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心得体会:教师的与时俱进要从自己做起

时间:2019-05-12 14:0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心得体会:教师的与时俱进要从自己做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心得体会:教师的与时俱进要从自己做起》。

第一篇: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心得体会:教师的与时俱进要从自己做起

肖川教授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分为十个部份: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甚么、审阅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善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初略的读了一遍,感受颇多,特别是对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感受很多。教师要与时俱进。学校要走在教育思惟的前沿。假如一个学校思惟迂腐,那末会导致教师团队,怨声载道,分心离德,那末教育就根本是苍白无力的。一线的教师是直面学生的,教师没有动力,没有士气,那末教育必定是失败的。农远工程,非常的好,但是到了每个地方,确切落实的很为难。电脑闲置到被淘汰,网络比牛车还慢,或是干脆不上网了,担心的是教师上网。由于担心而杜绝一切,那明显是无能和无知的表现。图书馆变成了藏经阁,只是负责收藏,但是老师;连字典都没有,学生连资料都无处看,学生的视野如何开阔,教师的素质如何进步,就只是空喊口号,却不落实在行动中。凡是外出学习的机会都取消,就是闭门造车。每次交换必定有新的思想,必定有新的教育和教学的理念。但是却都以莫须有的名义制止教师去进步。只是想要抓眼前的利益,结果没有抓到,反而败得屁滚尿流。实在失败实在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失败的缘由。把一切失败的缘由归结到他人的身上,而经常忽视了自己。因此教师的与时俱进,艰巨而曲折。面对这样的严重的情势,教师只有依托自己,利用各种的手段。不为了别的,就只为了教育的信念和理想。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题特殊的行业,就不要把它单纯的看成一种职业。而应当看做一种信仰,一种希望。在自己的实践中去验证教育的点点滴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古今中外的教育的理念利用与自己的实践中。利用自己的感悟去理解,消化和吸收一切。然后聚集成自己的独占的教育的理念。由于实践出真知。任何的理论都有空谈的一面,只要经得起考验的才是真理。教师要具有这样的素质才能把自己确当作一个教育者,才能潜心于教育,假如单单是一份职业,那末会是很辛劳,很无奈。但是假如认真的面对每个学生,把每个学生都作为教育的对象、实践的对象和研究的对象,那末他们的每个变化,不论是好还是坏,对教师来讲都是一种积累,一个经验。对自己的教育的理念的构成都一个保存的线索,以便于不断的总结成败得失。总之,时代在变化,理论在升华,经得起考验的教育家为数未几。而作为一线的教师才更有说服力,只有不断学习,不懈的努力和不辞辛劳的实践和研究,才能得到教育的成功,也才能收获教育的快乐。而一切都取决于自己怎样想,和怎样做,只有从自己做起,才能赶得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任道而重远,吾辈仍需努力!读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我收获颇丰。肖博士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甚么、审阅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善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几个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第二篇: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心得体会

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书中肖博士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甚么、审阅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善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几个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最早吸引我去读肖川先生的书是偶然在杂志上看过他的六个学会,他说:广大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有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具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细细品味了他的文章,文章中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寻求和趋从。肖川先生的随笔,让我感遭到一个随字:随和,随便,随缘,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态度严厉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谆谆教诲的烦闷。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情,一种寻求。肖博士在教育的意蕴教育的气力这一章节中这样写到 而 凡是教师缺少爱的地方,不管品格还是聪明,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没有任何真实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藐视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实的教育可以依托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真实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实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间隔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当中。肖博士的这段话让我感受深入,是的,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与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教师或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教师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抱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缘由;而我们孩子在某方面表现不好时,有的教师或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错误!作为一位教师我们对学生更应当进行欣赏教育,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欣赏他,给他以信心,学生的自信不管对学生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相当重要。《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教育随笔对我们来讲,很多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的四周,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准则和经验。肖川先生的文章真是美文。喜也,怒也,哀也,乐也,无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寻求和趋从。或许是平时所养成的一种职业习惯,我们已看惯了也写惯了那类扳起脸来讲教的文章。读完全本书,让我感遭到,对待教育,我们必须怀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情怀,教学生去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仁慈和魅力,教学生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在这个当前纷纷复杂的世界里,我该时刻提示自己的,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率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良好的教育。

