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总结[共5篇]

时间:2019-05-12 13:4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安全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安全总结》。

第一篇:生物安全总结

生物安全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是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生物体及其细胞的、亚细胞的和分子的组成部分,结合工程学、信息学等手段开展研究及制造产品,或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质、特性,从而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技术服务体系。2 生物安全: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产生的遗传工程体的安全性问题。

3基因工程: 主要是应用人工方法把生物的遗传物质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然后将重组了的DNA导入某种宿主细胞或个体,从而改变它们的遗传品性;有时还使新的遗传信息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大量表达,以获得基因产物(多肽或蛋白质)。这种创造新生物并给予新生物以特殊功能的过程就称为基因工程,也称DNA重组技术

4细胞工程: 是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和创造新品种,加速繁育的目的。

5发酵工程: 微生物工程又叫发酵工程,是最早实现产业化的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生长速度快、生长条件简单以及代谢过程特殊等特点,在合适条件下,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由微生物的某种特定功能生产出人类所需的产品。有时也称微生物工程。6酶工程: 酶工程就是把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技术

7基因组学: 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学科(结构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

8生物信息学: 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开发各种软件,对急速增长的大量DNA和蛋白质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储存提取加工和分析研究,以便鉴定新的基因、拼接测序片段、确定基因和蛋白质功能,最终了解生命起源进化、遗传和发育的本质

9转基因植物: 运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于受体植物基因组,改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的植物及其后代,叫转基因植物。

10转基因动物: 借助基因工程技术把外源目的基因导入生殖细胞、胚胎干细胞或者是早期胚胎,并在受体染色体上稳定整合,使之经过各种发育途径得到能把外源目的基因传给子代的个体,即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

11微生物农药: 指利用微生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植物病、虫、草害的制剂。传统微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除草剂和农用抗生素等。

12微生物肥料: 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代谢产物的作用,改善作物养分供应,为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生长物质,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高土壤肥力的制剂。

13转基因食品: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目的基因转移到某个生物体中,使其在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并最终可以被人类直接食用,或者可以作为生产食品的原料。这样的产品统称为“转基因食品”。

14转基因克隆:是转基因技术和动物克隆技术的有机结合,其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又超过了两种技术。它以转基因细胞为核供体,采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产生动物,实现种质创新。15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指通过重组DNA技术研制的直接应用于植物上的微生物。

16基因治疗: 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也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插入病人的适当的受体细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产物能治疗某种疾病。从广义说,基因治疗还可包括从DNA水平采取的治疗某些疾病的措施和新技术。

17转基因水生生物: 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一特定的目的基因导入水生生物体内,使其遗传组成和遗传背景发生改变的水生生物及其带有该外源基因的后代,就叫转基因水生生物。

二、简答、列举与论述1、1973年 美国新罕布什州举行的Gordon会议

1975年 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的Asilomar国际会议(世界上第一次正式提出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会议,标志着人类开始正式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

2、最早的转基因植物的时间、最早的转基因动物时间、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最大的转基因植物是哪种等“之最”

最早的转基因植物的时间:

1983年,转基因烟草

最早的转基因动物时间: 1980-1981 人类创立了转基因动物技术,转基因小鼠获得成功 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 美国 > 巴西 > 阿根廷 面积最大的转基因植物是:

大豆、玉米、棉花、油菜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美国 > 阿根廷 > 加拿大

3、世界转基因植物发展现状

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植物-----转抗除草剂基因烟草问世。1994年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植物产品延熟保鲜的转基因番茄获得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进入市场。

在这些转基因植物中,大部分与杂草和病虫的防治有关。按转基因植物的性状划分,抗除草剂的占71%,如抗除草剂的大豆(54%)、油菜(9%)、玉米(4%)和棉花(4%):抗虫转基因植物占28%,主要是抗虫玉米(24%)和抗虫棉(4%);抗虫兼抗除草剂占1%,转基因作物中以大豆的种植面积最大,玉米其次,棉花、油菜更少。种植面积最大的主要转基因作物有四种。转基因大豆首次占全球9000万公顷大豆种植面积的3/4,转基因棉花占全球330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的近半,转基因玉米超过全球1.58亿公顷玉米种植面积的1/4,转基因油菜超过全球3100万公顷油菜种植面积的1/5。

