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贫困户交流中的感想[本站推荐]
和贫困户交流中的感想
今天在和一位贫困户的交谈中是我感触很深,突发奇想总结了近年来在基层工作中对于扶贫的认识和作为贫困户对于扶贫的认识,两者结合发现了脱贫中的一些问题,作为十四亿的人口大国,党中央对全世界承诺2020年全面脱贫,这是一项伟大的决定,可在实施过程中,在基层扶贫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个人认为主要还是突出在政府和贫困户对于扶贫的认识不同,造成了贫困户对于政策的依赖心理,虽然贫困户在扶贫期间确实能够按照贫困线的划分达到脱贫,可是在一后的生活还是令人担忧。
下面就从我和一位贫困户的交流中谈谈我的看法,今天早上我接到了我村一位贫困户孟某某的一个电话,说姑娘在江苏打工急需要用钱,我作为以前村里扶贫的主要负责人,也经常借钱给他,可在今天的电话交流中我发现他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我给他说明了我近期经济也比较紧张后,他竟然说去问镇领导借钱,我就约他见面谈了谈,在交谈中我发现,我们对于贫困户的想法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孟某某作为我村因残致贫,生活比较困难的一户贫困户有我镇党委书记亲自包户,在政策上也给予了一定的倾斜,个人也经常自掏腰包对其进行照顾,我们也对于照顾贫困家庭在一起做过研判,制定了切实有效的脱贫措施,孟某某和患有精神病的妻子在政策上做到了能享受的政策都得到了享受,其女儿和女婿也在外地打工,从基本的生活应该是达到了脱贫的要求,可在和他的交谈中发现,按照各项政策给予的补助他们夫妻在家基本生活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们在家省吃俭用有时候还要补贴他们在外地打工的女儿,包括这次借钱也是给他女儿的,我感到很吃惊,问其详细情况,他说是女婿在外地上当了,在网上代了款还不上,法院要起诉,他觉得作为父亲要帮助女儿度过难关,他这种行为确实让我很敢动,为此我们做了深入的交谈。我给他说现在女儿已经长大,要担负起一切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像你这样的生活,本来要靠社会救济,可是你这个家庭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还是要依靠子女。即使在外边受到挫折,也应该自己去面对,在说现在他们已经结婚,还有你女婿的亲属可以帮助他们,你有帮助子女的想法,我可以理解,但是我觉得还是要量力而行,即便是有人借给你钱,你考虑过怎么还吗,同时我也给他指出了自从2016年基准扶贫以来,作为贫困户你有一种依赖心理,凡事都靠政府,这样等脱贫以后很容易再次反贫,建议你对子女多教育,自力更生,对家庭做一个规划,为这个家庭以后的生活有一个奋斗的目标,他对我的建议表示赞同,同时也表示不再找领导,不给领导添麻烦。
在谈话中我了解了贫困户对于精准扶贫的认识和看法,并进行了交流,作为贫困户的孟某某,提起扶贫政策看起来是非常了解,提出某某村的贫困户得到了这样那样的好处,某某会告状的贫困户得到了怎么怎么的特殊照顾,不但没有对自己得到政策上的帮扶表示感激之情,却对扶贫表现出了极大的意见,由此可见是我们在扶贫工作中的思想工作没有做到位,造成贫困户对精准扶贫的误解,经过我对于扶贫政策,和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政策区别,扶贫资金使用导向,和脱贫的一些要求,和政府的一些想法给他解释,是他对于扶贫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并表示自己会自力更生,积极配合政府,做到早日脱贫,精准扶贫已经开展3年了,确实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有时候对贫困户了解不够,对一些贫困户的行为很无奈,对与我镇某村的一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帮扶责任组,和帮扶责任人经过多方努力争取了项目,房子盖起了,可是出现了质量问题,现在弄的帮扶责任人都无法面对,解决这个质量问题也不是很快就能解决的,贫困户要信访,帮扶干部也很无奈,这也反映出了在有些政策落实中,各方面的协调交流不够,好事办成了麻烦事,由此我想,政府要加大各项政策落实的监管力度,做好贫困户的思想工作,只要贫困户能够有一个自力更生的思想,应该会比好政策更有效,这只是我和贫困户的一次交流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扶贫攻坚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希望贫困户能够在各方面的帮扶下早日脱贫,也希望扶贫干部的工作能够得到贫困户的认可和支持。
