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学习心得
201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学习心得
摘要:本人作为本院设计人员代表有幸参加了2014年5月14日公安部消防局召开的国家标准201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全国视频宣贯会,通过本次宣贯会的学习结合本人的设计工作经验,对比2013版与1998版同异,阐述了一些个人的学习心得。
关键词:新版火警规范;学习心得
2014年5月14日,公安部消防局召开了国家标准201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全国视频宣贯会。按照上级主管部门通知要求,常熟市消防大队主要领导、防火处全体人员以及常熟市设计单位、消防施工单位、审图机构有关技术人员百余人在常熟市消防大队二楼会议室收听收看了这次视频宣贯会。会上,新版火警规范的主要编制人,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丁宏军研究员就新版火警规范的整体架构、修订思路及原则,新版与旧版规范主要技术内容的变化,规范主要技术条款作了详细的介绍。本人作为设计人员代表有幸参加了本次视频宣贯会受益良多,本文试以个人学习的角度,针对新版火警规范新增或变化较大的重点内容,按新版火警规范的章节顺序,简单阐述下个人学习心得。
一.第一章总则和第二章术语,此两章无甚异议,按条文理解执行即可。
二.第三章为基本规定,这一章的主要将201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系统保护对象分机删除、火灾报警探测的设置部位移至第6.2.1条及附录D,第4,5章和第6章(消防控制室)合并成一章。
1.第3.1.5条,此条变化较大,任一台火警主机总线设备点数不应超过3200点,任一条回路连接设备点数应控制在180点以内,留有20点余量。民用建筑特别是商业建筑二次装修频繁,实际工作中时常遇到回路点数不够扩充的问题,留有余量可以为二次装修提供基础条件,同时实践证明回路中留有余量也有利于该回路的稳定和可靠工作。
2.第3.1.6条,此条变化较大,在每层火警接线箱安装短路隔离器分回路引出报警总线,每只短路隔离器保护一条分回路,每条分回路报警总线上带的设备(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模块等)点数不应超过32点,穿越防火分区的报警总线应设短路隔离器,此短路隔离器可以暗敷,在暗敷时应做好明显标记。
3.第3.1.7条,此条变化较大,高度超过100米建筑的避难层的火灾报警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以及模块等设备应设单独回路总线,不得与其他楼层的火灾报警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共用回路总线。
4.第3.1.8条,条文的意思是消防电气控制装置不应采用变频启动方式,本人理解的做法是35Kw的电机以下可直接启动,大于35Kw的电机采用星型-三角型启动,兼顾规范要求和经济造价控制。
5.第3.2.3条,新规范明确要求设置图形显示器,在旧版火警规范中没有明确要求,需要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加以注意。
6.第3.4.8.5条,按本条理解,消防控制与弱电监控可以合用控制室,应有明显间隔,实际工程项目在消防控制台和弱电监控台之间加砌砖墙分隔即可。
三.第四章为消防联动控制设计的相关内容,本章含有大量新增修订内容。
1.第4.2.1条为新增加内容,该条文规定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直接控制自动喷淋消防泵,需要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加以注意。
2.第4.3.1条,此条变化较大,对照旧版火警规范相关条文消火栓按钮直接启动消火栓泵,实际工程应用中很容易因为消火栓按钮误动作启动消火栓泵,新版火警规范取消了消火栓按钮直接启动消火栓泵,消火栓按钮只需要将信号传至消防控制室。3.第4.5.1条为新增加内容,电动挡烟垂壁的动作应由消防中心联动控制,电动挡烟垂壁附近的两只感烟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只是作为联动触发信号传送给消防控制室,不能直接触发电动挡烟垂壁的释放动作。
4..第4.6.3.1条,此条变化较大,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两侧,除设置2只感烟探测器以外应设置2只感温探测器。
5.第4.7.2 条,此条变化较大,电梯的运行状态和迫降信号应传送至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器,电梯控制箱应设一个模块和消防直通电话,同时也可以解决电梯厢内与消防控制室的直通电话联系。
6.第4.8.1 条,按条文理解,火灾声光报警器和应急广播应同时设置。对照旧版火警规范相关条文设置了火灾应急广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可不设火灾声光报警器。此条变化较大,需要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加以注意,不能以对旧版火警规范的理解考虑造价只设火灾应急广播而不设火灾声光报警器。
7.第4.8.8 条,按条文理解,当确认火灾后,消防应急广播系统应同时向全楼广播。对照1998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相关条文某层发生火灾,消防应急广播系统应向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广播。此条文充分体现了201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理念。
8.第4.10.3 条,此条文为新增内容,消防联动控制器在紧急情况应能打开疏散通道上门禁电动门和庭院电动门,并应能打开停车场出入口档杆。1998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制定时间较早,当时整个社会经济条件落后,绝大部分建筑没有自动门禁系统,故并无此部分内容。而目前社会经济繁荣,绝大部分建筑都设有自动门禁系统,在火灾紧急情况应能让门禁系统自动打开,以免延误紧急疏散时机。
