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七个怎么看》有感发言稿

时间:2019-05-12 20:3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七个怎么看》有感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七个怎么看》有感发言稿》。

第一篇:读《七个怎么看》有感发言稿

读《七个怎么看》有感

——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黄浩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2008级学生党支部的黄浩,今天很荣幸能够作为本次读书节活动的一位代表来和大家交流读书经验。

印象里,大凡理论的书,多是难以理解,但是《七个怎么看》却例外,它改变了我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势和偏见。通过“飞阅青春”读书节活动的开展,我有幸品读到了这本好书,顿有豁然开朗之感。《七个怎么看》,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空洞的说教,有的是详实的数据和切身的事实。可以说,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也启发了我。纵览全书,围绕当前7大社会热点问题,联系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等七个问题,作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十分亲切,之所以说亲切,是因为这些内容无一不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人说,现代人不缺少对问题的发现和抱怨,缺少的是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是的,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年代里,生活中如果没有平常心,如果没有阳光心态,那么永远无法知道怎么看待身边的种种现象和问题,难免会生活在对不公平的抱怨声中永远也出不来。本书完全以民生问题作为切入点,关注公众最关注的问题,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深入浅出地阐明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让生活在象牙塔里的我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着实开了眼界。-1-

这本书敢于直面当下问题,体现尖锐性。现实生活是多彩缤纷的,也是纷繁复杂的,既需要有长远的眼光,也需要有不断自我审视的勇气。书中有这样一个关于区域差距的现实剖析:“浙江省杭州湾跨海大桥长达36公里,总投资约118亿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而云南省泸水县六库镇,当地村民只能通过滑索掠过怒江江面去对岸,在江上架一座桥仅需45万元,但对于贫困地区来讲十分不易。”不仅如此,文中还不厌其烦地举出类似的区域差距,不回避社会矛盾,直指地区发展已经严重失衡的社会现象。用简单的数字和鲜明的对比,把问题说在点上,让人触目惊心。像这样的例子,应该说在本书里比比皆是。

在《七个怎么看》这本书里,让我最关心的还是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房价过高。作为80后的我们,毕业后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就业难。就业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求职者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可是当我们深入到现实中却发现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一方面,是企业感叹人才难觅,一方面是求职者就业无门,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有更为深刻的问题需要分析。记得有一次跟随一位大四的师哥到一大型招聘会现场,投简历时人山人海的那种景象令我记忆犹新。在人才资源竞争激烈,岗位资源又有限的今天,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真是“万人在挤独木桥”。博士、硕士找份待遇相对好的工作都不容易,更不用说本科生了。很多像我们这样的同龄人,自以为上过大学就感觉很骄傲,不愿意去做那些基层操作工作,认为小小的操作工作应该由那些没读过几天书的初中生或高职院校的学生去做,而自己应该坐

在办公室里品茶看报纸,其实,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大学生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毕业就被分配到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大型企业,这种一步到位的想法更是不现实的。对大学生自身来说,要转变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重事业,轻地域”等正确的择业观,抹去脑海中过强的精英意识,在清醒认识自己能力的基础上,从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做起,逐步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然后才能实现从基层工作岗位向上层工作岗位的发展。

当读到怎么看房价过高的问题时,我想起了前段时间一部热播的电视剧《蜗居》,它反映了当代社会最根本的事实。由两个名牌大学毕业的人结合在一起,经过了将近十年的打拼还是买不起自己的房子,把自己心爱的女儿送到姥姥家,而自己吃的却是面条,方便面对他们来说就是“大餐”。电视剧里虚构出来的故事情节能产生这么大的现实反响,主要是由于它折射出了都市 “房奴”的辛酸苦辣,道出了无房族的困惑与无奈。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租房子成了大的趋势,或许奔波了几年以后,付了首期,满怀激情之后便是更多的辛酸。对于房价过高的结症何在,《七个怎么看》这本书用通俗的语言,不仅从投资、资金、地价、制度等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还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指出这是经济发展中的许多矛盾在住房领域的反映,比如区域发展,人口活动、腐败现象等方面,说明了高房价是社会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本书也不忘给我们讲“怎么办”,它为我们对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考。随着国家一系列有关控制房价增长过快政策的出台,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住

