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肖邦钢琴音乐教案
认识肖邦钢琴音乐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比较和鉴赏活动,能够感受和体验肖邦钢琴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情绪及风格;
2、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肖邦这位波兰最伟大的爱国音乐家;
3、通过欣赏李云迪参加国际肖邦比赛的录象,比较和深化理解肖邦音乐风格,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感;
4、通过一些即兴的音乐创作活动,如在钢琴上用黑键即兴演奏中华民族五声调式的音乐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组合作精神及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钢琴、自制录音带、电子琴 教学重点:鉴赏肖邦的钢琴作品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和即兴创造五声调式的钢琴音乐 教学步骤:
一、学生音乐小组“课前5分钟音乐自由空间”活动——介绍学生喜欢的音乐,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所喜爱的音乐的舞台,形式可以多样,而且有自评、同学评和老师评三种评价方式。)
二、导入。打开课本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什么是奇葩?指的是谁?肖邦的钢琴音乐为什么被人称为奇葩?奇在哪里?大家思考一下。
(设计意图:从词语的理解导入,更能调动高中学生的思维,也容易使音乐形象化。学生不能理解到底谁的音乐是“钢琴音乐百花园中一朵最美丽而奇异的花”时,老师进行点拨,指出李云迪弹奏的也是肖邦的作品,从而引出主题和学习的内容——肖邦钢琴音乐。)
三、观看一段肖邦的资料介绍。欣赏几首肖邦著名的钢琴作品《C小调练习曲》《小夜曲》《玛组卡舞曲》《幻想即兴曲》等,听出资料中的背景音乐是哪一首?
(设计意图:直观的音像资料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确要做什么,带着问题去听去看,印象会比较深刻。)
四、小组问答:有关肖邦的知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也是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表现积分榜活动的延续,个人答对问题,小组加分,科代表登记,这个活动使师生间的互动更为密切,也使课堂气氛活跃。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认识和了解肖邦这位波兰最伟大的爱国音乐家。)
五、对比和深化:师问:中国有位年轻的钢琴家,2000年10月获得了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金奖,他是谁?生答:李云迪
(设计意图:李云迪是肖邦赛事七十多年历史中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和首获第一名的中国人,意义非常重大,学习肖邦的音乐,不能不提李云迪。)
六、观看李云迪参加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现场演奏视频
(设计意图:以李云迪的演奏来深化对肖邦音乐风格的理解,非常亲切,而且特别有时代气息和民族自豪感。)
七、小组问答:有关李云迪的知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分析李云迪获奖的原因,理解中国文化的诗意与肖邦音乐的联系。)
八、创作活动:
1、配乐诗朗诵:王维《田园乐》——肖邦《F大调夜曲》
王维《山中》——肖邦《降D大调前奏曲(雨滴)》
(设计意图:王维的诗本身就象一幅山水画,他的诗不仅有诗情,还有画意。而肖邦的钢琴音乐也具有明显的画面感,能让人感同身受,所以,以王维的诗配上
肖邦的音乐进行朗诵,能培养学生的“诗人气质”,帮助学生理解肖邦音乐中的诗意。)
2、在钢琴上用黑键即兴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调式五声音阶有1 2 3 5 6 五个音组成,刚好可以在钢琴上用黑键表示出来,钢琴有88个琴键,其中黑键有36个,黑键之间是没有半音关系的,同学们可用手指、拳头、手掌、手关节等尝试在钢琴上即兴创作一小段音乐,自己命题。如《北风吹》《奔跑的小鹿》《行云流水》„„老师范奏,请同学出来试奏,老师将进行录音,展示并点评。
(设计意图: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对钢琴演奏的兴趣,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九、小结:肖邦不但是一位伟大的钢琴家,而且还是一位作曲家,他的钢琴作品充满了抒情性、幻想性、激昂性、革命性和民族性,被称为“钢琴音乐的奇葩”,特别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受到世人的称赞。我们国家的青年钢琴家李云迪,他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在国际肖邦钢琴大赛中获得金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但他还不是一位作曲家,同样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我们作为中学生,要以李云迪为榜样,刻苦学习,培养自己对音乐的兴趣,争取将来也能为国争光!
