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度学习心得
《管理就是走流程》《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
---读后感
关于制度,流程相关的书籍,我之前也读过,对公司的制度流程也比较正面的看法;借助这次机会拿到了《管理就是走流程》和《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更期待书中类容;这俩本书的书名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又准确的道理,流程就是管理,管理就是制度。
《管理就是走流程》一书通过援引大量现实案例,论述执管理流程的重要意义及影响其实现的各种因素。在作者论及的因素中,有两点感触最为深刻:其一是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其二是职业化的心态。标准流程的客观约束加上职业心态的主观动能共同推动卓越执行力的实现。
先谈流程。按流程是管理得到基本体现的保证。书中的一大观点是:“流程是用来执行的,不是用来抱怨的”。这是站在整体效率的角度说,或者说是在实现团队目标的高度上提出的。流程标准化的好处就在于降低了整体风险、提高了效率,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尊重流程、理解流程、执行流程实际是在享用团队的资源和经验,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节约很多学习成本,让个人的执行水平在相对短时间内得到提升。即使单个个体在流程之下会做一些看似“无用功”的劳动,但对于团队整体而言,却是安全并且效率最优化的。
另一方面,既然流程是应该被严格遵照执行的,但是也要有管理依据。管理学领域有一条重要的格言,当看上去只有一条路可走时,这条路往往是错误的,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从事贩马生意,他大肆宣称,你们买我的马、租我的马,随你们的便,价格都便宜,然而虽然霍布森拥有很大的马圈,里面满是肥美的马匹,但他只是在马圈出口出开了一个小门,卖马的人选择权只是局限在小门出去的马,因此,买马的人左挑右选,他们自以为,自己完成了满意的选择,其实所选择的只是一些瘦马,小马,这些买主沦为低级组织决策结果的牺牲品,其实质是,小选择、假选择、形式主义的选择。后来,管理学家西蒙把这些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讥讽为霍布森选择
再谈职业化心态。职业化是一种着眼于团队整体效能的主动性,它不简简单单是一种“服从”的文化。诚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拥有职业化心态的人之所以容易成功,是因为无论公司环境如何,他们总能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融入企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快乐工作”。德尼摩定律,美国管理学家德尼摩认为,凡事应有一个可安置的所在,一切都应在他该在的地方,这便是德尼摩定律,启示管理者在进行职务设计和职权划分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员工的能力喜好和气质特点尽量使得工作和员工的能力与性格特点实现最佳匹配。
《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书中也介绍了很多企业,虽然人员不断的壮大,但效益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尤其是老板辛辛苦苦地把公司建立起来后,最希望的是公司稳步发展,逐步壮大。可往往事与愿违:很多公司在经历了发展初期的短暂繁荣后,常会面临发展“瓶颈”——发展没后劲,原地踏步,甚至衰败、破产。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什么员工执行力低下工作拖拉处于养病状态?为什么总有下属在“坐、等、靠、要”不能自动自发完成工作?为什么老板总处于“急、忙、累”的糟糕状态?
