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话剧《钱学森》观后感
话剧《钱学森》观后感
从小听到钱学森这个名字,总是联想到“两弹一星”、“人民科学家”、“爱国精神”、“为祖国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这些信息。除此之外,对他的求学经历,对“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艰辛都不是很了解,也体会不到他那深入到骨髓的爱国主义情怀。前几天,西安光机所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大家观看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话剧《钱学森》,话剧以钱学森先生和夫人蒋英真是的人生经历给我们展现了钱学森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他们对祖国的满腔热情感染了所有观看影片的人。
故事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的回忆开始,以他们童年玩耍纸飞机的情景引出这场话剧。画面忽转,1937年,国难当头,当局却不作为,国立交通大学的爱国青年们愤慨出声拯救伤员,钱学森目睹了一位伤员不肯接受治疗并执意要回战场保家卫国,那位战士最后句句重复的“多造飞机”对钱学森影响深刻;那是人民战士面对外国欺凌却无力抵抗的痛苦和不甘,是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面对列强的无奈。
从交通大学毕业后,钱学森选择作为清华大学的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立志保家卫国。进入MIT学习后,他仅仅花了一年时间就获得了麻省理工的硕士学位。为了学到更加先进的飞机制造理论,他进入加州理工师从冯.卡门继续深造。在学术上,他一丝不苟,坚持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敢于挑战权威,在圣诞夜勇敢坚持指出了老师冯·卡门的计算错误。凭借这种学术上的品格,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上获得了极高的造诣。当心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钱学森夫妇的身边,他们立刻下定了回归祖国的决心。他们放弃了美国安逸的生活和优越的科研条件,却遭到了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拦;美国政府监禁,老师劝阻,海军部次长金贝尔的威逼利诱下,这些困难并没有消磨钱学森的归国意志。终于,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钱学森冲破障碍,成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后,面对着新中国国防事业的重任,迎接钱学森的不是优厚的待遇,是茫茫的戈壁和远离亲人的思念;但是,为了新中国,钱学森和一大批的科研工作者甘愿承受这一切;在导弹基地,钱学森勤勤恳恳严谨认真,体恤下属,最终在1964年6月29日带领一代“航天人”将东风二号甲载核导弹成功发射。伴随着导弹发射成功的轰隆巨响的是他们发自内心激动的欢呼。
话剧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钱学森和夫人准备离开美国时和美国海军部次长金贝尔的一席对话,在金贝尔威逼利诱下,他们仍句句慷慨激昂,每一句话都发自肺腑,感人至深,一度让我忍不住潸然泪下。他们致力归国,为新中国添砖加瓦的满腔热情深深得感动了我,我看到,一个人只要有信仰,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前进的步伐。
看完话剧,回想当前我们的国家面临的世界局面,台湾还未回归,钓鱼岛事件还没解决,美国从未放弃侵犯我们的想法;作为一个拥有高学历的有志青年,我们应该将爱国情怀付诸实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若人人皆能如此,祖国早日复兴将不是梦想。
第二篇:钱学森话剧观后感
话剧《钱学森》观后感
2012年9月19日,话剧《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菁菁堂隆重上演。故事以钱学长与夫蒋英的回忆开始,从一折小小的纸飞机引出这场话剧。画面忽转,1937年,国难当头,当局却不作为,国立交通大学的爱国青年们愤慨出声,钱学森目睹一位伤员不肯接受治疗执意回战场,伤员最后句句重复的那句话—多造飞机,也深深影响了钱学森。毕业后,钱学森立即赴美留学,以救国。在美求学期间,钱学森坚持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敢于挑战权威在圣诞夜勇敢坚持指出老师冯·卡门的计算错误。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坚持回国,在政府监禁,老师劝阻,海军部次长金贝尔的威逼利诱下,钱学森毫不动摇回国的信念。最终,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冲破障碍,回国投身国防科技事业。在导弹基地,钱学森勤勤恳恳严谨认真,体恤下属,为国防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最终在1964年6月29日带领一代“航天人”将东风二号甲载核导弹成功发射。当结尾的结尾拉开序幕,一个声音缓缓传来,“我钱学森,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为祖国做出种种贡献”。
钱学长的一生令人心生崇敬,当钱学长说:“科学家是有他的祖国”之时;当钱学长深情出五星红旗时;当蒋英女士挂起那红旗、唱响那《义勇军进行曲》时;当钱老夫妇在码头决意要回国时;当钱老站在船头深切地呼唤着祖国时……心动不为其他,只觉得艰辛,不易后的回报如此珍贵,爱国,一个被大家现在很随意就说出的词,其实如此崇高,如此难得,在那时,钱学长回国不能为他带来什么物质,但他却毫不犹豫,毫不动摇,放弃名利,一心为国。在剧终,钱老与交大的同学合影,也体现了钱老的精神传承下来的希望。