第二篇:电影中肖邦钢琴音乐的诠释作用
电影中肖邦钢琴音乐的诠释作用
电影是一种音画艺术,从最开始的无声电影发展到现代的有声电影,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美术摄影之外的表达形式。因此每一部电影中除了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美妙画面和精彩的故事情节之外,剩下的就是音乐了。音乐对电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是对电影诠释的纽带。电影音乐的选用对整部影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与电影的题材、风格、人物个性相结合,一部好的电影要用好的音乐来衬托表现内容才能更好地突出剧情的戏剧化,加强影片的情感,使整部影片达到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完美统一。
钢琴诞生已有300多年,到今天,钢琴艺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被称为乐器之王的钢琴能够表现出多彩的音色、宏伟的气魄,优美的旋律、丰富的乐思和细腻的情感,具有独特的魅力。因此,在多元化的电影音乐中,钢琴音乐以它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被经常使用在各种电影中,不仅为电影增添了无限魅力,同时也更让人难以忘怀。肖邦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也是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被誉为钢琴诗人的肖邦所创作的钢琴音乐成就了钢琴这一乐器的黄金时代,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钢琴音乐世界,为后来的钢琴艺术发展确立了方向。肖邦有着多种多样的音乐创作形式:优美抒情富于歌唱性的夜曲,反映浪漫生活情趣的圆舞曲,庄严肃穆的波罗乃兹舞曲,展示演奏技巧的练习曲,幽默诙谐的谐谑曲,史诗般的叙事曲,波兰民族气息浓郁的玛祖卡舞曲和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钢琴协奏曲,这些作品无论是优美悠扬富有诗意还是气势磅礴振奋人心,都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深切的民族正义感,不懈的理想追求和崇高的思想境界。由此可见,肖邦及其钢琴音乐具有无人可比的独特魅力,正是这种魅力,很多国家都拍摄了讲述肖邦传奇一生的电影,在这些电影中,肖邦的钢琴音乐被巧妙地和谐运用,体现出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一、贯穿影片情节,推动剧情发展
电影大多以故事的形式出现,故事情节戏剧化的矛盾冲突需要音乐强大的感染力来推动它向前发展。音乐和画面的完美配合,能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的同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剧情的理解和期待。
1954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摄制、获得当年最佳奥斯卡男主角奖提名的康奈尔·威尔德主演的根据恩斯特·阿里西卡的小说改编的肖邦传记电影《一曲难忘》。在这部不到两小时的影片中,讲述了肖邦从11岁开始便初显音乐才华,因为国破家亡不得不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巴黎为了事业与爱情、个人与国家而历经着爱与恨的洗礼,之后毅然决定以巡回演出来募捐资金援助浴血奋战在家乡的爱国志士们,最终积劳成疾,在心爱的钢琴前面献出了自己伟大而短暂的生命。
这部电影《一曲难忘》中的点题之作,那难忘的一曲就是肖邦的《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这首编号53号的作品是所有戏剧性波罗乃兹舞曲中最宏伟的一首,也是最受大家欢迎和喜爱的一首。音乐充满激情地歌颂了伟大的波兰人民,表达了肖邦对祖国的无限思念和热爱之情。这首《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在影片中被简称为波兰舞曲并先后6次出现。[2]影片开头,便是弦乐改编的《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第一段甜美、抒情的曲调。第二次出现是肖邦在出版商普雷耶尔那里邂逅李斯特并听到有李斯特的演奏从而激发他的兴致和李斯特一起合奏这首《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正是这场合奏的剧情凸显了这首曲子在影片中的地位。虽然之后这首曲子第一次在巴黎的音乐会上公演并获得成功,但是肖邦在与乔治·桑共同生活的日子里还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这首曲子。后来在是否投入革命和乔治·桑争议的时候,肖邦又反复在琴上弹奏这首《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的主题,终于他决定为家乡的爱国志士募捐而到处巡演,在最后一次弹起这首气势磅礴的波兰舞曲时却血洒琴键,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影片中,导演就是通过这样一首波兰舞曲把整个故事情节贯穿起来,是用来表达追随时间的变化以及人物思想的变化,对电影情节的承上启下、推动剧情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
