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横峰中学化学组 王金忠
我校这次课改的第一轮已经结束,我有幸参加了这一次课改,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使我受益匪浅。我的思想观念和业务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也有一些困惑。现将自己经历了三年课改的一些心得体会小结如下:
一、课改要求观念的改变,不能认为仅仅是换一套教材而已。
社会在发展,教育同样也要发生变化,而新课程改革也正体现了这一时代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新课改就是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改变旧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和教育评价制度。这就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通过三年课改的体验,本人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感受: 1.“以人为本” 注重合作交流
教师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多样思维的人,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当然, 教师在对话中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引导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也可以同学之间相互提问。
2.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重视能力培养,变苦学为乐学
传统的教学以注重知识的传授为主,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机械地记忆,许多学生逐渐产生厌烦情绪,随着这种负面情绪与日俱增,逐渐丧失了对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而新课改正是针对这种弊端,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做人的品性。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学习由苦变乐,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变成了课堂上的主旋律。我在上网交流时,有一种观点我很赞同,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导演,学生当演员。教师演技再高,学生是观众,没有参与,学生仍是被动接受者。而让学生作演员,让学生尽情表演,学生的各种潜能就能充分释放出来,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借鉴他人的经验也进行了让学生讲课的尝试,的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第一次让学生上课效果就非常好。那次我是让一位女学生讲课,我提前几天和她打了招呼,让她做好讲课的准备。讲课的那天她很自信地走上讲台,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讲课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几十双眼睛全都注视着学生老师,所有同学注意力高度集中。讲课的同学虽有些紧张,但语言清晰,条理分明。提问时下面的同学踊跃发言,分组讨论时气氛热烈。最出乎我意料的是,提问时较难的问题时她就请基础较好的同学回答,较容易的问题就请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不了的就请老师回答,注意了因人而异,很有分寸。特别是当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正确时,她就会立即说:回答正确,谢谢你,请坐下。这种激励性的语气对这位学生无疑是极大鼓励,这种赏识教育是我以前做得很不够的。此外,她还请同学把课外查的一些资料在课堂上宣读,其他同学都静心倾听,注意力高度集中,没有一个人打瞌睡。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仍然很兴奋,不愿离开 教室,沉浸在刚才的情境当中。我想这种情景同学们一定是难以忘怀的,这种效果是以前老师讲课远远达不到的。从这以后,我经常安排学生上课,很多同学也都纷纷要求上课,当一回老师。学生每次上完课都让我感动,我都有不少收获。讲课的学生会主动来向我请教和我交流,因此我和学生的交流更多了,我对我的学生的优缺点更加了解,在教学中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样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我让学生写了上课和听课的体会,同学们写道: 听同学上课,课堂气氛活跃,不会打瞌睡。参与讲课,我的胆量与表达能力都有提高,自信心增强了。通过准备上课,课外查找资料,我的课外知识知道的更多了。通过这种形式上课,我们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多了,自学能力也提高了。。从反馈的情况看,同学们对这种形式的上课也是满意的,是乐意接受的。因此我认为以这种形式上课,的确有很多可取之处,学生能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不正是老师和家长所希望的吗?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主动地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与同学交流合作正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尝试过很多方法上课后,我的体会是:在新课标的理念下,不管采取什么形式上课都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宗旨。教无定法,只要学生乐学、善学,课堂充满思维碰撞的火花,这样的课堂就是理想的课堂。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的时间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样,我们老师更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找到更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3.新课改并不否定教师的讲
有一种误解似乎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就不需要教师的讲。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观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里克特说过“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让你的学生因你的讲解而喜欢上科学,你应该使他们的求知欲望变得更加强烈”。教师的讲关键在于怎样讲,教师的讲解如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产生想象、有利于学生理想情操的熏陶,那么这样的讲解也是有益无害的。
二、对新教材的看法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要钻研教材,知道在必修模块中课程内容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从内容的深广度来说,必修模块体现的是相对宽广、浅显,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的基本化学素养。而选修模块更具有专题性,有一定的深度,符合学生化学专业培养的需求,也符合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因此在教必修的内容时,不能拔高要求,增加难度。
2、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新教材栏目多,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要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活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但新课程课程内容把每一部分都划分为模块,我以为独立性是增强了,但割裂了知识间的联系,显得有些零乱,没有条理性,特别是元素化合物内容的选择是围绕一些自然界当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来组织的,比如说氮的循环、硫的转化、碳的多样性等。没有老教材条理性强。
三、困惑和建议
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还是遇到了许多具体的困难,这些困难直接影响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实施。新课程课堂实践体验,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影响新课程改革。目前大部分学校仍然是以高考为中心,以高考成绩来评价老师,而目前的高考依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势必影响课改的推进。必须改革教学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在实施目标上突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品质与素养、能力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以人为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因此我以为学生不能只是进行以知识为载体的思维加工训练,评价学生不能只是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评价一堂课也不能只是以知识的系统教学和训练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为标准,评价一个老师也不能只是以单一的学生考试的分数高低为标准。
2、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太泛化,线条太粗,老师对必修教学内容的深广度难以把握,不清楚该讲到什么程度。况且在现有的资料中,部分习题仍保留原来的知识深度,如果不多讲、不深讲,学生无题可做,或有题不会做。若深讲的话,时间显然不够用。必修模块的内容是深度降低、广度增大,但广度太广了,好像什么都说到,什么都不落实,学生把握不住,教师心中没有底。例如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在必修中讲到什么程度难以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识也不清楚该讲到什么程度。
3、学生实验问题。
新教材中没有学生实验,但对实验的要求确很高。我校作为一个重点学校,实验器械和药品也不充足,实验室人员配备也不足,导致在安排上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实验室人员的工作量因新课程实验量大大增加负担,而实验准备要求又比较高,比如清洗仪器、实验细节要调试、药品要配制补充等等,显然没有足够的人力与精力投入很难保证实验实施。因此,加强实验仪器的配备和实验室人员的配备是当务之急。
总之,作为一线的教师,我赞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但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毕竟是建立在原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改革,师生、社会、家庭等因素达成共同认识需要时间去证明。课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有新的理念,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相信老师们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我们的学校一定能培养出许许多多杰出的人才。
