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礼仪心得体会
教师礼仪心得体会
教师礼仪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如何表现教师应有的气质与风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仪表是教师整体风范之一,他们的音容笑貌、举止文明、作风正派、知识渊博、风度儒雅,衣着发式无形中都成为学生和社会学习的楷模。在个人形象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礼仪和素养?教师形象在教育中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如何以高素质的内在素养(修养、素质)和外在素养(仪表、仪容)影响、教育学生?《教师礼仪》节目为您指点迷津。第1讲.教师礼仪概述 教师礼仪的基本问题和基本内容:礼仪:“礼”即尊重,礼由心生,“仪”即表现也。礼仪,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一种规范的表现形式。作为教师有其规范化的做法,教师礼仪就是:教师在其工作岗位上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第一,摆正位置。交往要以对方为主,处理好与对方的关系。第二,端正态度。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第三,教书育人。教师的职责主要有二:教书、育人。教师礼仪的四大关注点:师资、师表、师德、师心。要做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提倡教师礼仪是时代的要求、职业的期待。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要严以律己,要有自知之明。第2讲.教师的素养 这个问题既是一个法律规定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师礼仪需要面对的问题。所谓素养,就是你从事某项工作所要具有的基本资格、基本要求和基本条件。作为教师一个重要的素养,要有表达能力、教学能力。教师要有任职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任职资格有规定(第三章规定),基本资格:爱国、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我国宪法和法律,具有教学能力,符合《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相应的学历要求。教师要有的基本素养:
1、政治素养。爱国,爱社会主义。
2、法律素养。有法制观念,依法治教。
3、道德素养。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包括遵守作息制度、完成教学任务、恪尽职守、钻研业务等),遵守家庭道德。
4、专业与文化科学素养。要有深厚的功底,有基本的文学、科学等专业知识,不能以讹传讹,对专业有爱好、有能力等。
5、为人处事的素养。(包括待人接物,处理好人际关系。)在日常工作中,一个教师是不是称职、礼仪表现如何,跟他的素养有关。教育的质量关键在教师。一个教师要有感召力、凝聚力,也就是人格魅力,要有专业的素养。教师既要做“良师”又要做“益友”。第3讲.教师的形象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流传播信息的最基本的工具。教师是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传播自己的思想。言为心声。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讲授知识、表达情感,必不可少地要使用语言,可以说语言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的工具。那么,教师语言规范化要求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你不仅要绘声绘色、浅显易懂,而且在传递知识和信息的时候要有规范的要求,不能胡言乱语、信口开河。注意:①用语(口头用语有要求);②态度(热情主动、敷衍了事、应付、不耐烦甚至反感、厌恶,他总有语态);③内容和形式(说什么、如何说都很重要。)教师用语的基本要求:
1、语言要规范而形象。规范:一般应该是规范的汉语普通话以及法定的、允许的、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语言。不仅要规范而且要形象。教书育人,传递信息,不仅要循循善诱而且要给对方容易接受的具体的感觉。
2、态度要和蔼而耐心。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幼儿的特点是天真纯洁;小学生一般听老师的话,学习主动性有但不强;中学生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思考,喜欢接受新知,甚至有青春逆反心理;大学生渴望和你交流、渴望和你平等;研究生、博士生更需要睿智的哲理的思考;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一般都是成年人,有社会经验,他更要注意的是实用性的、可操作性的、有利于他的生活、工作和发展的那样的知识。)因此教学时态度要注意。