二、深化影片主题,揭示思想内涵
电影中的音乐往往是为了烘托影片的主题思想而产生的,因此电影音乐的性格和影片表达的思想内涵必须形成高度的统一,使人聆听到这样的音乐之后,能在观影的同时感受到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和思绪。
在2003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了多项奥斯卡大奖的由波兰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指导的德、法、波兰联合制作的电影《钢琴家》备受瞩目。这部电影的原型是波兰钢琴家斯兹皮尔曼,根据他的回忆录改编的影片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部电影描写了一位波兰籍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时期历经了无数个艰难痛苦的日子最后终于获得重生的故事,影片整整两个半小时全在华沙的废墟上徘徊,从头至尾的悲剧色彩,呈现了二战时期的犹太人颠沛流离的痛苦生活,反映了犹太人对法西斯的痛恨和顽强抗争到底获得胜利的坚定信念。值得一提的是导演波兰斯基也是一名波兰籍犹太人,曾因和自己的经历太过相似不敢面对而拒绝拍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他终于在十年后有了面对那段痛苦生活的勇气,并用这部《钢琴家》来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可以说这部影片就是他的个人感悟。
这部电影的音乐导演基本上全部选用了肖邦的钢琴音乐。同样的国家,同样的职业,同样的痛苦生活,肖邦的钢琴音乐成为片中人物与观众交流的直接表述,同时肖邦音乐中所特有的波兰民族情结和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加深了电影主题的感染力,让观众真切感受到那种凄凉、悲愤的情绪。影片中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的运用可谓是导演的神来之笔。[3]这首作品是肖邦最粗犷而又最富有独创性的作品。整首作品音乐悲壮,表达了肖邦深深的悲痛和愤恨之情。影片中,德国军官在阁楼中发现了为寻找食物的钢琴家,在知道其身份后命令他为自己弹点什么,钢琴家便演奏起肖邦的这首《g小调叙事曲》,作品本身具有的震撼力和钢琴家满怀沧桑的人生体验以及长期积蓄在心中的悲愤、痛苦之情感动了这位德国军官,[4]使他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钢琴家,最终让钢琴家等到了胜利的那一天。这首《g小调叙事曲》的音乐形象极具英雄气概,每个重音和弦如革命的炮火声撞击着人们的心灵,那种渴望自由和对敌宣战的呐喊声中所表达的愤恨和坚持抗争到底取得胜利的决心就是二战时期所有犹太人的心声,也是电影的主题思想所在。
第三篇:肖邦音乐欣赏课
音 乐 欣 赏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肖邦
一、课题:音乐欣赏
二、教学对象:七年级
三、课时:一课时(40分钟)
四、教学用具:电脑
五、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肖邦个人生平与欣赏肖邦作品
六、教学重点、难点:欣赏肖邦作品
七、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周杰伦的《夜曲》吗?同学们听过后,感觉这首歌的意境是怎样的呢?大家都知道,“夜曲”是一种钢琴曲的体裁。而周杰伦这首歌在我初中2年级的时候才出,当时我没有正正经经的欣赏过钢琴曲,只知道“夜曲”是钢琴曲的一种体裁,在听过周杰伦《夜曲》这首歌后让我感觉,“夜曲”是很黑暗压抑,让人伤心的音乐。但在我真正欣赏“夜曲”时,才知道“夜曲”是一种旋律优美,如诗如画如景,夜的沉浸与人的内心抒发。大家知道谁是这一体裁最为出色的代表作?看来大家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师:西方古典音乐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18世纪是古典音乐的分界线,在18世纪以前宗教音乐占有很大的地位,18世纪以后,进入古典音乐时期。大家知道什么是古典音乐吗?古典音乐的定义非常广,一般的理解就是所谓的“正统”音乐,或者是距离我们很远的音乐。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古典音乐因为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下环境不同,而出现了很多的音乐流派;比如说巴洛克音乐时代,浪漫主义乐派,印象主义乐派。而肖邦就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入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的世界。