集思广益
2018.10.20
第二篇:走访贫困户感想
如果说,在人生注定会经历许多的第一次,那么在今年寒假中“到安岭走访贫困生”将是我人生旅途中的第一步,也是那么难忘的一步。
一直以来,“慰问、走访、贫困生”等公益性的词语只会在电视、网络中出现,但这次我亲身经历了一个看似遥不可及,其实又那么容易的走访。身为仙居本地人的自己,一直以来生长在仙居县这个美丽的城市,即使有时看见平房也没有太多想法,但那天,当我们经过2个小时的客车到达安岭的时候,当从一排排的高楼过度到岌岌可危的土平房时。当从干净宽敞的大马路走上崎岖,泥泞的山路时。那一刻我的心颤动了,不仅仅是惊讶,还有那种复杂的情绪萦绕在心头。那崎岖的泥路,那排排平房,那难闻的异味和满屋子的烟熏火燎,无不映照着山区人民生活的困苦,艰辛地挣扎。首先我们走访的是***他的家是位于安岭50里的一个小村子里。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他家的情况,做着汽车到了安岭,他家实在是太偏僻,最后我们找到了一个三轮车拉着我们到他家。一路上颠簸不平,看着那崎岖不平的路,泥泞不堪的地,我禁不住的在想,这位同学家境到底会贫困成什么样?他上学到底要多么不容易。
颠簸了两小时之后,终于到了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岌岌可危,破旧不堪的土平房。这也激起了我对这同学和其家庭的同情之心。从村口到他家也就是200左右,可是我们却走了将近半个小时。因为这村子的路是泥泞不堪的,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将脚陷到泥土里。好不容易来到了他家,就发现一个年近半百的妇女正在洗衣服,遍布老茧的手被冷水冻得通红。再看看后面那破旧不堪的房子,我的眼眶湿润了。我们向妇女表明了来意,这妇女显得很是兴奋,兴奋中有些手足无措。她将我们请进了屋里,先找个杯子给我们倒水喝,可是却没有找到一个像样的,她显得有些尴尬。
当我们走的时候,***的母亲一直送我们送到了村口。第二天的时候我们去了另外一家贫困同学的家,他的家位于离安岭100米的小村子里。当天上午,细雨靡靡。我们坐着三卡来到了村口。大眼望去,整个村子都覆盖在雨雾之中,但是却依旧掩盖不住这个村落的破落。我们走了很久,因为下大雨的原因脚下很滑,真是举步维难。问了好些村民,终于来到了他的家。他的家在一个很偏僻的角落,家里是单亲,只有***在地里忙活,爷爷奶奶在家里坐着,***的妈妈在家里做饭。他的妈妈脸上布满了皱纹,在一些角角落落还有冻疮。我们进门时表明了来意,他的妈妈给我们用碗来给我们盛了一碗开水,***有些内向,在一旁不说话,但是眼里却噙着泪水。
通过深入这两位同学的家庭,我真是感触颇多。我们生活在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中,不愁吃不愁穿,但是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应该多做些什么,不应该在满足现状。身为同学的我们应该为那些贫困同学多作贡献,让他们有个感恩的心,健康的心。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
第三篇:读书交流感想
让阅读陪伴你我成长
因为书籍,我们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在成熟之中做到自立,自信,自强;因为书籍,我们从无知走向了博学,在博学之中吸收更多知识,并感悟人生真谛;因为书籍,我们从小溪走向了大海,在大海之中感受着智慧浪花带来的快乐。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可见,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多么重要。通过参加这次阅读分享会,孩子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孩子能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书,读好书,感受到读书的乐趣,让书籍成为陪伴自己一生的良师益友。
第四篇:日本交流感想
日本交流感想
---------cayman
今年暑假,我跟随福建省外国机构服务中心团队,来到日本国神奈川县横滨翠陵中学高等学校进行交流活动。
当汽车缓缓驰进校园,最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路旁一排排整齐笔挺的大树,它们好似士兵一样坚守着校园。学校在山上,满山遍野的树木和小草使人沉浸在绿的海洋。校园四周分别设有各种球场,足球场边的防护网竟有十几米高,四周绿草如茵。
