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旧址观后感

时间:2019-05-12 13:2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大旧址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大旧址观后感》。

第一篇:一大旧址观后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开天辟地的重大事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在近期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会址所在地是一栋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始建于 1920 年,于 1921 年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1921 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幢大楼里召开,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和发展壮大,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进入馆内,鲜红的党旗首先映入眼帘,洋溢着神圣和庄严。

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二楼存放着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不同的阶级都没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自由。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21日,当时还只是几十个人的组织,但是由于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思想,共产党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孙中山的几次革命相继失败后,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军阀混战时期,民不聊生;而当时的段祺瑞政府只顾了和别的军阀开仗,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权益统统放弃,终于五四运动等一系列爱国救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展开了,而中国也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成立了。

中共“一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乃至全中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我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94年光辉发展历程的了解,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何立足本职,率先垂范,增强主人翁意识,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努力学习,为党旗添彩。

第二篇:参观一大旧址后心得体会

今天下午我有幸参见了小组组织的参观一大会址的活动,这次活动是我更加了解党诞生初期的那段历史。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我看到了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时刻。我们的党从无至有,经历艰难曲折无数,时至今日,我也更进一步地懂得什么是“艰苦困难,玉汝于成”,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泱泱大国所酝酿的巨变将是全人类史的伟大篇章。作为一名正在参加入党培训的研究生,要努力学习革命先辈们的奉献精神,要切实地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与条件来规范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早日得到党的认可,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第三篇:到“团一大”旧址的社会实践总结

在我们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入党积极分子前往广州越秀南路参观了“团一大”纪念广场。到了那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呈现“品”字结构的雕像,不禁让我联想到党的思想,这个“品”字包含了我们党的思想精髓,它所具有的历史感,引起我们进入20世纪20年代时风起云涌的时代情境,感受澎湃的革命激情。另外,雕塑又有政治的严肃性,实现了历史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正面左侧是“团一大”旧址介绍,右侧是“入团誓词”。

接着我们接着去参观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踏进门槛的第一步,就看到“伟业的召唤”五个闪闪发亮的大字,讲了1919年所爆发的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而与此同时,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组织也相继成立。另外里面还记载了很多历史事迹,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比如民国日报,以及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领导人,使我们浸泡在中国历史的潮流中,我们一直往前走,每到一处我们感到激情澎湃的地方我们总会仔细研读,并拍照留念。

我们了解到,“团一大”在广州召开既有偶然,也是必然,是历史的选择,而“东园起春潮”介绍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召开,东园因此载入了共青团的历史史册,大会宣告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称为中国青年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最后,我们又参观了很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知识,然后我们全体同学在入团誓前面,起誓,结束了这次参观。

对于我们入党积极分子来说,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使我们进一步在思想上,行动上更靠近党。

第四篇:黄埔军校旧址观后感最新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继续高举着民主革命的旗帜,进行了反袁,护法和北伐战争,但都因各路军阀的阻挠和破坏而失败,正当孙中山在失败中徘徊,搜索革命新道路之际,中国共产党和苏联伸出援手,帮忙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和创办军官学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黄埔军校旧址观后感最新精选,希望你喜欢。

黄埔军校旧址观后感最新精选1

回首上个周末的黄埔军校之游,还真让人回味无穷。

事情可记得从头说起......吃完午饭,便踏上预定好的路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最终到了军校的对岸---鱼珠码头,随后登上客轮,哈哈哈,好久没体验乘风破浪的感觉了,江面上的吹来一股凉爽的风,真是不亦悦乎。恍惚间,船已经到了军校码头了,船一靠岸,我一个箭步踏上码头,朝军校方向飞一般奔去。根据路上的路标我一步一步朝着军校方向前进,前进,前进进。不多时,就看见路上三三两两的人群,看来大家和我的目标一样。随后到了军校的客服中心,从漂亮的客服MM手中拿了一张免费的门票,时间正在倒计时,我立刻就会到达传说中的黄埔军校,这座以往与美国的西点,苏联的伏龙芝,英国的桑赫尔特齐名的军校以往是如此的辉煌,随着国民党的土崩瓦解,如今却沦为旅游圣地,真是感叹世事莫测呀。

