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改心得体会
我们常和朋友聊天、聊家常、聊近况、聊时事、聊人生„„今天,我们来聊聊《课改的春天》这本书。
2012年12月,《课改的春天》出版以后,受到了很多教育同行的喜爱。有的被作者“一个教师,一个校长,一个行动者,一个追求教育梦想的人”的执著的教育情怀所感染与打动。有的赞道:“纯教育理论的书籍较多,来自于一线教师的教育心得、体会的文章更多,但这种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可以仿,可以用,可以立竿见影出成效的书籍却非常少,我们喜欢。”„„以至于,某教育局将作者留下的用于赠送朋友的存书一股脑儿地拿走,当做2013年的新年礼物送给了区域内的各位校长。
聊《课改的春天》,先从它的名称聊起,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破题。“春天”——万物复苏,莺飞草长,一派馥郁芬芳,天地葱茏的模样。“课改”——是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的简称,是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课改的下位概念的主体可以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名学生,也可以是一场报告、一次活动、一节课堂等。上位概念的主体是“国家行动,政府行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各职能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社区、家庭等等。《课改的春天》,就是着力描述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唤起老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的教育的春天。
《课改的春天》一共有二十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基本自成一体。按细了来说,我们应该逐篇逐页地聊。但这样太繁琐,我们可以粗略地分成以下几个模块展开聊书活动。
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的高效是针对于无效和有效提出来的,我们的课堂,杜绝无效、注重有效、追求高效。我们说的“高效课堂”其实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
在这个“高效课堂”的旗帜下,各学校广泛学习,博采众长,并突出自己已有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本土化改良与创新,再总结提炼出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从长沙初中、古罗镇中的先行先试开始,到各乡镇所在地初中、县直属初中的初一年级部分班级的实验,几年时间下来,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活动地推进。
一是校长的决心。这个校长的决心还包括学校的整个管理团队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校长的态度决定一切,坚定则成,动摇则败。实际上就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活动必须通过强有力的行政力量来推动。
二是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验阶段必须使用导学案,这是入格(至于今后学生不需要导学案的帮助都能顺利地阅读课本时是否要废除导学案,那已是后话)。但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已成为一个大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与探究,按时间上来分配,自主学习形式占了总学习时间的70%。由此,我们主张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时必须具备三大件:课本、导学案、工具书(含网络)。
学生先读课本,读不懂时看导学案(导学案中老师对学生自学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即难点,已经有了预设,这种预设可能是有梯度的几个设问,也可能是几个填空等),学生在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解答或填空以后又回过头来继续读课本,由于是一个人独自学习,遇到问题没有人可以请教,这个时候就查工具书或上网“百度一下”。
三是科学分组与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有利于兵教兵、兵帮兵、兵强兵;“组间同质”是为了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小组间公平、有效的竞争。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自主学习不好,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课堂模式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的话,就是预习不好不展示,展示不好不反馈。
四是师生持续不断的热情。师生持续不断的热情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刺激来实现。对于教师,开展培训,特别是建立奖惩机制,技术的、物质的、精神的换着花样儿跟进。对于学生,进行“节——天——周——月”的评价。每节课对小组实行加减分,这样,一节课每个小组都有一个量化的评价结论。七节课的分值相加,就得出了每个小组一天的评价结果,第二天早读课班主任到班级对前一天的情况进行总结,那一个组加多少分,那一个组减多少分,公示上墙。一周下来,召开一个主题班会,进行表彰奖励,好的小组现身说法,并予以升级,薄弱的小组订出目标,迎头赶上。一学月,班主任把四个周的结果进行汇总,提交给学校,学校结合学月考试的情况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评选优秀小组、优秀班级和各类标兵,并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和途径在校内、社区、家庭展开宣传。