在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中,美国面积最大,我国在2010年的统计数据中,位列第六。4转基因植物的主要类群以及重要的基因)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2)抗虫转基因植物3)抗病转基因植物4)抗环境胁迫的转基因植物5)植物发育调节基因工程6)医药领域中的转基因植物

抗虫转基因: Bt杀虫蛋白基因、动物产生的昆虫毒素基因(蝎昆虫毒素蜘蛛毒素)、植物来源的各种抗虫基因(蛋白酶抑制剂植物凝集素)抗病毒基因: 衣壳蛋白基因

抗细菌转基因:杀菌肽基因、溶菌酶基因

抗真菌转基因:几丁质酶基因、β-1,3葡聚糖酶基因、核糖体灭活蛋白基因(RIP)5转基因植物在生态方面的潜在风险

1)转基因植物可能会成为杂草2)转基因植物通过基因流对近缘物种的潜在威胁3)抗虫转基因作物带来的潜在风险4)抗病毒转基因作物带来的潜在风险5)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其他方面产生潜在风险 6转基因动物的应用

答:1)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畜产品产量、改善产品品质2)动物抗病育种

3)生产药用蛋白4)生产可用于人体器官移植的动物器官5)建立诊断、治疗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6)其他

7转基因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评估的主要内容

1)供体动物及受体动物的特征及健康检查;2)转基因的构件的安全性评价;3)转基因动物释放的安全性评估;4)临床的安全性评价;5)重视受体与病原共进化的问题。8常见动植物外源基因转化方法

动物常用方法:显微注射法、精子载体法、胚胎干细胞介导法、逆转录病毒感染法、体细胞核移植转基因法 植物常用方法:基因枪轰击、农杆菌介导、花粉管导入 9论述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反对方 : 可能对人体有害 ;对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支持者:转基因技术是人类的一道曙光;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势不可挡。

转基因食品不比正常食品危险(消化水解,毒素问题,过敏源问题)—转基因技术可能使食物更加绿色 改良品种,增加食品营养成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正确认识:利用转基因技术得到的食品,并不比常规育种得到的食品的风险性大。产品的安全性并不决定于该产品来自于何种技术,而决定于最终产品的特性:做到“零风险” 和100%的安全是不现实的,关键要对产品有严格的评价监管措施,并付诸实施。10

11生物安全性评价的标准

Ⅰ、Ⅱ、Ⅲ、Ⅳ四个安全等级

1)安全等级Ⅰ: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尚不存在危险。2)安全等级Ⅱ: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低度危险。3)安全等级Ⅲ: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中度危险。4)安全等级Ⅳ: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高度危险 12生物技术有哪些主要内容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基因组计划引起的新兴生物技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13生物安全控制措施有哪些

1)物理控制措施2)化学控制措施3)生物控制措施4)环境控制措施5)规模控制措施 14受体生物安全的安全等级 Ⅰ、Ⅱ、Ⅲ、Ⅳ

1)安全等级Ⅰ的受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未曾发生过不良影响;或者是演化成有害生物的可能性极小;或者是存活期短,实验结束后在自然环境能够中存活的可能性极小。2)安全等级Ⅱ的受体: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低度危险,但是通过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其危害的受体。3)安全等级Ⅲ的受体: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中度危险,但是通过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基本可以避免其危害的受体。4)安全等级Ⅳ的受体: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高度危险,而且还没有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来避免其在封闭措施之外发生危害。

15基因操作对受体生物安全性的影响

答:1)安全类型1:增加受体的安全性的基因操作;2)安全类型2:对受体生物的安全性没有影响的基因操作;3)安全类型3:降低受体生物的安全性的基因操作

16列举出两个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作为微生物农药使用的例子并做详细说明

细菌微生物杀虫剂的典型代表就是苏云金芽孢杆菌。

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土壤中普遍存在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都有分布,其主要杀虫作用是在芽孢形成的过程中产生杀虫晶体蛋白,也就是δ内毒素.敏感昆虫吞食后在肠道的碱性条件下,读蛋白溶解和被激活,导致昆虫感染并逐渐死亡.一种BT通常只对一种或几种目标昆虫起作用.BT菌株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不同菌株产生不同的杀冲蛋白晶体,分别对不容的有害昆虫具有高的毒力,目前已经发现BT杀虫蛋白有70多种。自从1938年BT产品在法国问世以来,各国生产的BT商品制剂已经有200多种,广泛的应用到农业林业果树蔬菜的害虫防治上,BT已经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发展最快,应用范围最广的微生物杀虫剂。

