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外美术欣赏后的艺术感想及对个人的启迪作用

时间:2019-05-12 13:2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中外美术欣赏后的艺术感想及对个人的启迪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中外美术欣赏后的艺术感想及对个人的启迪作用》。

第一篇:学习中外美术欣赏后的艺术感想及对个人的启迪作用

学习中外美术欣赏后的艺术感想及对个人的启迪作用

摘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它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人文学科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它担负着社会功能的角色,体现出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美术鉴赏活动作为一种美术实践,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人文精神,具备情节美、生活美、意境美,这些作品塑造的典型形象从不同角度叙述着感人的情节,给人以震撼、感动、思考,使人们从中得到美的启迪和感情的升华。

关键词:美术鉴赏、印象派、梵高、艺术感想、思想启迪

中外美术鉴赏对提高我们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学习中外美术鉴赏这门课程,提升了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发展了大学生形象思维,最重要的是提升了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美术欣赏使我开阔了眼界,也使我领略到了美术领域的独特魅力。人类生活的世界是极其广阔的,生活内容无比丰富,但对每个人而言,不管他如何见多识广,也不能体验到社会生活的每一方面。然而,借助于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却可以使我们形象的接触到许多人生与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

从早期的原始艺术,像壁画,到各类雕塑.原始人类的图腾思想,表达他们对于

美的追求方式,充分揭示了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对精神生活的向往.随着科学的进步,后来又出现了雕塑的鼎盛时期,它们也成为早期人们对于美术的记载方式.因为雕塑的保存时期较长,所以,人们对于当时雕塑时期的研究还是相当深入的.后来各种建筑风格的出现,又在西方艺术史上添了浓浓一笔。哥特建筑的独特,设计理念,更是追崇了艺术的极致完美。西方艺术到了近代,便出现了油画.西洋油画不同于中国画的风格.中国画注重笔墨,点线、明暗、似与真、意与境。而西洋油画则更注重科学、讲求理性,模拟自然。

我个人比较喜欢西方美术作品,尤其喜欢印象派。印象画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画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出现了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了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作,像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大名鼎鼎。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

20世纪的艺术史研究,处在一个方法不断变革的文化语境中,一件艺术作品历久弥新,不但需要它自身具有艺术价值,也在于能够有不同的解读方法赋予它以丰富的意义差异。这种差异彼此之间不是互相否定和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和参照,形成一个召唤思想的整体。当然,艺术多元化特征自身性质也决定了这一点。

当代艺术史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对艺术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其中比较著名的艺术史分析方法有:形式主义美学分析法、图像学方法、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分析法、新马克思主义分析法和精神分析学方

法等等。这些新方法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不过,方法论本身并不具有本体意义,人们是要通过新的方法抵达被遮蔽的艺术本体,揭示艺术本体的深层内涵,从而展示出人本然的处境和存在的意义。

诚然,要洞悉一件艺术品的艺术本体,还需要创作者和观者拥有一定的独创性认识,这依赖于他们的学识和美学修养,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社会、政治、经济甚至性的观念。此外,观者观赏一件美术作品的时间和空间,也是解读一件艺术品的重要参照。在美术鉴赏这门课程学习中,我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对美的追求。梵高作品的魅力是不可阻挡的,虽然梵高一生穷困潦倒,但他对艺术的美的追求的精神却是非常可敬的。梵高,19世纪后期印象主义代表性画家,他从1886年至1890年艺术成熟期自画像作品多达四十几件,这在自画像艺术史上无疑是突出的,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的艺术品行列。

对中外美术的学习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梵高,他的艺术表现方式,他的绘画风格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都深深地打动着我。往往越是伟大的艺术家,其精神通常都是世人难以理解,他们把内心的那种痛苦,反映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所以,其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美的,它更是内心的深入表达。而《星夜》这幅作品,更是思想深沉,艺术韵味丰富。

梵高《星夜》分析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那些爆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然而

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是奔放的,或者是像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世人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像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描绘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确是如此,因为梵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遥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颤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跳动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梵高继承了肖像画的伟大传统,这在他那一代的艺术家里鲜见的。他对人充满了激情的爱,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画人像。他研究人就像研究自然一样,从一开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杀前的几个月里所画的最后自画像都是如此。它如实地表现出疯人凝视的可怕和紧张的眼神。一个疯人,或者一个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画出这么有分寸、技法娴熟的画来。不同层次的蓝色里,一些节奏颤动的线条,映衬出美丽的雕塑般的头部和具有结实造型感的躯干。画面的一切都呈蓝色或蓝绿色,深色衬衣和带红胡子的头部除外。从头部到躯干,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与节奏的组合,以及所强调部位的微妙变化,都表明这是一个极好地掌握了造型手段的艺术家,仿佛梵高完全清醒的时候,就能记录下他精神病发作时的样子。