五是学生自主管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其中学生自主管理就是一种很好的德育形式。我们说“千教育万教育不如学生自我教育,千管理万管理不如学生自主管理”。学生行动起来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活动的根本目标之一,学生的潜力、本我、人格、自动建构人生发展体系等等都在这个根本目标当中。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涉及目录一至八的内容,重点推荐阅读篇目:
1.《綦江课改启示录》。
(1)题记:从重庆到綦江是通往大海的方向,从宜宾到綦江是走向成功的方向。
(2)“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规要求”可以参照隆盛中学的十条规定。其中第十条“做到入室即静”特好。学生天生活泼好动,不说笑或打闹实际上不可能,那好,说笑、打闹去操场好了。无论上课下课,教室都是学习的地方,同学们即使没有看书也在思考,因此,应该随时保持安静。
(3)“课内小组竞争加减分制度”可以直接运用隆盛中学的条款原文。
2.《杜郎口探营》。文本两万多字。杜郎口的课堂是不是一个神话?这个神话究竟有多神?你可以一探究竟。
3.学生自主管理还可以参见《万家小学的风景——班级小助手》。万家小学是一所村小。村小有一个常见的现象:早上,学生到校的时间往往比老师早。这样一来,安全都不好保证。万家小学培养班级小主人,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管出了学生优异的成绩,管出了孩子全面的素质,管出了学校的一片安宁与祥和。
二、学校发展的科研引领
学校的教育科研,指的是以校长、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育现象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遵循和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根据这一定义,学校教育科研实际上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研究。
教育科研的实际开展,通常是通过一个个课题来进行的。由于这些课题都是校长在管理、教师在教学、学生在成长、学校在发展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就真正实现了课题工作化,工作课题化。长此以往,就能真正实现科研兴校。
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微型科研。我们做微型科研,研究团队由学科组的几位教师组成。以四年级数学为例,本学年四年级有四位任课教师,大家共同来回忆与思考:上下两册教材,在以前的教学中长期存在哪些困惑?教材编写的、教师教学的、学生学习的,有哪些问题做得不好或不尽如人意?就把这些困惑和问题设定成课题。随着教学的进行,课题涉及的问题出现了,研究它,解决它,并进行阶段性总结。一学年下来,问题解决完了,结题了,同时,学生学科进步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增强了。
一个教师一到六年级,教完一轮教材的同时也做完了十二册的微型科研,教师的专业水平想不发展都不可能。在学校全面开展微型科研,六个年级只需要一年的时间,所有学科教师的微型科研成果就形成了一个体系,这就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
1.《课改的春天》中涉及的宜宾县小学、初中、高中的在研课题和课题成果,小学语文有《小学低年级学生“三自”识字法》和《小学课内外整合阅读学习模式研究》,小学数学有《珠心算与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整合研究》;初中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高中学习山东昌乐二中,开展《优化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2.宜宾县实施“三名一优”工程的实质是学校文化建设。“三名一优”是指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和优秀学生。要实现“三名一优”,根本途径是学校文化建设。在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当中,与学校文化建设并行的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现代学校制度,一个是特色学校建设工程。其实这三个提法是相通的,本质上基本相同。我们通常使用的名称还是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扮演的角色》是根据教育部第七期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第三组课题的结题报告改写的,文本详细介绍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做法,内容详实,具有可操作性。如果都还是不很理解,《翠屏教育的早晨》列举了宜宾翠屏棠湖外语学校、宜宾市二中、翠屏区三江学校、翠屏区旧州小学的文化打造,可以作更好的参照。
3.“三名一优”的核心是名教师。一方面,基础教育学校的校长,第一角色仍然是教师,所以,名校长也可以归类到名教师之列。另一方面,名教师有了,名教师多了,必然就会出现名学校,不是有“名校之名贵在名师”吗?最后一句就不讲了,有了名教师何愁培养不出优秀学生? 那么,如何才能成长为一名学科名师呢?