想想最近的钓鱼岛事件,多少热血青年走上街头,游行示威。空有一腔热血,不足以使我们前进,或许我们需要做的,更应该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更加实际的行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自己的一份力。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像钱学长般卓越优秀,不能走出一段令人称道,流传于世的人生,但只要发奋图强,无愧于心,便能实现人生价值,不荒度一生。
第三篇:钱学森观后感
学习钱学森精神,做民族栋梁
看过钱学森电影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钱老先生为了新中国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放弃了国外的平静、美好的生活,毅然决然的冒着重重危险和阻挠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来,为新中国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位元勋。
放眼现在,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牢记先辈的教诲,珍惜先辈们辛勤付出后的成果,不断塑造提升自我,在现有的基础条件下,艰苦努力,在先辈的基础上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为民族的复兴之路,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放眼未来,国际日趋一体化,在世界越来越小的今天,我们更容易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认识到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的重要性。培养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自信越来越变得尤为重要。这种自信,就要融入到我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当中去,以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投入到美好生活的创造中去,再有有效地时间里面做出更加高效的事情,才能在不久的将来重新树立在世界最强民族之林。
学习强学森精神,不仅仅是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更重要的是他的对科学的钻研精神,尤其是我们现在大学生学习的榜样。除了学术上面的成就,当钱老先生面对国内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学习钱学森精神,做民族栋梁,做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有好青年,为自己精彩人生添砖加瓦!
第四篇:钱学森观后感
《钱学森》观后感
--------------资源管理部:梁继红
5月30日上午丽雅置地组织1+3体系的全体员工我们在莱茵时代影城观看由陈坤、张雨绮主演的《钱学森》。看完《钱学森》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感受到祖国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的作风,他们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托起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形象。
在观看《钱学森》这场电影之前,我本人对于钱学森的了解似乎只停留在“两弹一星” 的丰功伟绩上,而在看这场电影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意识到是一个演员在演一步电影,而是在看一个叫钱学森的人如何渡过他光辉而又艰 难的一生的,他根本不需要任何的剧本,他也正是他自己人生戏的导演,在这场电影结束后,我才终于明白了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价值。钱学森——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 “ 之父”火箭之王”„„所有的荣誉集于一身,“ 却又被他“无情”的抛之脑后,加州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不当,美国优越的生活不过,却偏偏“固执” 到回到中国过清贫的生活,当时的中国与美国比起来,就像现在在城 市打工的农民工与居住豪华别墅的商人富豪,只为了去实现自己的理 想,去完成自己的抱负,向中国实践自己的爱国之心。新中国的建立,使无数海外学子看到了祖国崛起的希望,他们纷纷归国,投身于祖国的经济军事建设,钱学森正是这其中的一员。拳拳爱
国之情,让我感动。在这当中,以钱学森为首的尖端人才,却受到了美国政府的阻挠。但是尽管如此,他们却从未忘记报效祖国,时刻盼望着回到祖国,参加祖国的建设。尽管在美国受到特工的监视,尽管被软禁,尽管被关进监狱,尽管不能再工作,钱学森都从未忘记回到祖国的怀抱。终于在一系列斗争之后,海外的拳拳赤子终于如愿回到了祖国。
还记得在电影钱学森讲了一句话:“手里无剑和手里有剑不出是不一样的!”在那个年代,原子弹、氢弹、导弹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国防力量强大,国家就能在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则,只能沦为军事强国的附庸。在电影里,以钱学森为首的科技人才和艰苦奋斗的人民子弟兵,团结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使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当看到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他那孩子般纯真的笑打动了我,原 来发自内心的笑容是那么的美,也许在钱学森身上用“美”并不贴切,但是我真得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展现它。幕的开始与后面的接应的那一 画面,也同样是卫星的发射成功,也同样是震撼人心的时刻,在所有 人为之狂欢的时刻,却惟独他一人现出深邃的眼眸,那眼神似乎穿过 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是因 为成功对于他来说已经不足为奇了吗?是因为这种场面使他麻木了 吗?„„这在电影中似乎没有讲到,我想他是在为我们中国担忧,为 后人担忧吧。
