操,事必躬行,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一旦遇到特殊情况,总能虚心、主动地与我交流沟通,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她的以身作则,认真工作的态度也明显地感染了学生,学生从开始时的冷淡漠视,到现在的认同,这期间包含了朱老师努力的心血。
在这一学期中,我和朱老师在实践中共同学习,收获着,成长着。朱老师的进步是可喜的,一学期来,好学上进的她乐意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使自己在业务水平上有了飞跃的成长。希望朱老师在今后不断地充实自己,使班级工作做得更为出色。
第四篇:2008年教师带教总结
2008年教师带教总结
2004临床八年制教学总结—宋红松
2008年11月24日到2009年1月6日,我完成了2004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在神经内科的见习带教工作。
第一周,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基础课程的学习。授课教师的精彩讲解,同学们踊跃的提问,以及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师们优雅的风貌,先进的录制设备,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不仅像回到大学时代那样认真做笔记,而且,也把同学们的问题写下,以便见习过程中再次给予解答。神经内科的授课不愧是北京市的精品课程,无论幻灯制作,还是教授中的逻辑性和整体性,都让人体会到重点突出、幽默风趣和美轮美奂。让我再次领悟了他们教学的魅力,树立自己今后的目标,也鞭策自己在随后的带教中不断学习、体会和提高。
甲组同学共23人,分为两组。尽管他们马上要进行内外妇儿的大规模考试,但是他们非常认真的学习,在接触病人时也随时能够进入状态和调整,具有很好的素质。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带教体会,希望今后能不断完善。
(一)关于带教内容:
1、大课回顾和小讲座,可采取穿插和根据不同进度进行。大课上的重点难点,同学们实际掌握很好,通过平时的提问可以发现。但是大课上较少涉及的内容例如脑干解剖等,同学们就觉得存在困难。此时,可以回顾大课相关内容同时,然后组织同学进行小讲课,并且同学们乐于自己准备一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这样的参与方式使得记忆更深刻,另外,带教方式比较活泼。一改老师不停讲而同学易遗忘的局面。
2、给同学们提供不同的参考教材。例如同学持有的第五版神经内科,有些内容例如内侧纵束解剖,两组的同学在不同时间都表示存在理解困难。当给他们介绍其他教科书的讲解,以及相关解剖书籍时,大家都能迅速了解了相关内容。但注意不要过于专注于细枝末节,要照顾到全体同学的理解力和大纲要求。
3、带教时间灵活安排。由于直接接触病人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同学。尽管课表上每日对体征的要求都已明确,但大部分时候,同学们可以在一天中学习更多的内容。假如当天患者体征不典型时,参与教授门诊以及详细讲解录像内容,就能够完善不足之处。
4、紧密结合临床工作。同学们对临床工作的好奇心很大,这一点很有利于带教工作。从医嘱上药物的名称,以及临床医生接诊患者的具体过程,再到病历书写,同学们都很想了解。在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很好地接受知识。因此,在病房中,带教老师要随时保持警惕性和兴奋性,遇到理想的体征和资料不能错过。一定要多想多问多跑。
5、每日总结各种问题,及时解决,加强记忆。
(二)关于带教人文方面:
1、记住所有同学的名字,发自内心地鼓励和表扬。有利于让他们树立主人翁的意识,督促他们积极面对每日的见习,尽快从象牙塔向现实过渡。
2、面对不同性格的同学,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有些同学积极活泼,接受力强,容易掩盖那些相对比较平静的同学。而有些同学可能面对困难或者疑难时不主动倾诉,需要带教老师耐心观察。当同学有不适、意外或者精力不集中时,要及时发现和解决。
3、学会换位思考,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如果我是同学,我想知道的是?”时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会保持一种警觉,避免自己过于沉湎于经验之中。另外,变化的角度也使自己和学生交流更容易。
4、保持一种风格:或者风趣幽默,或者细心沉稳。总之,要让学生适应、接受、喜欢和信任。短短一周要磨合到诚恳交流并非易事。
5、关于非医疗方面:培养同学们的爱伤观念,时刻牢记感谢患者提供的帮助。他们在疾病状态下,还能为同学们贡献自己。非常欣慰的是,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也使得他们在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方面,迈出可喜的一步。
(三)带教安全:尽管大部分患者和家属能够配合,但是也有极少数以任何理由拒绝,或者怀有不友好的心态。另外,在急诊见习时,周遭环境比较混乱。这时候要坚决保护好同学,安全第一。
(四)存在不足:
1、理论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带教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更好地了解该年龄段同学的心理。
3、部分时段安排,应该再合理些。
(五)致谢:
首先感谢科主任和各位领导,不仅帮助我顺利完成2007年的授课准入并取得良好成绩,并且在今年安排我带教见习,从而在心理上有了充分地准备。并且在带教期间,及时提醒我各种注意事项。
感谢教办的各位老师,在教室安排、设备准备以及考试准备方面对我的帮助。在寒冷的冬天,他们无论何时都到的比我早,很辛苦。
感谢科室各位教授和高年资教师。你们的授课非常精彩,令人难以忘怀!而教授门诊是同学们很喜欢的学习地点,每次都打扰樊东升、沈扬、李小刚等教授,非常感谢你们!感谢神经内科的教学秘书张英爽副主任医师,从带教之前就提醒我各项注意事情和细节,包括教室安排、录像准备、考试事宜、反馈意见等,无一不及时准确通知我,使我能从容面对。
感谢病房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住院医师们,帮我提供经典和少见体征和疾病。使我们少走弯路,有更多时间学习。
感谢病房护士长和各位护士同事,你们默默地帮我找到病例续页,又因为我示教体征而暂时改变护理安排,还要做到不影响患者的治疗。感谢你们用心良苦。
感谢听课并认真书写同行评估意见的各位老师。你们在百忙之中,给予授课老师这样珍贵的评价!
