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吴雄伟

时间:2019-05-12 14:3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历史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吴雄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历史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吴雄伟》。

第一篇:中考历史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吴雄伟

中考历史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大位庄中学 吴雄伟

2015年3月25日,作为大位庄中学的九年级历史老师,我参加了在保定市召开的中考历史备考会。参加会议的老师是来自全市的九年级历史教师。本次研讨会的汇报工作由徐永胜老师负责。会上专家作中考分析报告会,讲考点、教法、复习方向、及指导学生怎样复习有利于中考等,教师进行点拨,联系拓展。与会教师交流、讨论。感受历史课程的改革趋势。

会上预测2015年中考历史命题导向。命题特点:

1、图标、数据、图片和符号题增多;

2、命题的综合性越来越强;

3、命题的微观性越来越强;4命题的材料越来越全;

5、加强对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教学,尤其是理解与运用层次的试题。最后,分析了中考2015年历史变化情况,并分析对策。他在讲解过程中提到这几个特点,很重要:

1、历史学科中的主干知识必考,包括世界史中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完善;中古史中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和中近史中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

2、树立问题复习意识。

3、明确考点,抓住重点,准确、扎实理解历史概念。

4、材料分析题一定要“小切口,深挖掘。”在讲评试题时候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5、重视研究历年中考副题。

研讨会后,我静心思考,想了很多,我觉得目前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住2015年历史中考进行有效率的复习。

历史复习既要重视知识考查又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复习中要淡化面(学科体系)、突出线(专题知识)、辐射点(社会热点),建构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新模式,做好专题复习,这是中考成败的关键!因此,下面就如何预测考试动向,做好专题复习,谈一点看法!

1.制定专题要“大跨度、小切口、深挖掘”:即从大处着眼,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把同类的、分散的知识高度概括,同时还要从细微处人手,把大专题分解为几个小专题,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把握知识的精髓,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2.归纳知识应做到“精、细、专”。归纳知识不受地域和历史时期的局限,只要是具有相同性质、特征和属性的知识都归纳到一起。学生在自己归纳整理时,可尽量从简单入手,由易到难,由“细”到“精”,在对课本知识系统化、揭示同类知识、专题知识之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在形成专题知识体系结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系统化的思维能力。

3.加强“纵”“横”联系。纵向发展是指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发展演变,横向发展是指按区域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既要做到“纵中有横”,也要做到“横中有纵”。4.研究试题,精心训练。

(1)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考纲,结合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目标,以所用的教材为本,熟悉课本,全面复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认知的基础上,养成能力与情感。选择与命制训练题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注意能力的提高与情感的渗透,以增强学生的作答的信心和体验,提高学习成绩。

(2)摒弃繁难、怪偏知识,充分理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涵和细微变化,做到题型新颖、点拨到位,题量精当。

(3)指导学生作答,切忌马虎应付。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都要认真审题,在脑海中产生印象、形成思路。在教学与训练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做选择题时要力求速度和准确率,但不盲目求快;做判断题时要克服“似曾相识”、“似是而非”的思想,冷静思考、明辨是非;做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然后与课本内容“对号入座”,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同时还要强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表述规范,整齐简洁,没有错别字。中考历史复习应以课程标准为核心,以教材为本,紧扣考试说明,扎实基础,以新的复习模式指导学生做到四看四抓,也就是看目录,看课文,看插图,看大事年表,抓基础,抓重点,抓线索,抓网络.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要融会贯通的学习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从而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这次备考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一是2014年试题关注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旨在考查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层面的目标;二是试题努力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历史;三是试题突出能力立意,关注学生成长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崇尚知识本位。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准备,高质量的上好复习课,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决胜中考。

第二篇:历史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历史中考考标研读心得体会

对2013年的中考历史命题趋势和动向本人有一下的体会,现作如下介绍:

一、2013年中考历史命题原则及依据

(1)原则:正确导向、重视基础、强调能力、全面考查、科学规范。(2)依据:《历史新课程标准》及《招生考试说明与复习指导》。

二、中考复习的方法

(1)应加强考法研究,把握中考动向,要求教师研读考纲——明确考什么、怎样考,近几年中考历史试题的特点与方向:一重视时序性和整体性的结合,方向是“古今贯通”考趋势,理清发展线索; “中外关联”考异同,加强中外比较。二依托教材,适度拓展延伸。选材涉及考点但超越教材,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内容源于书本,答案源于理解。教材对命题者而言,只是命题的知识背景„„,方向是内容在书外,落脚在书内,定向联想。三命题视角融入了先进的史学观念,试题更灵活,方向是以新的角度整合教材知识体系,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四通过材料情景多层次、多角度设疑考查能力,方向是史实细透,阅读能力多元化。五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隐性介入,培养学生的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能力。(2)紧扣考纲进行全面系统复习,抓好复习的切入点,一是微观切入——学透知识要点,如基础知识的七要素、解析考点、古今联系、中外对比、升华认识等。二是宏观突破——搭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线索、把握阶段特征。如九年级上册的历史线索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理清了基本线索,便于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九年级上册的阶段特征是: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14—18世纪末)—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命题视角融入了先进的史学观念,试题更灵活,有利于提升思维品质。近年来,以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来指导历史命题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符号。在我们后期的复习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运用这些史观从新的角度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就某一历史事件也可以用多种史观整合内容,展开复习。

三、注重细节,认真仔细提高分。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一些细节的关注与否,会成为得失分的外在因素。首先要善于分析总结,根据“错题档案”,全面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不仅评讲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解题的方法、解题思路、答题规范化的分析和指导,另外,还要训练学生规范答题,由于是电脑阅卷,要向学生强调卷面书写要认真,力求程序得分。要做到:(1)文字规范化。用楷书或行书书写,不写草体字、繁体字、简化字,文字最起码要工整,力求美观,坚决杜绝错别字,尤其是关键字。(2)要点序号化。要求答案标上1、2、3...或(1)(2)(3)....或①②③....的序号。要按照每个设问所赋分值的多少来确定要点,分值少的要精炼概括,分值多的要史论结合。例如有的题目是4分,实际上刚好有4(或者2个)个得分点。(3)语言学科化。用严谨的历史学科语言来作答,不能用空洞无物的模糊语言或任意夸张的文学语言。

最后,不滥用资料,资料贵在精,最好的资料就是课本。资料应是线索、脉络式的,不应过多、过杂,重复性的,否则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以上就是我这次参加中考研讨会后主要的收获,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对2013年中考考试说明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由此我对接下来的历史复习,以及教学更有信心,我相信,只要把握好中考的命题原则和考点,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深入研究复习策略,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在2013年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中科实验学校

第三篇:中考历史研讨会心得体会

中考历史研讨会心得体会

姚 祯

3月28日我们全县历史教师在四中听取了省教研室周济荣老师的中考研讨会,听后很受启发,收益颇多。

会上周老师作中考分析报告会,讲考点、教法、复习方向、及指导学生怎样复习有利于中考等,教师进行点拨,联系拓展。与会教师交流、讨论。感受历史课程的改革趋势。

会上预测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导向。命题特点:

1、图标、数据、图片和符号题增多;

2、命题的综合性越来越强;

3、命题的微观性越来越强;4命题的材料越来越全;

5、加强对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教学,尤其是理解与运用层次的试题。

最后,分析了中考2017年历史变化情况,并分析对策。他在讲解过程中提到这几个特点,很重要:

1、历史学科中的主干知识必考,包括世界史中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完善;中古史中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和中近史中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

2、树立问题复习意识。

3、明确考点,抓住重点,准确、扎实理解历史概念。

4、材料分析题一定要“小切口,深挖掘。”在讲评试题时候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5、重视研究历年中考副题。

研讨会后,我静心思考,想了很多。我觉得目前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住2017年历史中考进行有效率的复习。

历史复习既要重视知识考查又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复习中要淡化面(学科体系)、突出线(专题知识)、辐射点(社会热点),建构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新模式,做好专题复习,这是中考成败的关键!因此,下面就如何预测考试动向,做好专题复习,谈一点看法!

1.制定专题要“大跨度、小切口、深挖掘”:即从大处着眼,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把同类的、分散的知识高度概括,同时还要从细微处人手,把大专题分解为几个小专题,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把握知识的精髓,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2.归纳知识应做到“精、细、专”。归纳知识不受地域和历史时期的局限,只要是具有相同性质、特征和属性的知识都归纳到一起。学生在自己归纳整理时,可尽量从简单入手,由易到难,由“细”到“精”,在对课本知识系统化、揭示同类知识、专题知识之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在形成专题知识体系结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系统化的思维能力。

3.加强“纵”“横”联系。纵向发展是指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发展演变,横向发展是指按区域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既要做到“纵中有横”,也要做到“横中有纵”。

