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自主学习报告书
题 目: 学习课程: 姓 名: 专 业: 学 号:
福建工程学院国脉信息学院教务处 制
二○一二年四月
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编译原理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旨在介绍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计算机本科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该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我们在学习是普遍感到内容非常抽象,不易理解,内容多且繁琐,难以完整、全面地掌握编译原理的有关知识,更不用说灵活运用编译原理知识从事相关设计或应用于其他领域。虽然只有少数人从事编译方面的工作,但是这门课在理论、技术、方法上都对我们提供了系统而有效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软件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在我们学习编译原理以前,都认为编译原理只能应用在写程序语言的编译器上,觉得用处不大,学习兴趣不高。而在后来的学习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要会编写程序语言之外,还应该了解它是如何被计算机所识别,这才是真正并且透彻地学习软件。另外,编译器中每一个模块的编写,都能对我们的编程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在今后若从事软件工程,这门课程也能够对编写程序有所帮助。
为了能够系统掌握这门专业课,我们把编译原理分为以下几个模块:①语言和文法;②词法分析;③语法分析;④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⑤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在学习的开始,我们需要掌握什么是编译,编译分为哪些阶段,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的区别等等。在做好了这些方面的准备后,开始了系统的学习。
语言和文法部分的知识包括文法基本概念及文法的二义性。基本概念有文法定义、推导、句型、句子等等。二义性文法是通过画语法树的方法来证明。
词法分析中的重点是有穷自动机DFA的生成以及DFA和正规式与正规文法的关系。还要熟练掌握NFA转换为DFA的方法及DFA的化简。
语法分析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分析。自上而下分析着重掌握LL(1)文法,自下而上分析重点掌握算符优先文法和LR(0)、SLR(1)文法。
语义分析重点是其功能,中间代码生成和语法制导翻译定义与方法。
最后,优化分为局部优化和循环优化,重点理解一些关键词,如基本块、流图等,要学会自己画出程序流图。用DAG图进行局部优化是重点。
在学习文法时,对文法的组成,用法都较为明了,而在真正做题时却感到十分吃力。例如给出了一个语言,要求写出它的上下文无关文法,就感到十分棘手,所以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大练习量,以熟练掌握。
而在之后的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中,我感到在看基本原理时十分困难,通常要长时间钻研才能够有所了解,而一旦掌握了基本原理,做题时就感到十分顺畅了。例如,在刚接触到LR(0)文法时,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它的原理,掌握之后,在列LR(0)分析表和写分析过程时,只要思路清晰,就会比较顺畅,而且不会犯错。本书是系统介绍软件工程理论的经典教材,自1982年初版以来,随着软件工程学科的发展不断更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软件工程人才,对学科本身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全书共四个部分,完整讨论了软件工程各个阶段的内容,是软件工程和系统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优秀教材,也是软件工程师必备的参考书籍。涵盖了对所有开发过程都很基础的重要主题,包括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将第8版中的八篇内容重构为四个部分,使教师讲授软件工程课程更加容易。每一章都有30%~40%的更新,增加了敏捷软件开发和嵌入式系统等新章,补充了模型驱动工程、开源开发、测试驱动开发、可依赖系统体系结构、静态分析和模型检查、cots复用、服务作为软件以及敏捷规划等新内容。着重讨论了开发可靠的分布式系统的相关主题以及敏捷方法和软件复用。反映敏捷方法先进性的同时,不忘强调传统的计划驱动软件工程的作用,阐述了两者结合构建优秀软件系统的重要性。以一个新的病人记录系统案例研究贯穿始终,系统、完整地讲解软件工程的各个方面。设计为“印刷/web”相结合的方式,核心信息采用印刷版本,教辅材料及先前版本中的一些章节放在web上,为读者提供丰富翔实的信息。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简称为SE)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比如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比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从它的起源,发展到现在,人们对它也有比较明确的定义: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可修改性、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客户操作性并且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追求这些目标有助于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效率,减少维护的困难。