答案就只有一个,糟糕的企业制度,糟糕的制度执行。
因为公司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正所谓,“老板打天下,制度定江山”,企业发展不能没有制度。制度管理是企业通过制定并落实制度来管理企业方法和手段。制度管人比人管人更能体现出公平,效率,威严,所以好的制度管理就要科学,明确,实用。
制度的执行,制度的管理一定要注意制度的建立一定要接地气,严抓制度的制定流程是不可取的,要结合员工意见看法。比如,制定制度的时候,没有进行客观的调查,没有经过充分的讨论,没有征求过员工的意见和看法,导致制度存在不周到的地方,难以服众。这就会影响制度执行的效果。制度要做到职能具体化,工作流程规范化,责任人明确化,奖罚标准化。
单纯地强调执行力的重要性和单纯地认可执行力的重要性都没有实际意义,没有训练有素的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要想提升员工的执行力,真正有效果的执行力提升方法,是让员工在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下工作。在工作流程科学、合理的情况下,员工只要能够按照流程执行,其执行力自然而然就有了保证。毫无疑问,现实中有许多员工在某些公司可能毫无建树,平淡无奇,可换到另一家公司,却能做出优秀的成绩。同样,有许多在某些公司曾做出优秀成绩的员工,到了另外一些公司后却变成了“庸人”。员工的执行力总是表现出不稳定状态,原因只有一个,这就是他们的执行过程是随意的、变通的、不可复制的,所以表现出了时好时坏的现象。如果能够把成功的执行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把它变成一套工作时的标准化行为,那么因为变通而导致的执行力不稳定现象就会消失,员工的执行力就能得到稳定的提升。
掩卷思索,更能明白公司推荐本书的用意。九好集团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企业层面讲,在变幻莫测的经济背景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的生存,不单靠正确的战略,同样倚赖良好的管理流程。从作者个体看,恪守原则,遵循流程,是保障工作受控运行的必须,能以经营职业生涯的心态对待工作,则会将这种受控运行保持在良性的轨道上,去追求“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工作境界。正是在这样优秀的管理制度在良性发展中带给团队更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第二篇:制度学习心得
制度学习心得
每一个企业都有其管理制度,每到一个新的岗位我们除了学会新的业务及其相配套的管理防控制度外,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切实落实制度按章办事的习惯。规章制度的全面推行与严格实施,有助于我们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制度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通过学习要强化制约、进一步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当前,金融业电子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同时个别犯罪分子利用我行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进行金融科技犯罪。因此,通过近一个时期的学习,联系全行实际,我认为当前关键要加强对基层一线操作人员的选用和教育,切实把那些政治思想上靠得住的员工放到计算机操作岗位上;要强化制约,严格计算机密码管理,在级别管理技术上,对不同的行业功能和不同的使用权限要严格控制,修改文件和数据要自动进行登录备查;要禁止岗位职责混淆,业务运作不能交叉,柜员离岗必须实行签到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作案机会;要加强事后监督。监督金融会计凭证的真实性,账户、账表数据的有效准确性,检测软件的正确性。
通过这次规章制度的认真学习,我充分认识到我们作为一个团体的纪律性和组织性,更加深刻地明确了严明的纪律对于一个团体,特别是一个领导班子的重要性。制度不仅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指示灯,更是规范各个部门使其顺利工作的保障。
通过“制度执行年活动”的开展,落实和完善了对违规违纪违法的行为“不愿为”的自律机制。培养了员工遵章守纪的自律意识,是防范风险和案件的根本之策。忠于职守,弘扬创新之风,履职责;弘扬学习之风,强素质;弘扬务实之风,讲效率;弘扬艰苦奋斗之风,树形象。模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促进规范经营,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和秩序。力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多出成效,多创佳绩,为促进信用社的各项工作得到健康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落实制度贵在长期坚持。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首先要强化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观念,不再是凭“经验”操作。其次,要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不再是惟命是从。再者,要树立各项规章制度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思想,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线操作人员要做到业务再忙不忘学习规章制度;通过学习,要让每位员工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有的放矢开展各项业务。只有坚持不懈地用制度管人管事,并形成长期的自律体系,才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确保信用社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最后,我想我在学习和工作中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缺乏工作经验。因为自己缺乏工作经验,很多问题不能分清主次,还有些培训或是学习不能找到重点,随着学习工作的进行,我想我会逐渐积累经验完善自己。