(1)学习教育名著,奠定一定的理论功底;
(2)总说、分说教材,掌握学科知识的总体架构与内在联系,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
(3)对照自身气质类型选好教学流派并长期坚持学习实践;
(4)寻求突破,犹如练习书法一样,描红、临帖、脱贴,最后走向自成一派。
三、国内外教育前沿理论与实践
我们主要认识三个大人物:一个是朱永新,一个是冯恩洪,一个是佐藤学。
1.《新教育如此美丽》介绍的就是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实验”。朱永新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家,他的“新教育实验”着力于学生与教师的成长、发展与生活,“新教育实验”给出的基本方法是“四个改变”“六大行动”。
四个改变: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
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和建设数码社区。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关键词有“教育幸福”、“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晨诵,午读,暮省”等。
十几年来,“新教育实验”在江浙一带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后来又在中西部地区推广,最远的到了新疆。四川也有,扛旗帜的是朱教授的博士生李镇西。与我们宜宾临近的贵州遵义凤冈县也是开展得有模有样。
我一直崇拜朱教授,从2003年开始,我就成了他的铁杆粉丝。在我的心目中,他何止是一位大英雄,他是教育的大救星。
2012年11月25日,我在重庆的人民大礼堂有幸聆听了朱教授的学术报告,激动之情无以言表,并当即写成了一首诗:
呼儿嗨哟,朱永新
期盼着见您的那份心情
萦绕在多少个日日夜夜
会有这一天吗
这,是不是在梦里
像一个信徒对摩西的膜拜
我站在台下仰望着您
心灵的天空无比澄澈
哦,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春天的花儿开了
夏天的荷儿绿了
秋霜染红了山野
还有那冬天漫天的飞雪
我是一只毛毛虫
诗文催我出茧
经典促我化蝶
斑斓的翅膀丰富了四季的颜色
“我有一粒种子
你有一片土地
所以
我来了”
我们听到了您的呼唤
晨诵,午读,暮省
在绚烂,在绽放
相信种子
种子已发芽
吮吸阳光和水分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相信岁月
一只只蝴蝶飞过天空
撒下一地金色
沙漠泛起新绿
戈壁里荡漾了水泊
2.《我读冯恩洪》写的是冯恩洪先生著作《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的读后感。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讲的是差异性教学。我们现在的课堂一个老师要面对六七十个学生,何来尊重学生个性,又如何尊重学生差异开展教学?
《课改的春天》实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分组,组内再结小对子,从老师对学生的一对几十,到学生对学生的一对一,实际上就是在实施差异性教学。
读了《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于冯先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大胆搞课改,在上海建平中学创造了“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感于冯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他在中国教育界的成就和他的思想与观念对全国教育改革的带动,作用巨大,影响深远;更有感于冯先生有一颗装着祖国荣辱的纯洁而博大的情怀。
我在这里说一说2010年3月11日冯先生在宜宾的表现。
江南剧场黑压压地坐满了人,冯先生讲起了头天去李庄的情景,讲着讲着,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面对上千的观众声音哽咽,泪水长流。
穿越时空,冯先生在李庄与傅斯年、李济、梁思成、林徽因、陶梦和、董作宾等一群挺起中国文化脊梁的大师们相遇了。1940年——1946年,中国抗战最艰难的这段日子里,这群中国知识分子毅然地与国家、民族站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坚守在偏僻、穷困、与世隔绝的李庄。冯先生的到来,与大师们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晶莹的泪水充分说明——冯先生读懂了他们。
3.“小学生的‘主体性’是个神话”是佐藤学著作《静悄悄的革命》当中的原句子。“一口气读完《静悄悄的革命》,惊奇地发现:十多年前日本课堂出现的种种情况,十多年后在中国的课堂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出现了。唉„„一声长叹:‘如果我们早接触日本的课堂,早认识佐藤学,我们中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兴许会少走许多弯路!’”是我写的《小学生的“主体性”是个神话》中的原话。
佐藤学先生是日本东京大学的知名教授,是教育学理论的权威,但他没有仅靠教育理论玩什么后现代、超现代,而是“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每周去各地的学校访问,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养护学校等,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在各个教室里观摩。近20年来一直如此,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休戚与共,苦乐同享。
对于课堂教学,佐藤学先生说:“小学生的‘主体性’是个神话”。这确实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也要认真对待。
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在这四个要素中,最近的倾向可以说都集中在“学生”这一要素上了。特别是重视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的“新学力观”提倡之后,学生自主地设定问题、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形式等,均被树立为理想的教学形态。从上周到这周我观察的10个教学活动中,都强调“自己解决”、“自己决定”、“自我实现”等,即只针对上述四要素中的“学生”这一要素,这是一种将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化的倾向,现在所有的教学中几乎都能看到这一倾向。
大家听听,是不是说得很在理。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渗透一些学生为主体的课改思想无可厚非,但所有的教学都是追求学生自己设定问题、自己提出与问题接近的方法并实现问题解决的“主体性学习”,是不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课改的春天》这本书,已经聊得够多了。如果还觉得意犹未尽,您就沉下来静静地去品读吧!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三日
第二篇:课改心得体会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三篇: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高桥中学 周绪东
自从高桥乡初级中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课改以来,我学习了很多关于课改的新理念、新知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感受了我校课改新思路、新举措。我大胆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用探究式创新教育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并采用导学案备课模式进行备课。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首先,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其次,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第一,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因为教师的教学是一个人际交往、与与学生的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达情感和观念均依赖于师生的交流。所以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优秀的教师一般更精通他与学生所共同使用的语言。要以学生最理解的语言传达思想和意义。在课堂上教师善于用语言,眼神、手势与学生交心谈心。在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当然, 教师在对话中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第二,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第三,课改需要加强各市、县、校之间的对话。“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实验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开学初的新课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和四月份的红光乡中、八庙乡中、高桥乡中等兄弟学校的课改联谊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最后,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高桥乡中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参与课改实验的一线教师应该给自己一个重新的定位,树立科研意识。启动课改以来我们力求通过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达到以科研促进实验的目的,依据本校特色,将课改工作与探究发展课题相挂钩,以科研为先导,开展群众性课题研究。
