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钢搬迁看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谈案例教学在章节小结课中的应用(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4:4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首钢搬迁看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谈案例教学在章节小结课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首钢搬迁看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谈案例教学在章节小结课中的应用》。

第一篇:从首钢搬迁看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谈案例教学在章节小结课中的应用

引言: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原理与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与指导下而组织的创新能力型教学。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技术手段,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与自主性的发挥,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型、探究型人才,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和新时代赋予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新课标人教版《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章的教学中,我将首钢搬迁这一热点地理事件运用于本章总结复习课中,变传统的梳理课本知识为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原理了解和剖析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使学生的课本知识得以升华。在教学中,我围绕本章核心内容“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为学生提供背景材料,层层设疑,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事件因缘,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背景材料1:新华网2005年3月4日电,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日前正式批准首钢集团将其钢铁冶炼部分全部从北京迁到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在那里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钢铁联合企业,这意味着中国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最系统的城市特大型企业搬迁工作正式启动。首钢搬迁示意图背景材料2:现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的首钢集团,始建于1919年,为中国特大型钢铁企业之一,年产量超过800万吨。1958年建成中国第一座30万吨侧吹转炉,结束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78年进入中国十大钢铁企业行列。背景材料3:曹妃甸位于塘沽新港及秦皇岛之间,被誉为“钻石级港址”,地处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南堡地区,西北距北京约225公里,距唐山市85公里,甸头向前延伸500米,水深达25米,甸前深槽水深36米,是渤海最深点,天然海沟直通渤海海峡。背景材料4:我国钢产量2004年达2.72亿吨,预计2005年将超过3.3亿吨,但从品种结构看,我国目前只能是钢铁大国,还不能说是钢铁强国,首钢现有的800万吨钢产能力,85%为市场供过于求,俗称“大路货”的一般长线材。背景材料5:随着北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首钢产能与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个距天安们只有17公里,地处城市西部上风向的首都涉钢系统,对北京市区环境质量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使得首钢的发展与首都环境以及产业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empirenews.page--]问题1 请阅读材料,并查阅有关地图册,分析当年首钢选址北京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首钢选址北京,主导区位因素应该是煤炭和铁矿石的供应。教师总结:首钢选址北京,主要是附近京西煤矿的煤炭和周边铁矿石的充足供应,属于原料导向型的钢铁工业。问题2 新首钢迁址曹妃甸,主导区位因素有无变化,为何有此变化,试讨论回答。学生讨论回答:新首钢迁址曹妃甸,主要是便于利用海外进口铁矿石。教师总结:新首钢迁址曹妃甸,使得首钢由煤铁复合型转变为临海型钢铁企业,其主导区位因素由原料导向型变为市场导向型,这反映了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科技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及各因素所起作用在不断变化。巨型矿石运输船舶的出现降低了原料的运输成本,科技的发展使单位产品消耗原材料降低,这都使钢铁工业降低了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转向临海分布,可以更方便的利用国际原材料市场和消费市场。问题3 通过阅读材料,你还发现哪些因素促成了首钢搬迁曹妃甸?学生回答:(1)环境因素,钢铁厂废水废气污染首都。(2)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首都需要洁净的环境。(3)曹妃甸距离北京较近,可以方便职工回京休息。教师做深层次的分析:(1)首钢搬出北京,反复论证多年,如今得以实施,“环保”是最大理由,首钢这个“巨无霸”已成为对北京上空“施暴”的四大杀手之一。这与首都职能定位不符。北京市城市性质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正如有专家所指:北京没有把发展经济作为必须指标,是根据北京市地位和自身条件做出的明智选择。同时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召开是北京向全世界宣传世界级大都市形象的最佳时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所以污染大户出京,实乃当务之急。(2)首钢新址曾有多种选择方案,最终确定曹妃甸,距离也是关键因素之一,首钢将采取职工集中工作、集中回京休息团聚的方式解决首钢老职工工作和休息问题。(3)首钢选址曹妃甸,可以用开发海水淡化方式解决我国北方淡水缺乏问题。(4)首钢搬迁可以整合唐山分散、落后的钢铁产业结构,通过并购等多种渠道在曹妃甸建成一个具有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800万吨规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精品生产基地,实现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飞跃。问题4 试分析曹妃甸的区位优势。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曹妃甸作为首钢新址有如下优势:1:它是中国少有的不需要人工开挖航道与港池即可停靠25万吨船舶的大型深水港址,有利于钢铁企业的原料和产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2:冀东地区已探明铁矿石保有储量44亿吨,是全国三大铁矿区之一,可为钢铁厂提供可靠的铁矿石保障。3:曹妃甸岛与陆地之间有150平方公里滩涂地,建厂可不占耕地。[!--empirenews.page--]另外,经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同意“2010年前建设由京津唐港、曹妃甸港区组成深水专业化进口铁矿石中转运输系统,重点新建曹妃甸港区20万至30万吨级专业化进口铁矿石中转码头,建设由由京津唐港、曹妃甸港区组成的原油中转运输系统。”届时,曹妃甸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问题5 有人担心,首钢搬迁会将污染搬到唐山,这太不公平,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学生回答:首钢搬迁就是因为它是首都污染大户,搬迁曹妃甸必将污染搬到唐山,这对唐山人民确实不公平,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教师解疑:这个担心是没有必要的,首钢搬迁决不是“异地复制”,更不是“污染搬家”,整个过程将贯彻“循环经济”理念。新建的曹妃甸钢铁联合企业走清洁生产的路子,将实现污染及其固体废弃物零排放,余能充分利用,吨钢能耗水耗等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生态型的现代化钢铁厂。首钢目前所用设备大都是1919年的,非常落后,首钢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全面更新设备、技术,提高人员素质,是一个综合实力的大提升。新厂建成后,每年将节约1000多万吨铁矿石的运量,同时,首钢水资源消耗水平将是全国平均消耗水平的三分之一,能源消耗水平比现在平均水平下降30%,而且排出的废物可以得到循环使用。问题6 首钢搬走了,10平方公里的首钢原址用来做什么?有人建议用来开发房产,有人建议发展金融、信息、咨询休闲娱乐,建成综合服务中心„„试用你学过的知识,向规划部门提出你的建议。本题教师可不做分析,作为开放性问题,留给学生以发挥其想象力,拓展其思维空间。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学生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21世纪的祖国建设者。课堂实践证明,采用案例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效果很好。