不多时,穿过一座拱门,大概走了十几步的样貌,最终到了我仰慕已久的军校,正门赫然写着“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在大门口端详了好一会儿,然后开始进去里面逐步参观,先是军校的校史记录室,里面主要介绍黄埔军校的发展史,把孙文,蒋中正,周恩来,廖仲恺等人隆重细说了一番。再往前一点就是黄埔军校群英谱,里面纪实了黄埔的精英的事迹,里面摆设了很多黄埔学生用过的物品,比如什么陈明仁的笔砚,戴安澜的佩剑等等,里面的墙壁上细说了黄埔学生在抗日战争的赫赫显功,想想这座昔日英雄辈出的军校,为国共双方培养了大批的军事将领,比如,林彪,胡宗南,张灵甫,陈明仁等等,结果却在内战中弄得同门师兄弟互相残杀,真是可悲。可是黄埔军校所培养的人才注定会在历史增添隆重的一笔。

黄埔军校旧址观后感最新精选2

本着学习先烈事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宗旨。爱国是核心,守法是重点,诚信是关键,知礼是基础。作为第33期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的一份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学生党建研究会于2011年11月5日组织我们参观了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革命军官学校遗址---黄埔军校(广州市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埔军校创办于1924年5月,位于广州市东南20公里珠江中的黄埔长洲岛上。黄埔军校是我国现代革命史上第一所新型的革命的军事的政治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是中共早期进行军队建设的一个大的实验场。黄埔军校培育了很多的将才,谱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经过这次活动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尤其是近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为了推翻封建社会和争取民族解放所做出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增强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历时40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在陆军军官学校大门前合照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开始参观黄埔军校。

我们发现,在陆军军官学校大门的两边外墙上有气势磅礴的两列字:“革命尚未成功,革命仍需努力”,激励我们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也带领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大门两边有两棵茂盛的大树,在导游的引导和讲解下,我们了解到这两棵树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寓意。进入大门,两边内墙上分别挂着4个牌匾,一边陈列着黄埔军校的整体模型建筑。导游又带着我们到了黄埔军校校本部,其中间通道也称大花厅,据说官长政治教育、异常演讲、纪念周活动均在此进行。之后,我们走上黄埔军校第二层楼,导游一一为我们讲解经过的房间用途,依次经过教师办公室、蒋介石校长办公室、校本部办公厅、总理室、官长饭厅、校长会客厅(官长集合室)、书报阅览室、教授部、入伍生总队部、自习室、学生宿舍。其中,校长会客厅室内悬挂着的“登高望海远,立马定中原”对联是于右任赠蒋中正的。一个回廊的参观,让我们大开眼界,也体会到革命时期的严格与艰辛。

从第二层楼下来,我们来到黄埔军校史迹馆,沿着参观路线往里走,我们继续学习黄埔军校的历史,明白了原先黄埔军校的前身是广东陆军小学堂,虽名为小学堂,但其实它不是小学,其命名只是沿袭了当地的地名,也了解到原先黄埔军校只是招收男学员,随着其发展,之后才允许女学员入学。大概了解了黄埔军校的组织结构后,我们观摩了黄埔军校学员的毕业证书,从革命前后的两张证书比较中,我们也认识到历史的变迁。其中,证书四角的“亲爱精诚”的校训字样从有到无,蒋介石、孙中山的亲笔签名也从有到无,从这些细节变化中我们也意识到当时历史的变迁。在导游的继续带领和讲解下,我们了解到,在严格的军事教育下,学员们课余还是有自我休闲娱乐的时间,比如1925年组织成立的血花剧社,用艺术的形式向师生官兵进行革命宣传,其中,更加趣味的是,里面的女性主角都是由男性学员反串演绎的。之后,我们又领略了中山装的风采,了解到中山装服饰设计的深刻内涵,其中包含三民主义、礼义廉耻、五权主义等。