真菌杀虫剂是一类寄生谱范围广的昆虫病原真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白僵菌。半知菌亚门,菌丝有横隔有分枝的真菌。白僵菌可以侵入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可在螨类的虫体内大量繁殖,不断产生白僵素和草酸钙结晶,这些物质可引起昆虫中毒,使体液发现机能发生变化,打乱新陈代谢以致死亡。白僵菌是研制历史较早,普及面积大,应用比较广的一种真菌杀虫剂。它分布广、寄主多,使害虫生病的能力强。像大豆食心虫、甘蔗象鼻虫等200 多种害虫,一旦遇到了白僵菌,不到二三天就会一命呜呼。效果非常好,主要就是它寄主范围非常广泛,对很多的害虫都有伤害性。白僵菌包括球孢白僵菌和卵孢白僵菌两种,靠孢子接触虫体,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孢子萌发,分泌几丁质酶溶解虫体,然后通过孢子产生的牙管伸入虫体内,然后再分泌出毒素杀死害虫。虫体早期呈粉红色,放大镜下可以看到色斑,温度湿度合适的话,3-4天虫体僵硬,整个虫体就布满乳白色绒毛。17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划分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18生物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1)受体生物安全的安全等级2)基因操作对受体生物安全性的影响3)遗传工程体的安全等级4)遗传工程产品的安全等级 19多莉诞生的意义和过程

意义:1)多莉的诞生证明高度分化成熟的哺乳动物乳腺细胞,仍具有全能性。2)成功地找到了供体核与受体卵细胞质更加相容的方法

过程:①从一只六岁雌性的芬兰多塞特(Finn Dorset)白面绵羊(称之为A)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将其放入低浓度的培养液中,细胞逐渐停止分裂,此细胞称之为供体细胞。②从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B)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并立即将细胞核除去,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此细胞称之为受体细胞。

③利用电脉冲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融合,最后形成融合细胞。电脉冲可以产生类似于自然受精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使融合细胞也能像受精卵一样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从而形成胚胎细胞。④将胚胎细胞转移到另一只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C)的子宫内,胚胎细胞进一步分化和发育,最后形成小绵羊多莉。

换言之,多莉有三个母亲:它的“基因母亲”是芬兰多塞特白面母绵羊(A);科学家取这头绵羊的乳腺细胞,将其细胞核移植到第二个“借卵母亲”—— 一个剔除细胞核的苏格兰黑脸羊(B)的卵子中,使之融合、分裂、发育成胚胎;然后移植到第三头羊(C)——“代孕母亲”子宫内发育形成多莉。

第二篇: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自纠总结

Xxx人民医院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自纠总结

自我院建立二级生物实验室以来,科室对新进入实验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明确了各级人员职责,制定了相关制度,严格按照生物安全规程操作,预防和杜绝不安全因素,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定期组织人员检查水、电、消防设施等,保障实验室工作正常运转;仪器定期保养和维护,保障试验工作质量;对科室人员组织培训,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和授课,提高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废弃物品处理制度,确保生物安全。

我们努力完善各种制度和措施,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请上级领导批评指正。

第三篇:生物实验室安全总结500字

生物实验室安全总结

本学年在校行政、教务处的领导下,在总务处的配合下,完成了生物实验室安全自查的各项工作。

1.实验室工作区没有吸烟;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

2.实验工作区内无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实验室的冰箱无存放食物。

3.实验室内应配备应急设备,如应急洗眼装置,酒精等消毒用品。

4.出口通路:实验室的出口和通道保持畅通无阻,无堆放物品、垃圾、装置、或设备。

5、每天工作结束随手关闭水源、电源。离开实验室时要检查水、电、门窗,确认安全后方离开。

6.灭火。实验室配备足够扑灭各种火情并协助全体人员从失火现场及其附近撤离的相应消防设备。根据上级消防部门的规定配备、摆放灭火器,并根据要求对灭火器进行定期检查维修。

