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采用质性评价方式的认识
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采用质性评价方式的认识
南京市秦淮中学 刘小康
内容提要:通过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特性和质性评价的分析,试图认识质性评价对美术鉴赏课程的适应性,同时分析了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评价者本人的参与、自然情境的设置、及评价方式的归纳分析和解释等问题。
关键词:质性评价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 评价者 归纳和分析
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的评价建议第4条指出:注重质性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成长记录主要有“过程性成长记录”和“成就性成长记录”两 类。成长记录评定的主要意义在于提供能使学生学会判断自己进步的机会。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象资料等)、自我反思及他人评价的结果等。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成长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发展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在普通高中强调采用质性评价的方式是本次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亦是本次高中课改的基本要求。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课程五大模块之一,它既非浅性的欣赏课程,也非严格的美术史教程,松散的或量化的评价都不能适应美术鉴赏的课程特征,如何正确认识质性评价以使鉴赏教学的评价方式更科学更完善,是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什么是质性评价?
所谓质性评价方法,也被称为自然主义评价(naturalistic evaluation)范式,它在认识上反对科学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反对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字,认为这种做法提供的只能是歪曲的教育信息,且有可能丢失重要信息。它主张评价应全面反映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育和课程实践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它以建构主义为其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反对量化范式,反对将知识视为孤立的单元,做出对错二元的评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本质上是质性的,具体表现为:(1)知识的掌握不仅仅是会与不会、正确与错误的简单核定;(2)知识依赖于特定的认知情境;(3)解决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甚至跨学科知识。建构主义提供了认知学习与教学过程的一个新视野,即教师不是传递已有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建构知识。为了获得真正有效的知识,建构主义倡导:“为理解而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建构性学习对评定的要求是,关注学习过程,并通过评定激发自律式学习。所谓质性评价包含两层意思:采用质的方法开展评定活动,以及指向学生学习特性的质的评估。质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以及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评定内容侧重对知识的深层理解,问题比较开放或为非结构的(ill-structured),甚至难以找到标准答案。质性评价要求学生、教师、家长和同学共同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法是动态的,多元的和情境化的。
二、高中美术鉴赏的课程特点以及质性评价对其的适应性
1、对美术鉴赏的判断与认知
美术鉴赏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和欣赏。在美术鉴赏中,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的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趣味,从作品中获得对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并伴随一系列的情感反应,从而对作品作出某种审美评价,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即审美享受。《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鉴赏模块的成就标准是这样指出的:(1)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2)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3)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相关信息(4)知道重要的美术家极其代表作品(5)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6)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从美术鉴赏的课程特点及成就标准我们可以看出,鉴赏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其过程性和主观性都很强。在教学中,学生的鉴赏能力的提高和显现呈现出发散性和多维度的特征,它不应局限于某一层面或某一向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大多从学生的语言或书面表达中来评判学生的鉴赏能力,这对于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比较有利,而不能准确的考察出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例如成就标准中的(3)(5)(6)条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作出考察才能作出相应的评价,单凭一份试卷或一篇文章来考察是不准确和不全面的。再者,美术没有一个准确的评价标准,它本身就充满风格性和主观性,因此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评价也应是发散性和多维度的。
2、质性评价对美术鉴赏的适应性
有些人认为,美术鉴赏教学的评价随意性很大,不具有科学性和可信度,这是对评价的一种偏见。美术教学本来是充满情感色彩的艺术活动,采用数理方式的量化评价难以实现,而以描述为主的质性评价是基本的方法。美术教学针对不同基础和不同个性的学生确定评价的层次和向度,以发展性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体现面向每位学生的自主发展,这些美术教学评价的因素使这项工作看上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美术教学评价“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终结性评价关注的是结果,是面向“未来”、注重发展的评价。所以,发展性教学评价也应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三、质性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在谈到质性评价时指出“质性评价需要评价者本人的参与,在自然情境中搜集各种评价资料和素材,采用归纳法分析评价对象的表现,并用解释性的方法描述对象”。在美术鉴赏教学及评价中如何理解这段话,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者本人的参与
