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练球日记------极其有用的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4:3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乒乓球练球日记------极其有用的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乒乓球练球日记------极其有用的心得体会》。

第一篇:乒乓球练球日记------极其有用的心得体会

一: 先用正手攻球来练蹬转迎前的动作再结合两点打一点的步伐训练, 效率远高于直接从正手拉球练起,事半功倍!二: 动作框架正确动作熟练后, 要尽快进行走动中击球的练习,应该早于定点的发力练习.三: 学弧圈球要先转后冲.先不要管速度、弧线, 先管好吃球摩擦,动作求舒展、顺畅,然后慢慢加力,能拉多转就拉多转。如果动作方法正确, 只要把发力线慢慢改变往前多些控制好弧线, 就能拉出前冲弧圈.四: 击球时的发力顺序是由下到上, 学习发力的顺序却要由上到下.学习放松的顺序 也要从上到下,循序渐进.五: 击球时持拍那腿的膝盖若没有屈-蹬-伸的过程,就谈不上用重心打球,没有重心交换的过程,就不可能练的好步伐.右膝必须保持弹性, 一但僵硬就不可拥有好的步伐, 只能靠上肢发死力.六: 步伐训练主要是练脚,不是练手。脚没到位,胡乱发力的结果:动作很容易变形走样.七: 练基本功不能只偏重某样的技术练习, 容易“营养不良”.比如定点练太多, 或者 只练斜线不练直线, 或者 只练正手位 不练反手位, 或者 只练相持 不练前三板 , 只会起下旋 不会拉上旋 ,只练攻击不练防守跟控制,....八: 拉攻球要有重心转移 以腰带手, 发球也是如此.九: 什么是迎前? 简单来说 就是在出手挥拍之前, 用腿跟腰的蹬转动作 使得身体先靠近较佳的击球位置, 而不是在原地等球逼近身体,失去了发力的空间.十: 怎样可以放松? 简单来说,就是用手臂的重量去打球,而不是用手的肌肉在打球.十一: 攻球抽打是撞中带磨, 拉球是摩擦带撞.攻球下网通常是往上摩擦过多往前撞击力量不足, 拉球下网通常是往前撞击过多往上摩擦不足.十二: 如何正确用腕? 击球时,腕要先固定放松,随小臂运动方向而动再顺势摆动, 而不是主动发力.发球,搓球,挑打, 拨球,拉球 皆是如此.如在击球前先有个外展(正手)或者后摆(反手)会更好, 击球瞬间再顺着发力方向顺势摆正(手指突然紧抓有个制动动作)即可.与其说是用“腕力”,倒不如说是用指力.与其击球时腕才内收,倒不如引拍时先行外展.(更多内容请看— [原创]如何正确用腕)拉球时,腕有两种动法: 1.触球时, 吃球的微调--这是不需要发力的 只是调整角度.我想这大家都没意见.1 / 10 2.触球时, 同小臂收缩方向内收.一般说的手腕相对固定,指的是引拍到触球这段期间,不要主动发力(除非上肢发力不充分 主动用腕补救加力), 不要晃 甩 勾 , 不要在小臂收缩之前 随意动腕,只要做到松而不垮即可.一般用腕错误的 大都是没做到这个要求.我所谓的不必强调用腕,不代表腕都完全不动.因为腿腰臂的发力如果结合的很好, 腕相对固定放松,松而不垮, 击球前先有个外展, 在击球瞬间自然就会被腿腰臂的力量带动内收, 腕根本不需要用力的.小臂与腕 就像 大臂与小臂 的相对关系是一样的--小臂在击球前先打开, 迎前阶段也是相对固定 保持放松 , 触球时自然内收就好 , 小臂也是不需要发力的.而腕跟小臂之间的关系 也是如此,都是靠着前进的惯性内收.许多朋友一听到拉球时要用腕力,以为可以用上腕力的就是高手,所以拉球时腕特别用力,甚至把腕关节弄伤了,这是绝对的用腕错误.十三: 想提高接发球的能力,要先能学会“控制” ,再求抢拉.每失误一球就要静下心来想,为什么.是动作错误,还是看错旋转 ? 十四: 每次发球前,都要想好对方有可能怎么回球,想好第三板.如果您适合上旋球相持,就不应该老是发短下旋.反之亦然.十五: 接发球时,不必要 动不动就侧身,避免意图明显让对方先行控制.一但决定要侧身, 就不能犹豫.侧身后发现位置不好, 宁愿拉的转而不要勉强拉冲, 打好落点而不是勉强发力.十六: 直拍反手推挡弹是肘高于拍, 而横拍反手拨弹大都是肘低于拍.所以直拍推挡弹重心要高,而横拍推弹是重心要低.十七: 拉球引拍时 右肩的下沉, 不能只是靠上半身的下弯, 还要用右膝的屈缩来降低高度--尤其是起重下旋.正手拉球是右肩往右下沉,反手拉是右肩往左下沉.十八: 正手挑球必须右脚先往台内踩住有了支撑才出手.挑打也要注意要有引拍动作,而不是伸过去就打.十九: 我以前定点攻球练太多--错了.现在基本上只要定点打顺了感觉对了 先不急着练发力, 就会开始练习两点等走动中击球的练习.正手位练完再换反手位, 再练正反手衔接.但多不发力,纯粹是 练步伐 跟衔接 解决重心到位的问题.接着再练拉球, 依此类推.二十: 练拉球, 绝不能在练定点时 一打顺就想发力, 应该是先练两点 三点 左推右攻 反手推拨后侧身 等练习.中中老师也这么说过, 走动中击球的问题解决了, 再回头练发力, 事半功倍!这阵子我也感同身受 , 那是种跳跃性的进步呢.二十一:走动中击球的练习刚开始时,动作一定会变形走样, 所以最好有多

/ 10 球训练的辅助, 没有进球率的压力, 先顾步伐到位 再求动作顺畅不变形, 之后再求进球率与落点控制, 最后才是力量.通过多球练习后再进行单球练习往往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二十二:多球只是辅助, 不能只练多球而不练单球(一挡一攻).多球练过的内容, 也要在单球的练习再实践过才行.二十三:杀高球的技巧在于--引拍时拍子要比击球点高!迎前要充分,运用身体重量来打而不是发死力.二十四:发不出重下旋的主要原因: 1.没有吃住球,并非摩擦越薄越好.2.摩擦部位不对 3.摩擦方向不同于击球方向而产生过多侧旋,力量分散.4.摩擦速度过于均匀--跟拉球一样,触球瞬间要加速摩擦.记住!是吃住球再加速!二十五:发短球第一落点要近网 击球点稍高, 发长球第一落点要靠近端线 击球点稍低.接发球的判断也是如此推估.二十六:高明的发球不是你能把球发的有多转, 因为再转的球高手都能够抢拉或者主动控制.有效的发球在于“迷惑性” 以及 旋转的变化要够大, 再配合 事先预设好的第三板抢攻套路.二十七:任何技术动作都要还原--除了攻击技术, 搓摆挑 发球 都是如此.还原不只是手的还原 还有重心的还原, 要多运用“垫步”及“小碎步”.二十八:盯球的两个重点 1.对手击球触板瞬间 球拍与球的相互作用(力量大小 撞摩比例 作用方向)2.球落台后弹起 到触球瞬间.二十九:对于近台短下旋来球 拉起后, 要立刻还原重心高度 并且稍微后退一步,因为挡回来的一定是较长较高的上旋来球.三十: 横拍反手快拨绝对是反手拉球的重要基础.练好反手拨与反手拉的关键不在于腕,而在于 肩肘的前领再加上小臂与肘之间的杠杆运动.三十一:近台相持讲求出手要快 动作要精简 摆速要快, 而中远台相持的关键才是力量跟旋转.三十二: 拉半出台短球容易失误的原因--手后拉 重心过于后仰 击球时机太晚.纠正方法就是,引拍时肘关节保持在身前, 身体保持前倾 主动迎前(因为球不大往前跑), 尽量在高点或者高点末期击球.三十三:(延续三十二)肘在身前,其中“身前”的定义不是两脚连线之前,而是两肩连线之前.正确来说,正手拉攻的动作, 引拍时都应该保持肘在身前 ,这样就能确保是用身体引拍,而不是手后拉来引拍.三十四: 被对手调动去扑正手时, 如果移动幅度过大,拉球时最好回击到对手正手大角把角度加大,还可以特意加上侧拐, 这样可以防止对手回球到你的反手大角.3 / 10 三十五: 击球节奏很重要.正确的拉球节奏--从引拍结束,出手击球,还原到准备姿势(重心还原手放下)占三分一时间,剩下时间拿来引拍.马凯旋老师也在 弧圈球十六个不等式提到了 慢引拍,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业余的都是快引拍,原因是手停在空中“做造型” 停顿过久,对手都已经触球球过来了 手才放下, 直接引拍 造成引拍过于从容.所谓的慢引拍不是故意放慢 而是时间匆裕更可以根据来球的情况做出调整.假设挥拍动作是1, 还原是2 , 引拍是3.节奏应该是 12, 3--, 12, 3--....而不是 123, 123, 123 , 最差的是 13,13,13,13....> 三十六延续三十五)所谓的“快还原 慢引拍” 不是故意放慢, 指的是有充分的引拍时间.一般业余朋友都快引拍,因为还原太慢, 收拍停顿过久, 无法快速放松, 只好匆促引拍.引拍的好坏,大大影响击球的质量.三十七:与长胶对战最忌讳心浮气躁, 搞不清楚旋转就 多过渡 等待机会.因为长胶回球的旋转大都是被动的,难以主动制造旋转, 就像一面镜子会把旋转“反射”回来.所以, 应付长胶的基本打法就是先学会让自己不要制造旋转, 不搓也不拉平送过渡,免的搞乱自己.等时机好再发力一板过.(只谈基本打法)三十八: 接发球时的准备离台不能太近, 要有点距离.因为长球快 短球慢, 前进容易后退难.三十九: 接发球的预动--在对手出手前 先行把重心稍稍提起, 这会有利于后续的快速移动.四十: 前倾的具体表现--重心不在屁股 而是落在前脚掌.头部往地上的垂直投影在两腿连线之前,眼睛注视的高度降低.四十一: 鞭打效应不是形容球拍与球的作用形式, 指的是身体的发力形式.所谓的小臂二次加速就是甩鞭(鞭打)发力的表现.拉球时的小臂加速不是主动发力,而是顺着蹬转的力量,先甩后收.正确来说, 腿腰手(腕)由下往上的力量传递都是甩鞭发力的表现.四十二: 迎前发力与放松的具体表现是--肩比臂先行.右肩的迎前, 并非肩关节扭甩的结果, 而是引拍先有屈膝的准备,击球时有蹬腿-伸膝(挺膝)带动右髋前挺, 在由右髋骨间接带动右肩前迎的结果.四十三: 吃球(吃住球)的定义: 一般都说,吃球是使“球再拍子停留久一点”, 简单来说就是“停球”的感觉.其实用“时间”来描述吃球现象不是很正确的, 更精确的说法是, 触球后球跟拍子一起运行的“距离”拉长.差别在哪? 各位可以深入探讨.(拉球的摩擦是静摩擦)四十四: 为何横拍反手比正手来的好练?(指一般正规学球的经验)因为反手引拍时,肘只能身前,而正手因为活动空间大太灵活容易发大力不好受控制反而影响了学习.所以业余朋友们不管是直拍横拍, 正手技术想要打好根基 “肘

