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的认识 说课稿
《0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0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践教课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第30页内容。“0”的含义比较宽。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就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所以教材采取了认数、写数及相关计算结合的编排方式,把0的教学单独排成一段,并注重通过多种素材,创设为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教学题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2、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教学难点:理解“0”的两个含义,0的书写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教学的再创造。
学法可归纳为: 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㈡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一、谈话导入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0”表示没有
2、教学“0”表示起点
3、学习按正确的笔顺写“0”
三、巩固练习
四、回顾反思 第一,谈话导入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最喜欢游戏活动了,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例题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本堂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猜数字的游戏。让学生在这个游戏中猜学过的数字1、2、3、4、5,并且自然而然的从游戏中引出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0”。这样,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
第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0”表示没有 我们班的孩子大多数都特别好奇,好胜,所以我首先用谈话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我先在黑板上贴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并对学生说:“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猴子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说的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接着让小朋友们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发挥想象,猜想猴子吃桃的表情各不相同的原因。小朋友们说完后,我在小猴子面前贴上一个大盘子和两个新鲜的大桃子。“小朋友你们看,小猴子是不是很开心呀?盘子里的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学生回答并举起数字卡;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子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取下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很自然的让小朋友说出了“0”,从而引出0表示没有。这样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巩固练习,我先在粉笔盒子里放两只粉笔,然后又把这两只粉笔从盒子里拿走,这时我会问盒子里还有几只粉笔?用几来表示?同时在这个环节我还设计了猜硬币游戏。我拿出一个装有硬币的盒子,摇动发出声响,学生猜有几个?用哪个数字表示?通过这个,我想让孩子加深对“0”表示没有这个含义的印象。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用0表示没有的例子,这个环节,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了以前教师一问学生一答的教学模式。
2、教学“0”表示起点
首先,我先竖起2根手指,让学生说是几?再竖起1根手指,让学生说是几?然后握紧拳头,1根手指也不竖起来,让学生说出我伸出的手指的个数是几。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所以在课堂上我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感受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找0,回想一下生活中,你在哪见到过“0”,从生活中你见到的0入手,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说出钱上有0,门牌号、电话号码、温度计等等都有0,然后出示直尺图师引导思考:0还可以表示什么?引发孩子思考。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请人上来指一指在直尺上“0”在哪?通过发现“0”在直尺最左端,说明什么?说明在直尺上是从“0”开始的,从而说明在直尺上“0”用来表示起点。并通过直尺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在这我安排了数数,从0数到5。整个一个大的环节的教学,是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认识“0”的第二个含义:表示起点。
巩固练习:在这里我设计了从0到5排数字卡片,从而让学生对0表示起点这一含义加深。
3、学习按正确的笔顺写“0”
在这一环节,我先找人介绍一下0像什么?再给0编数字歌谣。加深孩子对0的初步认识。老师范写,并让孩子观察要想好写0应该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向学生说明笔顺,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的圆滑,没有棱角。然后我再范写,学生抬手跟师空写。这样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后让学生在书上描红写0,同桌互评。
第三,巩固练习
做给开火车的游戏,激发孩子的兴趣,检查孩子的掌握情况。出一些需要用数字0表示的题目,这一环节我还设计了一个给我们学过的6个数字宝宝排队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游戏中尝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回顾反思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样让学生参与本节课的总结,即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第二篇:《认识ie》说课稿
《ie》说课稿
学前班 熊丽霞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认识ie》是学前班拼音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课共两课时,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是认识复韵母ie,读准字音;第二是学习ie的四个声调;第三是掌握ie的字形,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ie;第四是声母与ie的拼读练习,认读相关词语。第五是初步认识整体认读音节ye。本节课我主要是陈述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正确认读、书写复韵母ie,学习ie的四个声调,区分复韵母ie和ei。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复韵母ie,能正确认读ie及其四个声调。
2、能正确书写ie,区分复韵母ie和ei,牢记字形。
3、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学习拼音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正确掌握ie的发音方法,认清字形,(四)教学难点:读准ie的四个声调。
(五)教学准备:拼音字卡、课件、图片。
二、说学情
学前班的孩子天真活泼,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容易被新颖的事物所吸引,但注意力保持时间有限。对于拼音教学来说,就要根据幼儿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变枯燥的拼音符号学习为愉快的学习体验之旅,激发学生的学习拼音的兴趣,并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说话和听讲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是儿童的天性,本课我主要以活动与游戏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1.寓教于乐、趣味学习
根据学前幼儿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直观、生动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将抽象、枯燥的汉语拼音同有趣的游戏、儿歌、比赛等形式结合起来,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拼音乐园中去学习。
2.以学生为主体,先扶后放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力求做到:要扶的扶,能放的放。采用“先扶后放”逐步放手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自主探究新知识。如,在教读ie的四声的时候,我
先领着学生读,当学生基本掌握发音方法后,我通过“小老师”的形式鼓励学生来领读,这不仅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而且他们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加激起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愿望。
3.联系生活,学会应用
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努力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景中学习音节,如,学习ie的四个声调时,我启发学生把韵母的读音与相应的字、词联系起来,iē---椰树的椰,椰果的椰;i---爷爷的爷,iě---田野的野,你是学生我也是学生的也;y---树叶的叶,夜晚的夜,作业的业等等。引导学生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这样他们才会学得更主动、更快乐、更有信心。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环节,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图片请生说对应的复韵母儿歌,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
2、游戏:摘星星
活动方案: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课件出示学过的复韵母拼音,看哪组的学生先准确地读出来,就给那一组贴上一颗星星,结束时那组星星最多即为优胜组。
二、新授环节,掌握新知。
(一)学习ie及四个声调
1、课件出示椰树图,引出复韵母ie,教师先示范发音方法,再结合儿歌:椰树椰树ie ie ie”让学生进一步体会ie的发音方法。
2、多形式练习ie的读音。
分组读,单个开火车读,教师注意听学生的发音,及时纠正发错的音。
3、学习ie的四个声调。
“ie的调号该标在那个字母的上面?”(复习标调歌,请学生思考后回答),课件出示四个声调,师生一起读四个声调。
4、说一说那些汉字的读音与ie的四个声调读音一样?