四.第五章为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变化较大为第5.2.2.3 条,楼梯、走道、电梯机房、车库等场所宜选用感烟探测器,对照《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相关条文汽车库应选用感温探测器,以新旧规范冲突矛盾处以新规范为准的原则,车库的火灾探测器应参照201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设置点型感烟探测器。
五.第六章为系统设备的设置,本章为全新修订,变化较大。
1.第6.2.12 条,此条文为新增内容,应在电梯井道上设点型探测器保护电梯井道。2.第6.5.2 条,此条变化较大,在正常环境下,火灾警报器的声压级不应小于69dB,并且应均匀布置,设计人员在产品型号参数不明的情况下,大空间和疏散通道可以按25米的间距设火灾警报器,即可满足规范要求。
3.第6.8.2 条,此条文为新增内容,分散设置的模块应有明显消防标志,此条内容设计时容易疏漏,需要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加以注意。
4.第6.11.2 条,此条文为新增内容,应在防火门附近的内侧墙设置电动开门器的手动控制按钮,对照1998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并无此内容,需要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加以注意。
六.第七章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照1998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增加了住宅建筑火灾报警系统的详细做法,第7.1.1条根据住宅建筑的实际应用将火灾报警系统分为4类:A类、B类、C类、D类,设计人员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住宅建筑选用适当的火灾报警系统。
七.第八章为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相关内容,变化较大为第8.1.2 条,根据实际工程应用发现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工作电流相对较大,一般在几十个毫安以上,和火灾报警系统共用火警总线时会影响火警总线的工作稳定性,故要求可燃气体探测器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通过通讯线接入火灾报警系统。第8.1.4 条,此条规定可燃气探测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应传输给消防控制室的图形显示器,但其显示单元应与火灾报警系统分开。第八章其他内容,相对于旧版火警规范变化较少,此处不作赘述。
八.第九章为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相关内容,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属于先期预报警系统。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来电气火灾次数占火灾总次数的三成以上,位居各类火灾发生原因之首,通过合理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可以有效探测供电线路及设备故障,及时处理避免电气火灾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第9.1.4 条,此条规定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不得接入火灾报警系统的火警总线,应单独回路独立报警。第9.1.4 条则要求,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应传输给消防控制室的图形显示器,但其显示单元应与火灾报警系统分开。第9.2.1 条规定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应设置在低压配电系统首端,规范要求漏电报警阙值不得超过500mA,在一般工程设计应用中常采用300mA作为漏电报警阙值。
九.第十章为火灾报警系统供电相关内容,第十一章为火灾报警系统布线相关内容,此两章节部分相对于旧版规范变化较少,此处不作赘述。
十.第十二章为典型场所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关内容,相对于旧版规范本章节为新增内容。本章所述的典型场所是指使用功能和建筑条件特殊典型的场所,主要包括:道路隧道、油罐区、电缆隧道、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场所。对于建筑设计院工作人员来说,前三项(道路隧道、油罐区、电缆隧道)日常设计工作很少遇到,在此简单讲一讲关于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场所的火灾自动报警设置。
1.第12.4.2 条规定: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火灾初期会产生大量烟的场所,应选用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管路吸收式感烟探测器或图像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本条主要针对日益增多的建筑中庭,从符合规范要求和经济性考虑,常规工程项目一般选用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较为合适。
2.第12.4.3 条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2米但小于16米时,应在6米~7米增设一层探测器,即该空间应设两层探测器;当建筑高度大于16米但小于26米时,应在6米~7米和11米~12米处各增设一层探测器,即该空间应设三层探测器。从提高探测正确率角度出发,个人认为各层探测器交错布置时探测效果更好。
3.第12.4.6 条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场所,照明线路上应设置具有探测故障电弧功能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大量工程实例发现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最大的火灾隐患就是电气火灾,在照明线路上设置具有探测故障电弧功能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可以有效探测大高度空间的电气线路故障消除火灾危险隐患。