生活在美国的几十年,他始终有一个目标,就是学习最先进的知 识,将之用诸于中国,使中国变得像美国一样强大,他刻苦钻研,一 步步的紧追知识的步伐,却时时刻刻的关注着中国的发展状况,当学 有所成的时候,回国之心慢慢的侵袭着他,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 美国,也不能让他回国。就这样被莫名的罪名加以软禁,失去自由,” 最后在周恩来总理多次的努力下,才使其终于返国。对于这种来之不 易的机会,钱学森更加珍惜,回国后,教授航天知识,在这一部分,电影中有所体现,震动了我,因为那一刻让他回想起了在美国授课的 情形,与此刻是截然不同的,从而引发了他对中国教育的思考。看了这部电影之后,结合做为一名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我有以下 的几个方面的感悟。当今的中国是一个正在苏醒的雄狮,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尽 管 GDP 的增长速度很快,仅次于美国,但是我们的人均值还是很低 的,对于经济的发展我们并不一定要去追求有多么的快,虽然经济是 我们生存的一个基础一个前提,但是我们应该追求有质量的提高,如 果第一个人都怀着像钱学森同志一样的爱国之心去面对每一件事情,我们和谐社会的步伐将会迈得更快,更稳,更好。
现在杂志,包括新闻媒体都在关注一个话题,中国有那么多的人品,为什么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连比我们落后的国家也都有 这样的殊荣,为什么中国人总是与他擦肩而过呢?很多人也都是将矛 头直指中国的教育体制,因此我们如今的教育体制有了素质教
育,这 的确是我们的教育问题,有的媒体报道说:有些美国人称清华北大是 美国的后备学校,大家也都知道清华北大是国际名校,也是中国最具 有权威的学府,而多数学有所成的学生,公费出国留学,但却只有少 数回国,何况我们现在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我们都在沿 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与钱学森当时生活的时代相比,已经是上等 了,可是有多少人能体现出他们的爱国之心呢,如果每个出国留学的 学生都能像钱学森那样去想,那样去做的话,如今的中国是不是比现 在更好呢? 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是一个漫长过程,一个探索的过程,我们所有中国人所需要做的就是奉献自己的爱国之心,多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着想。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做到像钱学森一样,但是我们要尽自己的努力去为我们的国家做些事情,让我们的国家真 正的强大起来,让自已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第五篇:钱学森观后感
钱学森观后感
在观看这个电影之前,我只知道钱老是我们中国“两弹一星”的创造者,看过这个电影后我对钱老的了解增加了许多,并从钱老的事迹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电影是以钱学森年轻时向他的妻子求婚开始的,当他紧握蒋英的手,真诚的对她说:“跟我走”,这个时候我相信任何一个女人都会被他感动。他的浪漫在此刻也展现在我的面前。在电影中有一个类似《泰坦尼克号》里的经典画面,那就是当钱学森和他的妻儿乘船回国时他们俩站在船头互相依偎,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此时此刻,我有点错愕。在我的印象里,大科学家的生活似乎是平淡如水的,而钱学森却让我觉得他很浪漫。
电影的最后播放了一段钱老在病床上的讲话记录,98岁的老人用他平缓的声音说:“人的一生 不仅要有科学知识,还应该有艺术跟音乐。”此时我更加觉得钱老是如此的浪漫!
钱老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他的工作当中,在工作中他所表现出来的果断、机智让我深深的折服!回国后,钱学森开始着手制造我们中国的导弹,在第一颗导弹发射前,工作人员向导弹内添注燃料的过程中发现弹体变形了,于是他们便想停止此次发射计划,但是钱学森看过后认为是因为之前弹体是真空,添注燃料后使其变形,继续加注就会恢复。所有的人都不敢轻举妄动,甚至总负责人也不敢签字,钱学森就说这个字我来签,最终导弹发射成功!所有的人都被他所深深的折服,连聂帅都说科技方面的听钱学森,并且说他是:学问像森林。第二颗导弹发射时因为一些疏忽失败了,还使两名工作人员丧失了生命,他就从中吸取教训,对自己要求十分的严格!
钱老对科学严谨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也正是他的这种严谨的态度让他在科学上有如此高的建树!
钱老的爱国情怀也让我对他肃然起敬。在美国的时候,钱学森和他的太太蒋英过着闲适富足的生活,但他的心里一直想着要回祖国,用他学的知识去报效祖国。当他被美国政府认为是共产党员后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在美国的生活,当美国政府意识到钱学森的重要性时,他们就百般阻挠,甚至对钱学森实施了长达五年的软禁。而他的老师冯卡门也劝阻他,说他回到中国这样的农耕社会去种苹果,而钱学森的回答是:如果这是一种报效祖国的方式那么我愿意!正因为有如此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钱老为我国的科技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当他制造出中国第一课卫星时,他在心里告诉自己已故的老师这就是他种的苹果。
钱老走了,他带着对祖国的祝福走了。看着钱老安详的遗容,我在想今后的中国,是否还会有下一个“钱学森”,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奉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