质性评价非常强调评价者本人的参与,注重评价者个人因素对评价的影响,同时关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和如何与被研究者建立关系。在美术鉴赏中,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趣味及情感反应都是主观的,作为评价者的教师其对美术的理解也有很强的主观性,这是美术的学科特性决定的。教师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往往会自觉不自觉的成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标尺,对学生鉴赏能力的评价也有这种倾向。这也是美术学科的一个特性。在这个过程中,评价者本人实际已参与其中,但大多教师的参与过程是不完整的,没有继续延续下去,质性研究注重评价者本人作为“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关系,要求评价者保持双重身份,合理的与被评价者建立关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生的公共的或私人的活动,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性格特征等,消除“代沟”等容易造成观念误差的因素,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中的作品。而在作出评价时教师又必须从“局内人”转为“局外人”,作出尽可能完善的评价。
2、关于自然情境
所谓的自然情境是指“在自然环境而非人工控制环境中进行研究”。美术鉴赏是一门高中必修课,其授课时间主要在学校,但其学习过程和能力提高的表现应体现在所谓的“自然
情境”中,教师要作出质性评价也需参与到这种“自然情境”中,因此学生鉴赏能力显性和隐性的表现是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结合,教师需对此作出关注。
3、归纳分析和解释
对资料的归纳和分析是质性研究的主导手段,在质性研究中要求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同步进行。资料分析一般有“线性”和“互动”两种模式,其过程可以理解为“资料浓缩—展示—结论—补充—浓缩”这么一个循环的过程,因此整理和分析的同步显得尤为重要。美术鉴赏应特别注意结论后的资料补充,例如在中国画的鉴赏时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对色彩和体块的认识,需要在西方传统绘画中验证;而对抽象的西方现代美术的理解更需要在生活情境中去评价。在评价的结论中,教师应采用解释性的行文,强调对评价对象进行整体性的、情境化的、动态的“深描”,以体现学生原始的学习过程。现在较多的采用的“档案袋评定”就是这种评价思想的具体体现。
四、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关系
在高中美术鉴赏中采用质性评价并非完全排斥量化评价。美术鉴赏需要一些基础知识,比如美术史,而对它的评价,量化的方式还是比较客观的。在当前我国的国情下,对学生的评价不可能完全以描述性的方式来完成,高中美术有学分,学分就是量化的。因此在“档案袋评定”中,应是质性和量化的结合,通过适当的量化评价使得对学生的学情有一个具象的比较,从而更好的补充个人在学习中的缺陷。
质性评价在高中教学中相对与量化评价才刚刚起步,它的理论基础-质性研究的开展也不广泛,但质性评价对美术学科特性的对应性应是肯定的。新课标实施才几年,对具体学科的评价方式及标准的探讨也才开始,在美术学科中如何认识并具体实施质性评价应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参考书目: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陈向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10-17
第二篇: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作者:李美云单位:濮阳范县一中电话:***邮编:457500类别:论文类
摘要:美术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注重情感体验与学习过程,通过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生受益。新课标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重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美术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注重情感体验与学习过程,通过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生受益。新课标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重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转变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新课程要求学生要善于自主探究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为此,只有创设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中国民间美术》一课可以和学生们共同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主题,然后自由组合,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将提问权下放,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同时,学生的提问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更有的放矢。这样的课堂教师融合在学生中,师生共同参与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二、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引导学生敢想敢说
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师生生命力的系统,是一个以学生的认知、实践、发展主体的特殊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人际沟通交流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引导学生敢想敢说。尽管高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但在情感方面却相当封闭,他们没有象小学生、初中生那样敢于坦陈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胆怯、爱面子。再加上长期养成了一种不愿在课内举手发言的习惯。针对这种现象,可以把课本的内容列成许多问答题或选择题,让学生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发言方式,旨在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此外,为了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可以在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总是带着微笑认真听他们的叙述,以赞许的目光注视他们,及时表扬
鼓励。即使学生的论点有欠缺,也避重就轻地加以总结。许多的事例说明:开展欣赏教学,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师要做到倾听学生的心声,时刻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得到提高。
三、丰富形式,教学手段多样化
直观教学是美术鉴赏的重要特点,我们应利用多媒体教学绚烂多彩的表现形式,融鉴赏、讲授、示范为一体,声画同步,图文并茂,脱离课本那些有限的图文资料,为学生开拓一个更广大的艺术鉴赏世界。