2、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在工作中仅仅能够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没有工作任务时虽然能主动要求布置工作,但若没有工作时就会松懈,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主要还是因为懒惰在作怪,在今后我要努力克服懒惰性,没有任务时主动要求布置任务,没有布置任务时作到自主学习。
3、工作时仍需追求完美。在工作中,不允许丝毫马虎,尤其是作为金融工作人员,严谨认真是时刻要牢记的。我坚信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得到验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段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为能更好、更高标准的完成工作而努力。
以上是我的工作心得和建议,对于不足之处还希望领导给予指正。很幸运来到信合工作,也感受到了信合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我想正是有了这样温暖的工作环境才使我们的员工更努力工作,更有工作热情,也使我们的信合之家更有凝聚力,更加的团结,最后祝愿我们的信合之家在以后的道路上蒸蒸日上,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制度学习心得
学习《四小常规管理制度》心得体会
—————李金平
根据学校要求,我们全体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认真阅读和学习了《青龙镇第四小学常规管理制度》,从中了解很多,也对学校的常规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常规管理是一所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是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基础,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集中体现。学校常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形象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影响学校是否能够持续发展。因此学校常规管理必须下大力气去抓,这样才能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那么怎样才能强化学校的常规管理呢?通过学习,谈谈一些感想和看法,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确立一个目标。人生要有目标,工作要有目标,学校常规管理同样也要有目标。目标是源动力,能激励人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目标是“规范有序,文明有礼”。目标确立后,通过校会,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加以宣传张扬,让所有教职工都知晓学校管理的目标,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意识,既目标意识。
二、建好两支队伍。任何管理都必须依赖于人去实施,学校常规管理也必须依靠学校的干部、教师去做。因此要强化学校常规管理,就要重视学校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和优秀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贯彻执行常规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度。
三、突出两个重点。学校工作无小事,但事中应有重点,因此我认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中要突出的三个重点是:
1、制度要落实。古人云“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制度是一种规矩,是一种标尺,一种统一的要求,是学校进行管理的依据、保障。如果没有严格、科学、规范的制度做保证,是不可能做到规范管理的。因此,要强化学校管理,就必须建制度,立规矩,做到三个结合,说服教育与制度管理相结合,自觉遵守与强制要求相结合,惩罚过错与奖励先进相结合。从而使全体教职工自觉遵规守纪。
2、责任要落实。要强化常规管理,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又各司其职,也就是要落实责任,明确职责。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重在求真务实。常言道,“三分决策,七分落实。”各种管理工作不仅要重过程,更要看结果,看实效。经常督促检查,层层把关,层层负责。这样做到每事有人做,每事有人管,齐抓共管,常规管理必见成效。
四、抓好四个方面。常规管理所涉及的面很广,我认为以下四个方面必须注重。
1、注重细节。细节决定品质,细节决定成败。常规管理必须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于细微处见水平。切不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意做。学校无小事,学校又无大事,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往往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也体现出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所以学校管理一定要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见精神”的理念,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从而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2、注重环境。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优美的自然环境,优雅的人文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因此要强化学校常规管理就必须重视校园环境建设。用花草树木美化校园,文字语言净化校园,文体活动丰富校园,让校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花草,每一处建筑都能发挥其特有的育人功能。
3、注重检查。常规管理即要有完善的制度,更需要严格的督查。