走进教学楼,走廊左侧是一个个蓝色的储物柜。教室里窗明几净,课桌一尘不染。在教室背后还有挂书包的地方,十分人性化。我们步入会议室,日本学生早已坐在座位上等候着我们了。他们分成三个小组,小学、初中和高中组。我、吕晨与初中的学生一起交流。刚开始我对他们很陌生,不敢说话,后来在与他们一起参观校园时,我慢慢放开了,和他们熟悉起来。他们带我们去看料理室、茶道房和食堂。每一个地方都十分干净、整洁,给人带来一种舒适又清静的感觉。
回到会议室,我们一起喝饮料,吃零食,交流时就打手势,讲英语,或在纸板上写字。不久,我就和几个学生成为了朋友,其中一个还会说中文。我与她聊得热火朝天,就忘了时间。我将精心准备的礼物送给了一个有着小米窝,笑容甜甜的姐姐。她看了十分惊喜,脸上浮着春光。
接着,我们团队的学生站在舞台上,为他们表演了一首日文的《拍手歌》。在轻快的音乐下,我们统一的动作和美妙的歌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迎来大家热烈的掌声。会长牧内良平给我们一行37人颁发了日中友好交流使者章。我们团队与日本学生合影,互相给对方留下联系地址就匆匆离开了。
我们坐上汽车,日本学生在一旁不停挥手,舍不得与我们分开。在我们走出校园之前,她们给我们大大的拥抱表示怀念。我望着手上友好使者证书,它见证了我们之间短暂而又深厚的友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美好印象,我将把它珍藏一世!
第五篇:美国交流感想
美国交流感想
From 2012-8 to 2013-5
去年8月随着飞机降落在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人生中一段崭新的旅程就开始了。我这人离家比较晚,大三之前一直跟父母在一个城市,相聚最多不过40分钟车程。平时虽然嘴上喊着独立,但是究竟独立起来什么结果,自己心里也没数。家长大多是这样,嘴上盼着你早日自主,可是在身边还是会忍不住帮一把。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和两位同学一起踏上了一块陌生的土地,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陌生,不用于国内换个城市那么简单,要改变的很多语言、饮食、甚至节假日。
当subway不再代表地铁,而是三明治,当facebook 取代renren成为每天刷n下的消遣。自以为看着美剧对美国了解的八九不离十,但事实上是盲人摸象。不论从学习上、生活上、娱乐上。
由于去美国时间比实际开学时间要早不少,最先体验的是美国生活,其实这么说也不是很恰当,我只是住在宿舍而已,所以就说说宿舍生活吧。在美国住宿舍和中国宿舍一样规定很多,侧重点却不同,国内有断电、断网,美国却24小时供应,国内禁止电热器,美国完全不管。自己房间里地上不必干干净净,垃圾桶里也不用没有垃圾,书桌书架不需要整齐,总之国内辅导员查寝室的项目,美国宿舍统统不管。倒是厕所里马桶、浴室不是雇工打扫,而是由寝室里面的每个人负责,这是卫生检查重点,连一点点水垢被发现,都会被惩罚。美国寝室是有厨房的,所以厨房卫生也是重中之重,客厅底板、沙发、餐桌、电视桌,这些都必须干干净净。这里估计就能说明,美国人重视公共区域卫生,尊重个人生活习惯,不强求一致。而国内则强调军事化统一标准,从这点上说,并没有优劣。开学前宿舍会有一堂很长的讲座,教会你如何打扫宿舍,尊重舍友,讲座细致到用哪种清洁物品清洁灶台,用怎样的方式和异性外国人交流。这在国内往往一笔带过,不会深究。估计也是因为国内男女寝室是分开的,而美国不同,男女混居宿舍很常见。宿舍中央空调控制,室温长期保持舒适的温度。一年四季在寝室都可以短袖、短裤。
美国不像国内,学校内有食堂,而且食堂价格公道,美国这只有小卖部,东西很贵。吃饭基本就是自己动手了,柴米油盐酱醋茶,每项都是自己买,冰箱空间有限,需要协商怎么分配空间。买菜很不方便,主要是因为没有买车,所以一星期只能去一次,一次会买很多,这就给寝室冰箱空间协商问题增加困难。我必将能吃,每次会买很多,好在我的室友人很好,也不是很能吃,所以这个不是什么特别大问题。做菜做饭上,去美国之前学会一手好菜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在美国基本上开销会很大。
美国是个汽车大国,没有汽车基本在美国什么也做不了。在国内踩上自行车,基本完成生活必须任务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美国,单车是纯健身工具。我在国内考了驾照,可是到了美国不能用,还是要重考,不过国内驾照翻译过后可以提前路考。说白了,会开车在美国是个生存技能。