生产一个最终能满足需求且达到工程目标的软件产品所需要的步骤。软件工程过程主要包括开发过程、运作过程、维护过程。它们覆盖了需求、设计、实现、确认以及维护等活动。需求活动包括问题分析和需求分析。问题分析获取需求定义,又称软件需求规约。需求分析生成功能规约。设计活动一般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建立整个软件系统结构,包括子系统、模块以及相关层次的说明、每一模块的接口定义。详细设计产生程序员可用的模块说明,包括每一模块中数据结构说明及加工描述。实现活动把设计结果转换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确认活动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实现完成后的确认,保证最终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维护活动包括使用过程中的扩充、修改与完善。伴随以上过程,还有管理过程、支持过程、培训过程等。
软件工程的原则是指围绕工程设计、工程支持以及工程管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软件工程的原则有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选取适宜开发范型
该原则与系统设计有关。在系统设计中,软件需求、硬件需求以及其他因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经常需要权衡。因此,必须认识需求定义的易变性,采用适宜的开发范型予以控制,以保证软件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
2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
在软件设计中,通常要考虑软件的模块化、抽象与信息隐蔽、局部化、一致性以及适应性等特征。合适的设计方法有助于这些特征的实现,以达到软件工程的目标。
3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支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软件工程中,软件工具与环境对软件过程的支持颇为重要。软件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开销直接取决于对软件工程所提供的支撑质量和效用。
4重视开发过程的管理
软件工程的管理,直接影响可用资源的有效利用,生产满足目标的软件产品,提高软件组织的生产能力等问题。因此,仅当软件过程得以有效管理时,才能实现有效的软件工程。
这一软件工程框架告诉我们,软件工程的目标是可用性、正确性和合算性;实施一个软件工程要选取适宜的开发范型,要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要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支撑,要实行开发过程的有效管理;软件工程活动主要包括需求、设计、实现、确认和支持等活动,每一活动可根据特定的软件工程,采用合适的开发范型、设计方法、支持过程以及过程管理。根据软件工程这一框架,软件工程学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软件开发范型、软件开发方法、软件过程、软件工具、软件开发环境、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及软件经济学等。
软件工程过程主要包括开发过程、运作过程、维护过程。它们覆盖了需求、设计、实现、确认以及维护等活动。需求活动包括问题分析和需求分析。问题分析获取需求定义,又称软件需求规约。需求分析生成功能规约。设计活动一般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建立整个软件系统结构,包括子系统、模块以及相关层次的说明、每一模块的接口定义。详细设计产生程序员可用的模块说明,包括每一模块中数据结构说明及加工描述。实现活动把设计结果转换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确认活动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实现完成后的确认,保证最终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维护活动包括使用过程中的扩充、修改与完善。伴随以上过程,还有管理过程、支持过程、培训过程等。(3)软件工程的原则是指围绕工程设计、工程支持以及工程管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感觉很熟悉,在认真的看一下发现原来我有学习过,这个就是我组成原理课程的教材。简单介绍一下全书的内容:全书共分为4篇,第1篇(第1、2章)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发展及应用;第2篇(第3-5章)介绍系统总线、存储器(包括主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和输入输出系统;第3篇(第6-8章)介绍CPU的特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计算机的算术逻辑单元、指令系统、指令流水、RISC技术及中断系统;第4篇(第9、10章)介绍控制单元的功能和设计,包括时序系统以及采用组合逻辑和微程序设计控制单元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措施。
