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心理引导员中级培训心得体11
留守儿童心理引导员中级培训心得体会
大方县八堡中学 张丽娟
7月24日,我参加留守儿童心理引导员中级培训。毕节的夏天跟全国气温一样的热情,时下烈日灼心,正是热汗滚滚的季节,然而参加学习培训的一百多伙伴却一个个精神抖擞、孜孜不倦。在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学习这条路上,没有怨言,有的是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学习、讨论、分享、答疑,样样精彩,唯恐落后。历经六天的培训学习,在三位导师的精心设计下,我们轻松愉快的学习着,有效辅导35条,既要能背能写,还要一字不漏,甚至每条顺序都不能有误。一开始,大家多少有点不解,35条不少,对于我们这个年龄,能理解背诵已经算是奇迹,还要秩序井然逐条默写,这有点不可思议。在雅玮老师和景丽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不但能背能写,还能逐条逐字,并且我35条默写还是一百分满分,这对我老是一个奇迹。难怪雅玮老师第一天就说“每天都会是一个奇迹,今天是奇迹的开始”。实操练习和考试,我们得到老师的帮助指导,也一个个水到渠成,得心应手。所以导师们说这是一门轻松愉快的学习,大家千万不能有心理负担。开始我们不信,可是导师们引导我们做到了。大家都感慨,工作那么久了,每次培训学习,我们都是在看老师吃“雪糕”,老师说得很好很好,可是学员却吃不着、够不着。两期的留守儿童心理引导员培训,我们吃到了导师们给予的美味“雪糕”,它真的很香很甜,耐人寻味!
精彩六天的提升学习,我在初级引导员的层面上提升了不少,在三位导师的引导下,我对留守儿童心理引导员的身份定位更加清晰。作为留守儿童引导员,我们不是老师,没法给学生对与错的判断、不是爸妈、不是咨询师、不是垃圾桶;是陪伴者、支持者、引领者、见证者。我们必须有起码的亲和力、倾听力、沟通力、推动力。在处理留守儿童问题上,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情绪、动机等方面的肯定,不说教、不否定、不对抗。让来访者有一个安全的场域,给他独立的空间,让彼此身心状态适合,这是沟通的必要前提。
六天紧凑、愉悦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许多干货,也学到了不少实操。一个个的活动,我们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亲手操作,乐在其中,悟到真理。每天的学习都在轻松快乐中开始,在愉悦幸福中结束。每一个人都是真心参与,真情流露,我们和导师,和学员伙伴是心与心的交流和谈论。在这里,我们没有老少之分,没有学历层次的区别,有的都是共同的身份——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员。
在外人看来,这群人有点不可思议,他们认为我们都被“洗脑”了,我们是沾上“传销组织”了。是的,我承认我们都被“洗脑”,只是,这样的洗脑与传销大相径庭。从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员培训初级到中级甚至到不久的高级,一路走来,我慢慢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也开始为自己的后半生定下了目标。我是一名留守儿童心理引导员,我应该用我所学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每一个留守儿童,让他们走出心灵的困惑,阳光快乐的学习生活。在素质教育提得特响的当今,如果学生们除了身体健康,还能快乐高效学习该有多好!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员有这个能力让每一个孩子敞开心扉,快乐学习生活;留守儿童心理引导员还有能力不断学习,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能带动孩子们享受学习的乐趣而不把学习当着苦差。
通过参加完两期的培训,我们感谢感恩这个公益平台给老师学生带来福利的同时,也怀着深深的敬意感谢每一位参与这个活动的导师及工作人员。是这么多像李中莹一样的爱心人士,为这个社会带来了爱的精髓。爱从心开始,爱在不断传递。前辈们的爱心行动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参与这门课程的老师,我们也将把自己的所学不断传递,让这种正能量的精神继续传承,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第二篇:12月参加留守儿童心理引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留守儿童心理引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拟写人:朱良泽
2017年12月4日到9日,纳雍县委、纳雍教育局等单位共同承办了为期6天的
“留守儿童心理引导”培训会,本次培训会由黄雅维老师主讲,在此次的培训中我作为一名教师,能参加这次“留守儿童心理引导”培训,我感到非常荣幸。听了主讲老师及几个助教老师的课以后,我对心理学的兴趣也更浓厚。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已经过去的6天里,我听了他们的课,每个老师的课都有他的特色,都使我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知识。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课,是主讲黄雅维老师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咨询室,就是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她的课与众不同,和我们平时上课差别很大她的课操作性很强,注重实际,非常实用,不像我们大学学习中比较重视理论知识和书本知识。黄雅维上课时,教室里没有课桌,只有座椅,学员坐在椅子上。上课前,黄雅维为了让学员能更好地融入到这个新的集体,做了很多准备活动。比如说,她让我们所有学员围成一个圆圈,当她说“六朵小红花”时,学员们马上随机的找到身边的六个男士和六个女士组成一组,这样游戏成功,当未找到的人员就会被受到游戏惩罚了,男士做俯卧撑,女士做下蹲了非常好玩的。再比如说,为了让我们更加熟悉,黄雅维安排了刚才的十二个学员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上课时准备课前2分钟即就是开心时刻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同时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分享大使、签到大使、胸牌大使、开心大使等来完成这6天的培训会,在这6天让大家感到时间过得很从实,每天都是早上8:30到12:00结束课程,下午是2:30到5:30结束课程。
举个例子,黄雅维老师让我们全体学员男女各站成一排,男女一一对应,先舞蹈后用遮眼罩把男学员眼睛遮住,女学员和男学员拉手舞蹈,让男学员和女学员更加亲密无间。后来,女学员的眼睛被遮住,男学员和女学员舞蹈。在整个活动中,所以学员不可以说话,但可以用动作提示对方。通过这次活动,了解我们是否相信他人。如果被遮住眼睛的人走得稳,心理不害怕,不紧张,那么,说明他信任“对方”。反之,则说明他还没有完全把心交出去,不太相信“对方”。当我的眼睛看不见,被人拉着,一开始我的心理一点底都没有,不知道前面是不是平坦的大道,我不敢走下去,只是被人拽着走,但是走了一会儿之后,感觉也不那么害怕,心却没有完全放下来。
这个活动让我们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我们应该更多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尽我们的力量去保护他们!