第二篇:乡土地理在案例中的应用——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

乡土地理在案例中的应用——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

在新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地理案例教学己成为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案例教学法己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和关注。案例教学与一般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将使地理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同样也关系到我们能否切实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乡土地理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一部分,是学生身边活色活香的地理现象,学生对此比较熟悉,因而以乡土地理作为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并接受。我个人认为高一下册一些内容如以乡土地理作为案例来讲述,课堂效果会更好点。现以5、2《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如下:

蔺草原产于日本,后来被引进种植于福建一带,现主要集中于江苏省苏州车坊镇、浙江宁波市、安徽省等地都是历史悠久的产草地,蔺草的生长与土地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多雨,对蔺草的生长有很大的作用,这里的蔺草细而且长,质感较硬且具韧性。由于蔺草是天然材料且清凉舒爽,因此大部分均用在居家用品方面,重要产品:床席、坐垫、枕席、榻榻米等,深受人们喜爱。我们这里蔺草大部分出口到日本。

鄞州区古林镇被称为蔺草种植基地。现在很多地方改种葡萄等其他农作物。如鄞州区古林镇翁姚葡萄观光园现在有很多农民工在采摘葡萄。这些农民工都是葡萄园招聘的当地人,月收入900元以上。稍晚些,前来收购葡萄的商贩和观光客络绎不绝。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蔺草田。但近年蔺草行业滑坡,农民收入减少。当地两名先富起来的农民向别人租赁了近500亩田,搭建了钢架大棚,种植了“甬优一号”、“美人指”、“夏黑”等多个优质葡萄品种。眼下,100多亩葡萄已经成熟。这是全市最大的钢架连栋大棚葡萄园,旁边的垂钓区、烧烤区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一个农业观光休闲园。

葡萄园负责人毛佰均向我们算了一笔账:农民将田出租种葡萄每年每亩收入750元,比租给种蔺草多收入约300元;同时,葡萄园优先招聘当地农民,每月工资900元到1200元。今后,随着葡萄园里成熟的葡萄增多、葡萄架下养鸡及其他休闲项目的启动,就会需要招聘更多的农民工。因此,这一项目得到了鄞州区农业部门和镇政府的大力扶持。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蔺草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气候?能不能在山东种植?这说明了农作物与气候之间有什么关系?

(2)古林以什么地形为主?

(3)古林的蔺草主要出口到哪里?宁波有什么交通优势?(4)为什么现在有些蔺草地改种葡萄?这又说明了什么道理?