在上《古建筑的保护》时,着重介绍世界园林史上的明珠--圆明园。让学生欣赏圆明园全景及局部图画;接着让学生观看优秀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当影片中出现了圆明园那如诗如画般的景色时,同学们的赞叹声此起彼伏,当看到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时,同学们无不为之愤慨。最后,画面定格在了圆明园的遗址上,带着深深的思索结束了这节课。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注重实践,让学生动起来。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比如说上完《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之后,可以准备了一节设计制作课,请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理想中的家园”。大家在前一节课上欣赏完国外传统与现代的建筑之后早就跃跃欲试。老师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展示自己设计理念的舞台,学生们当然格外卖力,在小组中制作出了一个个别致的模型,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整合其他课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古代中国山水画家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可见诗歌与绘画这二种艺术真称得上水乳交融了。把诗歌引入美术课堂,依据学生的丰富想象,把诗歌与绘画联系起来,去领略诗情画意,增强审美感受。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山水画的意境时,直接引入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充分体会线之美。利用大自然曲线和直线组合的美景,让学生在提高对线的认识基础上想象,并画成一幅诗意画,体会线在自然美与艺术中的作用,从而体会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进一步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诗画结合,使学生达到更高的意境和审美享受,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涵养。
四、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标强调:“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评价学生作品要从促进学生发展入手,重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而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特长;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性,不能用统一的尺度来要求学生,要体现美术的基本特征,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作品,心情应该是非常兴奋的,也迫切地想得到同学、老师的肯定。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等,来评析学生的作品。在评价中,我们应强调过程性,关注个性的差异。当然,赞美、鼓励是主要的手段,以多元的评价尺度及时给予学生积
极向上的评价。
身为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育资源,思考教学中的得失。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体会到,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丰富形式,教学手段多样化;对学生多元评价,促进其个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开拓思路,主动探索知识,增强自主能力,提高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使美术鉴赏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第三篇: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结合本专业自身特点,谈谈学美术鉴赏的收获
美术鉴赏这门课程在大学里我对它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学习了播音主持专业,同时学习这门课程令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美术鉴赏的意义。播音主持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学,想学好这个专业,就必须了解和领悟各个领域的艺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艺术的真谛。
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素质方面的影响美育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美术是人们追求和创造美的具体手段,美术作品是这种探索和创意的结果,美术鉴赏是人们对自身所创造出的美术作品体现的艺术美的全面审视和综合检验,具体地说,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的内容及其造型、色彩、材质和由这些因素所构成的美感的解释、想像、体验、评价和判断。人类文明的质量可以通过音乐、绘画、建筑、舞蹈、戏曲以及文学作品来衡量,使受教育者认识并理解。美术鉴赏便是其中的一个篇章。美术鉴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每个人都有着审美需求,需要得到审美享受。大学生对美的追求,对美的需要和享受更是充满了热情和希望。但要真正能懂得美、欣赏美、创造美,还需要通过实践的培养和锻炼。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使大学生以美引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大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同时又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形象化的表现形式。美术鉴赏是最基本的美育方法之一,鉴赏过程中所产生的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必将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培育、陶冶人们的美好心灵和情操,提高人们爱美、传播美的思想境界。美术家一般在表现美术作品时,会反映一定的道德规范、政治思想等。
总之,学习美术鉴赏,对我们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既可以学习到对美的鉴赏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我们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可以说是一箭双雕,收获无穷。
第四篇:浅谈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浅谈对美术鉴赏课的认识
————美术鉴赏课的感受
姓名
纪晓晓
年级
10级经管系
班级
会计电算化1班
学号
201002028011
美术鉴赏课的感受
摘要
美术鉴赏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我们在欣赏中提高,在比较中进步。其欣赏价值,文化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广泛的汲取人类一切文化成果的养分,不断的拓宽我们的视觉感受领域,是提高和完善我们美术欣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美术鉴赏; 艺术; 审美情趣; 真识
