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蒙台梭利培训心得
蒙台梭利培训心得
篇一:《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感想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博苑教育组织的蒙氏教育>培训活动,以前听说过蒙氏课程,今天还是>第一次接触,我一直认为蒙氏是一个课程,今天通过老师的讲解,对蒙氏重新认识了。
原来蒙氏不是课程,它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非常模式化,它更多地是体现一种思想,一种精神,老师讲到学习蒙氏,重在实践,学完以后,全靠自己来实践,还特意推荐了几本书。
首先了解了蒙氏起源,要学习蒙氏必须先要了解西方思想,东西方教育观存在差异,首先得突破自我传统观念,今天老师讲解让我启发很大,老师讲解蒙台梭利的核心时,只用了两个字,那就是:“自主”让幼儿独立的,自我发动的和自主的学习,这将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老师讲到低级的行为模式其中有一个是因为奖赏而去做,我立刻就想到了平时,平时的时候,小朋友在课堂表现的非常乱,我就会用奖励来诱惑他们,听了老师的讲座以后,我深感惭愧,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绝对不要这样做,在儿童之间拒绝奖赏,只有让他们自主,自我发现的学习,才是真正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人最大的奖赏来自于内心,只有孩子内心自主学习,成功后她的喜悦就是就是奖赏;老师又讲到蒙氏的教具,不仅是摆在那里的88件,这些是要我们以后创新,延伸自制教具,最后老师讲解了“我看到的蒙台梭利”,这些就是要我们学习的,了解蒙台梭利的教育法,反叛传统,让幼儿自主,让幼儿成为独立的自我发动的和自主的学习者。
最后,云飞老师说,作为幼儿教师就要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是的,这个我们必须有!
非常感谢云飞老师的讲座,让我们今天开始正式了解蒙台梭利的教育法,我觉的学习蒙氏非常好,在以后的培训中更加认真学习,很期待接下来的学习!
袁雯星
郑州高新区金钥匙幼儿园
篇二:上《蒙台梭利的起源与发展》课之感想
上完云飞老师的课,受益匪浅,突然,很崇拜我身边的这位园长。终于能理解,为何上学期园里收了40个学生,这个学期新增了30多个孩子,可是廖园长并不对进步满意,这一直让我这个刚初入社会的新手感到纳闷,通过上午的这堂课,我明白了很多,也在自我思想反省,我是一名实习生,与其他人一样,父母希望我找一份有稳定收入,工作轻松的职业,我也如他们想要的那样子,安安分分工作,规规矩矩做人,磨平自己原有的梦想,在此之前,我也认为普通教育与蒙氏教育并无多大区别,都是教育,那些人也都是这样过来的,现在,我明白了长远发展下去,就会发现什么是区别,什么叫差距。没错,越是难做到的事情,越是勇敢尝试,年轻人路还长,千万别怕失败有些事不闯一闯,自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厉害。
上完云飞老师的课,我给廖院长发了一条消息:“廖园,很感激您给我的这次机会,跟着你学习我成长了很多!”没错,这是我一直想对他说的话。
由于刚开园不久,家长支持的并不多,尤其是爷爷奶奶带孩子的,问题就更多,在一个这样的小县城,一所有幼儿园的学费竟然要4千多,这是他们首先就觉得不满意的,然而周围其他的园,中班的孩子都在学写字,小班的都在学识字,家长各种要求,让大家都感到头疼。由于时间问题,暂时写到这里。
幼教难做,我越是要做到让家长满意!难的只是时间问题。
胡咪
北京博苑遂川全蒙氏幼儿园
篇三:蒙台梭利培训心得
通过一上午的学习,云飞老师生动的讲解,我突然意识到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自己有很多地方做的还不到位,需要不断的去提升,改正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发光体,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孩子们。
云飞老师在课上讲“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成长成什么样?”当时我的脑子里就只有一个词-->心理健康。我认为人最重要的就是思想,只要思想摆正了,那么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当我写这篇感想的时候,我又觉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同样很重要,它们会让我们做选择时选择个正确的路,所以我的孩子,我带的班级中的孩子将来是个心理健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人。
我认为蒙氏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之一,它充分的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自己成长,从孩子的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符合它年龄特点的教学,更有针对个别的教学,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设计教学,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让孩子独立、自信、自律等。
我认为蒙氏教师应该做的就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环境的提供者。
杨玲
新都玉西幼儿园
篇四:蒙台梭利培训心得
通过云飞老师的讲解,让我对蒙台梭利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有了以下几点收获。
①蒙氏不是课程,而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并且是靠在日常生活中一步步地引导孩子。
②尽量给与孩子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尊重孩子的想法,不随意扼杀孩子的想法