针对上述4个问题,可以展开师生互动,互相探讨,最后教师总结来进行。第一题第一问答案在材料中可以找到,比较容易,第二问其实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来回答的,学生回答可能有两种:“能或不能”,从学生中推举两个代表分别来回答为什么能

或不能。最后教师总结,这两种答案都对,不能种植是因为山东的气候跟我们这里气候不一样,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在山东也有可能可以种植,这个就可以为后面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打下一个伏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第三问答案自然而然就出来了。最后教师总结: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

第二题叫熟悉古林的同学来回答,马上回答出是平原地形,那么教师总结: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所以古林发展种植业。接着马上提问:鄞州西部主要以山区丘陵为主,那么在鄞州最西部四明山杖锡主要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种植什么?可以叫来自那里的同学或熟悉的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讨论。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现在杖锡主要种植茶树,因为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一般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这里提到了茶树,教师就把茶树的生长条件讲一下,这样就引出土壤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题比较简单,教师叫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里要强调的是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我们这里蔺草可以通过北仑港再通过船运到日本去。在这里教师要指出蔺草是一种不易腐烂的农作物,可以通过海运这样时间较长的交通运输方式,但是像牛奶、花等这些容易腐烂变质或容易萎谢的农产品,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第四题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多样,但是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看材料中农民收入的变化,那么也不难得出市场现在对农业的影响非常大,如材料中蔺草地现在改种葡萄,因为现在种葡萄的收入比种蔺草的收入要高得多,从而指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在这里还可以问宁波的近郊现在主要种植什么,以前是不是一直种植呢?为后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打下伏笔。

上面的问题讲完之后,教师可以再追加一个题目:除了上述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也能影响农业的布局?学生回答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在材料中最后一句话中指出政策也是影响农业布局的一个因素,当然学生也可能会提到劳动力素质、人的口味等等,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下,但在最后要总结下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是哪些。

上述是对《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通过引用乡土地理作为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我也实践过。事实证明通过应用我们身边活色活香的地理现象,在课堂教学上学生气氛非常活跃,而且学生对与这节课的内容容易接受,效果相当不错。除了这一课,下册还有很多课的教学可以通过乡土地理这种形式来讲解,如《工业的区位选择》可以联系到我们西乡的笋厂、《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可以用宁波城市作为案例、《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可以用宁波的中心商务区为案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可以用奉化藤头村为案例等等。

总之,乡土地理案例作为案例教学中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尝试和探索,我们深信乡土地理案例教学必将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具活力,更有魅力。

第三篇:微课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经验小结

微课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经验小结

微课是近年教育界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是近来研究较多的教学热点,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益于新课改理念的推广、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学生能力培养。微课能在各学科中应用,美术教学自然也不例外,而美术教师也必须跟上形势,履行微课教学,尤其是城区教师,完全具备了实施、应用微课的基础,具有实践这种新型教学手段的能力。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在升学的作用下,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还远未达到美术教育应有的程度,仍处于弱势地位。而微课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则更能体现出微课的优势。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几分钟以内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均可由自己的意愿拿出来学习。它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类似于教师一对一辅导学生学习,利用视频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讲授一个知识点。

相对于传统视频课的资源封闭、资源固结、难以修改、教师以教为主,微课显然有着易搜索、易传播、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它全面反映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在微课的制作中,一般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反思。

怎样做好微课教学

(一)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首先,良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的进行讲解和录制。一节微课一般只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选择,关乎到知识结构的设计,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相当好的选择,也较为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即: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解惑,启发教学。而美术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很适合进行微课教学。

其次,选择的内容要适合用多媒体来表达。微课是一种多媒体,内容的设计也就要适合多媒体的特性,对于不适合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教学活动实践可能效果更佳。因而微课的选题要选择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适合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兴趣的内容。

(二)、微课的教学设计要求

微课只有短短几分钟,但真是这短短几分钟要表达出教师的教学意图,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这就更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更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良好的微课总是井然有序的。它总能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具有针对性地解惑、启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效果。

(三)、对不同教学对象,微课的设置内容应不同

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微课对应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要有学科学段的分别,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同一个美学知识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美术的欣赏和理解水平都有差异,所以传授美学知识的方法和内容都应该有不同,进行个别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才符合微课的教学理念。

孩子们非常喜欢美术课,喜欢动手操作。其实学生们孩子们总有很多爱好的,越是忙碌的学生中就也想放松。此时,教师要善于观察,适时的调整教学,以不同的微课形式把知识点展现在他们面前,甚至不一定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可根据学生特点量身而作,给他们一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这样,更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微课教学中,还要注重后进生的培养,尤其是美术教学中,可鼓励其发挥自己的特点,让他们有自己思考和创作的空间,也许,从美术入手,更能让后进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完成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四)、微课要符合认知过程

优秀的微课设计总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让教学跳跃式发展,在对美术的认知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差异很大,对中学学生来说,其年龄结构较低,具体的知识,如图画、动画、视频会让他们更易于接受,而“停顿”和情景陶冶对于中学生是不太需要的,它反而会分散中学生的注意力。

(五)、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

在传统教学中,尽管我们使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段,但教学的基本目标还是一致的,终究是在传统的传授知识,长此以往,教与学都会枯燥无味。而微课就擅于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这也正是微课不同于传统教学之所在,正是微课的特点之所在,也是我们在微课教学要坚持的理念。