参观完校史迹馆后,我和同学又继续参观群英馆、世界著名军校等旧址,还与伟人合影留念。

经过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引导我们确立远大志向,树立正确梦想信念。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她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庄严使命,并始终在不懈地探索和奋斗着。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社会变革,随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如今,以党的十六大为号角,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正向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始终不渝地忠实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才能不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才能实现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短短一个午时的参观结束了,回望黄埔军校这座古老的陆军学校,它让我们更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经过这次参观活动,我更加坚定入党的决心。我们要刻苦学习并努力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要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和吸收人类礼貌的一切优秀成果,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短短一个午时的参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继续学习和发扬黄埔精神,打好基础,学好本领,将来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黄埔军校旧址观后感最新精选3

黄埔军校后山顶有一座纪念碑,碑顶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孙中山纪念碑”四字用以隶书,古朴且硬朗,碑上孙中山先生靠南面北,注视山下,右手前伸,俊才飞扬,仿佛能让人见到他当年挥军北上,平定中原的恢宏决心。登在山巅远眺,应对滚滚珠江,心中便觉豪气顿生,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此刻却觉得心中激荡之时,无处不是泰山。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而才从何来,便当努力向学。为此,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进取支持下在珠江畔的长洲岛内一举创办了闻名天下的黄埔军校,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的篇章。“亲爱精诚”四字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校训,孙中山先生期望经过此举,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在郭队的带领下,走在校舍的走廊当中,感受当年在战乱时期年轻的未来将领们为国家的兴亡而发奋苦读的精神。不禁有种泪蒙双眼的冲动。整个校舍如同一套大型的四合院,尽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自中轴线向两侧铺开的便是样式一致的校舍。据资料记载,这套校舍当年曾是一座清陆军的小学堂的校舍,孙中山将之进行了修缮扩建,便成了孕育近代无数将领的一个摇篮,既加快了修建速度,又节俭了人力与资金。历史的在那里留下了沧桑的痕迹,八十年前,中国的无数热血青年弃笔从戎,投入到了革命的大部队当中。他们来自不一样的地方,却怀着相同的目的,尽自我之才为祖国的存亡献上自我的全部。扶着校舍的门框,便能似握着革命的种子一样,细细地品味着在心中翻腾的那股热血。

军校的大门大大出乎想象。朴素到了极致的漆白门柱,上书“陆军军官学校”,让人实在难以联想到近一个世纪之前那里竟是无数英烈的腾飞源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副对联,便是军校学员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所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革命的道路中,需要的不是那些华丽的装饰,而是一颗对革命坚信不疑的信心和兴复祖国的决心。看着门内硬朗挺立的古树,在这一刻仿佛一切都不用说了。中华民族,正会如这颗古樟一样,傲然立于国际舞台之中。

岁月不居,时光飞逝,人非但物是,历史不能够被人所抛弃,而应当为人铭记。于校内辗转参观,心中的跌宕自不必说,待得出了大门,又觉得心中有些怅然。当国家被战争的车轮划过,才会让她的人民懂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化的当今社会,便更该铭记这一道理。时刻准备着,为了人民,为了党而不断充实自我,坚持忧患意识,提升本事,才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黄埔军校旧址观后感最新精选4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忙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进取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黄埔军校一经建立,就成为当时的革命摇篮。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军校中国共产党的一批重要干部都曾在那里锻炼成长,如周恩来、叶剑英、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他们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铁的纪律,构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曾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黄埔军校师生为了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统一与富强,在中国现代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80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今日的中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富强民主礼貌的社会主义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

这是一堂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党课,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还历历在目,他们的精神也将一向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行。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会继续发扬黄埔精神,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将我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埔军校旧址观后感最新精选5