③教师和孩子是平等的,要不断创新,吸取知识,并善于发现孩子的发光点,用积极正面的语言鼓励孩子给予孩子自信心,引导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④勇敢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并给予他做出选择的>勇气。
⑤在东西方教育观差异中,家庭氛围也很重要,东方家庭是什么都为孩子做好了,规划好了,其实这对孩子一点也不好,会让孩子失去自由选中的权力,而西方家庭则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给予孩子充分的选择权,告诉孩子他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独立思考的权力,并给予他尝试的机会。
教师自身准备对蒙氏教学非常重要,要不断实践、学习,才能更好地成为一名合格的蒙氏教师。
新都玉西幼儿园
易玲
篇五:蒙台梭利的起源与发展--感想
第一次正式培训“蒙台梭利”,也是第一次深入了解蒙台梭利,与在学校所学的和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截然不同,让我对蒙台梭利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敬佩。
蒙氏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学习,与之前我们在实践中,看到孩子,有困难我们会去很自然的走过去帮助孩子,这种做法是与蒙台梭利相对立的,以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会用心去观察孩子,不会去主动帮助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受东方教育的影响我们认为的对孩子的“呵护”却成了孩子们绊脚石。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在玩玩具或是自由操作时总会特别欣喜的拿给老师看他的玩具,我就会特别自然地去夸赞“宝贝你真棒”,但是我没有想到过让幼儿去体验更多,我说了“你真棒”之后,多半幼儿都会停止这项工作,去进行下一项工作,以后在工作中我不会去干扰幼儿工作,让他们自主去探索,自己去动手。
蒙台梭利的独立意志,我们应该去学习,并渗透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去试一试而不是依赖于老师和家长,让幼儿自己能够独立起来,在工作方面,我没有勇气,有时会特别不自信,不敢去尝试一件新鲜或是有挑战的事通过蒙台梭利弃工学医,我知道了,只要努力去做有自信有勇气,就能把这件事做好,试着去做就能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与收获。
张尧
徐水童言幼儿园 《>蒙台梭利培训心得》
第二篇:蒙台梭利教学计划
阅读(21)| 评论(0)| 复制链接 0票 我顶、情况分析:
通过蒙氏教育活动的实践,我班幼儿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动手操作能力、秩序感、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与同龄的幼儿相比,他们在学习兴趣、守纪律、遵守规则、等方面稍胜一筹,但个别幼儿的日常生活常规有待提高:做事拖拉、欠缺责任意识,收玩具、做值日生等工作常常需要别人提醒,因此,我们根据本班幼儿发展的情况,制定了本学期的蒙氏教育教学计划。
二、活动目标:
1、以感觉教育中的视觉教育及数学教育为主进行蒙氏活动。2、适当增加科学教育、语文教育、地理教育的内容。
3、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及家庭生活环境。
4、通过日常生活教育,培养幼儿的秩序感、责任感及手眼协调能力和安静专心的练习。5、通过视觉教育,帮助幼儿怎么样辨别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增进相同、对比、类似的观察,为今后的数学教育做基础。
6、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及地理的兴趣。
7、结合活动整合课程,对幼儿进行口语练习、书写的预备。
三、活动内容:
1、继续走线活动及已掌握的一些日常生活练习。
2、日常生活练习:缝的工作、钉的工作、倒的工作、清扫工作、水的工作…… 3、视觉练习:构成三角形、二项式、三项式;增加纸上作业及相应的延伸活动。4、数学活动:十进位系统2。5、科学活动:树 6、地理活动:地图.7、语文活动:书写预备、文字与阅读.此外,在开展以上活动之前,还需要有必要的预备活动。
四、完成活动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1、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每周进行2——3次,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可多加练习,幼儿在练习时,教师要多多观察,做好记录。
2、每项练习都要斟酌幼儿对该项练习的关心程度,以具备有吸引力的提示加以指导。3、教师要做好每日的检查工作,如:教具柜上教具排列 的顺序、每次活动前的教具是否齐全等。
4、家长也要配合整个教学活动,在家中进行进一步的巩固练习。
蒙氏大班上学期教学计划表
默认分类 2007-09-18 18:39:47 阅读23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蒙氏大班上学期教学计划表 篇二:蒙特梭利教学计划
蒙氏教学计划
第一周:预备周活动
1、找点及问好练习:教师固定幼儿蒙氏点并请幼儿学习问好方式。
2、问好练习及走线:幼儿认识蒙氏线,知道走蒙氏线的方法并进行线上游戏
第二周:预备周活动
1、走线取垫:复习走线要求并加入取垫环节。
2、教师铺毯学习:教师示范请幼儿进行铺毯走毯练习。
第三篇:蒙台梭利演讲词
如何准备做一位蒙台梭利教师
我很忠实地把这篇蒙台梭利博士五十年代的演讲词译成中文,献给每一位教育工作同仁。
在这篇演讲词里,说出了许多我亲身的体验以及我对教育工作的理想,也是我内心深处渴望分享给从事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每一位老师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现在就让蒙台 梭利来向您现身说法,您会发现,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和蒙台梭利教师根本上有什么不同,您也会知道如何让小朋友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境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看完这篇后,您会了解教育的真谛,并发现爱与生命的真义。