我不得不佩服梵高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与经验,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生活和生产中发挥这种想象力与创造力,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并且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保护好这些绝无仅有的财富。几个星期的美术鉴赏课程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去发现我们身边的平凡的美丽。

总之,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美术鉴赏课的开设,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发展大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培养文明合格的下一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美术欣赏论文——浅谈对波普艺术的看法以及

浅谈对波普艺术的看法以及

它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波普艺术的看法以及它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

歌手。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艺术家是R.汉密尔顿。1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的个人展览会上陈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的拼集作品。这幅作品成了波普艺术的一面旗帜。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E.保罗齐、J.蒂尔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琼斯。

波普艺术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1965年在密尔沃基艺术中心举办的一次波普艺术展览即以“波普艺术与美国传统”为题。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J.约翰斯和R.劳申伯格,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A.沃霍尔、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奥尔登伯格、T.韦塞尔曼、J.罗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尔。

集合艺术和偶发艺术一般也认为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

集合艺术和偶发艺术

在波普艺术中,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7—1986)。他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

倡导者。1962年他因展出汤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他的绘画图式几乎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对于他的作品,哈罗德·罗森伯格曾经戏谑地说:“麻木重复着的坎贝尔汤罐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话。”他偏爱重复和复制。“我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他解释说:“我想这也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吧。”对于他来说,没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他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感情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把再平凡不过的形象罗列出来。他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我想成为一台机

器”,恰与杰克逊·波洛克所宣称的他“想成为自然”形成鲜明对比。他的画,几乎不可解释,“因而它能引起无限的好奇心——是一种略微有点可怕的真空,需要用闲聊和空谈来填满它。”实际上,安迪·沃霍尔画中特有的那种单调、无聊和重复,所传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

玛丽莲·梦露的头像,是沃霍尔作品中一个最令人关注母题。在1967年所作的《玛丽莲·梦露》一画中,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英国画家理查德·汉戴尔顿曾把波普艺术的特点归纳为: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

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浮滑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力和大企业式的。

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波普艺术同时也是一些讽刺,市侩贪婪本性的沿伸。简单来说,波普艺术是当今较底层艺术市场的前身。波普艺术家大量复制印刷的艺术品造成了相当多评论。早期某些波普艺术家力争博物馆典藏或赞助的机会。并使用很多廉价颜料创作,作品不久之后就无法保存。这也引起一些争议。1960年代,波普艺术的影响力量开始在英国和美国流传,造就了许多当代的艺术家。后期的波普艺术几乎都在探讨美国的大众文化。

波普艺术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或剽窃灵感。

波普艺术服装设计

波普艺术其创作特征是直接借用产生于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进而从中升华出艺术的主题。它的出现不但破坏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化。

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劳申伯于1985年1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后,曾深深影响了一些艺术家的创作,这也导致他们开始采用波普的方式进行创作。不过席卷画坛的波普画风却形成于九十年代以后,并以王广义为标志。但与美国波普不同,中国的波普艺术家更强调对各种具有历史与政治含义符号的借用,从而揶揄历史与政治的

神话。波普艺术的大气候在中国如今已成为过去,但波普式的文化态度与思惟方式却延伸到了许多艺术家那里。这一点,只要人们看看许多当代油画家——包括张晓刚、尚扬以及西南片的第五代艺术家的作品,就会明显体会得到。

中国波普艺术代表作品:

1《大批判——可口可乐》王广义 : 他把文化大革命时期有着浓厚政治色彩的工农兵大批判图像,直接与现实生活中最具商业流行意味的可口可乐符号相并置,从而向人们直陈出我们这个消费时代的真实存在。在具体的表现上,王广义尽可能剔除了所谓的“绘画性”,也就是说,通过工业用磁性油漆在画布上大面积的平涂处理,使作品具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而用橡皮图章盖上的数字符号则很好强调了时代特征。由于对我们这个时代变化的极端敏感,也由于王广义运用波普艺术的观念成功处理了红色经验,所以使《大批判》系列当之无愧地站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