*A类灭火器适用于固体可燃物(如纸、木材、塑料)引起的火灾。A类灭火器多数为消防水栓。

*B类灭火器适用于汽油和溶剂引起的火灾。B类灭火器多数为二氧化碳或化学干粉,如碳酸氢钠。

*C类灭火器适用于电气引起的火灾。所有工作人员都应知道电开关的位置以及切断失火电器电源的方法。

7.化学危险物的管理与使用

(1)腐蚀品在近离地面处储存以减小掉下的危险。

(2)易燃易爆液体在合格的容器里储存。分装时有明确的易燃和可燃性标记,工作储备量控制在最低限度。

8.生物实验室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并全部上墙。

9.认真做好实验室的卫生工作,特别是学校及上级的各次检查。定期对生物实验室进行卫生大扫除,平时做好实验室保洁工作,使其与学校优美的环境融为一体。

10.做好实验室的水电管理工作和防火、防毒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同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把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11.穿着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服装,工作服干净、整洁。12.实验室的灭火器、沙桶要定期检查、补充。实验室通风换气设备应保持经常运转。

13.仪器、药品存放制度。做到分类存放,定橱定位。分组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在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整理、归放。

14.认真执行仪器保养,维修制度。仪器做到常清点,常保养,常维修,保证抽查准确,随取随用。

在今后要坚持做好安全卫生工作,认真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及时制止一切违反操作规程、损坏仪器、浪费药品的不良行为。

第四篇: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

宪法

行政法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

2007.10.12 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11.12 2001.05.23 部门规章:

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1993.12.24 农业部公告第1685号――关于给华南农业大

学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核发《高致病性2011.12.12 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格证书》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214号――关于发

布国家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2011.12.05 范》的公告(实施日期: 2012.5.1)

卫生部关于成立卫生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

2011.08.24 物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疫

苗生产用菌毒种生物安全防护及管理专项检2011.07.11 查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公告第1606号――关于给哈尔滨兽医2011.07.07 研究所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核发《高致

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格证书》的公

卫生部科教司关于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2010.08.31 物安全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病原微生2010.08.27 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肉禽无规定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现场评审表》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兽医实验室生

物安全管理“三项行动”和“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

2009.04.30

检疫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09年转基因生物安全和品种权执法专项监督检查活动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荐第三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食品安全评价委员的函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关于发布《实验室

2009.03.17

2009.02.20

2009.01.01

2009.01.01

生物安全认可规则》(CNAS―RL05:2008)等认可2008.07.14

规范文件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费和检测费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农业部公告第736号--简化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续申请程序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

CNAS-CL05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

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安全检查指南》的通知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基层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能力建设工作的通知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

批办法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5年第9号公告——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的有关工作公告

建设部公告第318号--关于发布行业产品标准《生物安全柜》的公告

2007.12.29

2006.10.27

2006.09.05 2006.08.15

2006.06.01

2006.05.12

2006.03.08

2006.02.06

2005.05.20

2005.04.29 2005.03.2

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2005.02.25

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国家环境保护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并正式命名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的公告

卫生部关于切实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毒株、人体标本集中管理、确保病毒实验室及保管

单位生物安全的紧急通知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卫生部关于发布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批准“国家环境保护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的函

2004.12.31

2004.08.03

2003.12.17

2003.10.15

2002.12.03

2002.09.04

第五篇:生物安全

血库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目的

为加强临床输血的安全与卫生管理,进一步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以保证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安全和健康,通过规范、标准的安全管理,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和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临床输血相关的所有安全与卫生的管理。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

科室主任:负责制定各种管理规定、操作程序,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人防护设备、材料等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要求。

工作人员: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定期检查、维护、更新,确保有效的实验室安全计划得以落实。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输血实验室布局合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划分明显;实验室内整洁,便于清洁消毒;出口和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准堆放物品、垃圾、装置和设备。

2、实验室需要配备空气净化消毒机,储血室、发血室、配血室每天各消毒1小时,由值班人员负责使用和记录。

3、实验室具有液体消毒装置(含氯消毒液),每种设备由当班人员负责定期清洁消毒、维护、使用和记录。

4、实验室具有洗涤设备(手卫生设施):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接触标本前后、由污染区(半污染区)进入半污染区(清洁区)、离开实验室前均应洗手。

5、标本接收、处理制度:所有能够产生气溶胶进行播散的生物制品或标本,都应使用密封的离心管,并在盖紧的离心头或转头中进行。在运输、存放标本时标本应密封。

6、血库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生物安全的规章制度,违者根据有关条例由生物安全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处罚意见。

7、为了达到生物安全的目的,在尽可能节约的情况下,科室应准备足够的工作服、隔离衣、防护面罩、鞋帽、手套等。8(1)仪器用电:作为仪器维护措施的一部分,应进行的安全用电检查并建立档案记录。每年至少对所有电插座的接地和电缆的完整性进行检查一次,并将