有所居”的目标将会一步步变为现实。

这本书上所讲的一些社会现象和矛盾,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的,更没有认识到由这些问题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社会危害。通过《七个怎么看》,我深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一定会有效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建立起一个公平竞争、共同努力的和谐社会。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不应该只会学习,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只有具备这些,大学生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相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大学生是不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们更应该关心国内国际大事,可是我却明显的感觉自己在了解国家大事的时候看法过于肤浅。不能够透过表层现象看到里面的实质,不能够通过一件事而想到发生这件事的原因。读完这本书,使我充分认识到,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经常关注时事报道,积极参与有关的论坛等,做一个有民族自信心的大学生。

第二篇:读《七个怎么看》后感

读《七个怎么看》后感

我读了《七个怎么看》里的“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让我感到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经济社会系统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有利于保持竞争的压力与活力,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活动与优化配置。但不平衡问题如果长期持续,发展不平衡问题处理不好,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能否解决发展不平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挑战。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根本要靠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现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既切中了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要害,又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是破解发展不平衡的根本思想武器。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逐步推进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让所有地区、全体人民都共同富裕起来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亿万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个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中国,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分配不公的问题,在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思想。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现分配公平奠定了根

本制度前提。改革开放后,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对于当前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有社会历史的原因;有体制改革不到位的原因;有相关政策不完善的原因;有分配制度改革滞后的原因。分配不公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指出:初级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范培更加注重公平。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劳有所得”,“干有所值”。只有促进分配公平,才能避免部分社会群体产生深刻的挫折感和被剥夺感,才能给全体人民带来普遍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如何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是政府的责任,如何分好社会财富这个“大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生和发展必然遵循一定的规律,腐败是人民的大敌,是党的大敌,也是国家的大敌。就如一棵参天大树,若任蛀虫繁衍啃咬,最终必定逐渐枯萎。一个国家或政党,若任腐败毒瘤蔓延,最终也难免趋于衰亡。只有坚决反对腐败,才能保持党和国家肌体的健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阳光下的权利,是腐败的克星;暗箱中的权利,是犯罪的温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辅助,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抓住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防止腐败的必由之路。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定好的反腐倡廉制度不容易,把这些制度落实好则更难。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制度的制定,更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制度初衷与制度执行效果尊在距离。究其原因有: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建立责任制;增强制度意识;加强督促检查,“徒法不足以自行”;加大查处力度,绝不姑息迁就。“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就一定能够切除腐败这个“政治之癌”,建设一个河清海晏、关清民安、邦兴国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钟国山

2011.6.2

第三篇: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后感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后感

花了两周的时间阅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边读书一边记录下一点小体会,还做了些实践,感觉读完整本书是有很多收获的,但是个人感觉对商界人士和管理层人士更有意义,很多实践性的内容好象是专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比如习“惯三:要事第一”这一篇后一周计划表格,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商事约会任务可言,还有涉及配偶、家庭的内容很多,好象距离我一个学生而言无法展开思考和实践。

然而,书中很多零星的小点对我的启示颇多,还有每章节后的实践我也尝试着去做,因而收益还是非浅的,因此很愿意谈谈读后的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对七个习惯的简单评述

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对事物的认知方法以及对竞争环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辅助一些必要和实用的有效方法。“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己”的沟通,“统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会使每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彼岸。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积极主动这个词如今经常出现在管理方面的著作中,它的涵义不仅仅是采取行动,还代表人必须为自己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部环境:理智可以或者战胜感情;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以终为始”的习惯可以适用于各个不同的生活层面,而最基本的目的还是人生的最终期许,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的原则为基础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创造,和实际的即第二次创造。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构想,然后付诸实际行动。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有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他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

绪或冲动所左右。要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就得排除次要事物上的牵绊,此时要有说“不”的勇气。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作是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习惯五:知彼解己------同理心交流的原则

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在互赖关系中,综合效益是对付阻挠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的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地,阻力多半消极、负面、不合逻辑、情绪化、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只一味增加推力,就仿佛施力于弹簧上,终有一天引起反弹。如果配合双赢的动机、同理心的沟通技巧与统合综效的整合功夫,不仅可以破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动力。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则

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既讲到了个人要全力以赴确立目标,进行个人修炼,并由依赖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也讲到了要通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等,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不断更新更是涵盖了前六个习惯,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

二、个人的改进计划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其实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先是学会找到自我,然后是提升自我,最终才能成就自我。从书中找到个人差距之后,如果不改变,就是白读此书了,而提升自我的过程就是一个行动的过程,就是进行自我实践、个人实施改进计划的过程,在阅读中我就已经感觉到这是一本鼓励你去实践的书,因此我也制定了一些结合自身的改进计划。