蒙台梭利教师的态度和做法
一位蒙台梭利老师首先要自我准备,他应不断地运用他的想象力。在一般传统的学校里,教师注意到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但是一位蒙台梭利教师,在他眼前的孩子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被了解的孩子,这是两种老师基本上的差异。来到我们学校的老师要深信小朋友会在学习和操 作中流露自己,表现自己(即在操作中他会让我们认识他),他们也应该暂时放下在发展心理学所学到的不同年龄的幼儿发展常态来断定幼儿。老师的心情不要被那些在发展历程中有偏差的孩子所扰乱,他要了解这些孩子也是生活在一个精神领域里,老师要确信在他眼前的孩子找到一样吸引他的教具时,在操作中会流露他真实的天性。那么在教室里要达到怎样的理想呢?朝什么方向去引导孩子们呢?要使孩子们一个个专注于操作,为了达到这样的情境,就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他们内在的动力上,那么他的活动将一阶段一阶段的改变,呈现出一个精神领域的演化。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一般来说,老师的态度包括三方面:
蒙台梭利教师的重要不同处
第一个时期:老师是环境的维护者,全心专注于环境的维护,因为环境能诱导孩子们,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对于不专心的孩子,也有治疗的作用,在我们国家里(蒙台梭利的祖国意大利),每一个家庭主妇习惯于把家庭整理得让人觉得舒适、喜爱,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她的丈夫,她不会过分挂虑丈夫在做什么,她会为他预备一个能制造和谐气氛并有助于共同生活的家,努力使这个家宁静、舒适,并充分注意到多方面的情趣。一个让人喜爱的家,基本上是井然有序的,每一样东西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整洁、明亮、而且悦目,这些都是一个家庭主妇首先会注意到的。在学校里,老师也要首先注意到这些,一切都要很有秩序。教具要保持美观,要擦得很干净,没有一点灰尘。这样会让小朋友觉得所有的东西永远都是新的、完整的。一切都有充分的准备,让小朋友随时随地都可以取用。老师本身也要使 小朋友喜爱,很细致地常常使自己保持整洁、平和、高雅。每位老师要设法达到这样的理想。还要切记在他们面前的孩子个个都是天主所特别钟爱的。老师为了小朋友而修饰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动作优雅、宜人,这是老师表达对孩子们尊重与了解的第一步。孩子们在这个年龄常把美丽的老师想象成自己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妈妈 虽然不得而知,但常听到孩子们看到一位美丽的妇人时会说:“好美啊!美得和我妈妈一样。”可能他的母亲根本不美,但在孩子心目中,妈妈永远是美丽的。他会对每一位他喜爱的人说:“你像我妈妈一样美丽。”所以在孩子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应算是环境的一部分,而老师更是环境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分。
在所有其他的教学准备之前,老师首先要对孩子的学习环境用心经营。这是一个间接却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环境没有维护好,无论是在生理、心智与精神方面都不可能收到什么良好的效果。
第二个时期:当我们了解学习环境的重要后,接着要探讨的是老师对孩子们的态度。对那些没有规矩的、犹豫不定的、头脑不清晰的孩子,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希 望他们全神贯注于操作,有时我会用一句不太被人赞赏的话来描述:“老师要成为一个诱惑者,去吸引小朋友。”如果疏于维护学习环境,柜子上布满了灰尘,教具的油漆也脱落了,又没放整齐,再加上如果老师也衣冠不整、言行不雅,甚至对小朋友粗鲁,那么老师在他的职责上就有了根本的缺失。在小朋友还没能达到(专心操作)时,老师要像熊熊的火焰激发他、诱导他、并赋予他活力。老师虽然诱导他、激发他,但不要担心是否会阻碍他心智的发展,因为在混乱不安的环境,心智的增长是无法开始的。
在幼儿进入全神贯注的操作之前,老师可以做他愿意做的,他可以带小朋友活动。我(蒙台梭利)念过一本圣人传记,在一个风气还不太坏的城里,这位圣人设法召集一些在路边流浪的孩子。在教育他们之前,他只设法带他们玩耍,让这些孩子对他有好感并喜欢他,这一点就是老师需要学习的。儿童诗、歌唱、故事,并对孩子不同的活动感兴趣。幼儿此时的活动本身并不很重要,但老师的参与及对幼儿活动感兴趣的态度,能使孩子们深深的被老师吸引。实际经验证明,一位活泼的老师比不活泼的老师更吸引孩子。如果愿意的话,每位爱小朋友的老师都可以成为活泼的老师。每一位老师都有能力以愉快的声调说:“为什么今天我们不自己换一下架子的位置呢?”说完后就和小朋友一起工作,鼓励每一个孩子,重视每一个孩子。在孩子们当中流露出愉快的心情,使孩子们喜爱他。他可以对某一个小朋友说:“你的铜器擦得这么亮啊!真好,向大家展示一下吧!”也可以对另一个小朋友说:“你和老师一起去花园采一些花,好不好?”等等,老师的每一个行为都可以变成对小 朋友的邀请或激励。
以上是老师们应有的第二种态度。在这阶段中,常会有些小朋友不断干扰别人,最实际的办法,就是禁止他们干扰。虽然我们说过,并再次反复强调,当小朋友全神贯注于操作时,不能干扰他们,不能中断他们的操作情绪,更不能扫了他的兴。但是在小朋友不断干扰别人时,正确的技巧却正好相反。在此要中断干扰别人的小朋友活动的行为,中断的方式可以是一种对他行为表示惊讶的态度,或是对暴躁的孩子表示特别关心,他扰乱别人时对他特别关爱,用关爱介入他扰乱暴躁的行为时,会在孩子心中引起一连串的惊奇(蒙台梭利说好像为小朋友带来一连串的电击),久而久之就能看到效果的。老师干预孩子的方式,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表达:“你怎么 啦?来!到我这来,我有一些事情要请你做呢!”很可能他不理会这邀请,老师可以再向他说:“你不喜欢是吗?好!没关系,来!我们一起到外面院子里走走。” 老师和他一起,或请助理培他,在被照顾下,他的脾气会消失,其他的孩子也不会再受到他的干扰。