十一.结语:通过这次学习,本人进一步认识到201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是今后消防工程设计的基础规范和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基本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专业性强,涉及很多高新技术,和土建、给排水、暖通专业配合广、难度大、要求高,需要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的认真投入。本人将以这次会议精神为指导,在多年设计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围绕规范这条“生命线”,始终把“以人为本,生命第一”作为设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做具体设计工作时认真严格执行201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相关条文,达到“及早发现,引导疏散,有效控制”的目标,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第二篇:Material Design设计规范学习心得
随着Android系统从Android 4.4逐步升级到Android L。Material Design作为Android Design演进的最新标准规范,也推出其完整的设计规范。Holo Themes作为之前Android Design的官方推荐的示例主题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应用的设计当中,尽管绝大部分应用没有完全符合设计规范,但是可以看到这一年来这些应用都在向规范去努力。
从整体的概述来看Material Design,谷歌从开篇就表达期望打造一个全新的底层设计规范,继而用这个规范去统一各平台间、各种交互间的用户体验。Material Design的设计主要基于三个原则: Material is the metaphor
谷歌认为现实世界中的材质触感是可以通过纸片的隐喻来表达,通过在设计上运用符合运动规律的动画交互、通过光影打造设计层次的关系可以创造全新的虚拟交互空间,并且这个空间是符合现实规律的。这也就是文档中提到的对于纸墨的研究。Bold,graphic,intentional
在视觉上,谷歌不仅要求生动形象,更要求设计时要确认设计的目的,摒弃仅仅为了美观而设计,强调视觉设计要为用户使用提供指引,凸现页面当下的核心功能。文档中谷歌提到这部分借鉴传统的印刷设计。Motion provides meaning
交互动画的目的就是吸引用户的注意,表达当下页面发生的变化,同时和对视觉要求一样,一定要有意义。
设计规范文档非常细致,就不一一展开,以下是个人在具体的章节,认为是重点的学习摘要。大家可以参考:
作者的总结实用全面,建议同学们下载高清大图学习:微盘下载近期在学习Material Design的设计规范同时,对其他的系统的设计规范的演进历史进行了一些了解。有一些个人不成熟的想法与各位分享,欢迎各位拍砖:
各种设计规范的逻辑
每种系统的都期望构建一个合理的虚拟世界运行机制,而设计规范就是这个世界运行的准则,让无数的应用可在虚拟世界中的合理运行,让用户在使用中可以清晰理解。
Skeuomorphism Design(iOS1-6):
拟物化的设计,在iOS1-6的演进中,一直备受推崇。这类设计风格的初衷是尽可能的去符合用户的心理模型,降低用户的认知成本。在这个状态下,手机就像是一个装着各种器物的箱子,而箱子中的器物就是各个完全拟物的app。拟物化的设计就是完全将现实层级的交互关系搬到手机上。
比如iBooks在设计风格上就是完全拟物化现实中书架与书籍的逻辑,这样完全符合用户的心理预期,简单易懂容易上手:
iBooks 而下面这个豆瓣广播截图也充分反映了,拟物化设计在符合用户心理模型上的天生优势。
豆瓣广播
随着拟物化的发展,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
现实的层级关系复杂,通过手机屏幕的二维空间没办法完全模拟;
随着科技发展,部分物品已逐渐不为人所知,再执迷拟物,会出现反向的认知问题; 又比如锤子时钟的秒表计时器,相信很多人是没见过实物的,更不清楚其实际的操作步骤。对于这类人使用该app的学习成本与摆上几个button的设计,区别是不大的。
锤子时钟APP 拟物化对ui的要求极高,设计者的负担沉重,设计门槛也很高;
拟物化的图标更适合鼠标点击操作,而随着触摸屏的普及,扁平化的大范围触碰操作更适合触摸屏的交互。
Flat Design(iOS 7、8/WP):
至于近期火热的扁平化,iOS 7与WP尽管在视觉上看起来有些类似,但是在交互的隐喻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WP的Flat Design,除了在视觉上将图标拍扁,同时交互的逻辑层次上也呈现扁平化。之前的逻辑层次是“我的电脑—C/D/E盘—文件夹—各个文档软件”,而现在扁平化的逻辑层次是所有的均可在一个逻辑层次上,不去特意考虑模拟现实世界已有的逻辑,他即是全新的逻辑。这就像是被拆开打散排列放置的套娃,这时它只是排列的娃娃,而不能被称作“套娃”。
Win8 而iOS7、8的Flat Design,在视觉上与WP的设计风格类似,但是在交互上,iOS7、8通过大量的缩放、模糊、透视,用毛玻璃的风格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具有位置纵深感的虚拟世界,它通过景深来控制交互的层级。同时也通过Z轴角度的变换,保证了层级的扁平。
Cards Design(webOS)、Material Design(Android):
webOS中的卡片系统,把每个程序用卡片的形式作隐喻,在多任务的操作中配合手势区域的交互手势,让多任务操作非常便捷。同时在webOS 2.0时期,将卡片的隐喻继续发扬,在多任务中引入堆栈概念,把各个应用任务用扑克牌手牌似的形态堆叠。进一步提升了操作的体验。
webOS 谷歌在收掉webOS一票人后,Android也融入了一些卡片的理念。此次的Material Design个人的看法就是将卡片设计进一步的规范,并且扩展到整个系统层面。原来webOS是整个应用被隐喻成了卡片,而Material Design把系统内的各种设计都规范成了一种变形的纸片。然后,谷歌在套用现实中纸墨的物理模型进行交互——“既然没办法完全在手机上用app完全模拟现实世界的逻辑层次,我把app规范到纸片上,完全模拟纸片的逻辑交互层次,还不行吗?” 通过纸张的折痕来分区,尽管是两块不同的内容,在逻辑上这两块的关系还是很紧密的,在表现上仍是一张纸。