由于学校在农村,宿舍周围很冷清。除了树,还是树,只有松鼠、各种鸟类、鹿、小浣熊之类的动物和你为伴。美国人真的很少,有时很很让人不舒服。估计也正是这个原因,美国环境保持的不错。
去超市买买东西,进了超市我才发现美国的吃的东西是多么便宜,1加仑牛奶才1点几个美元,100%纯果汁1加仑才2块多点,我这几天每天天在喝还没有喝完。蔬菜稍微贵点,我说的贵点是比肉来说的。肉便宜的很,没有肥肉,都是瘦肉,如果说有肥的只能是培根了,就是腌肉。我只买了6块钱的,估计能吃一个星期吧。我只买了50块钱的东西结果堆满一个购物车,美国超市服务员不多,可能是人力成本高吧,只能自己看东西在什么位置。但出门口会有个服务人员帮你装袋子,呵呵不用付小费。顺便提一句,如果虫友们到美国的饭店或酒店得到别人服务时尽量给点小费,哪怕是一美元也好。我是没钱,就不去那种地方了自己服务自己。我拿了这么多东西正发愁怎么拿回去,后悔不该买这么多东西没有车怎么拿回去。同去的王师姐说可以直接推购物车回去没事的,下次推回来或者放在路边有人会收的,不错。美国的衣服也不贵,T恤什么很便宜,但是你要去商业区买,对于我这种学校在乡村的学生没有车不是很方便。阿迪或耐克比国内便宜多了,同系的一个男生买了去年的款式才20刀。就是和国内比也便宜呀,不知道为什么在中国福建或越南做的鞋反而比国内便宜。电子产品以本本为例那是比国内同等产品便宜至少2,3千,你要是有在感恩节或圣诞节血拼的精神,那要恭喜你了,有可能400刀买到IBMX61,不过好像停产了吧,现在是X300了。美国人在超市买水果好像是不挑拣的,有次我一时兴起在水果区拣美国大甜橙,一个美国人凑近,问我哪种橙子好啊,我还教他,有肚脐眼的是母的,更甜,没有肚脐眼的是公橙子,他似乎明白了,我智商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不得不说,美国人办事效率不是很高,前提是免费。网上类似淘宝的网站买东西,免运费会等比较久,还可能出问题。但是一旦付了钱,速度甚至可以达到隔夜就到。感恩节购物可以如此疯狂,晚上10点就到outlets排队等某些店开门,然后逛到早上再去商场逛到中午就可以倒下了。
生活上基本就这些。下面是学习
教科书买2手的有的时候就是白菜价,新书超级贵有可能200刀,出版社要赚钱总是一年就推出一个更新的版本,内容或习题改一点,但有时候买旧的版本也是可以用的,而且便宜很多。学校的书店里可以买新书,买2手书或者租一学期书,网上也是。在网上买一本书的国际版本(international edition),除了封面不一样,里面完全一样,价格确是美版的几分之一。这种一般在印度等外国销售,不能在美国销售的,但是买了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就是美国课堂知识点并不密集,单从教学进度和内容信息量上来看远远比不上中国课堂。美国老师在课堂上讲3个小时,可回想一下他讲的内容,似乎不够多,一些课和听力课差不多,听完只相当于练了听力。
我们大学课堂授课方式基本上是讲演式教学,虽然有时也搞些讨论,或做些实验,但是所占时间不多,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基本上是听课,以听懂记牢模仿学会为主。课堂上气氛较严肃,回答问题时要起立,学生心理比较紧张。美国大学上课气氛比较活跃,做实验比较多,讨论也比较多,学生随便可以提出各种问题,学生参与程度较高,思维活跃,学生没有紧张心理,回答问题或发表看法也不用站起来,在座位上即可,比较自由随便。但是课堂密度较低,纪律不是很好。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除有教育思想不同外也有客观原因,比如中国一个班的人数较多,一般都有六十人左右,而美国大学通常都只有二十人左右。中国课堂上桌子排得很整齐,不便讨论,而美国排得较随便,根据老师的需求,有的在桌子旁围坐,有的在教室内围在一起,各种坐法都有,甚至老师有时坐在讲桌上。非常便于讨论.我国的物理实验课通常是这样的:实验课的学生提前进行预习;上课时教师还要再讲一遍实验要求,然后学生们边看黑板上的板书和老师的讲解边进行实验,教师还不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这种实验课显然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不需要太动脑子,只要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就行了。