/ 10 不后拉保持在身前” 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这里的身前 指的是 两肩连线之前)随时提醒自己吧 会有收获的.四十五: 大家都知道击球完毕要立刻“动作”要还原,但是却忘了手臂要立刻放松.从收拍还原 回到准备动作 从引拍 蹬腿迎前 以腰带臂等过程, 手臂都要保持放松状态.而“还原”必须是放松的开始.如果还原忘了放松而持续紧绷,那么下一球的质量就会因手臂的僵硬而受影响.四十六: 拉球引拍时不要急着把手臂打直, 因为那样容易把手臂弄僵.如果手臂放的够松, 在蹬腿迎前转腰带臂的初期, 在右肩前挺的保证之下, 手臂自然就会拉直.(延续 四十二: 肩比臂先行)四十七: 练球像在存钱, 比赛就像在花钱.宁愿不打, 也不要乱打.要打,就必先坚守练球时的原则,别为了赢球而破坏原则.四十八: 用身体找球不要用手找球.用身体找球的具体形式就是用右脚找球.引拍时,要用身体去引拍而不是用手引拍(手后拉).椭圆形引拍法不是故意去划圈, 而是手放松还原再用身体引拍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现象.(更多内容请看--椭圆形路径还原引拍击球法(柳承敏王励勤示范))四十九: 正手弧圈的发力的各种环节之中, 我认为最重要也是最难练的是正确的蹬腿动作.因为蹬腿必须配合上肢的发力的需求(向前 向左 向上的多寡),所以在扭腰发力与上肢发力尚未正确掌握之前, 蹬腿的动作也就很难跟着正确.也因如此,学习发力的顺序也无法由下到上, 所以正手弧圈的发力如果先从蹬腿开始练起, 就会显得别扭而不协调.而且没有足够的步伐训练也很难把蹬腿的动作养成习惯且做得确实,很容易就疏忽而变形走样.反过来说, 学不会蹬腿 学不会用重心来打球 , 依旧习惯用上肢来发力, 再好的步伐也没用.五十: 指的发力顺序--在触球之前,切记手指不可先行紧抓球拍, 因为手指一发力, 腕就无法灵活摆动 影响力量的传递, 尤其是引拍时, 切忌紧抓球拍.**** 以上要领可以适用在 拉球 发球 攻球 拨球 挑球 等技术范围.五十一: 所谓的 “腕要放松固定”, 并非要你刻意去“使力”让腕固定不动, 其用意在于告诫球友们,不要在小臂力量传达到腕之前 “主动”发动腕力, 放松随臂摆动是正确的.(要注意腕的动作是随着小臂的挥动轨迹而动).**** 以上要领可以适用在 拉球 发球 攻球 拨球 挑球 等技术范围.五十二: “步法练习不能单纯理解为是下肢训练的问题,它与上肢,与腰(髋关节)有直接的联系。尤其是在与腰的关系上更显密切。因为腰在身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连接作用,是身体运动的中枢。因此,解决步法问题,就要解决腰与下肢的问题,而不能单纯的只考虑脚底下的问题。”(内容详见 戴老师的 文章--[原创]谈步法的一些辅助性练习)以上是戴老师的总结, 经过我自己学球一年多来的亲身体验, 我感同身受 非常认同.更多内容请看--谈步伐训练的五个层次与训练方法)

/ 10 五十三: 拉球出界的可能原因有: 1.击球时机过晚 2.引拍太低 3.摩擦球的部位过低 4.旋转判断错误

五十四: 横板握拍食拇指置放位置的要领--食拇指的“施力点”应该要对称.五十五: 奉劝拉球一直无法入门的朋友, 先进行 中远台正手对攻 的训练, 再过渡到把球“挂”起来的阶段.先挂后磨,先远后近, 先转(吊)后冲, 先上后下(先练习拉上旋来球)**** 请参考 戴老师的文章内容--[原创]从打到拉的必由之路

五十六: 给直转横的朋友--右臂肘尖不要外翘(去除直拍抬肘习惯), 肘尖向下压些, 肘离身近些.**** 这是当初 戴老师 给我的重大提示 受益不浅)我也发现,这样纠正之后, 就大大地去除了直拍影子 打起来较为舒展好看, 更能发挥横拍的优势, 连带 中路追身球 也比较好衔接正手.五十七: 正手拉球:起正手位半出台短球应该上右腿 而不是上左腿.台内挑,搓也是如此.击球后迅速还原的方法是--靠右腿前脚掌“点”回 带动重心还原.而不是退左脚带动右脚.五十八: 扑正手步伐关键在最后一步, 要领是 单步结合侧跳步.并不是跳起来才打--右腿蹬转动作完成之前 右腿仍然触地吃力.请参考 柳橙敏三点拉一点 的视频.五十九: 拉球不转的原因很多, 其中一大原因是“收臂过早”(反手拉则是展臂过早).纠正方法是尽量把力量集中在触球瞬间才爆发开来, 摩擦的关键在于击球瞬间的“加速度” , 其要领是 “先甩后收”.****更多内容请看 [原创]谈拉弧圈球之收臂(附图解)六十: 如何放松? 走路大家都会吧, 也很放松.注意自己走路时, 两臂的摆荡是不是不需要“发力” ? 是不是放的很松? 小臂还有点“顺势而收”的动作 ? 原因就是走路时两臂 肩膀 都放的很松, 用手臂的“重量”在摆荡 而不用“肌力”.打球也可以如此, 试试看.六十一: 要特别注意, 进行走动中击球练习时 光是步伐到位是没用的, 还要把腿跟腰的关系联系起来,脚到位后务必要把重心压在右腿(以正手攻拉为例), 击球前先要有个蹬迎的动作.不只是手要有一松一紧的变化, 腿也要保持松紧的弹性(屈蹬伸).六十二: 什么是击球前的停顿? 就是步伐到位后,蹬迎到出手间的时间差.如果步伐没到位,重心无法事先压在右脚, 被迫只用上肢力量来击球的情况下 就不可能有这种停顿感.(更多内容请看--[原创]拉弧圈球时一个转腰击球前的停顿)六十三: 前冲与高吊加转弧圈的差别就在于弧线与球速,但这只是表象.加

