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适用于大学生)
读《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思想敏锐、关注时事,富有激情、求新求异。帮助他们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任务。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一书,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和成功尝试。针对性与可读性的有机结合。该书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对就业、教育、就医、住房、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答。这些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大学生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疑释惑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能否形成正确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着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和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责任感。该书抓住了这些问题,适应了青年学生的理论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同时,该书繁简得当,通俗易懂,现实案例的解剖生动,理论分析条理清晰,通俗而不失理论深度,简洁但又说理透彻,将针对性与可读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拉近了理论与大学生的距离。
思想的力量与方法论智慧的凸显。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该书所涉及的七个问题,回答清楚并不容易。它之所以具有说服力,就在于它不是武断地做出结论,而是以“思想的力量”、透彻的理论分析做到“以理服人”,处处体现着分析问题的方法论智慧。首先,它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问题。全书既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又不回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样就准确把握住了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其次,它坚持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该书从自然、历史等客观条件,从国内、国际背景等多个角度,客观公正地分析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成因,入情入理、令人信服。再次,它注重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既指出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又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既指出我们有条件、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又说明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立竿见影;既使读者对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又给人以信心和希望。正因为该书始终以思想的力量和方法论智慧来回答问题,才充分展现了科学理论的魅力,为大学生科学认识这些问题提供了示范。
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展现。通读该书,我们会感到,字里行间饱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热忱,以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责任情怀。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该书特别强调,如果不能及时使人民群众了解这些问题的成因,不能正视并积极解决问题,就必然会成为加剧社会矛盾、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这显示出作者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对人民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同时,该书对问题的科学分析,更让读者相信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一定会有乐观而美好的前景。作者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望、拳拳之心,跃然纸上。这对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操,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该书不失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难得的好教材,相信它一定会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成为他们成长成才的良师益友。
第二篇:读《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
《七个怎么看》的开篇是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看来,中国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层的关注。文章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原因、对策等三个层次进行了深入剖析。现状剖析以事实说话,以数据论证,通过东西部、城乡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比,得出“目前发展不平衡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很多方面和不同层次”这一结论。
作者把这一问题的原因归结为自然、历史、政策、体制等四个方面原因,分别加以论述,指出,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涉及面广,原因很复杂,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结果。文章指出,发展不平衡会给中国社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引起民族、宗教、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以解决。
作者分别从解决城乡不平衡和解决区域不平衡两个方面提出解决办法。心得体会解决前者主要是以城市反哺农村,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加强“三农”为根本立足点,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为重要着力点,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战略着力点,以城乡改革联动为关键切入点。一言以弊之,就是强化农村建设,以城带乡,共同发展。对后者的解决办法是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檄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大对久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简言之,就是大力发展久发达地区,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
我是这样看待这篇文章的。对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现状把握准确,原因剖析深刻、全面,解决问题的措施与中央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相一致。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提出更进一步的建设性意见。
我认为,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正如文章中指出的那样,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文章列举了一大堆举措,关键是从哪里下手这一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个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步骤,如果把后做的事情与先做的事情并列,不可能把事情办好。在我看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服务。将国/家的重点项目用于支持这些相对落后地区改善基础条件,这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与其每年花大量的资金去补贴农民种田,不如将这笔钱用在支持改善医疗、卫生、教育心得体会、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上。当基础条件改善了,人才、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自然而然的向西部地区转移,自然而然地向农村地区转移,自然而然地带动农村地区、久发达地区的大发展。要改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资金紧缺,国家又没有能力全力支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东部与西部地区对口支援的办法,以对口支援为平台,政府牵头揽总,项目为重点,企业为主体,市场为纽带的互惠互利机制。