5、出示相关图片,用相关字词巩固ie的四个声调。
6、请学生上台带读ie的四个声调。
7、打乱顺序指名读带声调的ie。
(二)学习ie的写法。
教师先示范板书,学生用手指书空,再让他们在书上练习书空,最后再请个别
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师生一起评价。
(三)区分ie和ei 区分复韵母ie和ie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课件出示字母请小朋友观察他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发言后,师总结,出示儿歌:“小e 在前ei ei ei,小 i 在前ie ie ie。”让学生结合儿歌发现他们的读音不同,区分两者的字形,加深印象。
三、游戏环节,巩固难点。游戏:找朋友
方案:将分别写有ie的四个声调和ei的四个声调的拼音字卡发到学生手中,教师任意出示一张拼音字片,并说《找朋友》的口令“找呀找呀找朋友,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一边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一边快速拿出相应的卡站起来,并大声地读出卡上的拼音,谁最快谁就是胜者。
[设计意图:拼音字母比较抽象、枯燥,对刚刚人学的儿童来说死记硬背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根据幼儿心理特点,以游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灵活是必不可少的。]
四、课堂小结,回顾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表扬课上学习突出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
五、说板书设计:
认识ie
iē ié iě iè
ei
第三篇:认识钟表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认识钟表》
申中小学:何宗琴
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基础。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挂钟或手表,钟面、表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设计思路:
本课从导入到实践活动,学生都在和两位新朋友(时间老人和琦琦)交谈着;整个背景都是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琦琦的一天”来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不仅创设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而且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促使他们愿学、好学、乐学。时间这一数学知识,本来就是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的,进行这一知识的教学,更需要体现以生活为依托,以实践为第一。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随意地玩自备的钟或电子表,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他们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找寻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和电子表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地读、写整时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数感。
3.充分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1)展示课件:日出东方,配有闹钟“嘀嗒”声。
(2)引出主题图(由教材第91页主题图改编)。
提问:
①琦琦正在干什么?(学生:起床。)
②你知道琦琦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吗?(学生:6时。)
③你怎么知道的呢?(看挂钟或电子表。)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电子表面。
(1)观察钟面和电子表面: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观察的对象,可以观察钟面,也可以观察电子表面,互相讨论、交流意见,教师参与共同研究。
(2)学生交流、反馈(得出以下几种答案)。
钟面:
①有1~12个数字(点击闪烁)。
②有2根指针,长针和短针。(点击闪烁,配有画外音:我的身体长,我叫分针;我的身体短,我叫时针。)
……
电子表:
①由数字表示时间。
②中间有2个点会闪烁。
……
2.认识整时。
(1)创设情境。
课件依次出现“琦琦一天的生活”。
①观察画面,说一说琦琦接下来的一大是怎样安排的?
②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交流。
③学生反馈(随着学生反馈情况,依次出现与主题图相对应的6个钟面)。
④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描述任何事物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2)认识钟面上整时刻。
①观察6个钟面,你有什么发现?
②学生充分交流,得出:
A.分针都指着12(点击闪烁)。
B.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点击闪烁)。
③引导学生小结:我们在看钟面时不仅要看时针,还要看分针,如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④反馈练习。
出示模型钟:说说这是几时?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2时。(边叙述边板书写法。)
(3)认识电子表的整时刻。
①出示连线题。
②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可以自行完成,也可以小组讨论完成。
③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的?