再举个例子来说,黄雅维让我们模仿“心理咨询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每一个学员来说,是这一培训中最为重要的,可是我感到这很是抽象的东西。但是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懂得了一些这样处理学生的问题,同时也知道怎样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一些要求,知道面临问题时,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处理与父母,与爱人,与学生及孩子关系时的技巧方法,所以这几天的收获还是特别多的,这样的培训才不会浪费时间,对我们的帮助也很大,我以后会把这几天的收获用到我的工作中。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探究与策略引导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探究与策略引导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人们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据悉,全国近千万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由此带来的心理冲突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亟待探究与解决.【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障碍 策略引导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父母双方或单方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务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在一起生活的儿童(本文所指17周岁及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大批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根据我们调查表明,很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都是因为“负担不起家庭花费”、“经济上跟不上”、“钱不够花”、“挣钱太少”、“挣不到钱”、“供养不起孩子”等等跟收入和经济相关的词语来解释其子女留守的原因,充分说明农村务工者在城市较低的收入是供其家人生活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成因及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之后,这些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独立生活。这样一来,这些孩子就形成了以下三种被监护的方式:
1、隔代监护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监护责任向其祖辈转移,由孩子的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监护,这就是一种隔代监护。隔代监护的监护人多数年老体衰,本身文化程度低,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我对一位正在七年级就读的15岁儿童进行家访,他60多岁的爷爷上山砍柴时受了重伤,在家休养,奶奶一直患有心脏病,还要整天做饭干活,爸爸妈妈在新疆务工已经三年未回家了,地里的活主要靠这个孩子干,忙不过来时才雇人来帮忙,家里的花费全靠他的父母不定期的邮寄。当我劝阻两位老人别这么辛苦了,老人说:“这样都习惯了,不吃力,这娃懂事,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只要能识几个字就行了,念了书也是闲(无用)的。”
隔代监护,对孩子监护的重点是养而不教,要么是溺爱、放纵,要么是粗暴、冷漠,放任自流。彼此间由于过大的年龄差距,很难有真正的沟通,从而影响了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健康。
2、委托监护
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向亲戚或朋友转移时,就形成了委托监护。这些受委托的亲戚或朋友充当临时监护人后,他们绝大多数都以孩子的安全为第一责任。而这些长期缺失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便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致使他们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常引发种种逆反心理,学习成绩难以提高,认识能力发展滞后。据调查,历年的刑事犯罪中,有20%以上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
去年我校初三级的三名学生经常发生集体逃学、打架和外逃等事件,学校对他们进行了重点查处,这三名学生均属“留守儿童”。事后班主任对这些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其中一名学生说:“爸妈都去外面务工,我一直都住在姑姑(姑妈)家里,很不自在。我们三个人是朋友,在一块感觉很自由,一直都互相帮助,想要一块去外面挣钱……。他们这种放任自流、盲目冲动的做法,势必会耽误了学业,进入社会后,很容易走上歧途。
3、无人监护
我校有两名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家里就他们俩,姐姐现在已上高中,弟弟正在初三就读。他在日记里写道:“家里就我一个人,任何事都由自己决定,我最怕做饭,就常吃方便面。父母在外务工好几年了都没有回来过,只是每月寄些钱回来,每周打一次电话,这些时候我才能感到他们的存在。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我真不想再念书了,可又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在这种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都已经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令人深表同情和担忧。
归纳起来,农村“留守儿童”90%均属于以上三种生活状态,但无论是哪一种,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就其心理状态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感情脆弱、焦虑自闭 其成因主要有三种:
(1)“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
(2)他们长期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和父母交流的机会。(3)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处于一个敏感的年龄过渡阶段,个性正在形成之中,对身心过渡期的惶恐和茫然的承受力很差。
2、逆反消极、价值扭曲