4、注重总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通过总结,肯定成绩,树立典型,振奋精神,激励先进,同时总结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通过总结寻找规律,丰富经验,升华理论;通过总结也能找差距,看到问题,完善工作,确立新的目标,开拓创新,谋求新的发展。
总之,强化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途径很多,方法也很多,但关键是要求真务实,突出重点,抓住要点,创造性的工作,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青龙四小 2010、10、6
第四篇:制度培训学习心得
公司制度学习心得
11月29日,我如期参加了公司举办的公司制度培训学习。此次培训学习让我感受良多,现就从管理角度谈谈此次学习的心得。管理离不开制度,而制度的形成、生长和成熟又促成了管理的完善与进步。由于文化的差异和习俗的不同,人们对管理的认识却不尽相同。古人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无独有偶在组织学上,三人行必产生组织。有组织就生成管理,那么管理是附着在一定的组织上的产物,是组织为了达成一定的目的,而产生的有效手段,为了目的的达成,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制度。根据以上理解,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管理,就是让制度生效,才能对组织产生积极的作用。怎样让制度生效,或是什么样的制度才会有效,这是困扰了无数管理者的难题。因为一谈到问题,大多数人都会指责——管理不善,或是制度不完善。这无疑于舍本求末,缘木求鱼,忘记了管理本身的目的。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得益于现代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对事物的不断条例细分,不断精解定义。美国福特公司用照相机在生产线分解员工的每一个动作,区分必要和不必要,从而减少动作的浪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海明博士将这套思想,结合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发明了“5S”,从而造就了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不可否认,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环境中,这种管理思路确实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即使是社会公认最为严谨的法律,也无法全部囊裹整个社会的全部违规行为,不得不借助道德意识规范、宗教等其他方面的社会意识来进行调节。因而评价制度的好坏不再于制度本身,而要看是否与社会
其他意识形态相容并相辅相成,起到积极有效的应有作用。
在我国历史上,汉朝是中国成功运作的第一个帝国。汉高祖对秦朝的灭亡有着深刻警醒意识。在当时的学术界掀起一股对于秦朝覆灭原因的思想大辩论,当时很多学究都写过《过秦论》一类的文章,探讨秦朝灭亡的原因。有趣的是,秦朝当时奉行的是法家李斯的治国理论,并进行了焚书坑儒的文化革命,消灭一切与法家相抗衡的思想学说。而汉朝经过一系列的思想辩论,认为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法家的严酷刑法。经过这次思想界的动荡之后,汉朝最终确立了儒家的治国思想,董仲舒的一部《春秋繁露》,深化了儒家经典在社会思想界中的巩固地位。因而制度的成长和完善来源管理的思想的确定。
第五篇:学习心得:制度高于一切
【学习心得】制度高于一切
作者:吴贤良株洲发电公司
卓越的管理必然是科学的管理,科学的管理就要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要依靠合理的制度和运营机制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并确定明确的岗位管理条例,让大家制度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又怎么能做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这是一个公司成熟的标志,也是公司平稳发展的保障。
制度是要求组织成员共同遵守、按一定程序和规章办事的依据,没有制度就无所谓管理,组织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建设中,不仅仅局限于完善制度本身,同时还强调制度文化和制度执行的过程,从而确保制度执行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
制度高于一切。制度决定企业成败与兴衰,制度决定发展高度和跨度。一个发达而进步的企业必先基于一个发达而进步的制度,一个和谐而文明的社会必先基于一个和谐而文明的制度。社会的文明首先是制度的文明,企业的进步首先是制度的进步。任何一次成功的改革都是从制度上着手的,都是从制度上收到成效的。制度有硬制度,有软制度;有大制度,有小制度;有新制度,有旧制度;有好制度,有坏制度;有进步的制度,有落后的制度。从历史上看,制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每个人的利益得失密不可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好的制度犹如好的道路,它可以让人们来去自由,行走便捷,并很容易达到人生理想的目标。人们之于社会的理想,主要指向理想的制度,人
们之于企业的理想,也主要指向理想的制度。好制度可以创造安宁,创造和谐,创造激情,创造力量,创造效率,创造进步,创造繁荣,甚至创造奇迹。在当今形势下,传统的“人治”也不能满足现代团队的要求,因此,把制度管理引入团队,显得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重要和紧迫。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规则,离不开制度,企业的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创新,也包括管理的创新、规则的创新和制度创新。班组作为企业的基本组成单位,也同样适用。
讲制度就是讲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规则看守班组,比用其他东西看守更安全有效。大家知道,德国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国军,德国人的名言是“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才是轻松的活法,而凡事无章可循才使人疲惫不堪”。自由必需有所约束,不然,你的某种自由可能就要以他人的不自由为代价。德国人把规则看守的世界称为“天堂”。在这个天堂里,规则首先是科学合理的,其次是要有规则的集体信任。规则不仅保证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公平公正,带给他们高效率,甚至保证着他们心灵的自由,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灵魂才能在高处高声歌唱。