对于这本我已经学过的教材,其实我没有太多的印象,只是知道有这本书。而这次的阅读学习让我真正的读懂了这本书,不再是为了考试。在这本书中,我比较有印象的是冯诺依曼的计算机体系。说到这个体系就要谈到其核心组件——CPU。
关于CPU,我最初的理解就是计算机的大脑。而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CPU的理解有所改观。CPU不仅是计算机的电脑,也是计算机的心脏。CPU内部结构大概可以分为控制单元、运算单元、存储单元和时钟等几个主要部分,CPU包括了运算器和控制器,然后就是内存和I/O,这些设备通过总线连接在一起。其中运算器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中心,它主要由算术逻辑部件(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寄存器组和状态寄存器组成。ALU主要完成对二进制信息的定点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各种移位操作。通用寄存器组是用来保存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和运算的中间结果。状态寄存器在不同的机器中有不同的规定,程序中,状态位通常作为转移指令的判断条件。而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控制中心,它决定了计算机运行过程的自动化。它不仅要保证程序的正确执行,而且要能够处理异常事件。控制器一般包括指令控制逻辑、时序控制逻辑、总线控制逻辑、中断控制逻辑等几个部分。
控制器的那些逻辑中,指令控制逻辑要完成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操作。时序控制逻辑要为每条指令按时间顺序提供应有的控制信号。总线逻辑是为多个功能部件服务的信息通路的控制电路。就CPU而言一般分为内部总线和CPU对外联系的外部总线,外部总线有时候又叫做系统总线、前端总线(FSB)等。中断是指计算机由于异常事件,或者一些随机发生需要马上处理的事件,引起CPU暂时停止现在程序的执行,转向另一服务程序去处理这一事件,处理完毕再返回原程序的过程。由机器内部产生的中断,我们把它叫做陷阱(内部中断),由外部设备引起的中断叫外部中断。
CPU还有一个重要的属性,也是衡量其好坏的一个指标——主频。主频是一般时钟脉冲,就是最基本的时序信号,是整个机器的时间基准。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叫做一个指令周期,不同指令的周期有可能不同。一般为便于控制,根据指令的操作性质和控制性质不同,会把指令周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就是一个CPU周期。早期CPU同内存在速度上的差异不大,所以CPU周期通常和存储器存取周期相同,后来,随着CPU的发展现在速度上已经比存储器快很多了,于是常常将CPU周期定义为存储器存取周期的几分之一。还有一块内容比较有印象的就是I/O。I/O有五种方式,常见的有三种,程序查询中断和DMA,程序查询是最朴素的设计,键盘好像就是这种类型,也第一次明白了扫描码之所以叫做扫描码的原因了,另外一个比较震惊的是有些键盘中居然有单片机存在。中断是一个优化,比如打印机这类,类比同步和异步就很容易理解,虽然有点“这个羊的毛是地毯做的”的逻辑,异步应该就是通过中断实现的吧。DMA是更牛的优化,把CPU进一步解放出来,对于高速I/O设备,比如硬盘,采用这种方式,神秘的DMA,最终走下神坛。设备的选择是使用设备码,那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按照设备吗查到设备并通知到?通知是不可能的,因为所谓被动都是假象,总是有主动的实质。实际上是写在硬件电路里,如果设备总线上的设备码刚好等于某个设备的设备码这个设备才会被激活,这样就保证连接到数据状态控制总线上的设备刚好是设备总线上设备吗说对应的设备了。I/O设备的接口非常简单,从程序设计的角度来看。这里对接口的定义,比平时看到的更普适一些。所谓的端口,就是寄存器。还是不知道windows支持65536个端口是什么意思。串口和并口按照传送数据的不同方式命名,只是速度的差别,就像直观上很难理解通过电话线可以传送大量数字信息一样,对串并口的吞吐量暂时也比较难想象,就像USB的速度怎么都想不到会有这么快一样。不同速度的设备使用不同的接口,这就是PCI和IDE这些东西的区别了。
看完这本我获得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对计算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涉及到关于硬件方面的理解,不会再只是肤浅的认为计算机就是由CPU、硬盘、内存、显卡、主板构成的,虽然这个理解没有错误,但是这不应该是学过计算机的人应该有的观点。同时看完这本书,虽然我还不能很清楚的了解CPU的详细组成,但是我起码收获了电脑硬件的运行原理与运行方式。
第二篇: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自主学习报告书