长期缺失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独立性迅速发展,易我行我素,常常和长辈的要求背道而驰。由于他们认识能力发展滞后,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儿童会因心灵空虚转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有的赌博、打麻将,有的拉帮结派、抽烟喝酒、逃学打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同时,这些孩子缺少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这些父母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拥有大量的零花钱,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根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心理问题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便很容易走上极端。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策略引导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1.从家庭教育角度讲。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务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务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
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开展以反映“留守儿童”家庭为主题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对父母外出务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务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对务工经历的讲述,和务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3.从社会的角度看。“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管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主或次、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4.从政府的角度看。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才能完成。从横向看,各部委应协调以尽本部门应尽的责任,如政府的公安、新闻等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与学校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责任。从纵向来看,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筹资源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前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农村,地方政府可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务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务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务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务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
(2)针对当前双亲外出务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假期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务工村儿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读学生,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村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4)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教育界的一句名言。“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务工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决不能让农民工群体出现“富了一代人,垮了下一代”的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完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吕绍清《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与心理的双重冲突》
2、新华网北京2006年10月19日电《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记者:吴晶晶 王娅妮)
3、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浅谈“留守儿童教育”》
4、蔡笑岳《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版
5、李刊文《普通教育学》甘肃省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
第四篇:青年教师培训心得体
青年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逝者如斯,为期一个月的青年教师培训即将结束,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这么宝贵的学习机会,短短几周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每一次课都有新的收获,每一堂课都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说实话,在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老师也曾讲授过如何当好一个老师?如何教好一堂课?但那个时候,作为学生的“我”与今天一个双重身份的“我”听课感受有着太多的不同,今天我是带着问题来听专家及优秀教师们的每堂课,从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感受颇深,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强化自身素质,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教师,这个职业神圣而光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责任更加重大,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少年,这就要求我们在“教书”同时更要做到“育人”。做老师难,做一名好老师更难,需要我们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素质,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所以,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品德发展。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一点非常重要。另外做一名合格的老师还体现在教学责任感上,印象最深刻的是田校长给我们上的第一课《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田校长首先谈了自己从教29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的不易,要想做一名好老师,需要长时间不断积淀的过程,如站稳讲台到讲授艺术到研究性教学,而每一个阶段是需要付出百倍艰辛,比如说,头五年属于一个不定期,这一时期,大多数青年老师上讲台都会紧张、不适,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信心不足,之后的五年相对稳定之后,就需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把讲课当作一门艺术,做到了这一点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性教学,算一算,所有的这个过程是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选择教师这职业,就是要不怕吃苦,乐于钻研和奉献,熟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更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涵义。