4.研究试题,精心训练。

(1)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考纲,结合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目标,以所用的教材为本,熟悉课本,全面复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认知的基础上,养成能力与情感。选择与命制训练题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注意能力的提高与情感的渗透,以增强学生的作答的信心和体验,提高学习成绩。

(2)摒弃繁难、怪偏知识,充分理解课标要求的内涵和细微变化,做到题型新颖、点拨到位,题量精当。

(3)指导学生作答,切忌马虎应付。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都要认真审题,在脑海中产生印象、形成思路。在教学与训练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做选择题时要力求速度和准确率,但不盲目求快;做判断题时要克服“似曾相识”、“似是而非”的思想,冷静思考、明辨是非;做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然后与课本内容“对号入座”,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同时还要强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表述规范,整齐简洁,没有错别字。

中考历史复习应以课程标准为核心,以教材为本,紧扣课程标准,扎实基础,以新的复习模式指导学生做到四看四抓,也就是看目录,看课文,看插图,看大事年表,抓基础,抓重点,抓线索,抓网络.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要融会贯通的学习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从而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第四篇:历史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历史中考考标研读心得体会

对2013年的中考历史命题趋势和动向本人有一下的体会,现作如下介绍:

一、2013年中考历史命题原则及依据

(1)原则:正确导向、重视基础、强调能力、全面考查、科学规范。

(2)依据:《历史新课程标准》及《招生考试说明与复习指导》。

二、中考复习的方法

(1)应加强考法研究,把握中考动向,要求教师研读考纲——明确考什么、怎样考,近几年中考历史试题的特点与方向:一重视时序性和整体性的结合,方向是“古今贯通”考趋势,理清发展线索; “中外关联”考异同,加强中外比较。二依托教材,适度拓展延伸。选材涉及考点但超越教材,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内容源于书本,答案源于理解。教材对命题者而言,只是命题的知识背景„„,方向是内容在书外,落脚在书内,定向联想。三命题视角融入了先进的史学观念,试题更灵活,方向是以新的角度整合教材知识体系,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四通过材料情景多层次、多角度设疑考查能力,方向是史实细透,阅读能力多元化。五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隐性介入,培养学生的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能力。

(2)紧扣考纲进行全面系统复习,抓好复习的切入点,一是微观切入——学透知识要点,如基础知识的七要素、解析考点、古今联系、中外对比、升华认识等。二是宏观突破——搭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线索、把握阶段特征。如九年级上册的历史线索是:资本主

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理清了基本线索,便于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九年级上册的阶段特征是: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14—18世纪末)—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命题视角融入了先进的史学观念,试题更灵活,有利于提升思维品质。近年来,以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来指导历史命题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符号。在我们后期的复习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运用这些史观从新的角度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就某一历史事件也可以用多种史观整合内容,展开复习。

三、注重细节,认真仔细提高分。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一些细节的关注与否,会成为得失分的外在因素。首先要善于分析总结,根据“错题档案”,全面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不仅评讲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解题的方法、解题思路、答题规范化的分析和指导,另外,还要训练学生规范答题,由于是电脑阅卷,要向学生强调卷面书写要认真,力求程序得分。要做到:(1)文字规范化。用楷书或行书书写,不写草体字、繁体字、简化字,文字最起码要工整,力求美观,坚决杜绝错别字,尤其是关键字。(2)要点序号化。要求答案标上1、2、3...或(1)

(2)(3)....或①②③....的序号。要按照每个设问所赋分值的多少来确定要点,分值少的要精炼概括,分值多的要史论结合。例如有的题目是4分,实际上刚好有4(或者2个)个得分点。(3)语言学科化。用严谨的历史学科语言来作答,不能用空洞无物的模糊语言或任意夸张的文学语言。

最后,不滥用资料,资料贵在精,最好的资料就是课本。资料应是线索、脉络式的,不应过多、过杂,重复性的,否则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以上就是我这次参加中考研讨会后主要的收获,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对2013年中考考试说明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由此我对接下来的历史复习,以及教学更有信心,我相信,只要把握好中考的命题原则和考点,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深入研究复习策略,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在2013年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中科实验学校

第五篇:2016历史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2016春历史研讨会心得体会

木植街初级中学

王晓亮

2016年3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洛阳市2016年中考研讨会的汇报会议,听后很受启发,收益颇多。

本次研讨会的汇报工作由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负责。会上专家作中考分析报告会,讲考点、教法、复习方向、及指导学生怎样复习有利于中考等,教师进行点拨,联系拓展。与会教师交流、讨论。感受历史课程的改革趋势。

会上预测2015年中考历史命题导向。命题特点:

1、图标、数据、图片和符号题增多;

2、命题的综合性越来越强;

3、命题的微观性越来越强;

4、命题的材料越来越全;

5、加强对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教学,尤其是理解与运用层次的试题。

最后,分析了中考2015年历史变化情况,并分析对策。他在讲解过程中提到这几个特点,很重要:

1、历史学科中的主干知识必考,包括世界史中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完善;中古史中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和中近史中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

2、树立问题复习意识。

3、明确考点,抓住重点,准确、扎实理解历史概念。

4、材料分析题一定要“小切口,深挖掘。”在讲评试题时候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5、重视研究历年中考副题。

研讨会后,我静心思考,我觉得目前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住2015年历史中考进行有效率的复习。

历史复习既要重视知识考查又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复习中要淡化面(学科体系)、突出线(专题知识)、辐射点(社会热点),建构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新模式,做好专题复习,这是中考成败的关键!因此,下面就如何预测考试动向,做好

专题复习,谈一点看法!

1、制定专题要“大跨度、小切口、深挖掘”:即从大处着眼,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把同类的、分散的知识高度概括,同时还要从细微处人手,把大专题分解为几个小专题,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把握知识的精髓,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2、归纳知识应做到“精、细、专”。归纳知识不受地域和历史时期的局限,只要是具有相同性质、特征和属性的知识都归纳到一起。学生在自己归纳整理时,可尽量从简单入手,由易到难,由“细”到“精”,在对课本知识系统化、揭示同类知识、专题知识之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在形成专题知识体系结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系统化的思维能力。

3、加强“纵”“横”联系。纵向发展是指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发展演变,横向发展是指按区域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既要做到“纵中有横”,也要做到“横中有纵”。

4、研究试题,精心训练。

(1)、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考纲,结合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目标,以所用的教材为本,熟悉课本,全面复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认知的基础上,养成能力与情感。选择与命制训练题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注意能力的提高与情感的渗透,以增强学生的作答的信心和体验,提高学习成绩。

(2)、摒弃繁难、怪偏知识,充分理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涵和细微变化,做到题型新颖、点拨到位,题量精当。

(3)、指导学生作答,切忌马虎应付。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都要认真审题,在脑海中产生印象、形成思路。在教学与训练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做选择题时要力求速度和准确率,但不盲目求快;做判断题时要克服“似曾相识”、“似是而非”的思想,冷静思考、明辨是非;做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然后与课本内容“对号入座”,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同时还要强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表述规范,整齐简洁,没有错别字。

中考历史复习应以课程标准为核心,以教材为本,紧扣考试说明,扎实基础,以新的复习模式指导学生做到四看四抓,也就是看目录,看课文,看插图,看大事年表,抓基础,抓重点,抓线索,抓网络.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要融会贯通的学习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从而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下载中考历史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吴雄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历史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吴雄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研讨会心得体会

    学习•反思•总结•提高 历史研讨会心得 王庄中学王然军 2011年3月4日,在实验中学举行了九年级历史复习教学研讨会,听了二节示范课后,收获颇深。 学习收获 实验中学的刘建欣老......

    历史研讨会心得体会

    历史研讨会心得体会 老梅初中 高祥胜 2013年4月27—28日,我有幸参加了安庆市历史中考研讨会,能有机会外出学习、取经,很不容易。因而我也特别珍惜这难得的机会,认真聆听、深刻反......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一、感受 参加了这次中考研讨会议,我感觉受益匪浅。因为它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指导作用,怎样上好复习课,如何选题才有针对性,对于三角形部分内容如何复习更有......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一、感受 参加了这次中考研讨会议,我感觉受益匪浅。因为它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指导作用,怎样上好复习课,如何选题才有针对性,对于三角形......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1 20xx年4月12日——13日我们参加临沂市中考研讨会,这对于们九年级教师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也使自己对今年的命题趋势和动向有了一......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2018年学业水平考试研讨会心得体会 杨雪梅 2018年3月10日,我在大理州民族中学参加了2018年学业水平考试研讨会,我感觉受益匪浅。以为它对后期的课堂教学有较好地指导作用,怎样......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老高川学校 2017年4月15日,我在府谷县二中参加了中考研讨会,听取了西安市铁一中李武芹老师和府谷县二中云旭东老师的示范课,以及李老师关于中考备考的讲座,......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8年数学研讨会 心得体会 白杨第一初级中学 乔聪霞 2018年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在县教研室的精心组织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参加了2018年数学中考研讨会。通过为期半天的......