(2)地线:电器设备必须接地或用双层绝缘。电线、电源插座、插头必须完整无损。在潮湿环境的电器设备,要安装接地故障断流器。

血库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1、为了增强血库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必须经过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而且每年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对新进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进入。

3、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穿戴工作服和手套,离开实验室时,工作服必须留在实验室。工作服送至医院洗衣房中洗涤,不能带回家中。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4、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

5、严格遵守锐器使用管理办法,防止锐器损伤,如受锐器损伤,按《实验室操作过程中锐器刺伤的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6、试管离心前,观察试管有无破裂,离心管套底部有无缓冲垫,以避免离心时试管破裂,造成实验室污染。

7、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污染物质溅出后要及时消毒,具体方法参照“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8、工作人员应每年接受一次健康检查,尤其是HBV、HCV、TB等血源性和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对无免疫能力者,给予预防接种。

9、要充分认识气溶胶对实验室的污染和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危害,在标本离心、剧烈震荡、混匀、开启、放置过程中均可产生气溶胶,所有标本分离、离心统一在标本处理处进行,对强传染性的标本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工作人员需采取面部保护措施如眼镜、口罩、面罩或其它防溅装置;标本除取样外,其他环节密闭。

10、可能接触潜在传染源、被污染的实验台表面或设备时,需戴手套。当检测工作结束时或手套破损时,应摘除手套。一次性手套不用清洗、不能重复使用。戴手套不能接触“洁净”设施表面(如键盘、电话等),也不宜到实验室外。

11、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手应远离口、鼻、眼及其它粘膜,减少实验室感染的危险。

12、人员暴露于病毒或其它感染性微生物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同时参照《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管理规程》进行处理。

13、强致病性微生物,如SARS病毒、结核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参照《高致病性病原菌微生物防护与上报及感染物消毒程序》。

血库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防护制度

1、医务人员在实施临床输血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规范操作。

2、在实验室工作应戴手套,在污染区和半污染区用过的手套不能在清洁区继续使用,如果未戴手套而接触了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内的物品应立即彻底洗手。

3、工作场所的地面、墙面、操作台面应定期清洁消毒;相关的设施、仪器设备(贮血冰箱、试剂冰箱、检测仪器、离心机等)要经常擦拭,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

4、设置专门的医疗废物存放区域,用于存放医疗废物的容器和运送医疗废物的工具应定期清洁和消毒。

5、所用的原辅材料要分门别类摆放有序,保持整齐、清洁,废料应及时处理。

6、从着装、仪表、安全防护、健康检查等方面进行规范,以保护员工身体健康,积极预防各种传染病。实验区冰箱内禁止存放个人物品及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7、应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每年对员工进行一次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情况的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阴性的员工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

8、加强我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

血库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制度

1、所有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并记录,存档保存。

2、工作人员应每年接受一次健康检查,尤其是HBV、HCV、TB等血源性和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对无免疫能力者,给予预防接种。同时,将检查结果存档保存。

3、对所有人员根据可能接触的生物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以预防感染。

4、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如针刺和切伤、皮肤污染、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和口鼻眼内、衣物污染、污染试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视事故类型等不同按照《一般性应急措施》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详细记录事故经过和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程度等,由专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如:抗病毒治疗或抗感染治疗等)。

血库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1、科室内水、电、气器具和管路的安装、修理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所用材料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品,操作符合规范。

2、科室内水、电、气器具的使用必须按规范操作。

3、科室内严禁吸烟。

4、易燃和可燃物品必须按要求分开存放。

5、科室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6、下班时注意关好水、电、气开关,关好门窗,值班人员加强巡查。

7、每天进行五次安全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整改。

8、对科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参加安全知识学习。

9、生物安全按专门规定执行。

血库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目的

为了加强工作人员尤其是新来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防止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培训教育制度。适用范围

血库全体工作人员 具体内容

1、培训目的:认识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只有经过培训合格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方可上岗和使用生物安全柜。

2、培训内容: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一般性应急措施、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实验室的消毒隔离、感染性废物的处置、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锐器刺伤的处理等。

3、培训安排:科室每年至少举办1-2次培训,纳入“科室业务学习安排”并考核,存档保存。

4、培训人员:科室工作人员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

1.所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管理部门统一集中采购。血库不得自行购入。

2.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从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3.每次购置,采购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a)医院保管部门专人负责建立登记帐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间、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b)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使用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

c)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d)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设备采购部门。e)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f)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用后,须进行消毒、毁形、并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g)医院感染管理科须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一般性应急措施