第一步,实施对口支援政策。东部支援西部,城市支援农村。既可以让西部地区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又可以引进东部地区先进的管理理念,更可以改善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
第二步,进一步实施惠农政策。政策向西部地区倾斜,向农村地区倾斜。鼓励生产要素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集中,带动农村全面发展。
第三步,构建全国范围的和谐社会。推进东西部地区平衡、较快发展。
第三篇:读《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
《七个怎么看》的开篇是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看来,中国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层的关注。文章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原因、对策等三个层次进行了深入剖析。现状剖析以事实说话,以数据论证,通过东西部、城乡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比,得出“目前发展不平衡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很多方面和不同层次”这一结论。
作者把这一问题的原因归结为自然、历史、政策、体制等四个方面原www.xiexiebang.com因,分别加以论述,指出,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涉及面广,原因很复杂,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结果。文章指出,发展不平衡会给中国社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引起民族、宗教、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以解决。www.xiexiebang.com
作者分别从解决城乡不平衡和解决区域不平衡两个方面提出解决办法。心得体会解决前者主要是以城市反哺农村,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加强“三农”为根本立足点,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为重要着力点,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战略着力点,以城乡改革联动为关键切入点。一言以弊之,就是强化农村建设,以城带乡,共同发展。对后者的解决办法是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檄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大对久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简言之,就是大力发展久发达地区,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www.xiexiebang.com
我是这样看待这篇文章的。对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现状把握准确,原因剖析深刻、全面,解决问题的措施与中央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相一致。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提出更进一步的建设性意见。www.xiexiebang.com
我认为,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正如文章中指出的那样,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文章列举了一大堆举措,关键是从哪里下手这一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个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步骤,如果把后做的事情与先做的事情并列,不可能把事情办好。在我看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服务。将国www.xiexiebang.com/家的重点项目用于支持这些相对落后地www.xiexiebang.com区改善基础条件,这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与其每年花大量的资金去补贴农民种田,不如将这笔钱用在支持改善医疗、卫生、教育心得体会、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上。当基础条件改善了,人才、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自然而然的向西部地区转移,自然而然地向农村地区转移,自然而然地带动农村地区、久发达地区的大发展。要改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资金紧缺,国家又没有能力全力支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东部与西部地区对口支援的办法,以对口支援为平台,政府牵头揽总,项目为重点,企业为主体,市场为纽带的互惠互利机制。www.xiexiebang.com
第一步,实施对口支援政策。东部支援西部,城市支援农村。既可以让西部地区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又可以引进东部地区先进的管理理念,更可以改善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
第二步,进一步实施惠农政策。政策向西部地区倾斜,向农村www.xiexiebang.com地区倾斜。鼓励生产要素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集中,带动农村全面发展。
第三步,构建全国范围的和谐社会。推进东西部地区平衡、较快发展。
第四篇:读《七个怎么看》后感
读《七个怎么看》后感
我读了《七个怎么看》里的“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让我感到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经济社会系统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有利于保持竞争的压力与活力,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活动与优化配置。但不平衡问题如果长期持续,发展不平衡问题处理不好,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能否解决发展不平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挑战。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根本要靠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现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既切中了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要害,又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是破解发展不平衡的根本思想武器。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逐步推进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让所有地区、全体人民都共同富裕起来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亿万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个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中国,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分配不公的问题,在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思想。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现分配公平奠定了根