20__年6月7日午时,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支部组织党员,预备党员,进取分子去位于黄浦区长洲岛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参观,共有31名党员,预备党员,进取分子参加活动。让我重温了以前历史学习过的“黄埔军校”精神!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题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能够看出孙中山先生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为民族的独立而奋斗的梦想!今日也爬上了孙中山先生的纪念碑亲眼目睹了,小时候奶奶和我说过:“孙先生临终训词:和平,奋斗,救中国!遗憾的是他老人家壮志未酬,却与世长辞!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走近黄埔军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高挂在欧陆式的白色大门上,虽并不华丽,却简单中透着庄严。此行的目的,我们不仅仅能领略军校的风采和建筑艺术,更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其辉煌的历史,感受浓厚的英雄气息。沿着院落正中的红砖小路缓步前行,左右两边的展厅会依次讲述着黄埔军校的史迹、黄埔群英的故事,描绘着北伐战争中黄埔军人的飒爽英姿和铮铮傲骨。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进取支持和帮忙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建立后,为国民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将才。从那里,也走出了一批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的中共名将,例如黄埔一期的徐向前、陈庚,黄埔四期的林彪、刘志丹,黄埔五期的许光达、陶铸等。巾帼英雄赵一曼也曾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当年,孙中山先生对军校关怀备至,多次来那里办公。孙中山先生革命屡经挫折,痛感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建立革命的武力。1924年1月28日,正在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先生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决定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址就选在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长洲要塞――黄埔,故简称为黄埔军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孙中山先生任命蒋中正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军校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当时黄埔军校的特色在于实行政治与军事并重教育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革命精神。黄埔军校的建制是学习苏联红军的,设立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之后推行到国民革命军各级部队中去,成为区别于过去一切旧军队的主要标志。

之后,我登上孙总理纪念碑参观。登上这山巔远眺,滚滚珠江,万顷沃野,林立高楼,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此刻,才对范仲淹《岳阳楼记》里“衔远山、吞长江”的气势有了些许体味。也遥想200多年前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从这古黄埔港发祥,一时间商贾云集,船只穿梭,几多繁华。古时的黄埔云樯便是黄埔十景之一。而今日更是锦上添花。

我们在军校门口前团体合影,把难忘的瞬间停留下。在“陆军军校学校”几个大字前面留下了我们人生中的一段完美记忆,也让我们置身感受那庄严的气氛,这也启示了我们历史是不可改变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苍劲有力地题写在门口两边的白色墙壁上,异常醒目,相信它曾激励着中华子孙一代又一代人向前努力奋斗。走进各个展览厅,听着导游有条不紊的详细讲解,霎时使我更加对历史的了解,历史的那一幕幕似乎在眼前重现了,仿佛那炮声,冲杀声在耳边回绕着。同时对那些在战争中立下了不朽荣功的先烈肃然起敬,佩服他们的勇敢,佩服他们为国牺牲的可贵精神。他们的辉煌战绩在中国史册上永垂不朽,何以让人忘怀?

归途的路上,随之浮想,不论是国民党的主帅还是共产党的将领,都曾是胸怀报国梦想的精英青年,他们曾一同生活、学习、训练,一同成长,却又因不一样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扬镳,甚至针锋相对。而历史已经证明,仅有把个人的梦想和信仰与为多数人谋福址的事业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历史,让我们铭记!

