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新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大纲》修订之后,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我们一线教师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是指导我们教学的指路灯,不仅给了我们方向,也给了我们方法。
由于我将担任第一学段的老师,所以我重点学习了有关第一学段的课标,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教学方向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识字与写字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这样的目标意在培养学生对汉字和汉字学习的态度与情感,不仅仅是局限在学习汉字的动力问题上。同时也告诉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在注重识字数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以及识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
我即将教学的新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需要学生会写的字有300个,认读字300个。《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对韵歌》选材为合辙押韵的韵语文词,短小精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时应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集中识字,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边识字边阅读,边阅读边识字,二者有机结合。《口耳目》属于看图识字,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把汉字和图片联系起来,并发现汉字字形和身体各部位的关系,了解字义,记忆字形。《日月水火》属于象形字识字,应先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凸显字理,体会汉字的意象美。第二步可以按顺序分步骤展示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象形字的识记规律。《日月明》是会意识字,教师应先将字分解成几个构件,让学生了解各个构件的意义,再将这些意义相联系,理解该字的意义,最后因义识形,让学生从构件和字的意义关系掌握字形。《大小多少》则是归类识字,要图文结合发现文字与图画的对应关系,把认字建立在感知图文、认识事物的基础上,把识字和学习量词结合起来,感知大小不同、数量不同的事物要用适当的量词表示。还有拼音识字、猜猜识字和生活识字等。识字教学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语境中学习汉字,可以帮助学生准确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还要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汉字音、行、义的联系,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识字教学不是教学生识了字就算完成了任务,学生是否自己独立识字才是关键。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实现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比如:采字果——看字形读出音;捉迷藏——根据露出来的部分部件识别整体;找朋友——拼音与汉字或部件组字,也可巩固同义词、反义词;变变变——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利用熟字记新字;编字谜——将汉字拆开编成口诀、顺口溜;猜字谜、勇闯关、演一演等小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学得好记得牢。
我们在写字教学时,要在学生写字过程中给予适时指导,关注学生是否能按笔顺书写,还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而不完全是写字知识。我们可以以教师示范或学生观察范字,学生书空、描红等环节来帮助学生规范书写,最后可以通过展评、生生评、师生评来提高学生书写兴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不仅如此,课标也将“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纳入进去,所以我们在指导写字时,还要关注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一拳、一尺、一寸),姿势端正不仅有助于学生规范书写,还有助于保护学生视力,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
认真写好汉字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那如何提高书写质量,这就需要我们讲究写字教学策略。第一,每节课尽量安排写的指导和练习,使学生重视写字,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二、写字是一项技能,技能的学习要熟习,想把字写对写好写快,只能靠实践,在写的实践中“增强书写意识”,“掌握书写技能”。三,分散难点,引导学生一步步前进。在写对的基础上写好,在又对又好的基础上写快,循序渐进,慢慢进步。四,可以适当利用书空、描红、临摹帮助学生掌握字的间架结构。
关于汉语拼音,课标中是这样说的“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这些内容是在识字写字部分提出的,强调了汉语拼音作为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对于识字而言,汉语拼音仅仅是帮助识字的工具,绝不能代替识字,所以在教学中,对于常用字除了要做到读准字音外,还要理解字义,学会书写和运用。
新教材在拼音教学的每一课都提供了整合的情境图,这些情境图既表音又示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生心理,降低了拼音学习的难度,增加了拼音学习的趣味性。我们可以利用情境图,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与图建立联系,更好地记住字母的音和形。我们在拼音教学时,要注重方法指导,多做示范,采用直观演示、听读模仿、读读拼音方法的儿歌,设计有趣的环节反复练习,多进行拼读实践,及时纠正,让学生在大量的拼读时间中找感觉,逐渐形成正确、熟练拼读音节的能力。