第四篇:从一堂精读课看“支架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从一堂精读课看阅读的前期准备和后续活动的设计

关键词 精读课 前期准备 后续活动

阅读能力既是英语考试的重要内容,也是运用英语的主要能力之一。我们的英语教学历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高中英语教材中大量的知识点都在精读文章中出现就可见一斑。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地承担了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英语教师常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知识点的传授、复习、掌握和操练上,以致于学生在学习语篇之前仅仅忙于词汇的建构,阅读之后又无法对精读文章进行深入理解和联系现实进行反思。在语言点的处理上也许可以称之为“精读”,可是在思维和文化层面上,却是泛泛而读,在应试型教学的模式下,这样的阅读课颇为舍本求末。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既能够掌握语言,又能够领会并升华文章的精神?笔者认为,只有充分的创造性备课,才可能产生惊喜而有价值的生成。对于精读文章而言,其前期准备和后续活动的设计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结合一堂全国英语特级教师杭州论坛的展示课,来谈谈如何设计阅读课的前期准备(Pre-reading)和后续活动(Post-reading and follow-up activities)。

课文内容分析

本阅读课材料选取的是高二下部编教材第18单元《Inventions》的精读 课文《What Will You Think of Next》。这是一篇议论文,主要通过对4种不同的思维策略的分析,鼓励读者进行创造性思考。文章开始是一个总领段,然后四个小标题揭示了四种不同的思维策略,分别是 “Think outside the box”, “Take another look at it”, “Make connections”和 “Keep trying”。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复合句,以及一些抽象的概念,文章阅读起来比较艰涩,对于理解的要求很高。

前期准备 Pre-reading 在拿到这样一篇咋一看颇为枯燥的文章之后,首要任务是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最大的内在动力,或者叫做“内驱力”,1 只有充分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才能建立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从这一点出发,设计有效率的前期准备活动具有非凡的意义。下面我们来看看本课中Pre-reading的设计。

A Warming-up(热身活动)---Fast thinking 一般说来,Warming-up(课前热身)阶段的活动可以和Pre-reading 脱离,因为很多课堂热身活动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例如学生的mini-play表演,英语演讲等。不过为了缓解同学们在公开课上的紧张情绪,也为了让同学们尽快进入课文角色,我在课堂一开始的时候作了一个fast thinking,也就是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因为当时同学们都经历了期中考试,所以“Examination”很自然便成为fast thinking的中心词,同学们需要对于这个单词展开联想,并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

挑选fast thinking作为本课的warming-up,有两个理由:一,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是学会创造性思维,思维方式便成为一个关键词。而发散性思维训练会让学生自觉进入一种创造性思考的境界中。例如在让他们谈examination带来的联想的时候,答案就是非常的开放式,有讲考试作弊的,有讲考完后的长假的,有讲家长会的等等,fast thinking往往能打开同学们思维的枷锁。二,examination是师生问候后一个很自然的话题,因为一开始教师问了几位同学最近的期中考试的感觉,并且对没有考好的同学做了鼓励。实际上,这一步骤和后面要学习的精读文章中第一段的一个观点做了一个呼应: “(Great thinkers)com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and have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only some of them did well at school”。这个fast thinking不露痕迹地引出“How to divide 13 oranges between 9 children fairly”这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从而为“Creative Thinking”这个主题词做了充分的铺垫。

B Lead-in(课文导入)

课文本身的录音长度达4分多钟。在听音阅读这一个步骤上,如果一口气从头听到尾,则略显单调。因此笔者将其处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总领段,第二部分就是剩下的文章内容。因为阅读材料被分成了两部分,所以笔者设计了两个Lead-in,即通过一个活动,来激发同学们阅读的动机,然后能够主动地去寻找和活动相关的信息。

第一个活动就是上文提到的脑筋急转弯题目。要将13个桔子均匀地分给9 个小孩,答案是出乎意料的,即将其榨成果汁。在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也谈了解题的体会,那就是生活中还需要有创造性思维。由此,教师提问大家对于创造性思维的理解,在学生形成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观点之后,开始让学生进行总领段的阅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个活动是一个真正的平面几何题。由于四个小分段所陈述的四种思维方式都比较抽象,学生们一时难以理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重要性,所以笔者安排了这样一道题:将一个规则的九个点用四条直线全部联起来。题解如下:

设计这一步骤,目的并非是看哪位学生最聪明能将其解答,而是让同学们思考解题过程中他们会运用哪些手段,而这些手段在某种意义上和四种思维策略不谋而合:要解题需要不停地联线尝试(Keep trying),需要思考几何学中类似的题目的解法并进行联系(make connections),需要将点阵换个角度观察(Take another look at it),而解题的关键正是四种思维策略中最重要的一环:需要跳出9个点阵的框架,思考正方形外的两个虚拟点(Think outside the box)。

