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时间:2019-05-12 14:5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第一篇: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教学目的:使学员懂得在当前条件下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意义;澄清在坚持艰苦奋斗精神问题上的种种不正确的认识;

教学对象:基层干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提示:学习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的讲话精神,同《二次创业指导纲要》结合起来。重点讲清发扬大庆艰苦奋斗精神与贯彻十六大精神、完成十六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30分钟

前不久,在全党上下掀起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高潮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率领曾庆红等中央书记处同志,专程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学习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胡锦涛同志的这个讲话,是在我们党和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关键时刻对全党发出的号召,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完成党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有着极其重要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的意义。一、一次意义特别的重要讲话。

胡锦涛同志是在一个特殊时刻来到西柏坡的。刚刚闭幕的十六大,全面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地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和国家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为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努力着、奋斗着。在这样一个特殊和关键的时刻,胡锦涛同志来到西柏坡,向全党发出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的号召,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

同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一样,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一间100多平方米的普通民房里,正在召开着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毛泽东同志全面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党在伟大的转折时期所面临的工作和任务,并向全党同志发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伟大号召。几十年来,“两个务必”不仅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完成了由“破坏一个旧世界”到“建设一个新世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界”的角色的转变,同时也使我们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带领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两个务必”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自满和不断奋进的精神食粮(教学提示:此处可参考教学参考之一内容)。

当年,当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时候,我们党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任务,也面临着全新的考验。毛泽东同志把这一切称之为“进京赶考”。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我们,其实面临的“赶考”任务一如当年。如今我们的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完成三大历史任务,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我们必须看到,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面对这些成就,骄傲和自豪的感觉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一部分同志中间,却出现了骄傲和自满的情绪,这就不应该了。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国外腐朽生活方式和沉渣泛起的我国固有的封建残余的影响,使得一些人贪图享乐的思想也在滋长和蔓延。历史是何其相似:同样处在转折的关头,同样面临全新的任务,同样面临“赶考”。以胡锦涛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向全党发出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号召,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二、民之精神,党之法宝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在这方面,我们的古人流传下来许多佳话和典故。比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其中,最经典的一句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凝聚着崇俭戒奢精神的警句格言,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座右铭(教学提示:此处可参考教学参考之二内容)。同时,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上,“成由勤俭”的事例很多,这些事例生动地说明了艰苦奋斗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价值。当然,在我国历史上,也不乏“败由奢”的反面例子(教学提示:此处可参考教学参考之四内容)。培育民族精神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当前,培育民族精神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弘扬中华民族所固有的艰苦奋斗精神,并用这种精神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成就伟业的传家宝。在我们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的中国共产党人顽强进取、百折不挠,战胜各种困难和考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并培育出了许多包含着深刻艰苦奋斗意义的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解放初期革命精神,等等(教学提示:此处可参考教学参考之三内容)。可以说,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

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同时也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坚持艰苦奋斗精神,我们才能赢得群众;反之,追求享乐,贪图安逸,必然会严重地脱离群众,意味着对人民群众的背叛。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当前,影响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我们党内,极少数党员干部丢弃了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错误思想。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总结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这样的结论是极其深刻的,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历程的写照,对于走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我们,有着深刻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三、必须树立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再提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还有没有这个必要?在我们党内,确实有些同志不能正确理解在我国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意义,心存这样的疑问。在社会上,也确实存在着讲艰苦奋斗的人吃亏、遭人嫉恨、受人孤立等不正常现象。甚至有个别同志把讲艰苦奋斗当成是“左”的东西而加以“批判”。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关键是要清醒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些同志不能理解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原因确实在于不能清醒地认识我们的国情。

那么,我国的国情又是怎样的呢?这其中,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是我们这个国家突出的国情。尽管经过艰苦的努力,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则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奋斗。当前我们的改革正处在关键的时刻,面临着许多需要我们跨越的障碍。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城镇中尚有500多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的人口750万,享受低保人口2000万;在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是3000万,而徘徊在温饱线上下的更是多达6000万(教学提示:此处可参考本刊上期有关内容)。这些数字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告诉了我们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即使这些数字有所改变,即使我们将来真的富裕了,我们也没有理由挥霍国家和人民钱财,也还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国内繁重艰巨的改革、建设任务和我们党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真的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这个长期不是几年十几年,而是几十年甚至更长。