八、新课教学
师:肖邦全名是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在1810年3月1日出生于波兰的首都华沙,1849年10月17日在巴黎病逝,享年39岁。他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6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一生都在创作。
肖邦1926年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后,就想去欧洲最主要的音乐中心发挥自己的音乐才能。在20岁时决定出国,当时波兰是被异族统治的国家,政治形势不断紧张,革命一触即发。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他的音乐事业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在1830年12月开始了他的艺术旅行。肖邦没有意识到他就要永远离开他的祖国。在巴黎,肖邦的第二故乡,他很快的解释了一批当时的艺术家,包括李斯特、舒曼、门德尔松,这些朋友为他在巴黎的艺术之路做了很大贡献。肖邦的作品有自己独有的风格,他的音乐诗意连绵并具有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强烈的爱国热情。他一生创作了大约200部作品。欣赏《G小调玛祖卡舞曲》 又名《G小调波兰舞曲》“玛祖卡”是波兰一种舞蹈的名称。这首钢琴曲创作于1817年,当时肖邦才7岁。作品为g小调,不过分的快板。其内容非常明朗,中部有着优美的旋律。
欣赏《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
肖邦的即兴曲作品中,代表作品是《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它是在肖邦去世后才发表的,因为肖邦在作曲完毕后才发现,作品的中段与波希米亚作曲家莫舍列斯的一首钢琴作品惊人地相似,所以肖邦不愿意将其发表。“即兴曲”一词,一般是指作曲家未经事先预备而临时作成的乐曲,即往往是一时灵感的流露。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肖邦的即兴曲在形式上相当自由,但也不是毫无规则地发展,而是有着明显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欣赏《降E大调夜曲》
本曲作于1830年,是肖邦夜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最明朗的一首,作品的风格明显地流露出传统夜曲的痕迹。这首夜曲具有典型的肖邦早期作品的风格,平易优美、饱含诗意,可见此时的肖邦已无愧于“钢琴诗人”这个雅号。恬静优美的旋律和精雕细琢的钢琴织体是其主要的特点,描绘着大自然的夜色,也倾诉着作者心灵的话语。《降E大调夜曲》是肖邦最好的夜曲之一。欣赏《升C小调圆舞曲》
这首是最能体现肖邦个性及民族性的圆舞曲,本曲作于1847年,在肖邦去世前两年完成的。当时他刚与他的女朋友乔治.桑中断关系,身染重病,这首曲子细腻抑郁,隐藏着肖邦抑郁,彷徨,憧憬,感叹等复杂心态。
欣赏《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1》第二乐章 浪漫曲
这是他初到巴黎时的演奏曲目。本曲作于1830年。《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1)共分三个乐章,我们听的是第二个主题。第二主题充满浪漫情感,旋律相当优美,作者当时正处于恋爱时期,作品中处处洋溢着爱情的欢娱与芬芳。第二乐章是慢板,钢琴在乐队的衬托下缓缓奏出优雅而浪漫的旋律,就象情人们在明媚的月光下,伴着潺潺流水声在溪边互诉衷肠,缕缕清风轻拂树梢,和着树叶的簌簌声传来夜莺婉转流长的歌声。为了纪念肖邦,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严格、最权威、级别最高的钢琴比赛之一,从1927年开始在波兰华沙每五年举办一次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严格、最权威、级别最高的钢琴比赛之一。
最近一次比赛是2010年,是第十六届。中国有两个人获此奖项,1955年举行的第五届比赛的获奖者,第三名:傅聪。一个是2000年第14界李云迪。在李云迪之前前3届金奖一直空缺。当时李云迪才18岁,是中国的骄傲啊。