3、内容和形式要有讲究。内容要得体。《教育法》规定,我们的教育事业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换而言之,我们传递的知识和信息,应该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教育法》和党的教育方针规定,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要灌输热爱劳动的意识,培养有现代科学知识的劳动者。我国《宪法》和《教育法》规定,要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现代科学知识的教育。内容上要遵循法律法规。教学的方式要适宜。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能以不便应万变。教师用语的规范,站在教师礼仪的角度来讲,要注意:第一,要讲普通话。《宪法》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不仅汉字、民族语言文字的书写要标准、规范;同时,口头语言也要规范,发音要标准,要让别人听懂。第二,要讲文明话。要和那些不文明的语言划清界限,不仅不能使用不规范的语言,同时语言上避免“脏、乱、差”(低级趣味、黄色语言、下流段子,都不是教师之所为)。讲文明话的另外一种含义就是要使用规范的礼貌用语,要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第三,要讲现代语。要与时俱进,要有现代感(你满口之乎者也,好像是很有学问,但你不是在研究古典语言恐怕与别人讲就不大容易沟通。教学时,进行古代文学研究、背〈唐诗〉、推荐〈古文观止〉给学生学,借古鉴今,古为今用,不能把它拿到现在生活中,因为行不通)。第四,要讲直白话。要直白而形象、浅显易懂、循序渐进,强调以理服人、以例服人;不要嗷呀嘈杂、枯燥乏味,不要玄奥、晦涩、别人不理解的名词和概念,因为不容易沟通。教师用语的表达方式,因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对象,甚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而不同,在教学中、在教学方式上,语言方面有几个规则:
1、平等交流。
2、要善于沟通。(沟通实际上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既要了解别人,更要被对方所了解。)
3、要强调互动。下面谈一谈语言美的问题:语言美包括语音美声音美、谈吐美、境界美。
1、语音美:发音要清晰,语速要正常,语气要谦和,语音要不高不低,发音要标准而正确等等。作为教师,语言美、声音美有三点要注意:第一,语调、语声,发音不能太高。不能高声喧哗是一种基本礼貌。教师要耐心,声音要柔和一点(声调高就有那种训斥蛮横之意)。第二,速度要适中。第三,发音要标准。
2、谈吐美:就是表情和动作要注意。表情要有,不能呆若木鸡、面无表情;表情要专注,不能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动作要适度,不能过分地夸张,特别是那些不必要的夸张的动作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境界美:实际上就是教师在语言表达上的具体内容和态度方面的思想和境界。首先,境界、格调要高雅;其次,要有上进心,要不断地学习;第三,要掌握真知,传递正确的知识;第四,要有科学和民主的精神。教师用语忌以下几个方面:
1、忌粗口。所谓粗口就是骂人的、黄赌毒黑的语言。
2、忌训斥。不仅不能体罚学生而且不能当众训斥他。
3、忌侮辱。不能用语言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
4、忌讽刺。不能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
5、忌妄言。不能信口开河、妄自议论国家政府大政方针,不能对法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随意加以圈点。
6、忌乱言。教师之间、家人之间交流的问题没有必要在学生面前“坦诚相见”。第5讲.教师的装饰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装饰有不同的印象和要求。那么,教师的装饰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本集就来探讨这些问题。不同的人、不同的行业,对装饰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的装饰是有独特的要求的,因为教师是要为人师表的,这个“表”就与着装有关系。装饰,所谓装即服装,所谓饰即饰物,其实服装和饰物是一个整体搭配整体协调的问题。装饰的功能:①实用。②审美。③地位和身份(如警装,深色调、严谨的款式、体现警官的威严。再比如军装、医生的服装、护士的服装、法官的服装等等,职业服装反映职业地位和身份。)教师要注意什么?地位和身份,干什么要像什么(不一定非要教师都穿统一的制服,比如体育教员你穿西服打领带上体育课就不合适,除非你讲体育理论,得穿运动装;再如在实验室工作要穿实验服)。教师着装最基本的要求是:干净、整洁、得体,适合自己的身材、性别、年龄的特点。教师装饰上的要求,应该:简洁、端庄、符合身份。
1、简洁。所谓洁,就是干净整洁。(你没有必要穿礼服去上课,也没有必要天天西服革履,但是干净整洁是必要的。)简,少而精。(你不是绅士出席酒会,你也不是淑女在社交场合招摇过市,没有必要奇装异服,没有必要过分地张扬和凸显个性。)
2、端庄。要像一个有教养的、受过良好教育的、有品位的人,不能以前卫、个性过分地张扬而自居。(有些服装很时尚比如超短裙、露脐装、太空服,鞋子如爆走鞋、“踢死牛”,这样的服装,前卫的青年去穿很正常;一个教师如果不是搞服装设计的、不讲模特教学的,就大概不必要,一个教师穿这样的服装去上课不伦不类。)
3、符合身份。其实教师装饰最重要的就是要符合身份,要干什么像什么。(作为教师要符合身份,庄重保守是基本要求,不能太前卫,不能太轻浮,不能过分地时尚。)其实,表里如一,这句话是要强调的。我们不能光强调外在美,外在美和内在美并不矛盾。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一个人的服饰和受教育的程度、自我定位、自我要求有关。教师礼仪为什么要强调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服饰呢?教师要重视装饰的原因:①为人师表。②自尊、自爱、自律。③岗位要求。教师在岗位上着装六注意:
1、区分性别。(比如男人头发可以短,女人头发可以长,男人也能长女人也能短但都有限制。服装也如此,男人的服装、女人的服装都有讲究。)
2、年龄有别。老人的衣服要庄重,少男少女要有青春动感,中年人要典雅含蓄。
3、考虑形体特点。(强调协调)
4、注意出入场合。(在工作岗位上提倡长衣、长裤、长裙。)
5、考虑时尚。(我们不是追星族,也不是服装代言人和模特,没有必要过分地前卫和张扬;但是不能太老土。)