2《红墙——家门和顺》魏光庆:千年以来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对中国人的性格心理产生了意义深远的重要影响,而这种潜移默化的心理结构,在当代商品经济的大潮汹涌袭来时却显示出了它的无所适从性。魏光庆目光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因此在《红墙——家门和顺》中,他机智地将取自《朱子治家格言》图像与具有禁锢隔阂意义的红墙并置,结果使作品传达出一种反思传统文化的深刻含义。不

同于艺术家王广义所创作的“政治波普”,魏光庆以其独特的文化针对性而被

”。

3《毛主席和韶山农民谈话》余友涵:画面用波普的方式处理了六十年代的经典照片,目的是要让人们从新的角度、新的方式看待那些已经神话了的历史性效果。在具体的表现上,他一边将来自民间的画法与西方的硬边画法相结合,一边在画中安排了不少花朵,这不但使画面通俗易懂,也极有中国意味。批评家沃夫格•波尔曼认为他的艺术是中

式的波

术。

当代艺术,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来研究,一个是战后到1960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主要是美国的;第二个是1960年代的“波普”运动以来的各种探索,美国和整个西方国家,也包括现在好多亚洲、大洋州、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的艺术探索,波普运动之后,西方艺术就有很大的质的变化。

波普艺术从艺术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可以视为自从立体主义、表现主义以来艺术上又一次重大的质的改变,它完全破坏了所有艺术遵循的艺术具有高、低之分,打破了原来公认的严肃艺术应该是高级的艺术的界线,而把日常熟视无睹的生活内容、商业内容、新闻媒体引导的支离破碎的社会形象,利用商业符号的拼凑方式,利用完全没有艺术家情绪倾向的中立方式和绝对客观立场来从事创作,因而是廿世纪艺术另外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从意识型态和社会发展的背景来看,波普艺术在1960年代用这种方式来反抗当时的权威文化和架上艺术,不但具有对传统学院派的反抗,也同时具有否定现代主义艺术的成分。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是普普艺术的精神核心,加上嬉皮笑脸、放荡不羁的创作态度,是1960年代西方风行一时的反文化浪潮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1960年代波普艺术的发展,是在越南战争和西方广泛的反战示威运动、美国黑人为中心的民权运动的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反对美国政府和整个资本主义体制的上层建筑的动机,因此,波普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来看是19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在视觉艺术上的体现,具有特殊的反文

化特色。

从总体的发展来看,目前的西方艺术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与1960年代的波普运动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如果评论家不这样认为,起码大部分西方的大众认为所谓的当代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波普艺术的当代发展和延伸。因为波普艺术的许多基本特征,依然是当代艺术的基本特征,在形式上有非常类似的相似之处。比如表现的对象是每人所见的、熟视无睹的日常题材,对主题采用没有明显艺术家自我倾向的中立立场,绝对客观主义立场,对于媒体引导和垄断的社会型态造成的支离破碎的心态的刻画等,都与传统的波普非常相似。波普做为一个特定的艺术运动,虽然已经成为史迹,但是做为一种新的艺术思维方式,一种新的文化气氛和现象,特别是混淆艺术中的高低之别,混淆职业训练和业余的区别,混淆艺术家和大众的区别这点上,波普却更加生机勃勃,非常活跃,因此,可以说当代西方艺术是具有延伸的波

现。

第三篇:美术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美术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我目前从事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从文化传承方面考虑,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第二、从学生个体长远发展考虑,美术激发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审美直觉和想象。审美的核心是要创造审美意象,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到最后往往不是凭理性而是靠直觉,这样的事例很多。这种想象力的培养是靠美育。智育主要是培养人的逻辑推理能力,而美育培养人的想象力和洞察力。美术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表现力。美术活动是通过有形的物质材料,塑造出人们可以直接感觉到的视觉形象,表达作者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认识,感受及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它是眼、手、脑共同参与并很好地配合进行的活动。手的活动影响着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脑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美术学科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动脑又动手的条件,当他们动手画画或者做手工的时候,很自然的,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形象思维活动以及实际操作能力都会得到锻炼。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美术课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素养。

第三、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考虑,美术教育能够帮助他们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能使人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具有促进人际交流,释放紧张或消极情绪,增强身心健康的作用。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继而是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有良好的习惯和对生活的热爱。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第四、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考虑,美术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美术教育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对发挥学生的个性、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美术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共识。美术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素质教育和其他学科水乳交融,相互渗透,这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在未来建设者的文化素质中,美术素质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文化素质之一,各行各业人的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