四、结合新的实际,深刻认识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我们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让人们都去当清教徒,去当“苦行僧”,也不是要求大家简单地重复过去“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做法。这样就把艰苦奋斗精神的涵义庸俗化和简单化了。共产党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也有着“七情六欲”。我们从不反对也不拒绝共产党员合理合法的个人利益和物质享受。我们反对的是不顾客观实际,不顾群众疾苦,无节制、无限度地追求物质和感官的享受;反对的是只知躺在安乐窝里享受而不思进取、不求贡献的精神状态。

在当前经济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日渐提高、精神生活日趋丰富的条件下,如何赋予艰苦奋斗精神以新的内涵,确实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新的课题。就当前情况而言,考虑到我们当前党员队伍的实际,考虑到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当前坚持艰苦奋斗精神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

1.坚持执政为民,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板书)。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也是我们党坚持执政为民、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是艰苦创业的精神、吃苦实干的精神、勤俭节约的精神、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新时代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的更高层次的要8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求,也是新时代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的核心所在。

要有埋头苦干,奋发有为的干劲。艰苦奋斗精神,表现在对待事业和工作的态度上,就是要埋头苦干,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我们的事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一步步、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干出来的。因此,党员和领导干部,要积极带领群众埋头苦干,以昂扬的锐气、蓬勃的朝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克服各种困难,与群众一道,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要有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勇气。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和灵魂,也是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体现。改革才能有动力,创新才能有发展。每个共产党员,都有自己的岗位,都有自己的改革点,也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在任何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都应有一种干劲,一种朝气,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在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的成绩(教学提示:结合学员实际,提出具体的要求)。

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的方针。我们国家还很贫穷,经济还很不发达。严峻的现实,不允许我们铺张浪费,追求奢华。只有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正确地处理好生活与生产、消费与积累的关系,才能避免脱离现实条件片面追求生活水平提高的现象。只有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移风易俗,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2.旗帜鲜明地反对享乐主义(板书)。

享乐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与我们共产党人所奉行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从现实来看,许多腐败分子走向堕落的深渊,往往就是从追求享乐开始的。因为,一个人一旦耽于享乐,就必然会在政治上与党离心离德,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成克杰如此,胡长清如此,许多腐败分子都是如此(教学提示:此处可参考教学参考之五内容)。从他们的堕落轨迹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真理:保持艰苦奋斗这个共产党人的操守,是抵御享乐主义诱惑、防治腐败的最有效的良药。这就是邓小平同志当年所告诫全党的:“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

不必讳言,在新形势下,极少数领导干部自以为取得了一些成绩,就居功自傲,就变得不那么谦虚谨慎了,不把人民群众放在眼里,就变得晕晕乎乎找不着方向了;有的则视艰苦奋斗作风为过时的旧物,丢掉了,放弃了,开始养尊处优,高高在上,处于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境地而不自知;有的耽于灯红酒绿,醉于声色犬马,生活糜烂,道德败坏;有的权为己用,利为己谋,堕落成人民的罪人。这说明,在当前这样一个重要时刻,面对着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各项战略部署的重任,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必须坚持艰苦奋斗。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五、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艰苦奋斗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它的作风状况如何,影响深远。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能否保持“两个务必”,也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我们不能一方面要求下面艰苦奋斗,而自己却可以庸庸碌碌、花天酒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享受就怎么享受。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的良好风气。因此,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关键是我们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学习是一个人拥有高尚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如果放松了学习,理论水平、政治水平低下,头脑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党的优良传统必然会减少,享乐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增多。不重视学习,或是只把学习当作装门面的事,思想上就容易出现滑坡,就会导致精神上的蜕变,成为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没落思想的俘虏,就能干出许多坏事来。我们要深刻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堤坝。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应该从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做1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起。深观我们党内,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气。比如在工作上不思进取,拈轻怕重,好大喜功,作风飘浮,脱离群众;在生活上贪图享受,挥霍浪费,用公款吃喝玩乐,出入高消费娱乐场所,甚至堕落到用公款赌博、嫖娼。有些人认为生活作风是小事,是小节,因而放任自己,最后堕落为人民的罪人。事实证明,背离艰苦奋斗,就是走向腐败深渊的开始。广大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于律己,不谋私利,做到顶得住歪理,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央的有关规定要求自己,如此才能做到“拒腐蚀,永不沾”,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特别需要我们用好手中的权力。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到夙兴夜寐、勤奋工作。无论在成绩面前还是在困难面前,领导干部都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自觉地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坚决反对浮躁虚夸、急功近利,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