美国的大学的工科非常注重实验,工科的课基本以实验为主,美国的流体力学课中的自主实验课为例,我们参观的流体实验课学生参与度高,时间是两个小时,分别作了流体力学中的流量量问题,粘度的问题,还有一个开放性,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对自己实验的结果进行模拟,看看流场、流线,模拟用的软件老师只给你说明书,剩下的去不自己完成。这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堂教学态度的不同。国教师的教学态度以严肃著称,而美国教师的教学态度则较随意。我国的大部分教师总是很严肃地在黑板上出题,然后讲解不同的解题方法,而学生们则快速地抄着笔记,生怕记慢了黑板上的解题方法和步骤会被擦掉。反观美国的课,很自由,连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很随便,甚至有的老师坐在讲桌上,教师这种随便的教学态度确实使课堂气氛轻松了很多,但有时随便的过分了,有时老师也在不断的强调着课堂纪律,我国教师严肃、严谨、一丝不苟,很值得人敬佩。如有的教师上课时也幽默一下,调节课堂气氛,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美国教师则一点儿也不严肃,有的教师甚至太随便了。我国教师是师长,是有威严的长辈。而美国教师则更像是学生的大朋友,这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不再畏惧教师,美国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具有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影响的因素。这种师生关系远远好于我国(这也是我和接待中国学生的美国学生那里得到的信息),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因而才会对教师所教科目产生兴趣,才会花精力去投入该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也才会有所提高。我们聊城市大力提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举措。
我国大学生对教师更尊敬,学习态度更认真,求学的气氛更浓。我国的大学生有一项特长,是美国大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叹不如的:我国大学生的数学、物理、化学都是一流的,尤其是数学,我国大学生的计算能力一流,可以口算、心算加减乘除。我们的基础知识扎实,美国大学生则根本没有这种本事,他们仅仅学习非常基础的东西,我听的这些课都是讲非常基础的知识,他们每人都有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计算器,该计算器除了具有计算功能外,还有绘图功能,作为学习的必备用品。
美国大学生的生活似乎更灵活。他们在学校所学的课程,除了基础知识以外,其他大部分是培养各种能力。在学校就学会了很多厨艺,游泳,照顾小孩的能力,这些作为生活的必须,他们在学校里就已经学会了很多,不像我们的学生,大学甚至大学毕业后,生活上的问题什么也不会,成了生活的傻子。我们的大学生自从上了大学,尤其是到了高三,家长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家里的家务等等一切一切学生无需过问,也不让学生过问,只要学习就行,就这一件事----学习。这样反而让学生厌学,对生活没了兴趣,没了激情。在美国的大学了看到的每个大学生是非常阳光的,每个人都高高兴兴的。而我们中国的大学生一个一个带着眼镜,被学习压着,被学习累着,甚至是脸上写着沧桑感。据我初步统计我们的大学生近视率为90﹪以上,而美国的大学生在10﹪以下。或许是因为在美国近视超过900°就算残疾了。
中国师生关系比较严肃并且紧张,十分讲究学生对老师的礼貌,传统的师道尊严非常严重,所以学生在老师面前比较拘谨,不敢随便说话,怕对老师不尊敬。老师对学生批评也偏多,赞扬较少,即使赞扬,也是站在师长的角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师生心理距离较远,老师叫学生谈话,老师坐着,学生站着。学生有什么思想问题也不愿向老师说,在中国人看来,美国学生没有礼貌的概念,对老师直呼其名,可以随便和老师聊天,甚至可以开玩笑。即使是校长,也和学生,老师之间也没有什么等级观念,都是非常平等的,完全是在平等的交流,平等的对话,这一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中国学生学习比较刻苦,对老师长辈比较尊敬,书本知识掌握较好,有一定的道德修养。但社会经验很不够,缺乏主见,依赖性较强,创造能力较差,在学习上诚信有欠缺,学习不够主动,我们越是要求他们一味的学习,他们的厌学情绪越严重,不少学生一想到学校就讨厌。美国大学生学习凭兴趣,组织能力创造能力较强。接触社会较多,自强自立精神较好,不向父母要零用钱。当然,也有相当多的学生学习不够努力,合格率不高。