④引导学生小结:在电子表上,如果点的后面是2个0,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时。
⑤反馈练习。
出示模型钟:这个时刻用电子表的方式来表示,该怎样写呢?
板书:
(强调:电子表表示的整时刻时,点的后面是2个0。)
⑥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整时刻。一种是文字表示,一种是电子表的形式。
三、巩固练习。
1.学生自选完成第92页练习题并分组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正在干什么。
第四篇:《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人民币的认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币的认识》,我将从教材的分析、教法和学法的运用、教学程序的设计等五个环节来说明。
一、说教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学会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商品意识还是有的,因此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最后在练习中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本身的编排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知识储备 等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功能。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情景图入手,在课上进行独立思考、探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体验学习的乐趣,进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难点: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进率及换算。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是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理解、掌握新知”。本节课我采用课件演示、实际操作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环境、搭设平台,让学生通过细心观察、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加上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民币,理解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这一理念呢?在设计教学时,我遵循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出规律,同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探究、感知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联系实际,引出课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指出: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这个回忆过程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的生长点。)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通过PPT向学生展示各个国家的钱币,拓宽学生的视野。指出:人民币上的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展示小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来认一认,并说说是怎样认识的?
(3)出示不同种类混放的人民币,让学生根据材质和单位的不同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说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4)开展购物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最终得出1元=10角,1角=10分。
(设计意图:在以上环节中,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直接灌输,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3.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让学生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及时进行复习,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讲评)4.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课堂,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篇:说课稿《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说课
一、教材分析
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时间,从小让学生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有益的。钟表是一个复杂的计量工具,表盘复杂。对于成人或高年级的同学,读出或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并不难。但对于一个刚入学3个多月的一年级学生而言,难度就大了。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实际教学可能需要2至3课时,我选取了第一课时《认识钟表
(一)》作为今天的说课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数字及其分布规律、时针、分针。
2、正确地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初步养成珍惜、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由于表盘的复杂性,钟面上不能反映此时是上午或下午的时刻,学生难以正确地读出钟面上对应的时刻,所以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 正确地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三、说学法
1、认识钟面时,先请学生观察课件:你能发现钟面上有些什么?
2、让学生观察钟面模型,分针、时针有什么区别,它们有什么作用呢?(也可以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时针、分针)
3、钟面上的数字有几个,是怎样排列的,它们是干什么用的?
4、数字、指针有什么用,借此说明如何读钟面时间。
5、请学生动手,拔动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拔出或读出对应的时刻。
四、说教法
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创设情境,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五、说教学过程
总体设计: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自主参与,探索新知;应用新知,解决问题;总结全课。
(1)认识钟面。
1、观察钟面:我们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个漂亮的闹钟,拿起来仔细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小伙伴听听。(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钟面)
2、学生汇报:自已的钟面上有什么?
3、钟表自述。师板书:12个数、分针、时针。
4、辨别实物钟的时针和分针:老师出示实物钟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出自已小钟面的两根针,并贴上两根大的时针和分针。
5、转动的方向:拿实物钟演示时针、分针。并请学生拿手跟分针一起转动,板书 :(2)整时的第一种表示方法
1、(课件出示小红家主题图)并伴随闹铃声响。问:小红正在干什么?(起床)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2、出示3个纸钟面8时、3时、6时:要求同学认出钟面上的时刻,并说出认的方法。并贴钟面在黑板上,板书时刻。(设计意图:纸钟面时刻的出示并把时刻插在生活情景中,让学生感觉非常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3、分组讨论:看整时刻的方法? 学生反馈讨论结果。
4、教师小结:在钟面上,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板书)。我们把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
(3)操作:
1、老师拨钟:拨4时、10时、12时学生认。看到12时的两根针你发现了什么?(重合)然后手指黑板上的6时,那你们再看看6时的两根针,你又发现了什么?(成一条线)
2、学生拨钟:同学们想自已动手拨一拨吗?(提示先拿好钟面,找到时针、分针)课件出示2个图片:同学们早上做早操图和喜欢看的{动画乐翻天}节目要求学生说和拨出上面的时刻,并说出拨的方法。
3、拨自已最喜欢的整时时刻。拨完后,指名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4)、方法应用
1、小明的一天。(多媒体出示教材的6个画面)
(1)、出示6幅图。小明的一天学习和生活安排,要同学说出小明几时在干什么? 指名说前两幅图,然后演示两种不同的写法。再翻开书本92页,用两种书写方法将“小明的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补充完整。(逐个出示课件)集体订正。
(2)、小组讨论:小明一天的活动安排得合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并说明理由。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思想教育。然后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已一天的安排,让全班学生设计意图价是否合理?
2、画时针。
师:大家看看这几个钟表少了什么?你能帮它修一修吗?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3、(出示课件)为什么都是10时而小朋友做的事却不一样?(5)、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以上是我对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说得比做得好,不当之处,敬请给予指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