第四篇:艺术教育(音乐、美术领域)学习感想 文档(xiexiebang推荐)

学习幼儿园艺术教育组织与指导有感

通过几次课程的学习让我对艺术教育的组织与指导又有了深刻的理解,让我能把一些理念和创新活动带到工作中,丰富孩子的每次教育活动形式和质量。开始学习了音乐活动我知道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也清楚的认识到了音乐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从幼儿园托班开始就让孩子接触音乐,音乐教育不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还是发展幼儿听觉能力,让孩子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等等全面发展。在幼儿园老师要根据各班级幼儿情况和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合孩子学习的音乐。通过唱歌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力,律动和舞蹈让幼儿处理动作与音乐的关系。音乐欣赏活动使幼儿通过听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节奏联系可以让孩子手眼协调感知节拍。所以我认为音乐活动对幼儿园孩子有很多的好处,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了孩子也有个别差异,不能给孩子均衡的教育,有的孩子理解能力强学的也快、理解的也快。有的孩子理解的慢、对他来说可能不感兴趣比较难,所以也学不进去。教师如果总是代替孩子做事,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的空间,时间久了孩子肯定会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教师不带唱、不示范孩子就茫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所以通过在幼儿园与孩子长时间的接触与实践发现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关键、让孩子有目的有意图的学习效果更加好。所以音乐教育是可以开孩子潜力,塑造幼儿健康向上的个性,起全面促进幼儿发展。

使我感触、印象最深的应该是美术活动的组织与组织。在工作中本人接触美术活动比较少,知道的幼儿美术形式也不多。在学习中我知道了每个阶段大的孩子绘画构思的特点是不同的,什么阶段的幼儿需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运用到日常活动中去,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幼儿的能力、发展。在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自己想象展现在画纸上。以前活动总是单纯学习绘画技巧的教学方法,孩子并不是很感兴趣,其实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学习过后我知道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候要大胆创新,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喜欢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绘画是幼儿的游戏,材料是否吸引幼儿、是否是幼儿能够独立操作的?在参观育翔幼儿园后让我感觉老师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有孩子和老师一起收集的废旧材料,有孩子平时用的彩笔、吸管等等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还有更专业的笔墨纸砚、泥塑、木材、水彩等等的形式让孩子去选择自己想用什么形式去表现。给孩子自己选择的空间。老师适时的介入和鼓励性的评价可以保护孩子的创作热情,让孩子期待下一个活动的到来。老师没有干涉孩子的发挥能陪同孩子一起玩,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就像朋友一样。在不经意间指导了幼儿专业技术又能用鼓励性语言让幼儿对自己有自信。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这次活动给了很多的感触我会好好吸收把它们融入到工作中。

第五篇:歌剧欣赏对提升大学生艺术审美的作用7

歌剧欣赏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姓名:周金方

学号:20100380328

以前对歌剧的了解不多,甚至可以说大学之前很少看歌剧。如果非要说接触过,也只是看过一些歌剧剧本,比如一些中国本土创作的:《小二黑结婚》、《白毛女》、《花木兰》、《窦娥冤》,也看过一些外国的名著,不过更是寥寥可数了。今年选修课觉得自己对歌剧还是有点天赋选了中外歌剧欣赏这门课,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歌剧有了一些方面的认识与了解,认识到歌剧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而且也有提升大学生艺术审美的作用。以下是我对歌剧的了解:

1、歌剧产生及其发展

歌剧是一种由诗歌、音乐、戏剧表演、舞蹈等多种独立艺术综合而成舞台艺术形式,自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旺盛的生命力征服了几个世纪的观众,在文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受到广泛的欢迎和推崇,其影响之大,流传之广,历史渊源之深,都是其它音乐体裁所无法比拟的,它被视为世界文化艺术的稀世珍宝。凡举一个时代在政治、文化、社会风尚上的巨大变化,总会在这个时代的歌剧艺术中清楚的表现出来,瓦格纳与威尔第的歌剧创作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出生在同一时代,同是伟大的音乐家,又是伟大的戏剧家,但是由于他们各自国家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又决定了他们在歌剧创作风格上的差异性。尽管如此,歌剧作为一种必须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都应当有所革新,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人民大众的审美要求。歌剧最早起源于意大利,17、18世纪的意大利,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经济霸权开始衰落,;教会的内部日益趋向世俗化;教会中的开明分子在世界观上倾向于人文主义,积极支持艺术工作,一些音乐家本人身就是神职人员。音乐逐步脱离了宗教的束缚,独立性的世俗音乐得到快速发展。因此,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艺术充满了蓬勃的生机,涌现出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顺应时代的潮流和人文主义艺术理想发展的要求,一种将古希腊的戏剧表现手法和世俗音乐融合的新的声乐体裁—