九、小结
伟大作曲家创作音乐时,都会让你感觉到深刻的情感,因为他伟大,因为他在音乐中有话要告诉你,因此伟大音乐家的音乐会永远持续,或许到永远。那种永恒的特质,或许是“古典”这个词最重要的意义,古典是永垂不朽的东西。
作为浪漫派艺术鼎盛时期的肖邦钢琴作品,他的每一首乐曲都堪称划时代的经典之作,他用钢琴演奏与创作这种罪单纯的艺术形式,创造出了完美的艺术风格。他作品所展示出的独特风格和完美精湛的技巧对后世界音乐产生着长久的影响。
第四篇:音乐论文 肖邦
肖邦和他的《升C小调圆舞曲》
肖邦的全名是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波兰人。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个纤弱、儒雅、温柔而又有才的男子。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钢琴曲,著名的有:两部钢琴协奏曲、三部钢琴奏鸣曲、四部叙事曲、四部谐谑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二十首练习曲、十八首波兰舞曲、四首即兴曲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升C小调圆舞曲》。在外界的评论中,肖邦的《升C小调圆舞曲》是一首热情奔放的作品。每当我紧张,烦心时,非听这首曲子不可。
听得我心有戚戚焉。我认为这首曲子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缓慢、悠扬、抒情,又带着一点浅浅的悲伤。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头高傲的梅花鹿在冬日的暖阳中,缓缓地漫步在丛林之中。整个画面温和而平静。转而进入第二部分,梅花鹿不再是缓缓地漫步,而是张开了四条腿,迅速有力地奔向远方,越跑越快,扬起地面上的一些灰尘,给人一种气势蓬勃、强劲的感觉。第三部分又回到第一部分的曲调,画面切换,仿佛到了梅花鹿的老年时期,在静静地回忆这些美好的过往。整首曲子有一种哀伤的基调,但最能抚平人们心中的不安。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是在肖邦和女作家乔治·桑相识相爱,却又因为种种原因而分开后,肖邦回忆起曾经和乔治·桑的点点滴滴,写下了这首曲子。乍一听,会感到它的旋律很美,实际上它隐藏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哀。
1849年10月,肖邦在巴黎逝世,年仅39岁,但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还是永远离开了我们。肖邦既是波兰的肖邦,也是世界的肖邦,更是浪漫时代的肖邦和永恒的肖邦。他那悠扬空灵的琴音,不正穿过近2个世纪的巨变时代,一直在今天的夜空中闪烁吗?
第五篇:肖邦钢琴音乐会方案
“走进经典音乐”——肖邦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活动方案
为了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展示我市青少年艺术教育成果,推广和普及高雅音乐,决定举办“走进经典音乐”系列音乐会。
肖邦,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生平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如4部叙事曲、十余部波兰舞曲包括《军队》、《英雄》,26首钢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钢琴练习曲包括《离别》、《革命》,4部谐谑曲、3部钢琴奏鸣曲,至少32首多夜曲等。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本次活动选取我市高水平青少年钢琴选手演奏肖邦的波兰舞曲、圆舞曲、玛祖卡舞曲、练习曲、前奏曲、即兴曲等15首,并邀请省内知名钢琴家现场评点和演奏。
一、活动组织: 主办:丹阳市委宣传部
丹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丹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丹阳市教育局
丹阳市广播电视集团 承办:丹阳市音乐家协会
丹阳市文化馆
883交通音乐频道
二、活动时间: 2014年5月下旬
三、活动地点: 文化城百姓剧场
四、邀请对象
市四套班子领导、主办方领导、省及镇江有关音乐专家领导、我市音乐教师和音乐工作者、钢琴艺术的学生代表
五、经费预算:
人民币伍万圆。用于舞台场地、灯光音响、钢琴租用、专家邀请、宣传节目单、光盘制作等。
经费来源:本次活动本着纯公益的原则,不向参加的学生收取任何费用。经费由宣传部、文联文艺活动扶持经费,文化局、教育局艺术活动经费,广电集团减免相应宣传费用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