通过边线的阴影表达这是两张纸,逻辑上这两块的关系是独立的,上层的纸片联动肯定不会干扰下层的的纸片。内容主体的纸片可以在工具栏纸片下部上下移动。
菜单栏是一张全新的小纸片,贴在现有的纸片层次之上。浮动按钮,是一张圆形的纸片,贴在除了系统bar之外的所有的纸片层次之上。以上是程序界面整体的逻辑层级关系,同时将这些层次区分出来的方式就是通过纸片边缘的阴影。
Cards的阴影表现 FAB的阴影表现
Right Nav的阴影表现
简而言之,Material Design的纸张设计首先是将界面集成到纸片上,再通过阴影来区分多层的纸张,最后进一步通过纸片的拼贴提供了多平台统一且多样的交互可能。
规范的目的 个人认为各种平台(iOS、Android、WP……),以及各类基于Android深度定制的ROM(miui、flyme、ColorOS……)都制定规范的目的莫不有三:
1.统一约束第三方应用的设计与交互体验感受,降低用户学习使用成本; 2.统一跨平台的使用体验,降低用户跨平台学习使用成本; 3.提供规范统一的接口,降低开发者的设计成本。
当下国产机很少有使用原生系统的机器,基本都会刷基于Android系统二次开发的厂商定制ROM,比如miui、flyme、ColorOS、Funtouch OS……这些ROM都对Android原生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定制,其中部分ROM更是私自替换了原生系统中的控件,这也就造成了完全按照设计规范设计的应用在这些被替换了控件的ROM中安装后,反而不伦不类。
Android手机与苹果手机相比型号众多,机器性能层次不齐,这也就造成了无法提供统一的交互体验。可能看似优雅的交互动画,可能在低端机器上呈现的效果一塌糊涂。本来像水一样流畅的tab页间的滑动操作,在低端机器上体验感觉像泥石流一样。另外个人认为,系统ROM、系统商店、应用APP之间还存在一种生态。以魅族的flyme系统、魅族应用商店、适配sb栏的应用为例:flyme系统中含有比较特殊的smart bar的设计,如果应用不单独适配,在flyme系统中使用很难保证统一的体验。如果某应用单独适配了smart bar版本,作为利益的交换,魅族应用商店会给予一定的广告位推介。这个生态很明显会促进一种规范的推进。尤其在像苹果iOS这种封闭的系统中,如果不越狱APP Store是唯一的更新途径,获得苹果应用商店的青睐,符合iOS的设计规范显得尤为重要。而谷歌商店在国内基本被阉割,加上各类手机助手的乱入,这种生态完全是不存在的。这也造成Android规范推广的困难。
既然是规范,也就是意味着这是指导建议,没有强制性的举措让开发者去遵守。加上Android系统的开放性,完全按照规范去设计的应用可谓寥寥无几。而且就算开发者主观想遵守设计规范,就Android当下的乱象,也不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同时每个应用都有自身需要实现的价值,在规范与自身需求实现的平衡上,这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此次微信5.4的更新,又返回到了底部Tab栏的iOS风格,尽管底部的Tab栏也支持滑动,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微信的团队在这个设计上做了妥协。微信团队肯定认定自身业务数据的重要性远比遵守所谓的规范要重要的多得多。所以个人认为所谓的设计规范,只是一本“考试大纲”,而不是“考试答案”。完全按照规范,可以做到80-89分优良设计,却很难在符合自身应用的情况下做到令人惊艳的90分以上的设计,当然依照规范也很难设计出不及格的作品。回到自身产品,作为一个大众化的工具型产品,直观与易用性是最重要的。如果设计规范中的某种设计适用到产品某项功能中非常合拍,那是非常好的选择。如果某种符合业务需求的简单设计不符合设计规范,但这种规范不影响用户理解使用,不遵循规范也未尝不可。为了降低用户的学习使用成本,让所有应用遵循设计规范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的设计完全可以去借鉴当下使用广泛的应用,比如腾讯系、阿里系、360系的产品,他们广阔装机量培养的用户使用习惯是根深蒂固,很难被替代的。借鉴他们的某些操作最简单的达到我们的目的,不失为一种方式。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辅助产品需求的实现,同时保证用户的优良体验。如果设计仅是为了符合规范,这也就失去设计本质的意义。
第三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逻辑关系》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逻辑关系
火灾报警后中心
火灾确认后中心
消防控制中心
启动本报警区域的排烟阀、排烟风机,启动报警楼层及上下层的送风阀、送风机
启动报警区域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充水
停止空调通风系统运行
启
动本报警区域及相关楼层消防广播︵
报警设施
︶
关闭本报警区域常开防火门、电动防火阀、防火卷帘
切断有关部位非消防电源,并接通警报装置及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控制电梯全部停于首层
停止门禁系统控制疏散门的功能、开启汽车库电动栅杆
相关规范规定的其他设施
消防控制中心接受并显示反馈信号
联动控制区
注:1、火灾确认是指:探测区域内任一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动作,或探测器报警后经人工确认,或同一报警区域两个不同编码探测器均动作。
2、消防控制室应能直接启动下列消防设施:(1)消火栓泵、喷淋泵;(2)送风口、送风机,排烟口及排烟风机;(3)防火卷帘;(4)消防应急广播(警报装置);(5)其他设施。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报警阀压力开关动作直接连锁自动启动喷淋泵或消防控制室、水泵房直接启动喷淋泵,消防控制中心显示压力开关、水流指示器及喷淋泵动作信号。
—
END
—
第四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方案(DOC)
火 灾 报 警 系 统 施 工 方 案
1.工程概况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安装 2.1一般施工要求