计划一:积极主动,为期一周的试验

在一周内把全部的精力投放到影响圈内,从各种小事开始,许下承诺并予以兑现。学会做照亮他人的蜡烛,而不是评判对错的法官;以身作则,而不是一心挑错;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事端。

在这一周内,我要心里牢记这样一个概念: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行动不是积极思考这么简单,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语言,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纠正一些自己消极被动的语言,多用积极主动的语言:我已无能为力→试试看有没有其他可能;我不得不„„→我更愿意„„;要是„„就好了→我打算„„。把与同学的相处作为自己的一个愿意关注的圈,如果承诺要做某事或者今天安排要做什么事情,就要信守去做,不轻易改变计划,然后观察所专注的影响圈的回应情况与以前有什么变化,是否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圈。

计划二:攥写个人使命宣言并付诸实践

在以往的学习习惯上,我离书上写的比较接近,做事总是要问自己目标明确否?但也仅局限在做单件事情上,缺乏系统的目标,对事情过程控制不好,经常有头没尾;“以终为始”讲了一个“个人宣言”,我认为很好,我太缺乏与自己沟通了,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只是就事论事,很多事情都偏离了目标,而我们还在拼命的去常识,这很是低效的。

我缺乏长期目标,或者说不知道自己到底将来是个什么样?所以就没办法定目标,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性格的养成,逐渐的在看到自己的目标,而目标与价值观是否相同还不知道,还是模糊的,这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按书里的去把自己

内心的东西进行整合,来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再一个是做每件事的时候,我缺乏活动前的心智创造,很多时候是凭借经验去直接做事,而非书中写的用个人的使命和组织的宣言来限定自己怎么去做?这也是我低效的一个原因,这个也是要改掉的。

计划三:要事第一,实施专注于第二象限的活动

“要事第一”是一种自我管理的原则,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学习了“要事第一”这一章后,我认识到工作是要有章法的,不能眉毛胡此文来源于文墨星河一把抓,要分轻重缓急,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节奏、有条理,达到良好效果。为提高工作效率,我每天晚上要做的是对第二天需要处理的事情进行罗列和分类,按照如下四个方面画一张图表:第一象限——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第三象限——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第四象限——既不紧迫又不重要的事情,对照图表规划自己一天的工作,牢记第二象限的活动是高效个人管理的核心。

计划四:树立双赢思维,学会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并不断更新

后三个习惯要靠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才能慢慢体会到其中的真谛,也是学会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更好与人沟通,从而有效的达到预定目标的法宝。如果说前三个习惯帮助我个人领域的成功,那么后三个习惯是为今后我踏入社会,在公众领域取得成功所要养成的好习惯。

因此,从读完这些习惯起,我就要慢慢学着书中的一些指导思想去做,比如树立双赢思维时,我会想到自己现要有双赢的人格:诚信、成熟、知足;知彼解己教我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问题的时候,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在实践这两点。

最后,“不断更新”谈到的是,如何在四个层面(身体、精神、社会/情感、智力)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它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于“不断更新”这项,我认为是七个习惯里容易忽视但却是很重要的一项,我懂得去学习和自我批评,但是不全面,没有从以上四个层面去总结,还是停留在做完一件

事再总结的层面,这是不够的,应该全面审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与素养就在提高整体、提高前面提到的六个习惯,这一切是相辅相成的。

三、对执行情况的评价

1、在实行计划一的时候我感觉到了它的奇妙。我所要做的是要对自己的承诺或安排负责,影响圈是寝室室友,就拿每天的上哪吃饭上哪自修、活动来说,四个人意见总有不一致,但又不愿意分开行事,即使定下来了,到了最后有可能也会因为一些原因,一个人变了褂。在计划一的实施阶段,当大家谈论到一起行动的事情时,我会用“我打算”来开头把自己一天的安排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先告诉大家,然后听取大家意见,在根据大家叙述做完小调整后。一旦四个人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后,我就会照着计划去做,坚决不轻易改变。渐渐地,我发现大家更愿意听取我的意见和安排,少了很多不一致,因为大家觉得我是这么说了就会这么做的,不会临时兴起又变了褂,于是我们这个四个人的小团队都慢慢学会决定的安排就不在轻易改变,少了很多小争议,少了很多的不满意,更加融洽了。这样在一起的时候也不觉得效率有任何的降低,反而提高了一天的学习生活效率。