题 目: 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课程:《Oracle 11g数据库管理员指南》
《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 《计算机英语》 姓 名: 詹xx 专 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 号: 08300503xx
福建工程学院国脉信息学院教务处 制
二○一二年四月
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来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疑将影响教育的现状,信息技术将成为我们探索知识的重要工具。特别是每个计算机系的学生来说,这是相当重要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计算机技术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对于在外实习的我们,虽然没有校内那么方便的图书报纸电子资料,我们也必须能够自己创造条件自主学习相关的专业内的相关知识。我们要保持高度的求知欲,警觉性,这样我们才能紧跟社会的发展,在社会上有所成就。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自主学习的课程有《Oracle 11g数据库管理员指南》、《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计算机英语》这三门课程。对于所选择的这三门课程,很大程度上跟自己现在所实习的工作内容有关。这三门课程的学习对自己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一:对《Oracle 11g数据库管理员指南》的学习
学习Oracle时,只有掌握Oracle的脉络,那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客户现场,当几个工程师(可能包括原厂工程师)正在为解决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如果你三下五除二帮客户解决了问题,你也能体会到庖丁那种“踌躇满志”的感觉。
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Oracle 11g的使用基础。第二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介绍了Oracle数据库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中对Oracle的体系结构进行了重点介绍。第三部分介绍了
Oracle的自动文件管理和自动存储管理。第四部分介绍了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这些内容是作为数据库管理员的必备知识。Oracle数据库结构是数据库管理员管理数据库必须掌握的知识,它是整个系统的框架。数据库结构包括很多部分,如数据文件、表空间、控制文件、日志文件、实例、后台进程、数据字典、SGA等。当数据库性能出现问题时,有时需要调整数据库的结构。为了保证数据库的正常运行,Oracle数据库管理员需要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维护。一般情况下,管理员每日的工作都需要检查数据库状态、监听器状态、磁盘使用情况、表空间使用状态、备份状态、警告日志状态等。懂得了一个数据库管理员在每日、每周及每月所应有的工作事项清单,这些工作清单包含了两大重点:一事前预防,当事件尚未发生或扩大前,能及时发现及修正,以维持数据库运行的质量。二事后补救,做好万全准备,当事件不幸发生时,能以最迅速及正确的方式,将数据库恢复正常。
当用户连接数据库时,Oracle会启动后台进程为此用户服务。因此,数据库管理员需要对数据库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查,查看与数据库建立的会话数是不是正常,假如建立了过多的连接,会消耗许多数据库的资源。与此同时,针对一些“挂死”的连接,可能需要管理员进行手工清理。为了保证数据库的正常运行,数据库管理员也需要对数据文件,控制文件、重做日志文件等进行监控。数据库用户的操作一般都会涉及对象,因此管理员也需要对其进行检测。数据库中的数据非常重要,因此,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和恢复是
DBA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备份和恢复操作,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地保证数据不会丢失或被修改,但是却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数据库。当数据丢失时,利用备份可以恢复数据库。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是系统容灾的重要方法。在一个生产系统中,数据库往往处于核心的地位。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创建RAC环境,配置异地容灾,使用磁盘阵列,备份与恢复等。备份意味着把重要的数据复制到安全的存储介质上,恢复意味着在必要的时候再把以前备份的数据复制到最初的位置,以保证用户可以访问这样的数据。
Oracle主要提供了两种备份与恢复的方法,包括常规方法和RMAN,在这里我们重点掌握RMAN方法。虽然很多第三方软件如Tivoli,也可以用来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与恢复,但是它们也是通过接口调用RMAN的功能。常规的备份与恢复方法虽然并不常用