第二篇:课改心得体会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三篇: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高桥中学 周绪东
自从高桥乡初级中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课改以来,我学习了很多关于课改的新理念、新知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感受了我校课改新思路、新举措。我大胆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用探究式创新教育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并采用导学案备课模式进行备课。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首先,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其次,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第一,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因为教师的教学是一个人际交往、与与学生的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达情感和观念均依赖于师生的交流。所以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优秀的教师一般更精通他与学生所共同使用的语言。要以学生最理解的语言传达思想和意义。在课堂上教师善于用语言,眼神、手势与学生交心谈心。在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当然, 教师在对话中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第二,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第三,课改需要加强各市、县、校之间的对话。“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实验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开学初的新课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和四月份的红光乡中、八庙乡中、高桥乡中等兄弟学校的课改联谊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最后,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高桥乡中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参与课改实验的一线教师应该给自己一个重新的定位,树立科研意识。启动课改以来我们力求通过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达到以科研促进实验的目的,依据本校特色,将课改工作与探究发展课题相挂钩,以科研为先导,开展群众性课题研究。
因而,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广大教师应增强科研意识,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专题,进而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种教科研网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抓科研,课改必将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层面。
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以动制静”的方法,有以下三点做法:
一、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可以倡导由学生主持、主讲的主体式形式。例如,在初中物理每章节前有一段导语,组织学习讨论交流你已经知道了那些内容、还有那些知识想知道。又如在教学中我先出示本节知识目标,让学生主讲,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可以倡导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的活动式教学形式,例如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探究问题,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应需要那些器材、如何设计实验、怎样进行实验、实验探究中要注意那些环节,然后教师指正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这些多向互动的教学形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人本价值。
二、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载体。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引导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要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事实性、经验性、创造性和评价性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自行解决问题。教师要倡导无错原则,即疑问无禁区、疑问无错误,告示学生珍惜并行使问题咨询权。
三、物理课堂教学要力求为学生构建适合创新教育的学习环境。教师应保护学生理解的自由,容许学生对物理环境、物理认知结构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而不应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从而浇灭了那些刚刚燃起来的“创新的火花”。为此,需破除教学上的“师道尊严”观,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甚至是有些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
物理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仍然让学生保持继续学习的兴奋点。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深入研讨并联系实际进行教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活跃了思维,更提高了“环境”意识。
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样,我们老师更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找到更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高桥乡初级中学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南江县高桥乡中
周绪东
第四篇: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的心得体会
南庄学校吕艳芬
我是南庄学校的一名普通的代课教师,在学校里,我担任英语、思品、美术等学科。在郊区的课改的几年里,我知道的不多,但自从参加学校工作后,了解了郊区的一些教学理念。主要有“标、学、讲、练、测”“八字方针”及“学案导学”等多种教学方针,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案导学,在一年中,我都在尝试使用这种方法。
作为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
而学案导学就是这样一种方法。经过这一段时期学习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导学案”坚持知能统一,实现学会和会学;从学习内容上讲,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思路条理化;从学习方法讲,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好,重在教师考虑如何教好。在老师方面,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习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在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导学释疑,当堂达标为主要步骤,使知识落实与能力的培养于一体,起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作用。
“学案导学”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此外,导学案还注重学生的小组之间的不同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
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另外,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总之,作为一名的普通教师,我感觉到新的教学课程无论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还是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经过原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新课程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和深思的地方。我们一定会继续遵循新的课改要求,努力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效率。
第五篇:课改心得体会(精选)
课改心得体会
永恒逸夫学校 孙岩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我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布置讨论的时候我明确要求,设置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在实践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并非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5、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我们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课本剧;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写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以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
6、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教导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他们的想像与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细细体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了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