第三个时期:小朋友终于开始对某些东西感兴趣了。一般的现象是,孩子先对日常生活的操作感到兴趣。我们不要在未能达到操作教育之前就先介绍小朋友一些心智发展的感官教具,或其他认知发展的教具。经验告诉我们,这不但一点也没用,而且会伤害到他们的发展。一定要等到小朋友专注于某些活动,前面已经说过,最先引起小朋友专心操作的是日常生活教具的操作,当小朋友开始对某些日常生活的工作感到兴趣是,老师不要中断他,因为这样的专注符合自然发展的法则,从此会展开一连串不停的工作,这专注的情境开始时是那么的脆弱、那么细致,而且很容易消失,就好像肥皂泡一样,一碰就会没有了。那美好的、全神贯注的情境,一不小心也会消失殆尽。
老师这是要非常注意,不要以任何方式干扰小朋友。这是老师常会犯的错。因为在此之前,小朋友一直很难进入专心操作的情境,而不停干扰周围的人,好不容易他才专心于某项工作,但老师在致力于工作时,即使只是在经过他身边时,稍微赞美了他一声,说了个“好!”字,就足够使他又开始顽皮,而且可能会让他在一两个星 期内不对任何工作感兴趣。另外一个例子,当一个小朋友在操作中遇到了困难,老师如果为了帮助而介入,那么他就会自己走开,留下老师自己在那。小朋友的兴趣 不只在于专心工作,更是因为希望能克服苦难(如果老师已经胜过了这个困难,就让老师做好了!我对那工作就不再产生兴趣了。)同样地,如果小朋友拿重东西,老师来帮忙,常会发现小朋友丢下教具及老师,自己却走开了。赞美可以帮助别人,但是有时甚至只是瞥了他一眼,就足够中断或者破坏那已 经开始的工作情境。说起来是很奇怪的,但是就是会发生。只要小朋友发现有人在看他,这情境就中断了。如果有人来看我正在做什么,不愿继续工作的情况也会发 生在我们身上。一个使老师成功的大原则是这样的:当全神贯注的情境一开始时,就当作小朋友不在教室里。当然可以看他正在做的工作,但是只要稍微用眼睛瞥他一下,而不要让他发觉。在全神贯注后,小朋友不会因无聊而心中苦恼,也不会不停地从这样东西转到那一样东西。他会被内心的决定引导着,开始选择他要的工作。在自由选择时,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有很多人希望操作同一样教具时,老师不应介入,不必帮他们解决。小朋友自己会解决。老师的责任是,当发觉所供 应给小朋友的教具他们都会了,要马上介绍新的教具。在实际经验中,老师会获得不干预小朋友的工作技巧,但也不是很容易获得的,他愿意把自己提升到一个较高的精神境界。老师真正的精神,在于能使孩子自己充分的表达他自己,如果说是我们在帮助他,那会是老师自傲的流露。
老师真正能给与孩子的帮助,不在于一时情绪的激动,而要处于爱。爱给人最深的满足,无论是对付出或接收爱的人,所以要适当的运用。真正的爱,是为所需者服务,是真正的付出,不必张扬出来。如果张扬出来,这真正的帮助就被一种自然而平常的行为所取代,而没有什么特殊的价值了。
老师和孩子的关系本质上是属于精神层面的,老师可以在一个好仆人身上找到同样的特质。仆人把主人的靴子放的整齐有序,而只在主人告诉他什么时候用时,他才用。他细心的准备主人的事物,但不规定主人什么时候吃。午餐准备好后,他不会再多说一句话。他在准备好后就退下了。同样的,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老师也要有这样的态度,老师所服侍的主人是孩子的心灵,当他流露出心中任何的希望时,老师就要马上准备好去满足他。就如同当主人独处时,仆人不会去打扰他。但是只要主人一叫他,他就会很快地过去接收吩咐。主人想要什么,他马上回答:“是的,主人。”如果主人请他欣赏,即便看不出有多美,他还是诚心的欣赏着。就这样,当小朋友在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情时,我们不应加入,但是如果他表示需要我们的嘉许时,我们也应很慷慨的赞美他。
老师和小朋友在心理上的联系,在技巧和方法上和主仆的联系是相同的。我们应尽力的、好好的服侍幼儿的心灵和精神的领域。
幼儿教育的基础建立在孩子的自我发展上
这是一个新的概念,特别是在教育的园地里。教育不只在于小朋友脏了帮他洗,或帮助他穿着整齐。我们不只是服侍孩子的身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孩子如果要自我发展,穿着整齐是他应当学着做的。我们的教育基础不在于替他作,孩子要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境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要知道孩子的发展史循序渐进的,这特质往往显示在独立自主上。这种认识,将引领我们对幼儿有不同的态度。我们要帮助孩子自己做选择,自己去思考,这是做幼儿心灵仆人的艺术。而这种技巧,在孩子幼儿年时,更显得重要。
如果老师的观念和态度,可以使那些交给他照顾的孩子得到满足,那么他就可以享受到丰硕的成功和收获的喜悦,他可以快乐地察觉到孩子心灵真诚的流露。能看到 这情景,实在是一个特殊的恩赐,就像沙漠中的旅人发现了绿洲,赞颂在没有希望的、干燥炎热点沙漠竟能看到了涌出的甘泉。因为人类精神领域的美好,在这些成长有了偏差的孩子身上,也是隐而不现的。当显露出来时,和老师预知的相符合,他便能以满足的喜悦来迎接。如此的喜悦,是信心得到报偿的喜悦。幼儿的本质,让我们看到人是怎样的,他是一个永不知累的工作者,因为有一股永恒的喜悦推动着他。他会尽最大的努力,因为他内心不止息的渴望就是克服困难。就像那些真正愿意帮助弱小的人,是因为他有一颗知道如何尊重他人的爱心。我们从心灵深处努力尊重每一个人,就像用水去灌溉每一心灵的根。在这些特性中他会认识并了解,真正的幼儿是成人之父。
这是一步步慢慢达成的。开始时老师会说:“我看到孩子们应该如何,并发现比我想象的更好。”这表示他若要了解童年期的孩子,只知道他的姓名、地址、父亲的工作等等是不够的。老师应该认识并实际体验童年期幼儿的秘密,愈深入愈会达到目标,也会有更深入的认识,也才会领会到另一种不同性质的爱。他不会只因孩子所表露的而爱他。他爱他主要是因为他体验到孩子拿隐藏而不显露于外的秘密,这真是美妙的体验。当这种精神领域显露时,老师也会被潜移默化。我们会觉得自己被感动,并逐渐地被改变。我相信,而且我们经常发现,多年以后幼儿的名字我们可能记不起来了,但不会忘记当时从幼儿心灵中流露出来的种种,以及被他们所激起的爱。
导师工作的精神层面
爱有两种不同的层次,平常我们说爱小朋友时,是只照顾他们、亲近他们,我们明白这会使我们也觉得温馨。如果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往来是精神层面的,这关爱只能 在祈祷中学得。但我现在要说的另一层次的爱,在这层面里,爱已不是个人的或物质的。谁服侍孩子,就会觉得是在服侍人的精神领域——一个必须获得自由的精神领域。这不同的层次是被孩子填满,而不是来自于老师。是老师觉得被带到了一个从来没有被认识的层面,是孩子让老师成长,并引领老师进入他们的生活领域中。