第三篇: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心得体会(6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肖川教授用时10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触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领域和主题。书中肖教授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甚么、审阅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善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精确的阐释,他力图做到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歌颂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固然没有每篇都细细读到,但看了其中的很多文章后,使我感到这本教育随笔对我们来讲,很多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的四周,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些经典案例。其中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深入的一句话。短短六个字实在就在告知我们,我们的教育就应当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书中这样写到 凡是教师缺少爱的地方,不管品格还是聪明,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没有任何真实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藐视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实的教育可以依托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真实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实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间隔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当中。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传业授道解惑之时,是否是洞察到了每位学生的需要。教育实在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将本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知道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暖和。当孩子从身边你的身上感遭到暖和、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语说:近朱者赤应当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遭到肖教授对教育思考的深入性,从他的言论中流露着对教育的人性化寻求。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应当高举人文这面旗帜的,正如书中所言良好的教育一定有一个价值预设:人性向善,基于以上这一点,那末,我们的良好教育更多的应当是尊重和信任,但我们又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这一点。知识的灌输经常成了教师教育生活中的主要事情,重知识,轻方法的指导,重结果,轻进程,重传授,轻情感,缺少了对孩子个性的培养。正如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仁慈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好的社会,实在不在彼岸,而就在当下,只要我们教师教给学生当下生命中所需的东西,尽力去发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应当是用聪明启发聪明,用思想品德熏陶感染思想品德,用情感激起情感,意图志调理意志,用个性影响个性,专心灵呼应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书中提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希望我们能让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当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寻求。固然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间隔,但只要坚持信念,只要他们带走的不但是知识的烛炬,还有理想的圣火,那我们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执著前行,直到理想的彼岸。

第四篇:《教育理想与信念》

读《教育理想与信念》有感

夜深人静,伴一盏孤灯,品一杯香茗,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肖川博士对话,时而掩卷沉思,时而思绪轻扬,时而脸臊耳热,时而豁然开朗——《教育理想与信念》载着我的激情,在教育的理想境界中飞翔„„

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作者用谦和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启发教师拓宽视野,几乎每一篇文章部是一个诱惑,引领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风景线,通过探测教育深处隐匿的最美好的宝藏,促使我们成为怎样的一位教师,去怎样把学生培养为一个有理性精神、有教养且有独立人格的人。肖川文笔妙趣横生、妙语连珠,巧妙地帮助教师激活教育的智慧和生成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 充满着人生的终极关怀,他的笔下才会从心里流淌出感人肺腑的文字,让我们耳目一新。

作为一个勤奋而求实的人,肖川说要“与经典为友”,“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渲染与皈依”,歌咏 “大学真好”,为闲暇、自由思想、生活的明丽与清闲致敬。他希望每一个人都通过教育获得渊深的学识、敏捷的才智、通达的情性、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肖川又是一个浪漫而深刻的人,在娓娓道来的文字中,他崇尚闲适的生活态度,表达肖川深刻哲理思想的教育随笔:因随和、随意、随缘而“非常的温情,非常的纤细,非常的文质彬彬”,“异常的隽永,异常的精致,异常的耐人寻味”。

肖川推崇"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成为你自己,要长于展示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自我,他批评急于希冀学习给他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实惠,这就需要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具有益人心智、沁人情性、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这就是古人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多年来,教育理论界的“理论”纷繁热闹,惟缺少独特、真实、个人化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旨在感受到历史与现实中的人性之爱、人伦之善、人道之尊,感受到大自然与思维活动中的理性之真、科学之美、智慧之妙,感受到人类精神文明的博大与深邃,感受到历史与自然的灿烂与辉煌,能够唤起学生对于世界与生命的强烈热爱与柔情,唤起学生对未来人生与事业的执著憧憬和期待,能够使学生日臻科学与民主精神,为自由社会培养和谐的人。在肖川的点拨下,去感受“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的意趣,这是何等令人心旷神怡!