冷备份指的是把数据库关闭之后所进行的备份,而热备份指的是在数据库服务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备份。由于在进行冷备份时需要关闭数据库,所以会对用户的访问产生影响,而且很多重要的数据库都需要进行7×24访问。冷备份的好处是,由于在备份过程中用户无法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一致的,所以在有些资料中也把这种备份方法称为一致的备份。热备份虽然能把对用户的影响减到最小,但是会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所以这种备份方法也称为不一致的备份。幸运的是,Oracle可以自己解决这样的不一致。
数据库有两种日志模式,即归档模式和非归档模式。如果数据库处于非归档模式,只能对其进行冷备份。如果数据库处于归档模式下,则可以对其进行冷备份或热备份。
通过学习Oracle 11g数据库管理员指南这本书让我更清楚了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和任务。这个工作是意味着一个数据库管理员应具备的特性有:坚强的抗压力性、自信心、强韧的意志力与耐心、永无止境的学习心、待人圆融,处世坚定。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数据库可以说是企业的命脉,而身为数据库管理员,可以对所负责的数据库做任何所有想做的事,足见数据库管理员具有相当在的权力,但重要的是,能力越大,所背负的责任也越重,而数据库的成败最终在于使用者需求的满意度,以及取决于数据库管理员是否满意公司的要求,这意味着在现今的企业里,数据库管理员不仅仅是单纯的数据库维护者,更是不断提供高附加价值、减少IT成本,以及协助企业承包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人员。
学完这本书,让我的脑海里对Oracle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巩固了一些基础知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在实际中也能应用到,比如对数据库的备份,还有在工作中也会用到一些查询语句。每个知识点都能学到一些,用到一些,虽然没有那么熟练,但是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达到在工作中能应用自如。二:《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的启发
通过书名大家就能很清楚的知道这本书收集了程序员在开发过程中的 45 个人习惯、思想观念和方法,有助于开发人员在开发进
程、编码工作、开发者态度、项目和团队管理,以及持续学习等 5 个领域改善其开发工作。这些都是很好的习惯,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编程实力。书中还给出了一些能够使你成为高效程序员的敏捷开发实践。虽然这本书主要是针对所有的程序员写的,但是每一个高效程序员的高效做事办法,态度,思维方式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从中找出觉得适合自己职业的方法、习惯。不管自己将来是否是会成为一位程序员,但每个成功人士的处世态度,工作习惯都是我们生活中参考学习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道理在哪里都是行得通的。
本书所描述的45个习惯都用了具体的实例和计算机代码或是图例进行阐述。这些习惯包括有做事,快速修复变成了快速流沙,对事不对人,排除万难,奋勇前进,跟踪变化,对团队投资,懂得丢弃,打破砂锅问到底,让客户做决定,合理地使用技术,固定的价格就意味着背叛承诺,不同环境,就有不同问题,倾听用户的声音,先用它再实现它等习惯。每个习惯都非常精彩地表述了这些习惯在编程或其他场合中的强大作用。看过这些前辈所写的每个习惯都觉得对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建议。其中有几个习惯对我的启发是最大的,比如:对问题各个击破、提供有用的错误信息、允许大家自己想办法。
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之习惯35:对问题各个击破。“逐行检查代码库中的代码确实很令人恐惧。但是要调试一个明显的错误,只有去查看整个系统的代码,而且要全部过一遍。毕
竟你不知道问题可能发生在什么地方,这样做是找到它的唯一方式。”单元测试带来的积极效应之一,是它会强迫形成代码的分层。要保证代码可测试,就必须把它从周边代码中解脱出来。如果代码依赖其他模块,就应该使用 mock 对象,来将它从其他模块中分离开。这样做不但让代码更加健壮,且在发生问题时,也更容易定位来源。否则,发生问题时有可能无从下手。也许可以先使用调试器,逐行执行代码,并试图隔离问题。也许在进入到感兴趣的部分之前,要运行多个表单或对话框,这会导致更难发现问题的根源。你会发现自己陷入整个系统之中,徒然增加了压力,而且降低了工作效率。在解决问题时,要将问题域与其周边隔离开,特别是在大型应用中。对问题各个击破,这样做有很多好处:通过将问题与应用其他部分隔离开,可以将关注点直接放在与问题相关的议题上;可以通过多种改变,来接近问题发生的核心— —你不可能针对正在运行的系统来这样做。可以更快地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因为只与所需最小数量的相关代码发生关系。