/ 10 转弧圈并非为了制造较高的弧线, 高弧线只是向上发力摩擦的因素所致, 其内涵就是制造强烈的旋转, 以旋转来压制对方的进攻强度 以转来达到主动控制之目的.如果加转弧圈掌握的正确, 只要 引拍稍高 击球时机稍微提早改变摩擦之发力方向, 就能拉出象样的前冲弧圈.如果您只能掌握其中一种, 代表您的拉球方式仍有待改善.六十四: 很多人以为拉球拉的不好,是因为板型控制的缘故,其实不然.我心中从无板型之分.刻意去控制板型是不对的, 因为板型的决定来自几个因素 1.引拍高低 2.击球时机 3.摩擦方向(往上与往前的多寡分配)4.击球部位.这些因素必须根据来球的情况而定,想拉冲还是想拉加转, 板型其实是这些因素决定后的结果.所以就算拍型对了, 但这四个因素的调配错了 结果可想而知.六十五: 大家都知道拉球时必须有个二次加速的收臂现象(是顺势收臂 不是主动收臂).但真正要达到高质量弧圈, 必须要有三段式加速--蹬迎阶段,扭腰带臂阶段, 顺势收臂 等三个阶段.蹬腿转腰有人看成一体的,这没错, 但蹬跟扭腰发力之间 事实上是有个“时间差”的.腰的发力必须保留在触球之前一刻才爆发出来, 不能过早加速 以免触球时 力量已经溃散而无法集中.(更多内容请看--[原创]谈拉弧圈球之收臂(附图解))六十六: 如何练反拉弧圈? 反拉的步伐要求很高, 重心调整要快.撞击不能过多 不能借力去撞, 要主动去磨, 引拍高些 摩擦球的部位高些, 手腕要看情况调节.最好先练习快带弧圈, 再练 反带弧圈,再练反拉.不能急 要循序渐进.我最近偶尔有反拉(反带)弧圈之佳作, 甚至出现跟教练对拉的镜头(当然终究是我死 教练太强了), 分析其原因是 我平时当陪练 挡弧圈球挡多了, 再加上近日步伐训练有了很大的成效,才有这样的成果.说真的 没有步伐 什么都白谈.快带弧圈的步伐要求较低 动作较小 建议大家先从这边下手.六十七: 打摩一说: 小臂打,手腕摩。我经常接触专业队的学生还有资深教练, 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如果真的要说打磨,身体是打(迎前),小臂 腕 都是磨.可以多看有关 用腕 的文章, 拉球时 腕的摩擦方向 必须同于 小臂的运动方向.而且腕也是应该顺着小臂传过来的力量 顺势而摆动 并非主动发力.有些文章也说到了腕的 外展 跟 内收的运用, 从外展到内收的方向就是同于小臂的运行方向.再者, 我也从一位专业队学生(他经常跟着资深教练当陪练)听到这样的结语: 越是爆的球, 手腕用的越少,因为腕动作过大 球就慢.(更多内容请看--[原创]对讨论弧圈“打摩”问题的思考)六十八: 起重下旋容易挂网? 提示: 不要光用手去拉,多用脚!引拍手放松打直,沉右肩(不是两腿齐蹲),拍子放低, 击球时一定要先用腿去蹬,带动身体重心往上发力, 再顺着腿的力量转腰收臂.想象: 您想把球甩往天花板上去吧!(更多内容请看--[原创]起重下旋的拉球技巧)六十九: 打磨爆冲论, 这是有的, 但那已经不是谈拉球的摩擦方式, 而是

/ 10 到了发力的内涵与层次.当你身体发力 爆发力道到了一个协调完美的境界, 瞬间发力摩擦的结果就是有“打”的味道.(前提还要步伐到位 有机会球).但我仍坚决, 爆冲决对不是单纯的改变摩擦的手法(或者撞磨比例)就能办到的.建议朋友们掌握好拉球的摩擦方式(吃住球 二次加速), 再去改善发力的协调问题,加强步伐训练, 才有可能有达到爆冲的境界.七十: 我以前一直有个问题,就是需要大量热身才能够打的得心应手.我曾以为是个人特质,或者是人老了反应变慢,其实不然.在我专注于走动中击球等步伐训练之后, 这问题竟然就不药而愈.原因就是以前用身体找球的习惯还没养成,打了五局十局之后,才有办法人球合一.想想也对,平时练球都用上了脚, 一上场脚的移动意识迟钝, 怎可能打好球呢? 步伐一慢,脚发不出力量,当然得靠上肢的力量了,不别扭才怪.这也难怪过去我练球时都虎虎生风, 上场就别扭不顺.步伐重要阿!七十一: 许多朋友还是分不清髋跟腰在发力上的区别跟作用,我在此简单扼要的说明.有人问:“腰在乒乓球中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支撑作用吗?” 我的答案是: 腰是个发力部位, 靠的是腰部肌肉缩放.髋才是 承上启下的支撑作用.髋是骨头关节 本身是不会动的, 送髋(挺髋)的动作来自蹬腿挺膝的发力.腰是通过髋的力量传递顺势发动,并且再以髋骨为支,扭动上半躯干来发力.扭动双腿(双膝)也可以使髋骨带动上半躯干转动,但这是扭屁股式的假转腰.基本上蹬腿转腰的过程是持拍同侧脚的发力过程, 如果这时候左腿就一起参与(旋转)那么很可能就是假转腰现象.改善方法--练习单腿拉球,直到蹬转完毕左脚才落下,还原.(更多内容请看--[原创]谈假转腰(三楼附上视频解说)拉球时蹬转发力图解-根据中央台教学视频制作)七十二: 拉球不转的原因? 发球跟拉球原理虽然差异不大, 但发球因为动作小, 也不需讲求球速,所以光靠腕力反而能把力量集中在磨擦方面.而拉球动作大,力量反而难以集中, 像我们这样的业余球迷 发很大的力气还是拉不出高质量弧圈球 主要还是协调发力 力量集中的问题, 简单说就是力量没有真的传递到拍子 完全的作用在球上面.过早收臂也是拉球不转的原因之一, 拉球是讲求触球瞬间的加速力量与吃球加速的距离, 如果触球时您的力量已经用尽拍子反而在减速 或者提早脱板,那就无法拉的很转.七十三: 很多人在拉球引拍的过程,就把大臂与身体的角度“撑开”, 这样是很难做到充分放松的.应该是:收拍还原时手臂自然下垂, 用身体引拍, 蹬转迎前发力时把手甩起来 靠着“离心力” 自然把大臂撑开, 同时也把大小臂的夹角撑开.七十四: 拉球时的蹬腿到底要怎么蹬? 直接往左腿蹬是不正确的.蹬腿总共有三个阶段.1.右边身体迎前(蹬腿挺膝送髋)2.以髋为支撑向前向上向左转腰 3.前面两个结果造成重心转移,出手之后身体转正,重心自然落在左腿,以便还原.各位可以试试看单腿拉球法(相关文章--拉球时蹬转发力图解-根据