捧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没有“误尽苍生”的负罪感,没有“走进死胡同”的沉重感,也没有被驳得一无是处无所适从的惶惑。肖川博士是一个可敬的建设者,而不只是一个睿智的批评家。游历他教育思想的家园,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常能得到“原来可以这样做”的启迪。凭着对国内外教育的广泛研究,凭着对教育使命的深刻认识,凭着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肖川博士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教育的美好蓝图: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对教育传统的尊重和扬弃,可以读到对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反思,可以读到对域外教育的研究和借鉴。因为这是从教育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的理想之花,读她的感觉才能这样的亲切。

在肖川博士的教育辞典里,没有强制只有引导,没有说教只有熏陶,没有抱怨只有欣赏,没有失败只有成功。“人性化教育”、诗性教育是肖川博士教育理念的首要特征。

肖川博士告诉我们,教育是“整体的、和谐的、兼容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因为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而获得了存在的理由。看看现实,才会觉得这样的看法是多么的睿智。很多教师习惯于各自为政,为争得辅导的时间斤斤计较,为争夺学生的课余时间大搞题海战术„„其结果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被挤占一空,他们整天疲于应付没有自由思考的空间,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是条块式的,不能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高分低能也就屡见不鲜了。很多学校也置素质教育的要求于不顾,随意削减课程,搞阴阳两套课表;在那些学校安排一些文体活动,搞一些社会实践,便会被一些人斥为不务正业。在他们看来,所谓的“正业”就是让学生埋头于课本,博得升学考试的高分。然而结果往往是这样单

一、可怜的愿望也常常落空。或许他们会百思而不得其解:看看《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他们或许就能明白原来自己一直都把学生当成“容器”,而没有当成“人”来看待,甚至在潜意识里,学生成了沽名钓誉的工具。这样的教育,把德智体美劳对立了起来,把不同学科的教育对立了起来,把教育以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宗旨置于度外,眼中唯分,目中无人,焉有不败之理?“在教育中,重要的不在于让学生记住了什么,重要的是我们所获得的文化的浸染、精神的陶融和理智的启悟。”

肖川博士还告诉我们,应该把“人性化”的思想落实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对人的尊重,必须落在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一切以牺牲个性生命为代价而换取的所谓大业,所谓圆满,不管它冠以何种美妙的名字,其正当性都是值得怀疑的。”“人性的教育呼唤诗意。教育中如果没有诗意和激情就没有召唤和启示,就没有美感,没有情性的陶冶和净化,没有灵魂的飞升和投入生活的热忱。”他还认为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宽松、宽厚、宽容,自由、自主、自信,温情、温暖、温馨,成功、成长、成人,学校应是笑声琅琅、书声琅琅、歌声琅琅,让校园生活成为每人终身的美好记忆。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其他篇章里,“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这里不再赘述了。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肖川博士鲜明地提出“闲暇教育”。我们要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能够有“兴之所至的自由阅读,超功利的精神漫游,没有外在压力的沉思冥想。” 学生的心灵需要一块净土,需要一个修身养性的家园,好书就是这样的净土和家园,让他们有独到的思想,创新的火花,让他们能有广阔的心理空间,能够自由思想,舒展心灵。在闲暇中能有所顿悟,舒展心灵,热爱学校生活,热爱学习,感受到小学校园里大学般的宽松氛围,多一些自由,多一些自主,多一些灵性,生气与创造。