讲制度就是讲原则。原则大于特权、大于身份、大于资格。制度面前你没有特权,不允许有超越制度和规则之上的特权存在。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人人都应该按套路出牌。谁在原则面前搞特权,谁就会在众人面前丢面子。制度的原则性要求制度体现一致性,在制度面前一视同仁,公司的任何人都一样,没有什么例外。如果制度失去了一致性,企业必然要为这种不公平付出沉重代价。
讲制度就是讲规范。用制度管人,按规则办事是所以成功企业的共同特点。应为企业是有各类人员组成的组织,而人的复杂多样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特质,要
求企业必须营造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形成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并约束、规范、整合人的行为。按照规范的制度来管人和办事,遵循一定的流程,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减少和降低人为的因素而造成的失误。如果我们没有合理的执行体系和标准化的工作制度,没有把日常管理中的每个细节通过制度的方法落实的实处,就会形成表面化的管理,从而影响组织效率,甚至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坚持制度高于一切,做到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必需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制度高于一切,重在遵从制度从我做起
我们应该树立“规则意识”,尤其是班组管理者,一定要学会遵守规则从自己做起,自觉树立起“规则意识”,否则规则就难以坚持下去。规则是给别人制定的,也是给自己制定的。如果一个班组的管理者自己都不遵守规则,如何要求班组的其他成员呢?我们的企业中最容易破坏制度的人就是制定制度的人,有时就是管理者本身。很多管理者口口声声说要搞团队建设,自己却没有按照团队精神去做。一个人没有“规则意识”,会被认为素质低,一个管理者没有“规则意识”,也绝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二、坚持制度高于一切,重在以人为本加强制度建设
班组管理要靠制度,而不到位的制度等于无制度。一个缺乏规则、缺乏标准的班组肯定是管理不到位的,凡是精细化管理,一定是标准化管理,一定是经过严格程序化的管理。科学管理就是力图使每一个管理环节数据化,这样的管理才
是真正到位的管理,才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的管理。制度到位,规则到位,管理才能到位。
张瑞敏领导的海尔如今是响当当的品牌,但当初的海尔管理却是一塌糊涂。张瑞敏执掌海尔集团后制定的第一条制度竟是“不许随地大小便”,可见海尔昔日情形。1985年,海尔着手内部管理,为此编写了10万字的《质量保证手册》,制定了121项管理标准,49项工作标准,1008个技术标准。张瑞敏着手管理企业内部,而且愿意花大力气、花大价钱,小事当大事做,这样一来,就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们学习海尔,就是要对我们现实条件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先制定可行和易达到的制定,解决最基本问题,让广大员工树立坚守制度的信心,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修正制度。在制度设计上,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并激活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制度的设计目标与执行者的切身利益最大限度的结合在一起。要像当年海尔一样,为了让员工学会遵守制度,就从制定员工不准在车间内随地大小便的制度开始,逐渐形成科学完善的海尔管理制度体系。
三、坚持制度高于一切,重在恪守规则增强制度执行力
规则就是规则,确定下来的规则就要坚决执行。没有制度是可怕的,有了制度不执行,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也同样是可怕的。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并不是坏在制度上,而是坏在执行上。恪守制度和执行制度都代表了一种素质、一种品质、一种责任。制度是由人来制定、参与执行的,一个制度的成败取决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素质。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没有制度,而是我们没有踏踏实实地去监督和执行。无论多么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就变成了一纸空文,更重要的是,不重落实一旦形成风气和习惯,将会影响整个团队的运作,甚
至会导致团队的衰败。恪守规则,勿需提醒。制度的最高境界是习惯。落实是制度是管理的最关键环节。事实证明,过去改革不成功的地方,多半是制度改革的不成功,不过是用一种不好的制度取代了另一种不好的制度,而成功的地方,则是真正用了一种好制度取代了不好的制度。我们要树立动态的制度观念,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各项规则制度,建立制度实施的奖励考核与监督机制,逐渐形成制度体系,符合行情适合发展。制度应该是一种灵活的机制,而不是一台死的机器。它理应有一种持久的驱动力,不管是对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能产生积极的、正向的、有益的和持久的推动。这样的制度,人们才会心甘情愿的恪守和遵循,也会心甘情愿的执行和落实。
一流的制度可以创造一流的大学,同样,一流的制度可以创造一流的企业,一流的制度可以创造一流的组织,甚至可以创造一流的国家。让规程看守的世界,是生命的圣洁花园,是人们向往的天堂。而生活在规则世界里的人,会将规则时刻臵于心中,心甘情愿地接受约束,以获得更完善的自由。相反,无视规则,对抗规则的人,必将受到规则的惩罚,甚至会付出全部自由的代价。在好规则面前,懂得捍卫和赞美,才是人类崇高精神的体现。心中有正义善良的规则,犹如灵魂有了信仰和指向,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才会享受更多的明媚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