2、攥写个人使命宣言对我来说真的有些困难,在我面前还有很多不明确的道路要我选择,通过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和沟通,我最后确立的我的使命宣言是:踏踏实实地生活,善待家人,与朋友共勉,不断完善自我,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这个大的方向定下后,我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长期目标,比较踏实,作什么都更加有动力了,感觉很好。

3、跟着计划三的图表着重完成第二象限的活动,这样坚持一个月后,我觉得图表让我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首先,图表让我的学习目标变得可以触摸和实际,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漫无目的地瞎干;其次,图表为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我每天可以排定事情的优先次序,可以明确一些事情究竟是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排定优先次序可以帮助我确定将最重要的事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上,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第三,图表大大地调动了我的工作积极性。每天制一张图表,使我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当一天的学习结束时,检视当天的图表,可以发现哪些学习任务还没有完成,哪些学习任务还可以做得更好,从而使

自己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通过一个月的实践,我觉得我的时间分配比以前更加合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每天学习的心情也更加愉快了。例如:在4月底大家都赶着写案例分析,而我在4月的第一个星期就完成了,第二个星期作了修改完善了一下分析,第三个星期就完全可以开始5月的作业了,感觉每项作业完成的既不匆忙又很有质量,很有效率。

越是积极主动(习惯一),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实施自我领导(习惯二)和管理(习惯三);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习惯三),就能从事越多的第二象限的更新活动(习惯七);越能先理解别人(习惯五),就越能找到统合综效的双赢解决方案(习惯四和习惯六);越是改善培养独立性的习惯(习惯一、二、三),就越能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提高效能(习惯四、五、六);而自我更新则是强化所有这些习惯的过程(习惯七)。

我想人格的修炼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经历漫长的过程,七个习惯的学习也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下子全掌握,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如何利用这七个习惯由内而外不断更新自己,成就未来,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高效能人士。

0404110

吴洁颖

市场营销0402

第四篇: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后感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后感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高中时期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我深深地被它的力量震撼到。前不久,在史蒂芬·柯维先生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又读到了这段话,它让我逐渐回想起高中时期我对于一些好习惯的坚持,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习惯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

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按照之前的阅读习惯,我首先翻看目录,当读到积极主动,读到要事第一,读到双赢思维,我顿时有种已经探得先机的错觉,似乎觉得明了了整本书的内容。然而,仔细想想,我真的要比作者思想得更加深刻了吗,更加理解生活的真谛了吗?答案当然不是,否则史蒂芬·柯维先生怎能在体育馆里给上千人演讲,为上千管理者传道授业解惑。

当看到第八十一页内容时,我的内心开始心里发怵了。对,没错,我开始焦虑了。第81页是第二章“七个习惯概论”付诸行动部分的小练习,给自己的七个习惯打分,对于每个习惯,书中给出了一些评分的指标。我拿起笔,给自己打分,却逐渐发现不对劲,那些都是我能够清楚理解的词汇,但是分数却越来越低。头一次,我因为一本书产生了如此强烈的焦虑感。

回看书中的成熟模式图,在模式图中作者划分了人的三个成长周期: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当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肯定是在独立期之上的,认为自己好歹已经成年了,进入职场好几年,怎么也应该脱离依赖期了吧。但是,我赫然发现有个小人站在依赖期的区域内,而那个小人就是我。读书使人明智,不是因为书中的内容多么深奥艰涩,而是因为我们能够从书中的词句中反省自身,不至于沉迷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书中介绍的第一习惯是“积极主动”,它是关注个人领域成长的习惯之一,另外两个是“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积极主动是所有习惯中的基础,其余习惯皆是由它衍生出来的。如果我们抱着消极的思维行动,怎么可能培养出其他好习惯呢?迈克尔·乔丹说:我能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积极主动的意思是生命取决于价值观而不是感觉,取决于主观决定而不是客观环境,它的原则是勇于承担责任。在此条件下人类可以自我支配,凭借自身意志而行动,并为自身的行为负责。我在大学期间,和许多人一样,实现了手机的自由,逐渐沉迷于手机中。当我复习准备考研时,打电话给我爸爸抱怨说,都是因为手机导致我不能专注地看书。我父亲和我说,之前你总教育我抽烟对身体不好让我把烟戒了,我不也强忍着把烟戒了吗。今天你既然下定决心考研,就要控制自己不玩手机。我听了他的话,重新给自己规划,每天规定午饭时间利用手机看看新闻和回复消息。积极主动,在我看来就是要勇于破除自己身上的冰,走出自己的小世界。

