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对高中美术教学评价的学习感想
谈谈对高中美术教学评价的学习感想
我在美术教学中有时有种感觉就是,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可能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对实践的东西要比美术欣赏的东西更加感兴趣一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向我建议说“老师为什么要讲那么深奥的美术思想,不如直接教我们画画多好啊”这使我想到可能是一直以来的课堂的片面教学与评价所照成的学生更加习惯于单一的技能练习,这也可能是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照成的。因此美术教学评好课就显的十分重要。
在本身存在多元价值取向的美术学科中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可以归纳出一下与新美术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特点:
(1)强调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将常规参照机制改为标准参照机制,有利于发现学生潜能,了解每一位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重视形成性评价,延长评价的时间,拓宽评价质量的范围。即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又掌握对其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与他人合作的表现等方面的评价。
(3)提倡采用与美术课程的多元化、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性相对应的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成绩。
(4)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5)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从静态的评价转向动态的教学过程的分析与评价,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6)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应是由教师、学生、学校、家长共同构建。
通过这次的评好课专题培训课的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美术课评价对美术教学的积极作用,和对学生及老师的影响。希望以后可以运用美术课评价来提高自己的高中美术教学水平。
第二篇:美术学习感想
美术学习感想
今天我去了西湖小学,在那里,通过一节老师的美术活动,和柳松老师多年对幼儿国画的研究所总结出来的经验而开展的知识讲座,让我学习了很多关于幼儿绘画的知识。
下午2点就抵达了西湖小学,老师正在做着准备。老师的美术活动是《》,就是让幼儿学习用毛笔画出弯弯曲曲的、有深有浅的、有粗有细的藤蔓。活动之前,幼儿已经仔细观察过藤蔓植物的茎,知道藤蔓是杂乱无章的、弯弯曲曲的、有粗有细的。在活动中,周老师用“和毛笔一起跳舞”的方式现场作画,引起幼儿注意和活动兴趣,并用生动的语言提出要求,如:“转个圈、抖一抖”提醒幼儿画画要一笔完成,而且藤蔓是弯弯曲曲的;“没墨了”提醒幼儿没墨了才能停下来,有墨就不能停下来,等等。藤蔓本身是无生长规律的,所以周老师在画的时候也是即兴作画。为了加深幼儿对藤蔓画法,周老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请幼儿从画面中找一些自己认识的符号、图形,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了许多自己认识的符号和图形。幼儿作画时我发现许多幼儿不会被画杂乱的藤蔓难住,所以我觉得这种将已有经验迁移至新的学习中是非常好的方法。
我本来很惊讶于这些幼儿居然知道那么多关于国画的知识,如:笔尖、笔肚,浓墨、淡墨等,并且能运用自如,但是通过柳松老师的讲座我就茅塞顿开了。原来,宝善街幼儿园从幼儿小班起就为幼儿奠定了坚实的绘画国画基础。当然啦,小班是不会用笔作画的,老师们就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作画,幼儿用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球,蘸上颜料在纸上滚来滚去,这样他们就会发现,颜料会在纸上。中班上半学期,老师们运用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作画,如:海棉纸、喷壶、手等。这些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是我却没有想到如此利用它们,这让我感到很惊奇;中班下半学期,幼儿开始学习使用毛笔,但不是以往的用笔方法,而是蘸上颜料,将它抖落下来„„到了大班,幼儿开始学习正确的用笔方法。此时,幼儿已有了丰富的绘画的经验,用笔绘画并不会影响幼儿。
今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真是令我受益匪浅。
第三篇:对美术的感想
对美术的感想
在年幼的时候,美术就是用彩色笔给图案填充上自己喜欢的色彩,看着这些满满的五颜六色,心里自然是欣喜无比;中学的时候,美术就是用铅笔勾勒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像美少女,还有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当看到自己画的不错的时候,便会小心翼翼地把它夹在书本里,好好爱护;到了大学的时候,美术就不止只要画了,而是要知道如何欣赏别人的画,要知道在一张白纸上如何布局才不会显得空洞,并且要看的懂画面之后的深刻含义。
从小时候的喜欢画面上华丽的画到现在喜欢一种给人力量的,渗透着深刻含义的,让人余味无穷的画。当我看到梵高的《向日葵》的时候,心灵不为之一震,梵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动,追逐着猛烈的即兴而作,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有时候看到这样的一幅画,心里能一直为之动容,在我有点不想继续下去,在我失落,在我难过的时候,看看她,我觉得我会从中获取动力,感觉自己应该要像这株极富生命力的向日葵一样,面向阳光,英姿勃发。