将这道数学题巧妙地结合到英语阅读课的前期准备阶段,课堂效果证明学生们立刻对于这四种思维策略产生了阅读愿望,因此听音阅读3分多钟的时间也就在理解中过去了。阅读的同时教师还布置了任务-用一句话归纳出每 个小分段的段落大意。结果同学们很快地归纳了出来,这就证明了他们阅读期间的效率比较高,而这和之前Lead-in这一Pre-reading部分做得较为充分是分不开的。

阅读的后续活动

阅读课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目的地去分析和思考所给信息,从而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把文章作为单纯地向学身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而忽视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以及深层次理解作者意图和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

教育部新课改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2

从这个思路出发,笔者在处理阅读后续活动的时候,重点考虑的则是对于文章思想内容的升华和怎样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和内容运用于实践。在对文章进行理解的过程,笔者没有进行问答式的传统阅读理解的检查,而是根据文章四个小分段的内容,准备了四个事例(顺序被有意打乱)来论证文章中四个分论点的正确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任务则是将例子和合适的段 落进行匹配,同时阐释原因。通过这个手段,学生们不但对文章的内容吃得比较透,而且也对文章优美而符合逻辑的语言进行了欣赏。我们来看教师对阅读的后续活动的安排。这一部分大约占了课堂后期17分钟左右的内容。1. Discussion on the “box”

当“任务型阅读理解”告一段落的时候,教师恰当地引出了第一个后续活动,那就是对思维策略“Think outside the box”的再思考。之所以选择这一思维策略,而没有并列提及其他的思维策略,笔者也做了一些分析。当一篇阅读文章要呈现给学生的时候,教师应当及时对材料进行解剖,列出哪些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挖掘,从人性价值,社会意义,政治经济背景,人文熏陶等几个方面让学生在讨论和教师引导中自然地生成有教育意义的理解。然而,一篇文章很可能会产生几个亮点,如果只是泛泛分析,往往是隔靴挠痒;如果是深入分析,会迫于时间而彼此无法兼顾。因此,教师要学会权衡两者的利弊,根据需要来决定如何选择Follow-up activities。犹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精阅读中无法自行体会的一些思想,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学会超越文章本身所能提供的主题。

以本文为例,“box”象征着思维的定势,而思维定势正是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最大阻碍。教师从这个出发,先是让学生们就文章本身而言来思考什么是这个box---也就是old thought patterns(习惯思维)。这一点不难达到。然而,生活中限制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其实可以更具体,更形象。教师安排了一共5个事例来让学生了解这些形形色色的思维的框架到底是什么――在会场座位的手写板例子中,发明者忽略了习惯用左手的人们的权利,从而给他们造成了不便;在司马光砸缸的例子中,惊惶失措的小孩子 们因为平时过于依赖大人,从而面对危机无法冷静;在伽利略被怀疑的例子中,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成了束缚人们思维的绳索;在美国专利局长在1899年妄言“世界上一切可以被发明的都已经被发明了”的例子中,学生们看到了狂妄自大能让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最后一个美国航天局花费几百万美元研制太空笔的例子中,学生们看到了多个“盒子”――对于现代书写手段的单一认识,对于本国科技的过度信任,以及“冷战”带给国与国之间的隔阂等等。

在这个活动的形式设计上,笔者采取了教师指导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并且采取了支架式教学的手段。搭建支架意味着在教学中要实现由知识传授型到综合思维能力训练型的转变,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的能力。3一开始的两个例子由教师引出并提示,其实这里教师给学生的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搭建了两个“支架”。第一个手写板的例子引出了“发明者缺乏足够的人性关怀”这一个思维匣子,正是为了让大家在思考司马光砸缸的例子的时候能及时地考虑到该故事中真正被困于思维的匣子中的角色是谁。当有同学经过思考,指出那些用传统思维思考以及过度依赖成人的孩子的时候,第二个“支架”也就搭好了。于是,小组讨论的时机也就成熟了。对于最后三个例子,学生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因为他们在经过启发和鼓励之后,对事例分析产生了兴趣和思考交流的动力,并非只是在执行老师的一项任务,更多地是主动的思考。假设开始教师没有设置必要的“支架”,让某位学生看到“太空笔”的例子立刻联想到“冷战”带给整个世界的僵化思维,那是非常困难的。正是借鉴了“支架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教师设计的“follow-up activity”才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follow up, 并最终得到实质思想上 的提高和情感上的共鸣。