2.1.1安装工程以设计施工图、设备技术文件、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中有不合理或不符合实际之处,及时提出修改建议,经现场指挥部或业主、设计人员研究决定按修改意见施工。
2.1.2安装过程中为保证质量,按自检、互检和专业施工人员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对每道工序进行检查和记录(详见质量保证措施),并以这些检查记录作为工程验收的资料。对于隐蔽工程,在隐蔽前经检查合格,甲方监理签字方可隐蔽并及时做好记录交资料员妥善保管。
2.1.3安装过程中所需要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是经计量部门检查的合格产品,以保证施工作业的产品质量是合格的。2.2电气管路敷设要求
2.2.1配电管、箱、盒的安装管线应按图纸及实际现场按最近线路敷设,水泥保护层面不得少于15mm。并尽量避免三根管路交叉于一点。箱体在墙上应固定牢靠。标高应符合规范要求,接线盒与电管之间必须用黄绿双色线跨接。
2.2.2电管拗弯无折皱和裂缝,管截面椭圆度不大于外径的10%,弯头半径大于6个管径。使用金属软管长度不宜大于1M,特殊情况应有加固措施,两端应用锁母接头固定,并有可靠接地。
2.2.3明配电管,用支架和骑马卡固定,水平及垂直管敷设时,应做到横平竖直。管长在2M时,偏差不得大于3mm。
2.2.4所有钢质电线管均采用丝扣连接,管接头及过路盒应有圆钢跨接对于大于40的电钢管连接处应有套管,连接处管道顺直,焊接严密。管口进入箱盒小于5mm,管口毛刺应用圆锉锉平并用锁母双夹固定。并用管堵,防止异物进入管道。2.3电缆及配线施工要求
2.3.1管内穿线时应清理管道,清除积水,电线在管道内严禁接头、打结、扭绞等现象。
2.3.2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回路的电线严禁穿入同一根管内。2.3.3穿线时进行分色编号处理以便于识别,同时做好绝缘测试检查,做好安装记录。测试记录必须由甲方、总包或其委托代表现场签字。
2.3.4末端用电设备的连接,从接线盒、箱内用金属软管引出保护,无裸露明线。金属软管的配件留有一定的富余长度,避免出现绷直,影响接头的可靠性。
2.3.5KVV电缆敷设前严格复核长度裁断,同时做好回路识别,做好端头的保护,在配电缆头时做好绝缘测试,并做安装记录。2.4平层显示箱、区域报警柜及分线箱的安装
2.4.1各区域配电箱、楼层显示器的安装,其箱体固定牢固,标高统一,进出电缆及电线接口合理顺直。进入箱体内电缆及电线应用扎带固定并及时做好安装记录备查。2.4.2箱体安装水平偏差不大于5mm,垂直高度偏差不大于1.5mm。2.5线槽安装及槽内布线
2.5.1线槽主要布置前先用吊垂,支架固定在同一平面上,确保线槽固定牢固、美观,接地线连接可靠。
2.5.2槽内配线不同区域网络的导线应分束,用扎带固定,并使所用导线布置顺直。2.5.3线槽引出线开孔,采用专用开孔器开孔。
A 接线端子处理
由于整个网络是24V低压供电弱电系统,并采用二总线制,由计算机进行管理,并有输出打印设备进行监控。对于每个接线端子的连接均要求具有极小的接触电阻。我公司选用阻燃压接帽,并用专用压接钳进行压接,对于主网络回路采用绞接并搪锡以保证连接,以使电信号的可靠传输。
B对于多股BVR软线与端子排连接,采用压线耳连接,以保证接头可靠。2.6火灾探测器的安装
2.6.1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2.6.2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2.6.3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2.6.4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距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
2.6.5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
2.6.6探测器的底座应固定牢靠,其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当采用焊接时,不得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
2.6.7探测器的“+”线应为红色,“-”线应为蓝色,其余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采用其它颜色区分。但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
2.6.8探测器底座的外线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5cm的余量,入端处应有明显标志。2.6.9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完毕后的探测器底座应采取保护措施。2.6.10探测器的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
2.6.11探测器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在安装前应妥善保养,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腐蚀措施。
2.7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安装
2.7.1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在墙上距地(楼)面高度1.5m处 2.7.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牢固,并不得倾斜。
2.7.3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c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2.8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安装
2.8.1火灾报警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不应小于1.5m;落地安装时,其底宜高出地坪0.1~0.2m。