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之习惯37:提供有用的错误信息。“不要吓着用户,吓程序员也不行。要提供给他们干净整洁的错误信息。要使用类似‘用户错误。替换,然后继续。’这样让人舒服的词句。” 当应用发布并且在真实世界中得到使用之后,仍然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计算模块可能出错,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连接也 可能丢失。当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时,要以优雅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果你注意的话,在开发阶段就能发现这 个问题 的早期警告。作为开发人员,经常要将自己假定为用户来测试新功能。要是错误信息很难理解,或者无助于定位错误的话,就可以想想真正的用户和支持团 队,遇到这个问题时会有多么困难了。错误信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发生 时,可以详细研究问题的细节描述和发生上下文。像“无法找到文件”这样的错误信息,就其本身而言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无法打开
/andy/project/main.yaml 以供读取”这样的信息更有效。没有必要等待抛出异常来发现问题。在代码关键点使用断言以保证一切正常。当断言失败时,要提供与异常报告同样详细的信息。在提供更多信息的同时,不要泄露安全信息、个人隐私、商业机密,或其他敏感信息(对于基于 Web 的应用,这一点尤其重要)。提供给用户的信息可以包含一个主键,以便于在日志文件或是审核记录中定位相关内容。
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之习惯42:允许大家自己想办法。“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告诉团队成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让他们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也是成为指导者的一部分。你在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解决问题。除了答案之外,他们可以学到更多东西。他们不会再就类似的问题反复问你。这样做,可以帮助他们在你不能回答问题时自己想办法。他们可能想出你没有考虑到的解决方法或者主意。这是最有趣的 —— 你也可以学到新东西。如果有人还是没有任何线索,那就给更多提示吧(或者甚至是答案)。如果有人提出来某些想法,不妨
帮他们分析每种想法的优劣之处。如果有人给出的答案或解决方 法更好,那就从中汲取经验,然后分享你的体会吧。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极佳的学习经验。作为指导者,应该鼓励、引领大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前面提到过亚里士多德的话:“接纳别人的想法,而不是盲目接受,这是受过教育的头脑的标志。”应该接纳别 人的想法和看问题的角度,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头脑也得到了拓展。这是一本让很多程序员受益匪浅的书,不管自己将来是否是会成为一位程序员,但每个成功人士的处世态度,工作习惯都是我们参考学习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三:加强《计算机英语》的学习
现在英语是每个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不管在哪里都会有英文了,各种包装上、菜谱、交流、书籍等等。现在很多高新的技术,不管是不是软件的开发,计算机操作系统,或者是任意的一项新出来的英语版的技术,都充斥着英语。学习计算机英语的必要性越来越得到每一个计算机工作者的重视。因为如果我们不懂这些的话,我们将得不到进步。或者更明确一点说,我们如果对计算机英语一无所知,那么也很难在计算机工作领域中立足。
本书涉及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程序语言、软件开发、应用开发、网络通信、信息安全、IT应用等方面。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很多专业的词汇,并提高了自己对专业计算机文献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巩固了一些之前学过的知识。现在看些有关计算机方面的杂志时就不用纠结着这些专业词汇,之前是看完一篇文章
后,大概意思都不懂,大都的单词都理解错了。现在看篇文章的速度有所加快,也能很快的理解文章所讲的意思,增强了阅读能力,使得我对这方面的杂志更加感兴趣。
通过这三本书的学习,让我的实习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同时也学会如何去协调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大学即将毕业,以后在社会上打拼的我们,更需要加强自主学习,才能紧跟时代发展同时让自己不断成长。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计算机技术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知识也是不断更新,“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每一个新时代的我们来说,特别是每个计算机系的学生来说,这是相当重要的。