笔者以为,本堂公开课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意义上要归功于以上这个小组活动的设计。教师备课的难点,往往不是怎样才能出新,而是怎样找准某一个方面来提升课文的主题思想(Subject Matter)。在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英语课堂,这一点尤其重要。不过,我们毕竟是在学习语言,也许有教师会提出质疑:这样的课堂设计缺乏语言点讲解和操练这一环节,如何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该课的语言呢?如果学习知识之后只有思考,而没有练习,那么如何做到学以致用?毕竟,在我们的学期检测中,不会出题目考某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样的疑虑是不无道理的。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掌握一定量的新单词是一个前提。在本堂课之前,教师已经将单词的预习任务布置给了学生,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点障碍便很少了。预习对于学习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预习的习惯往往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需要长期的监督和自觉积累。有句话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在笔者的课堂内,许多学生就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考虑到课堂总时间的因素,笔者便略过了单词呈现这一个环节,而是把课前的功夫做足,细致地对学生的单词和语法点预习情况进行了检查。此外,出于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笔者利用最后的8分钟时间,进行了第二个小组活动。2. Brain storm---invention based on the four thinking strategies 此活动的内容如下:教师投影给出大量的生活实物图片,例如废弃 CD, 牙膏,吸管,纸箱,一次性杯子,圆珠笔,等等,学生需要运用课文中的四 种思维策略的某一种或某几种,互相讨论设计出一个小发明,并将其用草图的形式介绍给大家。

设计本文的小组活动,很多老师也许都会想到这一点。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小组活动的目的应该是什么? 仅仅是考察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产生多少点子,或者能够产生多少有实际意义的发明吗? 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活动的设计目的就走入了一个误区。

笔者在课前已经交给了学生和此活动有关的任务,那便是,每个人在课前都准备好一个方案,并画好草图。而在课堂上有限的小组活动时间内,他们的任务是互相用英语交流彼此产生这个点子的灵感,然后决定哪一个方案最为合理,并且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来阐述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以及他们所借鉴的思维策略。通过这样一个生生以及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不仅仅是在比谁的小发明好,而是在实际交流中学习课文中的思维策略,并且巩固课文语言的运用。

以下是教师所检查的小组的presentation的节选。

Student: Everybody, you know, good ideas are no accident.Actually we really got into some difficulties.But we kept thinking hard and at last we got this door bell idea which helped us move towards a better solution.For a period of time we got stuck but we forced ourselves to keep trying, and finally a good design pans out„.在以上这段陈述中,该学生很好地运用了课文中的语言,并将其结合在自己的语言中。例如“good ideas are no accident”,“we got this idea which helped us move towards a better solution”,还有“get stuck” 等。如果学生能够自然地运用课文的语言点来陈述,那么他们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就不仅仅停留在拼写和了解中文含义这一水平,而是能够真正“学以致用”了。而这,正是本活动设计的主要目标。

3. 作业设计

笔者给本堂阅读课设计的作业,实际上是一道物理题。即让学生尝试一个实验:将鸡蛋从15米的高空坠落,采用何种方法,能够使其落地不破。此作业的目的当然并不是研究空气阻力和重力的关系,而是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英语讨论,并且将方案用草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评选最佳方案,请设计者结合课文语言谈谈该方案的出炉过程。本作业其实是课堂第二项小组活动的延伸,因为课堂上练习的时间较为有限,如果学生课后能多运用创造性思维来思考问题,那么本堂阅读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就达成了。

关于此作业,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是填写以下表格:

Group organizer: Group presenter:

Note-taker:

Draw the plan Drawer:

Think outside the box(What is the new part of

your plan?)Take another look at it(How Make connections Keep trying(How many 通过以上笔者对于自己一堂公开课的两个设计亮点的详细呈现和自评,我们可以看到阅读课的前期准备和后续活动,对于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知识和提升思想境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这么说,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4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情绪,在备课时精心进行前期准备和后续活动的设计,真正地让他们认识到阅读并非空洞乏味的新单词和新表达方式的一种灌输,而是一种既可增加知识,又能令人愉快的活动。

参考文献:

1.《英语兴趣教学法初探》威州中学老师 易起论文网 http:// 4. 《论高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 作者孙青,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英语教师,《科教文汇》 2006年第二期

第五篇:谈多媒体课件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应用

谈多媒体课件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车晓华(通识

甘肃平凉三期通识二班)[摘要]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应用场合,如何合理选择一种适合本学科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和发挥计算机的特点,避免课本搬家等形式主义倾向,是每一个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教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课件为教学服务,课堂展示类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也要有利于学生的学。这是多媒体课件的一条宗旨。作为先进的教学技术,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在思品课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原则等方面谈谈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思品课教学