强化自身素质还体现在课堂教学上,田校长在谈到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时,讲到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如吃透教材、阅读大纲、书写授课计划等;成功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进教室姿态、开场白设计、板书构思,结束语等等,甚至谈到了一些大家常常忽略的细节部分,如衣着服装、讲课时的朝向、擦黑板的动作等等,所有这些,我想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基本要求,往往我们忽视了这些细节,因此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就需要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日常积累做起,不断的提升自己,强化自身素质。
二、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
这次培训上,学校安排了几名优秀教师讲课供大家学习交流,讲台上老师们或睿智,或细腻,或幽默的阐述,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带来一次次深深的触动,让我感同深受;一句句诚恳的建议,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让自己再一次去感受,去回味,去享受,去思考。一直以来,总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不够精彩,《大学语文》教学还好,但是一些相关的理论性强的课程,如《应用文写作》《幼儿文学实用教程》等课程,在讲授过程中,感觉自己吃力还不讨学生好。这次的培训课上,林峰教授的《寻找快乐》一课,让我非常感动,没想到林教授能将枯燥无谓的政治思想课程讲授的生动异常,而且,我尤为欣赏他的教学方法,大胆、幽默、激情,他完全不像是在讲课,更像是在演讲,把一些枯燥无谓的理论性知识结合到现实生活当中,能无时无刻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我想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
杜丽老师温和如玉,稳重而有韧劲。她的那堂课,没有慷慨激昂的演说,只有温暖柔和的阐述,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没有声色俱厉的告诫,娓娓道来,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她对教学内容是非常熟悉的,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引导学生。
钱雄伟老师的《让讲台成为平台》一课,其中讲述最多的是老师不要一味的自我陶醉在讲台上,而是要让学生成为讲台的主角,我觉得这一教学观点非常好,使我想到了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教书育人,最重要的不是告诉其答案,而是教会其方法。
三、总结教学经验,做好课堂开发向课程教程的转变 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在上好课的同时,还要给自己一个定位,给未来职业生涯做好规划,不能一味的去教学,教好一堂课了,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是万万不能的,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不足。这次培训课上,中国地质大学的余敬教授使我颇受鼓舞,她给我们交流了《管理学》课程教学开发的一系列过程,我佩服她们那种严谨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研究态度,及永不放弃的探索精神,教好一门课程并成为这门课程的骨干老师是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应该抱有这种进取的精神,当然也要求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要说,不想当骨干教师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我们在教好课的同时,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畏艰辛、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争取在自己教学生涯有所成就。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学校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平台,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同时也给我日后的教学起到了引导作用。培训后,我更感觉到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年青教师,我在日后工作中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碰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只有通过自己反复地研究和领悟,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来教学生。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教育教学的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时刻谨记而不能丢弃的精神支柱。
第五篇:青年教师培训心得体
青年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暴彦常