—歌剧在意大利诞生了,而《达芙尼》正是其诞生的标志。此后,威尼斯歌剧乐派的蒙特威尔第把意大利牧歌和经文歌的创作经验,运用于歌剧之中,将歌剧的启蒙时代推向了第一个高峰期,巴罗克晚期,人们在思想上已没有文艺复兴时期那种极端的个性的放纵,开始以一种比较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和个人幸福。歌题材逐步演变为历史传奇和风俗化的内容为题材,形成正歌剧。18世纪的欧洲,在法国大革命之前“百科全书派”经历了一场广泛的思想革命——启蒙运动,在它的影响下,音乐更趋向于通俗化、世俗化,喜歌剧就此诞生。这种轻松诙谐的新的歌剧体裁形式,正是对启蒙运动追求“回归自然”的思想的回应。19世纪的意大利随着欧洲革命和封建复辟,政治形势也不断变化,世纪初的艺术领域里渗透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浪漫主义创新精神的深入人心。艺术家狂热的追求自由和解放、标新立异,力图彻底摆脱传统的轨道,迎来了意大利歌剧的再次繁荣。罗西尼、多尼采蒂和贝利尼是19世纪初期意大利产生的三位歌剧大师。罗西尼创作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多尼采蒂的《拉美莫尔的露契亚》、贝利尼的《梦游女》等作品旋律流畅美丽,音乐中有许多炫技等个性部分,迎合了当时意大利人的天性和趣味。19世纪中后期欧洲各国掀起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运动,同时推进了音乐文化艺术领域的民族主义潮流。歌剧中也出现了许多反映强烈爱国和民族情感的题材。威尔第正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其成功之作有《纳布科》、《欧那尼》等作品,表现出威尔第对意大利传统的继承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进入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政治思潮也不断涌现,出现了同情贫苦农民和城市平民悲惨遭遇的作家。他们以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为主,以接近自然主义的写作手法,表达环境与情感的“真实”。这种文学上的真实主义思潮,带来了歌剧史上一次深刻的变革,产生了真实主义歌剧。

与欧洲歌剧相比,中国的歌剧发展就显得逊色多了,歌剧在中国刚一起步就遭到来自各个方面其他艺术的阻力,很多人认为歌剧适合西方人的口味,但是对于我们东方人来说就不怎么合适了,歌剧在中国的发展举步维艰。然而在这种音乐剧、戏剧都跃跃欲试的及其不利的情况下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创作:二十世纪

中国歌剧创作的拓荒者是黎锦晖,他创作了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共12部,在当时的中国曾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为中国歌剧创作开了先河。1934年聂耳和田汉推出《扬子江暴风雨》。从三十年代中期起,上海、重庆一些专业作曲家在创造民族歌剧方面作了不同方式的探索,出现了《西施》(陈歌辛,1935)、《桃花源》(陈田鹤,1939)、《上海之歌》(张昊,1939)、《大地之歌》(钱仁康,1940)、《沙漠之歌》(王洛宾,1942)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成就较高、影响最大者,当推黄源洛的《秋子》。在延安也出现了《农村曲》(向隅等作曲)和《军民进行曲》(星海作曲)这两部作品。继而出现的《白毛女》在我国歌剧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标志着中国歌剧终于寻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美学品格。继《白毛女》之后,又出现了《刘胡兰》(罗宗贤等作曲)《赤叶河》(梁寒光作曲)等优秀剧目。后来歌剧史家把从《兄妹开荒》到《白毛女》《刘胡兰》《赤叶河》等优秀剧作在短时期内连续出现称为“第一次歌剧高潮”。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十七年中,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剧作,代表性剧目有《小二黑结婚》(马可等作曲)、《红霞》(张锐作曲)、《红珊瑚》(王锡仁、胡士平作曲)、《窦娥冤》(陈紫等作曲)、《刘三姐》、《星光啊星光》(傅庚辰、扈邑作曲)、《王贵与李香香》(梁寒光作曲)、《草原之歌》(罗宗贤作曲)、《望夫云》(郑律成作曲)。其中《白毛女》创作经验为参照系,在观念和手法坚持以内容需要为一切艺术构思的出发点,既不受制于、也不拒绝任何一种手法,只要内容需要,可以兼取西洋歌剧手法、板腔手法或话剧加唱手法。这种创作模式有两部歌剧杰作——《洪湖赤卫队》(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江姐》(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足可证明其卓有建树。