经过这次黄埔军校之旅,增进各党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了党员关注国家和党的发展。让党员们更加关注群众,服务群众!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两会前后的时事,尤其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为今后开展更多的党员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黄埔军校旧址观后感最新精选

第五篇:一大会址观后感

去一个新鲜的地方,除了能够留下几张纪念意义的照片之外,剩下的无非就是对事物发自内心的震撼或者对景物的流连。而中共一大会址,这个共产党创立的地方,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但我说的不是共产党的神圣,而是那些怀着满腔热血衷心救国的革命者,还有那些企图唤醒国民的启蒙先驱,还有那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无名英雄,那些在战场上死去的平民战士,他们拥有的无上的荣耀,所以说他们是神圣的,因为他们为中国的革命埋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组成了坚不可摧的攻防力量,从而有了我们祖国的今天。这不是对这份历史贡献的吹嘘,而是对这段沉重历史的敬畏和珍重。

中共一大会址,就那么小小的两层楼地,却可比那能够燎原的星星之火,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

说实话会址本身真的没什么好看,因为就那么一张古朴的桌子,和几张整齐安放的椅子,上面摆放着一些陶瓷做的茶几,这就是他们开会的地方,是如此的简陋,简陋到可以让人忽略,所以这里的观光者甚少,这也就是当时无产阶级在世人眼中的印象,渺小可微。

这里有那些创始人的雕像,雕刻的是他们高谈阔论时的情景,也有他们转移到嘉兴后会址——一艘很漂亮的船,我仿佛看见船上那些人在组织成立之后的欣喜,因为他们拥有祖国希望的微小资本,即使是微小,总算走出了这艰难的第一步。

这里到处都是历史人物的画像,每张画像下面都会有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介绍。我观看的时候,周围的环境非常的安静,每个人的脚步都很轻,似乎不想打扰这份安静的历史,只想默默地欣赏他,记住它。已经过去一个礼拜了,对那些历史人物我也记不太清,我也不喜欢刻意去记忆,但我记得李大钊,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创始人。我内心感觉,我必须记住这样的一个人物,从而记住他们做出的历史贡献。我记得还有这些人的画像:矛盾、鲁迅、陈独秀、蔡元培、臧克家、闻一多、夏衍......这里除了画像之外,还有许多精美的历史文物。比如说当时先进的打字机(忘记叫啥了),那个时候好看的读物,比如《新青年》《萌芽》,这时的大多数读物都包含了浓厚的政治性和先进的爱国思想,我记得那里还安放着一架如巨蟒般粗细的圆柱形铜炮,还有当时缴获到国外的一些枪支;也有太平天国运动使用过的刀枪剑箭,可是,这些铁器在时间的风尘下,发黄的发黄,锈钝的锈钝,没了当年锋利的模样。这是先进与落后的对比,是一个时代的差距,是思想上无形的山隘,我们除了学习优秀之外,还能做的就是学习优秀,落后就会挨打,这永远不变的历史深刻教训。

说完了这些关于革命话题之外,我想说说那个社会时期的生活,其中让我发自内心震撼的是两张照片。

第一张照片讲的是毛泽东和同事居住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上面没说,我只知道他们居住的床是用两张长凳和一块木板搭起来的,木板放在长凳上面,木板上放一张席子,席子上是一些垫子,最后的便是一张棉被,这就组成了这未来领导人的床,而我内心一直认为老毛和他同事当时是无产阶级里面最有钱的人,由此看来,他们也就富到这种地步而已,不过如此。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一句话,叫做什么“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不记得这句话是用来形容毛润之的还是用来形容雷锋的,以前觉得这不过是一句朴实无华的话,现在更明白一点,这句话说的是革命背后沉重而艰苦的历史,不能忘记的过去。

当我看到这第二张照片的时候,我整个人彻底惊呆了。这是一张大饥荒后的照片(照片背后的历史时期等背景都没有明确注明)。可能是因为会址展览处的灯光相对比较阴暗柔和,我第一眼看到那张照片时,我以为这是一张超现实主义的画像,而上面画的是一群骷髅头,这群骷髅头一列列的排开,整齐而又有序的聚在一起。但实际上这都是一群被饿到皮包骨的灾民,他们几乎拥有共同的特征,他们的头发稀疏到仿佛随时会掉光,脸皮和脸骨是死死地贴在一起,很多人都没有衣服穿,所以男子基本上裸着上身,他们的手臂如干柴一般瘦小,所有人似乎都患上了霍金那样的肌肉萎缩症,肚子干瘪的像是新闻上的那些非洲贫困孩子。这是一张没有色彩的照片,讲述着一个每个灰色的世界,一段昏暗的历史,向世人倾诉那时的生活。

离开那里的时候,我留下了两个疑问?