“保卫童年”是一个富于诗意和高贵的思想。这也就肖川博士的高贵思想。童年总是和童心、童真、童趣无忌联系在一起,从肖川博士的思想里,我得到深深地感受到: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着青春和理想活力的个体,教育必须在提高与学生心相容程度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说教永远不能代替熏陶、感悟。

以往怀着对教育理论的敬畏感和神秘感,以为高处不胜寒以至于避而远之,甚至以为小学教师没有必要和能力阅读深奥而严谨的教育理论。从接触了肖川的优美作品,其洒脱与飘逸,从容与愉悦,改变了我的幼稚认识。畅游肖川博士教育理想的世界,感悟到的实在很多。我愿成为一个执着的追梦人,一个快乐的追梦人,做一个“人性化”的,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工作者。

第五篇: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心得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心得

王少莹

最先吸引我去读肖川先生的书是偶然在杂志上看过他的“六个学会”,他说:“广大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细细品味他的文章,里面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肖川先生的随笔,让我感受到一个“随”字:随和,随意,随缘,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而是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下面是我自己读完全书后的一点体会:

一、他告诉了我们教育的灵魂

书中提到,教育的灵魂该是道德教育,很多时候,我们趋向的是一种无视主体性的教育。这种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数表现为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自律能力,缺乏进取精神,表现出盲目从众和循规蹈矩,表现为逆来顺受。读到这里,我有种被提醒被激醒的感觉,而如何将书中理念运用于我们英语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从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孩子,从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始,让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他告诉我们教育带给我们什么

读这段时,我心里有一阵揪心但又力不从心的感觉,中学阶段虽说是基础教育,但由于受客观环境影响,似乎狭隘成了应试教育的基础教育。有时,我们只看到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而不是让学生会灵活运用知识点。书里写到一个让人心疼却又觉得每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制约教育改革的瓶颈在考试评价制度,应该来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可是,我们为了公平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那就是牺牲了整整一代人的自由和谐的发展。我不由地想,我在之前的学生生涯中,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深刻的兴趣与爱好,再回想起那段日子,我有种莫名的恐惧。书中提到,学习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为造就失败者的场所。目前,一直都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而我们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不要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对美好知识的向往,要使我们的教学有吸引力,就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宽容、宽松、宽厚的生长环境。

三、他告诉我们要与经典为友

肖川先生说过: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譬如说,要尊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应该优先于‘成材’,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等等。教育的道理,之所以都是些大道理,就因为教育是关涉人心的工作,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皆然。”由此我想到,我们平时对学生日日提醒、教导的,正是经过了岁月的洗淘和一代又一代人社会历史实践的检验的道理,想到了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恐怕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笔者强调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在我们思考教育问题的时候,多一点历史的意识,少一点理智的虚妄,这样我们就会对教育的理解当会更细致、更深入。古老的智慧需要反复的咀嚼,需要不断的切已体察,不是简单的诵记就可以得其真传的。由此,想到我们对学生的日日提醒,也要自己先不断咀嚼其真意,并且联系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并且带着发展的眼光和辨正的态度去教导学生。

四、他告诉了我们教育的意蕴

肖川先生提到教育即解放,他也提到,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读了这段话,我有被提醒的感觉,似乎我就徘徊在探索,启蒙,宣传和灌输间,徘徊在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指示、命令之间;徘徊在丰富认识和统一思想,徘徊在尊重、信任和消极防范之间,似乎稍不留神,就会误入非教育的歧途。我们应该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带入自己教育的范畴内,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镜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永远都充满希望和自信。

五、他告诉我们教育的期待

书中提醒着我们,不能只习惯于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要学会观察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善端”,我们该对别人多一份对人的信任和由衷的尊重,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暂时还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肖川先生说:“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地方,就会有快乐!快乐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肖川先生的文章真是美文。喜也,怒也,哀也,乐也,无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也许是平时所养成的一种职业习惯,我们已经看惯了也写惯了那类扳起脸来说教的文章。读完整本书,让我感受到,对待教育,我们必须怀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情怀,教学生去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学生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在这个当前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该时刻提醒自己的,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率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让学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爱弥儿》读后感