从不了解美术,到懂得欣赏美术;从无视美的存在,到学会发现美;从对美术不感兴趣,到喜欢上美术,这就是这学期学习美术鉴赏课的最大收获。美术欣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课堂,老师讲述了许多美术作品,例如:梵高的。我国的民族美术可以说是艺术聚集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大家也都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色彩独特的民族艺术,它们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美术是不分国界的,了解博大精深的美术艺术是一种修养,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美术鉴赏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我们在欣赏中提高,在比较中进步。其欣赏价值,文化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广泛的汲取人类一切文化成果的养分,不断的拓宽我们的视觉感受领域,是提高和完善我们美术欣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稚嫩的远古美到沉雄博大的秦汉艺术,到文人登场的魏晋南北朝,到雄浑壮丽的隋唐气象,从继往开来的五代到宋元意象,到画派林立的明清,再到新旧交替的中西交融,最后到个性十足的现代,每个时期都呈现出独特的绘画特点,都留下了一批优秀的画作,让后人去赞叹。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就像凡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
《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拾穗者》这幅画的生命就在于真实,这种真实能引起人们对那个社会的怀疑。米勒在他所有的画中都采用了简洁手法,表现丰富的内涵,他的思想观点都通过真实的形象和场面自然地流露了出来。他创造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农民典型,他笔下的农民具有一种朴实、善良、憨厚和稚拙的美,永远散发着泥土的气息。他用画笔和颜色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依恋,也揭示了人类围绕土地而争斗的喜悦与悲哀。
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美术鉴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我们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我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我们的艺术审美兴趣,而这对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第五篇:浅谈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美术鉴赏》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所在院校: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班级: 13检测一班 姓名: 王正通 学号:G1340136 任课老师: 张萌 提交日期:2014.5.12
浅谈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我们在院报告厅接触了《美术鉴赏》这门课,虽然是大课,虽然有很多人在一起上课,但是,我还是觉得美术鉴赏确实挺有意思的。美术本生就是高雅的艺术,我们通过学习《美术鉴赏》这门课,让我们更深层次的接触美术,了解艺术。所以我想就我知道的和我理解的以及我课外掌握的,来谈谈美术以及美术鉴赏。一.对美术的认识
美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有别于听觉艺术的音乐,语言艺术的文学,是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的一种空间艺术。正因为有以上基本特征,美术作品首先应该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它能引起人们视觉观照的空间形式;其次,它通过其物质媒介向人们展现一个静止状态的相对理想的客观世界,进而触发人们二次创造特定的情感情绪。在鉴赏课堂上常会出现教师讲的的滔滔不绝。而学生无动于衷的画面。这是由于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情感共鸣的作用。
美术是具体存在于空间,而且能够感知的一种形状或形态.它是一种存在的物体在人们的视觉中有很多中认定中物体的产生.它存在于人的心里或思想里的一种感知物体或事态.但它不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的东西.塑造形体是美术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美术的主要功能就是刻画事物的外部形态,而塑造形体就是为了很好的表现各种事物的外部形态,是画面达到一种更好的直观效果。这就是美术这一艺术门类的巨大优势,使人们从视觉上获得更好的享受.二.对美术鉴赏的认识(部分查阅网络资料)美术鉴赏是人们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审美知识等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判断的欣赏与鉴别的过程,是鉴赏者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特殊的精神活动,也是鉴赏者对美术作品再创作的过程。美术鉴赏既涉及美术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又涉及鉴赏者的知识、能力、修养和复杂的心理过程。
美术鉴赏的客体条件是指被鉴赏的美术作品,如果客体不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便失去了鉴赏的意义与价值。欣赏一般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而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1)比较式鉴赏
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比较的内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但根据这些形式方面的差异也可以引导我们去寻找原因,这就需要涉及一些社会的因素了。至于具体对比哪些内容,还需要依靠感觉的指引,所以比较的方法其实是几种鉴赏方式的综合运用。
(2)社会学鉴赏:
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这些因素不是单靠表面的观察就能完全了解的,所以社会学式鉴赏的核心在于探究、追问,了解作品的主题,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并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积累一定的知识才能有很好的把握。(3)感悟式鉴赏:
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三.美术鉴赏对大学生的意义
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并且提升了大学生的自我修养。等………………(1)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修养。
美术鉴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信、自爱、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帮助大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 通过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如我最喜欢的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他把集市上等地方的同一时间不同的小细节画的淋漓尽致。其中对各色人的生动描绘已成为人们认识宋代社会、服饰、风俗、技术、建筑、市场等的第一手资料。就是在这种鉴赏活动中,是美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种种与他人产生共鸣的经历与感受,能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并获得一种全新的洞察力。
(3)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 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总之通过美术鉴赏使人视觉愉悦、心情舒畅;画面上的节奏感、韵律感会对人的视觉产生影响,使人产生联想。在对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也更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热情与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