1.如有传染性物质洒于桌面或地面,应立即用含有效溴2000mg/L的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倒于被污染处,待1小时后拭净并用清水冲洗。

2.如工作服被污染,应立即小心脱下,以消毒液浸泡,再洗涤;如手被污染,可用含有效溴2000mg/L的消毒剂浸泡5分钟,然后用肥皂和清水刷洗干净。3.如有传染性物质误入口内时,应立即吐出并用0.1%高锰酸钾液多次漱口,必要时可用抗生素或免疫制剂预防。

a)使用强酸、强碱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腐蚀仪器、衣物和手。

b)产生毒性或腐蚀性气体的试验应在通风处进行;带有腐蚀性的试剂,废弃之前应先用清水稀释后,再倒入下水道。

c)易燃易爆品,有毒物品应妥善放置,专人管理。

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紧急局部处理

1.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1.2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直接针对伤口的局部挤压。

1.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1.4 要求在实验室或HIV初筛实验室里必备冲眼器,以备急用。伤口的消毒可使用常规的消毒剂,如75%的酒精、含有效溴2000mg/L的消毒剂、0.2%~0.5%的过氧乙酸、0.5%碘伏。1.5 尽快口服一次预防药。

2、安全事故的报告、检测和保密按HIV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理。2.1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立即通知院感科备案、评估。

2.2 事故发生单位在紧急处理后应立即填好《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并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措施以最快速度报市疾控中心和本单位艾滋病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小组,由市疾控中心有关人员根据情况在24小时内对暴露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预防用药和用药程序。

2.3 被暴露者要抽血(不少于3ml并分离血清)送市疾控中心检测HIV抗体。如果暴露者以前已有HIV抗体的化验结果,则应加以记录。以后分别在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定期检测抗体。

2.4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连续使用28天。

2.5 没有进行暴露后预防用药者,也要定期检测HIV抗体,检测时间同前。一般不对疑为HIV暴露者做病毒分离及抗原测定。

2.6 对事故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均应做好保密工作。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严守秘密。

实验操作过程中锐器刺伤的处理

1.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锐器刺伤传播疾病。医疗垃圾应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2.如在工作中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3.被HBsAg阳性血等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被HCV抗体阳性血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干扰素等处理。4.被锐器刺伤者须登记、检查、追踪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血库消毒隔离制度

1.原则上按最新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2.血库工作场所应布局合理,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贮血室、发血室、办公室、休息室等。半污染区指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存放及处置室、检测室。3.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湿式清洁台面、地面一次。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污染区在每天工作前和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要用有效消毒液各擦拭1次。

4.若清洁区和污染区无明显界限,清洁区按污染区处理。

5.如果有传染性的标本或培养物外溢、溅泼或器皿打碎,洒落于表面,应立即用有效的消毒液消毒(由外到内)。

6.所有清洁器材(抹布、拖把、容器)应该各区专用,有明显标识,严禁跨区交叉使用。

7.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如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及时进行毁形、消毒,一次性手套用后放污物袋内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废弃标本及其容器应有专门密闭不漏水的污物袋(箱)存放,专人集中烧毁或消毒,每天至少一次。反复使用的器皿和物品按类别浸入有效的消毒液中,浸泡4小时,再清洗干净、烘干。8.工作时检测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和一次性手套,工作前、后均须用肥皂流水洗手。

9.严禁在污染区和半污染区进食及吸烟。

AIDS登记和报告制度

1.凡由血库对受血者进行经血传播疾病检测的,一旦发现艾滋病患者或可疑艾滋病患者及时报告医务科。医务科应尽快(城区一般要求6小时,农村要求在12小时内)指派专人将《HIV抗体初筛阳性上报表》、血标本及《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初筛中心实验室(市疾控中心防疫科)。

2.医务科应及时向市疾控中心电话了解情况,一经确认阳性或可疑阳性应尽快取回确认报告并及时将确认报告和有关资料装订成册,保密存放。3.在节假日发现抗-HIV阳性可疑血标本,检验工作人员应及时报告医院总值班,总值班负责派车并指定专人将有关材料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初筛中心实验室(市疾控中心)。并详细填写值班记录,节假日后将有关情况报医务科。4.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姓名、住址等个人情况公布或传播。在确认之前或之后,均不得将检验结果通知受检者,也不能通知其单位和家属,一切由疾控中心处理。