领导干部、党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磨炼艰苦奋斗的意志,始终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1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工作,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新的业绩。

第二篇: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文章标题: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教学目的:使学员懂得在当前条件下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意义;澄清在坚持艰苦奋斗精神问题上的种种不正确的认识;教学对象:基层干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学提示:学习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的讲话精神,同《二次创业指导纲要》结合起来。重点讲清发扬大庆艰苦奋斗精神与贯彻十六大精神、完成十六大任务之间的关系;教学时间:30分钟 前不久,在全党上下掀起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高潮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率领曾庆红等中央书记处同志,专程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学习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胡锦涛同志的这个讲话,是在我们党和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关键时刻对全党发出的号召,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完成党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一次意义特别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是在一个特殊时刻来到西柏坡的。刚刚闭幕的十六大,全面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地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和国家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为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努力着、奋斗着。在这样一个特殊和关键的时刻,胡锦涛同志来到西柏坡,向全党发出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的号召,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

同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一样,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一间100多平方米的普通民房里,正在召开着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毛泽东同志全面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党在伟大的转折时期所面临的工作和任务,并向全党同志发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伟大号召。几十年来,“两个务必”不仅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完成了由“破坏一个旧世界”到“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角色的转变,同时也使我们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带领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两个务必”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自满和不断奋进的精神食粮(教学提示:此处可参考教学参考之一内容)。

当年,当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时候,我们党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任务,也面临着全新的考验。毛泽东同志把这一切称之为“进京赶考”。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我们,其实面临的“赶考”任务一如当年。如今我们的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完成三大历史任务,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我们必须看到,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面对这些成就,骄傲和自豪的感觉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一部分同志中间,却出现了骄傲和自满的情绪,这就不应该了。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国外腐朽生活方式和沉渣泛起的我国固有的封建残余的影响,使得一些人贪图享乐的思想也在滋长和蔓延。历史是何其相似:同样处在转折的关头,同样面临全新的任务,同样面临“赶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向全党发出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号召,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二、民之精神,党之法宝

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成就伟业的传家宝。在我们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顽强进取、百折不挠,战胜各种困难和考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并培育出了许多包含着深刻艰苦奋斗意义的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解放初期革命精神,等等(教学提示:此处可参考教学参考之三内容)。可以说,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

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同时也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坚持艰苦奋斗精神,我们才能赢得群众;反之,追求享乐,贪图安逸,必然会严重地脱离群众,意味着对人民群众的背叛。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当前,影响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我们党内,极少数党员干部丢弃了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错误思想。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总结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这样的结论是极其深刻的,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历程的写照,对于走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我们,有着深刻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三、必须树立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再提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还有没有这个必要?在我们党内,确实有些同志不能正确理解在我国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意义,心存这样的疑问。在社会上,也确实存在着讲艰苦奋斗的人吃亏、遭人嫉恨、受人孤立等不正常现象。甚至有个别同志把讲艰苦奋斗当成是“左”的东西而加以“批判”。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关键是要清醒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些同志不能理解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原因确实在于不能清醒地认识我们的国情。