/ 10 中央台教学视频制作)七十五: 步伐到位不等于身体到位!步伐到了, 身体姿态没准备好也是不行的.怎样才算身体到位? 以正手拉球来简单说明,就是腰跟腿的准备动作要同时完成--腰腹跟腿之间的角度 , 重心是否落在右腿.用身体引拍,不要用手引拍.很多朋友身体没到位,手就已经伸出 或者 后拉, 引拍一错 这球质一定有限 动作很难协调.七十六: 我帖子总是不断重述..横板握拍不需要特别 利正手 或者 利反手, 对于业余朋友来说 中庸握法一定够用.不是说 握拍方法不重要, 握拍要正确, 但不必那么讲究偏正手 偏反手.有些朋友正反手有那么大的差异,有可能是自身发力方式出了问题而用“握拍”来修正掩饰,我认为是舍本逐末呢.七十七: 前冲弧圈的特性--要注意.前冲弧圈的冲字 是指二速, 一般业余的冲 都靠撞击, 只是一速有如正手快攻的爆, 但没有强力旋转 落台后不会往前冲 只是弹高.要注意 弧圈球的 弧字 代表 前冲/加转弧圈 的飞行轨迹是保有美妙的弧线的, 这弧线不是靠球的重力(自由落体)而是强烈旋转造成气体力学的上下压差, 迫使往上飞的球反折往下 形成弧线.冲 跟 弧 两个字 都是正手快攻抽打 所没有的特质.前冲弧圈就是在加转弧圈的基础下, 改以往前摩擦多些, 迎前发力多些, 撞击多是“发力方向”改变的结果 , 而不是改变“摩擦手法” , 更不是改变“撞磨比例”就能拉出又快又转的前冲弧圈.而爆冲弧圈亦是弧圈的一种, 是前冲弧圈的基础下, 瞬间全身爆发加力摩擦的结果, 并不是有更先进的技术.千万不要舍本逐末在磨擦手法来做文章, 协调发力与发力集中 才是爆冲的唯一关键.七十八: 拉球要不要用腕? 腕是全身甩鞭发力的末端关节, 腕的动作是一定要有的,但力量得从脚由下往上逐次传递,最后集中到手腕.如果只是单单加了腕力,而由上而下的力量传递无法集中到腕,这就本末倒置了.有人说的好, 人吃了三碗饭才饱, 并不是第三碗饭特别, 只吃第三碗而忽略了前两碗饭 这样是不会饱的.七十九: 横拍有没有推? 要先从推入门吗? 依我直转横的经验来说, 横板的推(拨)跟直板的推动作是不同的.横板的推(拨)是先有个领肘动作(不能过大)小臂顺势外展 带肘前推, 直板的推则是完全靠肘顶前臂直直前进 不需要小臂动作.如果用这个观点来看, 横板其实都是拨, 只是在初学阶段 把肘前送的动作夸大一些会比较稳定, 但决不能完全用肘的前送带动小臂来推球.熟练后再加上腕的摆动, 肘的前送动作逐渐缩小, 就形成了较正规的反手拨.我也经历了推的过程(有看过我直转横刚入门的视频 可以得知), 但技术熟练后, 这推送的动作就逐渐消失了.也许这也是个正常的过程.但我认为 如果学习者的悟性够 教学方法科学 , 会挡球之后 可以直接由挡进化到拨.因材施教.八十: 正确的发力练习不是用力挥拍 快挥拍,而是要慢.只有慢跟放松,你才会感觉到腿的力量,感觉到腰传递过来的力量.腰要比腿慢, 手要比腰(肩)慢,9 / 10 慢而有力,力从腿经过丹田传到肩,臂.小臂放松, 要有先甩后收的感觉.八十一: 有人说, 腿腰手就像是三段式火箭的推升, 也很形象.腿带腰 腰带手 也可以说是 弓弦先推着箭一段距离之后, 箭才射出.如果箭(臂)先跑了, 弓弦(腰)又怎么能推着箭前进使力呢? 手一定要慢阿!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如何用一个最简单的方式来让朋友们能够简单的就能做到真正的以腰带手..后来想了一个方法 大家试试看--单脚着地, 手往右后退, 腰肩往左前前进, 别太用力, 慢一点, 去感受力量的传导.单脚怎么拉球? 以右脚为轴 但脚不转.用腿跟腰肩的杠杆原理使肩膀迎前, 手一定要放慢!力量一出 身体重心自然会“顺势”往左落下.也许这样表达还不够清楚, 我会再继续努力说的更清晰些.八十二: 用脚打球只是个简要的概念,力量如何有效传导而不在中途损失,如何练习?如何自我检验而不含糊,才是我想表达的.业余的不是“动作”做不好,而是力量传导效率有了问题,如果力量传导效率不好,再好的爆发力 动作再大也没用.八十三: 我不敢说 “打磨”的说法是错的, 但我始终觉得它把问题复杂化了.我没这样教过人 也没看过这边的教练这样教拉球.拉球就是两段式加速, 就这么简单, 触球后拍子顶着球继续加速进行“静摩擦”(把第一段加速细分成腿跟腰 就成了三段式加速)八十四:握拍的松紧?引拍时松, 触球时 全身力量传递到手指的时候 再抓紧那么一下就可以了,其余时间都要松!八十五: 我也时常回头从正手攻的动作中慢慢引渡到正手弧圈,效果出奇的好,动作更为合理精简.正手拉绝对是正手攻框架的延续!这样一来也就没有什么内外弧的问题.如果有所违背,一定是有某些环节出了问题.再者, 正手拉的差别, 就在于动作大小, 重心以及发力方向的改变, 以及二次加速的吃球摩擦!

/ 10

第二篇:乒乓球练球日记------极其有用的心得体会

一: 先用正手攻球来练蹬转迎前的动作再结合两点打一点的步伐训练, 效率遠高于直接从正手拉球练起,事半功倍!

二: 动作框架正确动作熟练后, 要尽快进行走动中击球的练习,应该早于定点的发力练习.三: 学弧圈球要先转后冲.先不要管速度、弧线, 先管好吃球摩擦,动作求舒展、顺畅,然后慢慢加力,能拉多转就拉多转。如果动作方法正确, 只要把发力线慢慢改变往前多些控制好弧線, 就能拉出前沖弧圈.四: 击球时的发力顺序是由下到上, 学习发力的顺序却要由上到下.学习放松的顺序 也要从上到下,循序渐进.五: 击球时持拍那腿的膝盖若没有屈-蹬-伸的过程,就谈不上用重心打球,没有重心交换的过程,就不可能练的好步伐.右膝必须保持弹性, 一但僵硬就不可拥有好的步伐, 只能靠上肢发死力.六: 步伐训练主要是练脚,不是练手。脚没到位,胡乱发力的结果:动作很容易变形走样.七: 练基本功不能只偏重某样的技术练习, 容易“营养不良”.比如定点练太多, 或者 只练斜线不练直线, 或者 只练正手位 不练反手位, 或者 只练相持 不练前三板 , 只会起下旋 不会拉上旋 ,只练攻击不练防守跟控制,....八: 拉攻球要有重心转移 以腰带手, 发球也是如此.九: 什么是迎前? 简单来说 就是在出手挥拍之前, 用腿跟腰的蹬转动作 使得身体先靠近較佳的击球位置, 而不是在原地等球逼近身体,失去了发力的空间.十: 怎样可以放松? 简单来说,就是用手臂的重量去打球,而不是用手的肌肉在打球.十一: 攻球抽打是撞中带磨, 拉球是摩擦带撞.攻球下网通常是往上摩擦过多往前撞击力量不足, 拉球下网通常是往前撞击过多往上摩擦不足.十二: 如何正确用腕? 击球时,腕要先固定放松,随小臂运动方向而动再顺势摆动, 而不是主动发力.发球,搓球,挑打, 拨球,拉球 皆是如此.如在击球前先有个外展(正手)或者后摆(反手)会更好, 击球瞬间再顺着发力方向顺势摆正(手指突然紧抓有个制动动作)即可.与其说是用“腕力”,倒不如说是用指力.与其击球时腕才内收,倒不如引拍时先行外展.(更多內容请看--[原创]如何正確用腕)

十三: 想提高接发球的能力,要先能学会“控制” ,再求抢拉.每失误一球就要静下心来想,为什么.是动作错误,还是看错旋转 ?

十四: 每次发球前,都要想好对方有可能怎么回球,想好第三板.如果您适合上旋球相持,就不应该老是发短下旋.反之亦然.十五: 接发球时,不必要 动不动就侧身,避免意图明显让对方先行控制.一但决定要侧身, 就不能犹豫.侧身后发现位置不好, 宁愿拉的转而不要勉强拉冲, 打好落点而不是勉强发力.十六: 直拍反手推挡弹是肘高于拍, 而横拍反手拨弹大都是肘低于拍.所以直拍推挡弹重心要高,而横拍推弹是重心要低.十七: 拉球引拍时 右肩的下沉, 不能只是靠上半身的下弯, 还要用右膝的屈缩来降低高度--尤其是起重下旋.正手拉球是右肩往右下沉,反手拉是右肩往左下沉.十八: 正手挑球必须右脚先往台内踩住有了支撑才出手.挑打也要注意要有引拍动作,而不是伸过去就打.十九: 我以前定点攻球练太多--错了.现在基本上只要定点打顺了感觉对了 先不急着练发力, 就会开始练习两点等走动中击球的练习.正手位练完再换反手位, 再练正反手衔接.但多不发力,纯粹是 练步伐 跟衔接 解决重心到位的问题.接着再练拉球, 依此类推.二十: 练拉球, 绝不能在练定点时 一打顺就想发力, 应该是先练两点 三点 左推右攻 反手推拨后侧身 等练习.中中老师也这么说过, 走动中击球的问题解决了, 再回头练发力, 事半功倍!这阵子我也感同身受 , 那是种跳跃性的进步呢.二十一:走动中击球的练习刚开始时,动作一定会变形走样, 所以最好有多球训练的辅助, 没有进球率的压力, 先顾步伐到位 再求动作顺畅不变形, 之后再求进球率与落点控制, 最后才是力量.通过多球练习后再进行单球练习往往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二十二:多球只是辅助, 不能只练多球而不练单球(一挡一攻).多球练过的内容, 也要在单球的练习再实践过才行.二十三:杀高球的技巧在于--引拍时拍子要比击球点高!迎前要充分,运用身体重量来打而不是发死力.二十四:发不出重下旋的主要原因: 1.没有吃住球,并非摩擦越薄越好.2.摩擦部位不对 3.摩擦方向不同于击球方向而产生过多侧旋,力量分散.4.摩擦速度过于均匀--跟拉球一样,触球瞬间要加速摩擦.記住!是吃住球再加速!