在此之前,老师可能认为他的职业是崇高的。想到有很多假日,工作时间少,待遇又高,就很高兴。老师内心的满足,也可能是来自孩子前的权威感,而且又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和崇拜的偶像。他最大的目标是有一天或许能成为主管或督导。但如果真能从这层次体验到另一层次,他就会明白那并不是真的喜悦和快乐。他如果能体验到精神领域的喜悦与满足,他会自然放下追求晋级的满足。事实告诉我们,又很多园长或教育督导员,常会放下他们的职位,全心去服侍孩子,宁愿被认称为 “幼儿园老师”。我认识法国巴黎的两位先生,他们放下原先行医的工作,而参与我们的行列,进入幼儿成长的想象和境界中,他们深深认为他们的工作被提升到另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怎么看出老师是被潜移默化了呢?有什么外在的记号呢?有一点可以体会到,老师会说:“孩子工作的就像我已经不在场一样。”
在还没有进入状况之前,老师的想法往往是相反的。起先他认为是他在教些什么,是他把孩子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但是现在面对孩子,流露出来的精神领域,他最大的贡献可以用这句话来表达:“我帮助了这生命去完成他自己的创造和发展。”“在他创造的生命历程当中,我帮助了他。”这才是老师真正的满足。教六岁以前的孩子的老师,深知他帮助了孩子在人生发展中最重要的阶段的成长。他可以不知道任何有关幼儿之间的种种,他可以借着和孩子在一起自由交谈时,认识孩子的世界。也可以不去关心将来会怎么样,使进高中或大学,或很快会中途辍学;但老师知道在孩子成长最重要的阶段中,所应完成的他已经完成。老师会说:“我会为他心灵的成长服务,他们也完成了,他们这一阶段的成长,在他们的经验过程中,我陪伴了他们。”
老师在权威之外,还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他觉得他的工作是在一种精神生活的满足中,那是永恒的一部分,在每日清晨的祈祷中。如果没有进入这境界(生命),是很难了解我们所谈的,很多人相信这是牺牲的美德所带来的效果,有人说这些老师真谦虚,一点也不在意他们的权威,也有人会说他们的教学法怎么会成功。如果要求老师放弃他们最自然且习惯的方式,很少人能明白,这不是牺牲,而是一种心灵的满足。不是牺牲舍弃自我,而是一个新的生命。在这生命里有了不同的价值观,那是生命真正的意义,只是起先没有发现而已。每一件事情都有不同的基准,例如正义的定义,在学校、在人类社会里、在民主国家里,正义是在不同阶层里的 人遵守同一的法律。富人、有权势的人、或是垂死的病人,正义常伴随着审判、监牢、判决。如果说我是一个正直的人,他一定和法院、警察无关,所以老师不要只对某个孩子特别好,要对所有的孩子都一样,要公平。这是最低层次的正义,就好像要使每个人都达到同一的高度,就把不同高的人头砍掉那样的不合理。从教育较高层次来看,正义是精神层面的,让每个孩子的能力都发挥到他们自己的顶点。社会正义是帮助每一个人,让每人到达完整的精神层面的成长,要为人类的心灵服务,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里,尽可能帮助每一个人,让他的心智发展,达到自己的最高峰。要引导他,触发他的内在动力,这动力将推动替达成他的发展。这也是未来社会组织的形态。如果和经济的财富相比,经济财富是会失落的,而人类成长的精神宝藏却一点也不会失落。我是富有的是贫穷的都无所谓。如果我的人格达到了完全的发展,经济问题自然会有适当着落。人类如果能使他的心灵发展健全、圆满,人类整体就会变成更有建设性,经济方面的价值也就不会如此重要了,不是只靠手脚和身体来建设,而是靠他的心灵和智慧,当心灵和智慧的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时,所有人类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孩子是人类的导师和未来的希望
孩子们组成了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不需要任何帮助,而大人却要靠警察、法律、监狱及士兵来维护秩序。孩子能平安地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让我们看出自由和纪律,只是一个银牌的两面,因为用心去探讨过的自由会使人有纪律。一般来说,银牌有两面,一面很仔细地铸一个伟人的头或一些象征性的画面,另一面不怎么精致的铸一些线条或数字,那线条的这一面可以比喻成自由,精美的那一面是纪律。事实告诉我们——如果一个没有纪律的班级,老师所面对的是混乱,他就会禁止孩子 们不安定的行为,老师尽量注意并改正他们,因为在一般传统的教室里,这种情境,老师会觉得没有面子。但事实并不如此,在新教学法的技巧中,我们可以了解,在服侍孩子时,我们是在为人类生命服务。当我们在帮助人类发展时,也同时提升了宇宙和自然。宇宙发展的自然法则,本来就是不断的往上,走向更高、更远、更健全。也只有孩子们能建造这么美的殿堂,它是永远向上延伸的。宇宙自然的法则是由纪律的,当纪律自然呈现时,我们知道孩子已经进入宇宙万物的秩序中了。很明显的,自然所赋予人的使命,提升成人至更高层次的使命也赋予了孩子们。孩子们带领着大家走向更高的精神领域,并解决物质方面的问题。
最后,让我送给大家几句话,这些话可以帮助大家记得我前面所说的。这不是一段祈祷词,而是备忘录。对老师们来说,这是一段祈求,也是一个生活的准则(这些话是没有其他任何话可以取代的)。
"主啊!请帮助我们深入幼儿的内心,了解幼儿内心的秘密,这样我们才能遵照你正义的法则及你至尊的圣义,认识他们、爱他们、为他们服务。
第四篇: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简介
一、蒙台梭利教育十大特点
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近百年来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
让一岁到六岁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
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的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自由―――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在教育上公认的贡献之一就是为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本质的前提。