那么,我国的国情又是怎样的呢?这其中,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是我们这个国家突出的国情。尽管经过艰苦的努力,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则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当前我们的改革正处在关键的时刻,面临着许多需要我们跨越的障碍。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城镇中尚有500多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的人口750万,享受低保人口2000万;在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是3000万,而徘徊在温饱线上下的更是多达6000万(教学提示:此处可参考本刊上期有关内容)。这些数字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告诉了我们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即使这些数字有所改变,即使我们将来真的富裕了,我们也没有理由挥霍国家和人民钱财,也还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国内繁重艰巨的改革、建设任务和我们党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真的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这个长期不是几年十几年,而是几十年甚至更长。

四、结合新的实际,深刻认识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

我们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让人们都去当清教徒,去当“苦行僧”,也不是要求大家简单地重复过去“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做法。这样就把艰苦奋斗精神的涵义庸俗化和简单化了。共产党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也有着“七情六欲”。我们从不反对也不拒绝共产党员合理合法的个人利益和物质享受。我们反对的是不顾客观实际,不顾群众疾苦,无节制、无限度地追求物质和感官的享受;反对的是只知躺在安乐窝里享受而不思进取、不求贡献的精神状态。

在当前经济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日渐提高、精神生活日趋丰富的条件下,如何赋予艰苦奋斗精神以新的内涵,确实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新的课题。就当前情况而言,考虑到我们当前党员队伍的实际,考虑到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当前坚持艰苦奋斗精神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

1.坚持执政为民,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板书)。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也是我们党坚持执政为民、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是艰苦创业的精神、吃苦实干的精神、勤俭节约的精神、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新时代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的核心所在。

要有埋头苦干,奋发有为的干劲。艰苦奋斗精神,表现在对待事业和工作的态度上,就是要埋头苦干,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我们的事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一步步、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干出来的。因此,党员和领导干部,要积极带领群众埋头苦干,以昂扬的锐气、蓬勃的朝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克服各种困难,与群众一道,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要有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勇气。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和灵魂,也是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体现。改革才能有动力,创新才能有发展。每个共产党员,都有自己的岗位,都有自己的改革点,也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在任何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都应有一种干劲,一种朝气,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在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的成绩(教学提示:结合学员实际,提出具体的要求)。

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的方针。我们国家还很贫穷,经济还很不发达。严峻的现实,不允许我们铺张浪费,追求奢华。只有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正确地处理好生活与生产、消费与积累的关系,才能避免脱离现实条件片面追求生活水平提高的现象。只有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移风易俗,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2.旗帜鲜明地反对享乐主义(板书)。

享乐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与我们共产党人所奉行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从现实来看,许多腐败分子走向堕落的深渊,往往就是从追求享乐开始的。因为,一个人一旦耽于享乐,就必然会在政治上与党离心离德,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成克杰如此,胡长清如此,许多腐败分子都是如此(教学提示:此处可参考教学参考之五内容)。从他们的堕落轨迹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真理:保持艰苦奋斗这个共产党人的操守,是抵御享乐主义诱惑、防治腐败的最有效的良药。这就是邓小平同志当年所告诫全党的:“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

不必讳言,在新形势下,极少数领导干部自以为取得了一些成绩,就居功自傲,就变得不那么谦虚谨慎了,不把人民群众放在眼里,就变得晕晕乎乎找不着方向了;有的则视艰苦奋斗作风为过时的旧物,丢掉了,放弃了,开始养尊处优,高高在上,处于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境地而不自知;有的耽于灯红酒绿,醉于声色犬马,生活糜烂,道德败坏;有的权为己用,利为己谋,堕落成人民的罪人。这说明,在当前这样一个重要时刻,面对着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各项战略部署的重任,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必须坚持艰苦奋斗。