二十五:发短球第一落点要近网 击球点稍高, 发长球第一落点要靠近端线 击球点稍低.接发球的判断也是如此推估.二十六:高明的发球不是你能把球发的有多转, 因为再转的球高手都能够抢拉或者主动控制.有效的发球在于“迷惑性” 以及 旋转的变化要够大, 再配合 事先预设好的第三板抢攻套路.二十七:任何技术动作都要还原--除了攻击技术, 搓摆挑 发球 都是如此.还原不只是手的还原 还有重心的还原, 要多运用“垫步”及“小碎步”.二十八:盯球的两个重点

1.对手击球触板瞬间 球拍与球的相互作用(力量大小 撞摩比例 作用方向)

2.球落台后弹起 到触球瞬间.二十九:对于近台短下旋来球 拉起后, 要立刻还原重心高度 并且稍微后退一步,因为挡回来的一定是较长较高的上旋来球.三十: 横拍反手快拨绝对是反手拉球的重要基础.练好反手拨与反手拉的关键不在于腕,而在于 肩肘的前领再加上小臂与肘之间的杠杆运动.三十一:近台相持讲求出手要快 动作要精简 摆速要快, 而中远台相持的关键才是力量跟旋转.三十二: 拉半出台短球容易失误的原因--手后拉 重心过于后仰 击球时机太晚.纠正方法就是,引拍时肘关节保持在身前, 身体保持前倾 主动迎前(因为球不大往前跑), 尽量在高点或者高点末期击球.三十三:(延续三十二)肘在身前,其中“身前”的定义不是两脚连线之前,而是两肩连线之前.正确来说,正手拉攻的动作, 引拍时都应该保持肘在身前 ,这样就能确保是用身体引拍,而不是手后拉来引拍.三十四: 被对手调动去扑正手时, 如果移动幅度过大,拉球时最好回击到对手正手大角把角度加大,还可以特意加上侧拐, 这样可以防止对手回球到你的反手大角.三十五: 击球节奏很重要.正确的拉球节奏--从引拍结束,出手击球,还原到准备姿势(重心还原手放下)占三分一时间,剩下时间拿来引拍.马凯旋老师也在 弧圈球十六个不等式提到了 慢引拍,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业余的都是快引拍,原因是手停在空中“做造型” 停顿过久,对手都已经触球球过来了 手才放下, 直接引拍 造成引拍过于从容.所谓的慢引拍不是故意放慢 而是时间匆裕更可以根据来球的情况做出调整.假设挥拍动作是1, 还原是2 , 引拍是3.节奏应该是 12, 3--, 12, 3--....而不是 123, 123, 123 , 最差的是 13,13,13,13....>

三十六延续三十五)所谓的“快还原 慢引拍” 不是故意放慢, 指的是有充分的引拍时间.一般业余朋友都快引拍,因为还原太慢, 收拍停顿过久, 无法快速放松, 只好匆促引拍.引拍的好坏,大大影响击球的质量.三十七:与长胶对战最忌讳心浮气躁, 搞不清楚旋转就 多过渡 等待机会.因为长胶回球的旋转大都是被动的,难以主动制造旋转, 就像一面镜子会把旋转“反射”回来.所以, 应付长胶的基本打法就是先学会让自己不要制造旋转, 不搓也不拉平送过渡,免的搞乱自己.等时机好再发力一板过.(只談基本打法)

三十八: 接发球时的准备离台不能太近, 要有点距离.因为长球快 短球慢, 前进容易后退难.三十九: 接发球的预动--在对手出手前 先行把重心稍稍提起, 这会有利于后续的快速移动.四十: 前倾的具体表现--重心不在屁股 而是落在前脚掌.头部往地上的垂直投影在两腿连线之前,眼睛注视的高度降低.四十一: 鞭打效应不是形容球拍与球的作用形式, 指的是身体的发力形式.所谓的小臂二次加速就是甩鞭(鞭打)发力的表现.拉球时的小臂加速不是主动发力,而是顺着蹬转的力量,先甩后收.正确来说, 腿腰手(腕)由下往上的力量传递都是甩鞭发力的表现.四十二: 迎前发力與放松的具体表现是--肩比臂先行.右肩的迎前, 并非肩关节扭甩的结果, 而是引拍先有屈膝的准备,击球时有蹬腿-伸膝(挺膝)带动右髋前挺, 在由右髋骨间接带动右肩前迎的结果.四十三: 吃球(吃住球)的定义: 一般都说,吃球是使“球再拍子停留久一点”, 简单来说就是“停球”的感觉.其实用“时间”来描述吃球现象不是很正确的, 更精确的说法是, 触球后球跟拍子一起运行的“距离”拉长.差别在哪? 各位可以深入探讨.(拉球的摩擦是靜摩擦)

四十四: 为何横拍反手比正手来的好练?(指一般正规学球的经验)因为反手引拍时,肘只能身前,而正手因为活动空间大太灵活容易发大力不好受控制反而影响了学习.所以业余朋友们不管是直拍横拍, 正手技术想要打好根基 “肘不后拉保持在身前” 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这里的身前 指的是 两肩连线之前)隨時提醒自己吧 会有收穫的.四十五: 大家都知道击球完毕要立刻“动作”要还原,但是却忘了手臂要立刻放松.从收拍还原 回到准备动作 从引拍 蹬腿迎前 以腰带臂等过程, 手臂都要保持放松状态.而“还原”必须是放松的开始.如果还原忘了放松而持续紧绷,那么下一球的质量就会因手臂的僵硬而受影响.四十六: 拉球引拍时不要急着把手臂打直, 因为那样容易把手臂弄僵.如果手臂放的够松, 在蹬腿迎前转腰带臂的初期, 在右肩前挺的保证之下, 手臂自然就会拉直.(延续

四十二: 肩比臂先行)

四十七: 练球像在存钱, 比赛就像在花钱.宁愿不打, 也不要乱打.要打,就必先坚守练球时的原则,别为了赢球而破坏原则.四十八: 用身体找球不要用手找球.用身体找球的具体形式就是用右脚找球.引拍时,要用身体去引拍而不是用手引拍(手后拉).椭圆形引拍法不是故意去划圈, 而是手放松还原再用身体引拍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现象.(更多內容请看--椭圆形路径还原引拍击球法(柳承敏王勵勤示範))

四十九: 正手弧圈的发力的各种环节之中, 我认为最重要也是最难练的是正确的蹬腿动作.因为蹬腿必须配合上肢的发力的需求(向前 向左 向上的多寡),所以在扭腰发力与上肢发力尚未正确掌握之前, 蹬腿的动作也就很难跟着正确.也因如此,学习发力的顺序也无法由下到上, 所以正手弧圈的发力如果先从蹬腿开始练起, 就会显得别扭而不协调.而且没有足够的步伐训练也很难把蹬腿的动作养成习惯且做得确实,很容易就疏忽而变形走样.反过来说, 学不会蹬腿 学不会用重心来打球 , 依旧习惯用上肢来发力, 再好的步伐也没用.五十: 指的發力順序--在觸球之前,切記手指不可先行紧抓球拍, 因为手指一發力, 腕就無法靈活擺動 影響力量的傳遞, 尤其是引拍時, 切忌紧抓球拍.**** 以上要领可以适用在 拉球 发球 攻球 拨球 挑球 等技术范围.五十一: 所谓的 “腕要放松固定”, 并非要你刻意去“使力”让腕固定不动, 其用意在于告诫球友们,不要在小臂力量传达到腕之前 “主动”发动腕力, 放松随臂摆动是正确的.(要注意腕的动作是随着小臂的挥动轨迹而动).**** 以上要领可以适用在 拉球 发球 攻球 拨球 挑球 等技术范围.五十二: “步法练习不能单纯理解为是下肢训练的问题,它与上肢,与腰(髋关节)有直接的联系。尤其是在与腰的关系上更显密切。因为腰在身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连接作用,是身体运动的中枢。因此,解决步法问题,就要解决腰与下肢的问题,而不能单纯的只考虑脚底下的问题。”(內容詳見 戴老師的 文章--[原创]谈步法的一些辅助性练习)以上是戴老師的总结, 經過我自己學球一年多來的親身体驗, 我感同身受 非常認同.更多內容请看--谈步伐训练的五个层次与训练方法)

五十三: 拉球出界的可能原因有: 1.击球时机过晚 2.引拍太低 3.摩擦球的部位过低

4.旋转判断错误

五十四: 横板握拍食拇指置放位置的要领--食拇指的“施力点”应该要对称.五十五: 奉劝拉球一直无法入门的朋友, 先进行 中远台正手对攻 的训练, 再过渡到把球“挂”起来的阶段.先挂后磨,先远后近, 先转(吊)后冲, 先上后下(先练习拉上旋來球)