6、讲究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如系带式皮鞋那个带子要系上。)非正式场合,着装可以各显个性,可以穿衣戴帽各有所好,规则可以有时讲有时不讲。但是在学校中,在面对教育对象和社交对象,换言之,我们以教师的身份面对他人时,着装有禁忌。教师着装八忌:①脏。②破。③乱。④杂(色彩款式不协调不和谐)。⑤过分暴露。⑥过分透视。⑦过分短小。⑧过分紧身。教师能不能戴首饰、佩带饰物呢?(主要指金银珠宝、项链、手链、戒指、耳环等饰物,也有男人的手表、女人的手袋等)我们主张,人民教师要干什么像什么,使用饰物要符合身份,以少为佳,注意质量和谐搭配,珠宝首饰一般不能用 第6讲.教师的仪表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教师要重视自己的仪表,一方面是自己的修养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社会的需求。教师要言传身教,仪表也是身教的一个内容。作为教师,你想给你的教育对象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请重视仪表。教师的仪表指的是什么?简单讲其实就是教师的教养和形体的一种互相的协调。具体讲,仪表是一个人教养与形体给外界的整体感受,就是一个人外在的整体的外形、外观,包括头部、手部的仪容、身上穿戴,以及动作和表情。静态的看头、手、脚;动态的就是表情和动作。仪表,表面上看是个自然状态,实际上它有社会属性在那里面。教师的仪表要规范:因为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你的形象得体与否,既表示学校管理是否严格,又展现了你对对方的尊重与否。教师仪表的规范要求:
1、干净。身上无异味、无异物是最基本的要求。
2、整洁。整整齐齐,比如衣服该扣的扣子要扣上、不要扣错位置。一丝不苟是一种作风,如果一个人做这件事不认真很难设想做那件事会认真。教师是为人师表的,所以,整齐是为人处世的一种风度,这种风度要在仪表上得以体现。
3、文雅。要显得有教养,有艺术的品位。化妆,可以,但不能乱画。你工作场合浓妆艳抹就不得体,你一个老师在大庭广众之前、阳光灿烂之时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个歌舞妓似的就不合适。演员演什么要像什么,你老师干什么也要像什么、不能错位。
4、美观。好看,赏心悦目。教师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没有必要都冒充俊男美女,但是美观是必要的,要符合常规的审美标准。常规的审美标准要求就是和谐而得体、自然而朴实。教师不能太奢华、太夸张。教师能不能美发呢?问题是你对美发怎样定位,你美发要注意哪些细节,这是我们讲到教师仪表礼仪时要解决的。所谓美发就是修饰头发,修饰头发是仪表修饰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环节。头不梳、脸不洗,形象不好、仪表不好。美发实际上是有多种技术手段(如洗发、剪发、烫发、焗发、染发,洗剪吹理烫)。一般来讲,作为教师,他的岗位要求、仪表礼仪要求,美发要注意三点:
1、长度。(注意男女有别,注意符合身份)
2、色彩。一个中国人、一个人民教师,如果没有什么民族和其他原因的话,头发的色彩一般是黑色的。一般说,作为教师,从美发的角度来讲可以染发(譬如可以把那种花白的头发染黑了),但不提倡染彩色发。我们讲了,要庄重、自然。
3、发型。不能太老土,不能不加修饰,随意而为任其自生自灭,但是要注意不能过分地时尚和前卫。标新立异人之常情,出人头地人之所欲,但是作为一个教师,有岗位规范要求,你美发要注意分寸。教师要化妆吗?其实,美发和化妆往往是如出一辙的问题。作为教师,化妆的问题,恐怕是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教师不可以回避的一个问题。什么是化妆?化妆实际上就是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进行规范的形象修饰。作为教师,适当的化妆(特别是对女教师来讲)是可以提倡的,但是我们在强调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化妆的前提下,要注意几个化妆的基本礼仪规则:第一,要自然。教师的工作场合的化妆,我们称作工作妆,自然为本,要自然而然,让人家觉得你天然若此(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妆成有却无)。第二,要美化。你的化妆、修饰要符合常规的审美标准,不能乱来。第三,要避人。回避他人,包括不在办公室化妆,不在公共场合化妆,更不能在学生面前化妆。教师需要重视表情吗?活着的人都是有表情的。喜怒哀乐,不形于色非常人之所及,一般人做不到,大人物才会不苟言笑深不可测,我们常人是有喜怒哀乐的,语言、表情、举止都会反映出来。教师的表情有这样几个问题要注意:第一,自然,自然其实是一种自信,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和学生和家长和外人接触的时候表情不要太夸张,过分的夸张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当然我们也要避免另一个极端,不能没有表情,没有表情深不可测也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第二,互动,应该和我们的交往对象尤其是学生互动,人家高兴你不要不高兴„„。第三,友善,一个教师,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教师,不能冷若冰霜,不能对别人漠然视之,亲和效应非常强调和蔼可亲,当然这个友善不是你装得出来的,是对学生真正的爱、真正的关心、真正的平等相待。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要注意自己的举止:第一,举止动作要标准、要正确,不能对他人指指点点指手划脚,必要的话要指物、指人,应该手指并拢掌心向上、平面移动(如:这位同学请发言、这边请,等)。动作要正确就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在长辈面前、在学生面前都要注意对待。第二,提倡举止动作少,如课堂教学中举止动作有,但不提倡太多,动多了的话让人眼花缭乱。第三,举止动作要检点(一个老师不要当着学生的面搓鼻子纽、摸脚趾头,张牙舞爪,脚丫子直晃悠,脚尖直抖擞,哆哩哆嗦,歪着脖子,抓痒痒„„)。为人师表、举止检点实际上是一种示范效应,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未成年人。