1.关于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推动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
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的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事实上,放纵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2.关于纪律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如像哑巴那样的安静,像瘫痪的人那样的一动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这种人是在被“消灭”。积极的纪律包括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
她说:“一般学校给每个儿童都指定一个位置,把他们限制在自己的板凳上,不能活动,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纪律教育,要求儿童排队,保持安静等等。这样的纪律教育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因为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 她认为儿童的活动应当是自愿的,是一种自然的潜在趋势,不能强加给他们。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她多次强调一个有纪律的人应当是主动的,在需要遵守规则时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于别人。
在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她认为这种自由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地、自愿地活动,每 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因为他们懂得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并且知道有些活动是被禁止的。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行动,长此下去,就会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3.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并认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而且教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决定。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的发展,完善其人格。
“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让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而将秩序与智慧等精神食粮的环境预备好。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六岁以前的敏感期与吸收性心智,创设一个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让儿童自己生活。这个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其意义并不仅只是环境,而是儿童不久将要面临未来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与手段,因此他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充分发挥儿童的节奏与步调
儿童与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异悬殊,成人在一小时内的认知和感觉与儿童所经验到的截然不同。儿童以其特有的步调感知世界,获得很多成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儿童特有的节奏已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人在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生存时,必须愈加保护儿童特有的“节奏或步调”所需的环境。
――给儿童安全感
人类的孩子比其他动物的成熟要来的迟,因此他们更需要庇护,当孩子的身体感到危险时,用温柔、鼓励的眼神关爱孩子,才能使他们自由、奔放地行动。――可自由活动的场所与用具
儿童必须依靠运动来表现其人格,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一定要与运动相结合,才能够充分获得发展。因此,需要能让儿童持续接触东西一一收集、分解、移动、转动、变换位置等可自由活动的用具与场所。
――美对儿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儿童最初的活动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儿童周围的物品,不论颜色、光泽、形状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
――必要的限制
儿童的周围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动的东西。太多的东西反而使儿童的精神散乱迷惑,不知该选择何种教材或从事何种活动。以至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对象物上。为避免儿童做不必要的活动,而导致精神疲惫、散漫、教材及活动必须有某种程度的限制。
――秩序