幸运的是,在大学的第二个学年,选修了《大学生美术鉴赏》,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摆放五个苹果,或许我是真的没有美术细胞,我能想到的就是摆成两排,上面两个下面三个,没有一点艺术美感,而后在从中的学习中,仿佛懂得了那么一回事,了解了许多有名的画家的作品,感受了不同风格的作品,欣赏了各自作品的特点。学习中,老师还会给我们看一些影像视频,记得有一次是播放唐朝的舍利,以前看《西游记前传》的时候,一直以为舍利是被人虚构出来的,是只有在虚幻的世界中才会有的,看了这个影片之后,才知道原来是有所依据的,我国有几个被好好保存了的舍利。而这些装舍利的匣子,更具有美术鉴赏价值,有的全身镀银,雕刻着佛主,有的全身镀金,雕刻这龙凤,还有的镶嵌了玉石,但都让人心生一种尊敬向往的感觉来。到最后一节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些画家的涂鸦的画,一些返璞归真,回归儿时那种任随自己想象而画画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去黑板上画自己想画的,我自己在脑海里构造了一幅图,那便是一株向日葵,用简单的手笔画出了一株向日葵,虽然没有梵高那样给人一种熊熊燃烧,英姿勃发的感觉,但我在它的上方画上了太阳,让让面向太阳,迎向光芒,迎向真理,让自己充满着活力,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精彩。
其实,我觉得美术不止局限在课本书上,美术处处存在,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光,我觉得,在青绿青绿的草坪上,忽然开出几多美丽的小花,它们有着长长的茎,绿绿的,细细的,像是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又有一种看向大地,在亲切问候绿草的感觉,高贵而又不失温柔。
总之,我觉得美术存在于生活中,只要你有这种认识,有善于发现美的眼光,那样,在生活中,就会处处有美。
第四篇:对高中美术教学的几点反思
对高中美术教学的几点反思
[摘要]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在长期形成的习惯性教学模式影响下,教条和经验在教学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这种做法往往会变成程式化教学,导致直接后果是课堂毫无生气,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目标等方面进行反思。
[关键词]高中美术、素质教育、教学反思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在我多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比较注意以下几点做法,并小有收获,现简述如下。
一、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二、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讨论如何改进等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三、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加深理性认识
美术基础理论知识是美术欣赏的“拐杖”,如果把欣赏当作一把锁的话、那么基础理论知识就是这把锁的钥匙。如果美术欣赏课教学只重视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忽视对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的形式、美术语言等要素的探索,其结果势必导致学生欣赏思路茫然。“教材为本,补充为辅”。美术教学的每一节课,教师都要精心设计。理论在先,引导学生在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去分析、欣赏作品,获得更多的艺术营养,达到欣赏美术的目的。在上欣赏课前,大多数同学对什么叫美术,美术所包含的内容、油画、国画、水粉、水彩等不甚了解,分辨不清。更谈不上怎样去欣赏绘画作品。所以首先要让学生对美术的分类、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理论与名作相结合的基础上,去感受名作给观赏者美的享受。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四、提供名作范画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欣赏名作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作品鉴赏能力的主要渠道。美术作品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欣赏、既要向学生传授绘画知识、又要向学生传授鉴赏名家不同流派,不同时期绘画作品特点的能力。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把基础理论知识与作品欣赏并重起来,最好的教学手段是使用课件。课件容量大、知识面广,既直观又形象。通过课件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对不同流派的名家名作的特点有深刻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语言准确、言简意明、风趣幽默,语言生动,有感染力。如《印象主义绘画》一课中,出现了许多不同流派的著名画家。只有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才能完成对画家莫奈及目前世界上画价最高的画家梵高等一系列画家作品的题材,艺术处理手法,追求的境界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述。
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