第三篇: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在七年级上册这一学期,我们班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让我深刻的明白了:“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
这一学期我也有很大的感受与收获,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我的成绩在慢慢的提高,不再让爸妈催促学习了,现在也能十分主动的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并且能大胆的向别人提问。老师讲的课,我也能十分认真。在家中也变得自立起来,十分积极的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我仍存在一些小毛病,我希望下学期还使用这种方法,我也希望尽快改掉坏毛病!预习使我们熟悉要学的内容,使我们能超前学习,加深对将要学习的只是印响,上课时,更具有针对性,通过老师的讲解可让我们把搞不懂的知识迎刃而解。
通过复习也使我们巩固以前学过的内容,使内容更加全面。学不会或学不精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复习掌握地更全面而具体。
自主学习的好处有很多,我喜欢这种学习方法。
七一
刘旭阳
第四篇:2015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2015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第1篇: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不断地深入,许多教育者都意识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在不断地实践与尝试。小组合作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观点不一,脸红耳赤,真是集思广益,好处多多。但笔者在听评课或自己实践时,确实也经常看见,活动时,有人滔滔不绝,而有人却呆若木鸡。或是你读你的,我想我的。为何同时合作学习,却有如此不同的景观呢?结合我三年中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及其反思,我想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的观念有否真正更新?
教师有否真正地融入小组学习中,并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小组学习的快乐?当你真的能与他们一起开心一起悲伤的时候,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了自己的活力。就象对新生儿,没有真诚的关爱和小心的呵护,小宝宝会健康成长吗?对待小组学习,教师观就应象对待新生儿一样。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试想如果连教师自己都认为小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或只认为它是学习的一种便利,缺少应有的期望和热情,那学生的新奇和热情还能持续多呢?我不由地想起了我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没有她那满含期待、信任、自信的眼睛,我想我是不会喜欢学语文的。因此,小组合作能否有效、持续地发挥其作用,教师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是一个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二、小组搭配是精心安排还是放任自流?
小组搭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作用是否良性地发挥。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小组搭配不妨分这样几步走:
1、可以先是自然搭配,让小组自发地推举一位小组长。
2、结合原因进行小组重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小组搭配的许多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老师,他都不说”,“老师,他一直在玩”,“老师,他们在讲话”......等等。老师不应放任自流,也不应简单处理,最好是耐心询问产生问题的学生,可以单独谈心,可以温和劝说,结合原因进行小组重组,让优弱势趋向合理。
3、让弱势转化为优势。小组重组中更重要的是要激发问题学生的自信心,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创造机会让他表现,让弱势也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不断地转化弱势,那么最后的局面必定是一派生机勃勃。当然这需要老师付出多么辛勤的努力。
三、小组团体意识有多强?
组合成有生气的小组后,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激发小组的团体意识。一个有凝聚力的小组,它的意义是更大的。其中培养的不仅有合作精神,更有责任感和荣誉感。有了团体意识,反过来可以团结小组成员,小组每个成员能自觉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小组的团体意识是需要老师激发的。可以引入适当竞争。如建立评比制度,哪个小组发言的很精彩,就加星或加小花给予鼓励。当然这种奖励应是公平、民主的,不是泛滥的,应是对使大家都心悦诚服的发言的肯定。使孩子们体会到奖励的珍贵,激励他们积极去争取。
四、是随处小组合作,还是有机结合?