多媒体课件迈着轻盈的脚步,在我们不经意间走进了思品课堂,并落地生根,雨后春笋般长着,给思品课堂注入了蓬勃生机和活力。打破了旧的教学模式,以其特有的声色并茂、形象直观吸引着学生,激活了学生的兴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录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以及灵活的人机对话等特点,能充分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在教学中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能使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因而也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近几年来在各个学校中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应用场合,如何合理选择一种适合本学科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和发挥计算机的特点,避免课本搬家等形式主义倾向,是每一个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教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种类是很多的,从目前来看,在广大中小学教师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课堂展示类的多媒体课件。课堂演示型课件的特点就是采用动态视频、动画、照片和声音来展示现实世界难以实现或表现不清楚的内容。将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转换,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教学中,并按照教学要求逐步地呈现给学生。其作用主要是用来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用图形、图像、动画等表现一些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和动态演变过程,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由于这种多媒体课件 课件可以在配有多媒体投影机的电化教室中使用,也可以在具有多媒体演示功能的计算机网络教室中使用。而且比较容易制作,因而在现阶段是一种可行的应用模式,就课堂展示类多媒体课件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应用,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思品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思品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其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关系到中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近几年来,在教研人员和一些教师的努力下,中学思品教育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等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了许多好的、值得推广的经验。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很大一部分思品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旧十分落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运用。如: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完成一堂课;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目标单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枯燥乏味等等。这些应试教育时代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妨碍了其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发挥,更是与素质教育和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思品课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中学思品教师的重要课题。

二、思品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原则

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思品课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既重视理论的学习,更注重实践;既重视知识目标的落实,更注重行为目标的达成。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一)教学性原则

任何一门学科,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都是为了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课堂展示类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也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因此,首先要关注的是我们制作或利用某个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是否有必要,即课件的教学价值。课件的教学性原则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选择两个方面上。1.表现在教学目标上,主要是要明确课件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说课件要解决哪个重点和难点。2.在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二个因素,第一是选取那些理论性强,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第二是选取教学目标高,教材内容少,现实材料多

(二)直观性原则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组合动态视频(录像)、动画、照片(图片)和声音,将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抽象内容)向学生展示,来突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无论选择何种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一方面要考虑其能否刺激学生的感官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思维接受能力,选择那些直观的,能让学生看得懂、说得出,看了之后,有感好发材料。而不能选择那些不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素材。

(三)现实性原则

思品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作为一门以德育教育为主的社会学科,其理论性和时效性是比较强的,但不论多深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都能找到现实依托。因此,在思想思品课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思品课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选择的音像、图片等材料时,要注意二个因素:1.是学生有所见、有所闻的现实的真实材料,要避免人为的编造材料。所以,本人认为,如有真实图片,应尽量少使用漫画。2.典型的、时效的材料。思想思品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正所谓“年年新教材,人人新教师”,因此,在教学中,选择的材料应该时最近的、最新的,而不是三、四年前,更不是五、六年以前的。

三、思品课多媒体课件的编制

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借助于教学媒体向学生传播知识。与普通的电化媒体相比,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极大的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使媒体所展示的教学内容更为具体和生动,所传播的知识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如何制作一个既具有丰富表现力,又有比较好的交互性并能够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课件,就成为我们教师最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实践,就思品课件的编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题的选择

课件为教学服务,这是多媒体课件的一条宗旨。根据课件的教学性原则,在选择课题时,通常要选择那些即适合于多媒体技术表现的,又要是运用常规手段难以解决重点和难点的课题。也就是说利用课件是为了什么目标,要突出哪个重点或要解决哪个难点,在这些方面确定之后,才能在课件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所作的课件才能真正起到辅助作用否则,课件只会追求美感、直观和动感而流于形式,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 确定课题后,就要进行精心备课。包括确定好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需要用到哪些素材,设计哪些练习,都要精心准备。

(三)制作软件的选择

作为先进的教学技术,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近几年在教育界也得到迅猛的发展,但从总体上说,大部分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课件制作能力仍然较低,许多课件都是上课老师提供思路,计算机老师完成课件,这样,在教学实践中,难免就会引起计算机、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选择一种制作方便,操作简单的软件作为制作平台是非常必要的。从目前来看,用来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较多,如:Powerpoint、Authorware5.0、flash和方正奥思以及一些工具软件。其中,用的最多的自然是Powerpoint和Authorware5.0。就这两者而言,在链接文本、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以及操作等方面并无多大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演示文稿,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学会,适合于制作一些主题比较单

一、内容不多、衔接严密的课件。而后者是一种基于流程图标的交互式多媒体制作软件,界面友好,交互性能强大,但制作过程比较复杂,适合于有多个主题、容量大和学生自学的课件,如:系统讲座等。课堂展示类课件特别是思品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媒体,其容量不大,主题也比较单一,而且更为讲究知识点的连贯性和衔接的自然性,所以,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评比或交互性特强),思品课课件的制作软件要以Powerpoint为主。