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上,我们普遍重知识轻能力,主张博览群书,主张全优。培养能力的问题虽然也讲,但研究不深抓得不紧,由于高大学校把高考升学率和分数放在首位,而考试的题目又与做过的题目大同小异,利用题海战术就可以得高分,真正考查能力的题目不多。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出考题越是照顾学生,学校就越是采取题海战术,能力也就越不易培养。所以到了大学,国内学生普遍还是题海。美国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很有利于自觉性较高的优等生,他们就是利用这些时间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对自觉性不高的中下学生来说,浪费时间较多,美国大学十分重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由讨论,也鼓励学生尽多地接触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更重要的是设法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进行自学研究和组织各种活动,在自学中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高考也主要是考能力,和课本基本知识与平时做过的作业基本上没有直接联系。
但美国老师怎么会去监控学生呢?一切任由你自己选择。
几乎每门课在开学时都有一个日程表,但是如果就相信了这个日程表,觉得很轻松,那就吃了大亏。在这里,每节课都会布置课后作业,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必须认真完成。因为所有的平时作业都是记入期末总分的。但是不同的课程,期末考试占的比重不同,但是基本不占多少分。正因为大量的分数在平时,平时的生活特别辛苦,隔着几个星期就有一个小测验,隔一段时间一个项目,而且老师有时候会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特别兴奋,突发奇想,突然觉得是不是该让你写个文章表达一下你对这个知识点的想法。总之,突发事件很多,加上平时已经很忙的课业、实验、项目要求,基本上会让你一连几天熬夜,而且熬夜是常态。毕设跟国内不同,是分组进行的,而不是一个人一个题目。教授给的题目不是特别难研究,也许也没有国内很多题目复杂,但是学校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很多的周计划,月计划,要不停上交,日程安排能不能如期完成,也要每周汇报,还有每个人例行的演说。就那我的毕设来说,我们组3人,另外两个美国人。我们组研究的是高炉炼铁的一个分支,关于怎样提高高炉使用寿命的。首先会有个总体计划,这个由导师和我们共同计划,然后明确3人各自的分工,之后就是按照日程安排,如期完成,期间3人每人都要去做一次关于自己毕设内容的演讲,就我们的毕设,有模拟,有参数分析,还有3d视屏制作。算是很全面的去了解了怎么做项目,怎么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
总之美国学习看似轻松,其实真正投身其中,是种苦旅。自由有时候才是给人的一种无形压力,不同于国内目的性很强的教育大纲,美国正因为随意,让人自己去思考怎样让自己变强,不被淘汰。当然这种教育下,毕业率就不是很高了。最后娱乐上。
由于住在农村,娱乐场所什么的离得很远。而且很少,真正的娱乐项目基本就是钓鱼、保龄球、当然还有篮球等体育锻炼。KTV之类的只有进城才有,所以并不像电影、电视剧里面一样,美国遍地娱乐场所。
在美国交流的10个月里,我去了一趟波士顿,算是唯一的旅游。本身美国历史很短,没什么历史气息,能算得上历史名城的也就费城、波士顿、华盛顿。而且美国很奇怪,所有大城市长相都一样,并没有很大的地域分化。所以我觉得美国旅游其实并不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在波士顿就去了趟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地点,还有莱克辛顿,剩下的就是逛步行街,还有吃海鲜,顺道看看三一教堂等古建筑。
总的来说,美国适合学习,生活情趣上每个人感觉不同。在我看来,美国生活索然无味。10个月里和一起来交流的北理工、西工大、川大很多同学成了朋友。去美国的中国人基本都比较热心,学长学姐也给与了很大的关心帮助。适应的很顺利,虽然生活无味,但是依然不能否认,美国的舒适自在。在学习期间,成功申请了硕士,下面会继续好好努力完成好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