就象任何一个生命体,光有期待和愿望是不行的,它还需要供其生长发育必要的养分。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样。如果没有适合合作学习的环境、机会,它一样名存实亡。
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选择适宜的合作情境。新教材里就有许多可以发掘的情境。如:新教材第四册中《三个儿子》一课角色多可通过表演来学习,而表演又是一个很好的激发探究思维和合作的实际情境。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设计出谁来表演、怎么表演的方案。这一来极大地激发起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思维活跃的和不爱表现的孩子一样积极设计各种方案,最后,推出本组的方案参加全班交流。但是我们也不能处处,什么问题都用小组合作解决,否则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适当地与独立思考、动手解决、老师或其他学生点拨等方式相结合,使学生时时有新鲜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再说事实上语文问题也不是都适合合作小组解决。比如:学习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时,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说说想法,各抒己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独立运用的能力。如果用合作来解决:
一、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二、浪费了大家的精力。
三、忽视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一个人能否良好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否良好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试想一味地依赖、模仿,没有自己的主见、创新,社会的发展能将希望寄托在这样的人身上吗?因此,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习尤其独立学习有机地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独立思考。真正地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脸红耳赤,集思广益。
第2篇: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愿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发言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努力开创课堂教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新局面。一堂成功的课,应从导入新课起,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望。另外,准确适当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从而激活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
学习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中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类型的不同,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学会自主学习。
对于学习的主观意识比较强,属于班级中的优秀群体。我们主要关心他们学习热情的持久性,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我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上面可以记自己在预习中碰到的疑问,课堂上的典型例题、解法,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及剖析。记笔记时不要把本子记满,要留有余地,以便课后反思、整理,这样既可提高听课效率,又有利于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学习态度比较被动,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我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的内心喜好,经常走近他们、走进他们,要在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和学习兴趣上花功夫,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学习信心,化被动为主动。平时除了指导他们怎样预习、复习、怎样写考后反思外,课上还要鼓励他们勤思考、勤动手、勤发言。课后,教师要融入这些学生中,既辅导知识又辅导学法,解决学生个性化的问题,帮助每一个学生自主地去学习,真正地会学习。
三、留足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乐学
课堂的开放,是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下的开放。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情境,凡是能通过动手操作理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即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尽人意,但只要他参与了,就是表现自己了,他就会多一份兴趣,多一点自信。当学生们因为某个问题发生争论时,教师可以先不急于表态,而是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这样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倾听别人发言的机会,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使学生在争论、互评、自由发表观点中展示了自我,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把枯燥死板的学习过程变成为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总之,学习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又要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做到了愿学、会学、乐学,才能真正实现主动学习。第3篇: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体会到了让学生自主投入学习的重要性。在此,我想谈谈我对自主学习的一点小小体会。
⒈自主学习能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的扼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不要害怕和阻止学生的“好问”,不要讽刺和贬低学生的“怪问”;教师要培养和表扬学生的勤于提问,不要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多问”;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而且问得颇有见地、切中要害,从根本上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还应深入学科知识,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深奥道理,激发、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⒉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掌握整个学习过程,自发、自觉地投身学习,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比他们在教师的强迫下学知识都更可贵。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保障进一步的自主学习,二者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学生受益无穷。在学习过程中,明确目标,开阔思路,丰富想象;需要不断克服困难,不怕挫折,具有敢于怀疑,敢于成功的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各类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教会他们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实现自我发展。第4篇: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阶段学习的心得: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第五篇: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人的价值高于一切。学校的意义、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关心人、培育人,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有效研修坚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教师发展是目标,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发展的结果
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研修活动的重要目标,需要研修活动组织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始终把教师专业发展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满足的内在动机,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愿望。
为了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在学习中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1要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
4、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5积极参加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6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7勤于动笔,勤反思,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引导的方法的好坏对学生的成长,甚至于对其以后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我们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起的是引导作用,而不是填鸭式灌输。教师应该的重视学生存在,以情感去开启学生的心智。
(2)我们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把中国传统美德传授给学生。
(3)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赞美学生,培养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他们对挫折的容忍能力。了解学生的感受,观察学生的反应,聆听学生的心得。
(4)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育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5)用“爱”来感化学生。
只有真正对孩子们付出关心、爱心与真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孩子,了解孩子。
教育不是万能的,有其局限性,作为教师,我们应看到这种局限性,以一种乐观的心态面对。只有对我们的事业充满希望,我们才能真正用“爱”来对待我们的学生,对待我们的事业。努力加强我们的专业知识修养,着力于个人的身心修养,珍惜我们的事业,坚守工作岗位,默默耕耘,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