久仰法国大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这本著作,皆因自认文化功底不足而久久没有拜读,当年上学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忏悔录》让我费了好大的力气也未能完全理解大师的思想境界。

时至今日,身为教育工作者,再也找不到借口不看这本被誉为“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留存在世上,纵令其他教育著述被毁,教育园地也是馥郁芬芳的”的不朽之作。下面是我的一些肤浅的读后感,不对之处还请见谅。

《爱弥儿》果然是一本不寻常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纵使人性本善的理论是高尚的,但是从时代的立场来看,从进化的发展史来讲,也是不科学的。教育如果只培养自然人是不行的,教育并非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让人性生物般地任性发展,而是要靠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当然,如果我们现代的教育不顾天性的发展而硬把成人所需要的向儿童灌输,是错误的;但像卢梭所说那样放纵天性而忘掉社会需要,同样也是行不通的乌托邦。每一个国家都是按照他所需要的或者生存规律需要的人才来塑造人,这是无可厚非的。如果真的有上帝,上帝创造了我们,但是并没有教我们怎么样的去做,我们也不是有意的去让人性善的东西变坏,也不愿意去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出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更不愿意让自然的生物变得歪歪扭扭。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上帝并没有教我们如何走捷径,我们只好在曲折中摸索,我们的宗旨就是美好的教育!

《爱弥儿》认为我们生来软弱,生来愚昧,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育不同而互相冲突的话,那么对他的教育就不好;如果三种教育都趋向于同一个目的的话,那么他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爱弥儿》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

对于这一点我是举双手赞同的。现代的社会给我们这些在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太大的压力,把培养人的功与过全都规因到老师的身上,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教育工作者不单只是我们这些在校的教师,还包括家庭里的父母亲长辈等。纵使我们学校的老师要负起全部的教育责任,我们也只是卢梭所说的三种教师当中的一种教师,而不可能做到是三合一的全能教师。社会应当重视家庭教育像重视学校教育一样来对待,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从心理上放弃,有些家长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希望老师帮他们把子女培养成龙成凤。其实当一个孩子从父母的手上交到老师的手里的时候,这个孩子基本已经成型。打个比方说,当我们见到一个还没有接触学校教育的孩子时,从他的行为举止就可以基本判断出这个孩子是什么性格的人;当老师的工作只是对他进行改造,好的保留鼓励发展,不好的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剔除,我觉得教师的工作就是一个补救的再生产的工作,原材料已经定了,教师唯有呕心沥血地通过一些艺术工作让这个材料变得更加的完美。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不是在推卸责任,像我一样的千千万万的教师,当然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着重大的教育使命,也在竭尽全力地用自己的良心和才能培养出社会所满意的人才。我只是希望社会不要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给教师,我们的教师确实是一个很伟大的人,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我们虽然愿意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承担起全部的责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请支持我们的学校教育,一起来当园丁,共同携手创造更美好的园地!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在“6+1读书活动“的序幕拉开之始,就听说肖川老师的文章是美文,到底有多么美,怎样的美法,是在头脑中最先提出的问题。找到这本之书后,觉得这本教育随笔真的就像一个端庄、随和的教者,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向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真的感到了美,一种自然清新的美!

如果说读后的感受,我觉得更多的还是感动。做教师已有15年的时间,从未真正总结过我应该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当读到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我才发现这么多年原来只用24个字就可以概括: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这就是肖老师的六个学会。真的不知如何写“感”,因为他说出了许多我想说而有不知如何描绘的、积压在心底多年的心声,那就摘录下一些我感动的美丽之处和大家分享。

(一)学会等待

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实,从我们个人生命历程来说,99%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而正是这貌似徒劳的努力,使我们拥有9%接近成功的机会,而正是这9%的接近成功的机会,最终使得我们有1%的取得成功的可能。学会了等待的教师,一定永远不会对孩子说“你不行”。教育是最能体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领域,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努力,就会取得成效,尽管更多的时候不是那么直接,那么迅速。当我们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我们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