2、我欣赏歌剧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1)《小二黑结婚》:一群和我们一样大小的学生演绎了一场向封建礼教抗衡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我们都耳熟能详了,但是第一次看到歌剧场景我还是比较有触动的,从演员的服装,动作,语言等有别于我们平时经常看到戏剧,但是在一些方面还是有共同之处的。虽然老师说演员的表演有些稚嫩,但是从我不专业的角度来看还是很不错的。

(2)、《奥赛罗》: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完全被场面的恢宏所震慑了:浩瀚无垠的大海在暴风雨的蹂躏下变得汹涌澎湃,现在回想起来我仍旧记忆犹新。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在观看的过程中尽管中间有些地方听得不太清楚,但听了老师讲解,同时我自己上网查阅一些资料,对这部歌剧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3)、《卡门》:梅拉克和阿莱维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歌剧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之一,也是19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它讲述了生性无拘无束的吉卜赛女郎从事走私的冒险经历。卡门引诱无辜的士兵唐·约瑟,使他陷入情网,舍弃了原在农村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并被军队开除加入自己所在的走私贩行列;同时,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吕卡。于是,约瑟与卡门之间产生了日益激烈的矛盾。最后,倔强的卡门断然拒绝了约瑟的爱情,终于死在约瑟的剑下。因为之前对这个故事的喜爱,所以对这部歌剧我有很深的感触。大概是东西方文化地异等差别,我对女主角有这不同的感受,很多人都认为卡门热情奔放,追求自由,但是我觉得从东方的伦理道德上看她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同。(当然啦,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除此之外,在课堂上欣赏的《茶花女》、《白毛女》、《江姐》等也都是一些很优秀的作品,在此不一一列出了。

3、歌剧与文化素质教育

歌剧世界真的非常迷人,在课上欣赏歌剧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忘却时间的流逝,会把自己的人生与其联系起来进行深切的思索,让自己置身于那巧妙的情节,美妙的歌声中。不过,不管歌剧演绎的故事有多么的感人,演员的歌声有多么的动听,最终还是要通过音乐的桥梁才能走过去,走入这迷人的世界。

听音乐,需要文化。这文化,不是指学校里学的数理化,也不是语文课上对文章的分析,英语课上对语法现象的认识。而是对人生意义的领悟,对社会这本大书的细细品味。在不同人的眼睛里,人生的意义是不同的,对生活认识的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对一部歌剧作品,或者也包括交响曲、甚至是一首短小的乐曲,再扩大一点,对一首诗、一部小说来说,主观感受和品出来的味道也各不相同。

那些歌剧名家,莫扎特、威尔第、罗西尼、贝利尼、唐尼采蒂、瓦格纳等等,名家举不胜举,名作数不胜数。他们被誉为开创者,鼻祖,先驱„„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创作出了许多伟大的歌剧,也同时展现了时代的气息。他们不仅仅是用音符,更是用心在创作,用灵魂在解读,挥洒出自己的思想,对人生的追求,对命运的感悟。

歌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没有雄厚的文学修养做基础,就无从产生歌剧的音乐。我觉得歌剧作为艺术的一部分,是全世界共通的,但是由于各个地域各个时期文化发展特点的不同,所形成的歌剧这种艺术形式会有所差别。无论是是在歌剧的样式、民族特点还是美学观念上都体现了歌剧与文化相辅相承的特点。我们作为学生都讲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社会,健全的心理品格、良好的内在气质、浓厚的形象意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能否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当时代发展需要的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面临的紧迫问题,它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早在1996年11月国家教委在全国高等院校艺术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的素质教育口号。而各大高校开设音乐歌赏析这一课程也正是响应了这一口号,歌剧有它独特的地方,它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对加强大学生的艺术素质修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吸纳人类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在娱乐性的审美过程之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全面塑造大学生人格。

下载学习中外美术欣赏后的艺术感想及对个人的启迪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中外美术欣赏后的艺术感想及对个人的启迪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谈对高中美术教学评价的学习感想

    谈谈对高中美术教学评价的学习感想 我在美术教学中有时有种感觉就是,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可能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对实践的东西要比美术欣赏的东西更加感兴趣一些。在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