第二篇:教师礼仪心得体会
教师礼仪讲座心得体会
古语讲:“礼仪:礼者敬人也,仪者形式也。”礼仪即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现代说:“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而在听过了李教授的讲座之后,我更深一步地感受到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更应该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注意礼节仿佛是春雨润物,无声却意义重大,而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的成功与否。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可见其影响不得小觑。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学习了有关教师礼仪方面的内容过后,我又进行了一翻思考,我认为教师在平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礼仪问题:
1、教师的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日常工作中,对自身的着装及修饰等方面应该比较注重。首先是发型,要干净利索,精神抖擞。其次是衣着,保持得又干净又整齐,衣服上没有较为明显的污渍,隔两三天便会及时更换清洗;另外,服装的式样也能做到朴素大方,协调得体。
2、教师的行为举止: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目光、站姿、手势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3、教师的言谈: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即表达要准确、音量要适当、语言要精练、讲课可以适时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生谈话要提前通知,有所准备这既是一种礼貌,又是对学生的尊重。热情迎候,设置平等气氛。举止端正,行为有度。谈话时,语气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讥,应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分清场合,入情入理。在与人谈话时,老师的表情要与谈话对象、内容协调一致。不要言过其实,故意夸大事实,也不应传播不利团结或道听途说的事情。
4、教师的礼仪: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教师要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从而不但给学生以良好影响,同时也促进全社会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而对与一个社会来说,礼仪就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通过对《教师礼仪》的学习,我对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具备更多的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千教万教,先教做人,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中人。今后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我将以教程为标准,严格规范自己的服务言行,在个人修养、心理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加强学习与提升,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
2015年5月15日
第三篇:教师礼仪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无礼则不立
——学习《教师礼仪》心得体会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孔子说过:”礼,敬也!” 同为儒家学派代表人荀子说过:”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从网上查到的资料,才得知:礼即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仪即表现。形于外、成于式。“教师礼仪”即教师尊重自己,尊重学生的规范的表现形式。
我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古国,被称作礼仪之邦。这种文明礼仪之所以能世代被传承下来,社会的约定俗成,教师的言传身教,国人的自我约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这里,我只谈教师礼仪的重要性以及注意的各个方面。
一、教师礼仪的重要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为人师表的典范,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因此教师的个人修养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会直接影响整个社会中传播文明礼仪的进程。