二、阅读
课标中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用”是初步尝试学习用普通话朗读,强调的是老师指导、示范,重视朗读的过程。还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从这点中可以看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引导,从平时的校园生活中影响学生,让学生爱上阅读。比如在班级里安排阅读角、教师经常给学生读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安排早自习三分钟演讲、在阅读课上进行分享阅读,鼓励课下亲子阅读等。而我们作为老师,更要言传身教,老师爱读书,学生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要从生活中影响学生,努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于阅读的具体内容,课标中是这样说的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显的故事,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儿歌、儿童诗和浅显这些材料短小,有节奏,朗朗上口,适合低年级孩子诵读,这样的要求侧重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以体验情感和想象情境的心理活动为通道,达到感受语言、领悟大意的目的。
在阅读中学生还要达到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样的阅读目标中蕴含着以下几点,这也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孩子从以下几方面对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一,要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比如上下文的内容制约。
二、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句,比如阅读者的语言直觉,即语感。三,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自己探索性地理解词句。这些都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我觉得可以通过听老师读,听其他同学读,句子对比读和自己反复读的方式来让学生体会不同标点符号在语气表达上的不同。
我们经常讨论阅读教学,那么什么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呢?课标中是这样说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说明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在这样的对话中,我们要注意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或激发兴趣,或启迪思维,或引导点拨,给学生浓浓的人文情怀。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见解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可以评价别人的意见或与别人进行争辩。我们要着力引导学生站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采用读、背、说、写、画、演、做等方式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这对我们低年级来说尤其重要,低年级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想要获取新知,想要表达自己,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符合学习内容的小游戏、小表演等环节来满足学生兴趣,比如在《青蛙写诗》的阅读教学中,在熟读课文后,可以设计一个小表演,分角色朗读的同时让扮演小青蛙、小蝌蚪、小水珠的小朋友边做动作边读课文,让学生互动起来,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熟记课文内容。还应注意的是课标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领和点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实践。
三、写话
写话是学生学习书面表达初级阶段的“内容”和“形式”,课标对写话提出三点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那么我们该如何指导写话呢?首先,先说后写,训练遣词造句的基本功。说是写的先导,从说一句话开始,逐步过渡到多说多写,二是引导学生多观察,为写话提供丰富的素材。三是训练语言与发展思维的结合。写话形式要灵活多样,比如看图写话、观察写话,也可以是情境写话、听写、读写等,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并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四、口语交际
关于口语交际的教学,课标指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和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如在设计《我说你做》教学设计时就可以这样设计:第一轮游戏,老师说,学生做。师:请大家把铅笔、橡皮放到笔袋里,再把语文书和生字本放在书包里。学生照着做,教师适时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说出“听”的礼貌,要认真听别人说话。第二轮游戏,同学说,大家做。学生:请大家站起来,一起拍拍手,再一起跺跺脚。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说出“说”的礼貌,大声说,让别人能听清。并总结:说得清,听得准,记得牢。第三轮,我来说,你来做。分成小组,一人说,其他人做。通过这样的小游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理解了听和说的礼貌,自己总结出应该怎样和别人进行对话。
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的学习,我充分了解第一学段的学习目标,让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为我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还将继续学习,在实践中落实课标,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努力取得更大进步!