一、中共一大会址和我心目中的看到的不太一样,因为这里看到的大多都不是具体关于中共一大的事物,而是讲了很多其他的历史事件和时期的事物,就像我上面讲的很多事情,其实都和中共一大事件的关系不大。我想这些无关的事物为什么要放在这里呢?后来发现,我看历史的驻脚点不对,有时候,我们看待历史应该聚焦,但更多时候应该要学会发散,因为历史与历史之间的前因后果往往是串联起来,我们不能将它独立于孤岛,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背后的历史意义。

二、我在中共一大会址里面看到三四个老外,能在这个小小的红色纪念馆里看到三四个老外,这已经是很难得了,毕竟这还是中国人的历史,这些老外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兴趣让我感到很意外,我的疑问就是他们为什么对中国的历史如此感兴趣。其实,现在的我内心也有种倾向,我比较喜欢看国外的历史,而对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不是很感兴趣,可能是有些小小的厌恶吧!因为这些东西已经学了好几年了,初中学了高中学,高中学了大学还得学,如果叫你七八年来一直重复做着同一件事情,而且历史课上讲的的大多数都是那些条条框框,味同嚼蜡,于是,潜意识便产生对这段历史的“拒绝感”。虽然我们已经对这段历史学了好几年,但是很多人上课回答问题时,都咳不出一句话,因为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还只是停留在考试的阶段,我们不知道这东西学了之后,除了考试,还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总是重复的去忘记。我想这就是我为什么对已有的近现代历史不太感兴趣吧!我不知道我的心理状态能不能解释那些老外的行为,简单地说,这是一种对历史的新鲜感,对历史本身的好奇。

但我想,他们对中国红色革命历史的如此感兴趣的原因肯定不仅于此,大国崛起的的红色历史。

因为这是一段关于

下载一大旧址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大旧址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一大旧址心得体会感悟

    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一大旧址心得体会感悟微波粼粼。X月X日下午,我们来到X嘉兴南湖瞻仰复建的南湖红船。小船如苇,泊于畔边,孕育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观后感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观后感 我很荣幸能够以党积极分子身份参观苏皖边区政府。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抗战的艰辛,保卫边区的艰难困苦并未难倒我们的战士,英勇奋战,保证了两淮地区的和......

    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观后感

    2010年5月9日,我们学院第十一期分党校培训班的一众82名学员前往皖南泾县云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四军军部旧址参观学习,这也是我们此次分党校的社会实践活动。 泾县是一片红色......

    上海一大会址观后感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有感 2010年3月19日,我们零陵中学学生党校的成员来到了中共一大会址参观。 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76、78号。沿街并排两幢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

    参观一大会址观后感

    参观一大会址观后感 龚路中心小学 曹丽洁 2010年2月4日,在学校组织的参观活动中,我们二三十多位党员青年来到了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中共“一大”会址。在这里我们翻阅了80多......

    中共“一大”会址观后感

    中共“一大”会址观后感 管理学院 12113490904-王晓林 五月的天气,下着绵绵细雨,空气里弥漫着些许不安宁的气息,也有些莫名的沉重。我和同学一起踏上了会址纪念馆的大门,工作人......

    参观海南革命策源地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的感受

    参观海南革命策源地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的感受 2014年5月15日 肖潇 5月15日下午我校多位党员教师来到了海口市解放西路竹林里131号(在市工人文化宫对面的一巷子里),有一处保存完好......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 2014年8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党委组织的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的活动,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共诞生初期的那段历史。 会址所在地的石库门老楼向世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