学校为了倡导教师在文明礼仪方面向更高层次进展,开展了轰轰烈烈且意义深远的“博雅教师”的评选。旨在规范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止文明,倡导教师作风正派,引导教师做一个博爱、博学,风度儒雅的师表形象,我相信只有教师“身正”,学生自然而然会“不令而行”,教师也能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
二、教师礼仪表现在哪些方面
1、让办公室礼仪折射出校园文化。
周四放学后观看了著名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的《教师礼仪》讲座录像,深受启迪。我对办公室礼仪部分印象深刻。金教授从生活细节出发,从教
师自身的角度出发,引经据典,对新时代教师礼仪、素养及形象等作了生动形象的讲解,平实生动故事中蕴涵哲理,深深吸引了我。
金教授的讲座让我启发最大的地方是“办公”室是“办公”的地方。使我不免想到自己有很多方面做得不够好。有时在办公室活动活动;有时批改作业时,会不由自主地询问其他老师学生的表现中;有时工作没做完,放学后接着做,还把孩子领到办公室;这样会影响其他教师办公。
2、进教室,先给学生一个微笑。
听了讲座之后,我认为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使用礼貌语言,说话注意身份,把握好分寸感。教育学生时,应坚持正面教育,以理服人,尊重学生人格。语气可以严厉,但语言不应粗俗,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度过的,因此“言传身教”在课堂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尊重学生得到的是学生的尊重。如果老师出言不逊,不仅影响孩子的学生积极性,还会影响老师的形象,最重要的是破坏了师生间融洽的关系。相反,如果老师使用了文明语言,不仅有助于学生产生活跃的思维,能更完善地表达情绪,还能使学生产生美感,亲切感,从而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除此之外,教师还不能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不要占用教学时间过久地批评学生。不能占用学生下课的时间。
3、接待家长注意尊重与沟通。
教师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这就更加需要礼仪规范。此时的礼仪,不仅反映教师个人的修养,也代表学校的形象,因此,教师要严格遵守礼仪规范与家长沟通。
教师要学会通过很多种不同的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当需要与家长个别沟通时,需要注重尊重,学得一定的方法技巧,便家长认同老师,对老师产生赞赏,那么家长和老师间就形成一定的教育合力,共同影响学生。交谈完,我们要肯定沟通的收获。同时,对家长来校沟通表
示谢意,欢迎家长以后继续支持学校的工作,自己愿意竭诚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从事了教师的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不忘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只有在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时时处处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
第四篇:教师礼仪心得体会
教师礼仪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如何表现教师应有的气质与风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仪表是教师整体风范之一,他们的音容笑貌、举止文明、作风正派、知识渊博、风度儒雅,衣着发式无形中都成为学生和社会学习的楷模。在个人形象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礼仪和素养?教师形象在教育中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如何以高素质的内在素养(修养、素质)和外在素养(仪表、仪容)影响、教育学生?《教师礼仪》节目为您指点迷津。
第1讲.教师礼仪概述
教师礼仪的基本问题和基本内容:
礼仪:“礼”即尊重,礼由心生,“仪”即表现也。
礼仪,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一种规范的表现形式。
作为教师有其规范化的做法,教师礼仪就是:教师在其工作岗位上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
第一,摆正位置。交往要以对方为主,处理好与对方的关系。
第二,端正态度。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第三,教书育人。教师的职责主要有二:教书、育人。
教师礼仪的四大关注点:师资、师表、师德、师心。
要做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
提倡教师礼仪是时代的要求、职业的期待。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要严以律己,要有自知之明。
第2讲.教师的素养
这个问题既是一个法律规定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师礼仪需要面对的问题。
所谓素养,就是你从事某项工作所要具有的基本资格、基本要求和基本条件。
作为教师一个重要的素养,要有表达能力、教学能力。教师要有任职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任职资格有规定(第三章规定),基本资格:爱国、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我国宪法和法律,具有教学能力,符合《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相应的学历要求。