感谢徐迎胜副主任医师,在结束夏季带教之后,把相关资料如录像等尽快留给了我,并且及时通知我教办的安排计划等。使本次带教更有条理。
最后,感谢我带教的23名同学,让我有机会再次回到课堂里和你们同桌学习。让我保持年轻的心,给我的工作10年开启了值得珍藏的一页!
第五篇:指导教师带教总结一
指导教师带教总结5 篇一
本学期,我参加了包河区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活动,成了一名带教老师,跟教老师是实验滨湖学校的何静老师。在这一段时间内,我俩相互学习,相互成长,两人在各方面有了较大提高,现就 一学期来的 工作总结 如下:
一、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
1、指导跟教老师学习《教师的师德修养》一书,身为教师就 应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师德的人。在工作岗位上为人师表,以优良的思想作风 教育引导学生,以高尚的道德形象和人格影响和激励学生。
2、指导跟教教师制定规划和参培计划,共同研读参培计划书并熟悉所制定的计划。
3、指导跟教老师完成新入职期教师职业生涯体验 记录教学工作感悟。
二、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
随笔,随时
1、共同研读 美术课程标准,了解各年段的教学要求。为上好课做准备。
2、和跟教老师研讨教师的教学基础基本功一般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评定成绩。
3、跟教教师观摩美术课堂教学,完成观课 告的书写,体会完整的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报告,讨论观课报
4、指导跟教教师如何做好校园 文化艺术节的动员、搜集作品、辅导学生、整理、布展等工作。学习怎样开展社团活动。
三、教研与专业发展
1、研读课标的教研活动。向跟教教师介绍 48 中美术教研组及具体活动的开展并进行示范演练,指导跟教老师完成了一次教研活动的组织工作,并策划主持一次备课组活动。
2、指导跟教教师完成期末工作,指导如何填写教师业务手册、个人工作总结等。
3、指导跟教老师精读《美术新版课标解读》,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活动开始制定规划和参培计划基本实 现,通过开展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活动,使新入职的老师较快进 入教师角色,并适应了学校的工作环境、生活节奏,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一如既往的与其他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不断完善自己,锻炼自己,帮助别人,使我 区的教师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提高包河区的学生素质贡献自己的力量。
指导教师带教总结篇二
在这一学期里,我在努力践行着做为师傅所应尽的责任。徐捷老师非常好学,在教学中肯钻研,肯动脑,上进心很强,一个问题 非把它 “吃透”为止,这种钻研精神都令我感到佩服,所以在帮助她的同时,我也在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让我有了一定的提升。作为一名新教师,她深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在教学上,能认真
对待每一项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经常翻阅各种优秀教案及参考资料,关注教育网站,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认真开展好日常工作。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让自己得到及时的充电。平时很虚心地向同 学科教师请教教学中的问题。
徐老师是位聪颖、充满睿智的老师,教学
经验不够丰富的她,经常要求主动听课,虚心学习,勤学勤问,在我的悉心指导下,加 上她的努力,进步很快,已经能较好的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教学常规做法,在学校组织安排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时,徐老师态度积极,虚心请教,征求意见,通过这些活动,使其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她的努力也换来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肯定,赢得了众多老师的好评。
徐老师是位悟性十足的老师,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见解。在平时,徐老师坚持 “每课必备 ”的原则,按照教学计划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相应的教学过程及方法。
针对两班的不同情况拟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方法,做到“有备而来 ”。课后能对自己的教学反思小结。课外注意 收集素材及知识要点。我与徐老师之间经常的进行沟通与交流,不仅增进友谊,同时还加强了合作,互谈体会,在教学上,为了指导好她的教学,我也在课外研究教材,经常挤出时间和她一起探讨教学中的疑惑,对于她在教学上还认识不深的问 题,我给予耐心的讲解、分析。同时也征求她的看法和意见,共同提高,就这样,我们的这种