儿童的秩序感以两岁为高峰,其后的数年间,儿童的秩序是极特殊的,这个时期秩序感与儿童的关系就象鱼和水、房子与地基。事实上,儿童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进行区分、类比的操作,将周围的事物加以内化。要是没有秩序的话,一切事物将产生混乱,儿童会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须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
――与整个文化有连贯性
所谓“秩序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着秩序应包含于拓展儿童智慧的教材中。这种秩序可使儿童朝真实且正确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儿童能真正认真地去进行“真实的生活”。能够独立专注于自己世界内活动的儿童,才能真正在下一个阶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动。而秩序应表现“有准备的环境“中与成人的文化世界相连贯。
四、蒙台梭利对教师的要求
1.教育儿童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儿童 2.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技能更重要 3.机警、稳重、耐心、爱心、谦虚 4.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 5.对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无止境的耐心
6.在观察的同时耐心等待,充满乐趣执着的观察儿童 蒙氏教师的素质 1.谦卑的态度 7.活泼的与儿童在一起,但不能把自己作为教室2.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的中心点
3.是环境的创设、保护者、也是儿童的沟通者 8.热心、爱心、耐心、尊重心、责任心
4.是观察者、引导者、不是主导者 9.机警、思维敏捷
5.是家长的沟通者 10.动作优雅迷人,外表整洁,品质高贵
6.接受自己,接受别人 11.善于聆听儿童的心声
六、仅有一次特别的生命力――掌握幼儿的九大敏感期 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儿童发育的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二是吸收性心智。其中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这之为”敏感力“。
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在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1.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2.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3.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您可以在家中用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您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5.动作敏感期(0-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7.书写敏感期(3.5-4.5岁)
8.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等动作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书写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9.文化敏感期(6-9岁)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是到了六至九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这时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伸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育重点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在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期,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尽管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显著。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寻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地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敏感期的出现并不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征。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的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但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第五篇: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