(四)素材的准备 思品多媒体课件的素材,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其准备工作主要包括:(1)录像的制作。思品课的录像包括时事新闻图片、情景图片和漫画,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网上下载和从音像中截取和通过扫描仪获得。(2)视频材料。可以通过解霸五或视频辅助卡转换获得。至于动画,主要用来模拟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用肉眼观测得到的现象,因此在思品课件中用的也不多。

(五)课件的编辑

确定课题、教学设计、确定制作工具、准备素材之后,就要开始利用著作工具进行组合,编辑成一个交互性好、操作简单、视听效果好多媒体课件。

四、要处理好的四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教学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已有几年了,在这几年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众说纷纭的问题,也是我们广大多媒体课件爱好者要把握好的问题。

(一)板书要不要的问题

针对一些多媒体课没有保留板书的问题,近年来,一些人士指出,利用多媒体进行上课,必须保留板书,对此,我不敢苟同。要不要板书,不是绝对的。它是由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决定的。像数学、自然的定理和公式等当然是非要不可的;而像复习课之类的课件,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操作,完成全部的教学任务,也就不太需要保留板书了。而对于我们思品课关键,在于使学生懂得知识要点,学会用有关观点分析现象,并落实到行动中去,因此,思品课教师在分析得出结论后,应该出示结论的板书,但并不一定要自始自终的保留。不过,在课文小结时,应该出示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知识。

(二)整堂课与使用片段的问题

有人认为,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为了解决某一重点和难点而制作的,因此不需要在整堂课都使用多媒体课件,只需使用某一片段就可以了。是的,多媒体课件一般是定位在辅助上,但在教学中是由电脑、课件、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整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必须在多媒体教室完成,至于是使用片段还是整堂课使用,取决于课件能否很好的完成所有的课堂教学任务。如果课件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又为什么要用常规手段呢,岂不是多此一举。反之,如理、化、生的实验课和劳动技术课,是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使用片段效果会更好些。

(三)大量使用和适度使用的问题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中的效果明显,其使用频率也大大提高。公开课、优质课、说课和平时上课都追求多媒体。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请别人做,大有一哄而上的趋势,这并不符合实际。首先,硬件设施不具备。在目前条件下,一般一所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多的也只有两个或三个(极少数),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全校几十个班级都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其次,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于多媒体。在一个学期中,肯定没有必要所有课都使用多媒体课件。像我们一些多媒体课件,只是使用计算机代替黑板板书,用电脑视频代替录像,那就完全可以用简单的幻灯、投影器、录像机和黑板代替而非要用多媒体课件。有一位教师,不管是否需要,所有的课都在多媒体教室上,结果因学生长期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等原因,教学效果反而不好。第三,作为课件,需要教师花费很大工夫进行制作,是一项不容易的工作。有一位老师,为了一节公开课制作一个课件,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效果当然不错。而我们平时用的课件,不用说三个月,三五个晚上总要吧。教师的工作繁琐,如果为了一节课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其他课肯定要打折扣的,这对学校、学生都不是好事。因此,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要提倡使用,但要注意适度。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技术,我们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必须要懂得其基本原理,并学会运用和制作(简单的制作),否则再好的技术也难以体现其优势来。但同时,也不要过分热衷。

(四)拿来和制作的问题

许多人一想到上多媒体课,就要自己制作课件,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教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前文已论述)。其实,要想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不必忙着去制作课件,先考虑怎样把别人的课件用好,实在没有现成的可用,那才自己做。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根据教学思路、学生实际情况而设计的。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此,在使用别人的课件时,首先要弄懂制作者的思路,搞清楚每一素材的作用。其次,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当然,自己如果有好的课件,也可以上传网上,供大家共享。

总之,信息技术的到来,正吻合了思品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扩大了阅读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感性和思维空间,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习自由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浓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同时也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知心朋友。有人曾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最辉煌的一段。那么,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将为“辉煌的历程”增添更为神奇绚丽的一笔。潜心钻研现代信息技术与思品教学整合,必然给增强实效性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我将不断求索。

下载从首钢搬迁看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谈案例教学在章节小结课中的应用(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首钢搬迁看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谈案例教学在章节小结课中的应用(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例谈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5篇材料)

    例谈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已使得教学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微课更以其内容短小精炼、适用性广,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充分利......

    试谈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5篇)

    浅谈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淘让我们的沟通快捷、方便。而在语文教学方面,微课程的出现为我们的语......

    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课稿

    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摘要: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的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给教育教学的改革带来历史的飞跃,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