因而,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广大教师应增强科研意识,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专题,进而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种教科研网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抓科研,课改必将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层面。
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以动制静”的方法,有以下三点做法:
一、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可以倡导由学生主持、主讲的主体式形式。例如,在初中物理每章节前有一段导语,组织学习讨论交流你已经知道了那些内容、还有那些知识想知道。又如在教学中我先出示本节知识目标,让学生主讲,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可以倡导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的活动式教学形式,例如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探究问题,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应需要那些器材、如何设计实验、怎样进行实验、实验探究中要注意那些环节,然后教师指正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这些多向互动的教学形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人本价值。
二、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载体。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引导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要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事实性、经验性、创造性和评价性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自行解决问题。教师要倡导无错原则,即疑问无禁区、疑问无错误,告示学生珍惜并行使问题咨询权。
三、物理课堂教学要力求为学生构建适合创新教育的学习环境。教师应保护学生理解的自由,容许学生对物理环境、物理认知结构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而不应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从而浇灭了那些刚刚燃起来的“创新的火花”。为此,需破除教学上的“师道尊严”观,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甚至是有些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
物理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仍然让学生保持继续学习的兴奋点。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深入研讨并联系实际进行教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活跃了思维,更提高了“环境”意识。
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样,我们老师更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找到更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高桥乡初级中学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南江县高桥乡中
周绪东
第四篇: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的心得体会
南庄学校吕艳芬
我是南庄学校的一名普通的代课教师,在学校里,我担任英语、思品、美术等学科。在郊区的课改的几年里,我知道的不多,但自从参加学校工作后,了解了郊区的一些教学理念。主要有“标、学、讲、练、测”“八字方针”及“学案导学”等多种教学方针,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案导学,在一年中,我都在尝试使用这种方法。
作为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
而学案导学就是这样一种方法。经过这一段时期学习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导学案”坚持知能统一,实现学会和会学;从学习内容上讲,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思路条理化;从学习方法讲,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好,重在教师考虑如何教好。在老师方面,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习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在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导学释疑,当堂达标为主要步骤,使知识落实与能力的培养于一体,起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作用。
“学案导学”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此外,导学案还注重学生的小组之间的不同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
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另外,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总之,作为一名的普通教师,我感觉到新的教学课程无论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还是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经过原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新课程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和深思的地方。我们一定会继续遵循新的课改要求,努力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效率。
第五篇:课改心得体会(精选)
课改心得体会
永恒逸夫学校 孙岩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我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布置讨论的时候我明确要求,设置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在实践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并非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5、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我们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课本剧;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写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以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
6、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教导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他们的想像与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细细体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了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