**** 请參考 戴老師的文章內容--[原创]从打到拉的必由之路

五十六: 给直转横的朋友--右臂肘尖不要外翘(去除直拍抬肘习惯), 肘尖向下压些, 肘离身近些.**** 这是当初 戴老师 给我的重大提示 受益不浅)我也发现,这样纠正之后, 就大大地去除了直拍影子 打起來較为舒展好看, 更能发挥横拍的优势, 连带 中路追身球 也比较好衔接正手.五十七: 正手拉球:起正手位半出台短球应该上右腿 而不是上左腿.台内挑,搓也是如此.击球后迅速还原的方法是--靠右腿前脚掌“点”回 带动重心还原.而不是退左脚带动右脚.五十八: 扑正手步伐关键在最后一步, 要领是 单步结合侧跳步.并不是跳起来才打--右腿蹬转动作完成之前 右腿仍然触地吃力.请參考 柳橙敏三點拉一點的視頻.五十九: 拉球不转的原因很多, 其中一大原因是“收臂过早”(反手拉则是展臂过早).纠正方法是尽量把力量集中在触球瞬间才爆发开来, 摩擦的关键在于击球瞬间的“加速度” , 其要领是 “先甩后收”.****更多内容请看 [原创]谈拉弧圈球之收臂(附图解)

六十: 如何放松? 走路大家都会吧, 也很放松.注意自己走路时, 两臂的摆荡是不是不需要“发力” ? 是不是放的很松? 小臂还有点“顺势而收”的动作 ? 原因就是走路时两臂 肩膀 都放的很松, 用手臂的“重量”在摆荡 而不用“肌力”.打球也可以如此, 试试看.六十一: 要特別注意, 進行走動中击球练習時 光是步伐到位是没用的, 還要把腿跟腰的关系联系起来,腳到位后務必要把重心压在右腿(以正手攻拉为例), 击球前先要有個蹬迎的動作.不只是手要有一松一紧的變化, 腿也要保持鬆紧的彈性(屈蹬伸).六十二: 什麼是击球前的停頓? 就是步伐到位后,蹬迎到出手間的時間差.如果步伐沒到位,重心無法事先压在右腳, 被迫只用上肢力量來击球的情況下 就不可能有這種停頓感.(更多內容请看--[原创]拉弧圈球时一个转腰击球前的停顿)

六十三: 前沖與高吊加转弧圈的差別就在於弧線與球速,但這只是表象.加转弧圈並非为了製造較高的弧線, 高弧線只是向上發力摩擦的因素所致, 其內涵就是製造強烈的旋转, 以旋转來压制對方的進攻強度 以转來達到主動控制之目的.如果加转弧圈掌握的正確, 只要 引拍稍高 击球時機稍微提早改變摩擦之發力方向, 就能拉出像樣的前沖弧圈.如果您只能掌握其中一種, 代表您的拉球方式仍有待改善.六十四: 很多人以为拉球拉的不好,是因为板型控制的緣故,其实不然.我心中從無板型之分.刻意去控制板型是不對的, 因为板型的決定來自几個因素 1.引拍高低 2.击球時機 3.摩擦方向(往上與往前的多寡分配)4.击球部位.這些因素必须根据來球的情況而定,想拉沖還是想拉加转, 板型其实是這些因素決定后的结果.所以就算拍型對了, 但這四個因素的調配錯了 结果可想而知.六十五: 大家都知道拉球時必须有個二次加速的收臂現象(是顺势收臂 不是主動收臂).但真正要達到高质量弧圈, 必须要有三段式加速--蹬迎阶段,扭腰帶臂阶段, 顺势收臂 等三個阶段.蹬腿转腰有人看成一体的,這沒錯, 但蹬跟扭腰發力之間 事实上是有個“時間差”的.腰的發力必须保留在觸球之前一刻才爆發出來, 不能過早加速 以免觸球時 力量已經潰散而無法集中.(更多內容请看--[原创]谈拉弧圈球之收臂(附图解))

六十六: 如何练反拉弧圈? 反拉的步伐要求很高, 重心调整要快.撞击不能过多 不能借力去撞, 要主动去磨, 引拍高些 摩擦球的部位高些, 手腕要看情況调节.最好先练习快带弧圈, 再练 反带弧圈,再练反拉.不能急 要循序漸進.我最近偶爾有反拉(反帶)弧圈之佳作, 甚至出現跟教练對拉的鏡頭(当然終究是我死 教练太強了), 分析其原因是 我平時当陪练 擋弧圈球擋多了, 再加上近日步伐训练有了很大的成效,才有這樣的成果.說真的 沒有步伐 什麼都白談.快帶弧圈的步伐要求較低 動作較小 建議大家先從這邊下手.六十七: 打摩一說: 小臂打,手腕摩。

我经常接触专业队的学生还有资深教练, 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如果真的要说打磨,身体是打(迎前),小臂 腕 都是磨.可以多看有关 用腕 的文章, 拉球时 腕的摩擦方向 必须同于 小臂的运动方向.而且腕也是应该顺着小臂传过来的力量 顺势而摆动 并非主动发力.有些文章也说到了腕的 外展 跟 内收的运用, 从外展到内收的方向就是同于小臂的运行方向.再者, 我也从一位专业队学生(他经常跟着资深教练当陪练)听到这样的结语: 越是爆的球, 手腕用的越少,因为腕动作过大 球就慢.(更多內容请看--[原创]对讨论弧圈“打摩”问题的思考)

六十八: 起重下旋容易掛網? 提示: 不要光用手去拉,多用脚!引拍手放松打直,沉右肩(不是两腿齐蹲),拍子放低, 击球时一定要先用腿去蹬,带动身体重心往上发力, 再顺着腿的力量转腰收臂.想像: 您想把球甩往天花板上去吧!(更多內容请看--[原创]起重下旋的拉球技巧)

六十九: 打磨爆冲论, 这是有的, 但那已经不是谈拉球的摩擦方式, 而是到了发力的内涵与层次.当你身体发力 爆发力道到了一个协调完美的境界, 瞬间发力摩擦的结果就是有“打”的味道.(前提还要步伐到位 有机会球).但我仍坚决, 爆冲决对不是单纯的改变摩擦的手法(或者撞磨比例)就能办到的.建议朋友们掌握好拉球的摩擦方式(吃住球 二次加速), 再去改善发力的协调问题,加强步伐训练, 才有可能有达到爆冲的境界.七十: 我以前一直有个问题,就是需要大量热身才能够打的得心应手.我曾以为是个人特质,或者是人老了反应变慢,其实不然.在我专注于走动中击球等步伐训练之后, 这问题竟然就不药而愈.原因就是以前用身体找球的习惯还没养成,打了五局十局之后,才有办法人球合一.想想也对,平时练球都用上了脚, 一上场脚的移动意识迟钝, 怎可能打好球呢? 步伐一慢,脚发不出力量,当然得靠上肢的力量了,不别扭才怪.这也难怪过去我练球时都虎虎生风, 上场就别扭不顺.步伐重要阿!

七十一: 許多朋友還是分不清髖跟腰在发力上的區別跟作用,我在此簡單扼要的說明.有人問:“腰在乒乓球中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支撑作用吗?” 我的答案是: 腰是个发力部位, 靠的是腰部肌肉縮放.髋才是 承上启下的支撑作用.髋是骨头关节 本身是不会动的, 送髋(挺髋)的动作来自蹬腿挺膝的发力.腰是通过髋的力量传递顺势发动,并且再以髋骨为支,扭动上半躯干来发力.扭动双腿(双膝)也可以使髋骨带动上半躯干转动,但这是扭屁股式的假转腰.基本上蹬腿转腰的过程是持拍同侧脚的发力过程, 如果这时候左腿就一起参与(旋转)那么很可能就是假转腰现象.改善方法--练习单腿拉球,直到蹬转完毕左脚才落下,还原.(更多內容请看--[原创]谈假转腰(三楼附上视频解说)

拉球时蹬转发力图解-根据中央台教学视频制作)

七十二: 拉球不转的原因? 发球跟拉球原理虽然差异不大, 但发球因为动作小, 也不需讲求球速,所以光靠腕力反而能把力量集中在磨擦方面.而拉球动作大,力量反而难以集中, 像我们这样的业余球迷 发很大的力气还是拉不出高质量弧圈球 主要还是协调发力 力量集中的问题, 簡單說就是力量没有真的传递到拍子 完全的作用在球上面.过早收臂也是拉球不转的原因之一, 拉球是讲求触球瞬间的加速力量与吃球加速的距离, 如果触球时您的力量已经用尽拍子反而在减速 或者提早脫板,那就无法拉的很转.七十三: 很多人在拉球引拍的过程,就把大臂与身体的角度“撑开”, 这样是很难做到充分放松的.应该是:收拍还原时手臂自然下垂, 用身体引拍, 蹬转迎前发力时把手甩起来 靠着“离心力” 自然把大臂撑开, 同时也把大小臂的夹角撑开.七十四: 拉球时的蹬腿到底要怎么蹬? 直接往左腿蹬是不正确的.蹬腿总共有三个阶段.1.右边身体迎前(蹬腿挺膝送髋)2.以髋为支撑向前向上向左转腰 3.前面两个结果造成重心转移,出手之后身体转正,重心自然落在左腿,以便还原.各位可以試試看單腿拉球法(相關文章--拉球时蹬转发力图解-根据中央台教学视频制作)