五、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艰苦奋斗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它的作风状况如何,影响深远。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能否保持“两个务必”,也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我们不能一方面要求下面艰苦奋斗,而自己却可以庸庸碌碌、花天酒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享受就怎么享受。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的良好风气。因此,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关键是我们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学习是一个人拥有高尚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如果放松了学习,理论水平、政治水平低下,头脑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党的优良传统必然会减少,享乐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增多。不重视学习,或是只把学习当作装门面的事,思想上就容易出现滑坡,就会导致精神上的蜕变,成为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没落思想的俘虏,就能干出许多坏事来。我们要深刻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堤坝。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应该从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做起。深观我们党内,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气。比如在工作上不思进取,拈轻怕重,好大喜功,作风飘浮,脱离群众;在生活上贪图享受,挥霍浪费,用公款吃喝玩乐,出入高消费娱乐场所,甚至堕落到用公款赌博、嫖娼。有些人认为生活作风是小事,是小节,因而放任自己,最后堕落为人民的罪人。事实证明,背离艰苦奋斗,就是走向腐败深渊的开始。广大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于律己,不谋私利,做到顶得住歪理,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央的有关规定要求自己,如此才能做到“拒腐蚀,永不沾”,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特别需要我们用好手中的权力。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到夙兴夜寐、勤奋工作。无论在成绩面前还是在困难面前,领导干部都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自觉地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坚决反对浮躁虚夸、急功近利,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

领导干部、党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磨炼艰苦奋斗的意志,始终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工作,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新的业绩。

《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来源于文秘114网,欢迎阅读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三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11秋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711961480015 代士杰

摘要:本文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建设目标的确立,进一步阐述小康社会对我国人民的深远影响,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国现实发展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小康社会

目标

经济

发展

富强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结合20实际中后期世界的发展状态及其趋势,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并吸取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子的基础上,根据“三步走”战略和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经验等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构想。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进一步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蓝图,并且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的前进方向。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正确实施这一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小康”。所谓“小康”,是与“大同”对应的社会发展状态,意味着居民生活无忧,安居乐业。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尽管这种社会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在中国老百姓中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社会。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和中国特色,并包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这一美好的愿望实现起来并不是那么轻易而举,特别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国家而言就更加困难,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度上、体制方面的特色主要是:公有制为主体多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民主等基本政治制度与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与全民共享的国民教育体系。这些特殊存在于小康社会的全过程,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这些制度和体制也随之日臻完善,达到成熟。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目前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推进到更高水平、更全面和发展更平衡的小康,无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质上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历史的、逻辑的统一。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根据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标,从而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并取得胜利,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无疑也是一个符合国情而又顺应时代,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又体现了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业发展的需要,实事求是而又充满创新精神的奋斗目标,它必将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总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是思想新世纪阶段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第四篇:浅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浅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曾是多少代人追求的梦想,今天人们在衣食住行中感受到小康生活的到来。人们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梦想变成现实,让亿万人民为之无比自豪和骄傲。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邓小平同志在继承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上,赋予了小康社会概念新的内涵。他指出小康社会思想是同“中国式的现代化”相联系的,并用“小康水平、小康状态、小康生活、小康之家、小康社会、小康的中国”等概念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在21世纪前20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它的表现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更加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是亿万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历史的、渐进的发展过程,小康社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基本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处于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小康社会的高级阶段,是承接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它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更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是人的全面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 1

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其目标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2000年,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个小康是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较高标准的小康是指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共同富裕的小康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在消除城乡差距方面,农村劳动力比重将从2002年的50%下降到30%。精神文明的小康特别注重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所以说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指标。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5个方面。

党的十七又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由此可以看出,党和政府更重视民生,更符合科学发展观,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

沛县位于江苏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面积1576平方公里,人口127万,是刘邦故里、煤电之都、肉鸭之乡、园林县城、文

明城市,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以大汉之源著称四海。因此在全国率先实现小康社会是沛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全县120多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也是历史赋予全县人民的光荣使命。近几年来,沛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结合沛县的实际描绘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带领全县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拓创新,努力拼搏,使得我县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2010年成功跨入全国百强县之列。