教师要有的基本素养:
1、政治素养。爱国,爱社会主义。
2、法律素养。有法制观念,依法治教。
3、道德素养。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包括遵守作息制度、完成教学任务、恪尽职守、钻研业务等),遵守家庭道德。
4、专业与文化科学素养。要有深厚的功底,有基本的文学、科学等专业知识,不能以讹传讹,对专业有爱好、有能力等。
5、为人处事的素养。(包括待人接物,处理好人际关系。)
在日常工作中,一个教师是不是称职、礼仪表现如何,跟他的素养有关。教育的质量关键在教师。一个教师要有感召力、凝聚力,也就是人格魅力,要有专业的素养。教师既要做“良师”又要做“益友”。
第3讲.教师的形象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流传播信息的最基本的工具。教师是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传播自己的思想。
言为心声。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讲授知识、表达情感,必不可少地要使用语言,可以说语言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的工具。那么,教师语言规范化要求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你不仅要绘声绘色、浅显易懂,而且在传递知识和信息的时候要有规范的要求,不能胡言乱语、信口开河。注意:①用语(口头用语有要求);②态度(热情主动、敷衍了事、应付、不耐烦甚至反感、厌恶,他总有语态);③内容和形式(说什么、如何说都很重要。)
教师用语的基本要求:
1、语言要规范而形象。规范:一般应该是规范的汉语普通话以及法定的、允许的、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语言。不仅要规范而且要形象。教书育人,传递信息,不仅要循循善诱而且要给对方容易接受的具体的感觉。
2、态度要和蔼而耐心。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幼儿的特点是天真纯洁;小学生一般听老师的话,学习主动性有但不强;中学生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思考,喜欢接受新知,甚至有青春逆反心理;大学生渴望和你交流、渴望和你平等;研究生、博士生更需要睿智的哲理的思考;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一般都是成年人,有社会经验,他更要注意的是实用性的、可操作性的、有利于他的生活、工作和发展的那样的知识。)因此教学时态度要注意。
6、忌乱言。教师之间、家人之间交流的问题没有必要在学生面前“坦诚相见”。
第5讲.教师的装饰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装饰有不同的印象和要求。那么,教师的装饰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本集就来探讨这些问题。
不同的人、不同的行业,对装饰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的装饰是有独特的要求的,因为教师是要为人师表的,这个“表”就与着装有关系。装饰,所谓装即服装,所谓饰即饰物,其实服装和饰物是一个整体搭配整体协调的问题。
装饰的功能:①实用。②审美。③地位和身份(如警装,深色调、严谨的款式、体现警官的威严。再比如军装、医生的服装、护士的服装、法官的服装等等,职业服装反映职业地位和身份。)
教师要注意什么?地位和身份,干什么要像什么(不一定非要教师都穿统一的制服,比如体育教员你穿西服打领带上体育课就不合适,除非你讲体育理论,得穿运动装;再如在实验室工作要穿实验服)。教师着装最基本的要求是:干净、整洁、得体,适合自己的身材、性别、年龄的特点。
教师装饰上的要求,应该:简洁、端庄、符合身份。
1、简洁。所谓洁,就是干净整洁。(你没有必要穿礼服去上课,也没有必要天天西服革履,但是干净整洁是必要的。)简,少而精。(你不是绅士出席酒会,你也不是淑女在社交场合招摇过市,没有必要奇装异服,没有必要过分地张扬和凸显个性。)
2、端庄。要像一个有教养的、受过良好教育的、有品位的人,不能以前卫、个性过分地张扬而自居。(有些服装很时尚比如超短裙、露脐装、太空服,鞋子如爆走鞋、“踢死牛”,这样的服装,前卫的青年去穿很正常;一个教师如果不是搞服装设计的、不讲模特教学的,就大概不必要,一个教师穿这样的服装去上课不伦不类。)
3、符合身份。其实教师装饰最重要的就是要符合身份,要干什么像什么。(作为教师要符合身份,庄重保守是基本要求,不能太前卫,不能太轻浮,不能过分地时尚。)
其实,表里如一,这句话是要强调的。我们不能光强调外在美,外在美和内在美并不矛盾。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一个人的服饰和受教育的程度、自我定位、自我要求有关。
教师礼仪为什么要强调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服饰呢?教师要重视装饰的原因:①为人师表。②自尊、自爱、自律。③岗位要求。
教师在岗位上着装六注意:
1、区分性别。(比如男人头发可以短,女人头发可以长,男人也能长女人也能短但都有限制。服装也如此,男人的服装、女人的服装都有讲究。)
2、年龄有别。老人的衣服要庄重,少男少女要有青春动感,中年人要典雅含蓄。
3、考虑形体特点。(强调协调)
4、注意出入场合。(在工作岗位上提倡长衣、长裤、长裙。)
5、考虑时尚。(我们不是追星族,也不是服装代言人和模特,没有必要过分地前卫和张扬;但是不能太老土。)
6、讲究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如系带式皮鞋那个带子要系上。)
非正式场合,着装可以各显个性,可以穿衣戴帽各有所好,规则可以有时讲有时不讲。但是在学校中,在面对教育对象和社交对象,换言之,我们以教师的身份面对他人时,着装有禁忌。教师着装八忌:①脏。②破。③乱。④杂(色彩款式不协调不和谐)。⑤过分暴露。⑥过分透视。⑦过分短小。⑧过分紧身。