血库实验室防护措施

1.血库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血库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

1、目的

防止感染性材料引起感染或环境污染。

2、适用范围

各种标本和感染物品、各种盛装容器和处置物品。

3、具体内容

3.1严格区分感染性材料和非感染性材料,感染性材料在保存、运输、使用和处理各环节都必须处于严格控制状态。

3.2盛装感染性材料的容器必须是有明显标识的专用品。3.3盛装感染性材料不得超过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3.4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污染时,应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或增加一层包装。3.5生物实验室高危险废物,应当在产生地进行高压灭菌,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3.6损伤性材料放入锐器盒中,不得放入收集袋中,以防泻漏或造成锐器伤。3.7所有感染性材料出实验室时需标明产生实验室名称、类别、产生日期及需要特别说明的内容。

3.8专职运送人员每天从感染性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送至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3.9运送时使用专用电梯或专用时段运送,运送后对电梯及其他相关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并记录。

3.10感染性材料废物存放点应有明显生物危害标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3.11一旦发生感染性材料流失、泄漏、扩散等意外事故时,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启动意外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向科室内安全员和科室负责人报告,由其向院感上报。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工作。处理结束后写出事情经过与今后的预防措施,交保卫科备案。3.12在收集、运输、使用和处理感染性材料时,工作人员必须作好生物安全防护。

医用废弃物管理程序

1、目的

防止医用废弃物等感染材料中病原菌引起院内感染或环境污染,所有医用废弃物必须严格消毒处理。

2、适用范围

各种标本、各种盛装容器和处置物品

3、具体内容

3.1严禁将医疗废物置于生活垃圾中。

3.2损伤性废物(如针头、刀片、缝合针等)放入专用防刺伤的锐器盒中,运送时不得放入收集袋中,以防运送时造成锐器伤。

3.3防锐器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4可疑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人的废物需消毒,可放入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1小时。无法消毒且不会在运送中造成污染的物品(损伤性废物除外)用双层收集袋收集,以防收集、运送时泄漏、扩散、污染。并在收集袋上特别说明的地方写明具体情况。

3.5所有医疗废物出科室时需标明产生科室、类别、产生日期及需要特别说明的内容。

3.6所有长期存放感染性医疗废物的容器必须有盖,随时关启。

3.7盛装医疗废物时,不得超过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3.8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

3.9生物实验室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3.10运送时使用专用污物电梯或专用时段运送,运送后对污物电梯及其他相关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并记录。

3.11院医疗废物专职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3.12医疗废物存放点或污物桶有相关标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3.13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等意外事故时,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并启动意外事故紧急预案,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工作,同时向科室内医疗废物管理兼职人员或科室负责人报告,由其向院感上报。处理结束后写事情经过与今后的预防措施,交防保科备案。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防护与上报及感染物消毒程序

1、目的:规范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消毒及防护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对人员的感染和环境污染。

2、适用范围:血库实验室。

3、方法

3.1 可疑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收集及运送

3.1.1收集标本的工作人员应穿上隔离衣、带目镜、穿统靴、戴口罩(12~18层或双层口罩)、双层帽、戴三双手套。3.1.2标本收集采用专用标本收集桶(桶内套双层黄色塑料袋),收集后立即送检。3.2 可疑高致病菌标本检测及消毒步骤

3.2.1操作人员统一穿上隔离衣、带目镜、穿统靴、戴口罩(18层)、双层帽、戴三双手套,将标本装在专门的标本盘后送到专用二级实验室检测。3.2.2标本接种分离等检测过程必须在生物安全柜里进行。3.2.3口罩3~4小时更换一次。

3.2.4检测后将标本及检测材料立即浸泡在含有效氯2000-2500mg/L消毒液中,4小时后再进行高压灭菌。

3.2.5检测结束后的消毒步骤:

(1)用避污纸揭开每个消毒容器盖;

(2)将戴有三双手套的手全部浸泡在0.2%过氧乙酸3分钟;(3)穿靴浸泡在0.2%过氧乙酸3分钟;(4)取下第一层手套放入黄口袋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工作台面及仪器,然后将手浸泡在0.2%过氧乙酸3分钟。