2.8.2控制器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2.8.3引入控制器的电缆或导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A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
B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退色。
C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2根。D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0cm的余量。E导线应绑扎成束。
F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
2.8.4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主是源应有明显标志。
2.8.5控制器的接地,应牢固,并有明显标志。2.9系统接地装置的安装
2.9.1工作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不得利用镀锌扁铁或金属软管。2.9.2由消防控制室引至接地体的工作接地线,在通过墙壁时,应穿入钢管或其它坚固的保护管。
2.9.3工作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线,必须分开,保护接地导体不得利用金属软管。2.9.4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后,应及时作隐蔽工程验收。2.10桥架及感温电缆的安装
2.10.1桥架安装应固定牢靠同一水平线上的桥架水平误差不大于3/1000。2.10.2桥架安装时不得损坏其油漆面。
2.10.3桥架安装应有可靠接地,且采用厂家生产的专用接地线安装。
2.10.4桥架内缆式感温电缆敷设时应呈曲线布置,以使桥架内上下位置都能被感温元件测定。
2.10.5感温电缆在桥架内不得扭结,并不得突出桥架。2.11系统的调试 2.11.1一般规定
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调试,应在建筑内部装修和系统施工结束后进行。B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调试前应具备本方案有关所列文件及调试必需的其它文件。
C调试负责人必须由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所有参加调试人员应职责明确,并应按照调试程序工作。2.11.2调试前的准备
A调试前应按设计要求查验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备品备件等。
B应按本方案的要求检查系统的施工质量。对属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应会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并有文字记录。
C应按本方案要求检查系统线路,对于错线、开路、虚焊和短路等应进行处理。2.11.3调试
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应先分别对探测器、区域报警控制器、集中报警控制器、火灾警报装置和消防控制设备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调试。
B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电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火灾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的有关要求对报警控制器进行下列功能检查:
a.火灾报警自检功能; b.消音、复位功能; c.故障报警功能; d.火灾优先功能; e.报警记忆功能;
f.电源自动转换和备用电源的自动充电功能; g.备用电源的欠压和过压报警功能。
C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其容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在备用电源连续充放电3次后,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应能自动转换。
D应采用专用的检查仪器对探测器逐个进行试验,其动作应准确无误。E应分别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项控制功能和联动功能。
F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连续运行129h无故障后,按规范填写调试报告。2.12系统的验收
2.1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竣工验收,应在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监督下,由建设主管单位主持,设计、施工、调试等单位参加,共同进行。2.12.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装置验收应包括下列装置:
A各种火灾探测器 B手动报警按钮 C区域报警控制器 D集中报警控制器等 E各种联动设备的工作情况 F系统施工资料及技术文件
2.12.3验收依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66-92 3.质量保证措施
3.1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见下框图: 工自序完检成检合格互合格项目步验收合格监理、业主验合格收料善资完不返 工合格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
3.2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要求质量达到优良等级,即必须保证设计、施工、验收、产品质量、系统性能全优。为此,本工程的施工将以项目经理为龙头,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使工地上的每个工人都对质量重要地位有更深刻的认识,要从组织上、规范上、措施上、经济上给予保证,使质量与每个人的工资、奖金挂钩,确保质量全优。3.2.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2.2开工前,公司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图纸要求、技术说明和涉及的各种标准。施工时,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坚持验收不合格项目不得进入下道工序,只能通过初检、复检、核检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