第二篇:学习《课程标准》读书心得
学习《课程标准》读书心得
——林丽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本学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课程标准》,并努力把《数学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相互协作、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在课程改革情景下,如何有效进行数学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备课组活动或者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对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处理“强化基础”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如何向学生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大力抓好课堂教学,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时指导”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推行“情景——探究——实践”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既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本学期中,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应当说这样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精神,对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是大有帮助的。
三、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通过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教师们的备课水平。本学期中,我们数学教研组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读后感 www.xiexiebang.com)先让每一位任教老师独立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然后备课组再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开展研讨活动,从板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态、课堂的“应急预案”等全方位的进行研讨,努力提高了每位教师个人的综合授课能力。
四、不断创新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已从单一的终结性考试发展为考试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为适应这一转变,本学期,我校数学组在继续大力推进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同时,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评价中。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是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动力,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将不断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并努力吸收、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做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为全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努力。
第三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关于作文教学的思考
南铜冶小学
李晓会
任教学科:语文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作文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为了更顺利地开展作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我对语文课标中写作教学进行学习,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下面就谈一谈自己对写作教学的粗浅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说明写作教学不能离开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写作教学之本,绝不能为了学作文而去教作文。《课标》中还说: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就是说作文本来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一切要为学生服务。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离不开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高,作文要为学生服务,这是作文的本来面目,应该是我们的作文教学首先考虑的问题。
一、我要写”“乐于写”是学习写作的基本规律,是须臾不可少的学习情感。小学习作教学更应始终把“我要写”“乐于写”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必须着力培养学生“我要写”“乐于写”的书面表达习惯,使学生达到“需之切”“乐其业”的境界。
二、小学生习作,特别要强调“我手写我心”。
了解学生,知道他们有哪些生活经历体验,引导他们写出来。作文的实质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写作过程就是利用内部语言思维、表达的过程。先说后写是开始学习写作的好方法,这是学习使用内部语言构思写作的过程。就是到了高年级也应该有适量的先说后写。
三、习作教学应该是“习作两条线”,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
一条是生活习作,从写“放胆文”开始,写自己的生活,所见、所说、所听、所想,养成经常写的习惯。另一条是系统习作训练,从三年级开始,也从写放胆文开始,逐步学习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逐步学会观察、学会习作,把自己的习作写得好一些,更好一些。通过这两条线的训练,养成“有内容”“会写作”的习惯。
读写结合”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在大量阅读中学习写作。
大量阅读既可以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写作能能力,更能塑造人格。
四、小学生作文的评价重在展示交流。
《课标》中指出: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运用“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第三学段是“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第四学段的要求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展示交流既可以促进学生“乐于写”,又可以评价出真实的写作能力。至于写一篇作文式的考试最好在高年级进行,而且要与平时作文结合起来全面评价。一篇作文定输赢的做法不利于小学生的发展。习作就是习作,是自己练习写作。决不能拿“作文选”作为衡量学生习作水平的标准。要承认差异,不搞一刀切。多做纵向比较,只要学生努力了,进步了,写出来的作文说清楚了自己的意思,就应该是他自己的好作文。做横向比较时要引导学生欣赏同伴的习作,学习同伴的习作,承认自己的差距,树立信心提高自己。
《课标》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从各阶段目标上看,写作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要超越阶段性特征,要从情感出发,以兴趣为先导,以生活为源泉,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另外,三维目标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具有整体性,写作教学自身也具有的整体性,不要把写作教学分的支离破碎,那样会“按下葫芦起来瓢”——顾此失彼,要以激趣——积累——思考——表达——交流为主线促进写作水平整体提高。再其次,写作能力与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一起构能了语文能力,同为语文素养,所以要整体考虑他们之间联系,以大语文观进行写作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我们的语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体现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
有个人味呢?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新的理念对于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它在呼唤着能够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准确诠释,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教师。
当代,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学生,他们渴望着有着独特个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师给他们一个全新的解读,渴望阐释自己的独特体验,渴望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在观点的碰撞交流中去共同完成对那一个个文本的理解。顺应这一潮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必须靠个性来培养。这必然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冲破传统的羁绊,走向自由的天地,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独特的魅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和自豪,我们教师也定能成为学生崇拜的大师。
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能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还要能够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以往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习惯。
教育教学的变革意味着重组。同样,在新的《课程标准》面前,对每个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会,也为我们在事业上的追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只要不懈努力、勤于追求、敢于创新,我们都可成为驰骋课堂的骁将、驾驭教材的高手、学生崇拜的偶像、受人尊敬的名师。
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还是一项事业,更是我们生命旅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为师的过程应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过程,应是我们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仅是我们自身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对我们的期盼。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观,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教师“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通过考察、访问挖掘本地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想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广的影响,我们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善于钻幽探微,透彻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把教科书中直接呈现的(即显性的)价值取向和隐含于其字里行间(即隐性的)价值取向,都能呈现给学生,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体验语文的美。
现代社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已不再仅仅限于课堂。因此,我们教师要重新认识自己,向学生学习,要真正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总之,《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方法多元化了,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化了。
第五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近期,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新的理念对于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它在呼唤着能够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准确诠释,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教师。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会有效结合“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