(5)揭第一层帽(放入黄口袋)→揭目镜(于0.2%过氧乙酸缸)→取口罩(于0.2%过氧乙酸缸)→脱隔离衣(放入黄口袋,扎紧)→脱靴(穿鞋)。

(6)取第二层手套放入黄口袋,双手再浸泡于另一有0.2%过氧乙酸容器中3分钟。(7)取下最后一层手套,用肥皂洗手,流水冲洗三分钟。(8)用0.2%过氧乙酸喷雾空气或用紫外线消毒空气。(9)用0.2%过氧乙酸或2000mg/L含氯制剂消毒地面。

3.3检出可疑高致病菌的报告规定 如检出可疑高致病菌应立即向医院院感办报告, 院感办在2小时内报告区、市疾病控制中心。

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管理规程

1.目的

为加强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防止交叉污染,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依据《安全与卫生管理程序》4.1.3条款的要求制定本管理规程。2.范围

适用于临床输血活动中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3.职责

3.1 医疗机构应成立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小组,其职责(略)。3.2 临床输血相关人员

3.2.1 认真学习有关职业暴露的知识,加强职业暴露的个人防护。3.2.2做好有关的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工作。4.管理要求

4.1 锐器刺伤、擦伤的处理 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锐器刺伤、擦伤等职业暴露而感染疾病。发生职业暴露时,应当实施以下的处理措施。

4.1.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4.1.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边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针对伤口的局部挤压。

4.1.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4.1.4定期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被HBsAg阳性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十定期(按 0个月、1个月、3个月间隔)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l0ug、5ug、5ug(按 0个月、1 个月、6 个月间隔)。被 HCV抗体阳性血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h内注射干扰素等处理。

4.1.5发生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暴露时,应做好登记。4.2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管理

(1)受伤部位处理:职业暴露的紧急处理,只要情况允许,应实行急救。如皮肤有伤口,应当反复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2)冲洗: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或玷污的皮肤。如果是黏膜暴露,应当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

(3)受伤部位的消毒与包扎:伤口应用消毒液(75%乙醇、2000mg/L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

(4)由于暴露后有无采取急救措施对职业暴露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有一定影响,故应尽快向医务科报告,按《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执行。

4.2.2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具体内容参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的相关规定执行。

4.2.3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具体内容参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 年版)的相关规定执行。4.2.4报告、检测和保密制度

(1)暴露发生单位在紧急处理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并将暴露事故和处理措施以最快速度报本单位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小组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人员根据情况在24h内对暴露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预防用药和用药程序等。(2)暴露者要抽血(不少于3ml并分离血清)送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HIV抗体,该血清留样备用。如果暴露者以前已有HIV抗体的化验结果,则应加以记录,以后分别在暴露后 4周、8周、12周、6个月定期检测抗体。不进行暴露后预防用药者,也要定期检测 HIV抗体,检测时间同前。一般不对疑为 HIV暴露者做病毒分离及抗原测定。

(3)整个职业暴露的处理过程中,均应做好保密工作,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严守秘密。

4.3 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等检查,必要时进行预防性免疫接种,如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或者是HIV携带者/艾滋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血库实验室

生 物 安 全 制 度

下载生物安全总结[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安全总结[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安全

    疫苗生产与质量控制的生物安全 摘要:探讨生物制品生产与质量控制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以及风险防治。 关键词:生物安全;疫苗;生物制品; The vaccine production and quality cont......

    生物学习方法总结(共6篇)

    篇一:生物学习方法总结 2013年北京学习总结 关于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的几点建议一、明情定标,把握生物高考复习的方向(一)高考考情 4.能力考查全面到位,综合性强(二)学情反馈(......

    生物课外活动总结(共五篇)

    生物课外活动计划 实习生活已经过了多半,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越来越重,为了让学生放松一下,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对生物课的兴趣,我决定开展一节精彩的生物活动课......

    病媒生物总结(共5篇)

    塞农发〔2011〕52号 安塞县农业局2011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局根据县爱卫会的工作要求,为消除我局机关的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病媒生物的危害,防止疾病传播,保障......

    生物教学总结(共5篇)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

    生物总结

    高二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吴晴阳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我继续承担了高中二年级2、3班的生物教学工作。我在学校领导指导下,在教学科研处、生物教研组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坚持......

    生物总结

    2011——2012年第二学期期末数学总结 石秀芝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已经结束。这半年来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的......

    2011生物总结[范文大全]

    2010年秋季学期七.八年级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