1、以儿童为中心。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2、“不教的教育”。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式的教学成果。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对三四岁的孩子来说,理解“1111”这个数字的确比较难,但是当你把由1000颗珠子穿起来的立方体、由100颗珠子穿起来的正方形、由10颗珠子穿起来的一根小棍和单个1颗珠子放在一起时,孩子就能很容易理解了“11ll”到底代表多少。抽象的数的概念变得形象易懂。比如把10颗珠子一个接一个地摆好,就构成了一根棍,把10个一根根排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正方形,它正好合100颗珠子;把10个正方形叠加起来,组成一个立方体,它一共有1000颗珠子„„如此,孩子就能轻松地明白乘法的内含。还可利用它玩加法、减法、除法等游戏。三角形组合板,是二、三十块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和钝角三角形,直观地让孩子了解了三角形的种类,并由它们挤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六边形.等边形管等种形状;此外,还有体积组、活动字母箱、排音字母板、触觉板„„总之,任何一套教具,玩法都能变化无穷。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接纳了枯燥的概念,活学活用。这当然比机械地教孩子学习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蒙氏教育在重视早期智力开发的同时,也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开设日常生活课程,使孩子在掌握一些生活技能之外,发现自身的能力和增强自信。它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可是,这种自由是有条件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
怎样使用蒙氏教学法从父母做起蒙氏倡导“生活即教育”。家长首先要注意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因为言传身教的作用,往往胜过对孩子说一千道一万。
蒙台梭利理论的核心是“发现儿童”。作为家长,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的孩子,针对他的个性采取相应的手段,营造轻松、活泼、愉快、有趣的家庭环境,帮助他健康地成长。家长要明白,蒙氏教育是培养孩子全面素质的全程教育计划。蒙氏科学幼教虽有丰富的教具,但目的并不是教会孩子如何使用教具,而是借助教具的操作,协助孩子建构完善的人格。
感性第一
父母应尽量给宝宝提供多元感官刺激,有意识地训练宝宝的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触觉和语言能力。蒙氏教具中有色板、触觉板、重量板、温觉板、味觉瓶、嗅觉筒、音筒等等、音筒等等,在家中我们也能找到与之类似的物品。比如把赤橙黄绿青蓝紫几种不同颜色的纸放在一起教宝宝辨认,进一步找到同一色系几种红、蓝、黄等物品放在一起让宝宝认,帮他把不同的名称和相应的颜色对应起来;给宝宝两个同样的瓶子,一个是空的,一个装少量的水,让他感觉其中细微的差别,懂得轻重的概念;在宝宝面前放冷、温、热三杯水,指导他触摸,感知冷热的不同;酸甜苦辣的东西不妨让宝宝用舌头尖舔一舔„„
用身边的事物教孩子学习分类、配对、排序。比如把几种形状不同的小塑料 瓶混在一起,由宝宝按照相同形状、大小、高矮、粗细、颜色给它们分类;由高及矮、或由粗到细排列;买两套完全相同的卡片,教宝宝学着配对。如果还想简单,可以把水果、蔬菜像苹果、梨、桔子、香蕉、西红柿、扁豆、黄瓜放在一起和宝宝做上述训练,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当然,最好一次只做一种训练,待孩子完全掌握后再做另外一种。
自己动手
蒙台梭利教育强调让孩子动手,满足其好奇心。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件事听过之后,没过多久就忘了;如果是看到的,便容易记往;如果再亲自做一下,就更容易理解了。对幼儿来说,亲自“做”的效果远远胜过对他说什么、让他听什么。
在孩子对某种东西最感兴趣的时候,给他创造“玩”的条件,并给予正确的指导,收获是巨大的。在日常训练中,父母可以为孩子设计多种活动,比如洗碗、洗手帕、择青菜、刷鞋、擦桌子等等。这些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因为它们让孩子有机会模仿大人。再如玩水游戏,可以把没用的小瓶子、罐子、碗、勺等给孩子当工具,由他们自由地倒来倒去,空瓶子浮在水面,装了水的沉到下面,在反反复复中,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得到发展。当小孩聚精会神地从事某种工作,可慢慢增强他的注意力。当孩子井然有序地遵照活动的程序进行时,他能学到对细节的注意力。最后,在他要开始另一个活动之前,父母引导他结束上一个工作,由此,他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动手的过程锻炼了动脑,同时能发展手眼脑的综合协调能力。市场上的玩具数不胜数,与其一样一样买回家,不如父母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玩具,即经济又能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手的活动能力。前面提到的蒙氏三角形组合板,就可以用硬纸板做成,然后再用彩笔涂上不同的颜色;可以自制实物卡片,父母在不同颜色的纸上画出小汽车、书包、杯子、小房子、袜子、梳子、球等等物品的形状,教孩子小心地剪好,随后在上面写上中文、汉语拼音和英语单词,有形、有文的卡片就做好了;还可和孩子一起做布娃娃、给娃娃缝衣服„„在享受“过程”的乐趣中,加深了孩子的印象。
给宝宝自由
在家里,父母给宝宝营造一个温馨、宽松的环境。玩具尽量放在低处,让孩子随手就能拿到,可随意取舍;图画、挂图等给孩子看的东西,挂在孩子视线所及处。尊重孩子,不轻易打断孩子的话,即使孩子说得慢或出错,也耐心听完,然后用正确的语言复述示范。和宝宝交谈时,最好坐下或蹲下,与孩子的高度相仿,使他感到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孩子学习过程中出错时,家长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纠错,而不是急于指出孩子的错误。尽量少说“你错了”或“你做得不对”。给孩子相对独立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投入地玩„„
父母还应引导孩子多交朋友、创造条件请小朋友到家里来或带孩子到人家去,在与人交往中培育孩子的合作精神。这比单纯的智力开发更能使孩子受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