七十五: 步伐到位不等于身体到位!步伐到了, 身体姿态没准备好也是不行的.怎样才算身体到位? 以正手拉球来简单说明,就是腰跟腿的准备动作要同时完成--腰腹跟腿之间的角度 , 重心是否落在右腿.用身体引拍,不要用手引拍.很多朋友身体没到位,手就已经伸出 或者 后拉, 引拍一错 这球质一定有限 动作很难协调.七十六: 我帖子总是不断重述..横板握拍不需要特别 利正手 或者 利反手, 对于业余朋友来说 中庸握法一定够用.不是说 握拍方法不重要, 握拍要正确, 但不必那么讲究偏正手 偏反手.有些朋友正反手有那么大的差异,有可能是自身发力方式出了问题而用“握拍”来修正掩饰,我认为是舍本逐末呢.七十七: 前沖弧圈的特性--要注意.前冲弧圈的冲字 是指二速, 一般业余的冲 都靠撞击, 只是一速有如正手快攻的爆, 但没有强力旋转 落台后不会往前冲 只是弹高.要注意 弧圈球的 弧字 代表 前冲/加转弧圈 的飞行轨迹是保有美妙的弧线的, 这弧线不是靠球的重力(自由落体)而是强烈旋转造成气体力学的上下压差, 迫使往上飞的球反折往下 形成弧线.冲 跟 弧 两个字 都是正手快攻抽打 所没有的特质.前冲弧圈就是在加转弧圈的基础下, 改以往前摩擦多些, 迎前发力多些, 撞击多是“发力方向”改变的结果 , 而不是改变“摩擦手法” , 更不是改变“撞磨比例”就能拉出又快又转的前冲弧圈.而爆冲弧圈亦是弧圈的一种, 是前冲弧圈的基础下, 瞬间全身爆发加力摩擦的结果, 并不是有更先进的技术.千万不要舍本逐末在磨擦手法来做文章, 协调发力与发力集中 才是爆冲的唯一关键.七十八: 拉球要不要用腕? 腕是全身甩鞭发力的末端关节, 腕的动作是一定要有的,但力量得从脚由下往上逐次传递,最后集中到手腕.如果只是单单加了腕力,而由上而下的力量传递无法集中到腕,这就本末倒置了.有人说的好, 人吃了三碗饭才饱, 并不是第三碗饭特别, 只吃第三碗而忽略了前两碗饭 这样是不会饱的.七十九: 橫拍有沒有推? 要先從推入門嗎? 依我直转横的经验来说, 横板的推(拨)跟直板的推动作是不同的.横板的推(拨)是先有個領肘動作(不能過大)小臂顺势外展 带肘前推, 直板的推則是完全靠肘顶前臂直直前進 不需要小臂動作.如果用这个观点来看, 横板其实都是拨, 只是在初学阶段 把肘前送的动作夸大一些会比较稳定, 但决不能完全用肘的前送带动小臂来推球.熟练后再加上腕的摆动, 肘的前送动作逐渐缩小, 就形成了较正规的反手拨.我也经历了推的过程(有看过我直转横刚入门的视频 可以得知), 但技术熟练后, 这推送的动作就逐渐消失了.也许这也是个正常的过程.但我认为 如果学习者的悟性够 教学方法科学 , 会挡球之后 可以直接由挡进化到拨.因材施教.八十: 正确的发力练习不是用力挥拍 快挥拍,而是要慢.只有慢跟放松,你才会感觉到腿的力量,感觉到腰传递过来的力量.腰要比腿慢, 手要比腰(肩)慢, 慢而有力,力从腿经过丹田传到肩,臂.小臂放松, 要有先甩后收的感觉.八十一: 有人說, 腿腰手就像是三段式火箭的推升, 也很形象.腿带腰

腰带手 也可以说是 弓弦先推着箭一段距离之后, 箭才射出.如果箭(臂)先跑了, 弓弦(腰)又怎么能推着箭前进使力呢? 手一定要慢阿!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如何用一个最简单的方式来让朋友们能够简单的就能做到真正的以腰带手..后来想了一个方法 大家试试看--单脚着地, 手往右后退, 腰肩往左前前进,别太用力, 慢一点, 去感受力量的传导.单脚怎么拉球? 以右脚为轴 但脚不转.用腿跟腰肩的杠杆原理使肩膀迎前, 手一定要放慢!力量一出 身体重心自然会“顺势”往左落下.也许这样表达还不够清楚, 我会再继续努力说的更清晰些.八十二: 用脚打球只是个简要的概念,力量如何有效传导而不在中途损失,如何练习?如何自我检验而不含糊,才是我想表达的.业余的不是“动作”做不好,而是力量传导效率有了问题,如果力量传导效率不好,再好的爆发力 动作再大也没用.八十三: 我不敢说 “打磨”的说法是错的, 但我始终觉得它把问题复杂化了.我没这样教过人 也没看过这边的教练这样教拉球.拉球就是两段式加速, 就这么简单, 触球后拍子顶着球继续加速进行“静摩擦”(把第一段加速細分成腿跟腰 就成了三段式加速)

八十四:握拍的松紧?引拍时松, 触球时 全身力量传递到手指的时候 再抓紧那么一下就可以了,其余时间都要松!

八十五: 我也时常回头从正手攻的动作中慢慢引渡到正手弧圈,效果出奇的好,动作更为合理精简.正手拉绝对是正手攻框架的延续!这样一来也就没有什么内外弧的问题.如果有所违背,一定是有某些环节出了问题.再者, 正手拉的差别, 就在于动作大小, 重心以及发力方向的改變, 以及二次加速的吃球摩擦!

第三篇:乒乓球心得体会[定稿]

第十一届体育文化活动周的心得体会

姓名:叶虹巧

学号:20111021233

班级:201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

观看乒乓球比赛心得体会

体育运动是人的身体需要,它能够满足人们生理及心理上对于自由活动的欲望。体育教学,希望能够通过让学生在感受成功、接受挫折、学会交往、懂得欣赏等方面去深刻地体验幸福,从而使幸福教育遍布学校教育的每个角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十一届体育文化活动进行了文明班评比,确保了运动会顺利进行,培养同学遵守纪律、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具体体现在:

1、观众纪律好。(1)各班按时进退场,进退场有序;(2)观看比赛时,语言文明,组织到位,无追逐打闹现象;(3)不在比赛场地玩闹、围观。

2、人员在位。(1)教室门窗关好,比赛期间没有人在教学区闲逛;(2)观众场地保持人员在位;

3、卫生保洁。(1)不随处乱扔垃圾;(2)班级观众区卫生保洁很好。

4、踊跃投广播稿,运动场上不停传来各个班级的广播稿;

5、在运动会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多,同学们互帮互助。

6、运动员文明参赛。(1)在比赛中,运动员尊重裁判、服从裁判;(2)运动员无冒名参赛,弄虚作假现象。在乒乓球比赛的过程中,同学们充满了汗水、掌声和欢笑。此次乒乓球比赛为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乒乓球技术的舞台,同学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当中,并且充分发扬了敢打敢拼的拼搏进取精神。在比赛中,不仅是我们同学之间技术的较量,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心灵和言语的沟通;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同学

们积极向上,努力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更感受到了同学们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追求全面发展的上进心,并且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活动经验。

乒乓球比赛是一个比智慧、比战术的运动项目,关键在于对球的理解和对人的琢磨,可以使人成长成熟,因此应该保持一种成长快乐的心态来比赛每一场比赛都是心智和技术的比拼,可以培养临危不乱、处惊不变的大丈夫气慨,可以打一球、长一智。学习中也应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地提高自己,锻炼自己。同时也使我领悟到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的素质、潜能、特长、缺陷、经验等各种基本能力有清醒地认识,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我们放平态

认真对待,生活终会给予我们意外的收获。

总之,体育运动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运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全校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主动健身意识,培育学生合作、自信、果敢、公平、公开、公正竞赛及团队精神等良好品质,也体现了班集体的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的精神,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特色文化氛围。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第四篇:乒乓球心得体会