逝者如斯,为期一个月的青年教师培训即将结束,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这么宝贵的学习机会,短短几周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每一次课都有新的收获,每一堂课都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说实话,在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老师也曾讲授过如何当好一个老师?如何教好一堂课?但那个时候,作为学生的“我”与今天一个双重身份的“我”听课感受有着太多的不同,今天我是带着问题来听专家及优秀教师们的每堂课,从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感受颇深,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强化自身素质,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教师,这个职业神圣而光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责任更加重大,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少年,这就要求我们在“教书”同时更要做到“育人”。做老师难,做一名好老师更难,需要我们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素质,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所以,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品德发展。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一点非常重要。另外做一名合格的老师还体现在教学责任感上,要想做一名好老师,需要长时间不断积淀的过程,如站稳讲台到讲授艺术到研究性教学,而每一个阶段是需要付出百倍艰辛,这一时期,大多数青年老师上讲台都会紧张、不适,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信心不足,之后的几年相对稳定之后,就需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把讲课当作一门艺术,做到了这一点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性教学,算一算,所有的这个过程是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选择教师这职业,就是要不怕吃苦,乐于钻研和奉献,熟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更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涵义。
强化自身素质还体现在课堂教学上,田校长在谈到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时,讲到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如吃透教材、阅读大纲、书写授课计划等;成功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进教室姿态、开场白设计、板书构思,结束语等等,甚至谈到了一些大家常常忽略的细节部分,如衣着服装、讲课时的朝向、擦黑板的动作等等,所有这些,我想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基本要求,往往我们忽视了这些细节,因此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就需要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日常积累做起,不断的提升自己,强化自身素质。
二、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
这次培训上,学校安排了几名优秀教师讲课供大家学习交流,讲台上老师们或睿智,或细腻,或幽默的阐述,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带来一次次深深的触动,让我感同深受;一句句诚恳的建议,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让自己再一次去感受,去回味,去享受,去思考。一直以来,总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不够精彩,《大学语文》教学还好,但是一些相关的理论性强的课程,如《应用文写作》《幼儿文学实用教程》等课程,在讲授过程中,感觉自己吃力还不讨学生好。这次的培训课上,林峰教授的《寻找快乐》一课,让我非常感动,没想到林教授能将枯燥无谓的政治思想课程讲授的生动异常,而且,我尤为欣赏他的教学方法,大胆、幽默、激情,他完全不像是在讲课,更像是在演讲,把一些枯燥无谓的理论性知识结合到现实生活当中,能无时无刻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我想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
杜丽老师温和如玉,稳重而有韧劲。她的那堂课,没有慷慨激昂的演说,只有温暖柔和的阐述,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没有声色俱厉的告诫,娓娓道来,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她对教学内容是非常熟悉的,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引导学生。
钱雄伟老师的《让讲台成为平台》一课,其中讲述最多的是老师不要一味的自我陶醉在讲台上,而是要让学生成为讲台的主角,我觉得这一教学观点非常好,使我想到了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教书育人,最重要的不是告诉其答案,而是教会其方法。
三、总结教学经验,做好课堂开发向课程教程的转变
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在上好课的同时,还要给自己一个定位,给未来职业生涯做好规划,不能一味的去教学,教好一堂课了,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是万万不能的,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不足。这次培训课上,中国地质大学的余敬教授使我颇受鼓舞,她给我们交流了《管理学》课程教学开发的一系列过程,我佩服她们那种严谨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研究态度,及永不放弃的探索精神,教好一门课程并成为这门课程的骨干老师是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应该抱有这种进取的精神,当然也要求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要说,不想当骨干教师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我们在教好课的同时,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畏艰辛、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争取在自己教学生涯有所成就。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学校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平台,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同时也给我日后的教学起到了引导作用。培训后,我更感觉到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年青教师,我在日后工作中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碰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只有通过自己反复地研究和领悟,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来教学生。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教育教学的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时刻谨记而不能丢弃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