3.2.3坚持优质工程必须有优质的材料及设备,因此进场的材料及设备必须检验,坚持做到事先将生产厂家简介、材料技术资料和数据交基建办、监理代表认可,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3.2.4密切与各工种配合,正确安排施工顺序,尽量避免各工种间的相互干扰而造成的返工。
3.2.5为保证工期和质量安全采取班组操作挂牌,工长与班组长每单项工程须签定保证合同、交验两次不合格,取消奖金,无质检员签字不得申报工作量,对各工区的奖金额、项目经理有一票否决权。
3.2.6服从工程监理对质量的监督管理,对隐蔽工程做到随工验收。验收合格办完签证手续后方能进行下道施工。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必须整改,需返工的必须返工重做。
4.工期保证措施
4.1中标后七天内完成施工图的设计及有关技术文件的编制工作。4.2设计完成后,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
4.2.1编制材料清单及采购计划单,设备、材料组织货源,保证能满足连续施工要求。4.2.2组织好施工人员,对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安全、文明生产教育。4.2.3施工机具检查、维修、齐备,以保证正常施工。
4.3准备工作完成后,组织人员进场,开始作业。同时按现场施工管理要求,由项目经理负责下达施工任务书。
4.4加强施工调度,协调与其它工种的配合,根据工程总体进展顺序编制周、旬、月计划,确保工期。5.安全技术措施
建立健全的各级安全责任制,按工区工程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为确保“无重伤,无死亡,无重大设备事故,无火灾事故”的目的,教育全体职工切实遵守现场的各种安全规程。认真贯彻执行安全施工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班组坚持周一检查,周六考核评比并坚持每日的班前安全交底。
正确使用个人安全用品,进入现场须带安全帽,统一着装,禁止光脚、酒后上班。二米以上悬空作业要系安全带。
现场设置1名安全员,各班组要设兼职安全员,各专业人员,尤其是特殊工种人员必需持证上岗。
高空作业不准往上、往下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建筑垃圾等要及时收集运走。坚持安全施工奖罚制度,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有责任制止他人违章作业。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接零保护及重复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手持电动工具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梯子不能断档,不得任意接长或垫高使用。人字梯上端连接牢靠,根部应有防滑措施。
施工用电由专人负责,并经常检修,下班后拉掉电闸,保险丝保持按负荷设置。焊接要有审批手续,施焊前要清除周围的易燃物,现场工作必须符合防火要求,严格执行现场防火制度,焊机二次线要尽量缩短距离使用,焊把线要求绝缘良好,接头牢固。6.施工人员组织
为了保证工期和质量,必须合理编排作业组织,针对系统特点和施工阶段特点,确定劳力组合。以班组为基本工作单元,发挥质量体系作用,层层把关,在质量控制上推行“三检”目标管理,保证工程如期交付。
所有人员必须持证人岗,接受甲方或总包方代表的监督、管理。7.说明:本方案中的有关规范(除特别指明外)是指下列规范部分或全部:
A、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BG50169-92 B、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C、电气施工一般验收规范。SJ2866-88 D、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62 E、建筑消防设施技术检验规程。DB32/186-1998 F、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消防法律、法规。
第五篇: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养作业指导书
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养作业指导书
一、火灾控制器的保养:
1、检查所有电线连接是否安全可靠。
2、试验火灾报警装置的声、光显示是否正常。
3、备用电源进行1~2次充放电试验,1~3次主电源和备用电源自动转换试验,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
4、检查火灾事故广播、消防电话的功能是否正常。
5、检查火灾探测器是否正常,手动报警按纽和区域火灾显示盘指示的位置是否准确,有无缺漏、脱落和损坏。(每系统循环抽查两个点测试)
6、检查所有接线端子是否松动、破损和脱落。
二、系统运行要求: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保持连续正常运行,不得随意中断。
2、正常工作状态下,报警联动控制设备应处于自动控制状态。严禁将自动灭火系统和联动控制的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措施设置在手动控制状态。其他联动控制设备需要设置在手动状态时,应有火灾时能迅速将手动控制转换为自动控制的可靠措施。
三、系统检查和试验:
(一)系统检查
1、控制器报警自检功能:按下报警控制器自检键,控制器应完成系统自检。火灾报警控制器应有本机自检功能,自检期间,如非自检回路有火灾报警信号输入,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2、消音、复位功能:当报警控制器接到报警信号后,按下消音键,观察能否消除声信号;光报警信号能否保持;按下复位键后,看能否手动复位。火灾报警控制器处于报警状态时,声报警信号应能手动消除,光报警信号在控制器复位前不能手动消除;同时应具有手动复位功能。