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1.6亿元、增长14.8%;实现财政总收入43.7亿元、增长43.8%,全面进入小康进社会进程加快,江苏省定25项指标22项提前达标,2010年首次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列第84位。2011年1~6月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5亿元,增长14.3%;实现财政总收入31.25亿元、增长38.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89亿元,增长4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7元,增长16.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075元,增长19.6%。围绕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把“3个转化50%”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中之重,突出“壮大特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着力实施支柱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倍增、创新型经济突破、特色园区成长“四大推进计划”,全力打造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一是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生态肉鸭、特色蔬菜、优质稻米三大农业特色产业日益壮大,高效农业面积达到89.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9%;特色蔬菜面积突破100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46万亩;生态肉鸭年孵化、饲养、加工量

均超过2亿羽,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形成了集规模养殖、精深加工、饲料禽药于一体、10万人从业的百亿元产业。建成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江苏省首家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被授予中国生态肉鸭之乡称号。二是特色文化旅游业快速突破。依托汉刘邦、微山湖、大沙河“一帝一湖一河”独特优势,大力实施汉文化景区、沿湖生态旅游带、大沙河农业观光带“一区两带”开发工程,微山湖开发实现重大突破。投资15亿元的千岛湿地景区及旅游配套项目启动建设;投资25亿元的“中华汉城”及生态园项目与夏岩集团成功签约。微山湖千岛湿地景区被批准为江苏微山湖湖滨省级湿地公园。被评为中国区域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四是特色园区快速提升。县经济开发区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被评为中国十大诚信开发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江浙企业家投资中国首选开发区。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先后完成汉之源公园、滨湖路、沿河生态整治等绿化工程建设,城区每年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达41%。实施沿湖开发战略,打造沿湖文化旅游产业带。依托汉刘邦、微山湖、大沙河“一帝一湖一河”独特优势,大力实施汉文化景区、沿湖生态旅游带、大沙河农业观光带“一区两带”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工程,为旅游注入文化内涵,为文化插上旅游翅膀,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加快建设千万吨级港口和临港产业园,加大千岛湿地开发和微山湖度假区建设力度,拓展大旅游,发展大物流,集聚大产业,带动大商贸,着力打造沿微山湖文化旅游产业带。沛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了“打造

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龙城水乡新沛县”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全面小康徐州当先、综合实力苏北领先、文化旅游业江北创先、农业现代化江苏率先、基本竞争力全国争先“五先”奋斗目标。只要全县上下同心协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全县人民共谋发展,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五篇:20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战略机遇期及其政策选择

1.判断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的关键所在。我们对我国目前所处的战略机遇期作出判断的基本依据是: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发展的持续性与阶段性

新世纪的发展前景

2.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

尽管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还在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所面临的国家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主要体现在:

第一,大国关系相对和缓,“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继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第二,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国际经济结构重组加速进行。

第三,当今世界日趋复杂,矛盾交织,我们具有比较广阔的战略回旋余地。• 改革开放以来的良好发展基础主要表现在:

第一,我国经济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第二,经济发展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三,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明显地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第四,具备了支持经济发展的广泛群众基础和人力资源。

第五,已经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形成了一整套被实践证明的富民强国的正确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目标 1.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依据是:

第一,至20世纪末,人民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第二,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第三,根据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主要任务。

2.提出全面建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是:

•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 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个基本视角

• 之所以称为全面,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范围”的全面,即不仅有东部地区的发展,而且有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仅有沿海地区的发展,而且有内陆地区的发展;不仅有城市地区的发展,而且有农村地区的发展。

4.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个基本视角

二是“内涵”的全面,即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体为:

1.第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2.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3.第三,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4.第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下载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一论断用八个字概括“举世瞩目,意义深远”。 首先,这一论断直接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思想,为我们国家未来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我国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3、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4、发展才是硬道理,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11级市场开发与营销1班Bocker20号 内容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课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㈠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2、教学目标 ⑴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 ⑵了解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 ㈡学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战略机遇期及其政策选择 1.判断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的关键所在。 我们对我国目前所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将使 中国 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从而也会对人的思想、心理和信仰等精神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面对新的 历史 时期社会 发展 给我们高校学生思想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