我在教学中感觉到美术课越是上得和其他功课不一样,教学效果往往越好,学生的兴趣越浓。因为这正好迎合了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所以在美术课的教学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要灵活多样。这包括教和学两方面的设计。教的方面:除了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提问法等、更要发挥美术欣赏课中直观演示的作用,包括演示的内容和演示的方式。演示的内容可以以教材为依据增加学生喜欢和更适合学生欣赏的图片、动画、音乐等。演示的方法尤其要注意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结合计算机、实物投影、音响等现代教学设备使学习变成一种欣赏、一种享受。美丽的图画配上美妙的音乐,美好的课堂情境比老师任何口若悬河的形容都更能激起学生对艺术的感动。你还可以带着学生到教室外,在大自然里让学生用阳光一样灿烂的心情体会建筑、体会环境、体会艺术带给人们的绝不只是挂在墙上的一幅幅画。学的方面:除了传统的听讲法、讨论法、思考法外,应该积极引入先进新颖的活动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另外,适当的绘画、设计实践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调剂学习情绪,起到适当的放松作用。
六、美术课需要学生的介入和意志的投入
艺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持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找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艺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习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喘不过气来。到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艺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当前应试教育没有真正的转变,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科学的魅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新求变,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
第五篇:学习美术史感想
學習美術史感想
沉思往事立殘陽
——從學習中國美術史說開去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詞·浣溪沙》
第一次接觸美術史課程是在高中的時候,那時的老師,講的課,即使是現在回想覺得十分好,我腦海里對美術對年代對事蹟的認知都來自于她。這個學期有再次接觸到這門課程,讓我的回憶連連,一種茶香縷縷的感覺,是我從她身上見到“美術史”三個字最真切的感受。
中國美術史是開篇之課。
中國美術史相對外國美術史來說,仿佛現在的藝術生對外國的更為瞭解,可以說這是一種悲哀。有些人認為:藝術史是以前的事情,都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要的是開拓創新,特別是中國藝術,古老的東西都已經失去光彩,我們更應該注重當下;有些人則認為老是借鑒古時候的文化是一種可恥的事情,都這麼多年了,還在靠著老祖宗吃飯,很丟臉;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幼稚的看法。學習中國美術史,美術史都是如此,並不是爲了僅僅知道美術作品圖像風格演變的發展;漢代的雕塑什麽樣?唐代的壁畫有事什麽樣?宋元的水墨什麼樣?是爲了瞭解歷史,瞭解成長過程。就好像瞭解一位成功人士的成長過程,通過瞭解他的成長環境,周圍的老師朋友對他的影響,從而研究他的成功,學習他的優勢并借鑒他的曲折之路。
中國美術史與其他各國的美術史有着明顯的不同,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並且是唯一一個歷史不曾間斷的文明古國。《中國美術史》的學習讓我的眼界更加開闊,受益匪淺。
月圓月缺,潮起潮落,滄海桑田,白駒過隙,逝者如斯,中華五千年悠悠歷史,悠悠文化,留下了許許多多的令人為之傾倒的神秘故事和傳奇歷史。這是我們的驕傲,我們為此自豪,更應該有更繼往開來的氣魄,去感悟傳統,去繼承文明,去推陳出新。有如此好基礎的我們卻在現今經歷着一次文化風暴。“小悅悅”事件,“扶不扶老婆婆”的問題,故宮失竊事件……這一系列事件正如警鐘一般在中國的上空響起。這種最簡單的道德問題卻是現在擁有如此深厚文化的中國的最大難題。中國的經濟史發展了,可人的素質可以說是華夏五年前年最低點,而這個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這真的是個道德淪喪的社會嗎?我們都相信不是如此的。
中國的文化需要繼承者。每一件在歷史上看似小小的事情,其實都是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中國人是件很幸運的事情,文字上的連貫性使我們有機會讀懂古人的文字從而瞭解他們的思想,在我們學校西方技術文化的時候可以相互結合。現在中國人的文化大多是快餐式的文化,那些所謂的大師也是臉譜式的。我們拆除了北京的城牆,拆除了明清建築,我們砸碎了精美的文物,用轟轟作響的機器碾過幾千年的文明,代替的是全國大同小異的建築,稱之為現代城市,臉上的表情卻是麻木的,是什麽在侵蝕我們的靈魂?
我們是中國文化的繼承者也是中華文化的批判者。以前首先是繼承者,其次才是批判者,現在先是批判者才是繼承者。西方的歷史是一部改惡從善的歷史,中國歷史這是一部改善從惡的歷史。古代西方什麽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如今,中國什麽都不禁,獨獨禁本能。西方人敢於展示自己,既敢於展示思想有敢於展示裸體,中國就知道穿衣,給思想穿衣服。西方鞭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思想一直在馳騁,我們歌頌自己的光明,結果帶來的是黑暗,彷徨,懵懂,無知和冷漠。
今紅燈擱淺,昨食髓知味,看紅樓夢醒,寫盡人笑癡
亂哄哄他人唱罷我登場,秋盡東去天又春
到今生,卻是今生,可奈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