教师需要重视表情吗?活着的人都是有表情的。喜怒哀乐,不形于色非常人之所及,一般人做不到,大人物才会不苟言笑深不可测,我们常人是有喜怒哀乐的,语言、表情、举止都会反映出来。教师的表情有这样几个问题要注意:第一,自然,自然其实是一种自信,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和学生和家长和外人接触的时候表情不要太夸张,过分的夸张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当然我们也要避免另一个极端,不能没有表情,没有表情深不可测也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第二,互动,应该和我们的交往对象尤其是学生互动,人家高兴你不要不高兴……。第三,友善,一个教师,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教师,不能冷若冰霜,不能对别人漠然视之,亲和效应非常强调和蔼可亲,当然这个友善不是你装得出来的,是对学生真正的爱、真正的关心、真正的平等相待。
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要注意自己的举止:第一,举止动作要标准、要正确,不能对他人指指点点指手划脚,必要的话要指物、指人,应该手指并拢掌心向上、平面移动(如:这位同学请发言、这边请,等)。动作要正确就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在长辈面前、在学生面前都要注意对待。第二,提倡举止动作少,如课堂教学中举止动作有,但不提倡太多,动多了的话让人眼花缭乱。第三,举止动作要检点(一个老师不要当着学生的面搓鼻子纽、摸脚趾头,张牙舞爪,脚丫子直晃悠,脚尖直抖擞,哆哩哆嗦,歪着脖子,抓痒痒……)。为人师表、举止检点实际上是一种示范效应,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未成年人。
第五篇:教师礼仪心得体会
观看《教师文明礼仪》专题片心得体会
2011年7月7日我们全体教师在阿曼古丽主任的带领下集中在大多媒体室观看了由钟欣著名教育家讲的《教师文明礼仪》,他在演说中提出了:“礼仪既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规范形式。”
我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教师不但教人以知识,使人从无知到文明,教师更重要的是教人以德,使人学会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内在修养一样重要。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必须“铸师魂、倡师德、练内功、树形象”。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根本,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能说你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做为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人格塑造,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着良好素质的人,这样你的一言一行才能感染你的学生,美化他们的心灵,否则,也可能污染他们纯洁的灵魂。
听完钟欣老师的演说我认为,良好的教师礼仪应从以下几点体现:
1、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教师的礼仪不仅体现在表面的着装上,更应该在教师的素质、学术、研究上有所体现。“学高为师,行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
2、教师的着装应干净整洁。因为教师所从事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就决定了教师的着装应端庄大方,如果衣着不修边幅,衣冠不整,显然不雅。因为我们是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模仿能力很强的学生,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在注重外在的衣着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内在德行的修炼,做到自然适度,外在仪表与内在素质相一致。
3、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理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尊重人、理解人,是教育的前提。“教不严,师之惰”,一味放任是对学生的坑害,是对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既要坚持原则,公正无私,又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学生在心悦诚服之中接受老师的教诲。
孩子的未来代表民族的未来,我们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怎样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同学们,我们每播下一个动作,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将收获一个品格,让我们把文明礼仪放在心上,时时刻刻与文明交谈,用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做一位现代意识、服务意识强的教师,真正地做到为人师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自己首先是个明明白白的人。通过这次教师礼仪的集中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
2011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