乒乓球心得体会

乒乓球学习快要结束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千。虽然自己对各种体育运动都不擅长。可平时还是挺热衷体育赛事的,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等。乒乓球被誉为我国的“国球”,乒乓球运动是学校开展的比较普及的一项体育运动,几乎可以说有学校的地方就有乒乓球运动。可见乒乓球在国内的发展状况。乒乓球的特点是速度快、富有对抗性和趣味性。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是我特别喜欢它的原因吧,总有难以言表的自豪与欣慰感。邓亚萍,刘国梁,孔令辉,马林,王厉勤还有王楠、邓怡宁都是我十分喜欢的乒乓球健将,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乒乓球的力量美,运动美。让我感受到运动的无穷乐趣。所以当时选修体育课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就选择乒乓球,希望可以了解更多的乒乓球知识。值得庆幸的是在众多的同学中我居然如愿的选上了。我们今年的学习,理论和实战练习穿插进行,一学期下来,乒乓球的水平可谓突飞猛进,对于乒乓球的规则打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理解。我们最初是学关于乒乓球的历史,还有基本的规则。19世纪后半期,乒乓球运动最早始于英格兰。1890年,英国人詹姆斯•吉布从美国带回赛璐珞球来代替当时的软木和橡胶球。因为球在盖皮纸拍上击出“乒乓”声,因此以击球声命名为“乒乓球”,一直沿传至今。从2000年10月1日起,乒乓球体直径由28毫米增至40毫米。2002年9月1日实施新的发球规则,同时每局比分由21分改为11分。国际乒联拥有五大洲170个会员国,是国际体坛中享有较高声誉和引人瞩目的世界体育组织。目前已经成立国际乒联奥林匹克委员会,乒乓球运动已经列入奥运会的竞赛项目。乒乓球运动由于运动员的个人特点故不相同,使用球拍的性能也因人而异,因而形成目前世界上流派众多的打法和技术风格。根据老师的教学安排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的传统打法即直拍进台快攻。直拍近台快攻的主要技术有:一是攻球技术主要有正手攻球与接发球,反手攻球与接发球、侧身攻球。二是发球技术主要有低抛发球、高抛发球、下蹲发球。三是接发球技术主要有接发球的站位与判断,接发球的各种方法。四是推挡技术主要有快推、加力推、减力推、推挤、下旋推、正手推挡。五是搓球技术主要有快搓、慢搓、搓转与不转、快摆、搓侧旋。接着就是发球练习了,推球和攻球。我这人球感一般,推球正好锻炼我这方面的能力。老师示范,从握球拍,接球,身体姿势,打法。然后我们便在球台上长牙舞爪了,刚开始大家都找不到方向,球满场窜动。一节课下来,往往没打几个回合,倒是因为频繁捡球而累得满头大汗。课后,我便在寝室,练习接球,握球拍。接下来的课,我仔细模仿老师的动作,请教同学,慢慢地球感增强,不再笨手笨脚。球技也不快不慢地提高,从过去的一味东西接球,到处变不惊,也学会了搓球,拉球,打直线球,发旋球。记得有一次,我和搭档,尝试打拉球,发旋球,两个人刚开始,配合得不是很有默契,打得很糟糕。旁边的同学和老师,耐心给我们指导,指出我们的错误动作,帮我们纠正,给我们示范。经过练习,我们渐渐熟悉,越来越顺利。虽然我很早就开始接触乒乓球,但从未受过正式的训练,打法基本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脚步移动也较乱。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无论是在乒乓球只是还是在实战技术上都有了较大提高。通过老师耐心的指导和训练,在站位和脚步移动上都变的准确起来。其次是在握拍,击球姿势、击球部位及准确性上都有了较规范化的提高。乒乓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在闲暇时候打打乒乓球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愉悦身心。虽然由于从前打球的不规范导致进步较慢,但经过本学期较系统的学习之后,让我对乒乓球有了新的认识,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提高很多。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

我的打球水平会有新的突破、新的提高。同时我也会一如既往的关注奥运、关注世乒赛,学习他们的打法和技巧。

张天鹏

第五篇:乒乓球心得体会

乒乓球总结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我们宿舍一共有四个人选了乒乓球,而最终只有我一个人选上了,特别让他们所羡慕。相比之下,我有个同学就显得比较悲剧了,他把乒乓球排在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可最后还是没有选上,而他本人高中打了三年的乒乓球,的确是个高手,而我的水平相当一般了,但却误打误撞地选上了乒乓球。值得一提的是,我高中也学了三年的乒乓球,但却一直保持着“大内低手”的地位,高中体育课因为高考到后来减少了很多,加上老师指导的也不是很多,更主要的是我没有好好提升自己,有时直接不去上课在教室里作为高考而备战的试卷,这就垄断了“倒一”的地位。

说也奇怪,我们这学期乒乓球分组,两人配合,我当时看见球台边老有三个人在一起打球,我就主动加入了他们,没想到他们几个全是大三的,水平那个就不要说了,刚开始第一节课时打着玩,我被“虐”得很惨,惨不忍睹。11-1 ,11-2都是很正常的比分,相当伤自尊,我那队友叫郑斌,水平相当高,人也相当好,因为第二节课就开始了“推打”练习,而他也很耐心教我如何拿球拍,用什么样的姿势接球。因为刚开始我只会竖着拿球拍削球,其他动作基本都不会,稍微快点球就接不住。所以也就选了乒乓球初级,但他很耐心地把你所教的动作一遍又一遍地演示该我看,耐心地跟我练习着推打。

相比高中而言,虽然每周乒乓球只有一节课少了点,但我真的学会了很多。正如你所说的一样,一定要把基础打牢,这样才可以逐步稳健地提高水平,你一步一步地教我们练习基本动作,在你看来,判

断来球是乒乓球首要的一个环节,它是确定移动步法和击球技术的根据。重在判断来球的路线和旋转方向。同时站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前后脚的位置,拍子的高度和角度,右肩膀略低,低头收腹,身体成弧形。在平时的推打练习中,我发现那三个队友的水平都挺好,他们的基础也都相当扎实,而我的唯一技能是只会一个方向的削球,但是你每节课所布置的任务,我总会耐心地完成,你讲得任何一个动作,我都会尽力去模仿,因为我们最后的考试就是50个来回的推打,关键重在配合,而这是两个人平常慢慢一起磨合逐渐练出来的,所以只要我们认真完成你每节课所布置的任务,最终的考试也不应该是个难事。

令我有点自豪的是,我们是第一组完成考试的。第一组,虽然当时心里有那么点小紧张,但最终还是圆满的通过了,相当不错,很开心,真的。在接下的比赛里,虽然是2-4的结果,是我输了4局,但我觉得还行吧,毕竟我的水平就那个样,至少我还赢了两个同学,也许有一点偶然性,但我的确进步了不少,这是肯定的。

整体来说这学期的学习,可谓受益匪浅,我们这学期的学习,重在练习,我的水平也增进不少。对于乒乓球的基本技术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认识。我觉得乒乓球虽然不像篮球那样耗费大量的体力,但同样需要平和的心态。另外,无论训练过程还是比赛都要一心一意打球,不要畏首畏尾,要勇于尝试新的打法,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有人说,如果没有上百万次的出球机会,就很难成为一位佼佼者,即使有上述的触球机会,没有一位优秀的教练指导,也

很难成为座上客。

在此,深深地向老师您表示感谢,感谢您的辛劳指导!

下载乒乓球练球日记------极其有用的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乒乓球练球日记------极其有用的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乒乓球心得体会

    从国手曹燕华正手攻球的示范视频可以看出,标准的正手攻球技术动作应为: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或稍宽于肩,两膝微屈,含胸收腹身体微向前倾,手肘与腰侧夹角约20~30度。引拍时, 以腰......

    屌丝大叔----练球心得体会!(原创)(5篇范例)

    屌丝大叔----练球心得体会! 作者:zssy68 我曾经发表过2篇我这些年的打球经历,里面描述了自己练球的心路历程。这些天我在练拉球时,慢慢的体会到了蹬腿、转腰的感觉,但好像收小臂......

    乒乓球学习心得体会

    乒乓球学习心得体会 转眼间,这已经是来到韩师第二个学期的下半期了,大一第二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我选修的乒乓球课也即将结课了,匆匆忙忙的走过了这一学期,这也标志着我的大学体......

    乒乓球课心得体会

    乒乓球课心得体会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不知不觉,这学期的乒乓球课就快要结束了。回想在选修乒乓球课的这一年里自己收获了很多,不仅乒乓球技术得到了提高,也享受到了运动带给我的......

    乒乓球选修课心得体会

    百度文库核心用户上传 乒乓球选修课心得体会 我从小时候便开始接触乒乓球,并且很上瘾。在后来的初高中阶段,乒乓球一直是我的首选运动项目。那时候只是为了好玩,并没有特意进行......

    乒乓球课心得体会

    乒乓球课心得体会 学习乒乓球将近一个学期,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对打乒乓球做了一个总结,以下是我这学习对于学习打乒乓球的心得与体会。分别有三个方面,攻球、推球、颠球。......

    观看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小学生日记

    今年是奥运年,暑假里不学习的时候,我最好的娱乐就是观看奥运会的电视转播了。今天的比赛是马龙和张继科的男单乒乓球决赛。马龙虽然年轻,但是已经打过很多比赛了,经验丰富。张继......

    乒乓球课的心得体会

    乒乓球课的心得体会刚迈入大一,体育选课时候,一眼就看中了乒乓球。作为最热门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我国的国球。经常刷到我国乒乓球员的比赛视频,实力上的碾压让我震惊不已。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