关于这个习惯,我想到了一个故事,当你身无分文,孤身一人到达一座机场,恰好是纽约的肯尼迪机场,突然地被禁止离开机场,更加不幸的是,你无法用语言沟通机场中的任何人。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你的旅行心态是不是瞬间崩溃了。接下来,你只能开始漫无目的地在机场游荡。日复一日的过去,你能想象你最终成为什么样子吗?你,成为了不自由的人。然而,有人做到了真实的自由,突破环境限制的自由。这个故事源自于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幸福终点站》。电影中,主人公开始在机场过起了生活。他开始为自己找到一份赖以生存的工作,开始从机场书店购买书籍学习当地语言,努力地一次次填写同一份表格以便续签自己的签证。和正常人的生活一模一样,他也与机场工作人员成为了朋友,他还邂逅了自己的爱情。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做出了基于自身的改变与抉择,在一个封闭的狭小空间里创造了一个丰富的世界。

幸福终点站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培养这些习惯类似学习一种常识。我们知道饿了就要吃饭,从菜地里挖出的蔬菜我们要洗净泥土后才能吃,同样的道理,小孩都能明白孝顺自己的长辈,真诚对待朋友,这一切其实就是人们内在的“自然规律”,拾起这些本心做出自己的选择,破冰而行。要想取得人生变化,首先应该在思维方式上发生转变,而不是本末倒置的先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因为思维方式的变化才意味着最终的结果会发生变化。心理学认为,一种认知或行动重复了21次之后就会形成肌肉或者大脑记忆。如果你想要真正地获得改变,一次次的重复新的想法,践行新的行动,直到第22天,它们成为你的新习惯。

第五篇:读 后 感

读 后 感
苏海洁 四(4)班

今天,我读了《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 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小红车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 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故事中的“我”非常的诚实,我们要向他学习。因为“诚实”是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最起码、最基本的品质。我们也要 向小红车的主人学习,因为他懂得信任别人。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记得有一次听写时,我写错 了一个词,王老师在批改时未发现我写错了,居然给了一百分。后来 我发现错了一个词,然后就去找王老师,告诉她我错了一个词,她夸 我是个诚实的好孩子。诚实是做人的根本,没有诚实的品格,就不会赢到别人的信任。一个诚实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一定会成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 能承担起责任的人。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下载读《七个怎么看》有感发言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七个怎么看》有感发言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 后 感

    读 后 感 素纸浅痕,折出世间沧桑;纤手轻绕,阅出人生百态。 ——题记(一)读红楼,解人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社会的史诗,一段历史的缩影。 思绪在......

    读.后感

    读《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后感 ——浅议幼儿园的环境布置 西塘镇中心幼儿园何叶花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用)》的全面贯彻和落实,幼儿园的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发展,与......

    读 后 感

    读 后 感 这几天我看了朱自清的散文集,现在由我来介绍这里的文章并附上个人的读后感言。 《背影》这篇散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远行的一幕,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匆匆》讲......

    读 后 感

    读 后 感 大家一定读过《水浒传》这本书吧,里面讲了许多个英雄好汉的传奇故事,比如说《拳打镇关西》、《景阳冈武松打虎》、《李逵沂岭杀虎》、《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

    读 后 感

    读 后 感是刚入职的时候拿到的这本书,厚厚的,沉甸甸的,有点旧。办完入职手续后就拿了回来,放到一边,便好久没再理会。些许是因为有点忙,些许是因为懒得去看,总之是好久没有动过。一......

    读 后 感

    读 后 感 ----四川师范大队附属实验小学 四年级九班郑智轩 我阅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之后,我知道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个美国著明小说家马克.吐温在(1835年—1910年)的......

    读《七个“怎么看”》有感

    读《七个“怎么看”》有感“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有一个吸引人们眼球的题目:“七个‘怎么看’”。其实,它的内容更吸引人。建议大家读一读这本图文并茂而且只有9万字的通俗......

    读《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

    《七个怎么看》的开篇是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看来,中国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层的关注。文章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原因、对策等三个层次进行了深入剖析。现状剖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