活动方式得到了认可,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青年教师有充沛的精力,有好学的热情,有丰富的知识,有创新的能力。而我作为师傅 应该乐意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因此,我们的师徒结对结出累累硕果,我们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更上一层楼。师傅在帮带徒弟的过程中也不断完善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也十分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在听课、学习过程中,我也收益匪浅,使我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
师徒结对的活动让我自身也进步不少,在这一年里,我基本做到带着精心的设计走进课堂。因为徒弟要去听课,总是怕丢了师傅的面子,另外也是为去听徐秀敏老师的课能说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意 见。而且我这个徒弟很厉害,我随时都有被她拿下的可能,我们的成绩经常只相差零点几分,所以我从不敢怠慢,一致不停的去努力去拼搏。
师徒结对也让我意识到自身的诸多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其实在师傅这 “名”与“实”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但既然接受重任,就只能努力缩小差距了。在提高徒弟业务水平的同时,也努力充实自己,我觉得工作有所成效是一种幸福,是一份荣耀,我会努力去追寻它。
指导教师带教总结篇三 我和史运红的 “师徒结对 ”活动开展已有一个学期了。在这个学
期内,我再次努力践行着作为师傅所应尽的各种责任与义务。尽管心中有几许压力,背上添了许多额外的责任,但我还是能清醒地认识到我校为青年教师所搭建的这个培训平台的重要性,也很清楚自己作为师傅,对于小史的在职培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榜样与示范作用。在这一学期的朝夕相处中,我似乎又获得了许多新的感悟与启迪。
一、从容应对平常工作
从小史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刚参加工作时懵懵懂懂的自己。这一个时期的新教师就如同人生的孩童阶段,每天都会冒出许多自以为是的经验,也会遭遇许多未曾碰过的困惑与疑难。当自己认为自己有足够的经验可以应付孩子、应付工作,开始享受自如的工作状态的时候,往往会遭遇新的压力,新的困惑,或者是产生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当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努力一段时间后,教育的热情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冷淡而消退,褪尽教育激
-情与教学热情的教师,其实后面的路或者会走得索然无趣,或者就按部就班,这样对新教师的“工作幸福感 ”会产生冲击,甚至会动摇她们的信心。
针对青年教师这个特点,我首先肯定她在执教过程中的沉稳优势,主动施压,着重让她摆正心态,积极地应对每一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使她在教学技能上获得新的提升。
同时也鼓励她写文章、总结执教过程中比较 成功的经验,整理成功教学案例,这对于她以后的写文章、写总结等奠定了积极的心理基矗
二、努力钻研日常教学
工作的积极性是否高涨全在于工作态度,当对工作成效持无所谓的态度时,一切也就没有了努力的理由。师徒结对子的活动让我 们觉得工作有成效是一种高层次的幸福,更是一份荣耀,督促着我们师徒共同去摸索、追求,努力实践 “教学的精彩课堂 ”。小史经常主动要求我听她课,为了准备一节充分的亮相课,她会不断地试教。这些都可以看出,新教师在努力学习带班经验、积累家长工作经验的同时,她更清楚地意识到,会上课,上好课,上孩子喜欢的、难 忘的课,这才是作为一个教师最根本的生存之道。小史能把自己定位准确,扬长避短,努力在 “可行性、可操作性 ”上下功夫,多动脑,认真钻研教材,自发积累经验,渐次提升自己的执教综合技能与水平,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三、勇于挑战薄弱环节
一个学期的 “师徒结对 ”,它让我意识到自身的诸多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其实在师傅这 “名”与“实”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但既然接受 “教与导 ”的重任,就只能努力缩小学科差距,减缓自己的教学盲点了。在提高徒弟业务水平的同时,我也逐日努力充实自己,勇于向自己的薄弱面进行自我挑战,试图日积月累的教学反思、总结提炼、自我完善中逐步凝聚自己的教学特色,然后才能用 “一桶之水中去舀取一瓢之水 ”,施与他人的同时亦获得自我发展与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