本制度前提。改革开放后,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对于当前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有社会历史的原因;有体制改革不到位的原因;有相关政策不完善的原因;有分配制度改革滞后的原因。分配不公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指出:初级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范培更加注重公平。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劳有所得”,“干有所值”。只有促进分配公平,才能避免部分社会群体产生深刻的挫折感和被剥夺感,才能给全体人民带来普遍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如何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是政府的责任,如何分好社会财富这个“大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生和发展必然遵循一定的规律,腐败是人民的大敌,是党的大敌,也是国家的大敌。就如一棵参天大树,若任蛀虫繁衍啃咬,最终必定逐渐枯萎。一个国家或政党,若任腐败毒瘤蔓延,最终也难免趋于衰亡。只有坚决反对腐败,才能保持党和国家肌体的健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阳光下的权利,是腐败的克星;暗箱中的权利,是犯罪的温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辅助,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抓住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防止腐败的必由之路。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定好的反腐倡廉制度不容易,把这些制度落实好则更难。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制度的制定,更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制度初衷与制度执行效果尊在距离。究其原因有: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建立责任制;增强制度意识;加强督促检查,“徒法不足以自行”;加大查处力度,绝不姑息迁就。“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就一定能够切除腐败这个“政治之癌”,建设一个河清海晏、关清民安、邦兴国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钟国山
2011.6.2
第五篇:读《七个“怎么看”》有感
读《七个“怎么看”》有感
“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有一个吸引人们眼球的题目:“七个‘怎么看’”。其实,它的内容更吸引人。建议大家读一读这本图文并茂而且只有9万字的通俗理论读物。我读了之后,深感它不仅对于我们认清复杂的社会现象有帮助,而且对于我们了解当前党和国家的大局,充满信心地向前走,更有帮助。
我曾经说过
:“在这个社会里,谁都可以发牢骚,惟独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没有资格发牢骚。因为牢骚是社会矛盾的外部表现形式,我们的责任是研究牢骚及其背后的社会矛盾。如果我们也跟着发牢骚,不是失职,就是无能。”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我们应该直面社会矛盾,而不是回避矛盾。《七个“怎么看”》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把大家关心的问题摆到桌面上来。
七个“怎么看”,就是“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中宣部理论局在“出版说明”中告诉我们,这是他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来的七个问题。
问题梳理出来后,他们就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和理论界部分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作出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有说服力的回答。对于中宣部的理论工作主管部门的这个做法,我非常赞赏。因为它体现了我们党一直在倡导的“实事求是”原则。
既然讲到“实事求是”,我想大家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都强调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解释世界”,而且是“改变世界”。也就是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
读了《七个“怎么看”》,我注意到,这本理论通俗读物有一个值得人们重视的优点。这就是,讲“怎么看”,是为了“怎么办”。或者更准确地说,它讲的是“怎么看”,实际上告诉人们的是“怎么办”。
比如,第一个问题,是讲“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在经过实事求是的分析之后,就对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意见,专门讲了“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又比如,第二个问题,是讲“怎么看就业难”的。其中,讲“如何促进农民工就业”、“如何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怎么帮扶困难人员就业”的篇幅,比分析问题现状及其成因的还要多。
你只要读一读这本书的目录,就可以注意到这七个“怎么看”,每一个“怎么看”中不仅都包含了“怎么办”的内容,而且重点讲的就是“怎么办”。
指出这一点,是要告诉大家,这本通俗理论读物不是以往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宣传品”,而是真正从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分析问题中提出解决问题方向的理论读物。因此,在就业、看病、上学、买房子等问题上有困难的朋友值得一读,没有这些方面困难但关心着中国发展前途的人们也值得一读。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七个“怎么看”》在讲“怎么看”中讨论“怎么办”,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这本理论通俗读物在论述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时,总是紧紧抓住老百姓的“关心之点”,努力达到“三清”的要求。
一是客观地厘清问题。讲问题决不遮遮盖盖,是什么问题就讲什么问题。用书中的语言来说,就是要厘清一个“真实的中国”。这是研究问题并能够解决好问题的科学出发点。
二是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理清问题的成因。书中在讲“看病难”的问题时,有一句双关语:“治病,首先要找到病因,才好对症下药。解决看病难问题,同样如此。”要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这七大问题,首先也要理清楚它们是怎么样形成的。我们注意到,在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时,是客观的就讲客观的,是主观的就讲主观的;客观的是自然的原因就讲是自然的原因,是历史原因就讲是历史原因,是体制原因就讲是体制原因;主观的是认识上的就讲是认识上的,是政策上的就讲是政策上的。这是一种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
三是准确地讲清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政策,以及专家学者的政策建议。书中对于“怎么办”所给出的回答,尽管不能够说句句都是有“来头”的,但是决不是随心所欲的,其基本点应该讲都是有依据的。这个“依据”,就是这几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政策,以及专家学者的政策建议。这样做,有利于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我们党的主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我国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党中央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准备在明年向全国人大提出中共中央的建议。“十二五”规划,联系着我国13亿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在后国际金融危机阶段能否为危机后新一轮综合国力竞争作好准备,也关系到我们党向全国人民承诺的“全面小康”的目标能不能实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是当前我国最大的政治。读了《七个“怎么看”》,有助于了解“十二五”规划要解决的问题,也有助于我们在客观地厘清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理清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政策,制定好“十二五”规划。
古人说:“开卷有益。”事实上,在今天,并非所有的书都“开卷有益”,但《七个“怎么看”》对于我们今天在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上“怎么办”,肯定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