(二)学会分享

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共同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战士,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学会分享,首先意味着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儿童的心灵,学会从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高高在上的教师,怎能听到学生真情的呼唤?自以为是的学生,又如何听得进教师的肺腑之言?重要的是将心比心,彼此倾听。

再次,学会分享,意味着努力创设一种新的分享方式和新的表达方式,因为分享方式和表达方式本身就蕴涵教育的因素;意味着对于自我中心、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的倾向的自觉防范。

最后,学会分享是和学会欣赏别人高度相关的:欣赏别人其实就是真诚地去分享对方的闪光之处,它会给我们非常单纯的满足、愉悦和快乐。有人讲,我们不见得喜欢我们所欣赏的人,但一定喜欢赏识我们的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对别人表现出真诚的赞扬和欣赏,会使我们的生活有更多的阳光、温馨和美丽。而当一个人在成长历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爱和欣赏时,一旦他拥有了权力,就更容易表现出自我中心、专制与独裁。

(三)学会宽容

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势恢弘,就是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就是尽可能地尊重多样性、诊视个性,尽可能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尽可能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四)学会合作

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也必定是一个崇尚合作的时代。因为一方面,个性使得合作成为必要与可能;另一方面,个性也只有在人与人的合作的关系中才能得到健康发展。因此,学会合作就意味着对于不同、对于差异、对于另类,甚至是对于异端的尊重与接纳;意味着我们学会了“求大同,存小异”,学会了必要的妥协、退让、隐忍和放弃。作为教师,需要很好地和领导合作,和同事合作,和学生合作,和家长合作。合作需要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理智的判断和成熟的热情,需要有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五)学会选择 当成功与失败并存、机遇与陷阱同在时,正确的选择就成为走向成功、抓住机遇的十分重要的第一步。所以,我们可以用“注重选择”来概括这一时代精神。它意味着人类将通过选择来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途径,划一的、同步的、简单服从计划安排的发展模式不再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了。

教师不是一个被动的被选择的对象,而是一个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因此,教师本人必须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积累,有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选择能力。

(六)学会创新

学会创新,意味着教师能够不断地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教学风格,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作出新的解释,能够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物抱以重新的审视,能够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

以上摘录了“六个学会“的精髓,以鞭策自己,这是优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新世纪对教师的厚望,也是衡量教师转移成熟于否的标尺。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只要同时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过程。我要做一名教育的探索者,学习、学习,在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燥;从用“六个学会”指导自己,在教师这条路上越走越宽!

下载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心得体会:教师的与时俱进要从自己做起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心得体会:教师的与时俱进要从自己做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前几年在第二届东莞市名校长,名教师的培训办开学典礼上,我有幸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的讲座。他语言风趣、生动,不时赢得我们的掌声,我们在享受他语言的乐趣中受益不少。最......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教师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作者融哲学的深邃、宗教的情怀和散文的韵致于一炉,“力图在理论的面包上涂上诗性的奶酪”。面对新课程日趋深入......

    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5篇

    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演讲稿......

    寻找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我们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思想与价值观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在内心找到生活中应遵循的理念、信仰与理想。只有找到并恪守这些理想,我们才......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每日里,你们起早贪黑来到这里接受--教育,你可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吗?也许你会毫不思索的告诉我,教育的目的就是考大学,然而这样的回答太过肤浅。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考上大学,更重......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再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源于自己对工作的倦怠,感觉自己每天在做着重复的事情,似乎进入了工作的倦怠期,热情淡去,烦恼倍增。感觉像是撑船,沿着......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闫家杨晓芳店中学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最近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颇有收获。这本书收录的是肖川近年来创作的教育随笔。......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摘录

    195 203最后一段 教教材与教学生的差别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148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尽心下》 语气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