3、故障报警功能:卸下系统回路中的任一探测器或将连接线路断线,观察报警控制器能否在100s内发出与火灾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的声、光报警信号。用秒表记录故障报警时间。当火灾报警控制器内部、火灾报警控制器与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与传输火灾报警信号的部件间发生故障时,报警控制器应在100s内发出与火灾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的声、光报警信号。
4、火灾优先功能:在故障状态下,给感烟探测器加烟或按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观察火灾报警信号能否优先输入报警控制器,发出声、光火灾报警信号。当火灾和故障同时发生时,火灾报警信号应优先输入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声、光火灾报警信号。
5、报警记忆功能:查看报警控制器报警计时装置情况,使用打印机记录火灾报警时间的,查看能否打印出月、日、时、分等信息,打印机能否正常工作。火灾报警控制器应具有显示或记录火灾报警时间的计时装置。
消防火灾报警系统联动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准备工作
1、由消防报警系统联动试验小组长召开联动试验前的准备会议,对各专业的人员明确工作范围与职责,明确应急预案中各自的职责;
2、准备通信工具(对讲机若干只)用于联动试验时各专业、控制室之间的联系 :
3、会议后如无问题,即可按计划的试验方法进行消防报警系统联动试验。
4、消防报警系统联动试验所涉及到的设备由各专业人员将其电控系统、阀门系统、总控制器置于自动位置的准工作状态,高位水池与低位水池水位满足试验要求,湿式报警阀处派人值守,应急预案所需材料与工具准备到位;已通知了可能影响到的办公人员与商户采取的措施;经试验组长确认上述工作已完成,即可进行消防报警系统联动试验。
二、启动试验
1、联动试验组长通知负责火灾报警系统试验人员或物管人员,在试验层按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模拟火灾情况启动感烟探测器或感温探测器进行火灾报警。
2、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探测器报警情况下,参加试验的各专业人员查看各自联动设备在本楼层和相邻逻辑层内的联动情况:消防广播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防排烟系统,声光报警系统,防火门,电子门锁控制门,卷帘门、防火卷帘分隔系统、非消防电源强切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疏散指示系统、电梯系统,联动情况是否正常并进行记录,各专业联动设备检查完毕后报告试验组长,由组长通知控制室进行复位,同时、各专业人员对非消防电源、正压送风阀、排烟阀、电梯电源进行复位,使各联动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
3、联动试验组长通知总控制室将喷淋水泵控制状态置于自动位置,由喷淋系统专业人员或物管人员在联动试验层(防火分区)喷淋系统末端放水试验装置处打开末端放水试验装置,观查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上的压力开关水力警玲、是否正确动作,喷淋泵启动时间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情况正常时,应通知控制室关闭已启动的喷淋泵;如出现异常情况,应进行记录,等待进行整改。
4、如此反复,做完计划内的联动试验工作。
三、应急措施
1、联动过程中,如果出现非消防电源强切、电梯不能正常复位时,试验组长应立即停止试验,排除故障,待其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进行联动试验;
如出现某联动设备未联动现象时应进行记录。该专业应派出人员进行检查,找出原因,进行纠正。(如果当场即可进行纠正的问题,当场纠正后可报告试验组长,要求再次进行联动试验。)该专业其他人员继续参加联动试验。
2、联动试验过程中如果出现电梯伤人现象时,电梯专业人员应立即执行其应急预案,同时报告120、119请求救援。事后按规定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上报相关部门。
3、联动过程中如果出现喷淋系统管道漏水现象时,试验组长应通知关闭湿式报警阀的供水闸门断水。开启放空管阀门,打开漏水本层的末端放水装置泄水。通知所有参加联动试验的人员集中到漏水地点防止水流向电梯井,用扫把、拖把、水桶、铲水器具,将水导往最近的地漏口和卫生间,尽可能地减少和消除漏水造成的损失。
4、漏水事故处理完毕后,应请强电和各专业人员检查漏水区域和可能涉及到的漏水区域的电线电缆和控制系统情况,发现受到波及时应立即检查,排除问题;如果一切正常时,可避开漏水管段,酌情进行联动试验。
四、试验结论
1、试验完成后,通知受到试验影响的部门和人员试验完成,可以进行他们的工作。
2、由试验组长主持总结会议,明确试验成功与否,如试验不成功,对存在的问题要求问题所属专业或部份进行整改,明确整改时间要求和下一次联动试验时间;如果成功,则填写消防报警系统联动试验记录。各参加单位人员在记录上签名,该记录应纳入竣工资料或维护资料保存。
五、建议
1、如果火灾报警系统联动试验单位为早已移交的工程,且正在使用中时,联动试验必须得到业主与物管部门双方领导的签字和维护部门领导的同意方可进入火灾报警系统联动试验计划过程;且联动过程中尽量不要做末端放水装置的启泵试验,如果必须做时,建议关闭水泵出水口进行末端放水装置的启泵试验,尽可能避免启泵压力进入喷淋水系统管道。
2、对于个别领导临时动议要求进行火灾报警联动试验时,我方维护人员应向对方讲清楚公司“关于进行火灾报警系统联动试验的规定,”讲清楚不具备条件进行火灾报警联动试验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婉拒临时动议的火灾报警系统联动试验。
3、如属于维护期的火灾报警系统项目,如果其维护合同内无进行火灾报警系统联动试验的规定条款时,维护人员应不参加维护的火灾报警系统联动试验。如果甲方要求参加时,应声明只作为友情帮忙而参加,不得代表公司参加甲方自己组织的火灾报警系统联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